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牙科,口腔,舌頭,顳顎關節炎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牙齦痛味覺改變 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相當多變,像是口腔肌肉緊張、難放鬆,可能引起牙齦疼痛。

一名年約60幾歲老人家因為牙齦疼痛,以及進食時常覺得不好吃、味道改變,前後輾轉求診牙科、神經內科,卻都找不到原因,最後轉介至精神科才知道原來是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引發口腔肌肉緊繃、無法放鬆,導致牙齦疼痛,以及情緒上壓力造成食不知味。

收治該名患者的振興醫院精神科醫師袁瑋指出,自律神經遍布全身,因此一旦失調其症狀往往千變萬化,包括呼吸急促、心悸、盜汗、胸悶、皮膚忽冷忽熱、頻尿、腰痠背痛、莫名容易疲倦等,幾乎從頭到腳無所不包。

◆◆◆ 精神緊繃過勞好發

哪些人易罹自律神經失調,袁瑋醫師解釋,像是面臨太大壓力、自身又無法好好排解壓力者,還有工作太忙、太勞累,休息又不夠,皆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另外就是疾病纏身或面臨重大人生劇變者,也是罹患的高危險群。

當患者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發作時,就醫往往找不到器官或組織上的問題,常常使患者陷入更焦慮的情緒,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得了不治之症。

◆◆◆ 學習因應紓解壓力

袁瑋醫師提醒,若出現莫名呼吸急促、心悸、頻尿等身體各種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如確認器官或組織沒問題,則應懷疑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及時至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暫時服用鎮定劑藥物緩解;

最重要的是,透過心理諮商找出壓力來源,學習如何應付、紓解,才是根本改善之道。

患者也應避免喝濃茶和咖啡,以免咖啡因刺激神經而加重症狀。

濃茶以及咖啡因為含有咖啡因,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最好避免飲用。【 文/袁瑋醫師/振興醫院精神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用橄欖油潄口防牙周病?】

用橄欖油潄口防牙周病?在醫學上並無實證根據。

坊間傳聞,用橄欖油潄口,可使牙齒變白,還能防治牙周病。

坊間傳聞,用橄欖油潄口,因油裡含橄欖多酚和葉綠素,可美白牙齒,還可防牙周病。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開業牙醫師蔡珍重說,橄欖油漱口可美白牙齒又防牙周病,在醫學上並無實證根據,牙齒顏色不白,可能與長期喝咖啡、茶等有色飲料,或長期吃抗生素藥物等因素所致;

也可能是牙齒未做好清潔,導致牙菌斑染色,而牙周病則是牙齒未做好清潔所致,建議牙齒不白或有牙周病問題,應到牙科就醫治療,切忌使用偏方。

治療牙齒美白須使用美白藥劑,但若牙齒不白是因牙齒未做好清潔,導致牙齒出現黃色、棕色等牙菌斑染色,不須美白藥劑,僅須洗牙就能讓牙齒變白;

而牙周病則須用洗牙去除牙菌斑、牙結石,以緩解牙齦發炎等不適症狀;

提醒民眾應每半年進行一次牙齒檢查,以利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 文/蔡珍重/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檸檬汁當水喝 小心滿口蛀牙 】

檸檬,一直是防癌保健文章裡頭的主角,有道是喝了檸檬汁「有病治病,沒病養生」,卻忽略了它對於牙齒的潛在傷害。

短期喝尚可,若長期喝,又未有其他配套措施,臨床上,常見到本來牙齒好好的,卻喝出一堆蛀牙;牙齒本來就不好的,更是蛀得一塌糊塗。

⋯⋯

因為檸檬汁的酸鹼值只有2.3,看似無堅不摧的牙齒最怕酸,牙齒表面的砝瑯質只要處在酸鹼值低於5.5的環境就會開始產生化學變化,也就是酸蝕。

長期被檸檬汁浸泡的牙齒表面,就好比長了壁癌的牆壁,若再受到猶如地震般的咬合力震動,就會逐漸剝落崩解。

曾有一名男大生就醫時主訴,門牙酸軟有洞,檢查發現,他的正中門牙有蛀洞,且有酸蝕跡象,但在一般人最常發生蛀牙的後牙臼齒區卻是完好無缺。

患者說他從小到大沒有補過牙,因此研判「非典型蛀牙」。再仔細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患者才說,幾個月前看了網路文章,誤以為檸檬可以漂白牙齒,於是每天早上切一片檸檬片含在上下門牙中間,剛開始覺得酸軟不以為意,最後竟然變成蛀洞。

