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壓力 
/ 文/劉炯明部落格

 
在現代社會裡的現代人,我們一天到晚、一年到頭負擔在肩膀上、掛在口上、放在心上的,總是「壓力」這兩個字。


你正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對面一台大貨車輪胎爆胎,突然失控,你猛剎車,還是撞上去了,你自己一臉都是血,還擔心坐在後面的小朋友不知道有沒有受傷,這時你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頭暈目眩、腦袋一片空白,這就是突發的事件對生理的衝擊造成的壓力。


為了公司計畫趕進度,天天加班至深夜,吃不好、睡不好,不停的泡濃茶、煮咖啡,身體沒有力氣,精神無法振作,這是長期的勞累對生理的衝擊造成的壓力。


唸國一的兒子,數學月考只考到85分,這學期能不能考到班上前五名,將來的基測、學測會考幾分,進不進得了一流大學,真讓人擔心;公司生意平平,老板臉色不好看,說不定有一天,工作就沒有了;麻將桌上,為了贏錢,為了賭一口氣;王建民主戰紅襪隊,為他打氣加油,心情緊張得很,這都是心理上的衝擊造成的壓力。


那麼,什麼是壓力呢?讓我先解釋生理學裡「體內平衡」(homeostasis)這個觀念。人和很多動物的身體有一些正常或者是理想的生理參數,譬如說身體的溫度、身體裡的水分、血裡的糖份等等,體內平衡就是身體內部維持這些參數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的機制,讓我指出幾個相關的基本觀念。


第一、有些參數的正常範圍是比較小的,例如我們正常體溫是攝式37度,上下不超過1度;但是,有些參數的正常範圍是比較大的,例如我們的血糖的正常範圍是100cc的血裡含有70至100毫克的糖分,不過,剛吃過飯後,血糖會增加到140毫克以內還是正常的。諸位大概很難想像,在我們身體裡共只有五公升的血,所以總共只有五公克的糖,差不多就是平常我們喝咖啡時一小包糖的份量。


第二、有些動物的某些參數是透過調整的機制,維持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的;但是,有些動物的某些參數是會隨著外面環境而適應改變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體溫是經由內在的調節,維持在一個固定的範圍以內,但是,許多爬蟲類和魚類的體溫是隨著外面的溫度而適應改變的,要維持固定的體溫必須消耗比較多能量,蛇之所以能一個禮拜才吃一次東西的一個原因,是它們體溫的調節有比較大的空間,這就是所謂「熱血動物」和「冷血動物」的分別,不過,「熱血」和「冷血」這兩個詞是通俗用法,並不表示血液的溫度是比較高或是比較低。


第三、這些調整的機制可能是多方位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可能透過幾個不同的調整動作,來逹到調整一個參數的目的。用體溫的調節作為例子,當外面溫度高時,我們會流汗,經由汗水的蒸發而降低體溫;當外面溫度低時,我們就不會流汗。當外面溫度高時,我們皮膚表面的毛會躺平,增加皮膚表面空氣的流動,因而達到增加散熱的目的;當外面溫度低時,我們皮膚表面的毛會站起來,形成一層隔熱的屏障,諸位現在可以明白,為什麼當天氣冷時我們的皮膚會起雞皮疙瘩,雞皮疙瘩正是讓皮膚表面的毛站起來的機制。當外面溫度高時,微血管會擴張,讓比較多的血流到皮膚表面,逹到散熱的目的;當外面溫度低時,微血管會收縮,讓比較少的血流到皮膚表面,減少熱的散失,這也是為什麼當天氣冷時皮膚會變得蒼白,手指和脚指會麻痺沒有知覺,還有,當外面溫度降低時,身體會發抖產生熱量,當然這也因此消耗存在身體裡的熱量。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血裡糖分的調節,我們血糖的正常範圍是每100cc血裡有70至100毫克的的糖,血糖過低會引起暈眩、疲乏、軟弱無力等症狀,血糖過高就是糖尿病,會引起腎、眼睛和神經的損害。當我們身體裡血糖過低時,胰腺(pancreas)會分泌一種賀爾蒙胰高血糖素(glucagon),胰高血糖素會把存在肝的糖原(glycogen)變成糖,送到血液裡;當我們身體裡的血糖過高時,胰腺(pancreas)會分泌另外一種賀爾蒙胰島素(insulin),胰島素會把血糖轉變成糖原,放回存在肝裡。


第四、過去醫學和生理學上相信有些調整的功能是比較獨立和片面的,現在大家相信許多的調整功能是全面的,由我們的大腦來主導啟動這些調整功能。


現在可以回答問題了,什麼是「壓力」呢?壓力就是任何會導致體內平衡受到干擾和破壞的外在因素。我在上面講過,車禍是突然的失控衝擊,熬夜是長期的生理衝擊,憂慮、緊張是心理上的衝擊,這些衝擊會影響我們的體內平衡,因此我們身體就會產生對壓力的反應,這些反應包括把身體內存儲的能量釋放出來。當老虎在後面追上來時,我們得加快的跑,同時也把不是最迫切的工作暫時慢下來,例如腸胃消化的功能,體內組織生長和復原的功能,免疫功能的被壓抑,對痛苦的感覺變得遲鈍(這就是士兵在戰場上受了傷,却不覺得痛),和感官和認知能力的變化(例如耳朵對很小的聲音也聽得清楚,腦筋突然變得比較靈活等等)。


我得交待一下,我們可以了解生理上的衝擊,會干擾和破壞體內平衡,因而引起身體對壓力的反應,但是,心理上的衝擊是來自還沒有發生、甚至不會發生的事情,為什麼也會干擾和破壞體內平衡,引起身體對壓力的反應呢?這就是上面所講的體內平衡的調整是由大腦主宰的,因為大腦有預估和期待的能力,因此即使是還沒有發生的事,大腦會因為自己預估的功能,而啟動體內平衡調整的功能。


當壓力產生時,我們的身體會啟動調整的機制,當壓力過去之後,我們的身體會關閉調整的機制;當該啟動時不啟動,該關閉時不關閉,那自然就引發各種的疾病了;還有,反覆不斷的啟動和關閉,也會消耗能量造成器官的耗損,也會引發各種的疾病。


當大腦面臨因為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壓力,而引起體內平衡的變化時,大腦會啟動調節的機制,因此,我們得了解大腦怎樣經過神經系統,控制我們的器官和肌肉的行為。我們的神經系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負責受我們意志控制的行為,例如走路、握手、說話等等,另一部分負責不受我們的意志控制的行為,例如出汗、內分泌的產生、胃腸的蠕動等等,這部分叫做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的功能,就是負責對壓力作出反應達成調節適應的任務。負責維持我們體內平衡的神經系統又分成兩部分,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我們不必為這些名詞傷腦筋,重要的是了解這兩部分神經系統是有互補的功能。


當緊急、意外、刺激的事故發生時,交感神經系統就會反應,瞳孔會擴張,讓較多的光進入眼睛,壓抑唾液的分泌,讓水分供給其化器官緊急使用,加强心跳的速度,增加流到肌肉和肺的血液,減少流到內臟和皮膚的血液,讓肺的支氣管擴張,增加氧氣的交換,壓抑消化功能的進行,增加腎上線的分泌和刺激性功能的反應,因為這才是當務之急,換句話說,交感神經系統讓我們的身體進入一個興奮、警愓、戒備的狀態,應付外來的干擾。


