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酸痛,扭傷拉傷,足跟痛,肌腱炎,關節痛,筋膜炎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僵直性脊椎炎 9成誤認運動傷害 】

一位喜愛運動的男大生,常有下背痛,原以為是打籃球引起的運動傷害,但3個月以來下背痛卻斷斷續續,還有莫名膝蓋腫症狀,就醫檢查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新竹馬偕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郭孝齡指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病程時好時壞,多數患者易輕忽,9成常在初期誤認是運動傷害、坐姿不良引起,建議如下背痛拖延3個月以上,且合併有關節腫痛,甚至是頭皮發紅等乾癬症狀,需就醫檢查治療。

郭孝齡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身體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發炎反應,好發年齡在20~30歲間,典型症狀有下背疼痛、僵硬,疼痛部位多從脊椎跟骨盆間的薦腸關節開始,尤其早上起床因一整夜未活動,更易導致關節僵硬,讓疼痛感更加劇烈,

目前臨床治療以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劑為主,若用藥效果差、發炎疼痛狀況較嚴重者,則可考慮生物製劑,健保已納入給付。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則指出,除用藥外會督促患者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有效改善症狀,並提醒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以免影響活動力,甚至造成日後身高縮水。

◆◆◆ 【先了解】誤認運動傷害

約有9成的年輕男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前來求診時主訴運動傷害、坐姿不良等,導致下背疼痛不舒服,經理學檢查、X光片檢查後,有助判讀個案病況。

◆◆◆ 【這樣做】先自我檢測

民眾可自行觀察,若是45歲以下、下背僵硬、疼痛超過3個月,且常早起後發作,或合併關節發炎腫痛、乾癬等症狀,建議至免疫風濕科檢查。

◆◆◆ 可定期服藥

僵直性脊椎炎第一線會開立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劑治療,可抑制疼痛並預防骨髓沾黏影響活動力,配合多運動對緩解症狀也有幫助。

◆◆◆ 打生物製劑

若用藥控制不佳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經醫師評估採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兩周施打一次可控制發炎症狀,健保已納入給付。

◆◆◆ 避發炎因子

由於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免疫機能異常,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下,平時應避免抽菸、喝酒、進補食品如人參,以免誘發發炎反應。

◆◆◆ 【醫師說】

部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會合併眼睛畏光等虹彩炎症狀,應多加留意。

規律運動,有助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建議患者選擇有興趣的運動。 
【 文/郭孝齡醫師/新竹馬偕醫院 免疫風濕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姿勢不正易引起是腰痛和肩頸痠痛 】

◆◆◆ 姿勢不正不只體態不美,還會引起是腰痛和肩頸痠痛

生理痛、肩頸痠痛和手腳冰冷的原因找到了!專家:全因為這10大NG習慣...身體常常覺得不舒服?可能是你姿勢不良導致的結果。

姿勢不正不單只會造成體態不美,還是腰痛和肩頸痠痛的元兇,嚴重一點甚至會引發生理痛、手腳冰冷、視力不良、憂鬱症等症狀,不過除了一般我們知道的翹腿坐以外,還有哪些是常見的錯誤姿勢呢?

日本姿勢治療家仲野孝明在新書《拉背調整小姿勢,拯救痠麻痛》書中提到10個就算每天拉背也無法維持正姿的NG習慣。

1、 盤腿坐

上班累了想換姿勢就來個盤腿坐嗎?仲野孝明表示,盤腿坐時腰部會往後傾倒,相當不建議這樣坐,建議將坐墊放在臀部下方,抬高臀部位置就能維持拉背坐姿。

2、 使用和室椅

坐和室椅的時候雙腳會往前伸,造成骨盆傾斜、後背彎曲,導致椎間盤疼痛,如果一定要坐地板,最好正坐在坐墊上。

3、 坐著時臀部口袋有物品

習慣把錢包放在口袋,一屁股直接坐下來?仲野孝明認為,物品放在臀部會造成左右其中一邊腰部位置抬高,導致骨盆歪斜。

4、 翹腿坐

習慣翹腳坐,怎麼改也改不了?翹腳坐其實是一個很不良的坐姿,容易導致骨盆歪斜,不過仲野孝明建議可以把腳踝處或腳尖靠在另一隻腿上,舒服又不影響體態。

5、 搭飛機或新幹線時會將椅子往後倒

搭客運或火車習慣把椅子往後倒躺著休息嗎?仲野孝明表示,其實正姿才不容易疲憊,椅子往後倒反而會造成腰痛,不信的話下次不妨試試吧!

6、 長時間搭車

轎車的座椅跟沙發相似,容易造成骨盆傾倒,導致姿勢不正確,仲野孝明建議開車必須設法在腰部後方放置靠墊比較好。

7、 背靠著枕頭看書

睡前墊枕頭躺床看書是一種享受?仲野孝明提醒,這個動作會造成腰部極大負擔,最好還是坐在書桌前為佳。另外睡覺也要避免床墊過軟或枕頭過高,以免身體懸空。

8、 穿西部牛仔靴走路

西部牛仔靴質地堅硬,常時間穿著走路腳趾會緊縮在一起,使雙腳無法保持重心。

9、 總是用同一側肩膀揹包包

因為慣用手關係,人都會習慣用同一側肩膀揹包包,不過這個舉動會造成身體歪斜和肩膀痠痛,所以一定要記得左右輪流揹包包,或是使用後背包減輕身體負擔。

10、 椅子沒有坐滿

檢視一下自己的坐姿吧!正確的做法椅子必須坐滿,然後將骨盆立起,將坐骨頂在坐墊上坐著,不坐滿看似輕鬆,其實反而會對腰部造成負擔。

【 文/摘自 日本姿勢治療家仲野孝明在新書~~~《拉背調整小姿勢,拯救痠麻痛》采實文化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瘋路跑 小心足底筋膜炎 】
 
