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不整 感覺很像易搞混
一名科學園區的30歲工程師一坐到診察椅便說:「我有心律不整,請幫我治療!」醫師問他:「怎麼知道心律不整?」工程師答說:「因為我會心悸,所以有心律不整。」
經過詳細詢問及檢查後發現,他真正的病因是壓力太大,造成不安、緊張而心悸,實際上,並沒有心律不整。我常笑稱這是「心病」,不是「心臟病」,「心病」得用心藥醫,心臟病卻要投予治療心臟病的藥物才行,治療大不同。
事實上,心悸是主觀感覺,病患感到心跳加重,或是加快,病患感覺不舒服,心電圖卻是正常的。所以要建立心律不整的診斷,需要客觀的科學根據,而非病人的主觀感覺。
但是一些人的症狀似有似無,有時心電圖檢查也記錄不到心律不整,診斷較為困難,此時就要用長時期的心電圖監測才能鑑別診斷。
理由是部份的心律不整,跳幾下就過去了,稍縱即逝,猶如船過水無痕,以致主觀的「心悸感覺」與真正的「心律不整」辨識困難,真偽難分。
正常人的心跳約每分鐘60至100次,是規則且有韻律的,低於每分鐘60次,叫作心搏過緩,超過100次叫作心搏過速。
心律不整可分為持續的、短暫的或是偶發的,依據心搏速率及規則性,又有不同歸類及治療。
●有些心律不整有性命危險,必須積極快速的治療,如極少數的心律過速者須電擊治療,否則心跳會停止。
●有些心律過緩者要裝置人工心節律器,否則心搏出量,不敷身體使用。
●有些心律不整雖不需要緊急處理,但仍會造成中風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要用藥物注射或長期口服藥物治療。
●有些心律不整則因症狀輕微,也沒有併發症的可能,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由於心律不整的種類繁多,臨床的表徵不一,且程度有輕重緩急,治療方法不同,所以一定要有實體的心電圖證據,且經醫師抽絲剝繭後,才能正確診斷及對症治療。
(作者為新竹惠民聯合門診中心院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