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血 壓
血壓是血流衝擊血管壁引起的一種壓力。
心臟收縮時血管內壓力較高,此時所測得的血壓稱為收縮壓(俗稱高壓),
心臟舒張時壓力較低,此時所得的血壓稱為舒張壓(俗稱低壓)。
1.正常的血壓:血壓介於110-140/60-90mmHg。
2.可疑性高血壓:血壓介於140-159/90-94mmHg。
3.高血壓:血壓高於160/95mmHg 以上。(依WHO之規定)
目前成年人血壓以不超過140/90mmHg 為宜。
影響血壓的因素
1.生理因素:
a.凡造成心臟、腎臟負擔增加,皆會使血壓升高,如運動過度、肥胖、營養過剩。
b.同齡的血壓,通常是男性比女性高,更年期以後女性血壓會逐漸升高。
c.老年人血壓較年青人高。
2.遺傳因素:
雙親均患高血壓者,子女約50%患高血壓,雙親之一患高血壓者,子女約25%患高血壓。
3.心理因素:
情緒緊張、脾氣不好、焦慮、易怒者,血壓會升高。
4.環境因素:
a.氣溫:在寒冷環境中人的血管會收縮,而使血壓昇高。
b.飲食:吸菸、喝酒、茶、咖啡、辛辣物、太鹹的食物均會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的種類:
1.原發性或稱特發性高血壓:
真正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情緒、鹽份、內分泌、環境等有關,
大多數患者都在55歲以前就發生,舒張壓人多在95-120mmHg 之間,常有家族病史。
2.續發性高血壓:
可以找出引起高血壓真正的原因,常見的有:
a.腎性高血壓:多因腎臟病所引起的高血壓或腎動脈異常造成。
b.內分泌系統引起的高血壓:如副腎皮質或髓質發生腫瘤所引起的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等。
高血壓的症狀:大多無症狀,故稱為無形的殺手。
常見的症狀有:
1.頭重、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心悸、易累、兩肩酸痛、無精打采。
2.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抽搐、昏迷等症狀。
日常生活保健
1.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每年一次。
2. 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間斷。
3. 降壓藥必須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不可間斷或隨便停藥。
4. 調整藥也須遵照醫師指示。
5. 保持情緒平穩,充分睡眠及休息,有適當的娛樂以鬆弛緊張的生活。
6. 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減輕體重。
7. 適當的飲食,避免飲用刺激物,飲食宜低熱量,鹽份攝取不可太多,尤其勿食用醃漬過食品,飲食內容包括:奶類.蛋類.肉類.蔬菜水果等以求均衡,烹調方法宜採用煮、燉、紅燒、烤、蒸、烘、涼拌等方式,硬的海藻、洋蔥及油炸物是高血壓禁忌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菸、酒、咖啡、高麗蔘。
8. 沐浴時應注意水溫,並注意保暖,水溫應適當,約攝氏39度-40度,不可太冷或太熱。沐浴時間,以不超過10分鐘為原則。
9. 預防便秘,保持排便通暢: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糙含纖維多的食物。多作腹部運動,例如深呼吸、抬腿、仰臥起坐。養成每天按時排便的習慣。保持心情輕鬆。
10. 適當的運動:可以加強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及全身血液循環,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壓。
適當的運動有那些好處?
1.增進心肺功能
2.消除緊張情緒
3.避免便秘
適合的運動
1.一般溫和的柔軟體操
2.室內跑步機或固定式腳踏車
3.散步
4.慢跑
5.高爾夫球
6.騎腳踏車
需避免的運動:
1.競爭性,人與人間有劇烈身體接觸,如賽跑,足球,籃球等。
2.需閉氣用力的運動,如舉重等。
注意事項:
1. 可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開始,如多走樓梯少搭電梯,動手做簡單環境整理工作等。
2. 運動要溫和,不勉強,持之以恆。
3. 從事運動的方式及時間最好與醫師討論。
何種狀況下,須停止運動?
1.胸部不舒服
2.臉色潮紅
3.出汗過多
4.脈搏跳動每分鐘超過120次
5.頭痛、頭暈
高血壓的治療:以非藥物療法為優先,其次為藥物治療。
非藥物療法(包括飲食控制):
1. 避免抽菸,限制鹽份的攝取,烹調宜清淡。
2. 盡量使用,植物油 (椰子油、棕櫚油除外) 。
3. 避免高膽固醇食物。
4. 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調味品,如:味精、豆瓣醬、辣椒醬。
5. 限制咖啡、酒的過度飲用。
6. 適當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控制體重。
7. 放鬆心情,避免焦慮不安、生氣等。
8. 控制體重。
藥物治療:
1. 降血壓藥物有利尿劑。
2. 交感神經抑制劑:包括乙型或甲型抑制劑等
3. 血管擴張劑。
4. 腎活素轉化脢抑制劑。
5. 鈣離子阻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