◆◆◆ 勿過度訓練 配合復健做足底運動
 
好痛喔!近年路跑、馬拉松比賽盛行,許多人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出現足跟異常疼痛。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每次有大型路跑或是馬拉松比賽後,門診都會增加不少這類足底筋膜炎病例。
 
由於常路跑的人,反覆拉扯韌帶,若加上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在不適合的場地運動等,支撐避震效果差,及賽前過度訓練,都容易誘發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有支撐足弓的功能,常路跑的人,足底筋膜反覆受傷及過度拉扯韌帶,長時間下來,易造成發炎疼痛。
 
門診中一名20歲的男性患者,為了參加馬拉松比賽,特別在賽前1個月加強訓練量,是平時的好幾倍,約累積跑了近200公里,結果出現後腳跟劇烈疼痛。
 
研判與患者賽前過度運動,長時間足跟負擔重有關。配合停止訓練,多休息、口服消炎藥物及復健治療,放鬆足底肌肉,症狀終於緩解。
 
◆◆◆ 【先了解】下床一踩地特別痛
 
復健科醫師塗雅雯表示,除了運動過量,其他像是跑步前未暖身,在不適合的場地運動,如路面不平的路、石頭路等。
 
還有,運動沒有適當定期換穿其他鞋,一雙鞋穿很久,鞋底磨損,易造成足部施力不平均,或是鞋底過硬,也易導致足部韌帶被過度拉扯。症狀常見早上起床後一下床,腳跟像是被電到般特別疼痛。
 
◆◆◆ 【這樣做】多休息 配合物理治療
 
塗醫師表示,臨床通常會先採保守治療,包括多休息,活動後冰敷疼痛處。
 
配合物理治療如超音波導入,藉傳導熱能改善發炎。若未改善,韌帶僵硬、鈣化,另可配合局部注射類固醇,加強改善發炎。
 
◆◆◆ 運動選擇適合鞋子
 
鞋底較硬與薄不適合跑步,應選有氣墊、鞋底較軟的鞋,較能達到緩衝效果。若足底有先天結構問題,可穿矯正鞋。
 
◆◆◆ 搭配足底筋膜運動
 
可配合做足底筋膜運動,伸展腳踝後方的阿基里斯腱,有助於避免與足底筋膜形成拉扯,放鬆小腿肌,預防足底筋膜炎。
 
◆◆◆ 運動1
 
先踩弓箭步,右腳往前,左腳在後,雙手伸直手扶牆壁,過程中雙腳的腳跟都不離地,每次5~10秒, 1次做10~20下,再換腳,每天2~3回。
 
◆◆◆ 運動2
 
用毛巾牽拉前腳掌,將毛巾罩住腳趾,往膝蓋的方向拉,每次5秒,1次做20下,再換腳,每天3回。
 
◆◆◆ 【醫師說】
 
若運動後休息超過3天,仍持續疼痛,代表韌帶受傷嚴重,應立刻就醫治療。
 
【 文/塗雅雯醫師/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足跟痛 別久站多休息

2014-12-26

文/陳俞州

一位年約60歲的婦女滿臉愁容且跛腳進入診間。一坐下就立刻說她尋求了很多治療,全都告知患了「足底筋膜炎」,打針、吃藥、拔罐、針灸都試過,確實有減輕疼痛,但過不久又復發,因為害怕開刀,所以前後總共拖了一年多,實在是痛苦萬分,不得不就醫。

  • ▲圖3:徒手治療。(照片提供/陳俞州)

    ▲圖3:徒手治療。(照片提供/陳俞州)

  • ▲圖4:貼紮。(照片提供/陳俞州)

    ▲圖4:貼紮。(照片提供/陳俞州)

  • ▲圖2:檢查足弓。(照片提供/陳俞州)

    ▲圖2:檢查足弓。(照片提供/陳俞州)

  • ▲圖1:尋找壓痛點。(照片提供/陳俞州)

    ▲圖1:尋找壓痛點。(照片提供/陳俞州)

我先詢問她的病史,得知因為開餐廳需要久站與走動,又怕場所濕滑,整天穿著硬底雨鞋,忍痛完成整天工作。

◎理學檢查:

●尋找壓痛點:利用非尖銳木棍按壓,由足底內緣往腳趾端尋找疼痛點(圖1)。

●檢查足弓:足弓為支撐腳的重要結構,當出現問題時,足部也容易產生傷害。因此檢查出為低足弓且舟狀骨有往下傾斜不穩的情況(圖2)。

●檢查步態:走路的姿勢與身體重心的轉移也是影響足步問題的原因之一。檢查出骨盆前傾,造成輕微長短腳,身體重心偏向一邊,且膝蓋因退化而變形,造成走路「內八」導致足部外翻,使得足底筋膜被牽拉得更嚴重。

◎物理治療方法:

●熱敷:放鬆腰部與足部周邊肌群,減少因疼痛造成的肌肉緊繃。

●徒手治療:利用徒手技術將前傾的骨盆調回正確位置,減少長短腳而影響身體重心偏移(圖3)。

●超音波:利用超音波的深層治療,增加足底疼痛點的新陳代謝及癒合。

●電療:刺激神經,具有止痛效果並增加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

●貼紮:利用肌效貼布,固定傾斜不穩定的舟狀骨,並矯正低足弓,減輕足底筋膜的拉扯(圖4)。

●步態矯正與肌力訓練:重新訓練走路姿勢與重心轉移,教導足底肌群強化運動,並且更換軟式鞋底及使用鞋墊支撐足弓。

足底筋膜炎雖然是常見的疾病,但復發率也高,必須全面性的檢查將問題解決,才能減少復發所帶來的痛苦。

不過並不是所有足底疼痛都是筋膜炎,必須排除跟骨骨折、足底肌腱炎、跗骨隧道症候群、神經纖維瘤等,這都需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確定。

若足底疼痛,建議盡早就醫查出真正原因,避免延誤病情。

(作者為台南五德物理治療所院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滑手機姿勢不良 小心拉傷、下背痛

