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糖尿病 (1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病患血糖控制 僅2%符美國治療標準 /

/自由時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昨天指出,據估計,國內約有120萬名糖尿病患,但其中只有70%知道自己罹病且確診;這些患者中,並只有2%能達到美國糖尿病協會提出的「ABC指引 」的標準,也就是有效控制血糖,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由此顯示國內糖尿病患在血糖控制上,還要再加把勁。

 

該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所謂的「ABC指引」指的是「糖化血色素」HbA1c<7%(糖化血色素為3個月平均血糖值)、「血壓」BP<130/80mmHg及「膽固醇」LDL-C<200mg/dl,但大部分病患都無法達到這個標準。

 

蔡世澤說,糖尿病可分為兩型,

 

第1型的糖尿病患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終身需依賴注射胰島素控制;

 

第2型糖尿病患在疾病初期若不嚴重,可以靠改善飲食及運動習慣來控制病情,但是一旦控制不佳、疾病惡化,可能需要口服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來控制糖尿病病情,第2型的糖尿病患就占了所有糖尿病患的95%。

 

蔡世澤認為,病患可能會因為打針的方式錯誤、給藥時間出錯,或者推算劑量不準確,而導致一天內的血糖忽高忽低,因此需要遵照醫囑控制病情,並且與醫療團隊配合,並學習換算各種類食物的醣類分量,將治療融入生活中,才能控制好血糖。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氧化劑可能增加糖尿病罹患風險(路透芝加哥電)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添加於食品以及補充食品內,防止細胞損壞的抗氧化劑,不僅不會保護人體對抗糖尿病,實際上反而可能提高得到糖尿病的機會,至少在糖尿病初期是如此。

 

澳洲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提加尼斯(Tony Tiganis)在聲明中表示:「在第二型糖尿病初期的案例,我們的研究顯示,抗氧化劑對人體有害。」。提加尼斯的這項研究發表於「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期刊。

 

抗氧化劑為保護性蛋白質,可以避免因帶電粒子,也就是活性氧化物所造成的細胞損壞。這樣的氧化壓力被認為會使許多疾病惡化,包括第二型糖尿病。

 

因為抗氧化劑能抵抗氧化壓力,已廣泛成為食品補充品。但提加尼斯表示,這種情況變的有些複雜。

 

提加尼斯表示:「我們認為這當中有個微妙的平衡,一樣好東西如果過多,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惡果。中央社(翻譯)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化血色素HbA1c

 

糖化血色素是什麼?血色素你知道吧?血色素是紅血球內的一種蛋白質分子。

 

它負責把從肺部吸收進來的氧氣運送到各個組織器官去利用,然後回程順便把二氧化碳運送回肺部去排出。

 

內含血紅素的紅血球若沒有意外,將終其一生在血管內運行。

 

人家說近糖者甜,近塩者鹹。所以常吃糖者嘴巴較甜,常吃塩者心性較鹹(台語吝嗇的意思)…ㄜ~~扯錯了!意思是,成天浸在糖血裡面的血色素要不變甜也難。

 

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本來就很容易進入紅血球,然後附著在血色素上。

 

被附著上葡萄糖分子的血色素就叫做糖化血色素,這很容易了解吧?當血液中的血糖越高時,被糖化的血色素的百分比就越高。

 

而且,痴心的葡萄糖分子一但粘上了血色素就終生不離不棄,誓言白頭偕老,直到紅血球死亡為止。

 

紅血球的壽命大約是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值反應的是,一個人從抽血當時往回推三到四個月之間,血糖平均的高低情形。

 

所以,凡曾經濫吃濫喝者,必留下痕跡!把嘴巴抹得再乾淨也是沒用的。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約在6%以下。

 

您知道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嗎?它可以當作人體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所以現代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指標已經不只是單純看血糖的高低值,而是以糖化血色素值作為控制良好與否之指標。

 

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

 

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

 

糖尿病人大多會去瞭解血糖值的高低,作為是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

 

不過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形,且可能受到疾病、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影響,而有起伏變化。

 

所以有些糖尿病人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希望有較低的血糖值,但醫師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可以戰勝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最高的馬歇爾群島,透過素食飲食計畫搭配生活型態的改變,目前只有少部分人需要靠胰島素藥物治療。

     

吃素可以戰勝糖尿病!世界著名的素食營養專家Brenda Davis女士日前來台,在2009年慈濟人醫年會上,分享她在素食營養學上的實務與經驗。她以運動、烹調、營養衛教,指導馬歇爾島居民,從飲食及生活型態上改變,成功戰勝糖尿病。

     

布蘭達表示,位於太平洋的馬歇爾群島,六十年前是沒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居民過去多攝取蔬果、魚,但因為環境改變,絕大部分食品都仰賴進口,島民的飲食演變成只吃兩大類食物:加工食品和高脂肉製品。

     

高纖低鹽低糖 配上全食物及核果

     

當地的小孩從早上七點就開始喝可樂、吃速食當早餐,滿口爛牙。而一次只要五毛美元的計程車資,讓島民即使只過個路口也要搭計程車,因為就怕被人看不起。

     

高糖、高鹽、白麵粉等西化飲食,加上缺乏運動,馬歇爾群島成了全世界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成年人約50%都有第二型糖尿病。

     

但他們完全沒有營養觀念,不了解是飲食不當引發糖尿病,還一直以為是遺傳或原子彈試爆的輻射,導致他們的健康受到威脅。

     

經過美國國防部與羅瑪琳達大學 (Loma Linda University) 合作,布蘭達帶著團隊在2006年開始在當地進行康復計畫。從最基本的生活型態改變,在島內推動素食飲食,在很短的時間內即獲得良好成效,目前只有少部分人需要靠胰島素藥物治療。

     

適度運動、營養衛教 讓疼痛消失

     

這項康復計畫的重點是,參加者三餐到計畫中心用餐,她設計的飲食以高纖、低鹽、低糖、全食物、核果等組合,之間規畫運動、烹調、營養衛教,短短兩周,一些參加者就高興的說,「他的腳疼痛消失了」,還有人變瘦了。

     

現在這項計畫已由馬歇爾群島政府接手推動,人們不再覺得用腳走路丟臉,反而成為一種時尚。布蘭達說,這是一道「生活型態」良藥,不用吃任何的藥,只要正確的素食營養,加上適度的運動,讓馬歇爾島民不再受糖尿病纏身。

     

本身已經素食二十年的布蘭達堅信,既然要素食,就一定要吃得很健康,才能為素食健康代言。她提醒大家擺脫再製品、加工品,尤其是反式脂肪絕對不能碰,平日多攝取低糖低鹽高纖維,以核果種子攝取脂肪、油等,即使不吃蛋、不喝奶,慎選食物,照樣可以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多喝多尿多,小心糖尿病上身 ,你就慘了

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馬雪玲醫師表示,可從以下的徵兆,來認識何謂糖尿病,並且有效的預防防範。

 

一、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為身體內胰島素(一種賀爾蒙)分泌不夠而造成血中糖份過高的現象。正常的血糖值是飯前70~110mg/dl,飯後2小時小於140mg/dl。

 

糖尿病在發病的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直到各種合併症一一出現了,患者才積極求治,其實糖尿病愈早控制,病情控制愈好,併發症也愈少。

 

二、糖尿病的診斷:

 

早晨空腹血漿血糖值二次超過126mg/dl以上,或飯後2小時血糖值200mg/dl以上者,可據以診斷為糖尿病。

 

三、可能引起糖尿病的因素

 

1.遺傳:

在統計上,糖尿病病人的家族罹患此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

2.年齡增加:

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也逐漸增加,故中年以後要特別留意此病。

3.肥胖者:

4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有百分之80是體重過重的人(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5,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4.病毒感染:

許多病毒感染與糖尿病有關。

5.壓力:

生理和精神壓力與糖尿病關係尚未十分明瞭,但壓力存在時,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會上升。

6.其他:

如藥物或內分泌腺疾病等。

 

四、糖尿病有那些症狀?

1.多吃-經常覺得饑餓

2.多喝-常常感到口渴

3.多尿-尿多,小便次數頻繁

4.體重減輕

5.傷口不易癒合

6.容易疲倦

7.皮膚癢

8.尿中有糖。

 

五、如何控制糖尿病?

1.飲食: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控制最先使用的方法,利用控制食物熱量與醣份的攝取來降低血糖。

2.運動:

運動也是糖尿病控制的方法之一,運動會使血糖降低,有些糖尿病人以飲食及運動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3.藥物:

當飲食及運動都不能控制血糖時,就要靠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來降低血糖。

 

六、糖尿病人如何自我保健?

有遺傳體質的人,平時就應該多注意飲食的控制避免肥胖,時時注意自己血糖的變化,一旦發生糖尿病,愈早控制,併發症就愈少。

運用以上的原則,定期門診檢查,並與醫師合作,您的血糖就可以控制得很好了。

 

七、為什麼糖尿病需要飲食計畫?

糖尿病是因為體內醣類代謝不正常所引起的慢性疾病。正常人不論吃多少糖份,身體均能自行調節,維持血糖在70~110mg/dl。

糖尿病病人如果攝取太多糖份,會使血糖升高,造成昏迷或其他合併症;如果攝取太少糖份,會使血糖過低產生心悸,甚至昏迷;所以糖尿病病人,需要良好的飲食計畫來控制血糖。

 

八、糖尿病飲食原則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則,避免血糖暴起暴落,最好每天分為四到六餐。

1.均衡飲食,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魚肉豆蛋奶類。

2.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全穀類(糙米、粗麥片),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等。高纖可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藉以穩定血糖濃度。

3.炒菜可用少量植物油(沙拉油、黃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忌吃動物油(豬油、牛油、肥油、奶油等)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飲食宜清淡,不宜太鹹,少吃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豬腦、肝、腰花)蟹黃、蝦卵、魚卵。

5.儘量避免含糖食物,嗜甜可利用少許糖精代替甜味。

6.避免加工或醃製食物(蜜餞、醬菜)烹調方式應避免油炸、油炒、油酥食物,改用燉、烤、清蒸、水煮、涼拌的方式。

7.避免飲酒:即使無法避免,也須適量(適量指每週1~2次,每次可飲份量:例如,啤酒為250~500c.c.,白蘭地則是40~80c.c.)並且切記,不可空腹喝酒,以免低血糖發生。

8.切忌肥胖,應保持理想體重。

9.利用低熱量食物:如燙青菜、大蕃茄、蒟蒻、去油蔬菜湯、加代糖之仙草、愛玉、洋菜凍、銀耳湯等,因熱量較低,若覺嘴饞,可選用之,對血糖影響較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歲男猛灌飲料難解渴 就醫才知有糖尿病

/自由時報/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一名18歲的大男生身高168公分、體重81公斤,最近老覺得口渴,猛喝飲料止渴,卻覺得越喝越渴,就醫診察,才發現糖尿病上身!

 

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沈宜靜昨天指出,很多人以為青少年罹患糖尿病是先天性的第一型糖尿病,其實青少年因多吃、少動,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例持續增加,該名大男生被媽媽帶來看診時,還邊走邊喝汽水,空腹血糖指數高達182。

 

沈宜靜醫師指出,空腹血糖指數正常值為70至100,超過100是糖尿病前期,超過126即為糖尿病,該名大男生才18歲,已是糖尿病患了。

 

她指出,很多人以為不當飲食與肥胖有關的第二型糖尿病,是成年才會罹患的疾病,其實2003年發表「台灣孩童與青少年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研究之成果報告」,由國科會暨行政院衛生署補助,魏榮男博士等人曾針對286萬多名6歲以上、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調查研究。

 

該研究發現,54.2%是第二型糖尿病,8.7%為藥物造成的續發型糖尿病,9.5%為第一型糖尿病,台灣新診斷的第二型糖尿病孩童總數幾乎是第一型糖尿病孩童的6倍。

 

她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孩童多有肥胖、高膽固醇、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家族史。

 

該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是台灣孩童糖尿病的主流,不當飲食與生活型態造成孩童過胖,是糖尿病年輕化的主要原因,家長不要以為自己沒有糖尿病,就認為孩子也不可能罹患糖尿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餐後高血糖控制 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28日電)餐後高血糖會增加糖尿病人的併發症,台南市立醫院今天表示,應從飲食、運動及藥物著手,才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

 

台南市立醫院內分泌科醫師翁瓊玫指出,正常人進食10分鐘後,血糖開始升高,1小時後達到最高峰,2小時至3小時後回到餐前水準,若是已有糖尿病症,餐後血糖會比正常人高。

 

餐後高血糖會增加糖尿病患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增加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增加視網膜病變風險、老年人認知功能變差、降低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速度。

 

翁瓊玫表示,餐後高血糖可從飲食、運動及藥物著手;飲食應考慮降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糙米、燕麥或全麥食品,蔬菜、蘋果、橘子、草莓等。

 

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改善血糖及血脂肪的控制,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每日以至少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較佳。

 

藥物改善有待和專科醫師討論,以利血糖控制,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發性神經病變........可能是糖尿病症狀之一

 

林先生年約30出頭,因兩隻腳的大拇指老是覺得麻麻的而前來求診,經過理學檢查得知其全身神經肌腱反射能力降低,臨床上懷疑是多發性神經病變,進一步接受神經傳導速度檢查,終於獲得證實。

 

