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份量 | 脂肪含量 | |
肉類 | 烤牛肉(肥瘦均勻)100克 | 39克 |
- | 豬排(肥瘦均勻)100克 | 33克 |
乳製品 | 冰淇淋一杯 | 23克 |
- | 奶油一湯匙 | 12克 |
- | 全脂牛奶 | 8 克 |
甜點 | 乳酪蛋糕一塊 | 18.5克 |
份量 | 含蛋白質 | |
肉類 | 雞胸肉100克 | 28克 |
- | 豬肉100克 | 25克 |
蔬果 | 四季豆一碗 | 15克 |
- | 雞蛋一顆 | 6克 |
乳製品 |
全脂牛奶一杯 | 8克 |
穀物 | 全麥麵包一片 | 3克 |
魚類 | 沙丁魚100克 | 24克 |
- | 蝦仁100克 | 20克 |
為什麼吃大量的醣類或完全不吃醣類是不正確的呢?我們先要認識醣類的營養。醣類是人類最經濟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供給我們活力。醣類因為它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而其中氫與氧的比例恰好與水分子中氫與氧的比例相同是 2:1,所以它又稱為碳水化合物。
醣類的種類
由以上可見醣類是不容忽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萬萬不可不吃或盲目地吃大量的醣類而引致許多營養上的病症。對於幼兒期以上的正常人,由醣類供給其一天總熱量之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六十五是最適當的醣類攝取量。
份量 | 脂肪含量 | |
肉類 | 烤牛肉(肥瘦均勻)100克 | 39克 |
- | 豬排(肥瘦均勻)100克 | 33克 |
乳製品 | 冰淇淋一杯 | 23克 |
- | 奶油一湯匙 | 12克 |
- | 全脂牛奶 | 8 克 |
甜點 | 乳酪蛋糕一塊 | 18.5克 |
成分 |
功能 |
食物來源 |
建議攝取量 |
攝取不足的毛病 |
維他命A |
維持視力正常的重要營養素,有助體內細胞組織健康生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能促進牙齒及骨骼正常生長 |
肝臟、蛋黃、牛奶、魚肝油、綠色蔬菜及水果 |
成年男性每天服用量約5,000 IU (國際單位),成年女性則為4,000 IU |
夜盲症、上皮組織乾燥、角質化、乾眼症、免疫能力降低、神經緊張、神經衰弱、骨骼無法正常生長,牙齒及牙齦受損 |
維他命B2 |
形成紅血球、製造抗體的必需營養素。它能減輕眼睛疲勞,且能防止及治療白內障 |
牛奶、酵母、內臟、蛋、花生、豆類、綠葉蔬菜、瘦肉 |
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1.2至1.8毫克,女性為1至1.5毫克。 |
角膜炎、口角炎、皮膚炎、女子外陰炎 |
維他命B3 |
協助釋放食物的能量,有助DNA的合成,可維持皮膚、神經及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甘油脂 |
啤酒酵母、豬肉、雞肉、動物肝臟、魚、蛋、牛奶、乳酪、全麥製品、糙米、胚芽米、酵母菌等。 |
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14至22毫克,女性為12至17毫克,55歲以上成人要減量 |
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的毛病 |
維他命B5 |
製造及更新身體的組織,促進正常發育和生長,並有製造抗體、緩和多種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毒素、經前症候群、噁心症狀等功效 |
胚芽、糙米、麩皮、豌豆、花生、大豆、葵花子、扁豆 |
成年人每日攝取量為4至7毫克,女性懷孕及哺乳期可增加到5-9毫克。 |
低血糖症、血液及皮膚異常、疲倦、抑鬱、失眠、食慾不振,甚至因消化不良而引發十二指腸潰瘍 |
維他命B6 |
維持神經系統及大腦正常功能的作用,協助維持體內鉀、鈉離子平衡,並促進紅血球形成,能減輕月經來臨前的不適症狀 |
蛋黃、肉類、魚類、全麥榖類、啤酒酵母、胡蘿蔔、豆類、花生、菠菜 |
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1.6毫克,女性為1.4毫克 |
噁心、情緒低落、皮膚炎 |
維他命B9 |
促進正常紅血球細胞的形成,增進皮膚健康,維護神經系統、腸臟、性器官及白血球細胞的正常發育,並可防止口腔黏膜潰瘍。孕婦適量攝取更有利胎兒神經細胞的發育,促進乳汁分泌。 |
大豆、豌豆、扁豆、橘子、麥胚、含豐富油脂的魚類、深綠色蔬菜、馬鈴薯、香蕉、全麥麵包 |
成年人每日攝取量為200微克。 |
巨球性貧血、舌瘡、身體虛弱無力、失眠、躁動不安、腹瀉及輕微精神症狀,例如健忘 |
維他命B12 |
