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內分泌甲狀腺,腎上腺,血脂肪,尿酸痛風,代謝症候群 (1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痛風病患得到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會比常人多出15%。 】

痛風注意! 美研究:中風、心臟病機率恐高於常人。

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研究指出,痛風會引發身體發炎,進而產生心血管疾病,因此,痛風病患得到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會比常人多出15%。(資料照)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痛風會引發身體發炎,進而產生心血管疾病,因此,痛風病患得到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會比常人多出15%,研究發布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HA)。

杜克大學科學團隊對1萬7201名志願者平均進行6年的追蹤研究,當中有1406人經診斷患有痛風,就算痛風患者採取積極的藥物治療,但還是有相當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團隊發現,與從未患過痛風的人相比,在研究期間內患有痛風的人,心臟衰竭而死的風險增加2倍。

研究作者帕吉底帕拓(Neha Pagidipata)博士提到,目前尚不清楚為何痛風會增加心臟發病機率,但推測應與細胞「氧化應激」現象和身體發炎狀況有關,因痛風屬於「急性炎症」,同時有害正常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讓體內產生過氧化物和自由基,會損傷蛋白質、遺傳物質,可能進而導致心臟病、中風。

【 文摘自/蘋果日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聚餐吃過撐 代謝症候群上身 】

◆◆◆ 日常飲食應多吃蔬果,注意營養均衡。

上班族聚餐多,易造成代謝症候群上身。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莉棋表示,有三高問題及肥胖者,應控制飲食,像節制聚餐與消夜過量。

減少高油、高熱量、高糖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維持飲食均衡。

黃莉棋表示,可自我檢視是否為代謝症候群患者,如

1、腰圍: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腰圍超過80cm。

2、血壓:血壓值大於等於130/85mmHg。

3、血糖值:大於等於100mg/dL。

4、三酸甘油酯:大等於150mg/dL。

5、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過低:男性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

若以上5項有3項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問題者,應積極調整個人飲食習慣。

三高族群應多活動,避免久坐不動。

◆◆◆ 多蔬果多活動

黃莉棋醫師表示,聚餐飲食類型都屬高油脂、高熱量,口味偏重,易增加脂肪堆積,形成中廣型肥胖,因此腰圍成為重要的檢視之一,

建議盡量選低糖、低鹽,多補充蔬菜、水果,增加纖維素、維生素攝取,並少喝果汁,因為果汁通常糖分較高,易攝取過多糖分。

而水果選擇上,可選芭樂、番茄等,熱量較低,負擔較小的水果。

而三高族群應適時多活動,像看電視每1小時就應起身活動10分鐘,或到戶外走路、散步,避免久坐少動累積脂肪。

平常下午茶若零食、甜點吃較多,正餐時就應將米食、澱粉類減少攝取,以避免糖分過量。

高血壓患者也應注意血壓變化,養成規律服藥習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誘發。 
【 文/黃莉棋醫師 /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上班族壓力大 甲狀腺機能亢進增2成 】

長期有心悸、手抖、體重異常等狀況者應儘速就醫檢查甲狀腺分泌指數,配合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配合治療少吃高碘食物

體重怎麼突然變輕了!工作壓力大,體重莫名減輕,小心是內分泌失調所引起。

汐止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張維倫表示,臨床上觀察,甲狀腺機能亢進在20~40歲族群近年約增加了2成,也因為健康檢查普及,這類問題容易被發現,

此外,女性發生的比例高於男性,大約是6:1。發現異狀應盡早配合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造成甲狀腺風暴等副作用,也要少吃含碘成分高的食物。

張維倫醫師表示,門診中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因從事金融業高壓工作,有陣子沒有特別忌口、減肥,但體重卻莫名減輕,且眼睛充血,看東西易引起眼睛疲勞,還容易頭痛,本以為是工作疲勞,但休息過後症狀仍未改善,就醫進一步檢查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且患者本身有家族史,姊姊也有甲亢問題,經過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同時少吃高含碘食物,治療3個月後終於改善。

◆◆◆ 【先了解】壓力誘發常手抖

張維倫醫師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因為體內甲狀腺素增加造成的一種症候群,可能原因包括家族遺傳、身心壓力所引起, 還有本身有全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也會造成,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上班族常見多因壓力所引起,症狀常見體重異常減輕,手抖、心悸,脖子變粗、掉髮等。

◆◆◆ 應配合抽血檢查

要確認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臨床上可配合抽血檢查甲狀腺荷爾蒙T-4數值,還有TSH促甲狀腺素,另可配合做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甲狀腺腫大發炎,或是否有腫瘤,有異狀應盡快配合治療。

◆◆◆ 小心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機能亢進若未控制好,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甲狀腺素過度分泌,還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出現高燒、腹瀉、噁心嘔吐,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譫妄昏迷等一連串的不適反應,嚴重甚至可能造成休克,危及生命。

◆◆◆ 【這樣做】應積極配合治療

張維倫醫師表示,治療甲狀腺亢進以口服藥物為主,減少甲狀腺素過度分泌,應依照醫囑按時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1~2個月回診一次,視病情調整用藥量。若效果不佳才會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或者可選擇口服放射碘,治療都有健保給付。

但這兩類非藥物治療,副作用容易增加甲狀腺低下的風險,需要經過仔細評估,選擇適合的方式。

◆◆◆ 少吃含碘高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少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苔、藻類等,也要避免抽菸,以免刺激甲狀線,增加身體免疫反應。

平常吃保健品、綜合維他命等,也要注意是否含碘。

◆◆◆ 配合運動助紓壓

避免常喝濃茶、咖啡,咖啡因含量高的成分,以免刺激或加重心悸,也易造成失眠問題。

許多患者擔心是否不適合運動,其實,心跳若沒有異常、病情也控制得較穩定時,可以配合做運動,像是慢跑、游泳等,對於平常壓力較大的人,有助於紓壓。

◆◆◆ 【醫師說】

長期有心悸、手抖、體重異常等狀況者應儘速就醫檢查甲狀腺分泌指數,配合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文/張維倫醫師/汐止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大吃大喝 體重反降 甲狀腺亢進作祟 】

◆◆◆ 勿自行停藥 防急性併發症

體重怎下降這麼多?一名30歲在公司擔任會計的小姐,平常工作業務繁重壓力大,有段時間突然發現自己的食欲大增、吃東西變多,但體重卻在2周內下降4~5公斤,且晚上也睡不好,警覺身體有異狀,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作祟。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除了遺傳因素,甲狀腺機能亢進容易因為生活壓力大而誘發,據門診觀察約有3成比例的患者,多半是因為面臨工作、考試等壓力導致發病,進而影響新陳代謝異常過快,使體重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

甲狀腺機能亢進發生率女性較高於男性,大約8:2比例。門診中收治的這名小姐,本身有家族病史,2周內出現睡不好、大吃大喝體重卻驟降,脖子也有點腫,趕緊就醫經過抽血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和自體免疫抗體數值都有異常,確診為甲狀腺機能亢進。

