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剝離性腸中風 裝支架及時救命

 

▲影像醫學部主任嚴寶勝說,楊先生上腸繫膜動脈剝離,從血管攝影可看出,血液灌到中膜假腔,使得血管支線沒有血液,血管變得不明顯(左圖);手術後,血管支線有充足血液,血管粗又明顯(右圖)。(記者謝鳳秋攝)
▲心臟血管科主任余榮敏(右)向楊先生(左)解說,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是指血管內壁破了一個洞,血液灌到中膜假腔(膨脹處)。(記者謝鳳秋攝)
▲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是指血管內壁破了一個洞,血液灌到中膜假腔(膨脹處)。(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62歲的楊姓退休職業軍人罹患少見的「上腸繫膜動脈剝離」,原以為是胃出血,痛不欲生,所幸及時就醫,放支架撿回一命,且支架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不到1小時。

楊先生昨現身慈濟醫院台中分院,他表示原本就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服藥控制血壓20年,3月10日晚上洗澡時,覺得下腹痛,剛開始以為吃壞肚子,但疼痛愈來愈劇烈,忍了2小時,痛到無法站立。因去年5月曾胃出血住院,以為宿疾發作,趕緊就醫。

慈濟醫院台中分院急診醫師檢查楊先生的肝、膽、腸、胃都沒問題,但他上廁所時,突然發現便裡有鮮血,緊急找各科會診。心臟血管科主任余榮敏從電腦斷層影像,研判為動脈血管剝離,進一步做血管攝影,確診為罕見的「上腸繫膜動脈剝離」,引發「腸中風」,馬上由影像醫學部主任嚴寶勝放置動脈支架,術後9天就平安出院。

余榮敏指出,動脈剝離是急症,死亡率達7成以上。「上腸繫膜動脈」主要供應小腸及右半邊大腸的血液,如果沒辦法在黃金6到8小時內及時接上血管,小腸、大腸會壞死,未能及時切除壞死的部份,12小時左右就可能引發腹膜炎,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就算成功切除壞死腸子,病患未來也無法吸收營養,是十分棘手的病症。

傳統手術治療「上腸繫膜動脈剝離」的方式是開膛剖肚,由心臟外科醫師採取類似心臟繞道手術的做法,從腸道動脈接一條管子出來,重建血管。余榮敏說,傳統手術需6小時的時間,裂掉血管很脆,重建血管困難,得和黃金救治時間拔河,還有麻醉及併發症風險。

余榮敏說,所謂剝離是指血管內壁破了一個洞,血液灌到中膜假腔,造成血管假腔壓迫到真腔,真腔動脈內的血液愈來愈少,管徑愈來愈窄或塞住,用導管支架手術放入支架,撐起剝離血管內壁,重建血管功能,手術時間不到一小時,僅鼠蹊部有個小傷口。

嚴寶勝指出,「只要能迅速判定病因,做支架並不困難」,楊先生動脈剝離長度1.5公分,放入寬0.8公分、長6公分支架。

余榮敏表示,高血壓、血管硬化是動脈剝離高危險群,因血管內壁變脆,內壁破裂剝離,發生在上腸繫膜動脈腸機率比較少,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炎、胃潰瘍、胃出血問題,預防之道為控制血壓,溫差大時要注意保暖。

楊先生說,鬼門關前走一回,出院後更注意保健,作息正常、不要吃太飽、多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