促進細胞形成,有助抗貧血,並能促進人體正常生長與發育。幫助蛋白質合成、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代謝 |
牛肉、魚類、海鮮、乳酪、蛋、牛奶、豆腐、肝臟 |
成人每日攝取量為3微克 |
出現貧血、消化不良 |
維他命C |
組織生長及修補健康牙齦必需的抗氧化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白血球機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壞血病、骨折等。並能降低膽固醇及高血壓、預防動脈硬化 |
大部分蔬果都含有豐富維他命C,例如柚子、草莓、柑橘、綠葉蔬菜、番茄 |
成人每日攝取量為60毫克。 |
壞血病、牙質疏鬆、傷口復原緩慢 |
維他命D |
適當分量的維他命D有助鈣和磷的吸收、促進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 |
魚肝油、肝、雞蛋、海鮮、牛油等。太陽中所含的紫外線亦能被轉化為維他命D |
成人每天攝取量約為5至7.5微克 |
兒童缺乏足夠維他命D會導致佝僂症,成人缺乏足夠維他命D則會引致骨質軟化病 |
維他命E |
預防癌症及心臟血管毛病的抗氧化劑,對於改善血液循環、修護組織、月經來前不適症狀均有幫助。它並具有減少傷口疤痕、降低血壓、防止細胞氧化、延緩老化等作用 |
植物油、全麥穀類、胚芽、蛋黃、深色綠葉蔬菜及堅果類食物 |
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10毫克,成年女性每日攝取量為8毫克 |
缺乏足夠維他命E會引致溶血性貧血;糖尿病、風濕性心臟病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宜過量攝入 |
維他命H |
能幫助脂肪酸的形成,有利於脂肪、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汗腺、神經組織、骨髓、皮膚及毛髮的正常運作和生長 |
肉類、乳製品、水果、蛋、糙米、豆類、魚、果仁 |
成年人每日攝取量為100-200毫克 |
皮膚炎、憂鬱、沮喪、失眠、容易打瞌睡和疲倦、肌肉疼痛、食慾不振、噁心、貧血、頭皮屑多、容易掉髮 |
維他命K |
具有凝結血液的功能,身體受傷時可防止出血過多。它並與骨骼形成具有密切關係,故此吸取充足維他命K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
深綠色蔬菜、椰菜、大豆、蛋黃、肝、燕麥、小麥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攝取1毫克維他命K,成人約65至80毫克;年青人80毫克;老年人則需要150毫克 |
攝取過量維他命K亦會導致全身發紅及出汗 |
2.非可溶性纖維
成分 |
功能 |
食物來源 |
建議攝取量 |
攝取不足的毛病 |
鐵 |
製造血紅蛋白,此外,對孩童成長及抵抗疾病亦非常重要 |
肝、內臟、瘦肉、蛋黃、貝類、全穀類、綠葉蔬菜、葡萄乾等 |
成人每日攝取量為15毫克 |
貧血、疲倦、抵抗力降低、發育不良等。消化不良、飲用過多咖啡或茶,會減低身體對鐵的吸收 |
鈣 |
能幫助調節心跳及肌肉收縮,維持正常神經的感應,並有防止老化、治療便秘之作用 |
奶類、魚(連骨頭一起吃)、蛋、綠色蔬菜、豆類及豆類製品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600毫克,懷孕及哺乳期女性應增至1200毫克。 |
缺乏維他命D、攝入過量的鎂與磷、醣類飲食,均會阻礙鈣的吸收。孕婦以及發育中的年青人應吸收更多的鈣質 |
鎂 |
構成骨骼之主要成分,具有酵素功能,能輔助鈣和鉀的吸收。並具有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夜尿症、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
乳製品、海鮮、菠菜、杏仁、豆腐、堅果類 |
建議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350毫克,女性為300毫克 |
缺乏鎂會使神經受到干擾,引致暴躁及緊張 |
鈉 |
有助血壓、神經、肌肉的正常運作 |
奶製品、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 |
成人每日攝取量為2至4克 |
缺乏鈉會引致昏睡、低血糖、心悸等症狀;吸取過多鈉則會引致水腫、血壓高 |
鉀 |
維持神經健康、心跳正常規律,可預防中風,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 |
乳製品、水果、蔬菜、瘦肉、內臟、香蕉、葡萄乾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2,000毫克 |
身體健康的人,會自動將多餘的鉀排出體外。但腎病患者則要特別留意,避免攝取過量的鉀 |
碘 |
幫助排走多餘的脂肪,亦是維持甲狀腺健康、防止甲狀腺腫大的重要礦物質 |
海產類、蛋、奶製品、五穀類、綠葉蔬菜 |