治療時給予患者口服藥物控制甲狀腺素分泌,經過2個月治療,症狀有所好轉。

不過,這名患者自認症狀好轉後,而自行停藥,結果4個月後病情又復發,出現之前的不適症狀。

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應依照醫囑規律服藥,勿自行隨意停藥。

若隨意停藥,病情控制較不穩定,症狀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可能致死的急性併發症「甲狀腺風暴」。

◆◆◆ 【先了解】可抽血檢查

由於甲狀腺亢進與生活壓力有密切關聯,因此,臨床上也常見有些患者出現失眠、焦慮不安、腹瀉、體重變輕,本以為是因為壓力大,造成一時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症狀沒有緩解,還可能伴隨怕熱、手抖、脖子腫大、眼突等現象,就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所致。

有異常狀況應盡快就醫檢查,可配合抽血檢查了解甲狀腺功能,及自體免疫抗體功能狀況。

◆◆◆ 【這樣做】1年半療程

江珠影醫師表示,通常確診為甲狀腺亢進,治療會給予口服抗甲狀腺藥,抑制甲狀腺素,調整新陳代謝功能,避免新陳代謝過快。

一般經過4~6周治療服藥,症狀通常即可有所改善。整體而言,臨床上會依照患者個別狀況,在症狀好轉後,採取逐漸減藥,整個療程約需要1年半到2年,之後經過評估才會停藥。

◆◆◆ 需定期追蹤

「甲狀腺風暴」屬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發生率雖不高,但嚴重可能致命。

症狀可見高燒、心跳過快、腹瀉、嘔吐及神經系統瞻妄與昏迷症狀。

患者可能因自行停藥,使原本穩定的甲狀腺功能,在一遇到壓力時,又在短時間內惡化。

建議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每2~3個月追蹤抽血檢查一次,掌握病況。

◆◆◆ 避含碘食物

甲狀腺亢進患者易因面臨壓力而發病,平常應適當紓壓,如規律運動紓壓。

日常飲食則應少吃含碘食物,如海苔、海帶,以免增加甲狀腺素。

且應戒菸,因為抽菸容易造成眼窩後組織產生缺氧反應,使得眼突現象加重,不容易回復。

咖啡、茶等刺激性飲品,則因容易造成心悸加劇,也應減少飲用。

◆◆◆ 【專家說】

若女性有懷孕計劃,應先與醫師討論用藥,若懷孕初期未控制好病情,容易增加流產風險。

【 文/江珠影醫師/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皮膚狂冒脂肪瘤 】

皮膚狂冒脂肪瘤,恐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 心血管發病率增20倍

那ㄟ安捏!
若年紀輕輕皮膚長出一顆顆的脂肪瘤,應及早就醫抽血檢查,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因體內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在手肘、膝蓋、腳跟等部位長出脂肪瘤,心血管疾病好發率也是一般民眾的20倍,早期確診積極用藥才有助控制病情。

葉宏一醫師表示,一般人血中的膽固醇濃度約落在130~200mg/dL間,不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血液膽固醇濃度可能飆高到400~500mg/dL,在馬偕醫院院內門診觀察,每個月抽血檢測至少可發現約170~180名患者,若病程嚴重就容易冒出一顆顆的脂肪瘤,需要使用控制膽固醇的藥物才有助減少日後心血管疾病好發機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眼睛也會有膽固醇囤積症狀,膽固醇高會讓眼睛冒出白環,血中膽固醇濃度飆高,皮膚易冒出脂肪瘤。

◆◆◆ 【先了解】遺傳基因疾病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家族性遺傳疾病,因患者基因突變影響膽固醇的代謝機制,總膽固醇飆高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也無法正常運作。

◆◆◆ 心血管風險增

膽固醇過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因膽固醇濃度高易讓血管堵塞,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等致死率高的疾病。

◆◆◆ 【這樣做】先抽血檢查

如果父母有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子女遺傳此病的機率高達50%;

另外,像有早發性冠狀動脈疾病的民眾,也要及早抽血檢查,看膽固醇是否超出標準,若發現異狀,也應及時就醫檢查。

◆◆◆ 需積極用藥

除定期抽血檢測血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應遵照醫囑使用口服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由於是基因影響膽固醇代謝,患者需終生服藥,並配合飲食控制與運動,降低膽固醇攝取與增加膽固醇消耗。

◆◆◆ 【醫師說】

若口服藥物仍未達控制膽固醇標準,現在也有單株抗體PCSK9抑制劑,注射後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濃度。

【 文/葉宏一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什麼!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 】


『 脂肪肝?不是過胖的人才會有嗎? 』


『 大家都說我過瘦,怎麼可能會有脂肪肝? 』嘿~先別急著下定論,雖然肥胖者確實較可能有『脂肪肝 』問題,但也時常見到許多內臟脂肪、體脂率過高的『 假瘦子 』,仗著自己吃不胖,餐餐恣肆地大啖高油、高熱量美食,
直到拿到「肝指數不正常」的體檢表才恍然大悟!

多數肝指數不正常都源自於『 脂肪肝 』,想知道『脂肪肝 』究竟是如何形成,又該如何預防嗎?現在就讓小編為大家逐一介紹!

◆◆◆ 什麼是脂肪肝?

當肝臟「脂肪」囤積超過肝臟總重量的 5% 時,即為『脂肪肝」。

若置之不理可能變成脂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演變成肝硬化、肝癌等,可別掉以輕心喔!

◆◆◆ 脂肪肝誰易中標

體重過重、體脂肪率/內臟脂肪過高:

BMI 值超過 30 以上,或是男性腰圍 ≧ 90 公分/女性腰圍 ≧ 80 公分者,皆屬於高危險群,體內脂肪容易堆積在肝臟。

除此之外,體脂肪率、內臟脂肪過高的『 假瘦子 』,雖然外表看起來並不胖,實際上脂肪可能早已悄悄進駐肝臟了唷!

◆◆◆ 以過度節食來激烈減肥:

若為了快速瘦身而過度節食,攝取的熱量不足,身體便會以儲存的蛋白質和脂肪來轉換能量,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脂肪酸,一但超過肝臟所能處理的量,便會影響其代謝功能,進而形成脂肪肝。

◆◆◆ 愛吃精緻食物、不愛運動:

總是避開蔬果,選擇美味的炸物、甜點等高熱量食物嗎?

這樣的飲食習慣不僅會使體內囤積大量脂肪,還容易缺乏能維護肝臟的維生素 E ,進而使肝臟受損、脂肪肝惡化,務必多加注意!

◆◆◆ 告別脂肪肝不是夢

預防及改善脂肪肝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運動來減肥」,積極以有氧運動來消除脂肪外,也要避免常態性的高油高糖飲食,並且充分攝取蔬果,才能逐步擊退脂肪大軍喔!

【 資料來源:iFit 愛瘦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遠離痛風 】

◆◆◆ 尿酸值偏高 痛風發作也敲響慢性病的警鐘

台灣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升,飲食偏好鹹辣重口味,幾乎每餐肉食又油膩,若又經常應酬飲酒,小心高尿酸血症慢慢找上您。

在台灣因為高尿酸血症而併發痛風或心血管疾病,是很普遍的現象,提醒您定期每年或每半年進行健康檢查,千萬別忽略血尿酸值帶來的警訊!