為了找出罹患多發性神經病變的原因,於是加以詢問其家族病史,發現林先生有多位家人患有糖尿病,再透過血液檢查,其飯前血糖值居然高達300單位以上,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多發性神經病變就是林先生患有糖尿病的徵兆。

 

糖尿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代謝異常的症候群,所以病因甚多,除遺傳基因外,肥胖、飲食不當、缺乏運動、感染、妊娠、壓力等因素都是誘因。

 

早期糖尿病並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程度不一的代謝紊亂,其中最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意思是指吃多、尿多、喝多、體重減少,但是也有些糖尿病患是完全沒有症狀的。

 

若是長期血糖控制不當,則容易引起許多併發症,其特殊的病變包括有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血管病變、神經系統病變、腦病變等等。像林先生就是屬於無症狀的糖尿病患者,卻從神經系統病變才發現罹患了糖尿病。

 

針對林先生的病例,除了給予藥物以治療多發性神經病變外,更重要的是去控制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雖然無法根治,但絕對可以控制。

 

飲食、運動和藥物一直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要素,而其中以飲食療法最為重要,缺乏飲食治療將使糖尿病的控制成為空談;

 

此外,研究也發現運動可以減緩或預防糖尿病發生。至於藥物治療方面,目前以口服降血糖劑和注射胰島素為主。

 

@.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

 

約50%糖尿病患可能出現周邊神經病變,為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長期併發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很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能影響感覺神經與/或運動神經,也可能影響自主神經;可能影響單一神經,也可能影響一群神經;

 

可能局部出現,也可能大範圍出現;影響的位置可能為近端或遠端肢體;大多數為慢性病
程,但有少數為急性發作;可能有很嚴重的疼痛症狀,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做體檢時有的有明顯的神經學異常,有的則可能完全正常。

 

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為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

 

A.臨床表徵

 

患者常抱怨有兩側肢體對稱性的感覺異常、疼痛(出現於穿襪子或戴手套的部位)。神經纖維長度較長者會先受到影響,故症狀先表現於最遠端的腳趾,之後再影響較近端的足部、下肢,再影響到腹部;少數可能影響到上肢,此時亦是由最遠端的手指先受影響。

 

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主要影響感覺與自主神經,運動神經較少受影響、較晚出現。

 

有些專家再將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分為細神經纖維病變(small nerve fiber neuropathy)與粗神經纖維病變(large nerve fiber neuropathy)。

 

細神經纖維(Aδ與C纖維)病變較早發生,通常會有疼痛/痛覺過敏,亦可能出現疼痛感覺喪失或冷熱等溫度感覺的喪失,但體檢可能無異常發現,電生理學檢查亦未能發現神經傳導速率減緩的跡象。

 

粗神經纖維(Aα與Aß纖維)病變會出現觸覺、振動與位置的感覺減弱或喪失,且會有肌腱反射變弱、肌肉瘦弱無力等運動神經受損的現象,造成運動失調(ataxia)、協調不良incoordination),較易跌倒。

 

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最困擾的症狀為疼痛,且為患者求診的重要原因。疼痛主要發生於下肢或腳部,可能為持續性或陣發性,症狀在夜間更嚴重,在走動時改善,通常是位於深部的酸痛,但也可能有刺痛或燒灼、電擊般的疼痛; 疼痛通常持續存在,極少會自行恢復。

 

除自發性疼痛外,也可出現刺激引起的異常疼痛(allodynia,對平時不會造成疼痛
的刺激,例如輕微碰觸,感覺到疼痛)或痛覺過敏(hyperalgesia,對於正常情況下只有輕微疼痛的刺激,例如針刺,感到劇烈疼痛)。

 

B.診斷與篩檢

 

糖尿病為造成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原因,但有些其他疾病也可造成神經病變,要診斷糖尿病神經病
變需先排除其他疾病,需要考慮的疾病包括慢性發炎性去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低能症、尿毒症、愛滋病、單株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酒癮、使用藥物或接觸
毒物。

 

若症狀主要影響運動神經、迅速惡化或病灶不對稱者,應考慮可能不是由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Dyck等人報告糖尿病合併有周邊神經病變者,有10%並非由糖尿病所引起。

 

診斷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主要靠病史與理學檢查。詢問病史時除要了解糖尿病出現期間、血糖控制情形之外,要特別注意疼痛/感覺異常出現的時間、位置、形態、加劇因素、先前之治療與其效果。

 

理學檢查時要在兩側腳拇指做針刺感覺、溫度感覺、振動感覺(用128 Hz音叉)、10公克單纖觸覺等檢查,看是否有感覺異常。

 

上述檢查若有一個以上為異常,診斷出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的敏感性>87%。10公克單纖觸覺
消失與振動感覺減低可預測未來發生足部潰瘍的機率。

 

體檢時還應注意是否有足部動脈血流減少的跡象、是否有足部變形(Charcot 關節病變)、潰瘍,並應評估活動力、步態、平衡以及踝反射。有時還可發現足部自主神經病變(促汗異常)的跡象。

 

只有在少數臨床表現不典型者,才有需要做較複雜的電生理學檢查,糖尿病神經病變之神經傳導速率變慢,故測量神經傳導速率有助於診斷神經病變。

 

但在糖尿病較早出現病變的為無髓鞘之細神經纖維(C神經纖維),細神經纖維之病變無法以神經傳導速率檢查出來,此時可做皮膚切片,可看到上皮內神經纖維密度降低。

 

75%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未出現症狀,因此所有糖尿病患(即使無症狀者)都要做篩檢,以期及早發現神經病變。

 

篩檢方式為檢查兩側腳拇指之針刺感覺、溫度感覺、振動感覺、10公克單纖觸覺以及踝反射。第2型糖尿病在診斷時便應做神經病變之篩檢,第1型於診斷後5年開始做,之後每年做一次。

 

C.處 置

 

第一步為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愈接近正常愈好),並避免血糖濃度過度起伏波動。改善血糖控制可減少神經病變的發生、減緩神經病變的惡化,可能無法恢復已發生的神經傷害。

 

若有高血壓或血脂異常亦要矯正。糖尿病患有16-26%會出現慢性神經病變
性疼痛,此種疼痛可影響日常活動、工作、睡眠,使生活品質變差,約1/3會出現焦慮、憂鬱症狀。

 

糖尿病多神經病變合併疼痛時,一般止痛藥(acetaminophen,NSAID)效果不好,三環抗憂鬱藥物、抗癲癇藥物、duloxetine、局部使用capsaicin可改善疼痛,但要注意這些藥物可能有副作用(表1)。

 

表1 .治療疼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
類別                              藥物              常用劑量    NNT      

1.三環類抗憂鬱藥物

Amitriptyline                  睡前10-75 mg        2.1

Nortriptyline                    睡前25-75 mg          ?

Imipramine                        睡前25-75 mg       2.1

* 副作用

直立性低血壓、鎮靜、精神混亂、尿液貯留、口乾、便祕、體重增加、心臟傳導阻斷。副作用發生率較高

 

2.抗癲癇藥物

Gabapentin                  300-1200 mg tid          3.9

Carbamazepine           200-400 mg tid            2.3

Pregabalin#                    100 mg tid                    4.2

* 副作用
鎮靜、眩暈、運動失調、水腫、體重增加、複視

 

3.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物

Duloxetine# 每日60-120 mg   4.9-5.3   * 副作用:鎮靜、運動失調、口乾、便秘、無食慾、出汗過多

鴉片類Tramadol 每日50-100 mg    3.9     * 副作用:呼吸抑制、鎮靜、運動失調、便秘、痙攣、噁心、直立性低血壓

Substance P抑制物Capsaicin乳霜0.025-0.075%外用tid-qid      6.7 * 副作用:  局部刺激

*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為達一例有50%以上改善所需治療的病例數,此數值愈低代表效果愈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用於治療疼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

 

三環抗憂鬱藥物(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經由作用於中樞神經而產生止痛效果,使用TCA者為達一例有50%以上改善所需治療的病例數(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為 2.1。

 

三環抗憂鬱藥物價格便宜、效果還不錯,可做為治療神經病變性疼痛的優先選擇,但這類藥物有抗膽鹼激素性的副作用(口乾、便秘、暈眩、視力糢糊、尿液貯留、心律不整),另也會造成嗜睡、疲倦等中樞性的副作用,有相當多患者因而無法忍受。

 

嚴重心臟血管疾病、直立性低血壓、尿液貯留、青光眼患者不可使用三環抗憂鬱藥物。較晚上市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類之抗憂鬱藥物,治療神經病變疼痛的效果比三環類藥物差(NNT 6.7)。

 

Duloxetine為較晚上市的抗憂鬱藥物,經由抑制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再吸收而產生作用,使用後預期約一半患者可改善50%以上,NNT約4.9-5.3,效果比SSRI好,但比三環抗憂鬱藥物差。

 

常見副作用為嗜睡、便秘,與其他用於治療疼痛性神經病變的三環抗憂鬱藥物或抗癲癇藥物比起來,duloxetine的特殊優點為體重不增加。

 

Venlafaxine為另一抑制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的抗憂鬱藥,用於治療神經病變的疼痛NNT約 5-6.9,主要副作用為噁心、嗜睡。

 

抗癲癇藥物作用於周邊GABA(γ-amniobutyric acid)接受器以阻斷疼痛的感受,主要副作用為嗜睡、眩暈。

 

Carbamazepine效果與三環抗憂鬱藥差不多,但副作用較多,使其應用受到限制。

 

Pregabalin為較晚上市,且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用於神經病變的藥物,預期使用後約一半患者可改善50%以上,效果與最常用於治療神經病變疼痛的抗癲癇藥gabapentin差不多。

 

局部使用capsaicin將感覺神經之神經傳導物質(P物質)排空,阻斷痛覺往上傳送而達止痛效果。若其他藥物都無法解除疼痛,可考慮使用鴉片類藥物,藥效較弱的有tramadol (NNT 3.9),較強的有oxycodone (NNT2.5),但要注意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

 

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合併疼痛時,建議先使用三環類藥物(例如amitriptyline),若反應不好或無法忍受副作用時,再用抗癲癇藥物(例如gabapentin);若仍反應不好,最後選擇鴉片類藥物(例如tramadol)。

 

為避免副作用,應由低劑量開始,之後再視狀況而逐漸增加劑量。要完全解除神經病變的疼痛並不容易,且用藥4-6週後才看的到效果,通常預期治療的效果為減少50%的疼痛,這樣子雖然無法達到完全不痛,但已能使相當數目的患者能回復工作能力與社交活動,改善情緒與生活品質。

 

必要時可合併使用不同類別的藥物(例如抗憂鬱藥物+抗癲癇藥物或抗癲癇藥物+鴉片類藥物),可增強止痛效果,減少個別藥物的劑量,減少副作用,至於何種藥物組合較好仍不清楚。

 

在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患者,解決疼痛為重要的處置目標,但上述藥物都只能做症狀治療,對於神經病變的病程並無改善。

 

若能針對神經病變的可能致病機轉來做治療,效果應會更好,此為近年研發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只有抗氧化劑α-lipoic acid與醛糖還原酶抑制劑epalrestat經研究證實其效用與安全性,其他
的藥物有的仍在進行研究中,有的則因副作用太大或因效果不好而未能實際應用於臨床上。

 

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疼痛也可使用非藥物治療,例如經皮神經電流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高頻肌肉刺激、調頻電磁神經刺激、針炙、心理支持,但這些治療的效果較不確定。

D.足部照顧

 

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的患者,由於下肢痛覺與溫度感覺喪失,較易因無痛性的受傷而發生足部潰瘍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Charcot 關節病變,主要症狀為急性發作的無痛性的足部變形),需截肢的機率較高。

 

糖尿病患截肢的機率為無糖尿病者之15倍(10),50-75%的非外傷性截肢是因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做的。對於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的患者,很重要的處置目標乃在於避免截肢,做法包括教導患者足部自我照顧;

 

每次回診時都要檢查足部,包括趾甲、溫度、脈搏(足背動脈)及衛生狀況,並應注意是否有潰瘍或受壓迫現象;每年要做完整的足部檢查,包括痛覺、振動、溫度、觸覺。

 

由於這類患者較易發生下肢受傷,若要運動最好選擇游泳、自行車或上臂運動等不必負重的項
目。

 

糖尿病前期與神經病變較輕微的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也可能出現神經病變,原因不明的神經病變有40%有葡萄糖耐受不良。

 

故對於有神經病變者,都應驗血糖或做葡萄糖耐量試驗,看是否為糖尿病前期;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亦應篩檢神經病變。Smith等的研究發現,生活形態改善(飲食與運動)可改善合併於糖尿病前期的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疼痛。

E.結 語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變化多端,解除疼痛與避免截肢為處置上的重要目標。由於相當多糖尿病神經病變未出現症狀,因此所有糖尿病患都要做篩檢,以期及早發現神經病變並做適當處置。

 

在治療上,血糖、血壓、血脂肪的控制是必要的,但對於神經病變尚無特異性治療,針對神經病變的致病機轉來做治療是未來的目標。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患, 找出你的升糖食物.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好味道的牛肉湯、排骨湯,喝下肚後血糖竟飆到三、四百。醫師表示,有些人吃了某種食物後,升糖指數就會突然飆高,糖尿病患者應該當起自身健康偵探,透過測量血糖,找出影響自己血糖上升的食物,日後盡量少吃。


據統計,國內約有12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80萬人經常在家裡自行測量血糖,但健保卻不給付血糖試紙片,平均一個月一千多元的費用,降低了糖尿病患自行測量血糖的意願。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呼籲,政府補助血糖試紙片費用。


蔡世澤指出,糖尿病患檢測血糖,可以瞭解飲食對血糖的影響,進而改變飲食內容,例如,有人只要吃薯條、糯米、排骨湯、牛肉湯,血糖就會飆高,就應盡量少吃。


許多病患抱怨測血糖時,用針刺指頭來採血,有如「滿清10大酷刑」。

衛教師指導民眾最新的檢測血糖正確方式,新一代血糖機不再以針刺手指,而在手臂內側以及手掌球(虎口下緣)等部位來採血,減少疼痛感,不再像蜜蜂蜇,感覺有如蝴蝶停在手臂。

 

.....................................................................................................................................