相反地,當我們的身體在平靜放鬆的狀態下,或者吃得飽飽的,或者在睡覺,副交感神系統就會發揮它的功能,瞳孔會收縮,讓比較少的光刺激我們視神經,增加唾液的分泌,刺激胃的消化功能,增加腸的蠕動,這些連接到消化系統的血管也會擴張,增加血液的流動,都是為了幫助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肺的支氣管會收縮,心跳的速度會降低,因為氧氣的需求比較少了,換句話說,副交感神經系統讓我們的身體休養生息,把養分製造貯藏起來,讓身體增長發育。


讓我補充一個重要的環節,大腦怎樣控制器官和肌肉的行為呢?大腦經由賀爾蒙把信息傳遞到器官和肌肉,這些信息包括心跳的加速,能量的釋放,身體的新陳代謝、成長發育,免疫功能的啟動程壓抑等等,在我們的身體裡,賀爾蒙扮演的正是一個信差的角色。


賀爾蒙的英文是hormone的音譯,來自希臘文「帶動刺激」的意思。大腦經由賀爾蒙的帶動,刺激器官和肌肉的各種生理活動,在我們身體裡,腦下垂腺、甲狀腺、胰腺、腎上腺、卵巢、睪丸都會分泌不同的賀爾蒙。過去的觀點這些腺是單獨運作的,比較近代的觀點是它們不是完全單獨運作,而是由大腦作全面的主導。不同的賀爾蒙,傳遞不同的信息,其中有些是跟對壓力的反應有密切關係的,這些賀爾蒙或者經由交感神經系統的末稍神經、或者經由血液傳遞到器官和肌肉。


講到這裡,我們明白了壓力會干擾破壞我們的體內平衡,我們的身體也會因而作出相當的反應,企圖恢復原來的平衡,但是在這個干擾和反應的過程中,有些時候是意外過去,一切又回復到風平浪靜、鳥語花香的世界;但是,有些時候,這些干擾會引起或輕或重的疾病,甚至會招致不可回復的損壞,讓我找幾個例子,來談談壓力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第一個例子是壓力對心臟和血管系統及其他器官的影響。當你在山上遇到老虎,回過身來逃命時,你的交感神經系統就會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會關閉,因為你的肌肉需要能量,儲存在肝脂肪細胞或者肌肉本身的脂肪、蛋白質和糖都會被徵召,經由血液傳送到肌肉去,傳送得越快越好,所以你心跳的速度就會增加;同時,為了增加心跳的力量,你的交感神經系統會讓通往心臟的靜脈收縮硬化,因此經由靜脈回流到心臟的血會以比較大的衝力衝擊心房,心房就像一片拉緊的橡皮一樣,以比較大的力反彈,把血送出去,所以你的血壓也上升了;此外,把血送到肌肉的血管會張開,增加血液的流通,把血送到重要的地方,例如消化系統的血管會收縮,暫時減少流到消化系統的血液,例如因為腎的功能是把血裡的水提吸出來,排到身體外面去,但是因為你的身體不能缺水,所以不但流到腎的血會減少,腎功能也會慢下來。


我得打一個岔,一句常常講的笑話,卻也是事實,老虎快要追上來,被嚇得一褲子都是尿,這又怎麼解釋我上面所說,在這個時候身體不能缺水呢?大家都知道人體經由腎臟排到身體外面的水,先儲存在膀胱裡,膀胱是一個簡單的儲存容器,儲存在膀胱的水已經不能夠回流到身體來應急,只是一個沈重的負累,所以當你快跑逃命時,你就會不由自主的把這個沈重的包袱摔掉。假如你運氣很好,打虎的武松突然出現救了你一命,讓你逃過這一刼,你的體內平衡回到正常的狀態,交感神經系統去休息,讓副交感神經系統開始它的任務。我們大概一輩子也沒有一次機會遇到老虎,假如你天天遇到老虎,或者是天天因為壓力因素而引起相似的生理反應的話,你的身體會有兩個不利的情形。


第一、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是交互為用的,緊張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啟動,放鬆時副交感神經系統會介入,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處在緊張狀態,當你有片刻可以放鬆時,副交感神經也會因為很久沒有工作而變得反應遲鈍,你連可以放鬆的機會也不能夠馬上得到鬆弛,結果是一個惡性循環。


第二、持續的壓力讓心跳的速度和血壓持續超出正常的範圍,那是會出問題的。心臟把血送出去時的力度叫收縮壓,正常應該在140以下,心臟把血送回心臟的力度叫做舒張壓,正常應該在90以下,否則就算是高血壓了。


今天我們的時間到了,下一次我會繼續講長時期持續的高血壓對健康的影響。祝你有個平安、輕鬆愉快、零壓力的一天。

從上個禮拜開始,我談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在大腦主宰引導之下,我們的身體會自動的維持一個在生理學上叫做「體內平衡」(homeostasis)的狀態,那就是把若干生理參數,例如體溫、血壓、血糖等維持在一個正常或者理想的範圍內,壓力就是任何會導致體內平衡受到干擾和破壞的外在因素。


壓力包括突然短暫的生理衝擊,例如跟別人打架;包括持續的生理衝擊,例如長期的缺乏睡眠;也包括心理上的驚訝、緊張和憂慮。面臨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啟動若干機制來做因應,例如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等等,當壓力過去後,這些生理上的反應也應該停下來,讓身體回復到正常的體內平衡狀態。但是,持續的壓力、加上身體調節功能衰退的可能,會讓身體持續的離開正常的體內平衡狀態,這樣就會引起各式各樣的疾病了。


上一次我講過壓力對心臟和血管系統的影響,今天讓我談談長期的壓力,讓血壓長期過高所導致的影響。


當血壓過高時,負責把血液送到全身的小血管,為了應付增加的壓力,管壁的肌肉會自然地變厚,血管因此變得比較僵硬,血流因此比較不通暢,血壓因此會增高,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血壓增高時,心房受到的衝擊力量也增加,特別是在左下心房,這怎麼說呢?血液帶著氧氣流到身體各部份後被收集回右心房,經由右心室送到肺,在肺裡交換吸取氧氣後,回到左心房,再輸送到身體各部份去,這整個過程中,左下心房受到的衝擊最大,左心房的肌肉會變得肥厚,如果左心房變得特別大,心臟失去均衡,會引發心律不整;而且,過大的左心房需要更多的血液,也會引起不均衡的問題。還有,我們的血管由大到小,一分為二,又由小到更小,再一分為二,當血壓連續維持在高的數值時,這些分支點受到的血流衝擊的壓力最大,也因此會破損,血管的內壁會撕裂發炎,這些發炎的地方,脂肪、膽固醇、血小板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容易凝聚起來,形成所謂斑塊(plaque),這些斑塊會把血管堵塞,減低血液的流通,假如因為這些堵塞使流往下半身的血液不夠的話,你走路時因為沒有足夠的氧氣和糖分被送到下半身,胸口和腳都會疼;假如因為這些堵塞使流往心臟的血液不夠的話,那就是各式各樣心臟病的原因了。這些凝在血管壁的斑塊,有一些小片可能碎裂掉下來漂游在血管裡,這就是血栓(thrombus),假如一片血栓把心臟的一條血管堵住,那就是突發心臟病(heart attack);假如一片血栓把大腦的一條血管堵住,那就是中風(stroke)了。


