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防三高
▲高血糖會助長血脂異常,造成心臟及血管在內的組織器官損傷,較易罹患心血管病變。(照片提供/殷偉賢) |
文/殷偉賢
糖尿病患常合併多種引發心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肥胖等,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各式各樣的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合併有高血壓時,體內血管收縮素的濃度比一般高血壓病人高,容易造成小動脈收縮,引發病變;血管收縮素和下游產物「醛固酮」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多不良的影響,例如:造成心臟肌肉肥厚、心臟肌肉組織纖維化、彈性變差等。
糖尿病人通常低密度(即壞的)膽固醇總量不會太高,但顆粒較小,而高密度(即好的)膽固醇很低,同時三酸甘油酯指數很高。血液中顆粒較小的壞膽固醇分子較容易穿透血管壁,沉積於管壁中,好膽固醇少,則不易將沉積的壞膽固醇排除。
心血管病變分兩大類
糖尿病人的高血糖會助長血脂異常及身體代謝、糖份使用異常,造成心臟及血管在內的組織器官損傷,較易罹患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的心血管病變分為兩大類:
●大血管病變指的是心臟冠狀動脈或腦血管。
●小血管病變是指一些微細小動脈,例如:視網膜、腎臟及周邊神經病變;若出現在下肢末梢的小動脈會造成糖尿病足,這是多數糖尿病人截肢的主因。
糖尿病人若有頭暈、步態不穩、言語或肢體障礙、尿量減少或小便很多泡沫、下肢易冰冷、傷口不易癒合時,就須多加留意。
糖尿病人若要預防或延緩血管病變,須及早多管齊下控制危險因子。據統計,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即三高)加上戒菸,約需3到4年才能夠將小血管病變的發生率減少一半左右;若要減少大血管病變的嚴重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發生,往往要超過10年才能奏效。
使用抑制血管收縮及醛固酮活性藥物控制血壓,對防範腎臟病變相當有效。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人的血壓不應降得過低,尤其已罹患大血管病變(如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等),收縮壓低於120mmHg會減少心臟血液供應量,並增高死亡率;只要收縮壓和舒張壓可維持在130/80mmHg以下即可。
血壓不應降得過低
糖化血色素降到6.5到7以下,對治療血管病變有不錯成效,尤其小血管病變,但有發生「低血糖風險的高危險群」病人,例如老年人的血糖控制不須太嚴,以免低血糖發作,增加死亡率。
血脂控制除statins(降膽固醇藥物)外,針對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酯太高的血脂異常,也可使用纖維酸鹽藥物(fibrates)加以治療。
糖尿病人無論大小血管病變罹患率都較非糖尿病者高,控制「三高」是減少心血管病變首要重點並持之以恆,才有可能減少糖尿病人血管病變併發症。
(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