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吃少動 年輕人患糖尿病增3成 】

◆◆◆ 輕忽血糖控制併發症多

血糖怎麼這麼高! 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許多人症狀不明顯未積極控制血糖,等到出現併發症才有所警覺。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尤其許多青壯年仗著年輕,特別容易輕忽病情,相較過去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據健保署2016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20~40歲族群近5年增加了32%,臨床上觀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主要與飲食西化與活動量少有關,應注意控制血糖,防併發症上身。

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門診中一名46歲的男子,10年前36歲時就被診斷出糖尿病,但由於平常沒什麼明顯的症狀,因而吃藥總有一搭沒一搭,也認為身體沒症狀應該是沒問題,日常飲食也沒有積極控制血糖。

近年病症開始一一浮現,包括排尿時有許多泡泡,檢查才發現因腎功能變差,有嚴重的蛋白尿;

也有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狀況,讓視力受到影響;

另外,四肢還容易發麻,這才開始驚覺糖尿病併發症的可怕,而願意依照醫囑好好配合治療、規律服藥,才逐漸控制病情。

◆◆◆ 【先了解】出現三多體重減輕

糖尿病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往往是在健檢時才發現。

最典型表現是容易感到餓而吃得多;容易口渴而喝得多;

尿量增加排尿多,但體重會因為代謝異常反而減輕,建議有相關異常應儘快就醫檢查。

◆◆◆ 血糖控制差併發症

不少人認為,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好即可,但其實飯後血糖也很重要。

研究指出,飯後血糖偏高會增加血管內的氧化壓力,容易引發大血管病變,像是腦血管病變、中風等。

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若飯前高於126(mg/dl)、飯後高於200(mg/dl),都屬於超標應警覺。

◆◆◆ 【這樣做】應少吃高升糖食物

糖尿病如果只靠藥物,若完全不改變生活型態,治療效果有限。平常飲食應儘量三餐定時定量,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像是蛋糕、麵包。

平常餐後1小時可以配合做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騎車等,每次至少40分鐘。

◆◆◆ 就醫積極配合治療

降血糖藥物種類繁多,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狀況來搭配使用,像是目前有新一代藥物DPP-4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腸胃道的腸泌素濃度,調節體內葡萄糖的平衡。

還有一種最新的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可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並透過將葡萄糖由尿液中排出的機制,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 【醫師說】

糖尿病患最好每3個月就回診追蹤、掌握病況,也可將平常紀錄血糖變化的資料提供給醫師參考。

【 文/江珠影醫師/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