2014-11-22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

小心!不是只有扛重物才可能導致背傷,現代人長時間打電腦、滑手機,長期姿勢不良,也容易拉傷背肌,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主任連偉志提醒,隨時挺胸縮腹可有效改善下背痛。

  • (記者詹士弘攝)

    (記者詹士弘攝)

文獻統計,全世界有8成人口曾有過下背痛,多因肌肉過度使用、摔跤、滑倒等外力傷害或脊椎關節退化引起,過去也常發生在需扛重物的勞動者身上。

連偉志指出,現代人因姿勢不良,加上長時間打電腦、電動、滑手機、彎腰駝背,一旦背部承受不正確的外力拉扯,導致背肌過度負荷,也會引起下背痛。

「隨時保持挺胸縮小腹」,連偉志提醒下背痛病人,為了預防下背痛,最好的方法不外乎是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平常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尤其是鍛鍊背腰部肌肉,加強耐力與柔軟度。

「腰椎旁肌」不適引起的疼痛,除了肌肉本身的問題,也容易與神經根病變、內臟疾病、關節炎或韌帶拉傷等病症混淆,有「腰椎旁肌」疼痛的患者,還是要請醫師檢查過後,才可判斷真正病症。

在家可自行運動 緩解痠痛

連偉志建議,民眾在家可自行運動治療下背痛,可由基礎的仰臥起坐開始,「提臀挺腰造橋運動(圖1)」效果也不錯,做法是採平躺姿,雙膝彎曲,吐氣時緩慢抬起臀部到適中位置,停5至10秒,再放下。

「半身伏起挺身運動(圖2)」、「貓背捲曲柔軟運動(圖3)」效果也不錯,前者做法是用雙手力量將上半身撐起,保持腰部肌肉放鬆,儘量讓肚子貼著床面,再慢慢趴下;後者如貓般趴在床上,吸氣時將背弓起,吐氣時將背沉下,儘量把動作作到最大。

連偉志提醒,運動需要平躺時,不要用彈簧床,直接躺在地上為宜,所有運動都要配合呼吸,運動每日約5回,每回5下,依個人體能增減次數,以「不痛」為最大原則,痠痛感在一小時內要消失,如超過一小時,意味運動強度太大,有任何問題,要詢間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拚會考 她惹上肌筋膜炎









Ads by Google
Dr. 白淳升 www.wkwellness.com
走路、跑步、骨骼肌肉、足部相關問題 找出根本原因 遠離受傷和疼痛
2014-06-28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12年國教國中會考結束,但有一名15歲的黃姓女國中生卻因為肩頸痠痛被家長帶至復健科求診,醫師替她進行檢查時發現,黃女平時缺乏運動,常一坐就是數個小時彈鋼琴,尤其在準備會考時期,肩頸痠痛情形更加惡化。

    • ▲陳文玲醫師示範以體外震波治療肌筋膜炎。(新光醫院提供)

      ▲陳文玲醫師示範以體外震波治療肌筋膜炎。(新光醫院提供)


不僅肩頸痠痛造成肩膀周圍肌肉緊繃,痠麻的感覺還擴散到上手臂或肩胛骨內緣,偶爾甚至會造成頭皮發麻、頭痛的現象,經診斷確定罹患肌筋膜炎。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文玲表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種相當常見的肌肉筋脈不平衡造成的痠痛感,多是因為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造成特定的肌肉群持續收縮,使得血液營養的供給受到壓迫,肌肉內所產生的廢物如乳酸也不容易排除,長久下來造成肌肉內的神經傳導受阻礙,進而引起慢性疼痛及脹麻。

陳文玲指出,肌筋膜炎可以說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好發在需要久坐、久站或有反覆性重複動作的族群,像是學生、上班族、電腦工程師及作業員等。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肌筋膜炎多發生在中年族群,近年來,年輕病患有增加的趨勢,與3C電腦產品及手機的高度使用有相當的關係。

陳文玲表示,治療肌筋膜炎需要多重介入,包括改變姿勢不累積肌肉疲勞是第一步,搭配有氧運動、瑜伽伸展、打太極拳放鬆或按摩、水療SPA都是很好的舒緩方式。

醫學上可採取藥物、局部注射、肌肉放鬆術、針灸、體外震波及復健治療中的多種手法以達到筋脈放鬆;黃同學經調整姿勢、學習放鬆及做體操,再加以3次體外震波治療,目前肩頸痠痛症狀好多了,頭痛的情形也較少出現,睡眠品質也有所改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手 不只媽媽有









Ads by Google
當自己的心理醫生(免費) www.reangel.com
在杏語心靈自學自律神經失調的處理 還有專業作後盾,不花錢助己又助人!
2014-06-23

文/陳貞余

曉芸(化名)是一位喜獲baby的新手媽媽,每天高興地抱baby哄睡、餵奶、擠母奶、洗澡、換尿布,沒幾天就發現右手拇指側隱隱作痛,剛開始不以為意,沒想到疼痛一天天加劇,只好求醫,經醫師診察,曉芸罹患了「媽媽手」。

    • ▲圖2:將大拇指內收及向尺側(小指側)屈曲做握拳狀時,若會引起疼痛即是典型的「媽媽手」。(照片提供/陳貞余)

      ▲圖2:將大拇指內收及向尺側(小指側)屈曲做握拳狀時,若會引起疼痛即是典型的「媽媽手」。(照片提供/陳貞余)

    • ▲圖3:依照患者本身的手型來塑造副木。(照片提供/陳貞余)

      ▲圖3:依照患者本身的手型來塑造副木。(照片提供/陳貞余)

    • ▲新手媽媽也要適時休息,避免「媽媽手」。(照片提供/陳貞余)

      ▲新手媽媽也要適時休息,避免「媽媽手」。(照片提供/陳貞余)

    • ▲圖1:「媽媽手」不但拇指或腕部活動時感覺疼痛,還會有「卡住」的不靈活感。(照片提供/陳貞余)