高尿酸血症數值略高於標準值時,並不會立即引發民眾的身體不適,這也是為什麼高尿酸血症經常被忽略的原因。

◆◆◆ 高尿酸血症的忌口

擁有哪些習慣或特質的民眾,需要特別注意血尿酸值可能過高呢?

飲食是最直接的關鍵因素,平時喜愛吃到飽,再搭配啤酒無限暢飲,不忌口地短時間內大量攝取當季海鮮,血尿酸值就可能亮起紅燈。

◆◆◆ 停經後的女性,血尿酸值也可能升高

另外,台中慈濟醫院林亮宏醫師表示:「停經後的女性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弱,血尿酸值也可能升高。過去民眾普遍認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人才會有的情況,近年來卻有年輕化的趨勢。」

◆◆◆ 痛風合併代謝疾病風險高 選對藥物遠離病痛

台大醫院蘇大成醫師的研究發現,台大醫學校區曾針對高尿酸血症做過許多本土性研究,在金山社區的長期追蹤研究中,發現尿酸高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機率,其相對風險男性為1.43倍,女性為1.22倍;

◆◆◆ 尿酸高也會增加罹患腦中風的機率

尿酸高也會增加罹患腦中風的機率,其相對風險男性為1.23倍,女性為1.36倍。

◆◆◆ 尿酸高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

尿酸高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如果尿酸高又有代謝症候群,其罹患糖尿病的相對風險則大大增加到3.3倍。 

◆◆◆ 天冷身體代謝變慢,尿酸結晶會累積進而引起發炎

蘇大成醫師表示,天冷身體代謝變慢,尿酸結晶會累積進而引起發炎。

林亮宏醫師也說明:「當血液中的尿酸值過高時,為了平衡狀態,身體會自動將多餘的尿酸引到其他組織裡,例如腎臟、關節、或心血管相關組織,造成腎臟功能下降,或是心血管組織被破壞,因此當血中尿酸過高時,不可不慎這些嚴重的後續影響。」 

◆◆◆ 藥物治療:藥物 + 飲食 ,遠離痛風2大法寶

1、慢性痛風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藥物治療,傳統普遍使用屬於促進尿酸排泄藥物的Benzbromarone,效果不錯但是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較大,若已有肝腎相關併發症,不建議使用該藥。

2、Allopurinol亦是常處方之痛風降尿酸藥物,屬於尿酸合成抑制劑,使用劑量需隨腎功能調整,少數患者可能會對該藥物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宜小心使用。

3、蘇大成醫師表示另一類非嘌呤結構之尿酸合成抑制劑,是新一代降尿酸製劑亦可有效控制血尿酸值,對肝臟和腎臟的影響相對低,雖副作用比率不高,仍有少數患者會有皮膚搔癢、腸胃症狀等副作用,建議患者即時告知醫師。

臨床上,在許多高尿酸又合併腎功能輕微異常者,在換成新一代降尿酸劑後大部分病人之腎功能皆獲得改善。

4、林亮宏醫師也說明:「對於肝腎功能受損的病患,可依照健保對新一代降尿酸劑的給付規定建議服用,在降低血尿酸值的同時,能避免因藥物損及其他器官的功能。」 

◆◆◆ 適當的忌口才能遠離慢性病

寒流一波接著一波,冬天是痛風的好發季節,主要是因為尿酸結晶聚集在關節處,產生發炎反應。

痛風發作經常來得突然且劇烈疼痛,局部關節會嚴重腫痛,因此當民眾苦於急性痛風之時,會立即服藥,但是當痛風急性期結束之後,就會停止用藥,林亮宏醫師強調,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應該持續治療,長期持續追蹤血尿酸值才能降低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台大醫院蘇大成醫師指出,正確的飲食觀念,仍然是遠離高尿酸血症的最佳方法,冬天民眾喜愛吃熱呼呼的火鍋、或各類長時間熬煮的補湯,肉汁含有大量普林且熱量很高,全是誘發痛風的危險因子。

而且許多火鍋料可能有農藥或防腐化學成分,喝多了傷身體應盡量少喝。

年終尾牙將近,歡慶節日時總少不了來一杯酒助興,對血尿酸值高的人而言,若沒有控制酒精的攝取量,可能兩杯黃湯下肚,指數就會急速飆高,引發急性痛風。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時下流行的含果糖飲料(搖搖杯)也是造成高血尿酸的重要因素,建議民眾盡量節制。 

◆◆◆ 遠離高尿酸血症6原則

1、 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以避免普林合成增加。

2、 每天至少飲用2000毫升以上的水。

3、 避免過度飲酒。

4、 避免油膩飲食。

5、 避免高普林食物,如:內臟、帶殼海產、過量肉食等。

6、 避免高果糖飲食習慣,如:搖搖杯飲料、喜糕餅甜點等。

【 文/蘇大成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
【 文/林亮宏醫師/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血糖、血脂共伴 小心引發致命危機! 】

「每兩個糖尿病病友就有一個會血脂異常!」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指出,糖尿病病友往往只重視血糖控制,卻忽略了血脂異常可能引發的致命危機,

其糖尿病病友常伴有肥胖情形,故約有5成糖友會合併出現血脂異常問題,若忽略血脂超標,恐逐步惡化心血管健康,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糖友75%是死於心血管疾病1,建議血糖與血脂都應妥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鄭本忠醫師解釋,糖尿病患除多有肥胖、中廣身材外,常缺乏運動,故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如三酸甘油酯過高等問題,

臨床診斷血脂異常要看三大指標: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三酸甘油酯(TG),其中,又以三酸甘油酯最容易被忽略。

高三酸甘油酯通常沒有症狀,一旦長期嚴重超標(>500mg/dL),除了會引發急性胰臟炎外,冠心病風險及相較正常者死亡風險均會增加,提醒糖友應積極控制。

除了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外,目前降低三酸甘油酯可用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及高濃度Omega-3(Omega-3濃度達80%以上),建議糖友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用藥。

鄭本忠醫師進一步說明,它汀類藥物雖有療效,但容易出現肌肉酸痛、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嚴重還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此外,少數使用纖維酸鹽衍生物也有肌肉酸痛問題,而且糖尿病合併腎功能異常者,應減量使用。

面對藥物副作用、合併藥物相互作用之困擾,建議可以評估使用高濃度Omega-3(Omega-3濃度達80%以上)能增加肝臟Beta氧化作用,減少合成三酸甘油酯,並增加血漿中酯蛋白酯解酶的活性,進而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不只對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的病患有效,對於部分有蛋白尿或血尿的腎臟病患也具有保護功效。

糖友對血脂的控制總是「知易行難」,鄭本忠醫師建議,可以遵循「3321」治療原則,妥善控制三酸甘油酯,遠離心血管風險:

◆《 3 》:當心「3」酸甘油酯超標;

◆《 3 》:降三酸甘油酯藥物有「3」種(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及高濃度Omega-3),若三酸甘油酯持續超標,建議諮詢醫師選擇合適藥物治療;

◆《 2 》:三酸甘油酯應該控制在「2」00 mg/dl以下;

◆《 1 》:配合「1 (醫) 」護人員指示持續用藥、規律生活。
【 文/鄭本忠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三餐老是在外!擔心高血脂上身? 】

◆◆◆ 三餐老是在外!擔心高血脂上身?你需要真正健康的綠茶!