接下來,讓我談談壓力對身體新陳代謝作用的影響。首先,我們知道雞鴨魚肉、豆腐蔬菜等食物,經過消化的過程會被分解成簡單的分子,這些分子經由血液帶到身體的各部份去,蛋白質會分解成氨基酸(amino acid),澱粉、糖和碳水化合物會分解成血糖(glucose,也翻譯成葡萄糖),脂肪會分解成不飽和脂肪酸(fatty acid)和甘油(glycerol),這些簡單的分子被送到身體的各部份促進身體成長,也變成能量,維持身體各種功能的正常運行。不過,當你吃了一頓大餐後,所產生的養分,不會馬上全部被各個器官消耗掉,也不會全部在血液裡浮游,而是被儲存起來,身體用來儲存養分的最重要器官就是肝,至於馬上就可以使用的養分,就存在血液和肌肉裡。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在月底拿的薪水,你不會一下把錢都用掉,而是把一小部份帶在身上,把大部份的錢存在銀行裡慢慢使用。而且,我們的身體不是把氨基酸、血糖這些養分直接儲存起來,而是先把他們作一個轉換,氨基酸轉換成蛋白質,血糖轉換成糖原(glycogen),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轉換成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等到身體的各部份需要養分時,再倒過來轉換成為原來的氨基酸、血糖等等,傳到身體各部分去使用。這也和我們薪水存在銀行的例子相似,我們不一定是把現款存進銀行放在保險箱裡,等到需要時把現款提出來,我們會把現款轉成股票、債券放在保險箱裡,等到要用錢時,再把股票賣掉,換成現款來使用,這就是我們正常的消化吸收儲存的循環。


當身體因為壓力的影響而需要額外的能量時,我們的身體怎樣應變呢?首先,身體馬上會把將血液裡的養分轉換成糖原和三酸甘油酯,而且,不但把儲存養分的動作停下來,更倒過來把儲存起來的糖原和三酸甘油脂轉變成血糖和不飽和脂肪酸送到血液裡,這些轉換的動作都是由交感神經分泌的幾種賀爾蒙來引發的。同時,我們的身體還有好些很聰明的小動作,譬如說當老虎在後面追,你在逃命時,你的腿的肌肉需要額外的養分,但是你膀子和肚子的肌肉就不需要、也不該在這時分享這些養分,我們身上的賀爾蒙會有一個機制,只讓腿的肌肉吸收血液裡的養分,甚至你膀子和肚子肌肉裡儲存的蛋白質,也會被徵召轉換成氨基酸,你的肝也會製造新的血糖等等,這都是應急的動作。如同上面所說,假如你一輩子只遇到一次老虎,你身體在危機過去之後,就會恢復到原來體內平衡的狀態,但是,如果你長期承受壓力,那麼身體就會吃不消了。


長期持續的壓力帶來長期反覆不斷的能量的需求,也就是不斷的養分轉換的動作,養分的轉換是要消耗能量的,就像你不停的把錢存進銀行又提出來,你的錢不僅不能夠存在銀行裡生利息,你還得付存款提領的手續費;其次,很多蛋白質是儲存在肌肉裡的,如果不斷把蛋白質存進去又提出來分解成氨基酸,肌肉可能會因為過分的操勞而萎縮,更重要的是當壓力增加時,血液裡的血糖和脂肪都會增加,血糖和脂肪過多都不是好事情。


首先,血糖和脂肪都可能黏在血管壁上變成堵塞血管的斑塊plaque,在這些脂肪裡,讓我特別談談大家都聽過的膽固醇(Cholesterol),膽固醇是一種身體裡需要的多種功能的脂肪,我們的身體會製造膽固醇,也會從食物裡吸收膽固醇作為一種脂肪,膽固醇黏附在血管的壁上就會引發血管堵塞和硬化。膽固醇本身不能夠溶在血液裡,膽固醇依附在一些蛋白質上面,在血液裡流動,一個比喻就是把膽固醇裝在一個箱子裡,然後放在河裡流送,膽固醇可能依附的蛋白質是不同的,有些膽固醇依附在所謂低密度的蛋白質上面,這就是我們在體檢檢查時稱為LDL的膽固醇,這些是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的膽固醇,也就是所謂壞的膽固醇;有些膽固醇依附在所謂高密度的蛋白質上面,這就是我們在體檢檢查時稱為HDL的膽固醇,這些是不會依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的膽固醇,而是被送回到肝臟,然後分解排除的膽固醇,也就是所謂好的膽固醇。如同我上面的比喻,有些膽固醇是裝在LDL的箱子裡,這些膽固醇的目的地是血管壁,這對我們的心臟血管系統是不好的;有些膽固醇是裝在HDL的箱子裡,這些膽固醇的目的地是肝臟,這對我們的心臟血管系統是好的。所以,在體檢檢查時,我們希望血液裡LDL的膽固醇低,HDL的膽固醇高就是這個原因。


接著,讓我們看看血液裡血糖增加的問題。胰腺(pancreas)會分泌一種賀爾蒙胰島素(insulin),胰島素會把血液裡過多的血糖變換成糖原存在肝臟裡,當血液裡的血糖過低、或者因為壓力需要額外的能量時,胰腺又會分泌另外一種賀爾蒙胰高血糖素(glucagon),把儲存肝臟裡的糖原轉變成血糖,送到血液裡。當血液裡的血糖和肝臟裡的糖原反覆交換的動作增加時,如果胰腺不能夠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者胰島素不能發揮它的功能,就會引起糖尿病(diabetes)了。糖尿病有不同的類別,這裡我特別討論跟壓力有密切關係的兩個類別。


為了某些目前還沒有了解的原因,我們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會誤以為胰腺分泌的胰島素的細胞是外來的敵人而把它們破壞,因此胰腺就失去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其實胰島素有兩個重要的功能,除了把血液裡的血糖轉變為糖原,存在肝臟裡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功用是幫助身體裡的細胞吸收血液裡的血糖,因此缺少胰島素的兩個後果是:第一、血液裡的血糖會過多,過多的血糖會附在血管壁上引起堵塞硬化等問題;第二、身體許多細胞會因為缺乏血糖作為養分,很多器官的功能都會出問題。經過多年醫學研究,自從1920年代開始,當身體裡缺乏胰島素時,我們可以注射人工製成的胰島素來補償,但是維持身體裡胰島素在一個適當的平衡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胰島素過少,那就是功能不彰,胰島素過多,又會引起休克昏迷的狀況,有糖尿病使用胰島素的人都知道這個問題;再加上當壓力發生時,我們身體內的血糖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分量增加和變動,平衡的問題就變得更複雜。不但如此,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部非常微妙的機器,壓力會增加身體裡細胞對胰島素的抗拒,對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體內平衡的人,這又增加了一個變數。


第二個類別的糖尿病,不是因為我們身體沒有足夠的胰島素,而是因為我們身體的細胞對胰島素的抗拒。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身體太胖時,我們用來儲存脂肪的細胞已經滿載,額外的脂肪沒有儲存的地方,此時胰腺還是會分泌胰島素去刺激脂肪細胞,但是脂肪細胞卻不再理會胰島素的刺激,如此一來胰腺還是蒙著頭不斷的製造胰島素,最後胰腺受到損害,失去製造胰島素的功能,那就又變成上面講的第一類的糖尿病了。