檸檬汁對於銀髮族的牙齒傷害尤其大。因為口水是口腔中的緩衝劑,充足流動的口水,可沖洗中和殘留在牙齒上的檸檬汁,但銀髮族卻常見口乾症狀,原因包括:唾液腺老化萎縮,或是服用某些慢性病藥物的副作用(例如高血壓藥物、精神睡眠有關的藥物),或是好發於女性的自體免疫失調的乾燥症。

在這些口乾情況下,患者以為身體出了毛病,又拚命喝檸檬汁養生,對牙齒的傷害無疑是火上加油。

炎熱的夏天喝一杯冰涼的檸檬汁確實很舒服,但若想要養生而不傷牙,記得喝完趕快喝水漱口,或是用吸管直接喝到肚子裡,避免傷害牙齒。【 文/林子欽/台北市石牌富群牙醫診所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溫低 作息亂 顳顎關節痛增5成

 

2014年12月05日
更多專欄文章
入冬氣溫降低,加上作息紊亂、壓力大,易誘發顳顎關節疼痛。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呂明怡表示,氣溫偏低,肌肉與關節活動度下降,若作息紊亂、壓力大易導致顳顎關節疼痛、嘴巴無法正常活動,近日門診觀察,求診病患至少增加5成。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
 
 

呂明怡醫師提到,顳顎關節疼痛是指顳顎關節及臉部咀嚼肌疼痛或功能異常,出現雙頰顳顎關節處疼痛、嘴巴張不開,或張嘴有卡卡的聲音等,嚴重臉歪嘴斜或無法咬合。另外,平常壓力大時下意識緊咬臉部肌肉的民眾也是好發族群,男女發生比率約3:7,推估與女性情緒較易緊張有關。另外,喜歡大口咬芭樂等食物,或需長時間說話的人也很容易顳顎關節痛。

 

恐發作 壓力大

呂明怡醫師提醒,急性期的顳顎關節疼痛可使用肌肉放鬆藥物緩解,或依需求訂製咬合板放鬆肌肉及關節。另外,使用二極體雷射治療可減輕疼痛感,效果高達8成,而嚴重顳顎關節疼痛就需搭配核磁共振及關節造影檢查,再評估採注射玻尿酸或關節鏡、開刀手術治療。

 

顳顎關節位於頭骨與下頷骨交接處,屬頭部活動度較高的關節。避免張大嘴巴咬芭樂等食物,有助預防顳顎關節疼痛。資料照片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間刷 潔牙好夥伴

2014-10-12

圖.文/張榮格

「為何我已經規律刷牙,還是會有蛀牙和牙周病?」這是病人常有的疑問,除了牙刷使用不當外,另一個關鍵就是未用牙線和牙間刷。

  • 若想有效清潔牙縫,牙間刷是不可或缺的。(照片提供/張榮格)

    若想有效清潔牙縫,牙間刷是不可或缺的。(照片提供/張榮格)

  • 使用牙間刷不需要牙膏,但是每刷完一個牙縫,就要在水中清洗一下。(照片提供/張榮格)

    使用牙間刷不需要牙膏,但是每刷完一個牙縫,就要在水中清洗一下。(照片提供/張榮格)

  • 牙間刷搓動的方向跟一般牙刷不同,是與牙弓呈90度角。(照片提供/張榮格)

    牙間刷搓動的方向跟一般牙刷不同,是與牙弓呈90度角。(照片提供/張榮格)

因為牙刷只能清潔表面,而牙齒之間(即牙縫)往往不易清潔到,造成牙菌斑堆積,進而導致蛀牙和罹患牙周病,若想有效清潔牙縫,牙間刷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牙周病病人。

牙周病的根源即是牙菌斑堆積,牙周病會導致牙周組織喪失,使得支撐牙齒的骨頭流失,牙齦跟著萎縮,牙縫越來越大,甚至讓牙根顯露出來,牙根部分會更容易蛀牙,可能因此牙齒難以保留,得拔牙,因此使用牙間刷清潔,變得相當重要。

一般而言,只要牙縫能放入牙間刷時,就可以開始使用牙間刷。通常,40歲左右的人就會有牙縫,一般小號的牙間刷就可以放進去,所以不一定有牙周病的人才需要,如果有牙周病,牙縫可能更大,就會需要更大號的牙間刷。