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高油重鹹的高熱量飲食,不僅會造成肥胖,更可能讓疾病上身!

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20%,等於平均每5個成人,就有1個人血太油,且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每18分鐘就有一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你也是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嗎?你也擔心自己的血太油嗎?

◆◆◆ 高血脂健康殺手 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是元兇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俗稱血油,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高血脂指的是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之濃度高於正常值,容易增加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的罹患率,甚至可能致命!

想要揮別高血脂該怎麼做?其實簡單到不可置信!

血脂高時,膽固醇容易堆積在血管壁形成斑塊,讓血管變厚變硬缺乏彈性,血管阻塞之後,可能引發心臟病及腦中風。

◆◆◆ 揮別高血脂 從控制飲食及運動開始

揮別高血脂從日常生活中,可透過1、控制飲食,2、增加運動,3、多吃蔬果就可做到。

專家表示,運動可以降低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提高好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或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也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而最新研究指出,飯後來一杯綠茶,也能幫助身體代謝多餘的油脂,控制血脂率在理想範圍內。

揮別高血脂,日常生活中可透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多吃蔬果就可做到。

◆◆◆ 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喝綠茶就能輕鬆做到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無糖茶飲成為市場新寵,而主打具有改善身體機能的機能茶飲料,也越來越多,而在眾多茶飲風味中,又以無糖綠茶深受消費者喜愛。

許多民眾會選擇具有健康認證的無糖綠茶做為維持健康的好幫手,但你知道嗎?

市面上許多訴求健康的綠茶產品,往往添加香料,飲用的同時,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無糖茶飲成為市場新寵。

◆◆◆ 健康認證 無添加香料 好喝無負擔

在眾多無糖綠茶中,到底要如何挑選呢?其實很簡單!

只要記住挑選時把握兩大重點:1、挑選有國家健康認證的綠茶才更有保障,2、選擇100%無添加香料的綠茶。

綠茶富含膳食纖維與兒茶素,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不添加香料,可以能喝到像現泡茶般的好喝回甘。

在享受好茶的同時,更能兼顧健康少負擔!

現在國人對健康及食安更加重視,一款日式綠茶,100%無糖無香料,口口回甘,並富含膳食纖維與兒茶素,不僅順口好喝,還能讓身體更健康。

【 文/蘋果日報/廣編特輯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三酸甘油酯從「食」招來! 】

三酸甘油酯從「食」招來! 不分胖瘦、年齡恐陷心血管危機!

「咦~抽出來的血液,怎麼有點白濁,好像拉麵高湯!」

⋯⋯

許多民眾可能在接受健檢、抽血才發現血液有異常,甚至濁到似高湯,聖馬爾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花士哲主任表示,血液中脂肪過高時,可能讓血液呈混濁狀,應就醫確認是否已經罹患高血脂。

雖然血脂過高無明顯症狀,但長期超標可能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民眾不可不慎!

花士哲醫師表示,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超標都是高血脂的一種,膽固醇的來源大部分為身體自行合成,但三酸甘油酯的產生幾乎與飲食或本身的代謝相關,

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又不愛運動,使得三酸甘油酯超標不再是肥胖或高齡者的專利,而且,高三酸甘油酯沒有症狀、很容易忽略,但一旦嚴重超標(>500mg/dl)恐引發急性胰臟炎,嚴重恐致死!

三酸甘油酯正常值應該在150mg/dl以下,花士哲主任指出,一旦確定三酸肝油酯超標,建議從飲食控制著手,並配合規律運動,限制飲酒,肥胖者、腰圍超標者(男性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應積極減重,若經過6個月未改善,需採藥物控制。

一般常用治療藥物為纖維酸鹽衍生物,但部分病患服用後可能發生肌肉酸痛、肝功能輕微異常等副作用,若耐受不良,另一治療選擇可考慮評估使用高濃度Omega-3(Omega-3濃度高達80%)。

高濃度Omega-3能有效增加血漿中酯蛋白酯解酶的活性,幫助降低三酸甘油酯的合成,今年衛福部已核准高濃度Omega-3為治療選擇之一。

花士哲主任呼籲,市售魚油即便標榜能降低三酸甘油酯,但是如果濃度不高或不純,或品質不佳,都會影響效果,甚至危害健康!

花士哲醫師提醒,病友治療期間最好配合醫師指示按時用藥,千萬不要隨便自行停藥、減藥,有些慢性病患服藥種類較多,甚至誤以為控制血糖比血脂重要,因而放棄降血脂用藥,讓三酸肝油酯在不知不覺中超標更嚴重,恐引發心血管或急性胰臟炎風險,更要特別注意!
【 文/花士哲醫師/聖馬爾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如何預防膽固醇過高 】
 
◆◆◆ 概論
 
《 膽固醇 》是人體維持細胞完整不可缺少的物質,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複合脂質,其產生主要有兩個來源,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其中1/3是由食物獲得,經腸胃道吸收進入血液中;另外2/3是在肝臟合成。
 
膽固醇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在維持細胞膜功能運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另外,膽固醇也是合成重要荷爾蒙的原料,包括副腎皮質荷爾蒙、性荷爾蒙(如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以及合成維他命D及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
 
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有和脂肪酸結合的酯型和各別分離的游離型兩種,合稱為總膽固醇。
 
◆◆◆ 膽固醇的代謝機轉
 
其實膽固醇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主要是由肝臟製造。
 
正常狀況下,吃過飯後食物中的醣類,會刺激胰島素分泌,除了調節血中糖的濃度外,胰島素還會立刻跑到脂肪細胞,與細胞上的接受器結合,通知脂肪細胞停止分解脂肪。
 
此外,接到胰島素指令的同時,脂肪細胞也會製造一種酵素——脂蛋白脂解,然後分泌到血管壁上,飯後血液中的脂肪分解成脂肪酸,以利細胞利用和吸收。
 
由食物而來的三酸甘油酯經由消化吸收的過程,進入血液後,再經由酵素分解成脂肪酸。
 
這些脂肪酸有的直接供應活動的能量,有的被脂肪細胞吸收儲存起來,剩下的就到肝臟,成為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材料。
 
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大約2/3由肝臟製造,另外1/3則由飲食中攝取得來。
 
像肝臟因素、飲食過於油膩,等都可能造成膽固醇過高。
 
假設你血中膽固醇值為240毫克(每100毫升中),那麼其中160毫克是體內自行合成,80毫克是來自食物。
 
所以如果你經常吃膽固醇過高食物,例如內臟、有殼海鮮等,即使在肝臟完全罷工不製造的狀況下,你的值還是會過高。
 
所以避免經常吃膽固醇含量過高的食物是預防的第一步。
 
◆◆◆ 膽固醇的分類 
 
膽固醇過高,即俗稱『血油過高』,或是『血濁』。
 
高膽固醇不是肥胖者的專利,因為營養過剩、飲食西化,瘦子們或是不胖的人,似乎有愈來愈多膽固醇過高的趨勢。
 
膽固醇的分類,大致而言,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兩種。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由於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會造成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及周圍動脈疾病。
 
