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糖尿病 (1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醫病夥伴齊心 有利糖尿病照護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很多糖尿病患對於胰島素治療存有疑慮,需醫師詳加說明。(照片提供/陳宏麟)

 

圖.文/陳宏麟

 

時代進步與醫療發展使得人類壽命延長,但慢性病罹患率也跟著增加,尤其是糖尿病。2012年IDF(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8.55%,約200萬人,但不到10%的病患達到血壓(130/80)、血糖(A1C糖化血色素<7.0%)和血脂(LD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控制良好的標準。

 

糖尿病控制不良就可能出現小血管病變(例如:眼睛視網膜病變、腎臟衰竭、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例如:心血管疾患、腦中風)。因此,透過衛教,積極控制糖尿病已刻不容緩。

 

以生活飲食調控、規律運動為基礎,加上藥物輔助治療的黃金準則對於糖尿病患的血壓、血脂控制有一定療效,但血糖牽涉飲食,以及病患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阻抗等因素,血糖控制對醫療團隊、患者都是大挑戰。

 

近年來,降血糖藥物日新月異,治療添利器,只是部分病患仍控制不良、血糖過高,胰島素能幫助患者降低血糖,避免併發症提早發生。

 

近年來,糖尿病照護模式就是建立以病患為中心,醫護團隊與患者建立夥伴關係,一起面對、解決問題,此一模式有利病情控制。(作者為南投縣埔里鎮陳宏麟診所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病夥伴齊心 有利糖尿病照護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很多糖尿病患對於胰島素治療存有疑慮,需醫師詳加說明。(照片提供/陳宏麟)

 

圖.文/陳宏麟

 

時代進步與醫療發展使得人類壽命延長,但慢性病罹患率也跟著增加,尤其是糖尿病。2012年IDF(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8.55%,約200萬人,但不到10%的病患達到血壓(130/80)、血糖(A1C糖化血色素<7.0%)和血脂(LD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控制良好的標準。

 

糖尿病控制不良就可能出現小血管病變(例如:眼睛視網膜病變、腎臟衰竭、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例如:心血管疾患、腦中風)。因此,透過衛教,積極控制糖尿病已刻不容緩。

 

以生活飲食調控、規律運動為基礎,加上藥物輔助治療的黃金準則對於糖尿病患的血壓、血脂控制有一定療效,但血糖牽涉飲食,以及病患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阻抗等因素,血糖控制對醫療團隊、患者都是大挑戰。

 

近年來,降血糖藥物日新月異,治療添利器,只是部分病患仍控制不良、血糖過高,胰島素能幫助患者降低血糖,避免併發症提早發生。

 

近年來,糖尿病照護模式就是建立以病患為中心,醫護團隊與患者建立夥伴關係,一起面對、解決問題,此一模式有利病情控制。(作者為南投縣埔里鎮陳宏麟診所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婦胸背痛 罹罕見縱膈腔膿瘍

Ads
by Google

momo購物網 全站結帳85折 www.momoshop.com.tw
4/1止,數十萬件商品結帳再打85折 愚人節回饋結帳再打85折,只到4/1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

 

60歲的陳姓女士,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史但沒有服藥治療,日前發生輕微車禍事故,明顯感覺左上胸背處疼痛,經醫師診斷後,確定罹患極罕見的「原發性上後縱膈腔膿瘍」,嚴重者可能會奪命。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方副吉表示,「原發性縱膈腔膿瘍」好發於糖尿病人身上,常見症狀為胸痛、背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開始時不一定會合併發燒,常讓病人誤以為只是普通疼痛,而延誤就醫的黃金時機。

 

他說,縱膈腔膿瘍引起原因,常見於頸部感染後往下延伸,或是上消化道異物穿刺導致破裂造成。「原發性上後縱膈腔膿瘍」的病例相當罕見,可能是陳女士本身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高就有細菌潛存風險,適巧又發生車禍事故,以致左上胸背部位身體有擦撞到,讓陳女士誤以為是車禍的關係,所幸因警覺發燒到醫院求診,才及時救回一命。

 

陳女士初到安南醫院求診時,醫師檢查發現其胸部影像有一突出腫塊在左上縱膈腔處,電腦斷層也可見在後上縱膈腔處,有一低密度腫塊約10公分大小,幸運的是食道周圍並無破裂現象。

 

方副吉說,經緊急安排電腦斷層輔助下導管引流術,將胸部上縱膈腔處的腫塊膿瘍引流,共引流出乳白色臭味濃稠液體約100cc左右,術後並施予抗生素,治療約3週後即康復出院。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妊娠糖尿病控制好 媽媽寶寶都平安

Ads
by Google

momo-薑黃、酵母B群 www.momoshop.com.tw
純天然發酵,無腥臭味 營養補給

 

