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阻塞下肢傷口難癒合 裝支架疏通

 
▲林姓患者(中)在心臟內科醫師徐中和(右)及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左)聯手治療後,腳部傷口終於痊癒。(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下肢傷口長期換藥、清創仍是久久難癒,甚至要截肢,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狹窄、阻塞,導致血液循環差,造成「臭水溝效應」!

62歲的林先生是高血壓病患,3條冠狀動脈阻塞都作過心臟繞道手術。一年多前,車禍造成腳背有5公分大的傷口,清創後,半年來細心敷藥還是好不了,傷口還擴大到一個巴掌大。

診所醫師在去年中轉介他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作補皮手術,才發現他的左下腹部左外髂動脈已經完全阻塞。

阻塞長達10公分,導致左下肢血液循環不良,「臭水溝效應」讓他血管上游不通、下游阻塞,傷口才會無法癒合。心臟內科醫師徐中和從他的股動脈進行氣球擴張手術,在左外髂動脈置放支架,疏通血流,改善血液循環。

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接手為林先生以腳底皮瓣為腳背傷口作補皮手術,不久就正常癒合。

張家寧指出,如果傷口1個月沒有以1公分速度癒合,可能就是血管阻塞。臨床上,有半數患者因血管狹窄、阻塞,血液循環差,造成傷口不會好,這類患者愈來愈多且不自知。

徐中和指出,年紀大的患者容易血管阻塞,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有5成不會有症狀,等到出現間歇性跛行,行走200、300公尺感到腳痠痛或是下肢冰冷,卻誤以為是年紀大、老化現象。建議可作踝肱動脈血壓比值、血管超音波或斷層掃描檢查。

徐中和表示,心血管狹窄阻塞,身體其他血管也較容易阻塞,如果有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都是危險因子,如果下肢血管出現阻塞,心血管狹窄機率有5成,腦血管有2成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