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周杰倫都屈服的「竹竿病」到底是什麼? 】
周杰倫至今已是兩個孩子的爹,當年的世紀婚禮令人稱羨,但周董曾感嘆因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擔心會遺傳給孩子,害怕一旦病情發作痛到無法行動,而因此抱不動小孩,到底僵直性脊椎炎是什麼呢?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醫師表示,時常覺得腰背部肌肉又僵又硬,甚至痛到爬不起來,常被民眾誤認為是生長痛或是運動傷害,因此延誤就醫,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臨床上也有多數AS患者在初期都先求助一般民俗療法,例如推拿、針灸或是拔罐;
發現痠痛症狀都無法有效且明顯的改善時,才前來求診,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但多為時已晚,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脊椎沾黏造成行動受限。
俗稱的「竹竿病」就是僵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為AS;
林孝義醫師說,AS多好發於青少年,發病年齡通常小於45歲,病程是漸進和緩地開始,常持續超過三個月,初期症狀為下背痛、彎腰困難、腳跟痛、早起有「晨僵」現象。
尤其是早上最痛,甚至無法翻身下床。
林孝義主任強調,要過關斬「僵」,應掌握「遵從醫囑」、「規律運動」兩大原則。
臨床與門診中常發現有患者會因藥物治療後,認為自己病情好轉,腰痠背痛、疾病症狀減輕,而選擇自行停藥。
對此,林孝義醫師提醒,其實脊椎僵直症狀仍然持續蔓延,患者卻以為不痛就是好了,以致停藥後再骨頭又出現劇烈疼痛時,才前往門診求診;
此時脊椎或是關節已造成沾黏或骨頭出現鈣化現象,造成嚴重的關節變形、脊椎僵直駝背,甚至需要做關節置換術。
醫師建議,AS常見症狀如脊椎僵硬、眼睛怕光、眼部發紅、腸胃發炎,有家族病史者更應特別注意;
而患者可藉由規律的運動來改善疼痛,強骨頭與關節的活動性,避免退化;
更應積極治療,切勿自行停藥,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結果。
【文/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
◆◆◆ 維基百科的解釋
一、概論
強直性脊柱炎,又稱僵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國際簡稱為AS,是一種長期脊椎關節有發炎症狀的關節炎;
通常脊椎連接骨盆的關節會受到影響,偶爾還會侵犯其他部位的關節,如肩膀或臀部,眼睛和腸道問題也可能發生。
《 背痛 》是僵直性脊椎炎的特徵,而背痛的情況,往往是來來去去的,反反覆覆的。
受侵犯影響的關節僵硬程度,通常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惡化。
儘管僵直性脊椎炎的成因尚不清楚,但被推測和遺傳與環境之綜合因素有關;
超過90%的患者具有稱為HLA-B27抗原的特異性人類白細胞抗原,故基本機轉認為是與自身免疫或自身炎症性有關。
僵直性脊椎炎的確診,除了症狀表現外,通常需輔以臨床醫學影像和血液檢查的數據支持。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這意味著其不具有類風濕因子(RF)的抗體。
僵直性脊椎炎也可被更廣泛地分類為軸性的脊椎關節病變。
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治癒,不過可以透過治療改善症狀,避免症狀加劇,治療方式包括藥物、運動及手術。
藥物包括有非甾體抗炎藥(NSAID)、皮質類固醇、像柳氮磺胺吡啶等緩解疾病抗風濕藥物,以及infliximab等生物製劑。
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比例約在0.1%至1.8%之間,多半容易在青年人身上發病,男性比女性容易患有僵直性脊椎炎。
此症狀最早是在十七世紀末由Bernard Connor完整描述,而在古埃及木乃伊中就發現有僵直性脊椎炎的骨骸。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的病程,在於關節和腱的炎症,尤其在骨盆和脊柱部位,並伴隨有水腫與骨髓的損傷,並導致骨髓的骨質化。
一般在23歲左右症狀會逐漸顯現,最初常見長期脊柱疼痛和僵硬,伴有旁側臀部和大腿後部關節痛,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該疼痛,會影響人們對初期病情的判斷。
受累部位包括肌腱附著點以及關節囊。