糖尿病患飲食指南 ........2009/04/05【元氣周報;資料提供/汐止國泰醫院營養師莊富如】

糖尿病患所需的營養,再詳述如下:


A.營養的組合原則:


1.碳水化合物/約50~60%

2.蛋白質/約12~20%

3.脂肪/不超過30%
(飽和脂肪<7%,膽固醇<200毫克/天)


B.均衡分配於6大類食物:


1.奶類:選擇低、脫脂鮮奶240㏄,或奶粉3大匙。

2.蔬菜:300公克,煮熟約1.5~2碗/天。

3.水果:女性拳頭大2個,避免以果汁取代水果(易造成大量攝取)。

4.五穀根莖類:一般輕度工作者,男性約一碗飯,女性約7分滿,建議以全穀類代替精白米。

5.肉魚豆蛋類:每餐約1.5~2.5份,一份約為一兩肉、魚、一顆蛋、一塊田字豆腐。

6.油脂:4.5~7茶匙/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茫茫, 原來糖尿病搞怪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糖尿病致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失明的常見原因,但醫師發現部分年長患者視力模糊,以為是老化現象,直到持續惡化才就診,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糖尿病卻不自知。

醫師提醒40歲以上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抽血檢查,以控制病情。


一名61歲的老先生,因經濟困難未加入全民健保,因自覺身體健康,從不身體檢查,最近突然視力急速下降,視線中央一片模糊,就醫檢查後發現視網膜已出血並水腫,視力剩下不到0.1。經過抽血檢查,才知道空腹血糖值已經到正常的2倍,他卻不自知早有糖尿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與罹病時間長短及年齡密切相關。

美國研究指出,糖尿病患病5年,大約有1成的病患產生病變,患病10年約為2成5,患病15年約為5成,患病20年後則約有9成的病患產生病變。


蕭雅娟說,糖尿病造成血液中血小板不正常附著增加,紅血球凝集增加,血脂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升,進而血液濃稠度增加,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視力下降。


她除提醒糖尿病人要謹慎控制病情,最好每年追蹤一次,有輕微病變者為6至9個月追蹤一次;

若產生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已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則至少3個月追蹤一次,嚴重者需每個月小心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擁有良好視力。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飲食概念

 

 

 


從事糖尿病營養衛教多年,發現病友們害怕見營養師的原因,主要是怕飲食受到諸多限制,但也聽到有人自豪的說:「只要少吃飯,甜食不要吃,水果只吃蕃茄和芭樂,或是只吃青菜,沒吃飯,一樣把血糖控制的很好。」等話語,造成飲食偏差與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其實糖尿病飲食沒有想像中可怕,因此建立正確的營養知識很重要。

1.均衡攝取各類食物

糖尿病飲食是以健康飲食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對自我飲食做調整。有如金字塔的均衡飲食,仍以五榖根莖類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另外才是肉、魚、豆、蛋類及奶等蛋白質,最後是量最少的油脂類,

儘管如此,還是鼓勵大家以新鮮自然為食物來源,減少攝取肉、魚、蛋及奶類及提煉的精緻油、人工調味料與加工食品的攝取。

2.維持理想體重

a.理想體重(公斤)=身高2 (公尺2)×22
b.理想體重範圍為:理想體重±10%

定時定量

食物的種類和份量會影響血糖的高低,切記不可暴飲暴食,使血糖值起伏太大,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加速併發症產生。

精緻糖或加糖的食物,應請營養師指導後再食用

大多數人得了糖尿病後,以為再也不能吃甜食了,2000年糖尿病醫學會在營養的觀念上,重新作明確的證實修正,無論單醣、雙醣(指蔗糖)或是多醣(如澱粉),最後在身體內都會轉變為葡萄糖,所以醣類攝取的總量比種類還重要,

因此病友如要吃甜食,可請營養師指導含糖的食物與其他碳水化合物互換而運用在平日的飲食中。

但仍不建議病友攝取只含糖分而無其他營養素的甜食,如: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或含有大量油脂的甜食,如乳酪蛋糕、中西式西點等,因對體重、血脂肪、動脈硬化等有不良的影響,最好避免。

3.含脂肪、熱量較高的食物應儘量避免

大家把血糖控制的焦點都放在醣量,卻忽略了油脂和蛋白質的攝取。熟不知每公克的蛋白質和醣類所產生的熱量是相同的。

所以對於蛋白質類的食物中含的熱量應多加注意。

另外,對於油脂份量,建議不超過總熱量的1/3,除了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應盡量減少提煉的精緻油,如:豬油、牛油、豬雞皮類、肥肉。至於烹調用的植物油,不論是多元或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芥子油等),最好可採取蒸、煮、燙、滷、涼拌、燉、烤、燻的方式。

儘可能減少攝食反式不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冠心病的危機。

反式的脂肪酸

如:油炸加工、速食品、市售的植物奶油(乳瑪琳、酥油、白油)、烘焙食品、糕餅類等,會增加

血中膽固醇濃度,建議盡量不要攝取。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

膽固醇的攝取每日少於200毫克,膽固醇食物只含在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蛋、魚卵、及動物內臟,而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膽固醇。建議病友對於蛋白質類食物可由黃豆及其製品、全穀類、堅果類取代動物性食物,可減少血糖及體重的增加。

增加植物性固醇,每天2公克
植物性固醇會干擾膽固醇在小腸的吸引,也會減少膽汁的再吸引,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飲食不可太鹹,多選用新鮮食物
避免使用過多調味料(醬油膏,豆辨醬,沙茶醬等)、罐頭、醃漬、加工及冷凍食品。

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是不被腸道吸收的多醣類,不產生熱量、可增加飽足感及有助延緩血糖的上升。每日建議量為 20~35 公克,如:全榖類(糙米、全麥麵包)、豆類(紅豆、綠豆)、蔬菜、水果等。

嗜甜食者,可選用甜味劑
代糖不含或只含極低的熱量,糖尿病患可利用它來替換糖調味,如:糖精、阿斯巴甜(對苯酮尿症者需禁用)、醋磺內酸鉀(對鉀排泄不良的腎臟病患禁用)。

可任意選用的食品

清湯、蔬菜湯、蔬菜。
無糖或加代糖之果凍、飲料等。
調味料,如:檸檬、薑、蒜、肉桂、八角、花椒及溫和天然香料等。

儘量減少喝酒

糖尿病控制不好時,禁忌喝酒。如果平均一星期必需外宴三次以上,請告訴營養師將飲酒量計劃於您每日的飲食內。

千萬不可因酒的攝取而將食物減量,避免空腹喝酒,否則容易造成低血糖。

運動

視個別身體狀況、年齡、生活型態,選擇最適當的方式。

對非胰島素依賴型肥胖者,運動可幫助減輕體重、降低血糖。也能減少藥物的需求量,所以運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食物。

每天要有規律的運動,時間維持約40~60分鐘。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糖尿病的病人平常並不注意血糖的控制,每次要看門診之前才開始規則性的服藥,飲食也開始控制,希望在門診測血糖的時候,可以有較低的血糖值,以得到門診醫師的讚揚,可是他們可能不知道有一種檢驗值可代表最近三個月血糖控制的好壞,只要門診醫師抽一下血,他們就原形畢露。那個檢驗值就是糖化血色素,

何謂糖化血色素(HbA1c)?

血色素是紅血球中的一種蛋白質,它主要的功能是將氧氣帶到組織並將二氧化碳帶離組織,而葡萄糖可以附在血色素上,直到紅血球被破壞為止;

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約四個月(120天),被葡萄糖附著的血色素稱為糖化血色素。葡萄糖可自由通過紅血球並經由化學作用附在血色素上,每個紅血球中都有少量葡萄糖永久性地附著在血色素上,血糖愈高,永久性附在血色素上的糖份就愈多,所以糖化血色素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紅血球生存期間內的平均血糖濃度,它可以告訴你過去三個月內你的糖尿病控制計劃到底是好還是壞。

有時你會在不同醫院看到不同的糖化血色素名稱,如HbA1、HbA1c,這些都代表血色素中不同的含糖部份,各自有不同的檢查方法和判讀標準。

不同的糖化血色素或相同的檢體在不同的地方檢查都會有不同的數據,所以在判讀前必須知道該實驗室之正常值。

失血、溶血性貧血和血色素的疾病可影響糖化血色素,因此不能以糖化血色素取代血糖檢查作為糖尿病控制的唯一指標,也不能以它作為調整胰島素劑量的單一依據。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指引,在診斷糖尿病時或糖尿病開始治療時最好檢查你的糖化血色素,如果你是使用胰島素治療,則每年檢查四次,如果你是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時,則每年檢查兩次,在必須時,醫師會調整檢查的時機。

檢查糖化血色素可幫助你確定你的血糖檢查是否正確,判定治療計劃是否成功,和顯示出不同的治療計劃間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了解過去三個月血糖控制的好壞。

所以控制血糖平常就要好好下功夫,千萬不要等到看門診前,再臨時抱佛腳,這樣不只會被拆穿,而且對本身健康也不好!

糖化血色素(HbA1c)

 糖尿病患大多會去瞭解自己的血糖值高低,作為有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所以有些糖尿病患者平時不忌口,一樣亂吃亂喝,等到須至醫院回診前,才規律飲食、按時吃藥,希望在測血糖時,出現看來控制得很好的血糖值。

其實這種作法不但不利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很快地全身就可能陸續出現眼睛、心臟、腎臟、微血管等各方面的併發症。

 現在只要加作一種檢驗,就可以瞭解最近三個月內血糖是否控制得宜,那就是抽一點血測一下糖化血色素。

台灣糖尿病患普遍糖化血色素值過高 要小心併發症出現 

 一項由台灣糖尿病衛教協會發起,針對5000名以上的糖尿病患所做的糖化血色素檢測顯示,糖化血色素值於7%的,只有20%左右,而均值則高達8.9%。

在這種情況下,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身體各組織,都將因長期浸潤在含過量葡萄糖的血液中,而陸續發生病變,間接提高了糖尿病的死亡率。

 最後要提醒民眾的是,糖尿病患除了須控制飲食、多運動、按時服藥及天天量血糖之外,還須約每三個月檢測一次糖化血色素的值。

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



糖尿病患者之長期監測

一般糖尿病常規檢查,有血糖、糖化血色素、膽固醇、微白蛋白尿等,目的為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其檢查頻率學者建議如表一。

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身體感覺舒適和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血糖監測是維持良好血糖的重要工具指標,但每月一次的門診血糖檢查,袛能代表一次的血糖控制情況,且由於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有相當的波動,所以為了達到全面的良好血糖控制。

除了是經常作自我血糖監測(SMBG),尚可檢查糖化血色素,及Fructosamine。能夠代表穩定一段時間內之平均血糖值。

這二者皆不受當天飲食,運動,緊張,胰島素治療所影響。但Fructosamine糖化白蛋白,只能觀察二至三星期的控制情形,目前很少醫院使用,故本文僅就較常用來監測長期血糖變化的糖化血色素做介紹。

甚麼是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

血紅素是紅血球裡面的蛋白質,是用來將氧運送給周邊組織,再將周邊組的二氧化碳運回肺部以排出體外。

而紅血球在血液中運行時,血中的葡萄糖可進入紅血球中而並經化學作用而永久性的附著在血色素上,形成糖化血紅素。

血紅素一旦被葡萄糖依附後,就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直到此紅血球死亡為止。這種有葡萄糖附著的血色素稱為糖化血色素。

由於紅血球的壽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的值可以反映過去三至四個月內糖尿病人的平均血糖控制情況,一般來說血糖越高,則糖化血色素的值愈高。〈如表二〉

。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每年應檢查糖化血色素兩至四次,但因血色素疾病、溶血性貧血、或失血均可影響糖化血色素之值,故不能單以糖化血色素取代血糖檢查作為糖尿病診斷、控制、或胰島素劑量調整的唯一指標,仍應配合血糖檢查才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一般人的糖化血色素值約在4-6%左右,而糖尿病人的值希望被控制在7%以下。〈如表三〉,

依據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值控制在7%以下,則將來發生腦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腎功能失常、糖尿病併發症的機會較少。

@.表一.糖尿病常規檢查:

檢查項目                          /    檢查目的                             / 建議檢查頻率
1.血糖                               / 瞭解控制情形以調整用藥 /視病情而定
2.糖化血色素                 / 監測三個月內血糖平均值 /三個月一次
3.膽固醇                         /預防血管病變                        /一年一次
4.微白蛋白尿                /即早發現腎病變                    / 一年一次

@.表二.糖化血色素與平均血糖值之相關性

糖化血色素(%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14 
平均值血糖值(mg/dl) / 80 / 120/  150/  180/  210  /240 / 270  /300  /333  /  360 

@.表三.糖尿病的控制目標:

                                  /理想    /良好           /尚可           / 不良 
飯前血糖mg/dl   /  <110  /110-140   /140-180   / >180 
飯後血糖mg/dl    /<140  /140-200  /200-230 / >230 
糖化血色素%         / 4-6     /6-8            /      8-10      / >10 

常常自我監測及記錄血糖值,可以協助偵測血糖起伏情況並可幫助醫師或衛教人員去調整藥量、飲食量及運動量,達到血糖控制良好的目標。特別是糖尿病孕婦、胰島素治療注射、血糖起伏不定及腎衰竭等患者。


請問血液生化值中Hab1c所代表的意義?

