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口腔,食道,胃,大小腸,肝,膽,胰臟,肛門 (1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舌麻非中風 恐罹口腔灼熱症候群

Ads
by Google

台北寶馨黃金回收專門店 bao-xin.com.tw
超高價回收黃金,白金,k金,保證最高 價回收,歡迎來店免費估價、比價喔!

 

圖為蔡坤璋醫師(右)為患者做檢查的模擬畫面;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記者蔡彰盛攝)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一名70歲婦人抱怨近一個月左邊嘴唇和舌頭都有麻痛感,令她非常困擾,神經科醫師檢查是「口腔灼熱症候群」。研究顯示,這類病症經常與心理狀況有關,且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因此解除心理負擔,比服藥更有效。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蔡坤璋表示,患者就醫時主訴,下巴不會痛,咀嚼東西也沒問題,但舌頭就是有一股麻麻的感覺,因此懷疑「是不是中風了」?

 

核磁共振掃描檢查,未發現中風跡象,也排除神經受壓迫、長神經瘤,或多發性硬化症等問題。抽血檢查也沒有血紅素過低或血糖過高,排除是貧血與糖尿病引起的感覺異常,最後確定是「口腔灼熱症候群」,又稱「舌灼痛」,患者常有「舌頭腫」、「舌頭麻」、「舌頭像火燒一樣的疼痛感」,可能侷限於舌頭或是嘴唇,也可能涵蓋整個口腔。

 

醫學報告指出,其發生率從0.7%到15%不等,以中老年女性佔多數,男女比例約為1比7。此類病患多具有容易焦慮、憂鬱以及作息失調等情形。

 

罹患此病的病因與機轉不明,也沒有特效藥或特別的治療方法。建議可以飲用溫水,保持口腔衛生,減少細菌和黴菌滋生的機會,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自然緩解麻木感。

 

蔡坤璋指出,舌頭是人體神經調節最精細的區域之一,與舌頭相關的腦神經有4對之多,因此非常敏感,稍有不適,就讓人坐立難安。

 

臨床研究發現,舌麻可能是神經傳導問題,若神經傳導異常,就會導致舌頭有麻感。然而舌麻也不能排除與腦中風有關,應盡速就醫找出問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肝炎發作厲害 胎兒蛋白也會因此升高

Ads
by Google

輝雄診所-日式健康管理中心 www.care-u.com.tw/features.php
善用優質腸胃內視鏡健診中心 拒絕腸胃癌成健康殺手

 

文/許金川

 

Q:我是一名34歲的B肝帶原者,今年一月初,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開始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當時GPT高到1500多,同時胎兒蛋白也高到80多,腹部超音波沒發現任何異狀,用藥至今,GPT降到250左右,B肝病毒也下降很多,不過,這段期間胎兒蛋白曾經高到127,為何超音波沒看到腫瘤?胎兒蛋白卻會升高?是否表示我長肝癌的機率很高呢?

 

A:血中的胎兒蛋白(AFP)是肝細胞癌的參考指標,因此,如果胎兒蛋白升高了,首先會想到可能是肝臟長出肝癌。

 

除此之外,當肝臟發炎厲害,肝細胞修復再生的過程也會使得胎兒蛋白升高;生殖器官長了腫瘤也可能使得胎兒蛋白偏高;另外有少部分患者胎兒蛋白升高,但始終查不出原因,歸於體質的關係。

 

一月初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GPT飆升到1500多,代表肝炎發作相當厲害,同時胎兒蛋白也升高了,這應該是肝細胞再生修復時所造成,雖然已經使用抗病毒藥治療約兩個月,目前GPT也下降了,但胎兒蛋白並不會因此馬上恢復正常,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逐漸下降至正常範圍內。

 

一月份腹部超音波並無發現異狀,故目前胎兒蛋白升高,理論上應該不是肝腫瘤所致,可先持續保持觀察,並密切追蹤胎兒蛋白與GPT下降的程度,但B肝帶原患者原本即是肝癌的高危險群,發生肝癌的機率確實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如果屆時肝指數已經恢復正常,但胎兒蛋白仍居高不下,甚至越來越高,那麼罹患肝癌的機率就很大了。如果超音波檢查找不到腫瘤,就需要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進一步確認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油脂類食物吃太多 小心脂肪肝上身

 

 

文/許金川

 

Q:我最近抽血檢查發現,原本大概都正常的肝指數,竟然變成紅字,高到60多,讓我緊張極了,進一步再檢驗,並沒有感染到B型肝炎或C型肝炎,驗了A型肝炎也是陰性。

 

和醫師討論到後來,他說可能是脂肪肝比較厲害造成的,還說可能跟我吃太多堅果類有關係。為什麼吃堅果反而會造成肝指數偏高呢?