      ▲圖1:「媽媽手」不但拇指或腕部活動時感覺疼痛,還會有「卡住」的不靈活感。(照片提供/陳貞余)


其實「媽媽手」不是新手媽媽的專利,有些準媽媽們因為懷孕末期荷爾蒙的改變,在滑囊及關節處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此時只要稍施力不當,就容易出現「媽媽手」的症狀,不但拇指或腕部活動時感覺疼痛,還會有「卡住」的不靈活感(圖1)。

另一好發族群常見於中年婦女,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如洗衣服、扭毛巾等,而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也可能得到此症,當然也無關乎年齡老少性別男女。現代人智慧手機或平板不離身,長時間手持握平板也會造成媽媽手(3C手)症狀。

醫師主要依詳細的病史及理學檢查來診斷「媽媽手」,將大拇指內收及向尺側(小指側)屈曲做握拳狀時,若會引起疼痛即是典型的「媽媽手」(圖2)。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可進一步評估發炎水腫的情形,X光或其他影像檢查則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

「媽媽手」在急性發炎時,一定要讓發炎的手有適當的休息,以減少再度傷害,可以市售的護具固定,或由復健科醫師轉介,由職能治療師依照患者本身的手型來塑造副木(圖3),此副木可方便穿脫,有健保給付。

此外,給予適量抗發炎藥物止痛、消腫,以及適當的物理治療,更能幫助患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腫脹、緩和疼痛。常用的物理治療包括局部熱療、電療、超音波治療及局部按摩等。

「媽媽手」患者疼痛症狀消失後,應配合復健師的指導,做好正確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讓受傷的肌腱肌肉等軟組織可以恢復以往的力量,才是真正完成治療療程。

(作者為彰化縣員林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底筋膜炎 選好鞋勿久站









Ads by Google
ATUM-超透氣,運動必備服飾 atum.com.tw
即使揮汗如雨也不用擔心有異味! 超透氣、消臭抗菌、採用頂級特殊纖維
2014-06-17

文/陳彥名

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大部分會自行緩解,但病程冗長,往往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便。

    • ▲足底筋膜炎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照片提供/陳彥名)

      ▲足底筋膜炎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照片提供/陳彥名)


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睡覺醒來踏下床的第一步,或是坐著休息後,再站起來時,足跟會感覺到劇烈疼痛,但是當坐下休息或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會慢慢緩解,不過若站立或行走太久時,疼痛又會加劇。

觸診腳底時,會感覺尖銳刺痛感,或是輕微腫脹。有人認為,足底筋膜炎與腳跟骨刺相關,但許多足底筋膜炎的患者X光並沒有腳跟骨刺。除了足部X光外,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攝影也有助於鑑別診斷。

大部分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接受適當保守治療,症狀會明顯緩解,只有少數患者在接受過各種保守性治療無效後,才進行手術治療。

急性期時,建議患者多休息、避免久站或長時間行走,多數可以緩解急性症狀,也可以口服止痛藥及局部注射類固醇治療;體重過重者建議減重,以減輕足部的負擔。

物理治療及牽拉伸展運動可以改善因為足底肌力不足,及阿基里斯腱過度緊繃所導致的足跟痛。另外建議使用有適當足弓支撐及足跟緩衝的足部輔具,包括足內墊、足弓支持器及夜用副木等。

若接受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療後仍無效,則要考慮骨骼體外震波治療或足底肌膜切開手術。

骨骼體外震波治療主要是藉由震波直接作用,抑制痛覺受器而降低疼痛感;或是促進血管新生增進局部血液循環,進而促進受傷足底筋膜癒合。若保守性治療都無法緩和嚴重症狀時,才考慮手術介入。

足底筋膜炎是骨科門診常見疾患。平時保養非常重要,包括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持續的長時間步行或站立,及維持適當體重等。

治療時,應先調整生活型態,並考慮足部輔具的運用,當保守治療無效時則考慮體外震波或手術治療。當足跟疼痛感到不適時,應儘早就醫診治,並要耐心和醫師合作,以得到最大治療效果。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雲:做家事手麻 恐腕道症候群

 

 

 

2014年06月16日

更多專欄文章

 

若做家事導致雙手發麻,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資料照片

【邱俊吉╱台北報導】家庭主婦要操勞家務事,有女網友在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提問,她做完家事後,雙手不痠痛,但感覺非常麻,不知是否頸椎神經受壓迫,請醫師解惑。醫師說,頸椎神經若受骨刺壓迫,幾乎都是單側手臂麻,若雙手都麻,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得盡速就醫。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表示,若頸椎長骨刺且壓迫到神經,確實可造成手麻,不過此症多半僅影響單側,若雙手都感覺麻,較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成因為手腕肌腱發炎、壓迫到正中神經所致。肌腱發炎與過度使用腕部有關,如掃地、洗碗等,皆會反覆施加壓力在手腕上。





戴護腕可舒緩


陳建成說,若是輕微腕隧道症候群,可考慮沖熱水或戴護腕,以免症狀加重;如果無法改善,應考慮就醫。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復健科醫師林頌凱指出,治療該症可搭配輔具「副木」,該輔具可固定手腕及手臂,能有效減少神經壓迫、加速康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涼鞋 穿久反致背痛

 

 

 

2014年06月11日

更多專欄文章

 


【張渝萍╱綜合報導】市面上有不少「健康涼鞋」,標榜可矯正姿勢、促進健康,但英國專家警告,這種涼鞋多數鞋底設計不佳,容易出現肌肉拉傷、背痛的情況,提醒消費者別花錢找罪受。國內醫師表示,選鞋關鍵在於鞋墊是否可支持足弓,若無穩定作用易傷到脊椎等部位。
英國《每日郵報》前天報導,不少消費者動輒花費六、七千元台幣,購買號稱有矯正姿勢、增強腿部肌肉功效的涼鞋。但專家警告,這種涼鞋大部分設計為後跟比腳趾頭部分低,易造成韌帶拉傷、肌肉受傷,足底筋膜炎,甚至還會背痛。