挑選牙間刷的尺寸時,適合的牙間刷在放入牙縫後,要有稍微緊的感覺,但一般人口內的每個牙縫大小未必相同,通常後牙的牙縫會比較大,所以需要準備不同型號的牙間刷。

牙間刷不難操作,甚至比牙線還要簡單,其搓動的方向跟一般牙刷不同,是與牙弓呈90度角。

一般牙刷在刷牙時,多半是左右刷動,但牙間刷是在牙縫中內、外清洗,動作看起來就像是插入牙縫又拉出來,建議每個牙縫都要刷上10次,而且從外側刷完後,要由內側往外再刷一次,同樣每個牙縫10次。

此外,放入牙縫後,要將牙間刷貼著牙肉,但不要過度向牙肉使力,才能有效清潔牙肉和牙齒的交界處。且使用牙間刷不需要牙膏,只要每刷完一個牙縫,將牙間刷在水中清洗一下,就可以繼續往下刷,所以看電視、上網時,也可以一邊使用,不必擔心佔用太多時間,習慣較容易持久。

常有人質疑,使用牙間刷會不會將牙縫撐大?的確,使用牙間刷後,有可能讓牙縫看起來比較大,但這並非是牙間刷破壞了牙齦,而是牙齦在牙間刷的清潔後消腫了,才使牙縫變大,反而是好現象,代表牙齦不是處於腫脹發炎的狀態。

另一個常見的疑慮是,使用牙間刷後會流血,有人因此不敢用。其實,牙齦流血代表牙齦正在發炎,原因則是牙菌斑堆積,此時反而要多用牙間刷,將牙菌斑去除,所以如果有流血情形,應繼續清潔,幾天後,牙齦自然不會再流血。

對於有牙縫的人,牙間刷是必備的潔牙工具,可惜國人使用不普遍;所以使用牙間刷的習慣有必要多加推廣,民眾的口腔衛生才會更進步。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牙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齒咬合不正 需要矯正嗎?

2014-10-12

圖.文/詹至翔

「為什麼我的牙齒不整齊?」這個問題不但讓上學中的小朋友困擾不已,也是許多大人自身遭遇的問題。

  • 圖4:患者牙齒阻生外觀照。(照片提供/詹至翔)

    圖4:患者牙齒阻生外觀照。(照片提供/詹至翔)

  • 圖3:X光片顯示,上排門牙阻生。(照片提供/詹至翔)

    圖3:X光片顯示,上排門牙阻生。(照片提供/詹至翔)

  • 圖2:患者因下顎骨異常,出現前牙錯咬的症狀。(照片提供/詹至翔)

    圖2:患者因下顎骨異常,出現前牙錯咬的症狀。(照片提供/詹至翔)

  • 圖1:X光檢查發現,缺牙導致咬合不正的情況加劇。(照片提供/詹至翔)

    圖1:X光檢查發現,缺牙導致咬合不正的情況加劇。(照片提供/詹至翔)

咬合不正需不需要矯正?除了考量美觀、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咬合不正所造成健康及學習上的實質影響,更需正視及評估,讓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咬合不正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包括:

●齲齒(俗稱蛀牙)以及牙周病發生率提高:由於牙齒排列混亂造成清潔困難,除非能花大量時間潔牙,否則因潔牙不完全,日積月累之下,將會導致蛀牙和牙周病機率大增。

●發音不正確:學習過程中發現為什麼發音就是無法改正,這可能與咬合不正有關聯,不但在學習路程上受挫,將來進入社會求職,也容易碰壁。

●咬破嘴巴造成口腔潰瘍:排列不整的牙齒在咀嚼過程中,較容易因咬破皮導致嘴巴的外傷。

●咀嚼功能:因咬合不正會讓牙齒的密合程度降低,導致食物無法被完全咀嚼,未完全咀嚼的食物被直接吞下肚,容易導致胃腸消化問題和疾病。

●缺牙處難以製作假牙:因缺牙太久導致後方牙齒往前傾倒,以及對咬牙過度萌出,讓缺牙處空間被占據,製作假牙醫師無法下手,若是放任不管,則會加重後方咬合不正的問題。(圖1)

◎小朋友早期治療:

大部分小朋友在6歲左右開始萌發第一大臼齒,也是口中第一顆恆牙,從這時候開始便叫作「混合齒列」,這階段會持續到全口恆牙萌出完成。

在這個階段若有發現前牙錯咬(圖2)、後牙錯咬、牙齒阻生(圖3、4)、牙齒錯位、或是有顎骨方面異常,早期治療的介入就非常重要。

以上這些問題,必須經過齒顎矯正醫師詳細評估並訂定個人治療計畫,較困難的病例,則需要與家庭牙醫師、牙周病醫師、補綴醫師、口腔外科醫師跨科協同治療。當然,最重要的是病患大力配合,例如:口腔清潔、橡皮筋佩戴、功能性裝置配戴、肌肉與舌頭訓練等等。

