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內分泌甲狀腺,腎上腺,血脂肪,尿酸痛風,代謝症候群 (1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菇菇餐引發痛風 腎病不忌口 洗腎度終生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許姓花農有痛風病史,也是慢性腎臟病患,連續一週吃菇類大餐,痛風發作,下肢水腫又痛得厲害,自購止痛藥服用,導致腎臟病情急速惡化,一星期要洗腎3次。

 

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指出,曾多次提醒許先生不能碰香菇這類普林高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下肚後,會代謝為尿酸,容易導致痛風發作,沒想到他常不忌口,吃香菇造成痛風發作,已非第一次。

 

日前許姓花農的朋友以香菇等菇類為主角,一星期以來,變化各種菜色宴請他,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糟的是,他又自做聰明去藥房買止痛藥吃,結果腎臟負荷不了,得要洗腎治療。

 

陳一心說,對腎臟病患來說,最不能碰的是非類固醇的止痛藥,愈強效的止痛藥讓腎臟的負擔愈大,可能造成腎小管壞死,出現腎臟血流下降、缺血,表現症狀為尿液變少、腳腫,一定要趕快就醫。

 

蕈類、發芽的豆芽菜、蘆筍、虱目魚、白帶魚、動物內臟等均屬高普林食物。普林的代謝物就是尿酸,尿酸從腎臟排出,腎臟功能比較差的病人大量排出尿酸。大量結晶會把腎小管塞住,進而缺血。

 

不少病患同時罹患痛風、糖尿病跟腎臟病,陳一心提醒這類病患,一般人認為有益健康的糙米、胚芽米、五穀米屬於高磷食物,腎病患者也不能碰。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降膽固醇 飲食「藥」注意

 

 

文/曾湘怡

 

過完農曆年應該有不少人又要開始發憤節食。不過,因膽固醇過高而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朋友要注意了!眾所周知,葡萄柚會導致血中的降血脂藥物(statins)濃度異常升高,但是有降血脂功效的食品,如紅麴、燕麥,也和statin類藥物存在交互作用。

 

葡萄柚是減肥食譜中的明星,也是惡名昭彰會影響某些口服藥物代謝的水果。葡萄柚所含有的「bergamottin」,會抑制及破壞人體小腸及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酵素「CYP450
3A4」,延長某些藥品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或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升高,類似服藥過量的結果。

 

葡萄柚可能增加statin類藥物發生橫紋肌溶解等嚴重副作用的機率,症狀包括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

 

如果「只」吃了一顆葡萄柚會有影響嗎?一杯200~250ml葡萄柚純汁或一顆葡萄柚就可以達到顯著抑制CYP450 3A4酵素的效果。

 

如果喝了葡萄柚汁,經過多久再吃藥才不會受到影響呢?喝完一杯200ml葡萄柚汁後,約4小時達到最大的酵素抑制作用,10小時降到一半,24小時降到1/4。

 

葡萄柚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不同品種葡萄柚的酵素抑制作用也有差異,一般建議服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應避免吃太多(一整顆)的葡萄柚或柚子。

 

為什麼紅麴、燕麥,也和statin類藥物有交互作用?紅麴降膽固醇的機制和statin類藥物相同,紅麴的效力大約是降血脂藥物lovastatin的0.2%。服藥期間食用紅麴可能會增加statin類藥物發生副作用的機率。

 

燕麥常見於早餐穀片或代餐,這類水溶性纖維也具有降膽固醇的好處,但是會減少腸胃道吸收statin類藥物,使藥效降低。燕麥和降血脂藥物的食用時間應間隔越長越好,避免同一餐食用。雖然紅麴和燕麥對statin類降血脂藥物的影響不像葡萄柚那樣嚴重,但平時多留意對健康更有益處。

 

血脂過高的患者平時應配合醫師指示,飲食有度、控制體重並規律運動。服藥期間若要食用保健食品建議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或看清藥袋上的指示,讓健康更有保障。(作者為童綜合醫院藥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節少酒肉 痛風不發作

 

 

▲中山醫學大學免疫所所長暨內科系教授蔡嘉哲(左起)、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昨公佈最新痛風治療指引。(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過年飲食特別豐盛,痛風病人如何避險?風濕病醫學會昨發表最新痛風診治指引,除了列出安全與危險食物,也公佈最新實證支持的治療目標。若能透過飲食、藥物維持血清尿酸於安全值,除避免痛風復發,不需開刀,關節也可望恢復原形。

 

診治指引發展委員長、中山醫學大學免疫所所長暨內科系教授蔡嘉哲根據健保資料估計,台灣有30萬名痛風病人就醫,加上未就醫者,患者恐高達5、60萬人,近年受現代化飲食影響,發病年齡已從50歲降到2、30歲。

 

