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糖尿病 (1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水果當正餐吃4天 男子血糖飆高7倍 】

水果當正餐吃4天 男子血糖飆高7倍 ,吃水果應適量,不能當成正餐吃。

76歲的黃姓老翁患有糖尿病,最近天氣悶熱沒胃口,竟連續4、5天以水果果腹,結果出現倦怠、拉肚子,到急診室求診,才知血糖竟飆到870 mg/dl,約是常人的7倍,幸及早發現就醫,否則恐有生命危險。

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正修表示,水果並不能當正餐食用,主要是水果的果糖進到體內,會增加肝臟的胰島素阻抗,在正常的情況下,肝細胞接受到胰島素的訊號後,就會抑制肝臟的葡萄糖產出;

但糖尿病患者則相反,因肝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抗性,不太受抑制,會持續生產葡萄糖並釋放到血液循環裡,使得血糖上升,致容易因血糖飆高,威脅生命。

黃姓老翁患有糖尿病,平常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胰島素,以為吃水果並不會影響血糖,一連4、5天將水果當成正餐食用,結果造成身體脫水、倦怠、拉肚子,血糖也飆到870 mg/dl,
如果再拖延就醫,恐怕導致酮酸中毒,影響生命安全,幸好住院治療1週,血糖即重新調回胰島素控制範圍。

豐原醫院營養科代理主任鄭秀英表示,糖尿病患者正常的水果量是1天2份,如5顆荔枝為1份、8分之1片的鳳梨為1份、1根小香蕉為1份,可挑選2種水果在同一天吃,一天如果吃了20顆荔枝等於吃了1碗飯量,血糖也會跟著飆升。

林醫師表示,夏天不少民眾因吃不下飯,而將水果當正餐吃,導致血糖不穩就醫;

為有效控制血糖,當令水果還是要適量為宜。

【 文/自由時報/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濫喝營養品 血糖反飆高 】

◆◆◆ 喝了營養品可以控制血糖嗎?

糖尿病濫喝營養品,血糖反飆高,取代正餐非點心,一位糖尿病婦人因血糖飆高送醫,原來是子女基於孝心,送她許多相關營養品,結果婦人每天喝近4罐營養品,結果反而造成血糖不穩。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治元表示,許多糖尿病患對營養品有迷思,誤以為多喝,有助控制血糖,其實,並非所有糖尿病患,都需要喝營養品,若喝也要取代一餐正餐,不能當點心,否則反而會造成血糖飆高。

王醫師表示,研究調查顯示1995年時,糖尿病患約占總人口9.2%,也就是每10人中約1人是糖尿病患,2015年再做調查時,數字依舊維持9.2%左右,顯示糖尿病人口維持平盤,但結構上,可以發現有年輕化趨勢,過去糖尿病患大多是40多歲以上,但現在20多歲的糖尿病患已不少,建議控制好血糖,以免發生失明、截肢等併發症。

◆◆◆ 【先了解】量腰圍看風險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哪個部位胖更是關鍵,建議可量肚臍以下兩指位置的腰圍,如果男生大於等於90公分、女生大於等於80公分,顯示腹部脂肪過多,就代表糖尿病風險高,建議進一步檢查。

◆◆◆ 諮詢醫師使用

很多患者看電視廣告,誤以為營養品有助控制血糖,其實是廣告時間過短,無法說明清楚而產生的誤解,事實上若因插鼻胃管、或某些原因無法進食的患者,才需要營養品,而可正常飲食的患者,若要食用營養品,就建議先諮詢醫師。

◆◆◆ 無法取代食物

如已諮詢過醫師,因忙碌或不便,而無法正常飲食時,可喝營養品來取代正餐,因這類營養品中,已包含一餐所需的營養素,所以不可再額外多吃,或把營養品點心。

醫師強調,吃食物的口感,可帶給人快樂的感覺,這是營養品做不到的。

◆◆◆ 【這樣做】監測血糖評估

平時要在餐後2小時定時監測血糖,若有喝營養品,也可測血糖了解變化,若患者懷疑自己有低血糖情形,建議也先測血糖,確定是低血糖,再喝營養品或吃方糖補充糖分,因為許多患者常會混淆,飢餓感與低血糖。

◆◆◆ 紀錄飲食判斷

控制血糖,首先要了解可吃什麼,若要規定什麼可吃、什麼不能吃,那實在生活的太辛苦,

建議平時記錄,自己的飲食與血糖變化,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就能控制血糖又開心吃東西。

◆◆◆ 【醫師說】

若要購買糖尿病相關營養品,應該先諮詢醫師意見,而不是自行到藥房,或透過直銷商直接購買,這樣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 文/王治元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吃水果 低升糖指數更安心 】

糖尿病患建議選擇低升糖水果,如芭樂。

近年來隨著水果不斷改良,愈來愈甜,許多人認為糖尿病患者應忌口,儘量少吃。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並非所有水果糖尿病患都不能吃,水果除了糖分,還包含大量維生素、纖維質等重要營養素,只要選擇低升糖水果,並注意份量攝取,還有食用時間,糖尿病患者仍可以安心吃水果。

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水果份量部分,建議糖尿病患一天吃水果的量最多2份,即2個拳頭大小。

在選擇水果部分,建議選擇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水果,如芭樂、蘋果、土芒果、桃子,由於纖維含量較高,吃完不會立刻消化,食用後血糖不會快速上升,有助維持健康血糖。

而高升糖指數水果,如西瓜、哈密瓜、葡萄等,食用後愈容易使血糖升高,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較易影響血糖控制。

◆◆◆ 餐後1小時吃 或當點心

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糖尿病患吃水果建議可選擇兩餐之間當作點心,像是中午到晚餐之間,作為較健康的點心選擇,也可避免吃餅乾、蛋糕類等精緻糖分、高升糖指數的食物。