 

A:常見引起肝指數升高的原因有感染肝炎病毒,例如A型肝炎或B型、C型肝炎,以及喝酒造成酒精性肝炎。如果有使用藥物也可能不小心導致藥物性肝炎,臨床上常見的脂肪肝,也會使肝細胞壞死,引起肝指數偏高,還有少數人可能導因於自體免疫性肝炎。

 

您本身檢測的結果沒有A、 B、
C型肝炎病毒感染,超音波又看到有較嚴重的脂肪肝,才會推測應該是脂肪肝造成肝指數升高。至於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糖尿病、喝酒過量、肥胖、血脂肪高、缺乏運動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堅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近幾年來很受推崇,很多人會吃堅果養身,不過,因為堅果的脂肪成分高,如果長期過量食用,可是會導致血脂肪升高,也可能因此造成脂肪肝,因此,不是因為吃堅果造成肝指數高,而是因為可能食用過量的堅果,體內累積過多脂肪沒有消耗掉,形成脂肪肝,脂肪肝才導致肝指數升高。

 

此外,也要維持良好及規律的飲食及運動習慣,飲食除了要均衡、新鮮之外,也要儘量清淡,少吃油炸及內臟類食物,最好可以一週運動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遵守前述生活飲食哲學,除了能免除脂肪肝,對心血管、腦血管也無非是一種保養,能年年健康過好年。(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運動愛吃甜 脂肪肝暴增18倍

 

晚年受病痛折磨

 

2014年02月20日

更多專欄文章

 

哇,甜點真好吃。(設計對白)

據聯安健檢中心1993年至2013年健檢數據顯示,20年後脂肪肝比例竟暴增18倍,內政部主計處最新資料也指出,國人平均壽命為79.2歲,但健康餘命卻是72.6歲,健康餘命是指平均壽命扣除受傷、臥病、癡呆的不健康時期,代表國人晚年平均有6.6年被病痛折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昨(19)日表示,脂肪肝病因推測與運動少、甜食過量有關,而要避免晚年病痛,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健檢防病。
報導╱張雅淳、黃子倫
攝影╱王永村





洪育忠醫師表示,脂肪肝會引發的相關健康問題很多,除了可能演變成肝炎、肝硬化,甚至會增加肝癌風險,若能早點發現,及早調整生活飲食,就能重拾健康。但根據聯安健檢中心針對2096位20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發現雖然99%民眾認同健檢重要性,但卻有4成多民眾從未健檢,而且73%仰賴公司健檢,自費健檢比例僅佔23%。洪育忠醫師建議最好每年定期健檢一次,然後在公司健檢項目外,再依個人需求增加自費項目,才能及早發現健康問題。





【先了解】過多甜味劑釀禍


比較聯安健檢中心20年前後的資料,發現脂肪肝比例從2.8%增加至52.9%,成長18倍,洪育忠醫師認為原因出在運動量減少、攝取過多甜味劑,尤其是高果糖糖漿這類甜味劑,很容易造成脂肪肝,但廣泛存在於汽水、蛋糕等甜食之中,只要常吃這類食物,健康就容易出狀況。








健檢者年齡下降


調查結果也發現,健檢年齡大約下降10歲,過去大多是45歲以上的民眾,現在則集中在35~45歲,洪育忠醫師表示,推測可能與公司健檢愈來愈普遍,同時民眾健康意識逐漸抬頭有關。








【這樣做】工作後即可健檢


洪育忠醫師表示,若站在預防疾病的角度,建議開始工作後就開始每年健檢,因為工作之後較有壓力,生活作息、飲食都容易不正常,可能會開始影響健康,若能藉由健檢及早發現,就能及時調整不良習慣,避免一再傷害健康。








依個人需求檢查


應依個人需求設定健檢項目,而非價格,洪育忠醫師表示,除了基本的檢查如腹部超音波等之外,自費項目方面,例如20歲後可檢查甲狀腺或過敏等年輕人易罹的疾病;30歲後可開始檢查心血管相關疾病與腸瘜肉;40歲後則要更深入的檢查心臟、血管等相關項目。








【醫師說】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


健檢後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以了解每項檢查數字代表的意義,因為就算檢查結果正常,但若跟之前健檢的結果比較,健康仍可能有惡化的跡象。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B肝病毒處於不同病程 臨床處理方式也不同

 

文/許金川

 

Q:我的女兒25歲,是B型肝炎帶原者,每次追蹤B肝病毒量都很高,可是GOT、GPT卻都正常。我自己也是B肝帶原者,但B肝病毒量不像我的女兒那麼高,可是GOT、GPT卻高達100多。

 

醫師建議我吃藥,卻建議我的女兒只要持續觀察就好,這是為什麼呢?她的B肝病毒高達好幾千萬,難道不用治療嗎?