營養師等人講解懷孕飲食注意事項。情境照,圖中非本人。(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35歲的林小姐有糖尿病家族病史,懷孕24週確診有妊娠糖尿病,透過營養諮詢控制熱量攝取,適量運動,定期血糖自我監測,日前順利自然產下一名男嬰。

 

林小姐說,她曾聽說妊娠糖尿病會使胎兒變成巨嬰,不易生產,也有可能生出畸形胎、胎死腹中或缺氧,還好治療團隊給予各種協助,產下健康寶寶。

 

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育玲指出,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前沒有糖尿病,在孕期出現高血糖的狀態,發生率約1%至3%,懷孕時碳水化合物代謝變化,會隨著懷孕,人類胎盤泌乳素、黃體素等荷爾蒙分泌濃度的升高而改變。一旦身體對胰島素的阻抗增加,需求量便相對增加,妊娠糖尿病就在此時悄悄發生。

 

妊娠期高血糖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可能性,較非糖尿病孕婦高2-4倍,羊水過多發生率亦多10倍,新生兒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低血糖症、黃疸症或低血鈣症等風險。

 

林育玲說,妊娠糖尿病孕婦較明顯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吃、多飲、多尿,但體重卻減輕和疲倦,產婦須於產後6週重新確認是否罹患糖尿病。相關研究也證實,妊娠糖尿病產婦哺餵嬰兒母乳6個月以上,可以減少或延緩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餐吃稀飯 糖尿病血糖失控禍首

Ads
by Google

momo購物網-手機年度超低價 www.momoshop.com.tw
各款手機流血下殺超划算,全館特價優惠中 天天一品超驚喜優惠,心動立即購

 

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應掌握「低蛋白」、「低鉀」、「低磷」和「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原則。(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需要採取「低蛋白」、「足夠熱量」、「限鉀」、「限鈉」及「限磷」飲食原則,但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發現,有8成病患的飲食控制未達標準,其中又以早餐「超標」情形最嚴重,例如常吃的稀飯、燒餅油條及燕麥等早餐並不適合這類病患,專家建議不妨改成蘿蔔糕與豆漿,或是肉絲炒米粉及燙青菜等。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表示,國內有4萬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要減緩疾病惡化,首重飲食控制,否則攝取過量的蛋白質食物,不僅會讓血糖不穩定,更會造成腎臟加倍做工,但門診中常見病患不知如何正確飲食,僅有4成病患知道要限制蛋白質、2成知道需限鉀及限磷,以致有8成病患飲食超標,其中4成患者還攝取高升糖的食物。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表示,近5成糖尿病腎病變病患表示,飲食限制太多,以致無法「達標」。進一步追蹤患者的飲食內容,早餐是三餐中「超標」最嚴重的一餐。因為早餐常見飲食處處是地雷,包括稀飯、燒餅油條及燕麥奶都上榜,且第一名的稀飯,屬於高升糖食物,糖尿病患應盡量避免食用,若真的食用也需注意份量不超標。

 

另許多患者誤以為燕麥奶、生菜沙拉是健康食品,但這些食物雖然符合糖尿病患飲食,不過含高磷及高鉀,恐加重中後期腎病病情,加速洗腎風險。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需掌握基本飲食4原則:低蛋白(0.6-0.8
克/公斤/天)、低GI<55(升糖指數)、適量膳食纖維及適量不飽和脂肪酸,為幫助病患掌握飲食原則,三大醫學會齊推「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患者可到學會網站或撥0800-036-688免付費專線索取。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友控糖 施打胰島素莫遲疑

Ads
by Google

可攜式脈診儀-心律大師 taiwanscientific.com.tw
六分鐘測量自律神經心律不整血壓心跳 居家型自我監控;醫生型含電子病歷系統

 

文/郭昭岑

 

「衛教師,我不能打胰島素啦!我會被我的先生罵死啦!他一定會說,都是因為我的血糖控制不好,很嚴重了,才會打胰島素。」58歲的蕭女士罹患糖尿病12年,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高至10.5%(理想應控制在7.0%以下),服藥效果不佳,屢勸她施打胰島素,但因家人強力反對,以致她遲遲無法接受治療。

 

其實胰島素就是體內的一種荷爾蒙,主要負責調控血糖的含量。當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無法發揮正常功能作用時,體內血糖就會上升,造成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在發病初期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功能只剩下50%,隨著病齡延長,β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因此經由飲食、運動及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下,糖化血色素仍無法達標的「糖友」,外加注射的胰島素治療,便可以幫助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也就是說,胰島素是我們身體本身就有的一種荷爾蒙,所以接受胰島素治療其實比吃藥還要天然。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接受胰島素治療超過30年了,至今血糖控制良好,也沒有產生相關糖尿病合併症。有些「糖友」擔心打胰島素就回不去了,但研究顯示,在罹病初期早期施打胰島素,就算以後換成藥物治療,仍對於預防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有相當的助益。

 

