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 當心暗藏奪命危機
文/馮安寧
最近門診中,遇到一名女病患因長期胸悶、心悸、呼吸急促且容易疲倦而求診。檢查後發現,原來這位小姐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毛病,因此引發了名為「心房顫動」的心臟病,這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
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增5倍
發作時,患者的心臟會有「顫抖」的現象,起因於心房不正常放電,導致不規則的心跳節律。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心房顫動持續發生6分鐘以上,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就會增加。
只要是心房顫動患者,不論是陣發性、持續性或長期性,中風機率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可見心房顫動的危險性,因此病情的控制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與「侵襲性治療,包括電燒或外科手術」兩種,其中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今年8月已經有新的治療藥物Dronedarone通過健保給付。
臨床研究顯示,它可以明顯減少心房顫動症狀的發生,維持心跳正常節律,將它合併「速率控制劑」來治療「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時治療效果很好,可降低中風、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根據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8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1/10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年齡之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甚至甲狀腺亢進或長期氣喘等新陳代謝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心房顫動,有許多的病人甚至找不出病因。
要評估自己是不是心房顫動中的高危險群患者,可以用「CHADS表」進行檢測,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代表了心衰竭、H(Hypertension)是高血壓、A(Age ≥75)是年紀超過75歲以上、D是糖尿病(Diabetes)以及S(Stroke)是中風病史,計算時中風為2分,其他為1分。依患者是否有以上這些個別狀況來進行計分,若是超過2分以上的民眾就屬於中風高風險病患,必須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這個簡易卻有高度參考價值的測驗,民眾也可以自行在家計算,若超過2分以上,可考慮就醫,請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
若平時有感覺心跳不規則,或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疲倦、喘不過氣的症狀,也應儘快就醫。(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