在關節軟骨下方會生長肉芽組織,通過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形成浸潤。
關節受損的邊緣,首先會通過纖維軟骨(Faserknorpel)所替代,隨後骨質化,由此關節逐漸僵硬化。
在脊椎,此過程會導致骨骼出現韌帶骨贅,並會搭上臨近的脊椎骨。
這樣的過程最後可能導致所謂的竹節樣脊柱改變(Bambuswirbelsaeule)的產生。
40%的患者會患虹膜炎,造成眼部發紅、眼痛、失明、怕光。
這是HLA-B27抗體在脊柱和虹膜都發生作用的結果。其他併發症還有胸痛、疲勞。
18歲前發病常導致四肢關節——尤其是膝關節——腫大疼痛。
青春期前發病可能會踝關節和腳部關節腫痛,出現跟骨骨刺。
二、起因
強直性脊柱炎的起因,西醫迄今未能完全了解,但該病似與免疫系統的缺陷有關。
中醫認為,導致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其一、先天不足,也就是肝腎功能的先天不足,與病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定關聯度。(與HLA--27是否有關聯度尚未證實)。
其二、後天的外邪(包括脊柱外傷、鈍傷、長期受風寒等)。
其三,先後天原因都有的病人,往往病情症狀要更明顯、更嚴重。
西醫認為,如果以醫學方法阻止TNF-α因子發揮作用,該病的症狀得以減輕,可以得知該因子在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發炎的骶髂關節中可見CD4+T-淋巴細胞,細胞毒素T細胞(cytotoxic T-cells)及噬菌細胞出現,此外TNF-α因子的集中率見增高,不過無法確定觸發此現象的觸媒。
可能是針對體內軟骨中負責伸展靈活性的Proteoglycan Aggrecan產生自免疫現象(autoimmunologiesches Phenomenon)。
這樣Proteoglycan抗原的一致性,可以解釋疾病在體內分布的現象。
在許多患者的血液中還出現了腸內細菌(Enterobakterien)抗體滴定濃度增高的現象,目前尚未弄清此現象與該病有何關聯。
該病的一個特徵是,發病與血液中HLA-B27因子的高度關聯性。
這種關聯性在不同人種中出現的頻率揭示該病在不同人種中發病率的不同。
時至今日已比較清楚的是,強直性脊柱炎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HLA-B27因子是此病最為人所熟知,但絕不是唯一的基因病因。
2007年,Wellcome Trust病例控制協會(Wellcome Trust Case Control Consortium,WTCCC)和澳-英-美脊柱炎協會(Australo-Anglo-American Spondyloarthritis Consortium,TASC)進行的14500個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研究(non-synonymous SNPs),還發現AS與ERAP-1和IL-23R兩個基因的關聯。
另一項是TASC涉及的完整的全基因組關聯的研究,進一步關聯分析研究發現與基因沙漠中的2p15和21q22有關。
三、常用的治療法 : 主要分三方向
1、消炎止痛
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解熱鎮痛藥具有較好的效果。
柳氮磺胺吡啶對於改善腰背部僵痛及骶髂關節病變有明顯的療效。
2、控制病情
嚴重的周圍關節病變也可採用氨甲喋呤 Methotrexate 治療。
當髖關節病變嚴重,造成骨性強直和癱瘓時,早期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恢復功能。
3、保護關節-保持靈活
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定期的性行為,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
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後療效不明顯,出現關節僵直,但如果能夠維持在功能位,就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部分關節功能。
四、性別與種族差異性
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於男性青少年,男女發病的比例約為2.5-5:1。
此外,該病症與民族或種族差異也表現出一定關聯,如黑人的發病率明顯低於黃種人及白種人;
而在東亞日本的發病率又明顯低於中、韓等國。在中國,該病的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