或者,水果也可在正餐後1小時食用,因為用完餐後,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等會與糖分競爭吸收,有助減緩糖分吸收,降低血糖波動,而水果中含有膳食纖維,也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狀況。

另提醒,糖尿病患應儘量避免將水果打成果汁飲用,以免不知不覺中,糖分攝取過量。

像是1杯柳丁汁通常要8顆柳丁才能製成,但吃柳丁,通常吃2顆就有飽足感。 避免將水果打汁飲用,可減少糖分攝取過量。
【 文/張斯蘭/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可高強度運動 】

◆◆◆ 多與醫師溝通討論

糖尿病患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也可從事高強度運動像長程馬拉松、腳踏車、重訓等。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表示,想從事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的糖尿病患要掌握4要訣,首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且運動前應量測血糖,運動中多補充水分,運動後也要適度休息,並避免沖冷水澡等。

◆◆◆ 運動多喝水!

洪乙仁醫師提到,糖尿病患者要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飲食、運動、藥物缺一不可,尤其在控制飲食與依醫囑用藥之外,透過規律的運動更可達到降低糖化血色素的效果。

研究顯示,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可減少14%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若想從事進一步的高強度運動,讓身體更強健,像是每周超過5次的重量肌肉訓練、21或42公里馬拉松、動輒數十或上百公里的自行車等,對身體的耗氧量、肌耐力需求等更大,就需要先讓醫師仔細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才可進行。

職業自行車隊Team Novo Nordisk由糖尿病友組成,嚴格訓練運動強度,2017年3月他們在環台自行車賽獲前10名成績。

◆◆◆ 【4要訣】交由醫師評估

醫師會視糖尿病友的心血管有無疾病例如合併有心臟病、動脈硬化、下肢血栓、心絞痛問題,或者是腎臟功能較差可能惡化到第3、第4級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為的就是怕在高強度運動時會伴隨大量的耗氧需求,可能心臟缺氧暈厥,或是缺水引起急性腎衰竭。

◆◆◆ 運動前量血糖

運動前應量測血糖數值,若是血糖值低於100 mg/dl,就要趕快補充熱量像是含碳水化合物的蘇打餅及地瓜等,才不至於在運動時因血糖過低而頭暈眼花、噁心想吐、頭痛慌亂等,若是血糖太高例如超過250 mg/dl,則最好先暫停運動休息為主,以免血糖波動過於劇烈。

◆◆◆ 運動時防中暑

由於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不穩導致神經病變,多數都有自律神經障礙,就直接影響到了交感神經的排汗功能,皮膚排汗能力差、體溫調節不好,就特別容易中暑,即使沒有身處在太陽底下,仍可能因體溫過高而有熱衰竭的狀況,所以在運動時要多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排汗,而運動期間也可吃香蕉補充能量。

◆◆◆ 結束忌冷水澡

運動後要適度休息,且在運動結束以後不要馬上洗澡,當水溫愈低對血管的負擔愈大,若血管收縮劇烈,就可能造成血壓急遽升高,產生頭暈不舒服,最好休息1~2小時再洗澡,還有運動完,也別直接灌冰水,同樣會讓血壓失去控制,喝下與體溫相當的溫水為宜。

◆◆◆ 【醫師說】

糖尿病患若有意願從事高強度運動,仍是要循序漸進,並且隨時掌握自己身體可以負荷的狀況,切勿逞強以免危害健康。

【 文/洪乙仁醫師/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多吃少動 年輕人患糖尿病增3成 】

◆◆◆ 輕忽血糖控制併發症多

血糖怎麼這麼高! 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許多人症狀不明顯未積極控制血糖,等到出現併發症才有所警覺。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尤其許多青壯年仗著年輕,特別容易輕忽病情,相較過去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據健保署2016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20~40歲族群近5年增加了32%,臨床上觀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主要與飲食西化與活動量少有關,應注意控制血糖,防併發症上身。

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門診中一名46歲的男子,10年前36歲時就被診斷出糖尿病,但由於平常沒什麼明顯的症狀,因而吃藥總有一搭沒一搭,也認為身體沒症狀應該是沒問題,日常飲食也沒有積極控制血糖。

近年病症開始一一浮現,包括排尿時有許多泡泡,檢查才發現因腎功能變差,有嚴重的蛋白尿;

也有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狀況,讓視力受到影響;

另外,四肢還容易發麻,這才開始驚覺糖尿病併發症的可怕,而願意依照醫囑好好配合治療、規律服藥,才逐漸控制病情。

◆◆◆ 【先了解】出現三多體重減輕

糖尿病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往往是在健檢時才發現。

最典型表現是容易感到餓而吃得多;容易口渴而喝得多;

尿量增加排尿多,但體重會因為代謝異常反而減輕,建議有相關異常應儘快就醫檢查。

◆◆◆ 血糖控制差併發症

不少人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好即可,但其實飯後血糖也很重要。

研究指出,飯後血糖偏高會增加血管內的氧化壓力,容易引發大血管病變,像是腦血管病變、中風等。

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若飯前高於126(mg/dl)、飯後高於200(mg/dl),都屬於超標應警覺。

◆◆◆ 【這樣做】應少吃高升糖食物

糖尿病如果只靠藥物,若完全不改變生活型態,治療效果有限。平常飲食應儘量三餐定時定量,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像是蛋糕、麵包。

平常餐後1小時可以配合做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騎車等,每次至少40分鐘。

◆◆◆ 就醫積極配合治療

降血糖藥物種類繁多,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狀況來搭配使用,像是目前有新一代藥物DPP-4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腸胃道的腸泌素濃度,調節體內葡萄糖的平衡。

還有一種最新的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可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並透過將葡萄糖由尿液中排出的機制,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 【醫師說】