最後,我把這兩次所談的內容作個總結,心臟和血管系統的毛病,新陳代謝系統的毛病,是相互關聯的,血壓過高,膽固醇過高,體重過高以及胰島素的抗拒,差不多是分不開的毛病,有了一個就很可能有另外幾個,這都是壓力在搞鬼。


下周,我會接著講壓力對我們身體其他的影響,我得强調,我不是專家,我講的是醫學常識而不是醫學知識,身體出了問題還是得找醫學專家。

上兩個禮拜,我談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在大腦主宰引導之下,我們的身體會自動的維持一個在生理學上叫做「體內平衡」的狀態,那就是維持若干生理參數,例如體溫、血壓、血糖等等在一個正常甚至是理想的範圍之內,壓力就是導致體內平衡受到干擾和破損的外在因素。壓力有短暫的也有持續的,有生理上的也有心裡上的,我們身體裡的交感神經系統會因為壓力而做出反應,我們身體裡的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在壓力消失後恢復體內平衡。


今天,讓我談談壓力對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影響。


醫學上觀察到在壓力之下,有些人吃得比平常多,有些人吃得比平常少,大概2/3的人吃得比平常多,1/3的人吃得比平常少。這怎麼解釋呢?在壓力之下,我們的大腦會刺激好幾種賀爾蒙的釋放,其中有一種叫做CRH(Cortico-  tropin releasing hormone),它會壓抑食慾,這跟我之前講的是一致的,因為在壓力之下,消化不是當務之急,消化系統應當慢下來。還有另外一種賀爾蒙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它會增加血液裡流動的血糖的分量,這也跟我之前講的是一致的,因為在壓力之下,我們需要能量來應急,但是,這種賀爾蒙也有刺激食慾的功用,那麼你會問,到底我們的食慾是被壓抑?還是被刺激呢?答案是當壓力發生時,第一種賀爾蒙CRH會很快被釋放到血液裡去,第二種賀爾蒙糖皮質激素會比較慢被釋放到血液裡去,當壓力過去後,第一種賀爾蒙很快就會在血液裡消失,第二種賀爾蒙却會存在血液裡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這正好解釋了當壓力發生時,我們沒有胃口,但是當壓力過去後,我們在恢復的過程中,就胃口大開了。所以,如果壓力維持很長一段時期的話,我們就會有很長一段時期沒有胃口,如果壓力不是持續的而是斷續的,壓力來了又過去,又再來又再過去,在斷續的壓力下,許多人就會不斷的猛吃,這正是許多上班族的經驗。


還有,上面講的第二種賀爾蒙糖皮質激素,因為要幫助身體在壓力後復原,所以它不但要刺激食慾,也要幫助把能量儲存起來,它會刺激身體的脂肪細胞,讓脂肪細胞分泌一種enzyme,enzyme翻成酶或者酵素,把血液裡的養分分解,然後儲存在脂肪細胞裡。身體的脂肪細胞可分成皮膚底下的脂肪細胞和肚子裡的內臟脂肪細胞,假如大量的脂肪儲存在腰圍以下屁股附近的皮膚脂肪細胞裡,身體的形狀就變得像一個梨子,假如大量的脂肪儲存在肚子附近的內臟脂肪細胞裡,身體的形狀就變得像一個蘋果。一個壞消息是糖皮質激素賀爾蒙比較可能刺激肚子裡的內臟脂肪細胞,把脂肪儲存起來,造成蘋果形狀的體型,因為儲存在肚子裡的內臟脂肪離肝臟比較近,比較容易跑到肝臟,變成血糖,因而引起高血糖相關的疾病,這是蘋果體型的缺點,也許甘蔗體型還是比較理想吧!


讓我講講胃腸消化系統的功能。首先,消化食物是要消耗能量的,咀嚼食物所需要的能量自不待言,我們的胃除了化學作用外,還透過持續的收縮動作來消化食物,小腸的蠕動把食物從小腸上端推到下端,這過程中小腸把食物的養分吸收送到身體各部份去,大腸也有同樣的蠕動,把食物裡剩下來的廢物,變成糞便排到身體外面;大腸還要負責另外一個事情,因為在消化的過程中,在嘴裡、胃裡、小腸裡,我們的身體都要把水分加到食物裡去,讓食物變成糊狀,好讓養分被分解吸收,到了大腸,大腸得負責把水分回收送回身體。這又再一次回應到前面的說法,壓力會把消化的功能緩慢下來,這也就是在緊張時我們嘴裡的唾液會減少不覺口乾的原因。總而言之,消化大約消耗我們身體能量的百分之十到三十。


還有,身體要排洩到外面的水,會儲存在膀胱裡,但是外來的壓力會導致失控,同樣,經過消化的食物變成要排洩到外面的糞便,儲存在大腸裡,外來的壓力也會導致失控,而且,上面也講過大腸的功能是要把食物渣滓裡的水分回收,如果大腸因為對外來壓力的反應而來不及把水分全部回收的話,那就是緊張的時候拉肚子的原因。


講到壓力,大家就會想起胃潰瘍,潰瘍是一個器官壁破了洞,跟消化器官有關的主要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多年以來醫學家都認為有胃潰瘍是直接源自壓力,一個簡單說法是胃酸强烈的酸性,引起在胃壁上破了洞,直到1983年兩位在澳洲的醫生馬歇爾(Barry Marshall)、和華倫(Robin Warren),發現一種叫做「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是導引消化性潰瘍的一個主要原因,這是一個重大也可以說是當時出乎意料之外的發現,把導致潰瘍的真正原因找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用有效的抗生素來治療潰瘍,馬歇爾和華倫也因此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胃潰瘍的直接原因,小心地去看,壓力還是一個可能的相關因素,在胃裡,我們分泌胃酸來消化食物,為了避免胃酸傷害胃壁,胃裡會分泌若干濃厚的粘液,一層一層的來保護胃壁,當壓力來時,胃酸的分泌會減少,粘液分泌也會減少,但是當壓力過了之後,身體輕鬆下來,胃酸的分泌恢復,但是因為在壓力過後猛食猛喝增加,這個時候保護胃壁的粘液可能還是比較少,那麼胃酸就可能會損害到胃壁了。還有,正如我上面講過,壓力來的時候,流到消化系統的血液會減少,胃壁的微血管會因為缺氧而枯死,形成小塊,也成為潰瘍的開端。


接著,讓我談談壓力對身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首先,讓我講講人體的免疫功能。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以分成先天免疫功能和後天免疫功能,先天免疫功能可以說是對外來的微生物包括病毒(virus)、細菌(bacteria)、真菌(fungus)和寄生蟲(parasite)的第一線防禦,後天免疫功能可以說是第二線防禦。