回答:HbA1c就是糖化血色素( glycated hemoglobin)。糖尿病的病人,經常需要測血糖值來監督血糖控制的情形,並作為調整藥量的依據。

但血糖值只代表抽血當時的血糖高低,而較長時期的血糖控制情形,則須靠糖化血色素來反應。

血紅素是紅血球裡面的蛋白質,是用來將氧運送給周邊組織利用,同時將周邊組織的二氧化碳運回肺部以排出體外。

而紅血球在血液中運行時,血中的葡萄糖可進入紅血球中而依附在血紅素上,形成糖化血紅素。血紅素一旦被葡萄糖依附後,就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直到此紅血球死亡為止。

血糖越高,糖化血紅素的比例就越高,而紅血球的壽命是120天,所以,HbA1c可用來反應最近三個月來的血糖控制狀況。

正常人的HbA1c值約在5%左右。而糖尿病人的HbA1c我們希望能將之控制在7%以下。因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若能將糖尿病人的HbA1c控制在7%以下的話,將來這些病人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較少。

這些併發症包括:腦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腎功能失常

 

糖化血色素

--------------------------------------------------------------------------------

 

糖化血色素是什麼?血色素你知道吧?血色素是紅血球內的一種蛋白質分子。它負責把從肺部吸收進來的氧氣運送到各個組織器官去利用,然後回程順便把二氧化碳運送回肺部去排出。內含血紅素的紅血球若沒有意外,將終其一生在血管內運行。

人家說近糖者甜,近塩者鹹。所以常吃糖者嘴巴較甜,常吃塩者心性較鹹(台語吝嗇的意思)…ㄜ~~扯錯了!意思是,成天浸在糖血裡面的血色素要不變甜也難。

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本來就很容易進入紅血球,然後附著在血色素上。被附著上葡萄糖分子的血色素就叫做糖化血色素,這很容易了解吧?當血液中的血糖越高時,被糖化的血色素的百分比就越高。

而且,痴心的葡萄糖分子一但粘上了血色素就終生不離不棄,誓言白頭偕老,直到紅血球死亡為止。紅血球的壽命大約是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值反應的是,一個人從抽血當時往回推三到四個月之間,血糖平均的高低情形。

所以,凡曾經濫吃濫喝者,必留下痕跡!把嘴巴抹得再乾淨也是沒用的。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約在6%以下。

 

您知道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嗎?它可以當作人體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所以現代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指標已經不只是單純看血糖的高低值,而是以糖化血色素值作為控制良好與否之指標。

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

糖尿病人大多會去瞭解血糖值的高低,作為是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不過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形,且可能受到疾病、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影響,而有起伏變化。所以有些糖尿病人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希望有較低的血糖值,但醫師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

糖化血色素(HbA1c)的意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太油 8成乳糜血飲食油又甜有關



陳 醫師!
------------------------------------------------------------
給您的建言:所以血脂肪過高跟吃太多甜的東西 是有絕對關係不要以為吃大魚大肉才會造成高血脂以後不要買太甜的水果和餅干來吃



 

 
 
 

一項調查顯示,有乳糜血問題的八成民眾飲食習慣是又油又甜,營養師表示,飯後4小時,如果還有乳糜血現象,可能就有代謝疾病問題,所捐的血也不能夠供給他人使用,建議民眾平常飲食控制熱量,低油高纖、喝豆漿,都可以改善乳糜血現象。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對捐血者被發現有乳糜血民眾進行飲食習慣調查,結果發現,有8成乳糜血民眾飲食習慣『油又甜』,並且有乳糜血的捐血者中,30到50歲年齡層,佔5成以上,而在這些捐血者當中有85%左右是男性,其中8成5的比例屬於體重過重或肥胖,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表示,這些有乳糜血的捐血者,有許多喜歡吃肉、糕點與餅乾、飲料等食物。

要避免乳糜血現象,控制熱量低油高纖非常重要,營養師建議有乳糜血症狀的民眾,每天減少500卡熱量攝取,避免甜點,精緻澱粉,高油的食物,飲食盡量改為低油高纖,飲料也可改為纖維質較多的豆漿,改善高血脂乳糜血問題。

另外,在吃完牛排、比薩等大餐2到3小時捐血,也可能有「暫時性」乳糜血現象,因此提醒民眾捐血前不要吃大餐,而如果飯後4小時後仍有乳糜血,可能要懷疑有代謝疾病與肥胖等問題,最好就醫檢查,適度調整飲食習慣。

 

 

 

 
 
 
 

[乳糜血]是指血液含脂量過高,導致外觀混濁,甚至呈乳白色。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的資料顯視,去年97年全國6個捐血中心總共收到超過8萬袋的「乳糜血」,約占3.6%。台北醫學大學進一步調查則發現,85%有乳糜血症狀的捐血者飲食習慣「又油又甜」,逾80%習慣飲用含糖飲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指出,乳糜血的成因主要是因為不當的飲食習慣造成,除了油脂攝取過多外,其實攝取過多的精緻醣類,尤其甜食、飲料,都是造成乳糜血的原因。

在這次的調查中,有乳糜血的捐血者中,85%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 24,屬於過重或肥胖,顯示體重過重與乳糜血症的相關性,也是身體健康的警訊。

分析飲食習慣調查發現,90%乳糜血的捐血者喜歡吃肉類,最常用炒、煎等高油脂烹調的料理方式。而30%有吃糕點、餅乾等點心的習慣,有80%以上的乳糜血捐血者習慣喝含糖飲料。

醫師表示,除了高脂飲食外,攝取過多醣類也是乳糜血的成因之一。

過去慈濟醫院曾有調查發現,女性素食者的三酸甘油脂偏高,原因就可能是因為有些素食者較偏好高澱粉類及甜食,而精製的澱粉類,如白米飯、白土司、白饅頭,容易在體內被轉化為三酸甘油脂。

醫師提醒,有乳糜血的問題者應做好飲食控制,避免攝取高油食品,就連奶等含糖飲料也別喝太多,因奶精根本不是牛奶,而是用氫化油的加工品。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糖尿病

一.前言(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簡稱 DM)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疾病.簡單說就是:血糖高於正常值.其發病的原理主要為胰 島素分泌不足(Insulin).以致一系列的代謝紊亂.經衛生署統計.目前糖尿病已位居10大 死因的第4名.而它的併發症更是威脅著健康生命.但糖尿病並非不癒之症.只要有規律的 流汗運動.忌口做好良好營養飲食控制.並配合醫師的指示用藥.其實病友們也可以擁有1 個正常而愉悅的人生. 

      根據學者研究顯示:肥胖者罹患糖尿病的機會為非胖者的3.8倍.而超過理想體重35- 45%的胖子更上升到10倍.因此.肥胖會增加糖尿病的盛行率.當體質指數>28時.患糖尿病 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腦中風是常人的1.5倍.心臟血管疾病是1.7倍.癌症是1.2倍.若合 併肥胖與糖尿病.其罹病率和死亡率必定大增.故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減肥是迫切需要的. 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也提高糖尿病及其合併症的發生率.目前 >45歲的台灣國人 10個當中就約有1位是糖尿病人.且其發病年齡層也逐年在降低中.                         

     糖尿病是因體內胰臟的B-細胞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體內細胞產生胰島素阻抗以 致醣類無法經血液進入細胞代謝.引發血糖上升.其引發的連鎖反應.會促使細胞不正常 增生.演變成惡性腫瘤.此外若糖尿病患者血脂肪過高.可能會加速致肝癌.                                                                                                               

     一般來說正常人自飲食中攝取的醣類營養素.會經由消化酵素分解成單糖.最後會被 小腸吸收進入血液中.提供熱量給身體運用.而當胰臟尾端的B-細胞感應到血糖值升高時 會適時分泌胰島素至血液中.來幫助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中供身體利用.以產生細胞正常運 作所需要的能量.它的角色就像鑰匙般.打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大門.所謂糖尿病是在單 糖進入血液後.仍然停留在血液中無法進入細胞中利用.終而造成攝取的營養素無法被身 體細胞吸收利用.最後會影響體內的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其實糖尿病的病因是相當複雜.

二.分類                                                                                                                                                           1.Type1 IDDM:   第1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大多為胰島素分泌較少甚至停止分泌.此型 與個人的基因遺傳之自體免疫反應有很大關聯.通常發生年齡較早且為急性.容易轉變成 酮酸中毒的現象.發病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以控制病情.此型約佔5-10%.                                                                                                    

2.TypeII NIDDM:   第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於中年後發病.而近年來發現病發者 有年輕化的趨勢.又以肥胖者居多.近半數人有糖尿病史.通常多為遺傳與環境因子所誘 發.發病者出現具有典型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而體重不升反降.需由飲食控制與適度 運動來穩定病情.據統計80%的此型成年型糖尿病病患合併有肥胖症.因此可說肥胖是導 致此型的重要原因.如果要治本.就要從減肥著手.大部分醫師治療成年型糖尿病.都是把 看血糖控制的好不好.當作唯一指標.很少醫生會同時去關心病人的體重是否太重了.此 種情形導致病人體重愈來愈重而很多降血糖藥物如sulfonylures(Euglucon.Minidiabes 及Insulon都會導致肥胖.因此這種惡性循環一直下去.到最後心臟血管併發症就出現了. 故只要體重減輕10%.則糖尿病一定會大大改善.很多病人甚至不吃藥.都可以把血糖控制 在正常範圍.此型約佔90-95%.這種因肥胖所引起的糖尿病.此現象稱為糖胖症diobesity 體重過重與肥胖者是糖胖症的最基本的危險群.然而肥胖如同糖尿病一樣.是由多重基因 及環境的因素所組成.並非所有的肥胖都和糖尿病有關連.一般認為:少動的生活型態.高 血脂.高血壓.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人種.飲酒.抽煙.壓力.遺傳等都與糖胖症有關.控 制體重是預防且治療第2型糖尿病及肥胖最有效的方法.生活型態的改變是首要工作.                                                         

3.營養不良相關糖尿病(Malnutrition Related DM.簡稱 MRDM):     多發生於熱帶地區開 發中國家.病患多由於蛋白質的缺乏或食物中有毒物質(如氰化物).造成病人胰臟纖維鈣 化.胰島破壞.因而致病.迄今.台灣尚未出現此型病例.                                                                                                                                       

三.診斷: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100-125.若100-109者比<100者.會有較高的糖尿病發生率 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是依據血糖值的高低來作判定.正常成人空腹血糖濃度<115 mg/dl 飯後2小時為 <140 mg/dl.隨機測得血糖若為 >200 mg/dl.或2次空腹血糖值 >126mg/dl 且又合併糖尿病相關症狀者就稱為糖尿病.為何訂在126.是根據血糖在此濃度時.視網膜 開始產生病變.但事實是在血糖上升到這個值之前.病人雖不被歸為糖尿病.但動脈卻已 開始硬化.而且血糖>110.表示身體已出現葡萄糖不耐的狀況.也就是糖尿病的先兆.100- 125是所謂的[糖尿病前期].已經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如不即早注意[飲食].[運動].[體 重控制].[定期血糖檢測]等生活習慣.1年之後約有1/7的機率演變為糖尿病.                                                  

四.併發症                                                                                                                                                                 1.心血管病變:患者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而間接的引發高血壓.心肌冠心病.腦血管病變                                                                                                                                                                               2.腎病變:因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的相關疾病.                                                                                                                                                                             3.視網膜病變:由於視網膜上密佈許多細小血管.糖尿病者在液體滲透的控制上較差.故 容易造成視網膜水腫與點狀出血.進而形成視網膜病變.若不控制血糖.恐日後會失明                                                                                                                                                                               4.酮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因體內無法正常的利用醣類.脂肪無法代謝.最後造成Acetone. Acetoacetate.B-Hydroxybutyrate堆積.俗稱酮酸中毒. 為了避免上述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所以定期監測血糖值和飲食控制.適度運動是控制血糖 的不二法門.若欲選擇保養品.作為血糖的控制.則須詳加慎選.以避免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5.糖尿病患很容易罹患脂肪肝.必需減重.控制血糖和血脂.才能有效改善.習慣上我們 將脂肪肝區分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顧名思義是因為喝酒所導致的 酒精不僅會引起脂肪肝.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當然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 機會.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與預防.很簡單就是[不要喝酒].而不喝酒的人產生的脂肪肝 50-100%的人同時有體重過重.50-60%同時有高血壓.血脂肪過高異常的現象.目前相信非 酒精性脂肪肝的源頭98%是來自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resistance).80%的患者同時也 是代謝症候群病人.                                                                                                                                                                             所謂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定義:1)腰圍男>=90公分( 台)102(歐美)女>=80公分(台)88(歐美)如家族有糖尿病遺傳傾向者.稍為嚴格些.男上限 37-39英吋.女31-35英吋.2)三酸甘油脂>=150mg/dl.3)高密度(好的)膽固醇HDL:男<40mg /dl.女<50mg/dl.4)血壓>=130/85mmHg.5)空腹血糖>=100mg/dl.以上5項.只要符合>=3項 就屬於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也就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                                     