治療的風險及副作用,也應在治療之前,與醫師詳細討論了解;仰賴醫師和病患共同努力,才能擁有一口整齊的牙齒與美麗笑容。(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階段拔智齒 不傷神經防臉麻









Ads by Google
休閒樂活農地立即輕鬆擁有 www.semifarm.com.tw
環境清幽,水電路通,地上物設施到位 交通便利,退休渡假、種樹植栽養生用
2014-06-28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4歲的隨小姐因臉頰嚴重腫脹、疼痛難耐就醫。牙醫師檢查發現是「阻生智齒」(即未長全的智齒)引發的蜂窩性組織炎。在控制蜂窩性組織炎後,建議隨小姐拔智齒,以避免再復發。

    • ▲拔除智齒前,應先檢查牙根和神經有沒有相接觸,以免有後遺症。(北醫提供)

      ▲拔除智齒前,應先檢查牙根和神經有沒有相接觸,以免有後遺症。(北醫提供)

    • ▲顏明良醫師(左)利用二階段「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為隨小姐(中)安全拔智齒;右為口腔顏面外科主任彭伯宇。(北醫提供)

      ▲顏明良醫師(左)利用二階段「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為隨小姐(中)安全拔智齒;右為口腔顏面外科主任彭伯宇。(北醫提供)


不過,X光片顯示,隨小姐的智齒牙根與神經相接觸,若傷到齒槽神經,就會變成顏面感覺異常,甚至永久性麻木,因此牙醫師最後施予「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為隨小姐拔掉智齒。

北醫口腔顏面外科主治醫師顏明良表示,民眾常見智齒長歪或無法順利萌發,加上智齒常因不易清潔會引起牙齒周圍組織發炎,造成疼痛及影響咀嚼,甚至引發感染,所以多會建議患者拔除智齒。

臨床上約有2%至3%的病患會因牙根和神經相接觸,在拔除智齒時因不慎傷及齒槽神經,出現顏面感覺異常,甚至永久性麻木,也就是吃冷和熱食、咬破下唇,甚至流口水都沒有感覺。

顏明良指出,「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法的做法是,在第一階段先切除阻生智齒的牙冠,但暫不移除與神經管道相接觸的牙根,並在牙根裝上矯正裝置;第二階段則進行牙根牽引,待牙根移動且離開神經管道後,再手術移除牙根,這樣的拔牙方式,可大幅降低拔牙時造成齒槽神經受傷的風險。

顏明良指出,門診中大約2個病患就會碰到一名患者有智齒牙根離齒槽神經很近的病例。只是「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法治療時間約3週至3個月不等,需視病人的年紀及牙齒位置而定,健保不給付這項治療,需要自費,整個療程大約要3萬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清潔別青菜 當心植牙發炎









Ads by Google
牙周病救星-治療牙周病 www.poke.com.tw
提供專業牙周病治療,名醫與預防資訊, 查詢牙周病治療費用,價格合理又安心!
2014-06-18

文/廖培棓

當牙齒缺失後,可用人工植體來取代缺失的真牙,植牙可取代單顆缺牙而不需修磨「鄰牙」(隔壁的牙齒)製作牙橋;缺多顆牙時,也可以不用做多副牙橋或部分活動義齒;必須做活動義齒時,少量植牙可增加活動義齒的穩定性及咀嚼力。

    • ▲使用軟毛牙刷、牙線或牙間刷,保持牙齒及植牙周圍潔淨,避免發炎。(照片提供/廖培棓)

      ▲使用軟毛牙刷、牙線或牙間刷,保持牙齒及植牙周圍潔淨,避免發炎。(照片提供/廖培棓)


植入齒槽骨的植體可直接與齒槽骨整合形成一體,再由植體連接製作贗復假牙恢復咀嚼、發音及美觀的功能,植牙的功能極似真牙,所以也與真牙一般需要維護。雖然植牙不會有齲齒及牙髓問題,但仍會有類似真牙的牙周炎、牙齒斷裂的問題,沒有好好維護植牙也可能面臨植牙失敗,需要拔除。