所以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視為不好的膽固醇,又稱為壞的膽固醇,因為它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過量時便會導致動脈硬化產生。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
 
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正常理想的膽固醇數值是200毫克/100c.c.以下。
 
當血液中壞的膽固醇過高時,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造成血管硬化、狹窄和阻塞,但在表面上,身體有一段長時間並不會有任何症狀。
 
經過長年累月,淤積在血管壁上的它阻塞血管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將會使流到重要器官的血液慢慢地減少。
 
因此,當器官從血液中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營養,就會很容易壞死。
 
如果是供給心臟營養的血管發生阻塞,就容易造成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絞痛、心肌缺氧、心肌梗塞等;
 
如果是供給腦部營養的血管阻塞,便會中風,膽固醇含量過高有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
 
但是最可怕的是,多數人就算膽固醇含量過高,因為初期沒有病徵,常掉以輕心,使得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大為增加。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好的膽固醇,因為它會將膽固醇從週邊組織輸送到肝臟代謝儲存。
 
HDL-C高密度膽固醇(HDL-C)是身體內好的膽固醇,具有多重心血管保護的好處。
 
HDL-C對於人體的好處有許多層面,最重要的是HDL-C可以驅動膽固醇的逆運轉(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幫助清除血管壁當中過多的膽固醇,將其帶回肝臟而後經由膽汁與腸道排出體外。
 
因此,血中HDL-C濃度越高,就有機會能夠保持血管暢通,擴張血管來維持更加的血流量,
 
此外,HDL也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效果,來降低血管受傷的可能性。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越高,則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若越高,則對動脈血管有保護作用。
 
◆◆◆ 究竟膽固醇要控制到多少才適當呢?
 
如果沒有心血管疾病,總膽固醇值要控制到200 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30mg/dl以下;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則總膽固醇值要控制到160 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00mg/dl以下。
 
膽固醇越高,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越高。因此,維持膽固醇值在理想的指數是維護健康心臟的必要條件。
 
因此,必須定期到醫院檢查含量,並了解如何降低控制於正常的數值,以保身體健康。
 
◆◆◆ 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原因
 
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飲食、飲酒、抽菸、是否肥胖、有無運動等。  
 
以國人現今的生活水準及飲食習慣而言,膽固醇過高的原因,與吃了太多的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想要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最好少碰甜食、或太多油脂的食物,飲食最好少油、少糖。
 
一定要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像是蛋糕、冰淇淋、五花肉、動物內臟、魚卵、蟹黃、油炸食物等 ;
 
像珍珠奶茶、蛋黃酥、奶油類食物、酥皮類食物、內臟等都最好避免。
 
多吃蔬菜水果、瘦肉、魚肉、五穀類,加上規律的排汗運動,幾個月下來,一定可以減低膽固醇的數值。  
 
對於體型較肥胖的人,還要多運動,更有助於加速清除過多的膽固醇。
 
此外,戒菸、少喝酒,也有幫助。  
 
如果嘗試飲食控制、運動、戒菸、戒酒之後,仍然無法有效降低膽固醇,即須接受藥物治療,則要請醫師開降血脂肪藥物來治療。
 
◆◆◆ 如何維持正常的膽固醇?
 
1 . 保持飲食清淡:
 
以下列出的高飽和脂肪食物應少吃,例如奶油、冰淇淋、固狀油類(牛油、豬油)、包括雞蛋、椰油或牛油製成的麵包或餅乾、五花肉、香腸、雞、鴨、動物內臟、炸薯條、蛋黃、魚卵、蟹黃等等。
 
2 . 控制體重:
 
超過理想體重範圍,包括肥胖或過重者,常有膽固醇過高現象,最有效的減輕方法是「平衡能量......限制飲食加上運動」,原則上每天減少500 仟卡(即每週減少3500仟卡),大約可達到每週減輕體重0.5公斤效果。
 
3 . 規則運動:
 
最好選擇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使用到大肌肉群,韻律性且運動量穩定之運動。
 
運動頻率為每週3~5次,運動時間為20~60分鐘。
 
4 . 持續戒菸:
 
由於吸菸本身即是冠狀動脈疾病強力的危險因子,所以必須確實戒菸,才能降低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性。
 
高膽固醇血症是文明產物,但懂得如何防治才能享受文明,不是嗎?
 
【 文 / 張哲明醫師/新光醫院心臟內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血管常發炎 膽固醇就來亂 】
 
常聽病人抱怨膽固醇的紅字超標!
 
其實,許多人只注重食物中所含的膽固醇量高低,只記得要少吃油膩、內臟及海鮮,但含糖飲料卻一杯接一杯喝,拿水果當飯吃,同時工作壓力大、常熬夜、不運動,肯定膽固醇還是降不下來的。
 
◆◆◆ 少吃精緻澱粉、甜食
 
高血脂是指血中脂肪物質含量過高,包括膽固醇(Cholestero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TG)及血脂蛋白代謝異常的疾病群。
 
膽固醇是脂肪的一種,協助攜帶脂肪到身體各處。
 
膽固醇並不是壞東西,它的功能很多,其中最相關的是用來修補血管。
 
膽固醇主要70%-80%由肝臟製造,剩下20%-30%是從食物中攝取而來,例如動物脂肪、動物內臟、含油脂類海產、蛋黃等,但是從飲食控制頂多只能幫助控制20%-30%,這也是為什麼門診病人經常抱怨明明很注意飲食,膽固醇還是紅字超標的原因,因為還有70%-80%沒有控制到。
 
膽固醇是用來修補血管的,血管發炎越嚴重,體內的膽固醇自然越多。
 
◎ 造成血管發炎的原因有:
 
● 血液酸度大增:飲食中攝取含糖量太多,例如高升糖指數食物、精緻澱粉、甜食飲料。
 
● 體內自由基過多:如吃到壞油、壓力過大、過勞過忙、睡眠不足等。
 
由高血脂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則是中醫所說的「由痰致瘀、痰瘀互結」。
 
「瘀血」相當於微循環功能障礙,「無形之瘀」指的是血液高黏滯性、血流動力學障礙,「有形之瘀」指的是血管內皮斑塊、動脈粥狀硬化。
 
◆◆◆ 避免過勞 睡眠要充足
 
中醫除了辨證論治予以中藥調理,
 
也建議平常要規律作息、規律排便、維持標準體重、保持規律有氧運動習慣,飲食上可適當選些平息血管發炎的食材,
 
例如:
 
◎ 大豆卵磷脂:
 
卵磷脂可以保護肝臟、消除脂肪肝、修復血管、增加大腦活性、改善記憶力。
 
例如:豆漿、豆腐等豆類製品,食療如無糖豆漿加燕麥當早餐;中藥如何首烏。
 
◎ 黑木耳:
 