糖尿病患最好每3個月就回診追蹤、掌握病況,也可將平常紀錄血糖變化的資料提供給醫師參考。

【 文/江珠影醫師/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 眼病變風險高 恐失明 】

◆◆◆ 穩定控糖 定期至眼科檢查

國內糖尿病患人數達170萬,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指出,糖尿病是種血管病變,因眼睛血管密度高,最需血液提供養分,糖尿病患的血糖若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眼病變甚至失明,呼籲注意血糖控制,日常也應戒菸、定期接受眼檢查。

陳瑩山醫師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微細血管病變,由於血中糖份的升高造成血管病變,所以會影響身體血管密度高的器官如眼睛,因此若糖尿病惡化,便容易影響視力。

糖尿病患不只容易得到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一旦發生眼疾,病情惡化和發展速度還會比一般人快,呼籲應配合醫囑好好控制血糖,並定期至眼科檢查。

◆◆◆ 【提醒你】風險 較一般人高

糖尿病患罹眼疾的風險較一般人高,例如糖尿病患者得到白內障的機率比正常人高2~4倍,若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小於40歲,機率高達20倍。

也比較容易得到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等眼疾。

◆◆◆ 【這樣做】定期 至眼科檢查

3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應在診斷出糖尿病的5年內,接受第一次眼科檢查,之後每年1次;

30歲以上一經診斷為糖尿病,應馬上接受眼科檢查,之後每年1次;

至於懷孕的糖尿病婦女,懷孕頭3個月宜接受眼科檢查,之後每3個月1次。 
◆◆◆ 防血糖 忽高忽低

監測並記錄飯前、飯後血糖值,最忌諱血糖忽高忽低。每3個月回診驗糖化血色素值,最好控制在7%以下,若超過8%,應跟醫師討論改善方法。

◆◆◆ 戒菸 攝取護眼品

糖尿病患務必戒菸,另天寒適時添加衣物保暖,避免熬夜、生活不規律,以保護心血管和眼睛血管,也要控制血脂和血壓。

平常也可攝取魚油、葉黃素保健品,或是多吃黃綠色蔬菜水果、魚類等幫助護眼的食物。

◆◆◆ 【醫師說】

早期診治非常重要,一旦發現視力不佳、視力減退等,應趕緊檢查。 【 文/陳瑩山醫師/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濫喝營養品 血糖反飆高 】

◆◆◆ 喝了營養品可以控制血糖嗎?

糖尿病濫喝營養品,血糖反飆高,取代正餐非點心,一位糖尿病婦人因血糖飆高送醫,原來是子女基於孝心,送她許多相關營養品,結果婦人每天喝近4罐營養品,結果反而造成血糖不穩。

⋯⋯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治元表示,許多糖尿病患對營養品有迷思,誤以為多喝,有助控制血糖,其實,並非所有糖尿病患,都需要喝營養品,若喝也要取代一餐正餐,不能當點心,否則反而會造成血糖飆高。

王醫師表示,研究調查顯示1995年時,糖尿病患約占總人口9.2%,也就是每10人中約1人是糖尿病患,2015年再做調查時,數字依舊維持9.2%左右,顯示糖尿病人口維持平盤,但結構上,可以發現有年輕化趨勢,過去糖尿病患大多是40多歲以上,但現在20多歲的糖尿病患已不少,建議控制好血糖,以免發生失明、截肢等併發症。

◆◆◆ 【先了解】量腰圍看風險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哪個部位胖更是關鍵,建議可量肚臍以下兩指位置的腰圍,如果男生大於等於90公分、女生大於等於80公分,顯示腹部脂肪過多,就代表糖尿病風險高,建議進一步檢查。

◆◆◆ 諮詢醫師使用

很多患者看電視廣告,誤以為營養品有助控制血糖,其實是廣告時間過短,無法說明清楚而產生的誤解,事實上若因插鼻胃管、或某些原因無法進食的患者,才需要營養品,而可正常飲食的患者,若要食用營養品,就建議先諮詢醫師。

◆◆◆ 無法取代食物

如已諮詢過醫師,因忙碌或不便,而無法正常飲食時,可喝營養品來取代正餐,因這類營養品中,已包含一餐所需的營養素,所以不可再額外多吃,或把營養品點心。

醫師強調,吃食物的口感,可帶給人快樂的感覺,這是營養品做不到的。

◆◆◆ 【這樣做】監測血糖評估

平時要在餐後2小時定時監測血糖,若有喝營養品,也可測血糖了解變化,若患者懷疑自己有低血糖情形,建議也先測血糖,確定是低血糖,再喝營養品或吃方糖補充糖分,因為許多患者常會混淆,飢餓感與低血糖。

◆◆◆ 紀錄飲食判斷

控制血糖,首先要了解可吃什麼,若要規定什麼可吃、什麼不能吃,那實在生活的太辛苦,

建議平時記錄,自己的飲食與血糖變化,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就能控制血糖又開心吃東西。

◆◆◆ 【醫師說】

若要購買糖尿病相關營養品,應該先諮詢醫師意見,而不是自行到藥房,或透過直銷商直接購買,這樣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 文/王治元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可高強度運動 】
 
◆◆◆ 多與醫師溝通討論
 
糖尿病患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也可從事高強度運動像長程馬拉松、腳踏車、重訓等。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表示,想從事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的糖尿病患要掌握4要訣,首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且運動前應量測血糖,運動中多補充水分,運動後也要適度休息,並避免沖冷水澡等。
 
◆◆◆ 運動多喝水!
 