6.據臺大醫院研究報告:第2型糖尿病不只會[傷心敗腎].還可能引發肝癌.患者罹患肝 癌的風險值是一般人的2倍.其中血脂肪(總膽固醇)>200單位者.罹癌風險更提高至2.8倍 但若好的血脂肪(高密度膽固醇)較高.風險則可降低7成.                                                                                                                                       

五.糖尿病的營養照護 對於糖尿病者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莫過於飲食的控制和適度的運動.在營養學上.建議 糖尿病飲食的營養原則為:醣類占50-60%.蛋白質12-20%.脂肪以<30%為主.而琳瑯滿目的 糖尿病者的專用代餐和保健食品.則需依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並配合藥物的服用.以達到 最佳的效果.以下列舉有助於血糖控制的食品及營養素                                                                                                                                          

1.抗性澱粉:特殊抗性澱粉是一種水溶性小分子纖維.這種東西可有效降低血中葡萄糖 試驗病證實此種纖維可藉由減少小分子醣類的吸收而避免血糖升高的疑慮.同時可減緩 胃部的排空和小腸快速吸收醣類物質.而有效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2.鉻:營養學指出鉻對於血糖的控制有所幫助.主要是因鉻會增加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 感性.因此當胰島素分泌時.鉻就能發揮其功能.尤其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主要是胰島素 耐受度降低所致.故補充鉻可提高胰島素對血糖調控的敏感度.                                                                                                                                                                             3.芭樂葉多酚:就是從芭樂葉萃取的多酚成分.日本人稱之為澱粉殺手.它具有抑制腸 道對糖分吸收的作用.可減緩醣類分解酵素的活性.降低蔗糖分解成單糖的程度.可使人 體減少糖分的吸收量.                            

六.治療 不管那一種型有無吃藥或需要打針才能控制的糖尿病.都要飲食控制和運動.初期輕 微者只要這兩大法寶.幾乎可控制在正常範圍.若無法改善.則還需加上口服降血糖劑.口 服劑的作用不外乎                

1.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                                                                                                                                           2.(胰島素的增敏劑)具有改善胰島素阻抗的 效果.                                                                                                                                                                             3.延緩腸道對碳水化合物(即糖.澱粉類.五榖根莖類.水果.消化後都會變為醣)的 吸收.因此可改善飯後高血糖且不會促進體重的增加.胰臟功能如同青春一去不復返.當 功能耗盡.口服最大藥物劑量.依舊無法使胰臟分泌胰島素(因胰臟這個工廠無原料或功 能.可製造產品胰島素).此時必須注射現成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否則合併症會越來越多 越嚴重.甚至命都不保.因血糖控制主要是飲食和運動.故即使以注射胰島素治療.若飲食 不控制.不運動.則血糖依舊無法控制正常的.

  ** 中醫理論: 糖尿病.中醫古稱為[消渴症].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致的高 血糖狀態.進而表現微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病患有肥胖.年 輕化的趨勢.                                                                                                                                                                         將糖尿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3大類.                                                                                                                                                                              1)上消:    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處方如:清心蓮 子飲.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滋陰潤肺袪火.可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 內脫水.改善血糖被利用率.                                                                                                                                                                             2)中消:    食榖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食量增加而能量 持續耗損.處方如:玉女煎.中消黃耆湯.參苓白朮散.益氣養陰化濕潤燥   .可幫 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耗損.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                                                                                                                                                                             3)下消:    飲水隨飲便下.飲水1斗.小便1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腎小管滲透壓增加 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處方如:六味地黃丸.二至丸.金匱腎 氣丸.滋脾腎化溼濁.可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 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                                                

  ** 糖尿病病理生理學                                                                                                                                            在正常情況下.進食後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內分解成單醣後被吸收.血中葡萄糖濃度增 加.刺激胰臟B-細胞分泌胰島素.其作用:                                                                                                                                 1)促進骨骼肌與脂肪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血糖 濃度因而得以維持於正常範圍內.                            2)會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和脂肪組織的脂肪分解.第2 型糖尿病主要乃週邊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性.胰島素無法產生作用.使得這些組織無法 攝取利用葡萄糖.血糖因而上升.開始時胰臟會代償性的分泌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 範圍內.但經過一段時間後.B-細胞無法再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此時將出現明顯的血糖增 高.糖尿病若未良好控制.脂肪組織的脂肪分解會增加.使血中的游離脂肪酸增加.可影響 胰臟B-細胞的功能(稱為脂肪毒性).製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受損.造成血糖控制的惡化. 血糖過高本身也可影響胰臟B-細胞功能和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稱為葡萄糖毒性).                    

                                                                                                                                                                                    第2型糖尿病除血糖過高外.還會有纖維蛋白溶解異常.血小板凝集性增加.血管炎症 反應.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和早發性性動脈硬化等現象.臨床上也常合併肥胖.高血脂. 高血壓等異常(稱為代謝症候群).長時間的糖尿病可引起顯微血管病變(視網膜和腎    病變 與大血管病變(冠心病.中風).這些併發症乃糖尿病患者罹病與死亡的重要原因.                                                      

     國人和日本一樣.飲食習慣皆以米飯等澱粉類為主食.若再加上吃下午茶.甜品.零食 每天吃進體內的澱粉.糖等分解為單醣被人體吸收.累積起來.份量相當可觀.以每公克醣 類可產生4大卡的計算.體內因此累積的熱量更不用說.無形中產生了不少[大腹翁].[大 腹婆].影響所及.除了外表有礙觀瞻不說.更是增加身體的負擔.醣類(碳水化合物)分為 單醣類(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醣類(含蔗糖.麥芽糖.乳糖).多醣類(含澱粉與纖維) 糖尿病患者的醣類來源宜以多醣類為主要來源.                                                                                  

      吃進體內的澱粉與醣越多.經過消化分解過程.多餘的單醣經吸收轉化為血糖.再由 血液運送到全身各部位.而多餘的血糖會被體內胰島素轉換為肝醣.進而轉換為脂肪囤積 於體內.多餘的脂肪.也就累積成有健康隱憂的肥胖問題.避免過多的澱粉造成身體負擔 加重.利用含有芭樂葉多酚的成分.來緩解多醣類轉化為單醣被人體吸收.據研究報告此 多酚能抑制口腔唾液中的澱粉脢及醣脢分解.使得吃入口中的澱粉沒機會轉換成麥芽糖 也無法進一步轉換成單醣被吸收轉化為血糖.未被分解的澱粉進入腸道.也同樣會被抑制 分解作用.進而經大腸肛門排出體外.                                                                                                            

        acarbose是一種由微生物質萃取而得的偽四多醣(pseudotetrasaccharide).主要在 腸道發揮它的作用.兼具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保護B細胞的雙重效用.其作用機轉是抑制 腸道內負責醣類的酵素a-glucosidase.延遲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                                                                         

      糖尿病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引起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異常 患者通常會出現血糖上升超過標準值的症狀.對於患者而言.如何正確攝食.避免食用過 量含糖食物.是維持健康最重要的課題.以往不少患者的飲食觀.大多以[禁止]食用含糖 食物為主.難免出現飲食失衡的情況.目前則在營養師的協助下.讓患者學習如何依個人 體型.活動量.生活習慣.適度調整各類食物的攝取.從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中.獲得醣類脂 肪.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纖維素等人體所需的6大營養素.並達到良好的代謝控制.         

   糖尿病患者最忌肥胖.其飲食原則.維持標準體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有些患者甚至 將體重減輕到標準體重.在定時定量.每餐飲食確實依照計劃.不任意增減.和適度的運動 下.其血糖值便能趨於正常.患者應注意的一般飲食原則.主要如下:                                                                                                                                   

1)依照既定計劃飲食.可多選用含高纖維質的食物.如全榖類的主食.未加工的豆類.蔬 菜及水果.一定要徹底減重.因肥胖是萬病之源.飲食必須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忌菸 酒.多吃含糖量低的蔬果如: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皮.山藥.蘿蔔.菠菜.黃鱔.                                                                                                                          

2)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或油酥及肥肉.豬皮.雞皮.鴨皮.                                                                                   

3)盡量少吃含脂肪高的堅果.如花生.瓜子.核桃.松仁.腰果.                                                                             

4)少吃含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蟹黃.蝦卵.魚卵.蛋黃.                                                                      

5)飲食盡量清淡.應少吃太鹹.醃製及加工過的食物和勾芡食物.                                                                     

6)含澱粉高的食物.如米.菱角.栗子.玉米.毛豆.黃豆.蠶豆.紅豆.馬鈴薯.地瓜.芋頭 還有中西式點心.如燒賣.蘿蔔糕.咖哩餃.蟹殼黃.壽司.不宜任意食用.應節制食用                                                                              

7)節慶相關食品如喜餅.月餅.粽子.年糕.都要限制食用.                                                                                    

8)烹調所用的油宜選用植物油.如大豆油.紅花子油.橄欖油.花生油.玉米油.忌用動物 性油脂如豬油.牛油.乳酪.烹調方式宜採涼拌.水煮.清蒸.紅燒或燉.少用油炸.燒烤                                                                          

9)盡量減少赴宴.常吃大魚大肉對身體健康不好.必要時也應留意注意食物的質與量避 免飲用濃湯.不宜喝酒.抽煙.少喝茶或咖啡.                                                                                                                                       

10)醣類食品吸收快.對於血糖的控制影響大.包括罐裝.盒裝.瓶裝果汁或蜜餞.蛋捲.蛋 塔.中西式甜點.加糖或鹽分的罐頭.氣泡類飲料.應盡量不予食用.                                                                                                    

11)盡量不吃加糖食物.可選用低熱量甜味劑(代糖)阿斯巴甜來代替.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比正常值高.但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情形.許多證據顯示 糖尿病前期在未來進展變為糖尿病.甚至併發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機會都比正常人高.只 要符合空腹血糖異常(100-125mg/dl)或葡萄糖耐受不良(<200).其中之一或兩者皆符合. 而未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皆為糖尿病前期.醫師如能對高危險族群提高警覺.篩檢出前 期者.並給予適當的衛教.將可有效延緩或甚至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空腹血糖值在100-109 者.的確比空腹血糖<100者.有較高的糖尿病發生率.由血糖正常進展至糖尿病前期或甚 至糖尿病.其致病機轉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分泌有缺陷及醣質再生增加有關.                                                                                                                            

心 血管疾病是造成第2型糖尿病患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約佔>66%.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延緩糖 尿病患微小血管的破壞(如蛋白尿的產生).但是對冠狀動脈疾病的預防效果卻不佳.可能 高血糖對心血管的傷害.早在糖尿病前期就已開始.研究顯示在預測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葡 萄糖耐受不良的影響較空腹血糖異常為大.另外血壓.血脂肪.身體質量指數.CRP這些都 是糖尿病前期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也正是診斷代謝症候群的條件因子.與胰島素阻抗 性有關.肌肉中的粒線體如有缺陷.將會脂肪囤積於肌肉細胞中而造成胰島素阻抗性.運 動則可增加肌肉細胞中的粒線體數目而減少胰島素阻抗.進而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下列食物(計含8克蛋白質.60克醣類.熱量280大卡)=1平碗飯=1個方形饅頭=2碗稀飯 =2碗麵條(冬粉.麥片)=4片土司=12片蘇打餅乾=1碗蕃薯(馬鈴薯.玉米粒.芋頭.紅豆.綠 豆.南瓜.豌豆仁.皇帝豆.均不加糖及油)=1套燒餅油條. 肉類食物(含7克蛋白質.5克脂肪.熱量75大卡)=1兩瘦肉(豬牛洋雞鴨)=1兩魚肉(不 含骨頭)=1個蛋=1塊板豆腐=1根素雞=1個豆包=3塊五香豆干=1碗豆漿(未加糖). 1份牛奶(全脂熱量150大卡.低脂120.脫脂80)=1盒鮮奶(市售盒裝236cc)=3平湯匙低 脂.脫脂奶粉=4平湯匙全脂奶粉. 1份蔬菜類(蛋白質1克.醣類5克.熱量25大卡):皆以可食部分100克(3兩)為1份. 1份水果類(醣類15克.熱量60大卡)=半根香蕉=1個柳丁=半個泰國芭樂=1/6個(大)木 瓜=1個(小)蘋果=1個(中)楊桃=1片(半斤重)西瓜=1個(小)水梨=8粒(大)葡萄=5粒荔枝=8 粒草莓=12龍眼=2個蓮霧=1個(小)土芒果=1個(大)桃子=6個枇杷. 1份油脂類(脂肪5克.熱量45大卡)=1茶匙純食用油(各種動植物油)=1湯匙鮮奶油=15 粒花生=5粒腰果=1片培根(2.5X3.5X0.1公分).
當體內醣類存量降低至低於正常值時.由蛋白質(胺基酸)和脂肪中的甘油.可以合成 不少的葡萄糖.此過程稱為醣質增生.人體蛋白質中的胺基酸約有60%可變為醣類.其餘40 %因化學結構很難轉變.1980年專家證實第2型糖尿病主因是胰島素阻抗.預估到2020年全 世界將有2億5千人患有此型糖尿病.理由是:                                                                                                                                              1.未被診斷為糖尿病之前.胰島素阻抗可存 在10-20年.                                                                                                                                                                             2.凡有第2型糖尿病者.都同時有胰島素阻抗.                                                                                                3.胰島素阻抗可預測1個人將來 是否會得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基本的定義是胰島素正常濃度下.對肌肉.脂肪.肝臟等組織的反應度下 降.因此造成1.飯前.後血中的胰島素濃度上升.                                                                                                                     2.血糖正常狀態下.胰島素濃度上升