可以保養血管健康,預防心肌梗塞,食療如黑木耳瘦肉湯。
 
◎ 山楂:
 
可以降血脂活血,預防中風,食療如蕎麥山楂粥。
 
【 文 / 藍一晶 /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 中醫部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愛喝飲料 糖尿病酮酸中毒 】
 
◆◆◆ 減少精緻糖攝取配合運動
 
夏天許多人愛喝含糖飲料解渴,但要小心發生糖尿病酮酸中毒。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明蒼表示,糖尿病酮酸中毒主要是因為患者血糖太高,胰島素不足,血液會變酸,無法將血糖轉換為能量,身體就會利用脂肪產生能量,
 
進而會產生酮酸,酮酸過高則會產生急性症狀。尤其本身有糖尿病問題的族群更應注意控制。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明蒼表示,門診中一名50歲的男子,從事搬運工的工作,
 
最近由於天氣熱,在戶外工作時喝了大量的含糖飲料,結果喝完30分鐘到1小時左右,突然感覺噁心、嘔吐、呼吸喘,趕緊就醫,研判患者是糖尿病併發酮酸中毒所致。
 
該名男子本身家族中父母都有糖尿病,但他自己並不知道本身有糖尿病,也未定期健檢確認血糖。
 
最近發現平常容易口渴,原本以為是因為天氣熱因素,不以為意,結果未控制糖分的攝取,導致血糖飆高,出現併發急性酮酸血症,經過住院3天給予補充胰島素、電解質後,才終於改善。
 
◆◆◆ 【先了解】血糖飆高影響
 
李明蒼表示,血糖是細胞燃料,當血糖太高,胰島素不足時,血糖無法進入細胞,身體只好燃燒脂肪產生能量,並會產生酮酸,此時身體也會呈現酸性。
 
若又持續喝含糖飲料血糖飆高,就易酮酸中毒。
 
◆◆◆ 噁心呼吸急促
 
糖尿病患常見吃多、喝多、尿多,通常正常空腹血糖應小於100(mg/dl)若超過300(mg/dl)就容易引發酮酸中毒,到500(mg/dl)以上則算是嚴重狀況。急性酮酸中毒常見噁心、嘔吐、呼吸喘。
 
◆◆◆ 【這樣做】遠離精緻糖分
 
李明蒼表示,含糖飲料通常添加許多高果糖糖漿,這類精緻糖分吃過量會影響健康,應儘量選擇喝白開水或無糖的飲料。
 
其他像是蛋糕、糖果也要少吃。主食類則儘量以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如糙米代替白米。
 
◆◆◆ 配合運動控制
 
李明蒼醫師提醒,若已經有早期糖尿病症狀,一定要就醫接受治療,依照醫囑按時服藥控制血糖。
 
並建議配合做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每次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像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幫助改善血糖的代謝。
 
◆◆◆ 【醫師說】
 
糖尿病患應每3個月檢查追蹤血糖變化。一般40歲以上民眾,可配合做健保提供每3年一次血糖檢查。
 
【 文/李明蒼醫師 /亞東醫院 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上班族壓力大 甲狀腺機能亢進增2成 】
 
長期有心悸、手抖、體重異常等狀況者應儘速就醫檢查甲狀腺分泌指數,配合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配合治療少吃高碘食物
 
體重怎麼突然變輕了!工作壓力大,體重莫名減輕,小心是內分泌失調所引起。
 
汐止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張維倫表示,臨床上觀察,甲狀腺機能亢進在20~40歲族群近年約增加了2成,也因為健康檢查普及,這類問題容易被發現,
 
此外,女性發生的比例高於男性,大約是6:1。發現異狀應盡早配合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造成甲狀腺風暴等副作用,也要少吃含碘成分高的食物。
 
張維倫醫師表示,門診中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因從事金融業高壓工作,有陣子沒有特別忌口、減肥,但體重卻莫名減輕,且眼睛充血,看東西易引起眼睛疲勞,還容易頭痛,本以為是工作疲勞,但休息過後症狀仍未改善,就醫進一步檢查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且患者本身有家族史,姊姊也有甲亢問題,經過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同時少吃高含碘食物,治療3個月後終於改善。
 
◆◆◆ 【先了解】壓力誘發常手抖
 
張維倫醫師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因為體內甲狀腺素增加造成的一種症候群,可能原因包括家族遺傳、身心壓力所引起, 還有本身有全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也會造成,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上班族常見多因壓力所引起,症狀常見體重異常減輕,手抖、心悸,脖子變粗、掉髮等。
 
◆◆◆ 應配合抽血檢查
 
要確認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臨床上可配合抽血檢查甲狀腺荷爾蒙T-4數值,還有TSH促甲狀腺素,另可配合做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甲狀腺腫大發炎,或是否有腫瘤,有異狀應盡快配合治療。
 
◆◆◆ 小心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機能亢進若未控制好,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甲狀腺素過度分泌,還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出現高燒、腹瀉、噁心嘔吐,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譫妄昏迷等一連串的不適反應,嚴重甚至可能造成休克,危及生命。
 
◆◆◆ 【這樣做】應積極配合治療
 
張維倫醫師表示,治療甲狀腺亢進以口服藥物為主,減少甲狀腺素過度分泌,應依照醫囑按時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1~2個月回診一次,視病情調整用藥量。若效果不佳才會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或者可選擇口服放射碘,治療都有健保給付。
 
但這兩類非藥物治療,副作用容易增加甲狀腺低下的風險,需要經過仔細評估,選擇適合的方式。
 
◆◆◆ 少吃含碘高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少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苔、藻類等,也要避免抽菸,以免刺激甲狀線,增加身體免疫反應。
 
平常吃保健品、綜合維他命等,也要注意是否含碘。
 
◆◆◆ 配合運動助紓壓
 
避免常喝濃茶、咖啡,咖啡因含量高的成分,以免刺激或加重心悸,也易造成失眠問題。
 
許多患者擔心是否不適合運動,其實,心跳若沒有異常、病情也控制得較穩定時,可以配合做運動,像是慢跑、游泳等,對於平常壓力較大的人,有助於紓壓。
 
◆◆◆ 【醫師說】
 
長期有心悸、手抖、體重異常等狀況者應儘速就醫檢查甲狀腺分泌指數,配合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文/張維倫醫師/汐止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大吃大喝 體重反降 甲狀腺亢進作祟 】

◆◆◆ 勿自行停藥 防急性併發症

體重怎下降這麼多?一名30歲在公司擔任會計的小姐,平常工作業務繁重壓力大,有段時間突然發現自己的食欲大增、吃東西變多,但體重卻在2周內下降4~5公斤,且晚上也睡不好,警覺身體有異狀,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作祟。

⋯⋯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除了遺傳因素,甲狀腺機能亢進容易因為生活壓力大而誘發,據門診觀察約有3成比例的患者,多半是因為面臨工作、考試等壓力導致發病,進而影響新陳代謝異常過快,使體重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

