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財為名 ---馬拉巴栗樹
/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吳晟
馬拉巴栗樹有很多條件,「適合」做為盆栽植物。最有利條件,應該是它的生命力特別旺盛。
我不曾見過、也想不出哪一種樹木的生命力,像馬拉巴栗這樣堅韌、強悍;我們鄉間的說法是「臭賤」、「粗賤」,相對於「嬌貴」,很容易存活的意思。
多數樹種要移植,總需大費周章,截枝去葉、先行「斷根」;至少都要有「土柱」包覆。馬拉巴栗不論細小或粗大,只要留住根部、樹頭,隨便「棄置」地面,長達一、二個月,仍照樣吐露新枝、萌發新葉。除非拋在柏油、水泥地面,烈日曝曬,已經「曬做乾」,才會斷送生機。移做盆栽,多日不澆水也無妨,幾乎無需任何照料。
應運而生的喜氣象徵
馬拉巴栗為常綠喬木,樹皮光滑,側枝輪生、掌狀複葉,小葉放射展開,樹形清新疏朗,潔淨整齊,不分季節不時生長新葉,嫩綠鮮明,展現新生命的活力。雖然本性喜愛陽光,卻不只耐旱,而且耐陰性極佳。做為室內的綠化植物,可長久擺放,不必搬動。
馬拉巴栗果實為木質綠色蒴果,形狀、大小近似芭樂,球形、長橢圓形,成熟後會裂開,約有十多顆白色略帶淡褐色的種子,比花生粒略大,可以水煮或炒來吃。我們習慣認為「美國貨」都比較大,故而鄉間俗稱「美國土豆」。
其實這樣的比喻,取這樣的俗名沒什麼道理。花生草本、土豆生在土底,馬拉巴栗果實則長在樹上。二者的滋味也很不相同。馬拉巴栗果實淡而無味,很少有人當做食物,幾乎無人想吃。
另有一種俗稱,叫做「發財樹」,更沒有什麼「聯想」的條件,卻發揮了很大的推廣作用。不知是哪一位有生意頭腦、又深諳台灣人「核心」生命價值觀的人士,想出這樣俗氣十足的名號,幾乎掩蓋本名。園藝商家腦筋也動得快,搭配「發財」之名,將整株馬拉巴栗盆栽,繫上一些紅絲帶或金元寶,「琳瑯滿目」營造喜氣洋洋的吉利意象,成為逢年過節居家擺設,公司機關商店開幕送禮,很受歡迎的盆景。
馬拉巴栗樹是從英文名稱(Malabar-Chestnut)直譯而來,雖然很洋化並不「鄉土」,卻是國內很普遍的盆栽植物。不只國內普遍流行,外銷數量也很龐大,聽說日本、中國大陸遠至荷蘭等許多國家,有很大的市場,這樣大宗的需求量當然是來自農民的種植。
吾鄉是典型的農鄉,長年以來主要作物是水稻。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吾鄉陸續有些農田,改種其他作物,諸如各種蔬菜、果樹(芭樂、帝王柑、水梨、番茄……等);因為吾鄉緊鄰全國最大花卉園藝中心,公路花園的田尾鄉,多少有影響,有些農田轉型種作園藝植物,馬拉巴栗便是其中還算普遍的一種,維持一定外銷數量,每年估計,至少為吾鄉創造了數億元以上的收益。最近看到媒體報導,海關查獲一大批,意圖走私運去中國大陸的馬拉巴栗種子,數量龐大。將種子外銷出國,這是對本地農民一大打擊。
高雅與粗野之分別?
