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發現》 代謝症候群患者 罹大腸癌風險高

 
▲研究發現,腹部超音波檢查有助於早日發現是否有肝癌等病變。(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代謝症候群」不僅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朝聖表示,主要是因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會引起全身的發炎反應,也有相關研究指出,抽菸也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透過運動及藥物控制則可有效降低20%發生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廖朝聖參與的一項大規模社區研究新發現,男性代謝症候群患者比一般人增加42%大腸直腸息肉的發生風險,女性則是增加了31%。

 

男性的主要危險因子是高三酸甘油酯,而女性的主要危險因子是腰圍太粗及空腹血糖過高。

 

這項研究對象為台灣兩個社區185,743名40歲以上民眾的長期追蹤資料,並考量其他傳統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結果發現檢測值每毫升「人類血球蛋白」大於450奈克以上者,其大腸癌死亡風險為檢測值1到19奈克的12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究也證實了免疫糞便潛血檢測值與大腸癌的死亡具關聯性,雖然檢測值小於100奈克即為陰性,但在陰性反應當中還是有低、中、高風險之分,建議檢測值在80到100之間的民眾,最好每年做1次糞便檢測,而不是一般建議的2年1次。

 

除此之外,研究亦發現,代謝症候群中的糖尿病會造成非C型肝炎病人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而有高膽固醇且有糖尿病的病人,其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8倍。

 

廖朝聖指出,國內30歲以下民眾大都有打B肝疫苗,但30歲以上民眾則大多沒有接種疫苗。

 

根據他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世界首例以腹部超音波進行大規模篩檢結果發現,腹部超音波可顯著降低死亡率達37%,對台灣未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30歲以上民眾是重要訊息,建議一般民眾1到2年可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而若為B、C肝患者,則建議每半年做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