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重調理固療效

 
益氣清熱養血祛風中藥。(照片提供/李佳鴻)

 

文/李佳鴻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疾病,好發在嬰兒期或兒童期。發癢、皮膚乾燥及特定部位出現紅疹是主要的臨床症狀。

 

嬰兒期多表現為濕熱型,在臉頰、頭皮及前額出現乾燥、紅疹、脫皮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波及軀幹和四肢。可運用中藥大青葉、黃芩、白蘚皮、馬齒莧、薏苡仁、梔子、白朮來清熱除濕,穩定症狀。

 

兒童期的病位多集中於肘窩、膝膕窩、手腳關節等處呈現對稱性分佈。搔抓後,會有破皮滲出液等慢性濕疹的病徵,治療宜養血清熱、祛風止癢,採用生地、赤芍、牡丹皮、地膚子、苦參根、黃芩等藥。

 

成年期因長期肌膚失於滋養導致,多屬於血虛風燥型,好發於頸部、四肢屈側、眼睛周圍,皮膚較肥厚粗糙,乾燥、脫屑、搔癢、苔蘚化較明顯,顏色也較深。

 

用藥如熟地、麥冬、雞血藤、荊芥、防風、胡麻仁、白蒺藜來養血潤膚、祛風止癢。除內服中藥之外,也可搭配外用中藥藥膏來塗擦患部,增強療效。

 

此症病因複雜與生活環境、外界刺激等因素有關,常常反覆發作,纏綿不癒。患此症的小朋友,約半數以上合併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也就是所謂的過敏體質,更應該重視調理,飲食宜輕淡忌重口味的食物。

 

患者對某些食物過敏,如海鮮、魚蝦、牛奶、蘑菇、香菇等過敏原,就應該忌口,避免多吃。

 

日常生活中宜避免接觸花粉、塵、洗潔精等環境中的刺激物質,同時配合益氣健脾,養血祛風等藥調理。可選用黃耆、黨參、茯苓、白蘚皮、當歸、川芎、白芍等,來調節身體免疫力,減少復發。

 

(作者為新北市板橋區回春中醫診所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