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雙極性情感疾病---躁鬱症 


 ㄧ、前言

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精神病。

所謂雙極性是指這類病人的情感表現會有兩個極端的變化--週期性地呈現狂躁期及憂鬱期。另有少數患者於生病過程中只呈現狂躁期,而沒有出現過幽鬱期,亦歸類於雙極型情感精神病。

對大部分病人來說,通常是墜入憂鬱期一段時間後,再爬升轉為狂躁期。第一次躁期發作多在三十歲以前,數日內症狀急速加劇,症狀可維持數日至三個月。

狂躁期過後,往往也會再掉入憂鬱期。幽鬱期之發展較為緩慢,經數日至數週而漸
入谷底。

在狂躁期與幽鬱期之間,患者可能完全恢復正常功能,與常人無異;但也
可能滯留在憂鬱期,症狀起伏、而未能完全恢復。

二.躁鬱症的症狀表現

一般人的情緒並不是永遠都平穩不變的,會隨著外界環境與內在身心狀況而
時時刻刻有著起伏變化,有高潮亦有低潮,但變動仍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也不
會持續太久的時間,並不會影響正常之人際關係及社會功能。

但躁鬱症患者則不然,其情緒變化已超乎常軌,而嚴重影響到患者本身、他人及社會常規。

1.躁期:

情緒興奮、高亢,活動量過份增加,精力旺盛,好講話、滔滔不休、善辯,或易受外界的干擾而改變話題;

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性需求增加,睡眠需求量減少,輕率衝動,喜好從事危險性高的活動;過分慷慨,隨意花錢或盲目地投資;

思考飛躍,千頭萬緒、像同時有許多念頭在腦中湧現流竄而無法統整;自我膨脹,自視過高,自許為無所不能;甚至有誇大妄想,虛妄且不切實際。

2.憂鬱期:

情緒極度低落,沈悶不樂的狀態,完全失去生活樂趣,為期至少二週以上。

主要症狀如下:

情緒低落,心情鬱悶,悲觀,消極;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缺少決心和勇氣,優柔寡斷;對自己的能力及將來毫無信心;行動遲緩,活動減少;

常呆坐嘆氣不語,有時整天躺在床上不動;變得沉默寡言,甚至無言,講話聲音很小,低沉;思考遲鈍,內容貧乏,簡單,缺少活力,帶有悲觀,消極,鑽牛角尖、虛無,無助無望的色彩。

厲害時患者會產生「不如死了還好一點」的自殺念頭,甚至計畫付諸實現。胃口減低,食慾不振,排泄也可能異常;性慾減退,女性則可能月經停止;身體疲乏不堪,四肢酸軟而無力。

三.躁鬱症的病程

躁鬱症的病程是變化多端的,少數病人終生只發作一次躁期;有些病人發作
過一次躁期後,一直只表現出鬱期、重覆地發作;
也有些病人躁期及鬱期均反覆地
發作。

一次躁期的發作大約維持1至3個月,而一次鬱期的出現可以由數週至9個月。但是由醫學統計追蹤上已經知道:每一次的復發〈包括躁期及鬱期〉,均會比前一次更嚴重且時間更長,因此會建議積極、預防性的治療。

躁鬱症雖然是嚴重精神疾病的一種,但其病程卻是可以治療控制與改善的。
雖然症狀不治療也可能自行緩解,但是躁期的狂暴行事會造成工作、人際的嚴重破
壞;

憂鬱期又會讓人退縮消沉,形體憔悴,飽受折磨,想藉自殺解脫;平時雖無症
狀,卻有高復發的危險性,所以其治療效果便與如何預防復發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幸使用藥物已能將其復發降至最低的程度,大約85%以上都可以控制在相
當良好的狀況。

四.躁鬱症的病因
可以由兩方面解釋:一為遺傳體質,另一為環境壓力因素。
遺傳體質方面,躁鬱症病患的親屬的罹患率約為一般人的10倍,近親高於遠親;
躁鬱症的遺傳率高於憂鬱症。

醫學上已發現躁鬱症與人類的腦部情緒中樞的神經傳失控有關。遺傳體質上之因素是造成躁鬱症之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躁鬱症的發作與外界環境的壓力刺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先有體質的較脆弱敏感,再加上外界環境的刺激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躁鬱症的發作。

社會心理壓力可以誘發躁鬱症的發病,但是絕非躁鬱症發病的唯一因素。躁鬱症的產生是先天的敏感體質和後天的環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