蕭女士在醫療團隊苦口婆心的勸導下,終於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在接受治療後3個月,糖化血色素也順利下降2.1%,飯前血糖也降低不少,先生看到太太血糖獲得了改善,也不再反對了。

 

蕭女士表示:「施打胰島素,不但不如想像中的疼動與不方便,反而因為血糖降下來,精神、體力變好,心情也跟著開朗。」所以她以自身的經驗,奉勸「糖友」:「控『糖』,千萬莫遲『胰(疑)』」。(作者為衛福部桃園醫院糖尿病衛教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男怕感染不洗腳 變「 鹹魚腳」還纖維化

 
▲趙先生的右腳底傷口透過周邊血治療術,以及每天清洗,持續兩個月後癒合。(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63歲的趙先生罹患糖尿病10多年,去年5月右腳底因痛風起水泡破裂,出現50元硬幣大的傷口,但他怕感染,不敢洗腳,只擦藥膏。拖了8個月,傷口沒好,反而成為「鹹魚腳」,散發惡臭又不斷流出組織液,被家人嫌棄,差點得憂鬱症。就醫後進行周邊血治療術,加上每天洗腳,2個月就痊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提醒,照顧慢性傷口一定要清潔,否則不斷孳生細菌,根本不會癒合,還會惡化,這類患者的代謝、免疫力差,甚至可能傷口感染,引發敗血症。

 

趙先生昨天表示,發現腳底傷口時,以為會慢慢好,沒就醫,又怕碰水感染,每天只沖水一下,不敢清洗,結果傷口纖維化,散發惡臭,組織液還流得到處都是,有時只好將右腳包塑膠袋再套鞋,還是難掩臭腳味,常被家人罵。

 

張家寧說,趙先生就診時,腳臭、臉更臭,因為傷口久久不癒又發臭,家人也避而遠之,讓他很憂鬱。整隻腳像鹹魚已經纖維化,要先洗淨、清創,再做周邊血治療術。也就是要抽出周邊血,分離出促進生長因子再注射,以刺激組織修復,尤其每天要洗腳,2個月後傷口就癒合,重展笑容。

 

慢性傷口該如何護理?張家寧提醒,一定要每天洗腳和清潔,需用煮沸過放涼的水清洗。傷口初期可用優碘消毒,以紗布包紮隔離,可穿著布鞋(大2號),平常多按摩、抬高腿部高於心臟,注意保溫和血液循環。

 

張家寧補充,糖尿病、腎衰竭、風濕病等這類慢性病患的傷口,或是壓瘡、下肢靜脈潰瘍、癌症傷口等,一定要清潔傷口和治療才會癒合。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足潰瘍 早治療不截肢

 
▲糖尿病患每天要清洗雙腳。(照片提供/蔡素玲)
▲鞋頭夠寬才能避免腳趾受到壓迫。(照片提供/蔡素玲)

 

文/蔡素玲

 

張姓計程車司機(化名)日前因足底傷口紅、腫、痛,且第3和第4趾發黑2-3週就醫。醫師診治後發現他有糖尿病,且足部潰瘍、壞疽,有可能導致截肢的厄運,立刻安排他接受清創及第2趾部分趾節截肢手術,經過幾次療程後,腳掌不必截肢。

 

臨床照護發現,糖尿病患常忽略小小傷口,如果未能有效控制血糖,將會破壞巨噬細胞的功能,減弱免疫反應,並增大感染機會。

 

同時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功能低下,使組織供血減少,影響細胞所需營養和氧氣輸送,削弱了細胞的免疫力,以及排除廢物的能力。細胞供氧不足會阻礙膠原蛋白對開放創面的覆蓋,延長傷口癒合過程的增生期,造成傷口癒合不佳。

 

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腿部細菌感染,引起潰爛,嚴重者要截除局部或全部肢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足的照護非常重要,如果糖尿病患了解足部護理及正確的處理傷口方法,就可避免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生,減少截肢的風險。

 

◎足部護理:每天清洗雙腳、不打赤腳。穿鞋子前,要檢查鞋子內是否有異物,禁止使用熱水袋,以免燙傷;可塗抹不含酒精乳液避免皮膚龜裂。

 

◎減少足部摩擦:穿大小合適、鞋頭夠寬的鞋子;選擇吸汗的棉襪;勿使用剪刀修剪腳的硬痂或繭。

 

◎控制血糖:進食宜定時定量、按時服藥、規律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並定期追蹤,適時就醫。

 

◎感染控制:感染現象為紅、腫、熱、痛、膿性滲液等,若傷口出現腐肉或壞死組織,須就醫做感染控制,及進一步傷口處理。

 

(作者為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輕忽血糖控制 中醫治療有一套

 

 

文/陳英志

 