先天免疫功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般性的反應不是對某一種特定的微生物的反應,是迅速的反應,而且,先天免疫功能對微生物沒有免疫記憶的能力,換句話說,當身體一再遇到同樣微生物時,身體還是一再有同樣的反應。先天免疫功能的一個例子,就是對外來的微生物和雜物的阻擋屏障,如皮膚、鼻孔裡的鼻毛,呼吸道、食道裡的粘液膜,像城牆一樣把想要入侵的敵人攔下來,眼淚、咳嗽、打噴嚏也是驅除想要入侵的敵人的動作。先天免疫功能的另一個例子是發炎(inflammation),「發炎」這個名詞的拉丁文的字源是「燒火」的意思,發炎的徵狀是發紅、發熱、疼痛、腫脹,發炎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生理反應,主要是靠身體裡的白血球和其他的化學物把外來的微生物破壞消除,同時讓受損害的組織復原。


後天免疫功能是脊椎動物才有的,它是在我們生下來之後才建立起來的功能,它對特定的微生物有辨別和防禦的功能,它是比較慢的反應,而且它對微生物有免疫記憶的能力。換句話說,當身體遇到以前遇過的病毒和細菌,身體會知道怎樣去應付這些病毒和細菌,這正是我們的身體或者經由自然的過程感染到、或者經由人工注射、或者口服的疫苗而建立起的後天免疫功能。後天免疫功能主要依賴我們身體裡的兩種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這兩種細胞都在骨髓裡製造,T-細胞儲存在胸腺(thymus),B-細胞儲存在骨髓裡。此外,這些細胞也儲存在脾臟和淋巴結裡,經由淋巴液和血液的循環,T-細胞和B-細胞到身體各個部位跟病毒和細菌打仗,不過,T-細胞和B-細胞打仗的手段是不同的,T-細胞的手段比較激烈,它產生一種毒性殺傷細胞,直接把病毒和細菌殺掉;B-細胞的手段比較緩和,它產生一種抗原(antigen),抗原會把病毒和細菌包起來,讓病毒和細菌不能活動,然後再去消滅它。


這是對身體的免疫功能一個非常簡單的介紹,不過我相信大家會得到兩個印象,第一、我們身體的功能的確非常神妙的,第二、我們身體的功能也蠻有道理的,不但有不同層次的防禦,也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去達到消除外來的干擾和破壞的目的,真是太了不起了。


到目前為止,我只描述了人體免疫功能的生理層面,那麼心理的免疫功能有沒有影響呢?答案是有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對玫瑰花敏感的人面前放一束假的玫瑰花,如果他不知道這是假的玫瑰花,他會產生對玫瑰花敏感的反應;科學家把壓抑免疫功能的藥混在有香料的飲品裡給白老鼠喝,過了一段時間,喝了有香料而沒有藥的飲品的白老鼠,也會有壓抑免疫力的後果。既然如此,那麼讓我特別追問壓力對免疫功能會有什麼影響?


讓我先做一個生理上的交代,那就是我們的大腦透過什麼機制來影響我們的免疫功能呢?答案是我在上面已經講過的,在壓力之下大腦會命令交感神經來刺激某些賀爾蒙的分泌,例如糖皮質激素,這些賀爾蒙會壓抑淋巴細胞的形成,降低新的淋巴細胞釋放到血液裡的速度,縮短在血液裡的淋巴細胞循環的時間,甚至把淋巴細胞消滅,也會壓抑抗體的形成,壓抑先天免疫的功能例如發炎等等。此時,你會說我懂了,你在告訴我壓力會降低我們的免疫功能,這似乎跟我上面講過的一致,壓力產生時,身體要應付許多額外能量的需要,免疫系統是否可以暫時慢下來。但是,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其實壓力剛產生時,我們的免疫功能是會增加的,直覺來說,這還是有點道理的,因為我們的身體進入戒備狀態,但如果壓力持續的話,我們的免疫功能會慢慢回到原來的基點,壓力再持續下去的話,免疫功能就的確會降低到基點以下了。為什麼我們的身體要避免讓我們的免疫功能長期提升呢?一個很好的比喻是,如果你讓你的軍隊長期處於高度的警戒備戰狀態,首先那會消耗能量,再者會有擦槍走火的危險,所謂擦槍走火,就是免疫系統把自己身體的某些細胞誤認為外來的入侵者,而發動消滅破壞他們的動作,在醫學上這叫做「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我們知道長期的壓力會降低身體免疫的功能,但這是不是的的確確增加了我們感染疾病的可能、是不是的的確確減低了我們對抗已感染的疾病的能力呢?雖然這個思路很有道理,也有若干證據支持這個思路,但是站在科學的觀點來看,這些連結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說是全面、絕對的清楚。譬如,有數據顯示,過著孤單的生活、人際關係支持比較薄弱的人,平均壽命比較短,也比較容易受傳染病的影響。譬如,我們的經驗顯示,壓力會增加傷風感冒的機會。譬如,愛滋病(AIDS)的病徵是身體免疫功能被壓抑破壞,那麼壓力對愛滋病的引發會有多少影響?壓力對已患有愛滋病的人有多大的影響?(讓我趁這個機會解釋一下HIV是一種病毒,身體裡帶有HIV這種病毒的人就是HIV-positive,但是HIV在身體裡可能會潛伏或長或短一段時間,當HIV被引發起來時才變成愛滋病。)譬如,壓力和癌症的關係?壓力對癌症的引發有多大的影響?壓力對已經患有癌症的人有多大影響?目前這些都不是容易得到清晰的、科學性的答案。因為,除了生理的因素之外,心理的反應、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可能是有關的因素。

最近這幾個禮拜我談壓力對身體的影響,談過壓力對心臟和血管系統、新陳代謝功能、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的影響。今天,我繼續談談壓力對疼痛的感受和壓力對記憶的影響。


談壓力對身體疼痛的感覺的影響,我們得先了解生理上我們的身體怎樣感覺到庝痛。我們身體裡佈滿了許多神經末梢,皮膚、眼角膜、粘液膜、肌肉、關節、內臟都有,當這些神經末梢感到可能傷害我們的機械的刺激,例如刀割、溫度的刺激、被開水燙到,或者化學物刺激,例如胃裡分泌過多胃酸的刺激,這些神經末梢會送出一個訊號到脊髓(spinal cord),再由脊髓傳送到大腦。讓我作一個交代,脊髓是我們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扮演一個中繼站的功能,就是把訊號處理然後傳送到大腦,和接受大腦傳送過來的指令,並且也執行某些指令;脊髓也會對神經末梢受到的刺激直接作出反應,就是所謂「脊髓反射作用」,當我們的手指碰到火時,我們會馬上把手指縮回來,這就是所謂沒有經過大腦的脊髓反射作用。


神經末梢受到疼痛的刺激時,會經由兩種不同的神經纖維把訊號送到脊髓,有一種神經纖維負責傳送突然、尖銳的疼痛,另外一種神經纖維負責傳送持續、輕度的疼痛。經由神經纖維作了這樣的分類,因此,在脊髓裡負責把訊號送到大腦的神經細胞,對突然、尖銳的疼痛和持續、輕度的疼痛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負責把訊號送到大腦的神經細胞可以叫做發訊神經細胞,它受一個禁止它把訊號送出去的神經細胞控制,這可以叫做控管神經細胞。一個從神經末梢傳來的突然、尖銳的疼痛訊號,會刺激發訊神經細胞把訊號送到大腦,但是經過短暫的時刻,這個疼痛訊號會刺激控管神經細胞,讓它禁止發訊神經細胞繼續把疼痛的訊號送到大腦,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給刀割、針戮,疼痛一下子就過去了。反過來說,一個從神經末梢傳來的持續、輕度的疼痛訊號,會刺激發訊神經細胞把訊號送到大腦,但是卻不會刺激控管神經細胞,疼痛的訊號就一直不斷的送到大腦。