3.飯 後葡萄糖耐受性不良---特稱為胰島素 3要件.第2型糖尿病的特徵是胰島素阻抗.因胰島 素對肌肉.脂肪.肝臟與中樞神經等組織無法產生正常的反應.失去代謝葡萄糖和脂肪該 有的功能.產生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此型病變最初由週邊組織產生胰島素阻抗.最 終不再分泌胰島素.胰島素阻抗在臨床上可由葡萄糖耐受性測驗.早期就可檢驗出來.亦 即此病的胰島素阻抗.首先由葡萄糖耐受性異常來表現症狀.它是個蠻普遍的現象.與老 化.缺乏運動和遺傳因素有關.此現象可能是肥胖症所造成的.胰島素阻抗所影響的是碳 水化合物(醣類)與脂肪的代謝異常.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症狀隨時間長久而惡化.胰島素 產生阻抗時.會出現補償性的增加胰島素分泌.基礎狀態的胰島素分泌增加.飯後的分泌 也增加.胰島Beta細胞筋疲力盡.不再分泌胰島素.葡萄糖耐受性降低.血糖便居高不下.1 個人的葡萄糖耐受性如1年下降5-10%.便有糖尿病的危險.胰島素阻抗是元凶.如原因未 除.葡萄糖耐受性只會每況愈下.當胰臟不再分泌胰島素.脂肪細胞仍然產生脂肪酸.肝臟 細胞仍然產生葡萄糖.最終只有依賴施打胰島素了.                                                                                                                                                 

       胰島素阻抗即使未造成糖尿病.也會產生別的毛病.胰島素功能異常.加上胰島素分 泌過多.會造成血液脂肪代謝異常.如三酸甘油脂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 過少.血液凝固異常.血管硬化(即血管阻抗性增加).類固醇激素濃度改變.週邊血液循環 不良與體重增加.因此胰島素阻抗與中廣型肥胖.高血壓.多囊性卵巢症.血脂異常.動脈 粥狀硬化等疾病有關.胰島素阻抗.胰島素濃度過高與血脂異常(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 膽固醇過低)稱為X症候群或胰島素阻抗症候群或稱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雖另有原因.但 都與胰島素功能異常有關.就是胰島素阻抗產生廣泛的影響.                                                                              

        胰島素的功能:胰島素信號傳導包含在內.具重大意義.胰島素具有很強的合成功能. 促進組織發育與維持身體葡萄糖的代謝.在許多組織裡調節葡萄糖的代謝.包括脂肪.肌 肉.肝.心.腎與中樞神經.能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增加脂肪與肌肉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在 肌肉與脂肪細胞.胰島素刺激細胞內的傳導器移至細胞膜以清除血液中的葡萄糖.胰島素 也影響脂肪代謝.增加肝臟與脂肪細胞合成脂肪.減少脂肪與肌肉分解三酸甘油脂.使脂 肪酸減少.當胰島素發生阻抗時.以上功能便異常.這些功能都需要胰島素來調節.血中的 胰島素濃度正常或過多時.這些調節功能異常就是胰島素阻抗.稱胰島素阻抗是一種信號 傳導的異常.             

      信號傳導有前段與後段.即上游與下游.其上游需要胰島素接受器.胰島素與胰島素 接受器是信號傳導的上游.下游則與胰島素傳導器有關.與胰島素阻抗有關的胰島素傳導 器是4號(GLUT4 glucose trnsporter )                                                                                                                                      

4).若缺少則葡萄糖的吸收不良.會產生胰島素阻 抗.胰島素與胰島素接受器的傳導.類似神經細胞的突觸傳導.由接受器前傳到接受器後 與突觸前傳到突觸後類似.胰島素阻抗不是單一基因所決定.牽連很廣.多種基因與環境 因素.造成肥胖或感染.才產生胰島素阻抗的特徵.胰島素信號傳導異常.造成葡萄糖的吸 收與代謝異常.即葡萄糖耐受性不良. 正常人胰島素的濃度與血糖濃度.飯前與飯後都維持類似或固定的水準.飯後的胰島 素與血糖都增加時.靠的是肌肉合成肝醣來消化.病患飯後肌肉合成肝醣減少50%.飯後靠 肌肉合成肝醣的速率減少.與第2型糖尿病人產生胰島素阻抗有關.此型糖尿病人葡萄糖 運轉程序較慢.使合成肝醣減少50%.葡萄糖的運轉先受到胰島素的刺激.結果不是胰島素 決定.是肝醣的合成.胰島素不夠敏感.使肝醣合成變慢.血中葡萄糖無法利用.導致血糖 增加.即所謂葡萄糖耐受性不良.                                                                                                    

       全世界糖尿病的病患人數,不但持續快速增加,年齡更往下探,所以此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糖尿病的病因與基因,飲食,肥胖有關,根據健保局的資料顯示:全台灣45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這是一種慢性,只能控制,無法根治的代謝異常的疾病  .                                            

       以往對糖尿病的衛教,禁忌太多,太負面,真正能做到的患者,除非很覺悟者並不太多,好像不說重話,患者就不當一回事,讓此病被污名化,很多病友得病,不敢去面對及接受它,甚至否認及忽視,不處理治療它,以致造成病情每況愈下,併發症提早來到,雖然糖尿病可能合併發生不同程度的器官病變,但只有約1%會走到截肢,失明,洗腎的地步,只要定期篩檢,即時定期治療,飲食控制,就有生機,得病或有事就要去面對,接受,處理,放下,把它當成逆增上緣,逆來順受.                                                         

         建議您: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適度運動,心態調適好,就能活得自在,不會被疾病絆住,健康是一種動態概念,疾病雖不會消失,只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控制得宜,還是可以保有生活品質,和糖尿病和平共存,因糖尿病是控制療法,無法根治,病人自我負責的心態很重要.醫病之間要互相配合,病情才能控制得好.人生才會美麗快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因血中尿酸濃度異常過高所致.俗名帝王病)

一.前言:                                                                                                                                                                     所謂[痛風],即是一種文明病,痛起來驚天動地,但來得快也去得也快,有如一陣風,故有[ 痛風]之稱.痛風是指尿酸結晶進入關節腔中,所引發的急性發炎,急性發作通常會侵犯下肢單一關節,或關節旁組織,尤其大腳趾的蹠趾關節,踝關節或膝關節,發炎的關節會呈現[紅,腫,熱,痛]的反應,部分病例還會合併發燒,故容易被誤診,以為是蜂窩性組織炎或細菌性關節炎.                                                           

[痛風]是體內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不良所引起的,在中醫屬於[痹症]的範圍, 常見於營養太好的人,素食者,或常吃瘦肉者,突發在半夜或清晨,部位上以腳的大拇 趾較常見,其次見於踝,手,腕,膝,肘,以[紅,腫,熱,痛,關節不靈活]為主要特徵.有時 會合併輕微發燒,待關節炎消退後可能會有一些脫皮現象.誘發痛風的因素包括:喝酒 .過度攝取高普林食物,運動,受傷,手術,出血,感染,放射線治療,抗結核菌藥,阿司匹 靈,及一些降血壓藥(利尿劑.Thiazide).                                                                          

臨床上對高尿酸血症的定義:是男性的空腹血清尿酸濃度大於7mg/dl,停經前女性大於6mg/dl,大多數患者是因為腎臟排泄尿酸減少所致,少數是因尿酸產生過多所引起. 痛風的發生和高尿酸血症具有密切關係,即血中尿酸越高,越容易發生痛風.尿酸是普林代謝的最終產物,因人類缺乏分解尿酸的酵素因此會存在高尿酸血症的問題.                                                                                                                                                        

二.好發部位:                                                                                                                                                          早期發作時即使不吃藥,過了3-10天也會自動不痛,臨床上以單一關節炎最常見,但發 作越頻繁,可能轉為多關節炎或是疼痛時間因此而拉長.第一個腳拇指為常侵犯處.其 他像腳踝,腳跟,腳背,膝,腕,肘,手指也都可能發生,但以下肢為最常見處.                                                                                                     

三.年齡層與性別:                                                                                                                                                  根據臨床研究,目前在台灣成年男性,痛風的發生率高達3.3%,男性比女人易發生此病,可能跟應酬與喝酒多有關係.男性以40-50歲 為好發年齡,而女性以60歲以後為好發年齡,所以停經前女性及30歲前男性(非胖者), 少有痛風的發生,但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罹患痛風的年齡有日漸下滑的趨勢.                                                                           

四.後遺症:                                                                                                                                                               痛風除了會伴隨痛風性關節炎,形成痛風石外,其他還可能引起痛風性腎病變與因尿 酸引起的尿路結石等,通常痛風第一次發作後.一年內再發率為60%.只有約7%的患者 一輩子只發作一次.        

患者若因尿酸而產生尿路結石,其發生率高達10-20%,造成的影響是腎臟可能因此受損,嚴重者甚至必須終身洗腎 .痛風如未受到良好的控制,長年下來,將會因尿酸鹽沉積而在關節,皮下組織,耳輪及內臟形成痛風石.  

研究指出:平均每升高1mg/dl 血尿酸值,對 1個有高尿酸又合併高血壓的人,將增加32%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如合併冠心病者將提高26% 的死亡率,可見尿酸過高除了會引起痛風外還會引起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平時必須特別注意飲食禁忌 .                                                                           

五.禁忌----以節制食量,避免肥胖,不吃有殼的東西(包括動植物)或植物的種子,動物的 生殖細胞和內臟及瘦肉.                                                                                                                                                                              1.禁止喝酒,尤其啤酒絕對不能喝.因酒精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使血中的乳酸濃度升 高,導致腎臟的尿酸排泄減少,所以大量飲酒後會誘發痛風的發作.多樣的酒類中以啤 酒的嘌呤含量最高,而白蘭地和威士忌則幾乎不含,因此痛風的人絕對不能喝啤酒,非 不得已則改喝一點點白蘭地和威士忌.                                                                                                                                                                             2.瘦肉少吃.(肥胖的人,肥肉也不能吃).                                                                                                               3.動物的內臟或生殖細胞.如:蛋,魚卵,烏魚子,腦髓,睪丸,腸子,心,肝,肫.腰子.脆腸.                                                                                                                                                                             4.有殼沒骨頭的海鮮,如:青蚵,文蛤,花枝,尤魚,鱆魚,透抽,小管,蝦蟹,龍蝦,干貝,海膽                                                                                                                                                                               5.魚類包括:加納魚.白鯧魚.白帶魚.沙丁魚.鯊魚.海鰻.秋刀魚.皮刀魚.吳郭魚.鰱魚. 虱目魚.烏魚.吻仔魚.四破魚.                                                                                                                                                                              6.植物的種子.如:瓜子,紅豆,綠豆,落花生,蠶豆,栗子,蓮子,毛豆,黃豆,杏仁.                                                                                                                                                                             7.黃豆(大豆)做的食品.如:豆漿,豆腐,豆干,豆花,素肉,素雞.                                                                                                                                                                             8.菇類不能吃.如:香菇,磨菇,草菇,金菇,菘蕈,猴頭菇.                                                                                                                                                                             9.不喝雞精,養樂多,高湯或火鍋湯,肉湯.酵母粉.其他如:豆苗,紫菜,蘆筍,竹筍尖,白花椰菜, 菠菜也要少吃為妙.                                                                                                                                                                        10.某些藥物會造成尿酸升高,如:利尿劑,肺結核藥,阿斯匹靈.服用這類藥物要小心.                                        

六.多吃水果和葉菜類(但綠豆芽,黃豆芽或發芽豆類要把前面的葉子弄掉,才能食用).                               