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外食人口增加,國人罹患糖尿病的情形也日益嚴重,並有年輕化的趨勢。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吃、多喝、多尿,也會有體重快速減輕、疲倦等症狀。然而,有一大部分的糖尿病患並無特殊的不適感,易輕忽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血糖長期過高造成許多併發症。急性併發症如酮酸中毒昏迷;慢性併發症如血管阻塞而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神經病變造成末梢感覺異常,以及失明、腎功能異常等問題。因此糖尿病患一定要認真控制血糖。

 

中醫治療糖尿病會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證型做治療。例如常覺口乾舌燥、一直喝水卻仍不解渴、皮膚乾燥、煩躁易怒、大便燥結、舌苔黃厚,是屬於「熱盛傷津」,常用白虎湯系列做治療。有些人卻是常覺胸悶、頭昏、精神不濟、手腳冰冷,則屬於「氣血兩虛型」,常用理中湯、四逆湯等做治療。根據個人體質的差異來做治療,更能有效控制血糖。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是胰臟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出了問題(變得不敏感)。因此除了傳統的降血糖用藥之外,還可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改善胰臟附近的血流,避免胰島細胞壞死而減少了胰島素的分泌,並加入補陽法鼓舞陽氣,使胰島細胞活躍、維持正常機能。

 

另外,有研究發現,山苦瓜中含有高能清脂素,能阻止多醣、脂肪等高熱量大分子的吸收,加速體內小分子營養的吸收,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初期罹患糖尿病、或是服西藥後,血糖仍偏高者,都非常適合中醫的治療。但需經過中醫師親自診斷,才能對症下藥。切莫相信偏方,或是認為沒有不舒服就不用控制血糖,進而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

 

(作者為中和佳音中醫診所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別忘定檢保健康

 

文/張永昇

 

60歲的李先生以開計程車為業,他心寬體胖,最喜歡跟乘客說笑,每天下班後,吃一碗焢肉飯是他人生最大的滿足。他幾乎沒時間運動,從去年夏天開始,容易口渴,每天都要喝兩杯冰涼的手搖茶飲解渴,也常上廁所,容易疲倦且視力比較模糊。原以為是因天氣熱,加上自己老花眼,不太在意。

 

孝順的女兒覺得爸爸不對勁,帶到醫院做檢查,才發現原來李先生得了糖尿病,合併初期眼底病變,同時也發現高血壓跟高血脂的問題。

 

李先生納悶:「我又不喜歡吃甜食,怎麼會得糖尿病?」其實糖尿病跟吃甜食並沒有直接相關,但是跟肥胖有直接關係。胖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瘦的人高,不過,瘦的人還是有機會得到糖尿病,譬如來自家族遺傳。

 

糖尿病也不是老人才會得的病,現在糖尿病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從過去50-60歲的發病年齡,到現在30幾歲,甚至10幾歲的學生,都曾被診斷出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包含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肥胖、靜態生活習慣、曾有葡萄糖代謝異常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血脂異常、妊娠糖尿病病史及產下超過4公斤嬰兒的母親、服用精神分裂或憂鬱症藥物的患者,建議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空腹血糖檢查,或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來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減少日後因為糖尿病控制不良,引發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的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周邊血管病變及足部病變等。

 

要有效控制糖尿病,必須有良好的用藥習慣,包含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再來是飲食控制,患者應多吃高纖蔬菜、葉菜類等,並避免蛋糕點心、含糖飲料、糖果等精緻糖類食品。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以及增加糖分的有效利用,建議糖尿病的病患最好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每週至少運動3到5次,每次運動時間大概半個小時。

 

藥物、飲食控制加上規律運動,三管齊下,才能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標。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患不可不知的恐怖「低血糖 」

千萬別讓憾事再度發生

 
服用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也不能輕乎低血糖造成的後遺症。

【廣編特輯】
王先生,今年60歲,是一名口服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雖然長期服用降血糖的藥物,但是他卻都不明白,也沒留意降糖尿病藥物可能產生低血糖副作用,而在一年前,他開車出門買醬油,突然覺得人有點不適,出現頭暈的現象,甚至有些冒冷汗,不知何故,緊接著就出了車禍,雖然這只是一個虛擬案例,但是它確實有可能會發生。
※影片內容為模擬情境,實際狀況將視每人體質而有所不同。


 

 

糖尿病患者不能不知 低血糖的恐怖風險

大部份第二型糖尿病患,醫師都會開立口服降血糖藥,不過某些傳統降血糖藥容易造成血糖過低,引起頭暈眼花、冒冷汗甚至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建議與醫師反應,改成服用其他類的口服降血糖藥,就可以避免低血糖危機上身,現在有請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林慶齡醫師來為我們解說吧!