洪乙仁醫師提到,糖尿病患者要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飲食、運動、藥物缺一不可,尤其在控制飲食與依醫囑用藥之外,透過規律的運動更可達到降低糖化血色素的效果。
 
研究顯示,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可減少14%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若想從事進一步的高強度運動,讓身體更強健,像是每周超過5次的重量肌肉訓練、21或42公里馬拉松、動輒數十或上百公里的自行車等,對身體的耗氧量、肌耐力需求等更大,就需要先讓醫師仔細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才可進行。
 
職業自行車隊Team Novo Nordisk由糖尿病友組成,嚴格訓練運動強度,2017年3月他們在環台自行車賽獲前10名成績。
 
◆◆◆ 【4要訣】交由醫師評估
 
醫師會視糖尿病友的心血管有無疾病例如合併有心臟病、動脈硬化、下肢血栓、心絞痛問題,或者是腎臟功能較差可能惡化到第3、第4級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為的就是怕在高強度運動時會伴隨大量的耗氧需求,可能心臟缺氧暈厥,或是缺水引起急性腎衰竭。
 
◆◆◆ 運動前量血糖
 
運動前應量測血糖數值,若是血糖值低於100 mg/dl,就要趕快補充熱量像是含碳水化合物的蘇打餅及地瓜等,才不至於在運動時因血糖過低而頭暈眼花、噁心想吐、頭痛慌亂等,若是血糖太高例如超過250 mg/dl,則最好先暫停運動休息為主,以免血糖波動過於劇烈。
 
◆◆◆ 運動時防中暑
 
由於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不穩導致神經病變,多數都有自律神經障礙,就直接影響到了交感神經的排汗功能,皮膚排汗能力差、體溫調節不好,就特別容易中暑,即使沒有身處在太陽底下,仍可能因體溫過高而有熱衰竭的狀況,所以在運動時要多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排汗,而運動期間也可吃香蕉補充能量。
 
◆◆◆ 結束忌冷水澡
 
運動後要適度休息,且在運動結束以後不要馬上洗澡,當水溫愈低對血管的負擔愈大,若血管收縮劇烈,就可能造成血壓急遽升高,產生頭暈不舒服,最好休息1~2小時再洗澡,還有運動完,也別直接灌冰水,同樣會讓血壓失去控制,喝下與體溫相當的溫水為宜。
 
◆◆◆ 【醫師說】
 
糖尿病患若有意願從事高強度運動,仍是要循序漸進,並且隨時掌握自己身體可以負荷的狀況,切勿逞強以免危害健康。
 
【 文/洪乙仁醫師/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多吃少動 年輕人患糖尿病增3成 】
 
◆◆◆ 輕忽血糖控制併發症多
 
血糖怎麼這麼高! 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許多人症狀不明顯未積極控制血糖,等到出現併發症才有所警覺。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尤其許多青壯年仗著年輕,特別容易輕忽病情,相較過去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據健保署2016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20~40歲族群近5年增加了32%,臨床上觀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主要與飲食西化與活動量少有關,應注意控制血糖,防併發症上身。
 
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門診中一名46歲的男子,10年前36歲時就被診斷出糖尿病,但由於平常沒什麼明顯的症狀,因而吃藥總有一搭沒一搭,也認為身體沒症狀應該是沒問題,日常飲食也沒有積極控制血糖。
 
近年病症開始一一浮現,包括排尿時有許多泡泡,檢查才發現因腎功能變差,有嚴重的蛋白尿;
 
也有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狀況,讓視力受到影響;
 
另外,四肢還容易發麻,這才開始驚覺糖尿病併發症的可怕,而願意依照醫囑好好配合治療、規律服藥,才逐漸控制病情。
 
◆◆◆ 【先了解】出現三多體重減輕
 
糖尿病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往往是在健檢時才發現。
 
最典型表現是容易感到餓而吃得多;容易口渴而喝得多;
 
尿量增加排尿多,但體重會因為代謝異常反而減輕,建議有相關異常應儘快就醫檢查。
 
◆◆◆ 血糖控制差併發症
 
不少人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好即可,但其實飯後血糖也很重要。
 
研究指出,飯後血糖偏高會增加血管內的氧化壓力,容易引發大血管病變,像是腦血管病變、中風等。
 
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若飯前高於126(mg/dl)、飯後高於200(mg/dl),都屬於超標應警覺。
 
◆◆◆ 【這樣做】應少吃高升糖食物
 
糖尿病如果只靠藥物,若完全不改變生活型態,治療效果有限。平常飲食應儘量三餐定時定量,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像是蛋糕、麵包。
 
平常餐後1小時可以配合做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騎車等,每次至少40分鐘。
 
◆◆◆ 就醫積極配合治療
 
降血糖藥物種類繁多,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狀況來搭配使用,像是目前有新一代藥物DPP-4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腸胃道的腸泌素濃度,調節體內葡萄糖的平衡。
 
還有一種最新的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可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並透過將葡萄糖由尿液中排出的機制,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 【醫師說】
 
糖尿病患最好每3個月就回診追蹤、掌握病況,也可將平常紀錄血糖變化的資料提供給醫師參考。
 
【 文/江珠影醫師/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藥物濫用血糖不穩 糖尿病患恐洗腎 】
 
◆◆◆ 糖尿病患容易合併腎臟病變。
 
洗腎人口近年不斷飆升,全台洗腎人口已近8萬人,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盧介祥醫師指出,其中糖尿病患者又是洗腎的高危險族群,常見原因就是血糖控制不穩易導致腎臟過度運作,讓腎臟內腎絲球肥大或增生,進而產生腎臟病變;
 
再者,就是糖尿病患者因身體容易有傷口、發燒、關節不適等問題,常會過度使用成藥,藥物若經腎臟代謝則加重腎臟負擔,都易增加日後洗腎機率。
 
盧介祥醫師表示,糖尿病引起慢性腎臟疾病常會出現在罹患多年糖尿病的病友身上,尤其若是進入腎臟病第五期,簡稱末期腎臟病變,腎絲球過濾率低,就可能要仰賴血液或腹膜透析來避免病程惡化,
 