這個模型也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的皮膚癢時用力去抓、我們的肌肉疼痛時用力去按摩,會覺得比較舒服,皮膚癢和肌肉疼痛是持續、輕度的疼痛訊號,這個訊號會不斷的被送到大腦,但是,如果我們加上一個突然、尖銳的疼痛訊號,用力去抓皮膚,用力去按肌肉,這個疼痛訊號會刺激控管神經細胞,不讓發訊神經細胞繼續把疼痛的訊號傳出,所以,如果你停下來不抓,皮膚又癢起來,停下來不按摩,肌肉又疼起來。在這個模型裡,發訊號給大腦的神經細胞,也同時受到大腦的控制,大腦會倒過頭來把訊號送到發訊神經細胞,或者加強或者壓抑發訊神經細胞的反應。


當大腦接收到發訊神經細胞送來的疼痛刺激的訊號,大腦對這些訊號的解釋和反應絕對不是機械式的一板一眼,心理的因素、情緒的因素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爸爸不顧高溫衝到火場裡把兒子抱出來;車禍受傷掉到山底下的人,在昏迷和疼痛中還會聽到救援車的聲音;癌症病患吃了新的特效藥,雖然肚子疼得很厲害,還感覺到特效藥正在發揮消滅癌細胞的功能,都是大腦會主觀地壓抑疼痛的感覺的例子。


講到這裡,讓我特別問:壓力跟大腦對疼痛刺激的反應有沒有關係?答案當然是有的。壓力會減輕、甚至消除身體對疼痛的反應,這是由於心理的因素和生理的因素,例如,戰場上的士兵忘記受傷的疼痛,運動場上的運動員忘記肌肉疲乏的疼痛,都是因為壓力而減少疼痛的心理因素的例子。較有趣的是,從生理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的找出壓力減輕身體對疼痛的反應的線索,這個線索怎樣找出來的呢?多年以來,大家都知道鴉片、嗎啡、海洛英這些藥物有減輕疼痛的功能,而且它們的化學結構是相似的,為什麼這些藥物有減痛的功能呢?到了1970年代,科學家把答案找出來了,這些藥物會和大腦裡的一種蛋白質叫做「鴉片接收器」(Opiate receptor)結合起來,如我上面所講,會從大腦倒過頭來送一個訊號到脊髓,壓抑把疼痛刺激訊號送到大腦的發訊神經細胞的反應。不過,鴉片、嗎啡、海洛英這些藥物,是人工製成進入到我們身體裡的化學品,人體本身會不會產生相似的化學品呢?答案是會的。長話短說,壓力會刺激身體分泌這些和鴉片相似的化學物,因此,在壓力之下,我們的確會忘記、減輕疼痛的刺激。這個發現又有另外一個有趣的結果,多年以來,在東方醫學,我們都知道針灸有免除、減輕疼痛的功能,為什麼呢?現在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針灸會激發身體分泌這些和鴉片相似的化學物,但是為什麼針灸會有這個功能呢?目前我們只能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了。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許多情形下,壓力也會提昇我們對疼痛刺激的感覺,半夜牙齒疼,打電話給牙醫,只聽到留言機的回應,牙齒疼得越來越厲害,直覺來說,壓力提高我們身體的警覺性,因此身體對疼痛的反應也特別敏銳。不過,在沒有完整的生理證據以前,我們還是得回到上面講的,大腦對疼痛的反應是有心理和情緒因素這個層面的。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長期持續的壓力加上長期持續的疼痛,會對身體有什麼特殊的影響嗎?我上面講過,壓力會讓我們身體分泌和鴉片相似的化學物來減輕疼痛的感覺,長期的壓力導致我們的身體長期分泌這些化學物,總不是好事情;不過,也許因為身體不能夠維持長期分泌這些化學物,所以醫學上的證據是:因壓力而引起對疼痛減低的效果是會消失的,我們不必為上了鴉片和嗎啡的癮而擔心。


接著,讓我談壓力對記憶力的影響。


首先,我很簡單的談談什麼是記憶,記憶就是接收、處理、儲存和檢索資訊的能力。在我們身體裡,大腦是負責我們記憶能力的器官,大腦不同的部分負責不同的功能,最重要的兩個部份是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和海馬體(Hippocampus),一個可能的比喻是,大腦皮質是一台電腦裡的硬碟,資訊都儲存在那裡,海馬體是一台電腦的鍵盤,海馬體負責處理資訊,也把資訊轉移到大腦皮質。記憶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感官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感官記憶就是保存透過感官接收到的資訊,例如透過視覺接收的印象、透過聽覺接收的聲音,感官記憶只能夠維持不到一秒鐘,頂多兩三秒鐘,資訊就會從感官記憶轉成短期記憶,短期記憶可以看成接收、儲存之後而馬上可以提取的資訊,短期記憶可以維持三十秒鐘左右。感官記憶和短期記憶有兩個不同的地方,感官記憶的容量是很大的,短期記憶的容量是相當有限的,一個很有名的實驗結果,我們的短期記憶只能夠容納7個左右的項目,例如我們看到一連串的英文字母,在短期記憶中只能夠記憶幾個字母左右。此外,感官記憶對資料是沒有做任何處理的,短期記憶會對資訊做一些處理,而且,經過處理之後可能會增加短期記憶的容量,一個簡單的例子,把資訊連接成小塊段,例如把11個數字的手機號碼,分成三段會比較容易記得記起來0919 824 0274。短期記憶又再轉成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容量差不多是無限大的,長期記憶可以維持到差不多一輩子,不過,長期記憶是不斷地在改變的,某些部份會被清晰地保留,某些部份會柀模糊地保留,某些部份會完全消失,還有,長期記憶裡的資訊是有關連性的,而且這些關連性的建立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有一句順口溜,描寫一個上了年紀的人長期記憶的變化,“要記的記不住,要忘的忘不了”,真是無可奈何。


記憶的能力,也可以分成兩個類別,一個叫做「陳述性的記憶」(declarative memory),那就是對數字、人物、事件的記憶,例如:母親節是哪一天,你的好朋友的名字,上個禮拜老板修理你的時候講的那些難聽的話;另外一個叫做「程序性的記憶」(procedure memory),那是對行動的記憶,例如:怎樣騎腳踏車,怎樣綁鞋帶,怎樣彈綱琴。這兩個類別的記憶是可以轉移的,譬如說:你剛學騎腳踏車時,你會記得眼睛往前看,挺起胸膛,車子快要倒時趕快用力踏,那是陳敘性的記憶;但是你學會了騎腳車之後,這一切會變成程序性的記憶,很自然、很快的從大腦裡跑出來,而且過了十幾二十年還不會消失;學跳舞時,左腳右腳、前前後後,那是陳敘性的記憶,舞林高手在表演時,那就是靠程序性的記憶了。