處於爬坡狀態


英國足部專家歐尼爾說,穿這種涼鞋走路就好像一直在爬坡,增加小腿肌腱不必要的壓力。物理治療師麥唐諾說,理想的涼鞋是完全包覆後腳跟,有繫帶可固定腳,底部有支撐足弓的設計。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選鞋關鍵是測試鞋墊是否適合足弓。他稱,只要穿鞋站五至十分鐘測試,若感到不適就代表鞋子不適合。姚建安解釋,鞋子不能提供足弓穩定的作用,易造成脊椎、膝蓋等部位受傷,且脊椎受傷還可能間接壓迫到內臟。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鈣化性肌腱炎 體外震波新選擇









Ads by Google
膝蓋退化免開刀 非侵入治療 www.kpt-antiaging.com.tw
台中康普頓診所 歐洲技術自體血漿 PRP膝蓋退化、髖關節壞死皆可治。
2014-05-30

文/許嘉麟

難得太陽露臉,方老師一早就逐一清洗、晾乾家中厚重的棉被和衣物。突然間,右肩劇烈疼痛到讓她冷汗直流,急忙到醫院掛急診。打了止痛針後,雖然疼痛緩解,但右肩仍然無法舉起來,她想起媽媽之前也是手舉不起來,診斷是「五十肩」,該不會自己也罹患此病。

    • ▲除傳統治療與開刀外,鈣化性肌腱炎患者還可選擇體外震波進行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女性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許嘉麟)

      ▲除傳統治療與開刀外,鈣化性肌腱炎患者還可選擇體外震波進行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女性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許嘉麟)


急診醫師安排她轉到復健科門診求治,經過評估檢查後,發現方老師不是「五十肩」而是「鈣化性肌腱炎」。

「鈣化性肌腱炎」常是因為肩部旋轉肌腱外傷或過度使用,使得肩部結晶堆積而引起。患者一般無法明確指出哪裡是最痛點,但當肩膀旋轉至特定角度時,就會產生劇烈疼痛,嚴重者甚至整隻手臂都無法移動,曾看見患者喊著想把手臂剁掉,可見鈣化性肌腱炎發作起來威力驚人。

臨床上,95%的鈣化性肌腱炎患者X光片可以看到肩膀的旋轉肌腱部位呈現白色鈣鹽結晶的顯影塊,另外,5%的患者則因結晶過小,或是在結晶溶解吸收期,X光片並不明顯,此時就需要醫師專業的評估與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傳統治療以一般口服止痛藥物、類固醇消炎及物理治療為主,但保守治療在講求效率與希望立即見效的現代人眼中,顯得曠日廢時,同時又擔心外科手術造成的後遺症,以致患者常一邊忍受疼痛,一邊陷於醫療選擇的兩難。

所幸科技進步,現代人除了傳統治療與開刀兩種方式外,可以選擇進行體外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傷口、門診即可完成的新式治療。目前唯一的缺點是需自費,全療程約8000元到1萬5000元,效果顯著。其原理是在體外藉著超音波產生高頻震動,使得小血管新生,改善鈣化部位的血液循環,增加的血流可帶來更多的生長因子,促進身體增強自我修復。除此之外,體外震波亦有神經止痛之效。

有學者認為,震波可選擇性的摧毀感覺神經末梢,同時可能因此促進腦內啡的產生,以達到自體止痛。也就是說,體外震波用於治療鈣化性肌腱炎,也可同時達到修復及止痛的立即療效。

臨床上,體外震波治療的成功率約80%左右。大多數患者表示在治療後,可感覺到疼痛症狀明顯改善,在組織修復上約兩週後,感到症狀改善,提供患者另一治療選擇。

(作者為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完美鞋奏曲 拇趾外翻









Ads by Google
打造專屬的有機田園夢 www.ezfarm.com.tw
度假退休一次達成,小屋、農田、美景 交通機能便捷,歡迎預約賞地
2014-05-19

圖.文/黃駿翰

夏季來臨,穿著隨之清涼,足部也開始解放,夾腳拖、高跟鞋無不爭寵,但美麗的鞋子底下,拇趾外翻是許多年輕愛美女性的困擾,不但影響視覺的美觀,有些人更是飽受其苦,每走一步路,都受其折磨。

    • 透過鞋墊支撐和改造,可減少拇趾承受壓力。(照片提供/黃駿翰)

      透過鞋墊支撐和改造,可減少拇趾承受壓力。(照片提供/黃駿翰)

    • 拇趾外翻會呈「ㄑ」字型(如黑線所示),多數第一蹠骨會較第二蹠骨短(如紅線所示)。(照片提供/黃駿翰)

      拇趾外翻會呈「ㄑ」字型(如黑線所示),多數第一蹠骨會較第二蹠骨短(如紅線所示)。(照片提供/黃駿翰)

    • 楦頭的寬度要與前足同寬為佳。(照片提供/黃駿翰)

      楦頭的寬度要與前足同寬為佳。(照片提供/黃駿翰)

    • 透過貼紮,協助肌肉作用和橫足弓支撐。(照片提供/黃駿翰)

      透過貼紮,協助肌肉作用和橫足弓支撐。(照片提供/黃駿翰)

    • 拇趾外翻如有疼痛情形,可尋找物理治療師提供超音波治療介入。(照片提供/黃駿翰)

      拇趾外翻如有疼痛情形,可尋找物理治療師提供超音波治療介入。(照片提供/黃駿翰)


拇趾外翻指的就是大腳趾會外側偏移第二趾,形成「ㄑ」字型,趾蹠關節內側也會因關節滑液囊腫造成與鞋內摩擦生成厚繭,嚴重一點甚至會跨越或擠壓第二趾,是一種先天不良,後天又被殘害的產物,多數與遺傳有關,女性好發率約莫是男性的兩倍以上,年齡落在30-50歲以上。

◎何謂先天不良?