進一步維持生命,要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方法,就是要控制好體重,監測血糖、血壓、血脂,若是已有腎臟病問題者,也與醫師溝通使用適合的藥物治療。
 
◆◆◆ 注意血糖血壓
 
高血壓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建議要控制收縮壓應小於120 mmHg、舒張壓則要小於80 mmHg,而血糖控制則依病程依醫囑控制在標準之下,像是糖化血色素最好在7%,平時也應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像是讓心率維持在約130下/分,有助身體代謝,對血壓、血糖以及血脂控制都有很大的幫助。
 
而時序進入冬天,建議糖尿病患者小心天冷吃進過多補物、補藥等,易因過油、過鹹增加血脂及血壓波動,同時要注意來路不明的藥材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絲球增生甚至腎臟病變風險。
 
◆◆◆ 若出現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要注意。
文/盧介祥醫師/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血糖、血脂共伴 小心引發致命危機! 】
 
「每兩個糖尿病病友就有一個會血脂異常!」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指出,糖尿病病友往往只重視血糖控制,卻忽略了血脂異常可能引發的致命危機,
 
其糖尿病病友常伴有肥胖情形,故約有5成糖友會合併出現血脂異常問題,若忽略血脂超標,恐逐步惡化心血管健康,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糖友75%是死於心血管疾病1,建議血糖與血脂都應妥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鄭本忠醫師解釋,糖尿病患除多有肥胖、中廣身材外,常缺乏運動,故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如三酸甘油酯過高等問題,
 
臨床診斷血脂異常要看三大指標: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三酸甘油酯(TG),其中,又以三酸甘油酯最容易被忽略。
 
高三酸甘油酯通常沒有症狀,一旦長期嚴重超標(>500mg/dL),除了會引發急性胰臟炎外,冠心病風險及相較正常者死亡風險均會增加,提醒糖友應積極控制。
 
除了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外,目前降低三酸甘油酯可用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及高濃度Omega-3(Omega-3濃度達80%以上),建議糖友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用藥。
 
鄭本忠醫師進一步說明,它汀類藥物雖有療效,但容易出現肌肉酸痛、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嚴重還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此外,少數使用纖維酸鹽衍生物也有肌肉酸痛問題,而且糖尿病合併腎功能異常者,應減量使用。
 
面對藥物副作用、合併藥物相互作用之困擾,建議可以評估使用高濃度Omega-3(Omega-3濃度達80%以上)能增加肝臟Beta氧化作用,減少合成三酸甘油酯,並增加血漿中酯蛋白酯解酶的活性,進而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不只對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的病患有效,對於部分有蛋白尿或血尿的腎臟病患也具有保護功效。
 
糖友對血脂的控制總是「知易行難」,鄭本忠醫師建議,可以遵循「3321」治療原則,妥善控制三酸甘油酯,遠離心血管風險:
 
◆《 3 》:當心「3」酸甘油酯超標;
 
◆《 3 》:降三酸甘油酯藥物有「3」種(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及高濃度Omega-3),若三酸甘油酯持續超標,建議諮詢醫師選擇合適藥物治療;
 
◆《 2 》:三酸甘油酯應該控制在「2」00 mg/dl以下;
 
◆《 1 》:配合「1 (醫) 」護人員指示持續用藥、規律生活。
【 文/鄭本忠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睡眠差 糖尿病患 易噩夢頻尿 】
 
◆◆◆ 血糖控制差 易惡性循環
 
好可怕的噩夢,常常睡到一半抽筋、頻尿、或是噩夢連連驚醒嗎?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馬文雅醫師表示,大約有4成的糖尿病患會出現睡不好的情形,大多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的關係,然後睡眠差又會使血糖升高,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建議若發現睡眠狀況不好,可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例如考慮施打胰島素,以免血糖控制差容易產生併發症。
 
馬文雅醫師表示,睡眠與血糖息息相關,而且會互相影響,因為睡不好時會產生一種壓力荷爾蒙,這會使得身體裡的肝醣因此增加,造成血糖上升,然後陷入惡性循環中。
 
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好,就容易產生血管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中風等,建議先從每天監測血糖做起,並與醫師討論,找出血糖失控原因,再決定藥物種類與如何調整生活習慣。
 
◆◆◆ 【先了解】血糖高易頻尿
 
糖尿病患若血糖偏高,睡覺時容易抽筋、頻尿、口乾舌燥等,部分則有夜間低血糖,會噩夢驚醒、冒冷汗等,而且夜間低血糖也有昏迷風險,建議應找出血糖不穩的原因,再加以調整。
 
◆◆◆ 死亡率增21%
 
馬文雅醫師表示,根據研究,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死亡率就會增加21%,這是因為血糖長期太高會衍生出血管疾病,甚至導致中風,建議應積極控制血糖,當糖化血色素超過標準值7%時,就要每天監測血糖找出失控原因。
 
◆◆◆ 【這樣做】討論治療方式
 
很多糖尿病患對控制血糖感到挫折,有些人早上起床都還沒吃東西,就先吃了降血糖口服藥,但血糖卻仍然超標,也有些人只吃一片吐司血糖就超標。
 
馬文雅醫師表示,若很難控制血糖,建議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例如可考慮施打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就可改善空腹仍血糖過高的情況。
 
◆◆◆ 每天監測血糖
 
每天監測血糖,可以幫助糖尿病患更了解自己血糖波動原因,再去選擇使用何種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
 