距離我家只有十多分鐘車程的八卦山區,山坡上有幾處馬拉巴栗園林,樹幹約有大、小碗公那麼粗大,應該已有一、二十年樹齡,每次和家人去山區長青步道行走,行經馬拉巴栗園,另有一種清朗舒爽的感覺。這些園林是要收成馬拉巴栗種子,直接販賣或培育幼苗出售。
一般農民種植馬拉巴栗,主要是栽培苗木,供園藝商家做為盆栽,馬拉巴栗既韌命,種子育苗生成率也很高,並非名貴樹種,不可能有多大收益,卻是低成本、好照顧、銷售管道大致上還沒問題。
多年前「研發」出一種栽植方式,利用馬拉巴栗的強韌可塑性,將培育到一公尺左右的幼苗挖出來,五棵一束,類似捲草繩,莖幹編織成麻花狀,紅、黃色絲帶綁起來,再重新種植,成長較快;大約三、四年,即可符合市場需要的粗大,出售做為盆栽,據說「造形」較特殊,頗受歡迎,蔚成風尚。
馬拉巴栗的根浮出土面,也算是有加分作用的「造形」,樹頭愈大,樹幹愈粗愈值錢,經盆栽「藝術」處理,園藝展售價錢當然高出原產地很多倍。我曾在台北一家豪華飯店亮麗的櫥窗,看到一盆小小馬拉巴栗盆栽,標價150元,在我們田裡,這一棵馬拉巴栗小樹苗只值幾塊錢,我在櫥窗前注視良久,稍有所惑,或許這就是「高雅」與「粗野」文化的主要差別吧,貴重的是精緻花盆、櫥窗擺設,花盆裡那一棵小樹,反而是點綴吧?
種植馬拉巴栗的農民,整個心思著重收入「顧腹肚」之餘,也有「怡情養性」的「品味」嗎?
坦白說,植物被限制在小小花盆裡,未能和大地土壤直接氣息相通、自然生長,畢竟是對生命的限制殘害,何況還加以扭曲變形,如此不尊重生命,不知有什麼「美學」可言。然而,台灣都會發展形態,水泥鋪天蓋地、樓房聳立,少有綠地空間,住戶或商店,擺放幾盆綠色植物,妝點些許綠意,聊勝於無,有其需要,豈敢再多做批評,高談放任自然生長的美學?何況它是吾鄉不少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情感伴隨綠意滋長
其實馬拉巴栗枝葉疏朗潔淨,不至於太濃密,樹形清雅、大小適度,不至於漫無節制高大,很適合做為庭院樹。我們家庭院就有幾株馬拉巴栗,閒暇觀賞,頗多樂趣與體會。
馬拉巴栗綠葉綠皮綠果,全身綠,唯獨花色潔白,花蕾細長,約有食指二、三倍長,橫向伸展的枝枒上,好像掛著一盞一盞潔白的小燈籠;類似曇花,都在晚上開放,隔天將近午時,逐漸凋萎,我常喜歡在有月光映照的夜晚,佇足自家庭院籬笆旁,馬拉巴栗花樹下,一面欣賞清新高雅的素花容顏,一面深呼吸隱隱發散的淡雅的芬芳氣味。
我查過很多冊植物圖鑑之類的工具書,介紹馬拉巴栗都是提到四、五月間是開花季節,意思當然是一年開一次花,結一次果。
事實上,依據我的觀察,馬拉巴栗一年開二次花。第一次春天開花,夏季果實成熟,鄉間稱為「正期」;緊接著秋天開花,冬季果實成熟,鄉間稱為「倒頭仔子」,數量較少,也可能少很多。
馬拉巴栗遍布很多國家,據說在越南等地,因氣候關係,幾乎整年都在開花。
曾有幾年時間,自家庭院馬拉巴栗掉落的種子,我每天都會抽空去撿拾,並加以培育,觀察發芽成長情形,也是生活中小小樂趣;馬拉巴栗樹生命那麼強韌,種子當然也很容易育苗,經常發現一顆種子冒出二株幼苗,因此發芽率可以說超過百分之百。我培育的幼苗,曾分送給許多位好友,有時候去這些朋友家,在庭院一起觀賞從我家移植而來的馬拉巴栗樹,真正的「綠」意盎然,有一番格外親切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