大部分臨床可觀察到拇趾外翻的患者,第一蹠骨相對於第二蹠骨較短,如果又加上扁平足、關節鬆弛,足部內部肌肉韌帶強度不足,阿基里斯腱過於緊繃,造成每走一步,日月累積的壓力集中在第一蹠骨,就會讓拇趾傾斜變型。

◎什麼是後天殘害?

有文獻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鞋類時尚款式大為躍進,導致拇趾外翻的盛行率戲劇性大增,甚至又有其他文獻指出,有穿鞋導致拇趾外翻的比例是沒有穿鞋的15倍以上。由此可知,現今時尚的鞋款,雖然講究其外觀,和修飾腿型的效果,但大部分都有過窄的鞋楦伴隨過高的鞋跟,造成前足過大的壓力,進而加速外翻惡化的速度。

預防拇趾外翻,首先要先從去除外在惡化因子開始,避免穿著高跟鞋或尖楦頭款,選擇適合的楦寬,鞋跟勿高(2公分內),足後跟要有支撐,鞋身不易隨意扭曲的適當鞋款。

如有疼痛情形,可尋找物理治療師,提供超音波、徒手治療等介入;如果伴隨有扁平足患者,建議評估製作鞋墊,給予足弓適當的支撐,避免足部壓力過於集中,甚至可以配合採用近年流行的貼紮協助肌肉作用和支撐,並執行足部肌肉訓練,重新教育足部肌肉,維持該有功能。

在健康與美麗之間,要作適當的抉擇,如果已經有症狀的患者,會建議尋求專業醫療的意見做處置。

高跟鞋不是原罪,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本錢長時間穿著,平常如果社交或上班需要,建議短暫穿著,在辦公室或車上可以放置一雙舒適的鞋款。

拇趾外翻情形嚴重的話,還是必須只能透過骨科開刀矯治。雖然只是一根大拇趾的健康,但也不容小覷。

(作者為台中榮民總醫院物理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雲:常當低頭族 筋膜炎易上身

 

 

 

2014年03月03日

更多專欄文章

 


【邱俊吉╱台北報導】肩頸痠痛是常見文明病,有網友在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提問,最近他左手臂常痠痛,甚至會痛到胸口附近,每次針灸雖可減痛,但都維持不久,不知該怎麼辦。醫師分析,此症狀最常見原因是筋膜炎,多從頸部痛到手臂,少數會痛到胸口,一般藉由按摩、補充睡眠等可改善,若未改善,應接受治療並調整姿勢,以免反覆發作。





多運動也可改善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復健科醫師林頌凱說,筋膜炎多肇因於坐姿不良,也是長期使用手機、平板等「低頭族」常見的不適,多從脖子痛到單手或雙手,某些人連胸膛肌肉也會感覺痠痛。一般而言,若症狀不是太嚴重,透過按摩、熱敷、沖熱水澡、補充睡眠等方法,應都可改善。

林頌凱提醒,若上述自我治療都無法奏效,可就醫接受治療,並遵從醫師建議調整姿勢,同時培養運動習慣,相信能克服筋膜炎。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強調,頸椎骨刺或椎間盤凸出,或肩膀肌腱發炎,也會造成手臂、胸部悶痛或痠痛,若已明顯影響生活品質,還是到復健科檢查較妥當。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底筋膜炎 輔具幫忙釋壓

Ads
by Google

老人用品那裡買? 樂齡網 www.ez66.com.tw
步行輔助車,日本高齡食器,閱聽輔具... 讓您的父母過健康而有品質的生活

 

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厚實強韌的結締組織。(照片提供/陳嘉弘)
(照片提供/陳嘉弘)

 

文/陳嘉弘

 

47歲的楊太太因扁平足的關係,常引發足底筋膜發炎,雖然有吃藥治療,但症狀總是斷斷續續、時好時壞,這樣的問題讓她深感困擾。日前她參加員工旅遊後,簡直寸步難行,求診後,醫師建議她穿鞋墊。

 

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厚實強韌的結締組織(圖1),自腳跟內側猶如扇狀向趾骨延伸,其作用在於維持足弓,讓下肢在從事走路跑跳時,好像避震器一般,可適應地面,並吸收從地面而來的衝擊。因此,一旦足部結構異常如扁平足,每走一步路,都會對足底筋膜產生過度的牽扯和刺激。如果患者還有肥胖、需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等因素,更徒增發生筋膜炎的風險。

 

臨床上對於足底筋膜炎的處置,除了拉筋、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外,足部輔具的使用也是一種選擇。介紹幾類供大家參考。

 

◎足跟墊(圖2):

 

一般多為矽膠材質,其質地柔軟,站立時,可以降低對痛點的刺激,行走時,可緩和地面反作用力對足跟的衝擊。有些足跟墊甚至有裸空足跟痛點位置的設計,讓足底壓力分散到發炎部位以外的區域。

 

◎軟質鞋墊(圖3):

 

鞋墊的外型比足跟墊長,一般長度至少達3/4足,因此足底承重壓力有更多的分散,並且可協助支撐足弓。足弓有支撐,行走時,足底筋膜就不易被過度拉扯而受傷。由於材質軟,兼具足跟墊的效果。

 

◎硬質鞋墊(圖4):

 

需依個案的足型量身訂做,由於不易變形,因此具有較佳的穩定性和支撐度,可維持足部相關關節在一理想位置,提供正確生物力學步態,適用於足部結構異常,如扁平足、高足弓等患者。

 

理論上,穿著足部輔具後,症狀應獲得緩解。倘若更不舒服,應尋求專業做進一步的評估。(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肉痠痛 貼布 消炎藥 勿併用

 

用藥過量恐傷肝

 

2014年02月15日

更多專欄文章

 

貼布加吃消炎藥,比較快好嗎?(設計對白)