根據最新指引,痛風患者年節飲食應避開肉類、海鮮、啤酒及烈酒、含果糖的食物和飲料,以免痛風發作。不增加尿酸風險的食物包括櫻桃、咖啡、牛奶、優格、胡蘿蔔、蘑菇、豌豆、豆類、扁豆、菠菜、花椰菜、燕麥片、素肉、豆製品、茶、無糖汽水、紅酒。

 

蔡嘉哲說,尿酸除了來自飲食,也有身體自行製造的,光靠飲食難以完全控制尿酸,但多數病人只要不痛就自行停藥,其實相當危險。因為疼痛時尿酸集中於關節,血中尿酸值反而正常,不痛了再測,尿酸值會更高。最新研究已證實,高尿酸血症(>7mg/dL
)是隱形心血管殺手,每增加1mg/dL,整體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就增加8到13%。

 

最新指引建議,有痛風石患者維持血清尿酸小於5mg/dL至少6個月,無痛風石患者維持小於6mg/dL至少3個月,可預防8成以上的復發風險。蔡嘉哲說,當血中尿酸控制良好,痛風石中的尿酸會溶解出來,病人在3、5個月內就感覺得到變形關節慢慢恢復,不需再開刀。

 

蔡嘉哲指出,目前新藥可減少體內尿酸製造,過敏風險亦低,美國用於第一線已3年多,台灣引進1年多來,未曾引發嚴重過敏。健保目前僅開放對傳統藥物無效者使用,近期將開放肝腎功能差者第一線使用,每天只要半顆,藥費僅約10幾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雲:三高又手腳冰冷 恐血管病變

 

 

 

 

 

若常覺得手腳冰冷,且有三高等遺傳疾病,應盡速就醫。資料照片

【蔡明樺╱台北報導】有民眾到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最近身體愈來愈冰冷,連皮膚吹到冷風或用冷水洗手都很痛苦,不知道身體是否有什麼問題。醫師說,若長時間手腳冰冷,且有抽菸習慣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遺傳疾病者,有可能是周邊血管病變所致,應盡速就醫。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身體、手腳冰冷和血液循環不佳有關,由於抽菸和有三高遺傳疾病者,血管硬化風險高,易因血管堵塞、血流不順造成身體冰冷,因此有這些潛在危險因子的民眾一旦經常覺得身體冰冷,應盡速就醫檢查。





氣虛可吃五穀改善


康宏銘也指出,心肺功能差、貧血的女性也易出現手腳冰冷現象,可適度運動改善。

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說,手腳冰冷可能是「氣虛」或「陽虛」,前者除手腳冰冷外,還可能伴隨頭暈、倦怠,可多吃糯米、五榖雜糧補氣改善;後者則在腰部及手腳特別容易感到冰冷,可多吃羊肉溫補,但提醒肥胖者或慢性病患吃羊肉爐應少喝湯,避免膽固醇過高;此外喝桂圓茶、薑茶也有讓身體溫熱的效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機能低下 溫補少油鹹

 

 

文/鄧正梁

 

甲狀腺機能低下是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引起體內代謝速率下降的一種內分泌疾病。

 

當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容易出現疲倦、嗜睡、虛弱、怕冷、肌肉痠痛、抽筋,甚至聲音粗啞、記憶力差、聽力減退、動作遲緩、便秘等,甚至還可能引發高膽固醇、高血脂,以及貧血等現象。在中醫看來,需要溫補才能改善病情,促進荷爾蒙分泌。

 

在肉類食品中,鹿肉、羊肉、牛肉比較溫熱滋補,適合甲狀腺機能低下的人在冬季食用。

 

蔬菜方面,可多吃韭菜溫陽健脾,胡桃肉補腎溫陽,少吃寒涼生冷的西瓜、冷飲、苦瓜、菊花、茶葉等食物與飲料。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所必需的,海產品含碘量都較為豐富,如牡蠣、蝦、紫菜、海帶、海參等都適用,但螃蟹性冷,不可吃太多,可沾薑末制約其寒涼。

 

甲狀腺機能低下者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的問題,因此食物調理不可太油膩,可用清蒸,保持味道鮮美,又可減輕腸胃負擔。

 

太鹹的食物會加重水腫,因此偏鹹的食物,如醃製鹹菜等,只能適量攝取。

 

在中醫治療方面,也可用一些緩補之藥,如左歸丸可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促進荷爾蒙分泌;還少丹可補益氣血、養陰益腎,可改善消化功能,也可提振精神、活化腎氣。

 

甲狀腺機能低下除補充西藥的荷爾蒙之外,合理的飲食對於改善生活品質是大有助益的,病患也不可拒絕藥物,要積極穩定治療,才能不讓病情惡化。

 

(作者為桃園縣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喝湯多喝水 痛風族安心吃火鍋

 

 

文/黃瑞培

 