講到這裡,讓我講醫學上兩個重要、也是有趣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一個叫做HM的病人(為了隱私權,他的名字是保密的),他現在已經80多歲了,在他27歲時,醫生為了治療他的癲癇症狀,把他大腦的一部份割掉,因此,腦神經科學家們可以從他的行為,找出大腦不同的部份的記憶功能,HM失掉了把短期記憶轉成長期記憶的能力,也就是說他沒有保存新的資訊的能力,譬如說,他不會記得昨天中午吃了什麼東西,但是他會記得16歲以前的事;他失掉開刀前11年和開刀以後的記憶,但是他的視覺和聽覺是正常的,他講話是很清楚正常的。為了準備這個節目,我特別在網路上聽了2007年2月他在無線電上被訪問的對話,雖然HM沒有把新的資訊加到他陳敘性的記憶裡的能力,但是他還是有學習新的動作的能力,把這些資訊加到他的程序性的記憶裡;腦神經科學家讓他看著鏡子裡的一個影象,把影象畫在紙上,對普通人來講,經過幾次的練習後就會變得比較熟練容易,對HM也是如此。


第二個例子是在報紙上看到的報導,在美國洛杉機的一位四十二歲的女士,她對她十四歲以後每天的生活細節都記得非常清楚,你說1977年8月16日,她會告訴你那是禮拜二,那一天有名的搖滾樂歌手貓王(Elvis Presley)死了。她說這種異常的記憶力,有它正面、也有它負面的影響,遇到困難時,她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和信心,她會把問題解決;但是她也會記得每一個她犯過的錯誤、每一次被人羞辱的經驗,因此她也經常睡不好,而且,她是沒有辦法自主地控制這種記憶能力。


那麼,壓力對記憶力的影響又是怎麼樣呢?輕度短暫的壓力會提昇記憶的能力,這正和我們的直覺一致,因為,壓力會讓我們提高警覺、集中注意力,在一個實驗裡,兩個架構相似的故事唸給兩組人聽,第一組的故事內容比較平淡,第二組的故事內容中有一個比較刺激、比較情緒化的段落,幾個禮拜之後發現,第二組的人對比較刺激、比較情緒化的段落記得比較清楚,原因是興奮和激動讓交感神經系統分泌的賀爾蒙對記憶是有助力的。為了證實這個論點,當科學家把壓抑交感神經的藥注射在第二組的人的身上後,他們對故事中平淡的部分和第一組的人記得的差不多,但是對比較刺激那部分卻並不記得特別清楚。交感神經系統不但間接的提高大腦海馬體的活動,也經由增加流到大腦的血液,和提升血液裡的血糖,而增加一種化學物谷氨酸鹽(glutamate)的產生,谷氨酸鹽對學習和記憶是有直接的助力。不過,正如我們預期,長期強大的壓力會負面的影響我們的記憶力,我們在前講過,在壓力之下,我們的身體會分泌一種賀爾蒙叫做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大量的糖皮質激素對大腦海馬體是有害的,糖皮質激素會讓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受到損害,減少新的神經細胞的產生,甚至引起神經細胞的死亡,表面上這句話有點矛盾,因為按照上面的講法,在輕度短期的壓力之下,小量的糖皮質激素會對海馬體有幫助,但是在長期強大的壓力之下,大量的糖皮質激素,會對海馬體有害。醫學上,這有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在這裡沒有時間多講了。

過去,我都談壓力和身體健康的關係。


今天,讓我談壓力對睡眠、老化和生育過程的影響。我們一輩子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睡眠,可是,在醫學、生理學、心理學裡,睡眠還是一個並未有完全了解明暸的狀態和過程,植物、動物和人類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的二十四小時的生理時鐘,這個生理時鐘主要是由身體裡的內分泌來主宰,它的一個功能就是控制睡眠和清醒的循環。換句話說,生理時鐘會告訴我們的身體睡覺的時間到了,同時我們在白天工作活動時,身體產生一種發送神經訊號的化學物腺甘酸(Adenosine),這種化學物會降低身體維持清醒的生理功能,因此當腦子裡積聚的腺甘酸到了一個程度,我們就想睡覺了。


睡覺在生理學上的定義是失去知覺、但是會自動恢復的生理狀態,而且,身體某些功能會停止、或者緩慢下來,當我們睡覺時,我們對聲音和觸覺的反應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作用也會降低,但是,我們大腦的活動卻是相當複雜的。我們常常把睡眠的時段分成”淺眠”和”沈睡”,或者”有夢的睡眠”和”沒有夢的睡眠”,其實在生理學上,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分類,睡眠可以分成”眼睛迅速移動的睡眠”和”沒有眼睛迅速移動的睡眠”。”沒有眼睛迅速移動的睡眠”又再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昏昏欲睡,在這個階段眼睛還是會慢慢移動,肌肉的活動降低,也很容易被叫醒;第二個階段是淺睡,在這個階段眼睛的移動停止、心跳的速度降低,體溫也降低;第三和第四個階段是沈睡,在這兩個階段是不容易被叫醒。


睡覺的時候,我們從第一階段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然後第三、第四階段,就再倒過來,從第四階段回到第三階段、第二階,這個時候轉入眼睛迅速移動的睡眠,在這個睡眠時段,你的眼睛迅速移動,眼皮也會跳動,你會做夢,呼吸會加速和不規則,心跳和血壓也增加,你大腦的活動的程度和清醒時是差不多一樣的,科學家用電極在頭皮上量出來的電腦波,在不同的睡眠時段,電腦波的頻率是不同的。從沒有眼睛迅速移動的第一階段開始,經過二、三、四階段,再倒過來回到三、二階段,轉到眼睛迅速移動的睡眠,總共的時間大約90至110分鐘,然後又重新自第一階段開始做同樣的循環,所以,你在六到八小時的睡眠裡,會走過三至五個這種循環;眼睛迅速移動、也就是做夢的睡眠時段,一個晚上會發生三至五次,大約佔全部睡眠的時間的20%至25%。


那麼睡眠的功能是什麼呢?那可不光是休息而已。第一、當我們清醒時,我們的大腦消耗相當多的能量,大約是身體全部消耗的能量的四分之一,睡覺時我們大腦的活動慢下來,身體也趁這個機會補充儲存在大腦的能量。諸位應該還記得,我們身體先把血糖(glucose)轉成糖原(glycogen),然後把糖原儲存在肝、大腦、肌肉等等地方。第二、睡眠也讓大腦的溫度降低,讓大腦得到休息。第三、有一個說法是睡覺是為了要做夢。支持這個說法的一個證據,假如我們一天沒有睡覺,第二天睡覺時,夢會做得特別多,但是,這個證據頂多只能說我們需要做夢,沒有說出做夢有什麼功能。站在心理的觀點來說,做夢的原因和後果是一個大題目,讓我先撇開不談;站在生理的觀點來說,上面講過,做夢時我們大腦的活動不比清醒時少,有些科學家認為,做夢可以讓大腦在清醒時不太活動的部份,得到一個運動操練的機會。第四、睡眠跟認知是有關聯的,有時候一個困難、不知道怎樣解決的題目,睡了一覺醒來時,答案就在腦海出現了。第五,睡眠會幫助整理清醒時所收集資料,甚至把資料之間的關連性建立起來,因此,在清醒時找不到的資料,睡眠可能會幫助大腦把它找出來。第六,有些專家認為,在白天磨損破壞的神經細胞,可以在睡眠時修補復原。第七,睡眠帶給我們良好的情緒狀態。