民眾常有閃到腰、落枕、肩頸不適等肌肉痠痛症狀,此時痠痛貼布便派上用場,但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沈采穎提醒,痠痛貼布中多已含有消炎藥成分,常有民眾貼上貼布還不夠,還配合口服消炎藥止痛,兩者相加的藥劑含量,恐超過身體所能負荷,若長時間有此錯誤的用藥觀念,還可能影響肝臟功能。
報導╱黃子倫、張雅淳 攝影╱施偉平





用藥方式錯誤,當心對身體造成負擔,沈采穎藥師指出,常有民眾認為貼的痠痛藥布和吃的消炎藥品兩者使用方式不同,可同時併用效果會更好,但其實兩者的藥效都會進入血液中,雖外用貼布到達血液的濃度較輕,但和消炎藥相加後仍必須從肝臟代謝,過量恐致負擔。建議痠痛貼布與消炎藥分開使用,痠痛貼布、藥膏等外用成藥一次限用一種,當肌肉痠痛症狀嚴重,仍需就醫治療。





【這樣做】口服外用分開


一般西藥痠痛貼布主要成分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例如Diclofenac,其作用可抑制發炎物質,並降低接收痛覺的敏感度,達到消炎止痛效果,但其與口服消炎藥均要靠肝臟代謝,兩者併用恐對人體肝臟功能造成負擔。








外用一次一種


除了痠痛貼布外,外用藥諸如痠痛軟膏、痠痛噴劑等,擦的、噴的、貼的都有,但非多管齊下才有效,為免用藥過量,建議當有痠痛出現時,一次只要使用一種即可,若是真的發生過敏或其他副作用,也較易辨別來源。








注意使用時間


使用貼布時應注意用藥說明與使用時間,民眾常早上把貼布貼上,到晚上才撕掉,實際上一般貼布藥效不會超過6小時,建議視狀況每6小時更換一片,更換期間先讓肌膚休息一小段時間,才能有效利用貼布改善痠痛。








當心皮膚搔癢


若使用貼布時,皮膚產生紅腫、搔癢要特別留意,可能是皮膚對貼布產生過敏反應,最好立刻停止使用,以免長時間造成皮膚潰爛發炎,發紅發癢處忌再另外塗抹成藥,若症狀嚴重建議先就醫檢查,待醫師進一步診治。








【提醒你】嚴重速就醫


使用貼布是許多人為了減輕疼痛而使用的最快速方法,不過,若使用過後情況並沒改善,不應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黏貼,或是自行購買口服消炎藥治療,建議還是應就醫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專家說】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 沈采穎


疼痛貼布、噴劑、藥膏等雖屬外用藥物,但仍屬成藥的一種,具有副作用,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建議在購買前,可在第一時間諮詢藥師的意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治痠痛 先緩解再調理

 

 

文/周宗翰

 

中醫治療痠痛症以骨、關節疾病和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損傷,包括因急性損傷、慢性勞損、運動傷害、創傷意外等導致的軟組織損傷或骨、關節疾患。這些病症大多數屬於自發性軟組織的急、慢性炎症,並非「意外傷害」所致。

 

臨床上的肩頸痠痛、下背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媽媽手、五十肩、腳踝扭傷等也都屬於這類病症。

 

中醫認為,外傷勞損、外感六淫之邪,將使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筋脈失養,不能約束骨骼和穩定關節,進而產生「骨錯縫、筋出槽」,屬於「骨」與「筋」在受傷後的病理變化。

 

理論上,筋附著在骨上,有其起止點,也有正常順序和位置。一旦遭受外力破壞,筋的解剖結構就會發生變化。臨床上的肌腱、韌帶、筋膜的發炎、疼痛、痙攣與沾黏等都屬於此類。

 

中藥止痛消炎的效果往往不及西醫強效快速,因此運用中醫辨證論治,分清疼痛的本源病灶,以及急期緩解期的虛實、寒熱,就變得很重要。

 

飲食方面可多吃淡菜、海參、芝麻、胡桃肉等滋補食品,喝少量的酒可促進循環,有助氣血運行,但忌啤酒及紹興酒類;避免吃「發物」,以免導致「舊病復發,新病加重」,少吃刺激性食物、香蕉、芒果、茄子、竹筍、醃製品。

 

外傷患者的調理應多補充蛋白質和維他命C等營養,可多吃蛋類、豆製品、雞湯及補充水果、蔬菜,如柳橙、檸檬類水果,以促進細胞修復與再生。

 

(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歲末大掃除 小心肌腱炎上身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春節前大掃除小心肌腱拉傷!豐原醫院骨科醫師楊聖峯最近在門診發現,病患在掃除過後肩頸僵硬、肌肉痠痛不適就醫,有些患者是肌腱拉傷,有人是鈣化性肌腱炎,因大掃除導致舊疾復發。

 

33歲的蔡小姐坐辦公室從事行政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肩頸關節時常緊繃,多以熱敷或貼消炎貼布緩解症狀,這次大掃除曬被子,施力不當造成肩膀肌腱拉傷。

 

另一名50歲王女士平時喜歡跳舞,大掃除刷窗後,造成肩關節疼痛舊疾復發,無法跳舞,使用止痛藥藥效過後又開始疼痛,被診斷為鈣化性肌腱炎。

 

治療方式是在急性發作期須先適度休息、冰敷、局部壓迫及抬高固定保護患部,再依症狀輕重給予口服或局部注射消炎止痛劑、外用消炎止痛藥膏、藥片、護具、熱敷治療等,緩解症狀。

 

楊聖峯指出,肩關節受傷病人常沒有明確病史,逐漸感到肩膀痠痛,症狀發作頻率持續增加,若肩關節重複性動作造成肌腱受傷,累積多次將造成肌腱退化,喪失原有張力,不僅無法完全恢復功能,還容易惡性循環重複受傷。

 

鈣化性肌腱炎則是肌腱內發生鈣化物沉積狀況,常見位置在肩膀的旋轉肌袖,發作時疼痛、甚至會造成手臂無法舉起或有麻木感。

 