天氣轉涼,小高(化名)吃完熱呼呼的火鍋晚餐後入睡,夜半卻突然驚醒。他赫然發現腳趾紅腫,剛開始以為被螞蟻叮咬,塗抹薄荷油卻無效,痛到受不了,他趕忙掛急診,才發現是「痛風」發作。

 

吃火鍋應避免同時飲酒

 

 

高尿酸血症患者若攝取過量的普林,代謝產生的尿酸與鈉結合成尿酸鈉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軟骨處,引起發炎免疫反應,患處紅腫熱痛,也就是痛風。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患者近1/5在5年內會得到痛風。

 

◎痛風患者如何安心吃火鍋,以下有幾點建議:

 

●慎選湯底:建議選擇當季新鮮蔬菜做為湯底材料,如:高麗菜、大白菜、洋蔥、紅蘿蔔、番茄、海帶、玉米,熬煮時,不要添加高湯或雞湯塊,不僅能吃出天然原味,也不必擔心油膩。但要避免使用菇類、蘆筍、豆苗、黃豆芽等高普林的食材。

 

●控制肉類攝取:就一般人而言,一頓火鍋只要吃3份蛋豆魚肉類,蛋白質就足夠身體所需。

 

1份蛋豆魚肉類相當於蛋1顆、里肌肉1兩(35公克)、花枝丸或貢丸2顆、魚餃8個、燕餃6個、蛋餃5個、豆腐100公克、凍豆腐50公克、豆皮35公克、魚板或蟹味棒75公克。

 

內臟類(如: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腎)、魚貝海鮮類(如:白帶魚、虱目魚、鰱魚、吳郭魚、烏魚、鯊魚、海鰻、沙丁魚、秋刀魚、草蝦、牡蠣、蛤蜊、蚌蛤、小魚乾、干貝)則屬「高普林」食物,最好避免。

 

●少喝湯、多喝水:無論是火鍋或燉補,大部分都選用肉類、菇類或海鮮等食材,這些高普林的食物經過長時間燉煮,湯汁裡含有大量普林,加上冬天喝水量降低,血中尿酸濃度進而飆高,特別容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建議除了少喝火鍋湯、燉湯等湯汁,還要多喝些開水或果汁,以利尿酸排出。

 

●避免飲酒:酒精經代謝會產生乳酸,妨礙尿酸排泄,若吃火鍋同時飲酒,將影響尿酸代謝,更容易導致痛風。(作者為營養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新發現》 代謝症候群患者 罹大腸癌風險高

 
▲研究發現,腹部超音波檢查有助於早日發現是否有肝癌等病變。(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代謝症候群」不僅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朝聖表示,主要是因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會引起全身的發炎反應,也有相關研究指出,抽菸也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透過運動及藥物控制則可有效降低20%發生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廖朝聖參與的一項大規模社區研究新發現,男性代謝症候群患者比一般人增加42%大腸直腸息肉的發生風險,女性則是增加了31%。

 

男性的主要危險因子是高三酸甘油酯,而女性的主要危險因子是腰圍太粗及空腹血糖過高。

 

這項研究對象為台灣兩個社區185,743名40歲以上民眾的長期追蹤資料,並考量其他傳統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結果發現檢測值每毫升「人類血球蛋白」大於450奈克以上者,其大腸癌死亡風險為檢測值1到19奈克的12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究也證實了免疫糞便潛血檢測值與大腸癌的死亡具關聯性,雖然檢測值小於100奈克即為陰性,但在陰性反應當中還是有低、中、高風險之分,建議檢測值在80到100之間的民眾,最好每年做1次糞便檢測,而不是一般建議的2年1次。

 

除此之外,研究亦發現,代謝症候群中的糖尿病會造成非C型肝炎病人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而有高膽固醇且有糖尿病的病人,其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8倍。

 

廖朝聖指出,國內30歲以下民眾大都有打B肝疫苗,但30歲以上民眾則大多沒有接種疫苗。

 

根據他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世界首例以腹部超音波進行大規模篩檢結果發現,腹部超音波可顯著降低死亡率達37%,對台灣未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30歲以上民眾是重要訊息,建議一般民眾1到2年可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而若為B、C肝患者,則建議每半年做一次。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亢進 海藻少吃碘
Ads
by Google

已經硬不起來了嗎?陽痿、早洩 www.kpt-antiaging.com.tw/index.php
台中康普頓診所針對性功能三大主因 神經、血管、荷爾蒙進行檢測及治療

文/黃瑞培


賈小姐(化名)因心悸、胸悶、呼吸不順,起初以為心臟出問題,繼而出現焦慮、緊張、失眠和體重下降等症狀,還誤以為是恐慌症,直到後來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多變,不一定有眼凸、頸粗、手抖等典型症狀,往往需就醫並配合超音波、血液生化等檢查,才能確診。隨著甲狀腺素的作用,身體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組織加速消耗,體重變輕;汗與尿的排出量增加,體內維生素和無機鹽跟著流失。


◎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飲食宜注意:


●補充足夠營養素: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增加,宜攝取充足的主食類(如:糙米飯、燕麥麵、養生麥粉)、豆製品、禽畜肉類、新鮮蔬菜(除菠菜、芹菜外)和水果,提供足夠熱量、蛋白質及各種營養素;或遵照醫師、營養師建議,適量攝取營養補充劑(如:維生素B群、C或鈣質)。


●忌「高碘」食物:人體每天需碘量約40至120微克,但每100克海帶(昆布)、紫菜等藻類就含有超過3800微克的碘,干貝、蝦、蟹、蜆、蛤蜊、海水魚、蛋、奶的碘含量亦豐;碘易溶於水,因此患者不但要限量,也要少喝該食物熬煮的湯。


此外,市售精鹽大多添加碘,建議少鹽或選用不加碘的鹽。


●避「陽亢」食物:洋蔥、大蒜、羊肉、蟹、蝦、酒、麻油、龍眼、荔枝、葡萄、核桃、榴槤等食物或補陽藥膳,咖啡、濃茶、可樂、可可等咖啡因飲品,都可能加重燥熱、心悸、失眠等不適症狀,最好少吃。


●吃「滋陰」食物:攝食瓜類、木耳、百合、山藥、枸杞、桑椹等食物,有助緩解燥熱多汗等不適;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包心菜、蘿蔔、芥藍、油菜、芥菜、萵苣)則含有抑制甲狀腺機能的化學成分。


此外,患者要保持身心愉快,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才能對抗甲狀腺機能亢進。


(作者為營養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喉嚨痛 抽驗揪出甲狀腺癌

 

 

記者王涵平/柳營報導

 

37歲陳小姐感冒喉嚨不適,前往柳營奇美醫院求診,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乃誠表示,在患者頸部正中線偏左側摸到堅實腫瘤,進一步診斷竟是甲狀腺癌,幸及早治療,目前病況穩定。

 

「醫生,我感冒快一個月,喉嚨一直覺得怪怪,吞東西也卡卡的,家人覺得我脖子左側有點微凸。」日前一位陳小姐求診,經問診、理學檢查後,摸到頸部有腫瘤,進一步透過甲狀腺超音波,細針抽吸細胞檢驗後,診斷為甲狀腺癌。

 

葉乃誠說,幸發現得早,沒有淋巴或遠處轉移,經手術後,目前在甲狀腺素抑制治療下病況穩定;類似陳小姐年輕、罹患甲狀腺癌的人並不少,但在台灣似乎很常被忽略。

 

葉乃誠說,頸部腫塊在醫學上有很多可能,如上皮囊腫、感染後的淋巴腺腫、甚至淋巴癌、鼻咽癌轉移的淋巴結腫等,但若是落在頸部偏正中位置,就要懷疑是否甲狀腺疾病,因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形似蝴蝶,又像是盾甲。

 

他表示,甲狀腺腫瘤(又稱結節),分為囊腫、良性及惡性腫瘤。俗稱「大脖子」的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腫瘤不盡相同,有甲狀腺腫大的人,有些是瀰漫性腫大,裡頭不一定有甲狀腺腫瘤。

 

他指出,甲狀腺結節發生率其實很高,在美國統計,推估每12至15位年輕女性中就有一人,年齡達到50歲後,盛行率更高,統計50歲族群一半有甲狀腺結節,其中大部份是良性。

 

在台灣雖沒有甲狀腺結節證據力較足的統計數字,但以最新公布的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居於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發病偏向以女性為主,若有頸部腫塊等症狀出現,應即早至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油多運動 遠離高血脂  /

 

最近有一句很夯的電視廣告詞是這麼說的:「我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你,我叫膽固醇。」

 

血清中,所含的脂肪簡稱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或稱為中性脂肪)。血脂必須與特殊蛋白結合成為脂蛋白,才能溶在血漿中,隨著血液循環。

 

血液中,兩種主要的脂蛋白為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的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的膽固醇」)。當血中的總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酯濃度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低,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高等,任一異常,或合併多種異常情形,均可稱為高血脂或血脂異常。

 

研究資料顯示,高血脂是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壓及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另外,高血脂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結石、胰臟炎等疾病。

 

◎對高血脂這個隱形殺手,在現在社會中,你我可能都是高危險群,以下提供幾種遠離高血脂的方法:

 

●定期抽血檢查。

 

●飲食控制:如果您已經有高血脂,應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後,進行飲食控制計畫。少吃油炸、動物性脂肪、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如內臟、蛋黃、豬油、牛油等,多攝取各式高纖蔬果、五穀根莖類。

 

●適度運動:應有固定運動時間,一週至少要3次才能達到效果。

 

●控制體重及腰圍。

 

●戒菸、少喝酒。

 

●藥物治療:接受飲食控制3到6個月及適度運動後,若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濃度仍偏高,醫師就會考慮給予藥物治療。

