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煩 神經衰弱易上身

 

文/劉彥瑩

◎案例一:

王阿嬤平日愛做家事,閒來還能種種菜。近年來她卻不斷出現各種身體不適,如頭脹、頭昏眼花、耳鳴、注意力難集中、健忘、失眠、白天很累也不能睡、焦躁、肢體痠痛無力,覺得全身都是病,後來連家事也無法做。

她看過醫院各科,檢查都沒問題,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症」。原以為吃點安眠藥就好,沒想到藥物卻愈吃愈重,病情仍是起起伏伏。她難過說:「藥物一吃就好幾年,也不知道長期吃下去對不對?」

◎案例二:

林太太婚後,就跟公婆同住。婆婆脾氣不好,對她做的家事總是不滿意;偏偏先生什麼都聽婆婆的,常讓林太太心灰意冷。近來,她的媽媽又病危住院,讓她操煩到失眠、頭痛、記性差、胸口悶、精神不濟,常覺得身體有狀況。

到醫院檢查卻無異,診斷為「神經衰弱」。

◎類型三:

李先生個性敏感內向,很在意別人看法,有意見也不敢說。最近有直率的同事在主管面前無意的批評,讓他馬上就覺得被排擠陷害,擔心工作不保,逐漸出現失眠、頭痛、沒精神、煩躁不安。醫院檢查也正常,診斷是「神經衰弱」。

王阿嬤是「生理性」神經衰弱症,發作時全身不對勁,但只要針對病根,治療效果良好。若是延誤治療不吃藥,或是沒方向感地吃一堆藥,都不是好辦法,只會讓病情慢性化延續下去;等到併發腦部退化、高血壓等慢性病,將無法重獲身心的整體復元。

林太太與李先生是「心因性」神經衰弱,主要是心理壓力引發的不適,吃藥只能「治標」,必須探索心理糾結的源頭,才能解決苦惱。

王阿嬤經過對症治療後,病情有改善,再逐步減少安眠藥量,她又開心下田了,生命重新有了前景。

林太太接受建議,學習適度放鬆,看清自己能做的部分,不要太為難自己,再輔以藥物,目前已不需回診。

李先生在接受勸導,勿陷入空想猜疑,用工作實際績效,獲得主管認同,幾次下來,症狀也改善。但他內心的不安陰影,則要透過心理治療處理。

探索病根雖然費時而辛苦,但長期療效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為台中市紓情診所身心科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