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慶齡主任指出:目前台灣糖尿病患人口已達百萬。多數患者都是藉由口服降血糖藥物來控制血糖。但是許多的糖尿病患,不清楚自身服用的降血糖藥物有何副作用?低血糖的常見症狀就是有頭暈、發抖,嚴重更會影響到行動力、甚至昏迷,不可輕忽;除了傳統的口服降血糖藥物,目前已開發出可讓低血糖發生率減少50%~70%的降血糖藥物:也就是DPP-4抑制劑,可作為糖尿病治療新選擇。

  國內已有多種DPP-4抑制劑,目前上市時間最長的已有六年,具有豐富臨床使用經驗,臨床結果顯示對於血糖控制效果好且安全性佳。每位病人的藥效與藥品副作用發生率不同,建議糖尿病患者都應依醫囑正確認識各種降血糖藥物可能的副作用,提前注意以避免之。並且三餐定時定量,配合醫師醫囑隨時注意,才能既有效控制血糖又大幅降低發生低血糖副作用的風險,活得健康又平安!
《動行銷》血糖過低真的要很注意報導。

服用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也不能輕乎低血糖造成的後遺症。如果血糖過低,很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開車更為危險。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慶齡主任指出,多數患者,不清楚自身服用的降血糖藥物有何副作用,其實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林慶齡醫師

小檔案:

林慶齡醫師
現   職:國泰綜合醫院 內科部副部長兼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
醫務專長:
●臨床內科學、營養醫療
●內分泌新陳代謝疾患、骨質疏鬆症
●放射免疫荷爾蒙實驗室管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冬取暖 糖友要防燙傷

 

 

文/葉俊廷

 

一位56歲長期在門診追蹤的糖尿病女性病患,突然緊急叩門要求掛號。診視後發現在她的右腳前端有大部分的皮剝落,原來她睡著後,一直把電熱毯蓋在腳上。醒來後,雙腳都變了樣,長出許多水泡。

 

原來她一直習慣用電毯取暖,近日寒流來襲,她更是電毯不離身;結果這次睡著了,忘記拿開電毯,就這樣一直「保溫了」6小時。

 

正常人的感覺神經正常,電毯用久了,會覺得悶熱不堪,偶爾會翻身把電毯拿掉。但糖尿病患就大大不同了,因為長期的血糖不穩,導致末梢神經病變,因此對冷熱的感覺非常遲鈍,同時觸覺也不靈敏。因此被燙傷了或是有外傷了,也不自覺,演變成更大的傷害。

 

這起病例不是入秋以來的第一例,因為這樣相關的灼傷傷害在糖尿病人已經發生3起。不是足背灼傷,就是小腿或足底燙傷。可見糖尿病患在照顧自己的雙腳時,欠缺應有的警覺性。因此在寒冬來臨前,希望糖尿病患多多注意保暖用品的使用。

 

●使用保暖用品,像是電毯、暖暖包、懷爐、或是老阿嬤的木炭懷爐,這些都有灼傷的危險。一定要在家人陪伴下,清醒中使用,尤其不能直接接觸皮膚,使用時間也不能太久,以避免灼傷。

 

●冬日溫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要由沒有糖尿病的家屬來試水溫。泡腳時間不可以太久,水溫也不要過熱(38度以上要很小心)。尤其不建議去泡溫泉,因為眾人泡的池中有許多細菌,一旦有傷口會造成感染。

 

●雖然遠紅外線復健儀器對復健與促進血液循環有所助益,但是一定要注意使用的距離與時間,尤其要了解機器的特性與使用說明後,才能使用。

 

●非電力的發熱毯,就好像發熱衣一樣,有保暖功能,使用上也比較安全。

 

●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人,一定要穿襪子保暖。除了要注意不可太緊外,選擇柔軟蓬鬆保暖的襪子。

 

●若是發現肢體末梢溫度突然下降冰冷,千萬不要突然用熱水取暖。要注意是否是急性血管阻塞,這時要到有血管內外科的專科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才能避免發生「壞疽」,出現被截肢的危險。

 

年關將近,做好足部保養與預防,才能安心過好年。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友防神經病變 足底麻可找中醫調理

 

 

黃耆桂枝五物湯包含黃耆、桂枝、白芍、生薑及紅棗。(照片提供/許博期)

 

文/許博期

 

患有糖尿病的阿好嬸,長年服用降血糖藥,雖然平均糖化血色素控制得還算穩定,總是有足底麻麻的感覺,有時像螞蟻咬或針刺般的刺痛感,鄰居介紹她吃一些「通血路」的藥物,可是她不敢亂吃,希望經由中醫治療處理足底麻的問題。

 

一般來說,罹患糖尿病後10-20年左右,會有近50%患者出現周邊神經病變。隨著時間及病情進展,麻木感會呈現如戴手套或穿襪子般,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還會傷害神經,就會造成病人手腳發麻、刺痛,症狀時好時壞,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須靠止痛藥及抗憂鬱劑來減輕疼痛。

 

此外,感覺神經病變常使病人腳部、腿部及指頭對震動、溫度及痛的感覺日漸喪失,最後完全喪失感覺。

 