 

服用降血脂藥物時,請不要任意停藥,應再做一次血脂肪檢驗,醫師將會視您的情況,決定是否需減量,或繼續服藥。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太好喝太甜 痛風族年輕化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國內痛風族群快速年輕化!調查顯示,我國四十歲以前就發作的痛風患者,十年之內,從三成六上升至五成三。專家推測其原因除與飲食西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取增加外,也不排除與高果糖食物,包括手搖杯、碳酸飲料等攝取增加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余光輝指出,民國八十年以前,國內痛風患者多在五十歲以上,但林口長庚醫院近二十年研究則發現,目前國內男性痛風患者四十歲以前發作者佔一半以上。相較於國外這類年輕型患者不到兩成,顯示我國痛風年輕化的趨勢值得注意。

 

余光輝表示,痛風與遺傳、食物相關。如果我國痛風患者年輕化主要是遺傳因素所致,照道理早年應該就會發現,但早年我國痛風患者年齡層與國外差距並不明顯,因此,很可能是因飲食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高熱量飲食、喝酒、果糖攝取,及環境的低量鉛暴露等因素。

 

雙和醫院祝年豐醫師指出,這幾年我國學童調查顯示,小學生高尿酸盛行的比例也很高。有人認為,這可能與中式飲食有關,但國人基因或許適合這類食物,所以痛風沒有明顯變多。不過,若加上生活飲食作息型態的改變,說不定就會引發痛風。

 

果糖容易刺激尿酸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民眾眼中是「好糖」的果糖,其實比葡萄糖更會刺激尿酸生成。余光輝指出,近來還有國外研究顯示,如果給予大量果糖後,血壓會上升,之後給予痛風治療藥物,血壓就會下降。

 

祝年豐表示,近年確實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果糖並不如想像中的好,甚至因為好吸收、果糖更容易增加血中的三酸甘油酯。但因為果糖的甜度高、價格便宜,除了大量應用在碳酸飲料之外,很多手搖杯飲料也都會使用。

 

不過,高果糖攝取是否與我國痛風年輕化相關?包括余光輝與祝年豐都認為,需要更進一步研究證實。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傷心」 心血管死亡率高1倍/

急性痛風發作常見誘因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痛風不只發作時,讓人「吹風也痛」,最新研究顯示,痛風還很「傷心」!長庚醫院分析七萬多筆健檢民眾資料發現,痛風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痛風不只傷身還很「傷心」

 

調查也發現,引發痛風急性發作的前三名危險食物分別是啤酒、海鮮及內臟類食物。民間傳說,痛風患者不能吃的豆類製品,反倒極少引發急性發作。這項研究刊載在本月的英國「風濕病雜誌」上。

 

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余光輝指出,痛風是尿酸過高引起的疾病,多數患者是因為體質因素、腎臟無法排除尿酸,加上後天飲食未有妥善控制,以致尿酸持續過高。在歷經多年高尿酸血症後,部分患者會出現痛風關節炎或是腎臟炎等症狀。這次研究則證明,痛風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郭昶甫指出,過去多半認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是因為患者通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潛在疾病,所以才會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不過,這項研究分析並校正肥胖、年齡以及代謝症候群等可能造成的影響後,確認痛風本身就會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提高一倍。

 

郭昶甫推測,可能是痛風患者體內尿酸高、提高血管硬化風險,以及痛風關節炎時,身體處於發炎狀態,近年認為,心血管疾病也與血管上皮發炎有關。

 

尿酸高不等於就是痛風

 

這次健檢資料同時也顯示,約兩成民眾有高尿酸血症的情況。醫師指出,單純尿酸過高並不等於痛風,其中僅有約一到兩成患者會進展成痛風。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只需要抽血追蹤、注意飲食。

 

研究顯示,單純高尿酸血症患者合併有代謝症候群風險,也是正常人的三到五倍。目前已知,除了痛風外,包括藥物、肥胖、腫瘤、血液疾病以及腎臟功能不佳等,都可能造成尿酸偏高,患者應找出確切原因後,決定治療方向。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控制血脂 鎖定低密度膽固醇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血脂肪指數分為好幾種,常使民眾一頭霧水,醫界配合國際最新趨勢,建議直接關注「低密度膽固醇」(LDL)指數,並要求心臟病、腦中風與糖尿病患者,嚴格將指數控制在100mg/dl以下,以免心肌梗塞與腦中風復發。

 

坊間健檢的血脂檢測項目,分為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兩大類,總膽固醇又包括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兩項,究竟該控制哪一項,一般民眾根本搞不清楚。

 

易引發心、腦血管阻塞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心臟內科教授黃瑞仁表示,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引發心、腦血管阻塞。近年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上,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重要性已超越總膽固醇。

 

林口長庚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李宗海指出,心臟病、腦中風病患都必須嚴格控制血脂,否則很可能再度發病。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恆表示,台灣現有兩百四十萬名糖尿病患,即使他們目前沒有心血管疾病史,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樣高。

