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別過頭 培養創新更重要

 

文/謝遠達

華人社會的父母對子女「完美期待」、在「過度焦慮」的情緒下,變得「過度介入」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一點在兩岸三地越來越明顯,相繼都出現因為少子化以及父母教育過度保護,而出現小孩或是青少年不知道「生活法則」。

相關的親職文獻與研究指出,過度保護子女會削弱其自尊、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造成過分依賴、挫折忍受力低、情緒容易焦躁不安的人格特質,使其長大成人後,不懂得負責,更不知如何面對和因應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挑戰,往往在挫折與壓力的情境下,易產生負向的情緒與退化的行為,長期而言,對子女的自我成長及生涯發展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真正對子女好的方式,是懂得如何放手、學習放心、尊重彼此的差異性、與良好的親子溝通。在傳統華人社會概念中,對父母要絕對服從已經不合時宜,而是應學習彼此尊重與溝通。

我在診間常聽到父母強調希望孩子功課好,我很訝異會聽到這樣對孩子很沒有幫助的期待。其實在這個時代,學歷的重要性遠比不上個人專長與特質,要有創新方法;人生才有價值。

當我看到一個國家的父母希望小孩功課好,考公職,或是安穩有工作時,我很擔心。教育應該是多元的。我建議父母要多看一下,時代不同了,你的小孩要競爭的不是台灣的小孩。

我是聯考的勝利者,但是我不希望我小孩是考試機器。現在我的想法比較像是一位前立委所說的,我給他一個房子,因為他買不起。然後我會希望他有想法,有技能,知道如何生活,知道創新與有前瞻的視野,且獨立自主。(作者為衛生署旗山醫院精神科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