馬文雅醫師表示,血糖平穩不僅減少併發症機率,也會使睡眠品質變好,這對血糖控制也很有幫助。
 
◆◆◆ 【醫師說】
 
造成夜間低血糖的原因很多,晚上運動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尤其夏天時,很多人怕熱都會選擇晚上運動,對糖尿病患來說,晚上運動後可能會造成延遲性的低血糖,所以最好避免。
 
【 文/馬文雅醫師/耕莘醫院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患 罹心血管疾病增4倍 】

◆◆◆ 天冷易增心肌梗塞威脅

糖尿病患若合併心血管疾病,天冷更要當心急性心肌梗塞威脅,中國醫藥大學醫附設院心臟血管科主任張詩聖表示,據統計發現,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常人多2~4倍,屬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病的高危險族群,

⋯⋯

尤其入秋以來氣溫變化劇烈,忽冷忽熱更可能增加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威脅,建議應依醫囑服藥控糖,同時控制體重有助減少血管阻塞風險。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老化引起血管退化、尚未戒除菸癮、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等,都是糖尿病患合併出現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除了心血管疾病以外,糖尿病患有將近5分之1的患者,會出現腎功能不全的狀況,

另外,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肝臟機能不佳,應積極依身體狀況經醫師診斷用藥治療,並配合飲食控制、規律運動等,有助避免體內器官、血管病灶惡化。

◆◆◆ 【先了解】低溫增危險

糖尿病患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因血管易有堵塞、血管壁狹窄等狀況,在秋冬氣溫下降時,血管常會劇烈收縮,稍微沒注意保暖,或是遇鋒面冷風吹拂,就可能導致忽然的頭痛、胸悶、噁心不適等的症狀,更可能增加急性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威脅。

◆◆◆ 【這樣做】擬治療方針

糖尿病患依年齡、飲食習慣、身體狀況、有無急性併發症、有無照護者等因素,會影響開立藥物的選擇,若年紀太大、又獨居無人照顧,則不適合一天在不同時間服用多顆藥物,另也會評斷是否需轉介糖尿病衛教師,因此依個人研擬治療方針是目前糖尿病照護的主要方向。

◆◆◆ 依醫囑服藥

針對合併心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以往傳統糖尿病用藥因需經肝腎代謝,且還要患者自行剝藥調整劑量,易造成不便,而現在新一代的DPP-4抑制劑則可藉由膽汁、腸道等排出,且較不易因藥物服用失序,導致突然低血糖症狀發作,且一天僅服用一次也有利患者服藥便利性。

◆◆◆ 運動促血循

除了積極用藥控制外,建議糖尿病患飯後血糖升高時,可進行和緩的散步、伸展等運動,有利平緩血糖,平日應規律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讓身體出汗為主,

另外,天氣轉冷糖尿病患也需特別注意飲食控制,尤其進補的鍋物如麻油雞、薑母鴨等應酌量食用,以免增加心血管負擔。

◆◆◆ 宜監控血糖

若有血糖控制疑慮,建議可多藉由血糖偵測的方式,了解自己飲食、血糖變化狀況,有利調整方向控制血糖穩定,且最重要的是每3個月一定要回醫院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糖化血色素的標準值也依個人身體狀況,醫師會略為調整,作為觀察個案近3個月的控糖狀況,進一步評斷是否需調整用藥。

◆◆◆ 【醫師說】
糖尿病患要當心果汁的攝取,因水果糖分高,易導致血糖波動。 【 文/張
詩聖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醫附設院心臟血管科主任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糖尿病新藥上市 可延緩打胰島素 】
    
糖尿病患在藥物使用上將有新選擇,食品藥物管理署最近核准一種名為Dapagliflozin的糖尿病新藥,可有效改善病友體內的糖化血色素,也可延緩病況嚴重至需開始施打胰島素的時間。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Dapagliflozin是一種全新作用機轉的降血糖藥物,可以抑制腎臟腎小管對於過濾出來的葡萄糖再吸收,如此一來葡萄糖就不會再回收到血液中,反而可以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過去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注射來補充體內胰島素的不足,但也造成病友體重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過去就有一名罹患糖尿病多年的50歲男子,即便經常運動、少喝酒、定時服藥回診,但血糖總是很難控制體重也始終降不下來,這名男子的身高只有165公分,體重卻重達70到80公斤。

新光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賴史明醫師表示,臨床研究上發現這類新藥能使糖友體重下降,更有助於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不足,或作用不佳所導致的疾病,賴史明也提醒,如果糖尿病沒有得到充份的控制,可能引起一些急、慢性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衰竭等,呼籲病友注意血糖控制。【 文 / 聯合新聞網 /記者黃文彥/2015-01-21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一天一杯飲料!當心成為糖尿病患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炎炎夏日,每天一杯飲料已成為多數人的習慣,但你知道一杯500 c.c.微糖飲料就含有25公克的糖分,長期累積就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看來稀鬆平常的習慣,竟成為健康的無形殺手!台南一位24歲陳先生,就因貪吃、愛喝飲料,體重高達158公斤,而被診斷出患有第2型糖尿病,屬於肥胖型患者。

現代人由於崇尚美食、愛喝飲料卻又不運動,罹患糖尿病的年齡逐年下降。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歐弘毅說明,上述年輕患者就因體重居高不下,即使注射大量胰島素治療,血糖依然失控。

該患者常抱怨無法控制自己的食慾,常常不知不覺吃很多,因而健康亮起紅燈,生活大受影響。歐弘毅醫師進一步說明,陳先生屬於意志力比較弱的肥胖型患者,因此建議他注射胰島素並搭配新型藥物GLP-1類似物治療,兩個月後,陳先生不僅第一次達到糖尿病治療目標,體重更減少5公斤。

初期發現糖尿病的患者可先調整生活型態,包含飲食定時定量、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來控制血糖;而當血糖仍然過高無法控制時,就需使用降血糖口服藥治療;若是口服藥物仍然無法使血糖控制達標時,則會建議使用胰島素或其他治療選擇。

