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心律失常 兼顧肝和脾腎

文/蘇聰明

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大多與精神和體力疲勞有很大的關係,一旦睡眠不足、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都可能伺機作怪,導致心跳太快或過慢。

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各種心血管疾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缺氧、心導管檢查、胸腔或心臟手術、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心律失常的症狀,除了心悸、胸悶、氣急、頭暈、全身倦怠外,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心跳停歇感或突然昏倒等現象。

中醫看心律失常的主要發病機轉是痰濁流竄經絡、脈道瘀阻、腎水不足、肝炎上擾、久病失養、氣血不足、心竅失充等引起心臟平衡的功能失調。

心律失常的病變部位在心臟,但病因、病機多和肝、脾、腎的病變結合,因此治療必須兼顧肝和脾腎,才能達到治本的效果。

◎通常可分為下列四種情況用藥:

●陰虛內熱:心跳過快、心悸心慌、手足心熱、失眠健忘、咽乾口渴、眩暈耳鳴,治療宜滋陰清熱,常用方劑有滋陰清心丹加減等。

●痰熱內擾:心跳過快、心悸眩暈、胸腹脹悶、食少噁心、心煩口苦、失眠,治療宜化痰降濁,常用方劑有黃連溫膽湯加減。

●陽虛寒凝:心跳緩慢、心悸、呼吸短促、怕冷、手腳冰涼、臉色蒼白、遇風寒尤易加重,治療宜溫經散寒,常用方劑如溫通復脈湯加減。

●心血瘀阻:心跳緩慢、心悸不安、胸悶不舒或見胸脇刺痛、唇甲青紫,治療宜活血化淤,常用方劑有桃仁紅花煎加減。

心律失常的預後因病因不同而差別較大。一般而言,功能性心律失常的預後良好,但嚴重的心律失常可致猝死,因此及早確定診斷,及早用藥治療相當重要。

飲食須避免酒、辣椒、大蒜、咖啡、濃茶與高膽固醇食物,如腦髓、魚子、蛋黃、肥肉、內臟等。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