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嬤懂退場 才上道 】
不管被尊稱為姥姥、奶奶、家婆、外婆,還是阿嬤,這些女性長輩一向在家族裡備受尊重。可是也不要忽略有的女性長輩的威力,她們在家族興風作浪,有時候也可以弄到親人撕破臉、老死不相往來。
小貞從小和阿嬤感情好,不但同進同出,還睡在一塊兒,總是有說不完的悄悄話。雖然小貞叫她「阿嬤」,可是,小貞總感覺阿嬤彷彿是媽媽的化身。
⋯⋯上了小學後,阿嬤講一些話讓她似懂非懂,阿嬤常說:「妳媽媽不要妳了。」「妳媽媽是壞女人。」慢慢地,她才弄清楚──家裡另外一個她叫「媽媽」的女人,和她一點也不親。而且不是媽媽不想和她親,其實是阿嬤眼睛盯緊緊地,就是不准媽媽靠近她。
而且,阿嬤口中的「那個女人」,整天做個不停,不是煮飯做菜,就是打掃家裡,還要到家族工廠加班……
只因為媽媽出身卑微,人又善良好欺負,加上爸爸在家族排行居中,也沒什麼地位,只能在阿公的工廠謀生,連帶地,也無法為老婆撐腰。
小貞從小印象中的媽媽就是「遙遠的、懦弱的、垂頭喪氣的」。直到小貞結婚後,她開始經歷和婆家相處的困擾,這時,她才正視了阿嬤曾經在她們母女關係中所造成的傷害。
這天,小貞帶著孩子回娘家哭訴時,已經坐在輪椅的阿嬤憤憤不平地嚷著說:「這要問妳媽呀,她讓人看不起,害妳被欺負啊!」
阿嬤的身體已經虛弱不堪,可是指桑罵槐的本事依舊,只見站在輪椅後的媽媽聽到阿嬤的話,驚恐地和小貞對望一秒,立刻假裝沒聽懂地把頭轉開。
「阿嬤,您錯了!這件事和媽媽沒關係,您不要一直說她。」三十多年來,小貞終於鼓起勇氣大聲地告訴阿嬤。
小貞在接受輔導時,她說:「阿嬤看起來是愛我,可是她寵壞了我,讓我從小壞脾氣,常常得理不饒人,如今在自己的婚姻生活裡嘗盡了苦頭。」
◆◆◆ <傳統角色>阿嬤3類型 讓人不好受
傳統的阿嬤在家族裡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看起來是客客氣氣的人,其實裡裡外外許多事是由她暗中操盤。
所以,不少人有過如下印象的阿嬤,例如:
1.興風作浪型阿嬤:
像小貞就是碰到如此的阿嬤,會在表面上相安無事,其實私底下欺負媳婦、搬弄是非,往往弄得全家雞飛狗跳,兒孫也莫名其妙。
2.大權在握型阿嬤:
這類型的阿嬤往往掌握經濟大權,全家的收入要先繳交,再由她整體統籌分配。有位媳婦一直心裡不平衡,為什麼老公的薪水要整筆交給婆婆,然後,孩子的學費、才藝班費用還要一筆一筆申請。
最後,這位完全無法撼動婆婆作風的媳婦,只有私下接case,賺點私房錢,讓自己好過一點。
3.操勞過度型阿嬤:
這類型的阿嬤從早做到晚,她們就是習慣不停地做,也不停地念,這讓兒孫們過意不去,也心裡不服氣,明明剛換下的襯衫再穿一天也無妨,可是轉眼之間就被丟進洗衣機裡了。
操勞過度型的阿嬤像個陀螺轉個不停,不但不習慣享福,還會嘮叨兒孫太浪費、太懶散、太依賴,使得她只要一出現,大家就四散奔逃,就怕被「流彈」打中。
◆◆◆ <現代觀念>3大原則 和樂相處
當然,因應社會變遷,加上女性受教育機會增加,因此,阿嬤在家中的角色明顯地改變許多,家事可以由科技產品代勞,兒孫教育的事由小家庭自行處理,至於媳婦、女婿這些後來加入的人,更不是問題。
可以說,現代的阿嬤更聰明了,她們掌握了3大原則,讓家裡減少紛爭,大家和樂相處。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則:少在背後說東道西,讓全家耳根清淨也不錯。
2.要做就不要怨原則:看不慣的地方,體力可以,心情開心,那就歡喜做。如果不想做,也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廢話少說兩句吧!
3.虛心受教原則:當孫兒女正在教導如何上網、分享群組訊息,這時要樂意學習、認真參與。因為時代在進步,再也不要板著臉做皇太后了。
總之,做個現代的阿嬤,不要再成為事端的製造者,要懂得退場的藝術,才能成為家族成長的標竿,這一切才是更上道啊!【 文/吳娟瑜〈三代同堂樂〉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