牙齒周圍的組織如果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慢慢會從牙齦炎演變為齒槽骨破壞,造成膿腫、牙齒動搖的症狀,也就是牙周病。而植牙周圍的組織會有植體周圍炎,造成牙齦流血、膿腫、齒槽骨的破壞,嚴重會面臨植體動搖、移除植體,甚至落入因齒槽骨大量破壞無法再植牙的窘境。

為避免周圍組織發炎需落實牙齒及植牙清潔維護的工作,包括使用軟毛牙刷、牙線或牙間刷,保持牙齒及植牙周圍潔淨。若是齒槽骨條件較不理想,種植植體直徑與缺牙空間差異較大,齒頸部從植體連接到牙冠落差較大時,容易形成凹槽易塞食物,應更仔細使用軟毛牙刷、牙線或牙間刷清潔齒頸部位。

真牙受到不當的外力可能動搖或斷裂,植牙受到過大的力量可能導致牙冠瓷裂、植牙鬆動、植體螺絲鬆動、植體或螺絲斷裂。應避免咬硬物,如骨頭、籽、硬殼等,若是嚴重夜間磨牙患者,應配戴咬合板保護。

定期口腔檢查是很重要的,以確定周圍牙齦及骨頭的健康;定期X光檢查可評估植體周圍骨頭的變化。

真牙齒列隨著時間可能會有微小的位移,而植牙因沒有牙周韌帶不會位移,但會造成真牙與植牙相對關係改變,需要調整咬合,或牙間縫隙變大,需要調整建立良好鄰接牙接觸關係,避免牙周破壞。

假牙若鬆動 應立即回診檢查

植牙假牙若有鬆動應立即回診檢查調整,避免更嚴重的損壞。

牙齒健康與全身的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試想為什麼真牙會被拔除?我們應將造成牙齒缺失的原因謹記在心,徹底改善口腔環境,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及飲食習慣,定期回診檢查,以確保牙齒及植牙的健康。(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贗復牙科專任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療大補帖:舌苔厚重現異味 飲食可改善

 

 

 

2014年04月07日

更多專欄文章

 


許多人有用牙刷清舌苔習慣,但過沒多久又發現舌苔變得黏厚、甚至發出異味,開業中醫師田宜民表示,舌苔可反應出身體狀況和體質,有時也會受飲食影響。一般正常的舌苔顏色白且薄,舌色呈淡紅色,但有些人的舌苔屬於白且厚,或呈黃且厚等,中醫師田宜民將舌苔和舌色依體質分成4種型態,可從飲食調整改善。








【4類型】寒性體質


特徵 舌苔白厚,舌色較淡,常合併腸胃不佳、體內濕氣重及易疲倦。
飲食建議
可多食用較溫補腸胃的食物,如羊肉、山藥、白朮、黃耆等。










燥熱體質


特徵 舌色偏紅、舌苔黃厚,常會有怕熱、便祕,易怒、口臭等症狀。
飲食建議 可吃涼性食物助降火氣,如綠豆、椰子水、薏仁、菊花等








氣虛體質


特徵 舌頭胖大,舌緣有齒痕,併有體虛怕冷、疲倦頭暈、易腹瀉。
飲食建議
忌吃生冷如冰品冷飲,少吃難消化的糯米、油膩肉品或甜食。








陰虛體質


特徵 舌頭紅赤,表面光滑無苔,有怕熱、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飲食建議
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如白木耳,一天至少喝水2000c.c.。





部分圖片翻攝《中醫舌診知識》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形磁吸活動假牙 保住剩餘天然牙

Ads
by Google

植牙診所推薦 www.poke.com.tw
提供專業植牙綜合資訊總整理, 查詢植牙收費,
價格合理又安心!

 

文/陳殿冠

 

章先生是台中一家精密工具機公司的老闆,由於疏於照顧牙齒,終因假牙不堪使用而前來就診,經醫師檢查,上顎只剩下少數幾顆天然牙,因牙周病而產生位移,致使活動假牙跟著走位,假牙戴不住了,一直掉,嚴重影響社交形象,而且一吃東西就很痛。

 

傳統正規的治療方式是製作鐵鉤活動假牙,鉤住剩餘的天然牙,但常遇天然牙禁不起鉤子橫向力量的拉扯,導致外傷性牙周病,以致掉落,整副假牙因失去「固持力」,也就跟著報銷,只好再做一副新假牙。章先生口中的假牙,已經是第三副了,當然,天然牙也就愈來愈少。

 

章先生就醫時表示:「醫師,可不可以盡量幫我保留剩下的天然牙?我就剩這幾顆牙了。」

 