 

防病重要性 超越總膽固醇

 

和一般人相比,腦中風患者有九倍的復發風險,心臟病發風險亦達二至三倍;同樣的,心肌梗塞患者復發風險是常人的五到七倍,腦中風風險是三到四倍。若三高控制不佳,發病風險更高。

 

黃瑞仁表示,為有效推廣血脂衛教,國際醫界認為應教導民眾從壞膽固醇控制起,尤其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在100mg/dl以下,初期可靠少油、少鹽飲食與增加運動及戒菸,若效果有限,則需服降血脂藥物控制。

 

至於一般民眾的控制指標,則看自己有幾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定。相關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四十五歲以上與女性五十五歲以上,或停經後、抽菸、高血壓、家族遺傳、肥胖或缺乏運動(每週運動時間少於一百五十分鐘)等。

 

若沒有任何危險因子,低密度膽固醇維持在190mg/dl以下即可;要是有一項危險因子,則需要控制在160mg/dl以下;有兩項或以上者,則得控制在130mg/dl以下,個人適用的參考數值不妨先與醫師討論。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男 10年來倍增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國內男性痛風問題愈趨嚴重,衛生署委託中研院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盛行率由十年前的四.七四%上升到八.二一%,幾乎增加一倍;醫師表示,痛風族群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病患最小年齡僅八歲,應與高熱量飲食、肥胖有關,而低脂牛奶可降低尿酸,建議痛風患者多喝一些。

 

此次的研究收集北、中、南地區六千多位成人體檢資料、疾病史、飲食回憶及飲食觀念等進行統計分析,與前十年的研究統計結果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盛行率十年來大幅增加,以十九到四十五歲增加幅度最大,由三.四%上升到七.二%。女性則變化不大,從十年前的二.一九%微幅增加到二.三三%。

 

宏恩醫院痛風中心主任陳峙仰表示,女性荷爾蒙會降低血中尿酸,所以女性痛風盛行率比男性低很多。門診中,痛風病患男性佔了九十五%,女性僅佔五%。

 

民國八十年以前,痛風病患多在五十歲以上,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十到二十歲的痛風病患已經很常見,痛風常在腳拇趾及腳踝出現紅腫熱痛。

 

陳峙仰指出,痛風產生機轉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高熱量飲食肥胖,造成腎臟無法排出尿酸,另一種機轉為飲食攝入或是人體代謝產生普林,因肝功能異常無法正常將尿酸排出,在體內關節處堆積產生痛風。前者為後天因素,可透過減重及飲食調整改善;後者則為先天遺傳,必要時需藉由藥物治療。

 

陳峙仰強調,美國相關研究指出,中廣性肥胖者得到痛風的危險度是正常者的三倍,普林影響反而不是那麼大,很多人以為香菇、黃豆含普林,不適合痛風病患吃,事實上,香菇及黃豆含的是中普林,只要不過量,對痛風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猛吃止痛藥 血壓飆破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明天是跨年夜,醫師提醒,熬夜狂歡、大吃大喝及低溫都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機會。另外,長期用藥也會使血壓升高,卻常被忽略,常見的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含動情激素的口服避孕藥、綜合感冒藥都可能讓血壓升高,有病史者應注意。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日前收治一名年約40歲的男子,平時不曾量血壓,也沒有頭暈、頭痛等症狀,不過男子罹患痛風約15年,每年急性痛風發作十多次,經常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止痛。

 

林兆啟說,男子日前到門診量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分別高達213、131毫米汞柱,高血壓嚴重。他分析,男子於急性痛風發作時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造成血壓上升、腎功能受到影響,導致痛風更易發作,一旦發作後男子又服用止痛藥,形成惡性循環,長期下來腎功能受到影響、罹患高血壓而不自知。

 

林兆啟表示,治療時除了降血壓藥外,也要針對痛風對症下藥,給予降尿酸藥治療痛風,並請男子調整生活型態,避免急性痛風發作,才能減少止痛藥的用量。

 

林兆啟分析,高血壓可能原因包括肥胖、運動量不足、情緒壓力過大、遺傳因素、過量飲酒,長期使用特定藥物也會使血壓升高。

 

林兆啟提醒,經常使用止痛藥的民眾應找出疼痛的原因,避免經常服用止痛藥,若長期服用前述特定藥物,也應留意血壓及腎功能。

 

林兆啟呼籲,高血壓不一定有症狀,民眾可能患病而不自知,建議民眾定期量血壓,一旦有高血壓,儘早諮詢醫師。另外,保持理想體重、選擇適當的飲食、減少鈉鹽的攝取、增加運動、戒菸、不要過量飲酒均能避免高血壓。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進補 年長、三高患者別補過頭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冬天要進補,不要補過頭,一天肉類不超過4兩,蔬菜要記得吃。