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105至165微克,女性為85至135微克 |
攝取過多的碘會引致口腔容易生瘡,還會產生下痢、嘔吐。 吸取不足會導致甲狀腺腫大、身形矮小 |
鋅 |
對前列腺的功能、生殖器官的發育、蛋白質合成及膠原蛋白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保護肝臟免受化學品傷害的功能 |
海產、魚及穀物類都是鋅的主要食物來源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15毫克 |
吸取過量鋅亦會影響銅的吸收,並會引致嘔吐。 攝取鋅不足,會阻礙身體發育、令胃口下降、減慢傷口癒合速度 |
銅 |
骨骼、血紅蛋白及紅血球形成的重要礦物質 |
海鮮及肝臟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2.5至3毫克 |
銅對於形成膠原蛋白非常重要,因此缺乏銅的話,會影響骨骼間的締結組織 |
鉻 |
對於脂肪、蛋白質的形成非常重要,與葡萄糖的代謝亦有密切關係,在糖尿病及低血糖患者體內,透過控制胰島素以維持適度的血濃度 |
乳製品、穀物及肉類中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50至200微克 |
日常飲食中含太多精製白糖會影響鉻的吸收 |
硒 |
獨立或與維他命E配合,成為有效的抗氧代劑,幫助治療女性更年期熱潮紅 |
米糠、鮪魚、腰子、南瓜、草菇、蕃茄、麥芽 |
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70微克,女性為50微克 |
缺乏硒會使人體衰老,提早失去活力,嚴重缺乏甚至會導致心肌毛病,如心肌衰竭 |
鈷 |
人體必須的微量礦物質,與維他命B12一起,能促進正常紅血球的形成,防止貧血 |
動物肝、腎臟、肉類、貝類、蠔、乳製品、無花果、蕎麥、甘藍、生菜、萵苣、菠菜 |
只需在日常飲食中含有微量便可 |
貧血、出現舌痛、噁心、牙齦出血、唇舌及牙齦蒼白、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手腳麻木刺痛、不易保持平衡、眼睛和皮膚發黃、呼吸急促、頭痛、記憶力差及抑鬱症 |
六 ) . 水
在人體新陳代謝中,水與空氣占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人類不吃食物可能生存幾週,若不喝水則身體活動僅能維持數日而已。
人體內百分之六十是水分,其中腦組織內含水分最多,占百分之七十五,因此若水分不足,會影響頭腦的活動。
另外,在沙漠中迷途或在海上遇難的人,常因飲水不足,不久就發生筋肉痙攣,以致死亡,足見水對人類的重要。
喝多少水?
健康的成人一天要消耗兩公升以上的水分,其中半數經腎臟形成尿液,把體內的廢物排流出去,其餘半數則經肺、腸及皮膚排出。因此,成人每天需要補充六至八杯的飲水,炎熱的夏天或運動時出汗,則更需要補充大量的飲水。
水分以茶水、湯汁或果汁等代替並無不可,但仍以白開水最理想。在早晨起床後,即時喝兩杯開水,有促進胃腸的消化功能。飲水以適當的溫度即可,冰水應多避免。
食用流質食物或在吃飯時大量喝水,不是理想的補充水分方法,特別是胃腸虛弱的人,吃飯時最好不要多喝水。
充分的飲水可以刺激腸的蠕動並軟化大便;因此,便秘的人應特別注意吸取足夠的水分。水還有利尿功能,使輸尿管、膀胱流暢,防止結石發生和細菌感染。
日常生活中不喜歡喝水的人較容易罹患尿道結石、膀胱炎等尿道感染症。充分的飲水也能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例如發高燒時,充足的水量能促使身體發散熱度。
營養素含量須知含鈉較高含鈣較高含鉀較高含磷較高油脂較少油脂較多普林
幼兒和老人的發燒,有時是因體內水分不足所引起的。嬰幼兒、不斷嘔吐、下痢的病人特別需要補充水分,嚴重缺乏水分時,病人可能會有脫水的症狀,例如眼眶凹陷、沒有精神、口內粘膜及唇部乾燥、皮膚失去彈性、氣色不好、尿量減少而顏色深黃,這種情形在幼兒和老人經常發現,必須趕快補充水量,否則十分危險。
有些膀胱炎病人常因排尿不通,而控制喝水量,這是十分不智,這種病人反倒要比平常更加多飲水,使尿量增多,增加沖洗流通的作用。尤其是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尿道感染症,更要多喝水。
飲水很重要,但所飲的水是否衛生可靠也很重要,因為很多病是由水傳染而來的,所幸現在霍亂、傷寒、赤痢等傳染病已減少了很多,只有在前往異國旅行時需要稍微注意。
水的療效
飲水重要之外,水對身體外部的功能也不菲,例如熱水澡可使神經振奮;溫水澡能解除身心的疲勞;把雙腳放進水盆內,慢慢倒進熱水,約二十分後再沖涼水,可以使身體溫暖及消除失眠;用熱毛巾或海綿等敷蓋在酸痛部位上,每次約二十分鐘,對腰酸、背痛、咳嗽等症,也很有效。好好利用水的功效,不但對健康有益,而且是最方便的一種健康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