歐美牙醫界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出一套新的口腔咬合重建技術,利用口腔中剩餘的天然牙齒,裝上磁吸裝置,用來吸附假牙,一方面可避免拔除天然牙,另一方面可讓假牙吸附在口腔中,吃起東西來較為舒適。同時天然牙根比較不會罹患外傷性牙周病,可延長假牙的壽命。

 

在植牙盛行後,全口無牙的牙床也可以裝上磁吸裝置,一樣可避開橫向破壞力,壽命相對較高。

 

章先生經評估後,接受了隱形磁吸活動假牙治療,也做了全口咬合重建。在剩餘的天然牙裝上磁吸裝置,除了保住天然牙,也恢復了昔日的健康外貌與正常咬合功能。

 

使用6年來,天然牙根仍然完好。最重要的是,他聽醫師的話,勤於刷牙也定期回診保養。

 

(作者為台中市羅馬牙醫診所院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齒拔不拔?怎麼拔? 有學問滴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牙科專用3D電腦斷層掃描(照片提供/蘇竣揚)
圖2:手術放大鏡可提供更清晰的影像,讓手術執行更精確、有效率。(照片提供/蘇竣揚)
圖1:
牙科專用3D電腦斷層掃描。(照片提供/蘇竣揚)

 

圖.文/蘇竣揚

 

智齒該不該拔?怎麼拔?都有學問。如果智齒長得正,可以清潔乾淨是不需要拔除,但是絕大部分的智齒都建議在未造成其他臨床問題前儘早拔除。

 

◎歪斜智齒的影響

 

●容易引起發炎:智齒位於牙弓的最後緣,也是最晚萌發的牙齒,常因牙弓空間不足、無法正常發育而長得歪斜,不良的生長方位加上日常很難徹底清潔,非常容易引起急性牙肉發炎、蛀牙,如果因懼怕就醫一再拖延,造成深度嚴重感染,可能引起致命的蜂窩性組織炎,需要住院開刀治療,甚至有些案例會造成囊腫。

 

●影響其他牙齒:智齒常會影響前面一顆牙,也就是第二大臼齒,形成無法治療的牙周病或是難以察覺的深度蛀牙。

 

◎牙科治療利器──牙科專用3D電腦斷層掃描(圖1)

 

智齒位於牙弓的最後緣,視野和操作空間十分狹小,外頭有牙肉骨頭覆蓋,需要精巧器械和技巧翻開牙肉,磨掉擋在上部的骨頭,才能找到智齒。但最後還有一個橫貫周邊的下齒槽神經,就因為智齒的牙根常和下齒槽神經非常貼近。稍一不慎在智齒拔除後,可能會造成感覺神經麻痺,造成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例如:吃飯時,飯粒黏在嘴角而不知,或是飲用流質時,因為感覺較遲鈍而讓水從嘴角滴下。幸好大部分的神經麻痺問題會隨著時間緩解、痊癒,但仍有少數案例是伴隨一輩子的。

 

因此術前的影像檢查和有經驗的醫師判讀非常重要。傳統的牙科X光只能提供平面的影像,無法清楚呈現3D的立體空間關係,如果使用「牙科專用3D電腦斷層掃描」,可在術前事先了解牙根和神經的相對關係,甚至距離幾毫米都可準確量出,了解牙齒的角度和牙根形態,可大大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影像清晰、手術精確有效率──光學放大鏡(圖2)

 

很多患者拔除智齒的經驗都和暴力畫上等號,但暴力並不能更快拔除患齒,反而容易造成併發症。此時可使用光學放大鏡提供清晰影像,幫助醫師執行智齒手術更精確、更有效率,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周邊健康組織破壞,更能降低術後不適感、減少併發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外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潔齒+定診 蛀牙不來磨

 

 

文/姜永秀

 

預防蛀牙的首要方法是避免讓牙齒常處在酸性環境當中。因為口腔內的細菌會把食物殘渣分解變成酸性物質,若日常的潔牙工作不確實,就很容易造成蛀牙。

 

蛀牙初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到了中期便會開始對冰水敏感。因此,建議除日常的刷牙清潔口腔外,應搭配每半年回牙科門診,清洗牙齦附近的牙結石,順便檢查牙齒。

 