入冬後氣溫漸低,不少人愛吃補,特別是麻油雞、薑母鴨等食補料理生意興隆。不過,衛生署提醒民眾,吃補別吃過頭,特別是年長者、三高患者,攝取過量蛋白質、油脂、膽固醇,反增加負擔。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營養師楊淑如說,一天攝取的肉類不應超過4兩,不過一鍋薑母鴨吃吃喝喝下來,一餐的蛋白質、肉類遠遠超過一天該攝取的分量,燉煮湯品時,可先撈掉浮油,肉類節制吃、並多多搭配深綠色、深黃色蔬菜,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

 

老人家味覺、咀嚼能力、腸胃道功能較差,所以補品中不要再添加太多調味料,也要避免暴飲暴食。楊淑如提醒,血脂異常者也要避免過多油脂、膽固醇,像動物內臟類、海鮮類。

 

而高尿酸血症(痛風)、腎臟病患者越來越多,除了控制蛋白質外,痛風患者要避免普林含量高的食物;腎臟病患者若要食用中藥材,最好洽詢醫師、營養師意見,需限制鉀離子者,應避免食用濃縮湯、肉汁,需限制磷離子者則要避免內臟類。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男倍增、年輕化 高熱量忌口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痛風不再是中年男人的專利。調查發現,近十年國內男性痛風盛行率增加近一倍,尤以十九到四十五歲男性的增加幅度最大。

 

衛生署從二○○五年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三年間調查六千多人。與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六年資料相比,男性患痛風的越來越多,盛行率從十年前的百分之四點七四,上升到百分之八點二一,幾乎增加快一倍。

 

女性變化不大,僅從百分之二點一九增為百分之二點三三,主要因有女性荷爾蒙保護,可降低血中尿酸。

 

痛風年輕化的趨勢,以十九到四十五歲男性最明顯,由百分之三點四上升到百分之七點二,而四十五到六十五歲中年男性也從百分之五點八提高到百分之八點九。

 

根據十多年前的調查,第一次痛風發作年齡平均為五十歲,爾後逐年下降。宏恩醫院痛風中心主任陳峙仰說,近年常見十幾到廿歲的痛風患者,甚至有八歲患者,最主要症狀是腳拇趾、腳踝紅腫、熱痛,很多年輕患者壓根沒想到痛風找上門,還以為自己扭傷了腳,常在第二次發作才想到就醫。

 

陳峙仰說,過去以為痛風患者或有風險者不適宜含「普林」( 或嘌呤)食物,如內臟、蛋黃、豆類、香菇、蘆筍、酒精等,但近年各國研究皆顯示高熱量飲食、肥胖比普林對痛風影響更大;美國研究指出,中廣性肥胖者罹痛風風險是一般人三倍,要避免痛風,就得少吃高熱量飲食、含糖碳酸飲料及甜食。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涼轉戰火鍋 小心膽固醇上身!

(中央社訊息服務)

 

時序入秋天氣轉涼,羊肉爐、火鍋等成為許多上班族聚餐的第一選擇。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調查發現,40歲以下的受檢者總膽固醇偏高的比例已追上較高齡的受檢者,光是今年就發現40歲以下受檢者,有將近28%的人膽固醇都超過標準值。

 

聯安發現許多年紀輕輕就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往往是因為愛往火鍋店報到,又特別偏愛滷大腸、肉類、雞心、海鮮等食材,吃多了不知不覺就變成高膽固醇的危險群。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營養師徐景宜提醒上班族,高膽固醇的人有不小比例都與「飲食內容」有關,特別是愛吃帶殼海鮮、內臟、紅肉、油炸品等食物,而這些食物又特別容易出現在吃到飽的火鍋、麻辣鍋、羊肉爐的菜單上,因此即使是身材苗條或是健壯的年輕人,也要小心膽固醇上身。

 

因此就算不是肥胖一族,據統計高達六成的瘦子,膽固醇數值還是超標!根據心臟基金會飲食調查發現,如果飲食不忌口,甚至天天吃消夜,儘管是BMI值小於二十四的瘦子,也有六成出現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的症狀,瘦子如果無飲食危機意識,不但「三高」容易無預警上身,也會進一步造成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問題,例如心肌梗塞、甚至中風的問題。

 


無法抗拒熱呼呼的火鍋又擔心膽固醇、肥胖問題上身,徐景宜表示,除了火鍋聚餐時要多注意食物的攝取內容,平日的飲食也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第一:平日務必減少高膽固醇食物,如內臟、蛋黃、牛羊肉、肥肉及帶殼海鮮、甜食的攝取;

 

第二: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以幫助降低體內的膽固醇:例如蔬菜、麥類、糙米及豆類製品,如豆乾、豆漿等。

 

因為膳食纖維可與體內膽固醇代謝產物膽酸、膽鹽結合,而排出體外,間接降低體內膽固醇。

 