甲狀腺機能亢進發生率女性較高於男性,大約8:2比例。門診中收治的這名小姐,本身有家族病史,2周內出現睡不好、大吃大喝體重卻驟降,脖子也有點腫,趕緊就醫經過抽血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和自體免疫抗體數值都有異常,確診為甲狀腺機能亢進。

治療時給予患者口服藥物控制甲狀腺素分泌,經過2個月治療,症狀有所好轉。

不過,這名患者自認症狀好轉後,而自行停藥,結果4個月後病情又復發,出現之前的不適症狀。

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應依照醫囑規律服藥,勿自行隨意停藥。

若隨意停藥,病情控制較不穩定,症狀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可能致死的急性併發症「甲狀腺風暴」。

◆◆◆ 【先了解】可抽血檢查

由於甲狀腺亢進與生活壓力有密切關聯,因此,臨床上也常見有些患者出現失眠、焦慮不安、腹瀉、體重變輕,本以為是因為壓力大,造成一時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症狀沒有緩解,還可能伴隨怕熱、手抖、脖子腫大、眼突等現象,就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所致。

有異常狀況應盡快就醫檢查,可配合抽血檢查了解甲狀腺功能,及自體免疫抗體功能狀況。

◆◆◆ 【這樣做】1年半療程

江珠影醫師表示,通常確診為甲狀腺亢進,治療會給予口服抗甲狀腺藥,抑制甲狀腺素,調整新陳代謝功能,避免新陳代謝過快。

一般經過4~6周治療服藥,症狀通常即可有所改善。整體而言,臨床上會依照患者個別狀況,在症狀好轉後,採取逐漸減藥,整個療程約需要1年半到2年,之後經過評估才會停藥。

◆◆◆ 需定期追蹤

「甲狀腺風暴」屬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發生率雖不高,但嚴重可能致命。

症狀可見高燒、心跳過快、腹瀉、嘔吐及神經系統瞻妄與昏迷症狀。

患者可能因自行停藥,使原本穩定的甲狀腺功能,在一遇到壓力時,又在短時間內惡化。

建議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每2~3個月追蹤抽血檢查一次,掌握病況。

◆◆◆ 避含碘食物

甲狀腺亢進患者易因面臨壓力而發病,平常應適當紓壓,如規律運動紓壓。

日常飲食則應少吃含碘食物,如海苔、海帶,以免增加甲狀腺素。

且應戒菸,因為抽菸容易造成眼窩後組織產生缺氧反應,使得眼突現象加重,不容易回復。

咖啡、茶等刺激性飲品,則因容易造成心悸加劇,也應減少飲用。

◆◆◆ 【專家說】

若女性有懷孕計劃,應先與醫師討論用藥,若懷孕初期未控制好病情,容易增加流產風險。

【 文/江珠影醫師/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皮膚狂冒脂肪瘤 】
 
皮膚狂冒脂肪瘤,恐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 心血管發病率增20倍
 
那ㄟ安捏!
若年紀輕輕皮膚長出一顆顆的脂肪瘤,應及早就醫抽血檢查,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因體內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在手肘、膝蓋、腳跟等部位長出脂肪瘤,心血管疾病好發率也是一般民眾的20倍,早期確診積極用藥才有助控制病情。
 
葉宏一醫師表示,一般人血中的膽固醇濃度約落在130~200mg/dL間,不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血液膽固醇濃度可能飆高到400~500mg/dL,在馬偕醫院院內門診觀察,每個月抽血檢測至少可發現約170~180名患者,若病程嚴重就容易冒出一顆顆的脂肪瘤,需要使用控制膽固醇的藥物才有助減少日後心血管疾病好發機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眼睛也會有膽固醇囤積症狀,膽固醇高會讓眼睛冒出白環,血中膽固醇濃度飆高,皮膚易冒出脂肪瘤。
 
◆◆◆ 【先了解】遺傳基因疾病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家族性遺傳疾病,因患者基因突變影響膽固醇的代謝機制,總膽固醇飆高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也無法正常運作。
 
◆◆◆ 心血管風險增
 
膽固醇過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因膽固醇濃度高易讓血管堵塞,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等致死率高的疾病。
 
◆◆◆ 【這樣做】先抽血檢查
 
如果父母有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子女遺傳此病的機率高達50%;
 
另外,像有早發性冠狀動脈疾病的民眾,也要及早抽血檢查,看膽固醇是否超出標準,若發現異狀,也應及時就醫檢查。
 
◆◆◆ 需積極用藥
 
除定期抽血檢測血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應遵照醫囑使用口服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由於是基因影響膽固醇代謝,患者需終生服藥,並配合飲食控制與運動,降低膽固醇攝取與增加膽固醇消耗。
 
◆◆◆ 【醫師說】
 
若口服藥物仍未達控制膽固醇標準,現在也有單株抗體PCSK9抑制劑,注射後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濃度。
 
【 文/葉宏一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天冷好進補?當心三酸甘油酯恐超標! 】
 
天氣冷颼颼,來鍋羊肉爐、薑母鴨或麻辣鍋進進補、暖暖身子,相信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但是如果三天兩頭就毫無節制地吃上一鍋,恐怕還沒補到,健康就出問題喔!
 
昇陽診所高敬為醫師提醒,進補料理高油、高鈉、高熱量,倘若又加了酒,對於高三酸甘油酯病友恐引發心血管風險,臨床很多病友會在冬天頻繁進補,讓指數明顯飆高,小心吃補吃到中風、威脅到性命!
 
高醫師表示,三酸甘油酯標準是150 mg/dL,目前依健保規範,一般人超過500 mg/dL,糖尿病人則超過200 mg/dL就需立即用藥,即便未超過500 mg/dL,若長期在處於200~500 mg/dL之間,血管也很容易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三酸甘油酯過高也容易引起脂肪肝,造成肝臟發炎,發炎後會製造更多肝糖、使血糖變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當然也會使原本有糖尿病者更加惡化。
 
高醫師建議,應自我飲食控制,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高醫師指出,三酸甘油酯若長期超標,應評估使用藥物治療,目前藥物選擇包括: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以及高濃度Omega-3。
 
高濃度Omega-3中的 EPA及DHA增加肝臟Beta氧化作用,減少肝臟合成三酸甘油脂,同時增加血漿中酯蛋白酯解酶之活性,進而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用藥。
 
高醫師強調,魚油濃度是治療的關鍵,因此吃深海魚雖然是好的飲食習慣,但難以攝取足量、不可能達到治療效果!
 