七.宜多喝水,少熬夜,不要太勞累.勿作激烈運動,因肌肉易缺氧,使體內尿酸增加.                                         

八.天氣冷要保暖,因溫度冷會讓尿酸晶體沉澱,引起痛風發作.                                                                       

九.不宜快速減輕體重,以避免身體組織急速分解,誘發痛風.                                                                          

十.要有決心耐性控制飲食,不該吃的就不要吃或節制少吃.預防比治療重要,飲食控制比 吃藥重要,能少吃藥而身體健康,總比有些醫生叫你天天吃藥還好,誤把肚子當作藥庫                                                               

十一.食療:                                                                                                                                                                 1.櫻桃茶飲------櫻桃對於痛風的人是非常有益的水果,生吃,打汁,罐頭的皆有用.                                                                                                                                                                              1)材料:櫻桃原汁15cc,白蘭地3cc,紅茶1包,開水200cc,糖適量.                                                                                                                                                                             2)作法:紅茶包用200cc開水泡3分鐘,取出茶包,加糖,櫻桃原汁,白蘭地調勻.                                                                                                                                                                             3)功效:櫻桃含花色素(anthocyanidin)和前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能降低尿酸, 又能穩定關節的膠原質結構,含有韖花酸(Eiiagic Acid),有抗氧化作用,還含 有一種鎮靜的化學物質be   nzodiazepines,使緊張的情緒得到紓解,不僅如此, 它所含的柳酸鹽也具有抗發炎和鎮痛的作用.                                                                                                                                                                        

    2.哈蜜瓜草莓汁------                                                                                                                                                                                       1)材料:哈蜜瓜200克,草莓200克,開水適量.                                                                                                     2)作法:哈蜜瓜洗淨,去皮切小塊,草莓洗淨去蒂,將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中攪打成汁.                                                                                                                                                                              3)功效:痛風發作,關節急性發炎的現象,會使體內的自 由基濃度升高,此時多攝取抗氧 化的物質能抑制自由基濃度,預防關節受到第二次傷害.哈蜜瓜所含的B-胡蘿 蔔素和草莓所含的韖花酸,正是抗氧化劑,能避免關節受到自由基的攻擊.                                                                                                                                                                          

  3.紫蘇梅子汁------                                                                                                                                                                                   1)材料:紫蘇梅濃汁10cc,開水200cc.                                                                                                                 2)作法:紫蘇梅濃汁以開水調勻.                                                                                                                            3)功效:紫蘇葉中的迷迭香酸有抗炎作用,薄荷醇有局部麻醉的效果,梅子雖酸,經過消 化之後會變成鹼性物質,  可以維持血中尿酸濃度,避免大幅升高,梅子所含的柳 酸鹽具有抗發炎和鎮痛的作用.                                                                                                                                                                         

   4.菊花甘草茶------                                                                                                                                                                                   1)材料:菊花5朵,甘草10片,水適量.                                                                                                                     2)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以中火熬煮5分鐘,濾出湯汁.                                                                                                                                                                             3)功效:菊花,含有parthenolide能抑制前列腺素-II和白血球,減輕關節炎的疼痛和發 炎現象.甘草,含有甘草次酸能抑制中性白血球的代謝,降低活性氧原子的形成 而具消炎效果.                                                                                                                                                                         

   5.檸檬原汁-----將檸檬洗淨壓汁,可原汁喝,或加少許蜂蜜,果糖,或橄欖油2-3滴,或加 開水稀釋,一天喝250cc多多益善.檸檬含有豐富的檸檬酸(citric acid),本身 屬於酸性的,但進到胃裡,經吸收後會變成鹼性物質,可促進乳酸lactate代謝, (乳酸是身體疲勞,運動後或下班工作後肌肉的酸痛之元凶)排除乳酸廢物,有 抗氧化作用,降低尿酸的濃度.又因含大量的維他命C,除了抗氧化,抗衰老,抗 癌外,又可養顏美白,使人皮膚嬌嫩,青春又美麗.                                                                                                                                               

十二.總結: 痛風是一種代謝障礙的疾病,與吃太好,太營養有絕對關係,病患本身要確認此病的嚴 重性,而且此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初次發病後,就會有再發的機會,所以一定要有耐 心,毅力,意志力要強,一定要忌口,去控制飲食,不該吃的就不要吃或少吃.不要以為 這樣,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勿可憐自己,為何吃得這麼不好,以為是在虐待自己,和自 己過意不去,人生感覺乏味.要體認---[健康就是財富,沒有了健康,則一切歸於零.].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控制血糖 最好快步走

  • 【中央社】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今天表示,台灣有近7成糖尿病患未能良好控制糖化血色素值在7%以下,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失明、中風、截肢或死亡。病友團體說,控制血糖最好的方式是快步走。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今天表示,全台約有150萬名糖尿病患者,但約有7成患者沒有定期及良好控制「糖化血色素值(HbA1c)」在7%以下,而導致其他併發症發生,嚴重可能會失明、中風、截肢或死亡等。

     患病25年、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副理事長謝豐聰表示,控制血糖其實很簡單,有恆心與毅力是基本有效原則,除配合醫師用藥,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外,最好的方式是快步走。

     謝豐聰表示,固定每天飯前、飯後檢測血糖值,比較兩者間差距,透過飲食前後間變化,掌握及調整飲食習慣,但控制在7%仍不足,若能控制在6%,那才是最好的。

有氧運動-快走
卓俊辰【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科學知識50期第63-70頁

快走 

  快走是一種動作方式自然而又健康的運動方法。雖然運動強度不如跑步,但是快速步行(Brisk Walk)一小時也可以消耗大約三百卡的熱量。人體的構造本來就是為步行而設計的──不備可以走近距離,人也可以走很遠又很久的。看看我們的祖先,他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不也是靠著他們的腳走出來的嗎?

  很多人認為步行運動比跑步還好,因為不像跑步會帶給腿部肌腱過分強大的壓力;據一般瞭解,步行運動者的傷害遠比跑步者少得很多。

  對大多數希望保持良好心肺耐力水準的人來說,快走應該是他們首先可以考慮採用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最近以來都沒有適當的運動時,步行是最好的。此外,如果您的體量過重,選擇步行是最明智的──不論您的年齡是多少。假使您現在閱讀本章是因為您的心肺耐力不好,那麼,以下所介紹的方法將幫助您改善體適能水準,並促使您能進一步享受更激烈的運動。在您還沒有辦法經常以輕快的速度走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之前,最好不要嘗試跑步。如果說您的體重過重,跑步之前最好能先以步行使體重降至合理的範圍。有些人不喜歡跑步並沒有特殊的原因,那步行是很適合他們採用的。

  大多數人在剛開始運動時所受的運動傷害都是因為突然之間運動量太大,太急切,又作得太吃力了。根據科學研究指出,耐力型的運動可以使人的身體生理機能獲得改善,可是卻有很多人因為運動不得要領而受傷,結果使運動習慣受到中斷,甚至完全放棄。事實上,最常造成傷害的就是跑步。相反的,步行運動者所發生的運動傷害比跑步者少得很多。

  曾有一項研究,對象是十一位平均年齡五十六歲,經常作快速步行的中老年人;經過十五週的訓練之後,受試對象平均可以持續步行一小時又十五分鐘,而他們每週運動的次數至少是四次。我提這段事實的用意是要強調,沒有一位受試對象因為運動不當受傷而中途退出的。除此之外,有些受試對象在十五週步行運動之後,更進一層實施跑走運動(Run-walk Program),其他一部分人則因興趣以及身體條件的限制,仍舊繼續維持以步行為運動方式。在這研究中,極少發現受試對象有腿和膝蓋上整型外科的毛病(Orthopedic Problems),主要是因為步行的運動負荷對多數人而言都不會太重。簡單地說,快速的步行對那些中老年人已提供了足夠的運動量,可以防止他們身體機能的衰退。

  對很多人而言,他們的步行祇是在住家附近作十五分鐘左右的散步而已;其實,十五分鐘才祇是有節奏的快速步行剛剛要發生效果的時候呢!這裡我們所說的步行──為改善心肺耐力的步行運動,指的是至少要持續30分鐘至一小時的快速步行,而那種速度應該要能激發血液加速循流全身才可以。當然,一下子要達到這樣的地步是不太容易的,但是,漸漸地您是可以達到上述目標的。由於步行的運動強度比跑步、游泳等還輕,因此,運動時間必須偏久一點。這樣才能獲得運動訓練的效果。

一、步行運動的穿著

  任何方式的運動,如果腳、踝關節以及膝蓋經常必須承受相當大的衝擊力量時,都很可能會給運動者帶來一些毛病。當衝擊力量愈大時,下肢──尤其是腳和下腿部位受傷的機會就愈多。因此,從事這一類的運動,最重要的就是鞋子。以步行為例,根據我們的觀察,市面上所售的慢跑鞋是很合適的。這種慢跑鞋的鞋底是多層的結構,除了最外層有耐磨的外底,中間還有可以緩衝撞擊力量的海棉物,而且鞋子的前端也相當柔軟。這些特徵都不是網球鞋或籃球鞋所擁有的。更清楚地說,如果您要慢跑或快速步行一小時或更久的時間,穿著網球鞋或籃球鞋是無法提供您足夠的特別保護的。最好找賣有各種不同牌子的鞋店,可以有比較多的選擇機會。多穿幾雙試走看看,可以買到較合腳的。合適的鞋子有時給人的感覺是迫不及待的要出去跑走一番呢!

  步行所穿的衣服應力求舒適,原則上,儘可能不要穿太多。在炎熱而又潮濕的氣候裡,應穿著寬鬆而又透氣的衣服,以便身體能適當地散熱。純綿或綿混合質料的服裝最好,因為綿質的衣服容易吸汗且使體熱易於散發。夏天運動最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使身體所產生的熱與水份無從散發──所以,穿著的服裝很重要。另外,要避免脫水或可能的熱虛脫與中暑。

  相反的,在冬天裡運動,您所穿的服裝應該要能夠保住體熱。因此,最好多穿幾層衣服。尤其是軀幹部位,如果有幾層較薄的衣服保暖是最適宜的,然後,外面再穿套頭的毛衣。必要的時候,最外層可以再加一件防風夾克。無論如何,穿多少還是要看氣候情況而定。通常,大多數人都會穿過多衣服。因此,最外層最好是穿拉鏈式的夾克,以便在身體感覺太暖和時能容易脫下。當順風步行時拉鏈可以解開;而當逆風步行時又可以將拉鏈拉上。在嚴寒的冬天裡步行,為了防止手指和耳朵凍傷,戴手套和毛線帽是很有效的。另外,帽子對防止體熱的流散也影響很大。如果您還是覺得冷,那就,再加一層衣服,而不是改穿較重的衣服。

二、步行的場所

  選擇好的步行場所是很重要的;所謂「好」的標準,就是地面要穩固平坦。凸凹不平的表面容易使腳受傷。另外選安全的地方步行;如果在晚上或大清早天色還不很亮時步行,最好能帶小的手電筒。練習步行的最初階段應避免起伏的山坡地。在交通頻繁、空氣污濁的區域步行也是不適宜的。在國外,有很多人喜歡在大型的購物中心寬廣的建築物裡步行,那裡可以不必擔心氣候不好。當然,考慮方便,住家附近的公園、校園或巷道都很適宜。

三、步行的方法

  最初階段,步行的速度以感覺舒適、自然而有節奏為原則,手臂以放鬆的方法讓它正常擺動,切勿故意加力量擺振。正確的步行姿勢應該是抬頭挺胸,以腳跟先接觸地面,然後全腳掌著地,再由腳尖離開地面。腳正確著地位置如圖一。

步行時腳的正確著地位置
【圖一】步行時腳的正確著地位置

  按照上述方法練習幾次之後,身體的肌肉以及呼吸就比較能夠適應步行的速度了。從此,可以視情況每次練習時都增長一點步行的距離。最後,當您的體適能逐漸建立之後,您就可以大步邁出並且走快了。原則上,步行得喘不過氣來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使呼吸適當地加速、加深並配合步伐節奏是需要的。您最終的目標是,步行的速度一定要足以刺激心肺系統,使發生訓練效果。正因為如此,瞭解您步行時的心跳反應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步行時會發生很吃力、很喘而幾乎有跟不上的感覺,這時最好能減緩速度大約一分鐘左右,等呼吸稍微恢復過來之後再增加速度。以快慢兩種速度交替步行也是一種好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您比較容易達成預期的距離目標。

四、步行的處方範例

  步行運動處方共分為三個部分,範例一是為初學者而設計的內容包含大約四週計十六次的練習份量。完成了初學階段之後,就可以實施範例二,那是屬於中級程度,也是四週的份量。然後,完成範例二之後,就可以進入高級程度的範例三了。使用處方範例之前,一定要詳細閱讀「步行運動處方範例須知」。

  每次步行之前,先作一些熱身運動的伸展操是必要的。然後,比較激烈的主要運動部分做完之後,應該以較慢的速度繼續步行幾分鐘,並再施行一些主要肌群的伸展操,作為緩和運動。

  事實上,我們應該要瞭解,這些運動處方範例並非一成不變;雖然這些處方曾經有很多人使用過,也證明效果不錯。但是,我們還是要強調,有時根據個人的情況或環境條件的不同,略微修正是必要的。譬如,某一次的練習,您無法走完處方所規定的距離,那麼,下一次再走的時候,就以上次所完成的份量為標準實施即可,一直到能夠完成規定的份量為止,然後再接受更強的運動量。

  另外一種情形是,有些人適應能力比別人強,進步較快。曾有兩位女運動者,當初她們由第一級的第三階作起。當她們進而第五階時,按處方範例的規定是快速步行三十二分鐘,結果她們三十分鐘就已經步行了兩哩,這種距離比本來所規定的距離超出很多。由於發現她們進步的情形相當快,我們就建議她們改實施跑步的運動處方範例第一級的第一階,這種處方仍舊是以步行為主,因為她們要作四次三十五至四十五秒的跑步之前必須快速步行二十分鐘。正如我們所預料的,她們對這樣的處方修正很能適應,並且很快就準備採用完全跑步的處方了。我們要提醒的是,祇要能以謹慎的態度來觀察接受運動處方的身體反應和感受,配合個人的進步情形適當地修正本章所提供的處方是可以的。

  使用步行的處方範例時,養成良好的習慣,每次運動完後都要有記錄。也就是在所完成的各項處方之前的方格內作個記號,同時將運動時的心跳反應記錄下來;甚至,有些人則將運動時的氣候和環境情況,以及身體的感覺一併略加敘述,這些資料或許可以用來解釋身體的某些反應。以上這些記錄對鼓勵運動者養成定期的運動習慣很有助益。