在選用豆漿時,可盡量選擇低糖或無糖的口味,且可選擇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豆漿,如此一來,可增加纖維攝取又可以避免糖分攝取過多,才是比較健康的飲食內容。

 

提醒消費者,部分市售豆漿有取得可降低膽固醇的健康食品認證,在瓶身都有小綠人標誌,選購時可多留意,也比較有保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總發表降低膽固醇小撇步 須持續八周見效
 
(軍聞社記者曾子才十日台北電)
 

八週降低膽固醇!三軍總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金忠孝副教授,提供降低膽固醇的小撇步,只要輕微症狀的高膽固醇及高血脂患者,以改善飲食方式,自我控制,持續八週必能看到成果。

 

金忠孝副教授表示,患者首先在早餐吃一碗燕麥粥,可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百分之十,而中餐要吃半碗豆類,因為根據臨床結果顯示,每天吃半碗任何一種豆類,例如黃豆、青豆、菜豆、扁豆或四季豆等,能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百分之二十;

 

至於晚餐須吃三瓣大蒜,它能使血中膽固醇的濃度,由二百四十降至二百一十五。

 

輕微症狀的高膽固醇及高血脂患者,每天吃半個洋蔥,將半個新鮮洋蔥切片,浸泡在醋及醬油中,置放冰箱一夜後食用,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增加百分之二十。
 

 

在水果攝取方面,每天要吃一個蘋果,每天中餐或脕餐吃一個蘋果,一個月後,患者血中總膽固醇的濃度,下降了百分之十。
 

金忠孝強調,患者每週也須吃兩次清蒸鮭魚,以鮭魚 三兩 清蒸食用,可讓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百分之十,也可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效果非常好。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風暴 誤認感冒險送命 /

/自由時報/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你能想像嗎?身體像一輛只能開時速一百公里的車子,卻突然以二百五十公里時速持續暴衝,導致零件全部耗損報銷,身體器官剎那間兵敗如山倒!「甲狀腺風暴」就是這樣的疾病,可以輕易奪走一個人的性命。

身體器官 急速衰竭

 

台北縣中和市民劉小姐有甲狀腺亢進而不自知,十月因感冒後易喘就醫,門診頓時變成急診,住進加護病房後就陷入昏迷,每分鐘心跳達二百下,短短幾分鐘之內就出現心衰竭、急性肝衰竭等症狀,醫師診斷是死亡率極高的猛爆性疾病「甲狀腺風暴」。幸運的是,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已經康復出院。

 

署立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表示,「甲狀腺風暴」過去常發生在甲狀腺亢進患者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後;現在較容易出現在未治療、或治療中突然停藥的病患身上。

 

卅六歲的劉小姐,家住五樓,平常一年難得感冒一次,每天爬五層樓階梯從來也不是問題,十月初突然感覺心跳加快,後來又感冒,爬兩層樓就氣喘不已,持續一週不見改善才決定就醫。

心跳飆200 失去意識

 

劉小姐說,就醫過程意識都很清醒,從門診到急診,甚至到後來心跳加速到二百餘下,被醫生送進加護病房時,都還能意識清醒地請陪她就醫的父親先回家,但才簽完插管同意書後躺下,就沒有了意識。

陷入休克 一度病危

 

劉母說,劉父一接獲院方開立的病危通知書時「被嚇到」,不敢相信前一天還說說笑笑的女兒,馬上就走到了生死交關的危急時刻。看著如今恢復健康的女兒,劉父幾度紅了眼眶,說不出話來。

 

署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順鑫說,劉小姐是心因性休克,緊急到讓院方必須準備要接上體外心肺循環機「葉克膜」,經過檢驗發現,劉小姐血液中的甲狀腺素太高,研判應是導致心跳加速的主因,隨即會同新陳代謝科治療。

治療近月 才康復出院

 

劉小姐雖然表示自己沒有甲狀腺亢進病史,不過,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則說,從劉小姐的眼睛、脖子看來,研判是有甲亢疾病而不自知。

 

甲狀腺風暴 女罹病風險 是男人10倍

 

「甲狀腺風暴」是少見,卻有致命風險的疾病,死亡率達二至五成,署立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分析:「主要原因是有甲狀腺亢進現象未治療,或突然停藥所致。」

 

誘發「甲狀腺風暴」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臨床表現會出現發燒超過攝氏三十九度、心跳快速達每分鐘一百四十下、腸胃道功能異常,嚴重的病人會出現黃疸、中樞神經系統異常。

 

謝安慈表示,甲狀腺亢進症狀非常多元,除了脖子粗、眼睛凸外,常見的還有心跳快、體重劇減、手抖等,但也因為症狀不特別,很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或習慣而忽略,女性發生的比率約二%,高於男性的○.二%。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抽血檢查就可以確認,許多健康檢查的項目中都有納入。(記者何玉華)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