高醫師提醒,高三酸甘油酯病人千萬要戒酒,曾收治一名從事期貨業務的43歲男性病人,除長期日夜顛倒外,飲食無節制又愛酗酒,三酸甘油酯竟嚴重超標1000 mg/dL,還因此引發急性胰臟炎、緊急住院,所幸在醫師苦口婆心規勸下,他才痛下決心戒酒,並使用高濃度Omega-3規律治療,2個月後三酸甘油酯就降到180 mg/dL,讓他安然渡過心血管風險!
【 文/高敬為醫師/昇陽診所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代謝症候群不忌口 天冷中風威脅增 】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我國35歲以上成年人逾6成陷代謝症候群危機,營養師張佩蓉提到,許多不自覺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常一到天氣變冷就大吃,或是選擇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等進補,額外的熱量可能增加免疫功能負擔與慢性病威脅,

尤其天冷更易增中風威脅,建議3餐定時、多膳食纖維等有助維持飽足感,若有飢餓感時,也可用水果取代零食較健康。

⋯⋯

代謝症候群最顯而易見的危險因子即是飲食不節制、缺乏運動,易導致腰圍過粗,如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就可能面臨代謝症候群危機,而若曾接受健康檢查發現有血壓、血糖、血脂偏高問題者,也屬高危險群,

尤其近日天氣逐漸轉冷,血管遇冷壓力增加,代謝症候群患者恐一不小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與腦中風,增加生命威脅。

◆◆◆ 【先了解】有礙免疫機能

天冷進補原本是要幫助增強體魄,但若是過量導致體重、體脂增加,就易讓免疫機能低下,據成大醫院研究指出,後天性免疫缺損與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有關,且肥胖易增加體內細胞發炎反應,導致身體遭受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增加。

◆◆◆ 增慢性病風險

代謝症候群患者如果持續大吃,未進行飲食控制,則日後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是常人6倍、糖尿病是4倍、高血脂症是常人3倍,且若罹患慢性病卻缺乏積極治療,日後恐併發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致命併發症。

◆◆◆ 【這樣做】水果取代零食

天冷食欲增加易感到飢餓,民眾常會以零食餅乾、麵包等充當點心,然而這些食物僅有熱量,並無其他營養素,建議可選擇水果取代,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可與膠原蛋白結合,也有助鈣、鐵吸收,並協同促進生理代謝機能,

另外,各種顏色的水果也富含不同的植化素,有助身體抗氧化,對抗肥胖增加的自由基。

◆◆◆ 多纖維增飽足

3餐應規律進食外,應多選擇如花椰菜、木耳、菇類、五穀根莖類等富含各式纖維質的原態食物,有助增加飽足感與促進腸道代謝,而進食順序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食物如肉魚豆蛋,最後吃主食澱粉類,可讓體內血糖上升速度較平緩,有利身體健康、減少血壓波動等,另外,也應細嚼慢嚥,每口嚼10~15下為佳。

◆◆◆ 監測腰圍血壓

代謝症候群患者除了應注意飲食控制,也可透過腰圍、血壓量測等來監督身體狀況,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血壓數值收縮壓與舒張壓應控制在140/100毫米汞柱以下,若血壓、腰圍超標且出現頭暈、易喘等症狀,應就醫檢查。

◆◆◆ 【專家說】

糕點、奶精、餅乾中含有許多反式脂肪,易增加血管壁阻塞風險,建議應減少食用。 【 文/營養師張佩蓉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血脂肪3指標?八成人不知道 】


◎◎◎ 好膽固醇 →血管清道夫

◎◎◎ 壞膽固醇 →造成動脈硬化主因

◎◎◎ 三酸甘油脂 →濃度過高,恐引發脂肪肝

血脂異常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但一項最新調查卻顯示,民眾雖然關心血肪、膽固醇,但八成的人對血脂肪「有聽沒有懂」。

醫師表示,血脂肪有三個指標一定要知道,「好膽固醇」是血管的清道夫,「壞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因,三酸甘油脂過高則可能引發脂肪肝。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最近針對1000名民眾進行電訪,發現有近9成民眾聽過血脂肪,但超過八成卻分不清楚好膽固醇、壞膽固醇,多數更不知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應該維持在200mg/dL以下。

基金會董事蔡克嵩說,膽固醇是製造身體能量、荷爾蒙的材料,少了它人體無法運作。總膽固醇中的「好膽固醇」,有如血管中的清道夫,可以清除血管上的斑塊,好膽固醇至少要超過40mg/dL。

壞膽固醇則會造成動脈硬化,必須要低於130mg/dL。至於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很容易受到飲食的影響,過高會形成脂肪肝。
除了注意總膽固醇,民眾也要讓好膽固醇多一點、壞膽固醇少一點。蔡克嵩說,要調控膽固醇最好的方式是運動。很多人怕膽固醇高不吃蛋黃,卻忽略魷魚、小卷、花枝等海鮮類也是屬於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另外,不少人愛吃甜點紓壓,但甜點高油、高熱量,也是讓膽固醇升高的原因。

台大醫院營養師陳珮蓉建議,日常飲食要降低膽固醇,要少喝高湯及含糖飲料、少吃肥肉、肉燥及滷肉汁、少吃蛋黃、魚卵、蟹黃,並且避免吃含反式脂肪酸的糕餅西點、奶油等。另外,選擇低脂的乳製品,以雞肉、魚取代豬牛羊肉等,都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 文/聯合晚報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什麼!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

「脂肪肝?不是過胖的人才會有嗎?」

「大家都說我過瘦,怎麼可能會有脂肪肝?」

嘿~先別急著下定論,雖然肥胖者確實較可能有「脂肪肝」問題,但也時常見到許多內臟脂肪、體脂率過高的「假瘦子」,仗著自己吃不胖,餐餐恣肆地大啖高油、高熱量美食,直到拿到「肝指數不正常」的體檢表才恍然大悟!

多數肝指數不正常都源自於「脂肪肝」,想知道「脂肪肝」究竟是如何形成,又該如何預防嗎?現在就讓小編為大家逐一介紹!

◆◆◆ 什麼是脂肪肝?

當肝臟「脂肪」囤積超過肝臟總重量的 5% 時,即為「脂肪肝」。
若置之不理可能變成脂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演變成肝硬化、肝癌等,可別掉以輕心喔!

◆◆◆ 脂肪肝誰易中標

體重過重、體脂肪率/內臟脂肪過高:

BMI 值超過 30 以上,或是男性腰圍 ≧ 90 公分/女性腰圍 ≧ 80 公分者,皆屬於高危險群,體內脂肪容易堆積在肝臟。

除此之外,體脂肪率、內臟脂肪過高的「假瘦子」,雖然外表看起來並不胖,實際上脂肪可能早已悄悄進駐肝臟了唷!

◆◆◆ 以過度節食來激烈減肥:

若為了快速瘦身而過度節食,攝取的熱量不足,身體便會以儲存的蛋白質和脂肪來轉換能量,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脂肪酸,一但超過肝臟所能處理的量,便會影響其代謝功能,進而形成脂肪肝。

◆◆◆ 愛吃精緻食物、不愛運動:

總是避開蔬果,選擇美味的炸物、甜點等高熱量食物嗎?

這樣的飲食習慣不僅會使體內囤積大量脂肪,還容易缺乏能維護肝臟的維生素 E ,進而使肝臟受損、脂肪肝惡化,務必多加注意!

◆◆◆ 告別脂肪肝不是夢

預防及改善脂肪肝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運動來減肥」,積極以有氧運動來消除脂肪外,也要避免常態性的高油高糖飲食,並且充分攝取蔬果,才能逐步擊退脂肪大軍喔!【 資料來源:iFit 愛瘦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