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的生老不同變態

 

◎庄腳人

筆者的父親如果在世,今年是一百三十歲,母親則是一百廿五歲。母親共孕育十一胎子女,由於早期庄腳(鄉下)不但沒有婦產科醫生,亦無產婆(助產士),當時胎兒的斷臍,大抵由家人使用未消毒的家用剪刀、蔴絲來斷臍,因此嬰兒很容易感染「破傷風」而早夭,故有專門以掩埋死嬰為業的人。

掩埋死嬰為業的人,會先到死嬰家庭食用點心「甜麵線」,並收取紅包(工資),然後用鋤頭當扁擔,扁擔一頭掛著鏟土用的鐵器,重量與死嬰差不多,再將死嬰以草蓆包起來,放在扁擔的另一頭,一路挑往墓地掩埋。

之所以將掩埋死嬰的過程,說明得那麼詳細,是想讓現代人了解,早期處理死嬰是很普遍的事。以筆者的母親來說,十一胎子女僅存活三男二女,共計五人,其他六胎,除了第一胎的女嬰依當時習俗給他人當養女(但不久也死亡),其他五胎早夭嬰兒都如上述,請以掩埋死嬰為業的人處理。

早期嬰兒剛出生,並不會立刻去申報戶口,而是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感覺嬰兒應該能存活下來,才去申報。因此現今上了年紀的老人,戶籍上的出生年月日,與實際出生年月日大多不相同,於是超過九十歲以上,甚至百歲的老人,大多以農曆出生年月日來慶祝生日。

人生始於生,終於死。現今人類的出生,從母親懷孕,經過婦產科醫生的檢查,就能得知男女性別,還可預知生產時日。生產後,也有諸多設施來維護嬰兒的健康,還有高貴的「坐月子中心」為孕婦調養身體,人的出生只存喜不存憂,難怪現代人年年慶祝生日。

早期人壽命較短,幾乎未聽聞過有健忘症或癡呆症的老人,然而現在的人活到了七、八十歲,大抵患有健忘症毛病。例如有位政商名人,某日下午與友人在外飲酒,到了晚上8、9點回家時,驚見庭院裡停有多輛汽車,一進家門竟有多位親友苦候他回家,原來是這位名人本來預定要宴請親朋,卻在外與另一群朋友高興飲酒,而忘記當天要宴客的事,大家紛紛指責他是「脫線」。

因癡呆症而影響家人日常生活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例如認不出自己親生子女、日夜不分、飲食的飽飢也不知,說是「活死人」也不為過。所以當前社會憂慮的是人老,而早期掛慮的是人出生後能否存活。

台灣近代社會演變可說是早期憂於生,當今則憂於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