長久以來民眾最容易忽略的是清潔牙縫,必須要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能清潔得更徹底。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會使用牙線棒清潔牙縫,但許多牙線棒的設計,無法順著牙齒外形清到底部的牙齦。牙籤又只能剔出大塊食物殘渣,容易戳傷牙齦,且牙菌斑仍是黏附在牙齒上面。如果無法吃完東西後馬上就使用牙線或是牙間刷,最少每天晚上睡前一定要使用。

 

牙刷應選擇小頭的軟毛刷,較易清到死角,方法是把刷毛一半放在牙齒,一半放在牙齦上,刷毛與牙齒面呈45度角,大約2顆牙為一個單位來回「輕輕」刷5至10下,將牙齒的內側、外側、咬合面分別刷完,約需5分鐘的時間,最好每次進食後3分鐘以內能刷牙,假如無法做到,至少每天早晚2次,因為牙結石最快12小時就會形成。

 

至於填補過的牙齒或是做過假牙的邊緣,更需加強清潔,相連的假牙底下也要用牙間刷、牙線穿引器或矯正常用的超級牙線等清潔。填補過的牙齒也可能會再蛀牙,如果還是不注重口腔的清潔,蛀牙也會侵犯牙面,尤其在填補物與齒質交接處,牙菌斑更易堆積。

 

預防蛀牙,最重要的還是不忘每日正確清潔與定期檢查牙齒,才可鞏固牙齒和保健牙齦健康。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牙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位式模擬植牙 減少手術併發症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在術前使用數位式模擬植牙手術,以3D電腦斷層(CT)植牙定位。(記者林宜樟攝)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現代人流行人工植牙,但不適當的植牙手術易引發併發症,可能傷到牙根、神經,甚至植牙掉入鼻竇中,或因植牙位置不適當產生不易清潔死角。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指出,在手術前進行數位式模擬植牙手術,可降低併發症風險。

 

鄭朝鴻說,人工植牙可幫助有缺牙的病患使用新的牙齒咀嚼,但併發症包含有手術時可能傷及鄰牙牙根、神經,或是位置不當導致不易清潔,產生牙周病與感染。

 

鄭朝鴻說,曾有67歲男性病患進行人工植牙,但幾年後植牙部位流膿腫脹、植牙動搖,經過移除植體、清創手術,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才恢復健康,但植牙感染後顎骨流失產生缺損,再植牙還需進行補骨手術,相當惱人。

 

鄭朝鴻表示,植牙前應做詳細的植牙手術前規劃,就可以降低術後併發症。院內目前可先進行數位式模擬植牙手術,以3D電腦斷層(CT)、影像定位器、手術模板,與導航器(navigator)進行植牙定位。

 

醫師可在模型上做多次的模擬手術,再比對至電腦重建的3D顎骨數位模型中,確認規劃的植牙位置是否正確。而手術前的模擬,可降低手術中所產生的併發症。

 

鄭朝鴻指出,植牙並非人人適用,若是想要進行植牙,需找牙醫進行評估檢查。若有骨質疏鬆、癌症、糖尿病等患者,因產生併發症風險提高,植牙前須審慎評估。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套密合度差 整排牙冠掉光光

 

 

▲牙醫師劉閔結(右)以新數位科技輔助,幫游小姐在1天內做好新牙套,讓她重拾歡顏。(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9歲的游小姐因蛀牙,裝了許多牙套,但上排6顆牙齒的牙套密合度不佳,加上平時疏於清潔,引起發炎、鬆動,進而整排脫落。

 

一張開口就沒牙齒,讓她無法上班。治療後,加上新數位科技及電腦輔助製作的協助,一天內就能裝上新牙套。

 

新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劉閔結表示,不少病患誤以為牙套裝好就沒事了,事實上,牙套也是需要清潔的。可用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面,也將牙間刷的小刷頭放入齒縫中,前後旋轉及移動,徹底清潔每個牙面。

 

臨床上仍可看到因取模不好、密合度不佳的不良牙套。劉閔結指出,由於這些不良牙套沒有清潔空間,使得牙套清不乾淨,進而造成牙齦紅腫、發炎,最後引發牙齦炎、牙周病及蛀牙。

 

傳統製作假牙冠的過程中,患者要先印齒模,若齒模印不好,加上牙體技術師沒做好,往往直接影響牙套的品質。

 

由於數位科技與電腦輔助製作的進步,數位取像及3D列印技術已開始應用在牙科領域,不僅可藉由藍光雷射或數位攝影機先拍下牙齒的照片,經電腦軟體重組變成虛擬的3D模型,然後在電腦中製作假牙。除了更精準之外,還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牙套,較傳統製作的牙套必須耗費5-10天時間更省時。