歐弘毅醫師表示,上述患者所注射的藥物是人體腸道細胞分泌的荷爾蒙─腸泌素GLP-1的類似物,作用是讓GLP-1 受體活化產生作用,而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來降低餐後血糖;除此之外,還可抑制昇糖素分泌、促使中樞神經之下視丘產生飽足感而減少食慾、延緩胃排空等,而有效減少食物總量的攝取,達成體重減輕的目標。

糖尿病患者常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而許多糖尿病藥物不僅無法減輕體重,還會增加體重;GLP-1類似物是目前少數可以控制血糖、還能有效減輕體重的抗糖尿病藥物之一。

歐弘毅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有自我意識,除藥物治療外,定時監測餐前、餐後血糖,適當飲食搭配運動也都不可少。每天維持運動至少30分鐘,例如快步走、有氧運動及肌力運動等中強度運動,皆對身體健康有益,可減少併發症發生機會。

 

轉貼資料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天-杯飲料-當心成為糖尿病患-012251804.html

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化血色素 血糖「慢性中毒」指標



2014-08-10

文/謝芳傑

「糖化血色素是什麼東西?抽血前一天,我有多吃一些很甜的鳳梨,是不是這樣使得血糖這麼高?而且糖尿病不是會口渴、多尿,還會變瘦嗎?可是我都沒有這些問題,這樣還要治療嗎?」30歲的陳先生在健康檢查中被發現空腹血糖130mg/dL,糖化血色素7.2%,因此被轉介到糖尿病門診治療。

血色素為紅血球內的一種蛋白質,當血糖附著在血色素上面就形成糖化血色素;血液中的葡萄糖愈多,被糖化的血色素比例就愈高。在正常血糖下,糖化的血色素比例在6%以下,由於紅血球壽命可能長達120天,所以陳先生所抽的血,其糖化的血色素可視為過去3個月的血糖加權平均值,像他這樣空腹血糖在126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6.5%以上就算是糖尿病了。

血糖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就像汽車需要汽油來產生動能一樣。當人體細胞無法有效率地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會造成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積,而出現高血糖的狀態,就稱為糖尿病。

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有兩方面,第一,就是能量不足,就像電車沒有充電、汽車沒有加油一樣,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第二,血糖雖然是生命能量的來源,但是過多的血糖卻會造成血管發炎,造成血管及組織的加速老化。

簡單地說:「糖也是有毒的,高血糖就是血糖中毒。」因為全身器官組織充滿大小血管,所以血糖中毒是全身性的。腦部、眼睛、心臟、肝臟、腎臟、肌肉、周邊神經全部都會受到傷害,而引發腦力退化、白內障、視網膜出血、冠心病、脂肪肝、蛋白尿、神經麻痛、肌肉萎縮無力、性功能減退等各種併發症。

當血糖持續超過300mg/dL以上時,身體症狀通常會比較明顯,更嚴重時會造成急性中毒,例如糖尿病酮酸中毒,高滲透性昏迷等。血糖若是在200mg/dL以下,通常不會有症狀,但是長期仍會造成身體組織的提早老化;這時候,糖化血色素就是血糖慢性中毒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所以無論有沒有症狀,只要血糖異常,都應該開始治療。

當糖化血色素大於8%就可視為紅燈,可造成比較嚴重的慢性血糖中毒;當糖化血色素小於7%,可視為綠燈,慢性併發症會比較少。若是年輕的,而且低血糖危險較小的糖尿病人,我都鼓勵一開始就控制到6.5%以下,儘量接近正常,以免「未老先衰」,畢竟很多血糖中毒造成的併發症是無藥可救,很難恢復的。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狂嗑雞排 孩子恐糖尿病

 

 

 

2014年07月22日

更多專欄文章

 


【沈能元╱台北報導】孕婦吃太多高熱量飲食,小心胎兒肥胖,成年恐增代謝疾病風險。一名三十六歲孕婦懷孕二十一周,產檢發現胎兒重六百六十八公克,較正常五百公克多三成四,已屬肥胖,問診發現孕婦每天吃麵包、雞排等「補胎」,醫師警告孕婦若不控制體重,孩子成年恐增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





關鍵營養素不足


台灣母胎醫學會昨發表「媽媽孕期營養認知行為調查」,發現國內高達九成九孕婦的關鍵營養素攝取不足,四成三孕婦過重。

該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副主任鄭博仁表示,孕婦飲食應該「一少三多」,「少熱量,多葉酸、多鈣質、多DHA」,營養素缺乏恐致胎兒神經管缺陷、表面畸形、視網膜發育不良。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組長柯淑貞建議,孕婦少吃油炸、甜品飲食,每天攝取四分深綠色蔬菜、一份約小半碗飯碗,兩份深海魚、一份約三根手指寬,兩杯奶、一杯約兩百四十西西。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部皮膚保養好 糖尿病患避免截肢









Ads by Google
補膠原蛋白又補鐵 Q彈發光 www.smilebio.com.tw
讓缺鐵美人變粉嫩公主,雙效補膠原, 雙效二肽膠原蛋白,網友推薦美之選!
2014-07-03

文/洪永祥

糖尿病足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台灣每年有超過4000例的糖尿病足截肢,更遑論糖尿病足造成的慢性潰瘍性傷口、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死亡等,對人體健康的破壞難以估算。

    • 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照片提供/洪永祥)

      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照片提供/洪永祥)

    • 每天仔細清潔足部,並塗上保養乳液。(照片提供/洪永祥)

      每天仔細清潔足部,並塗上保養乳液。(照片提供/洪永祥)

    • 請家人幫忙剪指甲。(照片提供/洪永祥)