接著,讓我談睡眠和壓力的問題,這是一個雙向的關係,睡眠不足會對身體產生壓力,同時壓力也會影響睡眠。


當我們睡覺時,負責對外來的刺激做出反應、讓身體進入興奮警備狀態的交感神經系統會慢下來,負責讓身體進入一個平靜鬆弛狀態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會啟動,增進消化功能,把能量儲存起來,某些賀爾蒙如糖皮質激素的分泌會降低,某些賀爾蒙如生長荷爾蒙和某些性賀爾蒙的分泌會增加。睡眠不足,這些賀爾蒙的分泌就朝著反方向去,該減低的不減低,該增加的不增加,特別是我上面講過的交感神經系統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對記憶力是有害的,因為它會讓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受到損害,減少新的神經細胞的產生,甚至引起神經細胞的死亡,糖皮質激素也會把腦子裡儲存的能量消耗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開夜車準備考試,到了考場突然發現腦海一片空白,許多東西都記不得的原因;而且,睡眠不足也會影響身體新陳代謝的功能和免疫的功能。


反過來說,也正如我們的預期,壓力會讓我們睡不好,在壓力之下,大腦會分泌一種賀爾蒙CRH(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會壓抑睡眠,特別會影響我們最需要的第三和第四階段的沈睡,一個原因是它直接影響大腦的反應,另一個原因是它會幫助啟動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壓力不但讓我們睡不著,也讓我們的睡眠品質降低。
這樣說來,大家會很擔心,睡眠不足形成壓力,壓力又影響睡眠的時間和品質,會不會從一點點壓力或者一點點失眠開始,雪球越滾越大呢?答案是我們不心太擔心,當睡眠不足到達某一個程度時,我們身體已經到了吃不消的地步,壓力的作用也就不那麼顯著了。


讓我接著講壓力和老化的關係。


我們活在世界上,生理和心理狀態都不斷的隨著時間而逐漸改變,在我們生命的前半段,大約是25到30歲以前,這就叫做成長;在我們生命的後半段,大約是25到30歲以後,這就叫做老化。一般來說,我們的體力、記憶力、反應能力、創造能力是會隨著時間而衰退,但是,我們的知識、對事情和觀念的分析和綜合的能力以及生活上的智慧,卻是隨著時間而增長的。今天,我撇開老化的心理層面不談,集中在老化的生理層面。


老化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不過,一個有趣也是重要的問題是,既然細胞有複製的能力,那麼讓老化的細胞複製一個新的細胞,新的細胞老化又再複製一個新的細胞,這樣不是可以生生不息,消除老化的現象嗎?但是,有一位海法利克(Leonard Hayflick)細胞生物學家發現,細胞分裂複製大概重複五十次左右就不能再複製,這就是所謂「複製衰老」,DNA複製時,它的末梢會受到磨損,當這些末梢磨損到達某一個程度時,細胞就失去複製的能力。有人馬上會問,這些末梢受到磨損的DNA的功能會不會變得不同呢?答案是不會的,這些末梢只不過是複製的過程裡一個重要的角色而已。


至於對整體的器官來講,器官的老化,不只是功能的衰退,更重要的是器官的老化對壓力應變的能力的降低,說得更清楚一點,在正常的情形之下,老化的器官的功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當壓力產生時,老化的器官就應付不過來,應付不過來有兩個意思,第一、在壓力之下,不能產生應有的回應,例如:老年人的心臟功能,在正常情形之下是和年青人一樣的,可是在激烈運動的情形下,就比不上年青人;在極端炎熱或者寒冷的條件下,老年人體溫恢復正常的速度也比較慢。第二、在壓力之下,產生過度的回應,例如:壓力之下分泌的賀爾蒙,在壓力過去後還是會繼續,不會那麼快停下來;例如,空肚子時,老年人的血糖指數是正常的,但是吃了一頓大餐之後,年青人的血糖指數會在上升後,比較快恢復正常,老年人的血糖指數會比較久才恢復過來。


不但老化的器官對壓力往往不能做出適當的回應,反過來,壓力也會增加器官老化的速度。一百多年前,有些科學家有一個論點,我們的心臟一輩子只能夠跳多少次,在壓力之下,我們的心跳速度增加,壽命就縮短了。當然,這是一個過分簡化的論點,不過,壓力增加我們身體器官的損耗,卻是有很多證據的。我上面講過很多,壓力對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都會有影響,而且,在老年人身上,壓力的影響是更加明顯。有些例子,更是壓力和老化的器官之間的惡性循環,老化的器官對壓力不能做出適當的回應,在許多情形之下,會因而增加器官衰老,壓力再來,回應更差,又再增加器官衰老退化。


講到這裡,我得做一個註腳,當我們講到生理學上的問題時,我們講的當然是平均值,不過,有許多生理指標,年青人跟平均相差的比較遠的人比較少,老年人跟平均相差得比較遠的人比較多。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101和99的平均是100,110和90的平均也是100,這就是統計學上方差(Variance)的觀念。所以,老先生和老太太應該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信心,平均數也只是供參考而已。


最後,讓我講壓力對生育過程的影響。我已經講過很多,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包括好幾種性賀爾蒙的分泌,壓力也會影響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的互動,那就是興奮和舒緩的生理狀態的轉換,很明顯的,這對生育過程有相當密切的影響,尤其是女性排卵、受孕、流產等生理現象,都會受到壓力的影響。在女性生理期間的前半段,身體裡好幾種賀爾蒙的分泌會增加,促動卵巢排卵的作用,當這些賀爾蒙的分泌因壓力而減少時,就降低了正常排卵的機會。在女性生理期間的後半段,身體內會分泌其他的賀爾蒙,這些賀爾蒙的一個主要的功能是讓子宮壁的細胞成熟,作為受精的胚胎依附發育的地方,如果這些賀爾蒙的分泌受到影響,就會影響子宮壁細胞的成熟,也就會影響到胚胎依附在子宮壁上發育成長的機會。而且,生理學家發現,女性的腎上腺會分泌少量的男性賀爾蒙,這些男性賀爾蒙必須靠身體裡的脂肪細胞把它改變成雌激素(Estrogen),假如身體脂肪細胞減少和萎縮,會影響這個改變的過程,也就會影響生育的過程,所以,長期飢餓、厭食和在訓練中的長跑或者游泳運動員的排卵周期,都可能因為脂肪細胞的減少而受到影響。


還有,懷孕的母親在壓力之下,身體內血液的流動,會影響到流到胎兒的血液的數量;母親的心跳速度,會直接影響胎兒的心跳速度,也是壓力可能招致流產的可能。當然,生育的過程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但是總括來講,我們身體抗壓的能力還是相當强的。


我花了好幾個禮拜的時間,講壓力對身體的影響,我的討論偏重在壓力和生理因素之間的關係,在了解了心臟和血管系統、新陳代謝作用、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疼痛的感受、記憶能力、老化的現象和生育過程的生理現象之後,我們可以觀察到壓力對這些生理現象和參數,包括血壓、心跳、血糖、賀爾蒙等等的影響,這也直接帶引到怎樣用藥物來治療壓力所引起的生理問題這個領域。


我還沒有談到的是壓力和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主宰,它是我們的生理活動的控制中心,更是主管思想情緒的唯一器官,所以我還得接下去談壓力對心理的影響。


/ 文/劉炯明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