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最基本且有效方法,就是良好控制血糖及血壓、血脂,還要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喝酒等不良習慣。定期檢查追蹤,接受衛教,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如果手腳出現麻木、刺痛等症狀,須告知醫師進一步檢查。

 

神經病變有對冷熱感覺差,手腳無力、痠麻、刺痛,嚴重時,腳底出現傷口,病人也沒有感覺疼痛,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護理照顧。

 

如果出現肢體麻木不仁、四肢冰冷,下肢常有刺痛感,入夜或天冷疼痛加劇,伴隨倦怠、脈虛細無力,中醫診斷為營血痺阻,治則以益氣養血,溫經通絡,處方以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

 

阿好嬸以黃耆桂枝五物湯配上雞血藤、川牛膝治療,服用一個月後,腳麻的症狀大幅減輕,體力也恢復許多。

 

藥方中的黃耆具有甘溫益氣效果、桂枝溫經通陽、白芍能營養血、生薑辛溫、紅棗甘溫,幾味藥合用,有通經除痺之效。此方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藥理學研究也發現,黃耆、桂枝均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平常可經由經絡按摩來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如坐式八段錦中的「托按攀足」,以兩手由大腳向下按壓至小腿、足踝至足底湧泉穴。

 

只要配合醫師處方用藥與飲食衛教,加上中醫的調理,就可以降低糖尿病早期併發症的產生。

 

(作者為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糖尿病 「胰」定有效果

文/李晏慈

 

32歲的病患小梁日前因工作時,較以往易感到疲倦,早上才剛睡醒,過一、兩個鐘頭後,即精神不濟、口乾舌燥;到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的血糖高達590mg/dl(正常值70到100mg/dl),糖化血色素是11.7%(正常值4到6%),可能引起酸中毒,經醫師建議,立即入院治療。

 

小梁一入院治療,就接受胰島素注射。但是他的媽媽面對小梁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需要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非常不能接受,因為家人並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反對小梁接受胰島素治療,不僅求神拜佛,也尋求偏方草藥,不過,小梁仍決定持續接受院方治療。

 

他在出院後,持續返回門診追蹤,在糖尿病衛教師的指導下,監測血糖及規律運動,並配合營養師的飲食追蹤及建議,遵循醫師開立注射胰島素治療。

 

兩個月後,他的血糖恢復良好,改成兩顆口服降血糖藥物,至今糖化血色素也降至5.8mg/dl,目前每天僅需服用一顆藥物控制血糖。

 

在台灣,糖尿病已是相當普遍的慢性疾病,胰島素(Insulin)對現代人而言,並非陌生的名詞。多數人都知道胰島素是體內自行分泌且必需的荷爾蒙。它幫助食物中的糖類進入體內後,轉換提供給各部位器官營養,以維持健康的身體運作,且可避免高血糖對身體產生危害。

 

即使知道胰島素的益處,但仍有許多糖尿病患者,對於胰島素治療聞之色變,常誤以為「注射胰島素表示病情嚴重」、「注射胰島素會導致洗腎」、「注射胰島素會成癮」等錯誤觀念,而錯過了治療良機,甚至拖到血糖控制不佳,引發糖尿病併發症的遺憾。

 

糖尿病患如確定診斷,必要時需要靠胰島素治療,才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糖尿病衛教護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除糖尿病迷思 健康大富翁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盛行,卻因病患普遍控制不佳,死亡與截肢率偏高。鑑於傳統衛教方式成效不彰,醫界特別引進最新的「糖尿病看圖說話」衛教工具,病患透過有如玩「大富翁」的有趣互動,輕鬆學習破除糖尿病迷思與控制血糖的訣竅。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台灣平均每年增加2萬5千名糖尿病患者,估計8成的二型糖尿病患血糖管理不及格,每小時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每兩小時即有一位糖尿病患截肢,新發生的洗腎個案中,高達4成5是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

 

62歲的王女士原來也有血糖控制的問題,罹患糖尿病20年的她,因無法抗拒美食,經常血糖飆升,她曾自作聰明以為不吃澱粉就沒事,不料,有一次參加同學會聚餐時,只吃肉、不吃飯,導致低血糖昏迷送醫,險些喪命。

 

王女士參加「糖尿病看圖說話」團體衛教後,終於更瞭解許多關於糖尿病的事實與迷思,例如蛋白質代謝成血糖的速度較慢,不吃澱粉、只吃蛋白質,容易導致低血糖。

 

不少病患參加這種新式衛教後,都有顯著改變。陳女士不再被營養師的食譜綁手綁腳,學會計算飲食份量,更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日常菜色;詹先生則開始勤測血糖,積極調整自己的飲食與運動量。

 

台大護理系副教授張媚表示,「糖尿病看圖說話」的衛教工具,是由一群病人在一張巨幅彩色地圖前,在衛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團體衛教。地圖中有各種生活情境,可刺激病患討論、分享經驗、快速建立對疾病與血糖控制的正確觀念,乍看就像在玩「大富翁」。