 ■步行運動處方範例使用須知

  1. 首先必須以緩慢的步速走三、四分鐘,然後仿照本書所介紹的伸展操作熱身運動,以適當地放鬆和伸展身體各主要肌群。主要運動結束後的緩和運動(Cool-down)也和熱身運動一樣重要,時候大約是五、六分鐘。 
  2. 主要運動階段,步行的步速要輕快,時間和距離則依照範例表中所訂的。 
  3. 主要運動的步行十分鐘之後,測量當時的心跳反應十秒鐘,然後,在全部的主要運動結束後,同樣立刻再量取心跳數。核對兩次所量得的心跳數,看是否達到或接近個人最適當的運動心跳數;如果發覺運動中的心跳數太低,那就應該再走快些。 
  4. 如果在步行中覺得非常喘,感到特別累或有心跳太快的情形(超過個人最適當的運動心跳數),就要將步行的速度減慢至合理的範圍。 
  5. 步行的運動處方範例是以漸進方式設計的,每兩次的訓練代表一階(每天祇訓練一次)。如果您作完每一階的第二次訓練之後一小時沒有感到什麼累,那麼就可以實施下一階的訓練。假如任何一階的運動量太重了,那就回復實施先前較輕的處方,直到您覺得可以增加運動負荷為止。 
  6. 本運動處方的設計以每兩次訓練增加步行時間四分鐘為原則,當然步行距離也隨著而延長。最終目標是希望能持續步行一小時(約步行三哩的路程)。然後,您就可以保持步行相同的距離,但是逐漸縮短所需的時間。 
  7. 當您完成了初級和中級的步行運動處方後,您或許可以在步行中穿插幾次短距離的跑步。 
  8. 記錄每次步行的情況是很重要的。除了在所完成的處方之前的小方格內作記號之外,步行剛結束時以及恢復期中的心跳反應也應該加以記載。甚至,身體對運動的感受如何也可以略微敘述一下。這些資料都有系統地促進您體適能的提昇。

(一)初級步行運動處方
   在最先的四週期間,我們建議運動者每週步行四次。根據指導的經驗,星期一、二、四、六步行最好。從運動效果的觀點來看,雖然不必每天運動,但是,有很多人已經養成習慣每週運動五至六天,以保持良好的體適能。

   初學者一般都還正在適應體適能運動的各種反應,因此,我們鄭重地建議一週祇要運動四天就夠了。休息對任何階段的運動者來說都很重要的。有休息時間,身體才能對訓練的刺激發生適應的改變,並使體力恢復過來。有時可能因為身體不舒服或時間衝突而使既定的運動受到耽擱。遇到這種情形,當重新開始運動時,運動量必須要有適當的調整。假設祇耽擱一兩次而已,可能將前兩次的運動量再重作就可以了;如果是已經有一兩個星期沒有運動的話,那就需要比較大的調整,千萬不要以為這樣的建議是吹毛求疵!一點也不。任何人如果忽視了這種調整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使健康受到不良的影響。

   完成步行的初級處方之後,我們希望能達到兩項目標;第一,運動者能相當舒適地持續步行二哩。第二,讓過去一直不曾活動的身體,能減少其受傷的可能性。如果您能達到上述目標,就可以逐漸增加步行的距離與速度了。

表1 初級步行運動處方範例

主要運動
階段 訓練次別 最大MET值 快速步行
時間(分鐘)
預期距離
(哩)
運動心跳數
(次/分)

備註

1 1.□  2.□ 4或4以下 15~20 0.5~0.8       
2 3.□  4.□    20 0.9~1.0      
3 5.□  6.□ 4.5 24 1.1~1.2      
4 7.□  8.□    28 1.3~1.4      
5 9.□  10.□ 5.0 32 1.5~1.6      
6 11.□   12.□    36 1.7~1.8      
7 13.□   14.□ 5.5 40 1.9~2.0      
8 15.□   16.□    44 2.1~2.2      

(二)中級步行運動處方
   能夠完成步行的初級處方,表示您已經可以持續步行四十五分鐘左右,也就是大約可以持續走二哩以上的路程了。在中級的處方裡,我們的目標是,首先希望能以一小時的時間步行三哩;然後再逐漸增加速度,最後希望能以五十二分鐘的時間走完三哩。很明顯的,能以一小時步行三哩,再逐漸增快速度,以五十二分鐘來完成,這除了表示個人的體適能進步之外,同時,也意味著單位時間的熱量消耗情形提高──對身體脂肪的消除很有幫助。

表2 中級步行運動處方範例

主要運動
階段 訓練次別 最大MET值 快速步行
時間(分鐘)
預期距離
(哩)
運動心跳數
(次/分)

備註

9 17.□  18.□ 6 48 2.3~2.4       
10 19.□  20.□    52 2.5~2.6      
11 21.□  22.□    56 2.7~2.8      
12 23.□  24.□    60 2.9~3.0      
13 25.□  26.□ 6.5 58 3.0      
14 27.□  28.□    56 3.0      
15 29.□  30.□    54 3.0      
16 31.□  32.□    52 3.0      

(三)高級步行運動處方
   在您能夠以五十二分鐘走完三哩時,您便可以進入高級階段。通常,在進入高階之前需要有四至八週的訓練,時間長短完全看您最初是從什麼階段開始的。如果您打算繼續以步行為運動方式而不採用跑步的處方,這時步行的高級處方可以提供您達成下列目標:在漸次增快速度的訓練下,達到以四十五分鐘步行三哩的能力,或以增加距離的方式,達到以七十分鐘步行四哩的目標。當這個目標達成之後,接著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現有的體適能罷了。

   在長久實施步行運動的情況下,設法經常變化每次訓練的內容是有必要的。譬如:改變步行的場所會覺得比較新鮮有趣;或改變步行的速度與距離,如有時持續步行五哩,有時則改為以每哩十五分鐘的速度走三哩。類似這樣的變化,將使您所從事的步行運動富於創新而又有趣。請記得,擁有以一小時走完四哩以上路程的能力是相當不錯的了。一旦具備這種能力,您或許希望在持續的步行當中,加入幾次短距離的跑步。

表3 高級步行運動處方範例(甲式) ※以增加速度為方式

主要運動
階段 訓練次別 最大MET值 快速步行
時間(分鐘)
預期距離
(哩)
運動心跳數
(次/分)

備註

17 33.□  34.□ 7 50 3.0       
18 35.□  36.□    48 3.0      
19 37.□  38.□ 7.5 46 3.0      
20 39.□  40.□    44 3.0      

表4 高級步行運動處方範例(乙式) ※以增加距離為方式

主要運動
階段 訓練次別 最大MET值 快速步行
時間(分鐘)
預期距離
(哩)
運動心跳數
(次/分)

備註

17 33.□  34.□ 7 56 3.3~3.4       
18 35.□  36.□    60 3.5~3.6      
19 37.□  38.□ 7.5 64 3.7~3.8      
20 39.□  40.□    68 3.9~4.0      

(摘自「運動與健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不住口!近百萬糖尿病患hold不住血糖

  • 【中廣新聞/陳奕華】

 

    國內超過140萬糖尿病患,統計指出,超過七成未能控制好血糖,容易導致併發症發生,分析與飲食控制不佳、運動不足有關。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很重要,多數患者卻hold不住,統計台灣糖尿病患超過140萬人,但是卻有近七成未能將「糖化血色素值」(HbA1C)控制在標準的7以下。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提醒,糖尿病屬於慢性病,雖然沒有立即威脅,不過一旦血糖控制不當,容易使身體其他器官產生病變,造成失明、中風、截肢,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千萬不能輕忽。

    「以糖化血色素7作為標準,意思就是說,如果達到7程度的控制的話,已經有很多的報告顯示,這可以大大減少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這樣的情況是說,對國民的健康比較有保證,那另外的話,對於醫療費用,可以節省非常多。」

    要控制血糖,專家提醒,除了配合醫師用藥,飲食控制、運動不可少,秉持少鹽、少糖、少油原則,搭配適當運動,減低糖尿病威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好吃紅肉 易罹糖尿病

文/王重仁

喜愛美食者要注意了,有些食物常是罹患糖尿病的幫兇,尤其是經過加工處理過的香腸、臘肉等,喜歡攝取紅肉也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美國有學者研究發現,常吃紅肉,例如:牛肉,引發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包括煙燻肉類、加工過的肉類如香腸、熱狗等,這些食物攝取多了,除了容易造成大腸蠕動降低產生病變以外,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在1986年到2008年做了一項大型研究,調查了至少3萬7千名以上的男女飲食狀況,研究中分析了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結果證實攝取紅肉及加工過的肉類,確實引發糖尿病的機率大增,因為紅肉中的血色素鐵離子會產生氧化壓力,破壞胰臟的β細胞使胰島素無法正常運作,最後造成第二型糖尿病。

此外,加工類的肉類(醃製物)、香腸、臘肉等容易產生硝酸鹽、亞硝酸鹽、鈉等毒性物質,也會對胰臟產生不利的影響。

這篇大型研究發表在2011年10月份美國臨床營養雜誌,證實經過加工的紅肉如果過量攝取,與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有關。

要預防糖尿病不罹身,飲食、運動是預防糖尿病2個主要方法。其中,飲食最為重要,健康的飲食可以幫忙調整代謝異常,也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此,除了降低紅肉的攝取量,建議多蔬果、低脂以及全穀類等,預防勝於治療,忌口保健康。(作者為藥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患不愛運動 近七成過重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全國20歲以上民眾估計約有143萬人患有高血糖問題,肥胖更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據國健局最新研究調查發現,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近7成都有過重及肥胖情形,最令人憂心的是,在有過重及肥胖問題的糖尿病患中,採取減重行動者不到3成,其中過半在最近2週內都沒有運動。

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陳姿伶表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的高血糖盛行率為8%,以此估計,全國20歲以上民眾目前約有143萬人患有高血糖。

人體一旦肥胖,會使得胰島細胞敏感性變差,進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而根據最新調查發現,成人糖尿病患者,將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的問題,這些過重及肥胖糖尿病患者中,男性糖尿病患者佔54.2%、女性糖尿病患者則佔45.8%。

研究亦同時針對有過重及肥胖問題的成年糖尿病患進行是否有採取體重控制的調查,結果發現,有採取方法減輕體重者不到3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陳姿伶指出,糖尿病患的自我照護,飲食控制及運動均相當重要,此次國健局研究調查發現,有9成以上糖尿病患者表示自己有透過飲食控制來控制血糖,但有54.5%的病患過去2週都沒有運動,顯示患者在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上仍需加強;另外,調查結果亦顯示,37.9%糖尿病患者會自我驗血糖,46.1%會注意自己足部保養,雖然較94年調查的22.4%及39.0%增加,但仍然不夠積極。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成糖尿病患 血糖hold不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高達7成糖尿病患,糖化血色素值未能控制在7%以下,易提高失明、中風、腎臟病變、截肢等併發症風險,新陳代謝科主任蘇景傑醫師解釋,糖化血色素值是指葡萄糖附著於血紅素的比例,比如100毫克血紅素驗出附著7毫克的葡萄糖即為7%,而正常人應在5.5%以下。提醒糖尿病友應每3~4個月到醫療院所抽血驗糖化血色素值,且每天至少量1次血糖值,以監控血糖。
報導╱林明佳  攝影╱施偉平

 

蘇景傑醫師指出,許多糖尿病患,每次回診驗血糖時多少都會「作弊」,也就是去醫院報到的前幾天少吃、認真服降血糖藥,讓血糖值比較好看,不過糖化血色素值無法作弊,因其可代表過去2~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蘇景傑醫師譬喻,血糖值就像小考,糖化血色素值像期末考,若平常有每天定時量血糖並加以監控、遵照醫囑服藥,且保持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自然期末考成績不會太差。 

點下放大

先了解 控制在7%以下

血糖值會受空腹、餐後、飲食內容等因素影響而變動,但糖化血色素值可代表過去2~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這是因血紅素在人體的生命周期為2~3個月,建議糖尿病患至少將此數值控制在7%以下,另空腹血糖值應控制在90~130mg/dL、餐後血糖值應小於140mg/dL。 

這樣做

 

點下放大

檢測並監控血糖

家用血糖機自我檢測血糖值,可在飯前、進食後、運動後或是用胰島素後的2~3小時測量,有助了解平日飲食、運動等對血糖的影響。建議每天至少量1次血糖值並加以記錄,並且每3~4個月就到醫療院所抽血驗糖化血色素值。 

點下放大

高纖低脂少糖鹽

用餐應定時定量,避免糖果、汽水、蛋糕、蜜餞等高糖分零食及醃製品、番茄醬、糖醋醬等加工食品;選用高纖食材如蔬菜、糙米飯以及全麥麵包等,少吃肥肉、雞皮、內臟等食物,且以燉、滷、清蒸、水煮、涼拌烹調方式為主。 

點下放大

控制體重多運動

養成運動習慣,對於控制血糖有極大的幫助,建議運動如健走、體操、騎腳踏車等,建議頻率為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強度維持在每分鐘130下。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24就屬過重,最好減肥。

點下放大

專家說 定期回診戒菸酒

新陳代謝科主任  蘇景傑醫師
糖尿病最可怕之處在於會產生併發症,提醒日常監控血糖在理想範圍,並保持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另最好戒除菸酒,並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追蹤檢查。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