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摑之後

 

 /文/王台芳的部落格 

 
 
 

        論語泰伯第八,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憤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這篇講的是禮,禪述禮的重要,要求用禮節制一切,把禮放在人間要津前後,及國泰民安的左右,禮可事天地鬼神,禮為教化之準繩,孔子教育顏淵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其漡漡大論中,其後的朝代更替,禮皆為國之大器,強權者重禮,弱勢者重禮,一國之君重禮,市井小民重禮,用現在的俗話來說,「有禮行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那個清大學生本來沒沒無聞,一定沒想到隨便一個巴掌,比個中指,再配上一句「Shut up」,一夕爆紅的上了平面媒體,也在電視新聞亮出身影,對一個大學生來說,面對這份難堪與折磨何其無奈,對學校來說,排行名校的金字招牌,又要在這件風波上深刮一道傷痕,對胡老先生來說,旅居國外三十年後回臺,被打出血的腦中記憶,大概只剩噼啪震耳的掌摑聲,與完全流失道德規範的學生,山嶺雲霧的美豔島國,藍海綠川的翡翠風光,在雙方碰撞的剎那,塵煙不起的全都消失,永遠深埋的難再挖出植栽,一部福爾摩沙的精采傳說,竟讓一個歸國華僑,在清華大學一盆冷水的澆淋下,清醒的這麼殘忍這麼快。  

        與其說,我們的大學教育怎麼了,倒不如說,我們給現在大學生的是什麼,討論那一巴掌的對錯時機已過,然而問題中心本就不在認知點上,台灣多年教改只重學科分數高低,五育均衡是卻是個永遠不醒的夢,「德、智、體、群、美」的傾斜發展早被大眾公認,現在學校喜歡創造資優班,資優生,意味著各科分數一定都很優,沒有好分數做背景的學生,絕對無法待在資優班,那是個分數大於一切的恆定公式。  

        國中、高中,分數高低仍是授課的唯一標準,基測的各類量表,學科的總體表現,都在分數加分數的量化中求勝負,而憂心的家長與疲憊的學生,每天斤斤計較的只是分數,那個時時躍起或摔落的數字,牽動多少莘莘學子的巴望與期待,那個日日比較的結果,不斷折損學子無數個美中有夢的夢想,孩子的失落,大人的失望,除了成績單上的一排數字,我們已經看不到平衡交叉又推疊互現的五育原貌。  

        進了大學,四年分科是為進入職場發揮本領的開始,社會沒有不敞開胸懷接納新兵的道理,但是,高等教育卻莫明的走進重量不重質的大數原理,於是,大學變多,大學生變多,大學素質產生的負面效應也變,小學倡導的「德、智、體、群、美」,到此已經成為黃花枯葉,分數決定一切,一切只剩分數,那些作人的基本態度,處事原則,通通掃進電腦,按個Delete,讓它大江東去永遠不再出現。   

        胡老先生的堅持沒錯,孩子需要機會教育,有些學生穿著製服滿嘴髒話並不稀奇,捷運上追趕跑跳的嘻笑無人也時有所見,我就曾經在車上制止過一群吵鬧學生,現在想想,那天我可能幸運的躲過一堆巴掌,公車上博愛座的設置也沒錯,讓位是軟性國力的展示,而讓與被讓又全靠禮數來潤滑,這是萬法公約,誰違背誰就有可能受傷。

 

 

        今天滿街壅塞的學生提高了就學率,卻相對也擠垮了就業率,畢業即失業的悲壯現實,讓台灣大學生不再自信,不再叫好,畢業證書只能證明讀過書,以及讀過什麼樣的書,學校如果只會檢驗分數高低,卻忽略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學生如果只會堅持感覺好惡,卻忘卻做人的基本價值,那麼學校再大,名氣再響,也終將走進亂石險灘,困難層層的讓人焦慮,台灣如此,大陸如此,世界各國亦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