 

張媚表示,透過讓病患彼此互動、討論吸收衛教知識,比傳統的衛教師單向授課,更事半功倍,可提升病患的記憶力,並更能在生活中實踐,也能藉由同儕影響力,幫助病患強化行為改變的意願。

 

目前國內已有台大、奇美等39家醫療院所、68位衛教師提供看圖說話的衛教服務,目標是今年底前號召全國48家醫院參與,病患或家屬們可上糖尿病衛教學會網站查詢:http://www.tade.org.tw/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糖飲料熱量高 相當半個便當很多人愛喝現搖的茶飲料,擔心熱量太高還會要求半糖或微糖,但您知道嗎?這飲料裡加的果糖熱量真的很高,一杯750CC飲料,就算只加半糖熱量也高達200大卡,相當於吃了半個排骨便當。

 

午餐時間到了,好多人習慣買一杯茶來配便當,但這杯解膩的茶熱量有多高,答案告訴你,衛生局做的調查是,一杯750CC的半糖茶,熱量也高達200大卡,等於半個排骨便當,就算微糖熱量也有100大卡。

 

相當於吃了一條油炸香腸,很多人以為喝茶減糖就可以沒有負擔,但是結果卻不是這樣,這是由高雄市衛生局以及高雄醫學大學調查國人喝飲料的習慣,如果想喝的沒有負擔,建議乾脆要喝無糖或是開水,如果真的喜歡喝糖類飲料,用低糖或是用寒天、蒟蒻取代熱量高的珍珠,才能讓你真的喝的健康又沒太大負擔。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總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有助糖尿病預防控制/ 軍聞社:
 

 

(軍聞社記者姜大宇台北十四日電)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改善,現代人疾病型態也隨之改變,從過去的急性傳染病轉變成現今的慢性疾病,並且隨著體能勞動的降低,高油高脂的飲食型態,糖尿病的盛行率也因此升高,成為現代人普遍的慢性病之一。


 

三軍總醫復健部蔣尚霖醫師指出,糖尿病若長期控制不佳時,除身體不適外,常會引起例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眼睛失明等許多的併發症。儘管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仍僅止於保守控制,以阻止病情的惡化及合併症的發生。


 

蔣尚霖表示,治療糖尿病的三要素有飲食、藥物、運動,其中運動治療方式與飲食與藥物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有初級預防,且有治療的功能,同時更具控制合併症發生的預防效果。


 

三總及國防醫學院的合作研究結果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經十二週的有氧運動訓練後,其空腹血糖呈顯著性降低,降低空腹血糖的主要原因為增加了骨肌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利用,進而改善胰島素的抗阻性,也增加了胰島素的作用,藉由運動也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可使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數,能顯著性降低並改善高血壓。


 

蔣尚霖強調,運動對糖尿病人的效益,不僅可控制空腹血糖,同時可改善心肺耐力、血壓、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不但有助患者糖尿病的控制,更預防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患吃火鍋沒忌口 視神經麻痺 看東西變雙影 /自由時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天冷,民眾愛吃火鍋,不過,魚餃、丸子等澱粉類火鍋料,對糖尿病患來說,可是血糖殺手,民眾大快朵頤前,可要精打細算熱量多少。

 

三總近來連續接獲兩例糖尿病患,吃火鍋不忌口,結果血糖升高,引發腦第六對神經麻痺,造成眼睛複視,看東西都是兩個影子,通常這類病患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約3到4個月後,會恢復,但也有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留下後遺症。

 

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兩名病患就醫時,出現視神經麻痺的單側眼睛多是鬥雞眼,也就是眼球會不自覺往內跑,看東西都是兩個影子,一問之下,原來病患本身有糖尿病史。

 

呂大文說,腦部的第六對神經支配眼睛外直肌,如果血糖飆高,就會導致眼睛往外移動的肌肉無法動作,病患不僅會鬥雞眼,看東西也會出現複視。

 

呂大文指出,除了糖尿病患外,有些民眾因病毒感染,也會引發腦第六對神經麻痺,三總最近也接獲一例因感冒遭病毒感染,眼睛出現複視的病例。

 

通常醫師會開給病患B群神經保護劑及血管擴張劑,以增加周邊神經血流,病患約經3到4個月後,會自然恢復,但也有可能恢復不完全,因此提醒糖尿病患吃火鍋時,千萬要忌口。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火鍋料中的豬血糕、魚餃、丸子、玉米、芋頭等,都含有澱粉,不利於糖尿病患控制血糖。如果愛吃這些火鍋料,建議只能吃一到兩塊,且同餐的米飯、麵條及冬粉至少要減半,如果怕吃不飽,可以多吃青菜,以產生飽足感。

 

另外,火鍋後的甜點,例如紅豆湯或是綠豆湯,一小碗就等於半碗飯到一碗飯不等的澱粉量,建議最好改吃仙草或是茶凍等較不含澱粉的甜點。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亂吃配方營養品 糖尿病患吃出狀況/自由時報/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慢性病患吃配方營養品也要精打細算,以免吃出狀況!