楊聖峯提醒,不管平時或大掃除,應注意不要過度或重複使用同一動作,如提物、舉物、跑步、雙手長時間懸空工作等。若需長時間重複一動作,可配戴局部護具,或先做伸展、強化運動,改善肌腱、肌肉柔軟度。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孝親按摩 緩解筋膜痠痛

 
孝親滾輪按摩法(照片提供/黃睦升)

 

圖.文/黃睦升

 

職業婦女白天上班,回到家仍須做家事,長期勞動且經常重複使用同一部位的肌肉,容易導致身體產生的痠痛物質堆積在肌肉組織裡,出現肩痠背痛、筋膜緊繃的問題。建議子女挽起袖子,一起維持家務,也可利用滾輪按摩棒幫家中長輩掃除筋膜痠痛,增進親子關係。

 

●肩頸痠痛:常好發於重複刷洗窗戶、拖地後,導致肩頸僵硬、手臂無法抬高。可針對肩頸部肌肉施以滾輪按摩(圖1),改善筋膜延展度,逐漸增加頸部活動度與手臂上舉的高度。

 

●手肘痠痛:好發於重複手部抓握、擰毛巾後,導致類似網球肘或媽媽手的症狀,產生抓握無力、手腕無法旋轉。可針對手臂肌肉施以滾輪按摩(圖2),逐漸恢復握力、減輕痠痛。

 

●腰部痠痛:好發於搬運重物後,導致腰挺不直、無法旋轉身體。可針對腰部肌肉施以滾輪按摩(圖3),放鬆緊繃的筋膜,促進血液循環,逐漸恢復腰力。

 

●腿部痠痛:好發於重複上下樓梯、爬高爬低後,導致舉步維艱、大腿無法伸直。可針對大腿和小腿緊繃的肌肉施以滾輪按摩(圖4),逐漸減緩緊繃感與痠痛。

 

◎健康小叮嚀:滾輪按摩以針對大肌肉群為主,不適合用於骨頭突出部位;每個部位約3-5分鐘,力道需適當、不引起皮膚紅腫。

 

孝親滾輪按摩法,可加速肌肉筋膜痠痛物質的排除;另可再配合拉筋、伸展運動5-10分鐘,若痠痛症狀仍持續一週以上,則需尋求專業醫師的診療。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復阿基里斯腱 內視鏡手術傷口小

 
▲虛線是傳統傷口,叉叉是內視鏡傷口,實線是跟腱斷裂處。(照片提供/葉文凌)

 

圖‧文/葉文凌

 

40歲的阿強(化名)從小就是田徑、籃球、羽毛球等校隊成員,工作以後,也依然維持運動習慣,且每週固定返校和學弟切磋球技。但隨著事業蒸蒸日上,不知不覺中,常省略熱身運動。

 

日前他在打籃球時,突然覺得有人踢了他的右腳跟一下,但他回頭卻看不到任何人,此時右腳完全不聽使喚地垂下,他也重重摔下。他一直大喊:「誰?誰?誰踢我!」但在場的人都滿臉疑惑,因為他的旁邊根本沒人。

 

急診醫師一檢查就知道他是「阿基里斯腱斷裂」。超音波檢查也確認無誤,當天就要手術治療。阿強上網查詢後發現,手術傷口要20-30公分,還有人開完刀後,傷口竟然裂開、不癒合,讓他很猶豫。

 

其實內視鏡手術不但傷口極小,感染率低,且癒合快。他在當天接受內視鏡修補術後就返家吃晚餐。不過,腳踝要穿支架保護,同時拿枴杖及做復健3個月。半年後,他又奔馳在球場上。

 

「阿基里斯腱」又叫「跟腱」,要承受全身施予的拉力,因此像阿強進入中年後,體能因工作或年齡下降,偏偏又不愛做柔軟操,到比賽時,又懶做熱身操,長期忽略腳跟痛,以致拉斷跟腱。

 

除了前述因素外,結締組織老化速度較快,因此斷裂處多是不平整且範圍廣大,若以傳統手術修補就會出現大傷口,但以內視鏡手術則不必,若再給予適當的生長因子,如「PRP」(血小板離心血漿),則癒合速度更快。

 

阿強經此教訓之後,每天都會做柔軟操,也不敢忘記熱身運動。

 

(作者為林口長庚外傷骨科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中海飲食加運動 減緩類風濕性關節炎

 
同德家商餐飲管理科教師林灝珈(右一)示範料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及家屬認真聽講。(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

 

冬天常吃薑母鴨、羊肉爐保暖進補,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吃了反而會加重病情,醫師提醒患者除應儘早就醫外,還應多吃蔬果,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油類烹調食物,再搭配復健運動,以減緩關節疼痛,避免關節失能。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昨天在嘉義家職舉辦活動,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被誤為是運動傷害或關節退化,而延誤就醫,但此病是自體免疫發生障礙,導致體內長期慢性發炎,因此任何人都可能罹患,尤其好發於35到40歲女性,有家族遺傳病史者罹患機率較高。

 

黃光永表示,若體內出現發炎症狀,關節未變形仍可治癒,一旦關節變形就無法完全治癒,需靠藥物、飲食及運動控制。民眾若發現關節,尤其手指接近手掌端、手腕等紅腫、熱、痛,且早晨身體僵硬時間超過30分鐘,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儘早尋求免疫風濕科醫師安排抽血、X光檢查。病友應避免吃會增強免疫力的人參、當歸、黃耆,以及薑母鴨、羊肉爐等。

 

嘉義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科名指出,研究顯示,若食物以橄欖油烹調,且食用大量蔬果、魚類海鮮的地中海飲食,可明顯抑制患者的發炎症狀,治療搭配運動、地中海飲食等可減輕疼痛、放鬆關節。

 

營養師鄧如芳建議病友,避免用玉米油、黃豆油,應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烹調,且適量吃海鮮、蔬果、堅果及全穀類食品。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