      請家人幫忙剪指甲。(照片提供/洪永祥)


糖尿病患者因其神經、循環、免疫功能的衰退,一旦表皮出現傷口,就非常難以癒合,超過5成的下肢傷口會走到面臨截肢一途。

皮膚是防止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免疫循環系統則是第二道防線。不幸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二道防線幾乎是潰堤的,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強第一道防線的抵抗力就扮演將來是否避免截肢的重要關鍵。

◎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每天自我護理必須做到︰

●檢查足部。

●選擇合適的鞋襪。

●請家人幫忙剪指甲。

●室內外避免赤腳。

●每天仔細清潔足部,並塗上保養乳液。

糖尿病患的皮膚狀況比一般老化的皮膚來得更加惡劣,歐美先進國家還推出糖尿病友專用乳液,強調具有下列功能:

◎保濕功能:

四肢皮膚的乾裂往往是糖尿病傷口的開始,乾裂造成的乾癢、脫皮往往會讓人無意識去抓癢、拔掉脫皮,進而造成細菌、黴菌的入侵。

◎再生功能:

糖尿病患者膚況乾裂嚴重,跟其細胞間脂質流失與表皮細胞死亡有很大關係。如添加表皮成長因子、神經醯胺類等可以把表皮防線的破損修補完整,讓其保水度更佳,更不易讓感染性微生物入侵人體。

◎局部止癢消炎功能︰

當皮膚乾癢時,許多病患會塗抹上含類固醇的藥膏以消炎止癢,但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會讓皮膚表皮層變薄,更使乾裂狀況惡化,完整的糖尿病乳液往往含有非類固醇的止癢消炎效果。

◎抗老化美白功能︰

皮膚長期處在乾癢慢性發炎狀態,容易讓皮膚加速老化與黑色素沉著,許多糖尿病足皮膚顏色都明顯暗沉,完整的糖尿病保養乳液往往含抗老化與美白成分。

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之外,平日務必確實做好下肢皮膚的保養,才是避免糖尿病足的重大關鍵。(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腎臟科門診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低糖低熱量 糖尿病患安心吃冰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2014-06-18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炎熱夏季中,許多人常吃冰消暑,但由於市售剉冰常加大量糖水,讓很多糖尿病患心動,卻不敢行動,怕影響血糖控制。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設計出低糖、低熱量冰品,以愛玉、山粉圓配料做好糖份控制,讓糖尿病患也能清涼一夏。

    • ▲營養師黃金環建議,可以用寒天麵或粉條,加上蔬菜,再淋上和風醬,做成清爽的沙拉。 (記者林宜樟攝)

      ▲營養師黃金環建議,可以用寒天麵或粉條,加上蔬菜,再淋上和風醬,做成清爽的沙拉。 (記者林宜樟攝)

    • ▲清冰搭配鳳梨、西瓜、洋香瓜等水果可做成適合糖尿病患者的冰品。(記者林宜樟攝)

      ▲清冰搭配鳳梨、西瓜、洋香瓜等水果可做成適合糖尿病患者的冰品。(記者林宜樟攝)


黃金環建議,糖尿病患可以選擇清冰加低熱量的山粉圓、愛玉、仙草等配料;用清冰搭配鳳梨、西瓜、洋香瓜等水果150到200公克;清冰加50公克煮熟的米苔目、地瓜、粉粿、綠豆、粉圓、薏仁等;寒天麵或40克粉條加上100克蔬菜,再淋上和風醬,做成清爽的沙拉。

黃金環說,糖尿病患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量的糖份,冰品中常見的綠豆、紅豆、薏仁等材料,只要兩匙免洗湯匙的量,就相當於1/4碗飯量,若三餐正常再吃冰,容易超過適當糖類攝取,若再加上調味的各種糖水、糖漿,血糖易飆升。

黃金環建議,使用煮過的冷開水製作清冰,或是選擇可提神的薄荷及花草香氣的茶飲,儲放冷凍製成冰塊使用。

她提醒,糖尿病人要記得每天可攝取的總糖量,選擇低熱量的冰品來滿足口感,同樣能一解暑氣。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料當水喝 大叔愛甜飲 馬桶長螞蟻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2014-05-13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夏天來了,最難抗拒的就是解渴甜食,彰化縣一名中壯年男子,習慣以含糖飲料來解渴,總是渴了就喝,直到老婆發現丈夫小便過後的馬桶有「螞蟻」,才驚覺情況不對,連忙帶丈夫就醫,果然測出血糖已經超標,在用藥與飲食控制下,才逐漸把血糖控制下來。

    • ▲糖尿病患者夏天想吃水果解渴,切記要學習控制份量。照片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記者劉曉欣攝)

      ▲糖尿病患者夏天想吃水果解渴,切記要學習控制份量。照片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記者劉曉欣攝)


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內科醫師郭力源表示,這名男子年過半百,只知血糖偏高,但不以為意,還是照常把含糖飲料當開水,渴了就選飲料解渴,半年內體重減輕了4、5公斤,就診後發現血糖飆高,讓男子嚇到「再也不敢把飲料當開水喝」。

郭力源指出,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就是要飲食控制,並不是甜的東西都不能吃,但要好好的控制份量,白開水是解渴最好的選擇,如果要選擇飲料,無糖也是首選,千萬不要把飲料當水喝,這樣不只是越喝越渴,還會容易讓血糖飆高。

只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夏天解渴只喝白開水實在太無趣了,郭力源建議,也可以適度選擇水果來解渴,但是要看每種水果的甜度,以決定單日所能享用的份量,最好是替換著吃,學習好控制份量,而不是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也有患者偶爾會適度用甜食來犒賞自己血糖控制得宜;畢竟,控制血糖是一輩子的事,能夠持之以恆才是最重要的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