 

台中市一名罹患糖尿病12年的63歲男子,除了三餐外,他還喝糖尿病配方營養品當點心,結果熱量攝取過高,反而病情控制不良,視力及腎功能都受影響。

 

於是他又聽朋友的建議,改吃腎臟病配方營養品2個月,沒想到腎功能更差。因此他趕緊就醫治療,發現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過多,調整飲食狀況後,病情獲得控制。

 

台中醫院營養師林美伶昨天指出,很多糖尿病及腎臟病患,看到電視廣告,誤以為每天吃針對其疾病設計的配方營養品有助於病情。其實吃這些東西前,都要先將每日攝取食物的總熱量一起計算進去,並查看蛋白質等營養成份攝取是否超量。

 

林美伶強調,腎臟病患也不能隨便亂吃配方營養品,在還沒有洗腎前,要選擇蛋白質含量低的食物,洗腎後,因有人工腎臟幫忙,又可恢復正常蛋白質攝取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腎臟病配方營養品為了減少患者的水份攝取量,均採濃縮製作方式,一般是一西西即含熱量一大卡,腎臟病配方營養品是一西西含熱量兩大卡,即所謂「雙卡」的設計。因此一罐一般配方營養品的熱量是250大卡,但一罐腎臟病配方營養品的熱量卻大約有475大卡。

 

前述63歲男子沒注意多吃腎臟病配方營養品的熱量攝取比以前更高,才兩個月就發現更失控,醫師建議他,直接找營養師諮詢,他才知道自己不是營養不夠,健康變差,而是吃得太過,讓健康失控。

 

林美伶指出,糖尿病患一天該攝取多少熱量?必須參考身高、體重、工作量及血糖來計算,一般從1000大卡到2000大卡不等,因人而異。

 

一罐配方營養品約有250大卡熱量,與一碗200克白米飯有280大卡幾乎相當,如果飯後再食用含有250大卡的配方奶,就會讓血糖更高。

 

如果糖尿病患非喝配方營養品,又不願減少白飯的攝取量,營養師建議就得食用無油、無(代)糖涼拌青菜、青菜湯、蒟蒻、大番茄、愛玉、仙草、寒天等熱量非常低,或幾乎無熱量的食物。

 

若是糖尿病病變導致腎功能變差,就要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量,若喝了牛奶,吃了肉、豆、蛋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後,攝取量就要減少。

林美伶表示,總之有問題要問營養師,千萬不要自己亂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胰島素不可怕 有助減少糖尿病併發症

/自由時報/
文/丁明國

 

許多糖尿病患,一聽到注射胰島素就聞之色變,其實這些恐懼都來自於對胰島素的不了解。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荷爾蒙,能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提供能量,若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不再分泌,甚至是胰島素無法被身體利用時,就會出現所謂的糖尿病。

 

胰島素分泌多寡,是隨著血中的葡萄糖濃度而有所調整。我們在用餐之後,食物經過消化吸收,血糖跟著上升,同時刺激胰島素的分泌;相反地,當肚子餓的時候,血糖值就會下降,並抑制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就是透過這樣的作用機制在我們的體內運行。

 

當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不再分泌,身體組織無法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造成葡萄糖累積在血液中,並使血糖值升高。此時,醫師就會建議患者以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物來治療,幫助病患保持血糖值在正常範圍,並防止血糖值過高。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島素治療並不可怕,其主要的功能是幫助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血糖控制得好,其實對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是相當有幫助的。

 

胰島素注射治療是模仿正常人的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依據監測的血糖值來調整胰島素劑量,以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

 

市面上有多種不同類型的胰島素,依作用與在體內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基礎型」及「餐食型」兩大類。

 

胰島素不會導致洗腎

 

基礎型是幫助維持空腹時正常血糖所分泌的胰島素,有「中效」與「長效」兩種;餐食型胰島素也就是吃飯後,為了降低餐後升高的血糖而分泌的胰島素,可分為「速效」、「短效」兩種,病友經由監測到的血糖值及醫師的建議,來選擇胰島素施打的種類和劑量。

 

臨床上,常聽聞病人對於胰島素治療有錯誤的觀念,例如施打胰島素「會洗腎」、「會失明」、「會上癮」等說法,以致影響患者的治療意願,反而使病況加重。事實上,注射胰島素能夠提早減輕肝、腎功能的負荷,還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併發症出現的機率。

 

糖尿病的治療是長期抗戰,不管在生活習慣上的改變或藥物方面的治療,都需要有恆心及耐心,只要血糖控制得宜,糖尿病友也可以過著和正常人一般的生活。

(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