 

不過,劉閔結醫師強調,再好的牙套還是需要平時清潔維護,最好能定期回診,隨時檢查、瞭解牙套及牙齒的狀況,一有問題就能儘速補救處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周病年輕化 才18歲就掉牙            

 
牙齦年齡預測表
刷牙時,牙刷需與牙齒及牙齦接縫處呈30度角,才能將牙齒與牙齦間的齒垢刷乾淨,避免出現牙周病。(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一般認為,牙周病是45歲以上成年人的口腔疾病,但近年來,國內罹患牙周病的年齡有下降趨勢,甚至牙醫門診中,出現一名18歲的年輕人,因為牙周病掉牙,最後只好植牙。

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高達99.1%的國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居全亞洲之冠,牙醫師葛建埔指出,以往年輕人植牙多因為外力因素掉牙才接受此項治療,但現在45歲以下進行牙周病治療的患者已超過治療總數的1/4,年輕型牙周病比率為4%,門診中曾有一位病患才25歲,就因牙周病全口牙數剩不到一半,飽嚐掉牙之苦。

主因是牙菌斑沒清乾淨

發生牙周病的主因在於牙菌斑沒有清除乾淨,一般人潔牙時只注意牙齒表面,但齒縫間及牙齦線下方是最容易堆積牙菌斑且被忽略的地方,因為牙刷刷毛難以深入清潔。一旦牙菌斑不除,即會造成口中細菌叢生,進而導致細菌破壞牙齦、齒槽骨及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進而演變為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

葛建埔表示,要知道自己是否有牙周病,民眾不妨利用「牙齦年齡預測表」,檢視一下自己的牙周病狀況,包括:「使用牙線或牙刷時是否會流血?」「牙齦是否時常敏感、紅腫?」「吸或舔牙縫時,是否有異味?」「與牙齒交界的牙齦顏色是否較深?」看看自己的積分落在哪裏,一旦發現自己有牙周病的問題,最好就醫請醫師診治。

預防牙周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時把牙齒刷乾淨,刷牙時務必掌握牙齒縫隙、牙齦線下、牙齒表面的口腔清潔「點、線、面」,並謹記「潔牙333」黃金刷牙準則:即每天至少刷牙3次、餐後3分鐘內刷牙3分鐘,徹底讓牙菌斑無所遁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顧口腔衛生
嚴防病從口入

 

 

文/邱添得

 

近來接獲數個住院照會案例,會診原因為病患不明原因感染發燒,經內科醫師細心診治與血液細菌培養檢查後,發現感染源來自口腔菌叢!

 

牙科醫師會診結果發現多數患者普遍存在口腔衛生不良、中度至重度的牙周病與未適當治療的齲齒等問題,這也印證研究文獻所指出:口腔疾病可能影響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口腔中牙齦、牙周韌帶與齒槽骨的慢性細菌感染,會破壞牙齒和牙齒周圍固定作用的軟、硬組織,造成口臭、牙齦紅腫、容易流血、牙齒搖動,甚至牙齒脫落等症狀。

 

有些特定體質的人容易感染牙周病,而抽菸、壓力、不良的口腔衛生與不適當的口腔照護都可能會加重病情。

 

牙周病可能影響的內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及早產、體重過輕的嬰兒。牙周病與糖尿病的關係早為醫學研究所證實:糖尿病人口腔健康狀況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嚴重的牙齒牙周感染或發炎時,血糖不容易控制得很好,相對的糖尿病人也比較容易感染牙周病,因此在空腹血糖控制在180到200mg∕dl時,應儘速處理口腔感染的問題。

 

近來研究的焦點顯示,牙周病細菌感染引發的全身性發炎反應也與動脈硬化、冠狀心臟病、急性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等有關。

 

可能的原因是口腔中的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附著在冠狀動脈的脂肪斑塊上,進而導致了血凝塊的形成,或者是炎症本身加快斑塊的形成。

 

某些從感染牙周進入血流的細菌,也可能在異常的心臟瓣膜或既有的心臟問題而變弱的組織上附著生長,進而破壞,甚至摧毀心臟瓣膜及其他組織。

 

口腔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當有心臟血管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時,更應積極治療牙科疾病,維護口腔健康,於牙科門診時,告知完整的內科病史與日常用藥,讓牙科醫師審慎評估擬定治療計畫,必要時,牙科醫師也會諮詢照會內科醫師進行協同治療。

 

(作者為桃園壢新醫院口腔醫療中心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