 

A: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的病程發展大致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免疫容忍期」、「免疫廓清期」及「病毒殘存期」。

 

通常母體垂直傳染的B肝帶原者在20多歲時,會處於「免疫容忍期」,此階段患者體內的B肝病毒會大量複製,因此抽血檢驗B肝病毒量很高,但此時免疫系統還不會去攻擊、清除B肝病毒,故GOT、GPT還是可以維持正常。

 

您的女兒今年25歲,B肝病毒量很高,GPT卻是正常的,應該是正處於「免疫容忍期」。此階段的B肝患者如果超音波檢查肝臟正常,沒有纖維化或硬化,通常並不需要治療,定期追蹤即可。

 

至於您的B肝病毒量雖然沒有女兒高,但GPT卻已經升高至100多,表示您目前可能處於「免疫廓清期」,免疫系統試圖要清除B肝病毒,也同時造成肝細胞發炎、壞死。如果B肝病毒量高,且GPT也持續高於正常值兩倍以上,確實就需要考慮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了,否則肝臟持續發炎,長期下來可能會演變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總之,您與女兒雖然都是B肝帶原者,但是體內的B肝病毒處於不同的病程階段,故臨床上也有不同的應對之道。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後保胃戰 喝春酒 適可而止

 

 

春節以來,腸胃炎患者增多,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讓人非常不舒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陳仕豐)

 

文/陳仕豐

 

「醫師,最近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又出現了。」「醫師,胃痛好幾天了,沒有食慾。」「醫師,昨天去朋友家喝春酒,半夜就開始上吐下瀉。」

 

春節過後,很多人緊接著喝春酒,歡樂之餘不免又是大餐一頓,享用美酒佳餚後,容易有噁心、嘔吐、胃酸逆流、血糖升高等現象,值得注意。

 

◎飲食不當容易引發的問題如下:

 

●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包括心口灼熱、胃酸逆流、火燒心、反胃、胸疼、打嗝,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慢性咳嗽、氣喘等症狀。

 

胃食道逆流容易因為不當飲食包括甜食、辛辣、酒精、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碳酸飲料及高油脂食物而誘發出來,所以有此病史的人要注意飲食,刺激性食物淺嘗即止。

 

●腸胃炎:大魚大肉、零食甜點,暴飲暴食讓腸胃道負荷不了,加上年節的食物若保存不當,容易滋生病菌引發腸胃炎,奉勸民眾可以清理掉冰箱的年節剩菜,避免病從口入。

 

飲酒過量 易引發肝炎、痛風

 

喝春酒建議小酌為宜,因為飲酒過量會引發急性肝炎、痛風發作,甚至急性胰臟炎等疾病的產生。尤其是患有慢性肝病的病人,更不可喝酒。

 

●痛風:痛風病人在飲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太多高嘌呤食物,包括火鍋高湯、內臟類、烏魚子等,還要注意水分及蔬果的補充,才能避免痛風的發作。

 

喝春酒是民間習俗,親朋好友、工作同仁們抓住春節的尾巴,藉聚會再歡樂一番,彼此鼓勵打拚新的一年,立意甚好;不過仍要提醒民眾,年節已讓腸胃負荷過重,喝春酒就適可而止,或以茶代酒、飲食清淡多蔬果,讓腸胃休息一下吧!(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研究》慢性C肝會增加腎臟病風險

 

 

▲陳宜鈞(中)的研究團隊證實,慢性C型肝炎患者會增加1.28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記者林宜樟攝)
▲研究證實,慢性C型肝炎患者會增加1.28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民眾可透過檢驗血清肌酸酐等方式進行檢查。(記者林宜樟攝)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C型肝炎及慢性腎臟病是現代人易罹患的疾病,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分析9千多名慢性C型肝炎患者及3萬7千多名非C型肝炎患者,證實慢性C型肝炎患者會增加1.28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大林慈醫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

 

「計畫主持人」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宜鈞表示,國內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11%,C型肝炎盛行率為2%-6%,研究得知,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除了原本醫界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之外,還需納入C型肝炎,成果已發表在知名國際期刊《腎臟國際化》(Kidney
International)。

 

陳宜鈞表示,研究團隊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以世代研究方式,分析1999年至2010年間9千多名慢性C肝患者及3萬7千多名非C型肝炎患者。兩組一開始均未罹患慢性腎臟病,當「追蹤年限」大於6年以上時,C肝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例較高;研究追蹤到11年後,發現兩組有顯著差異,慢性C型肝炎患者會增加1.28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C型肝炎患者同時有糖尿病、高血脂症及肝硬化,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最高風險達8.44倍;小於50歲男性C型肝炎患者為2.32倍;小於50歲的C型肝炎患者為1.9倍;男性C型肝炎患者為1.44倍。

 

陳宜鈞表示,過去未證實C型肝炎為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患者或肝膽腸胃科醫師不會特別注意慢性腎臟病徵兆。研究驗證兩者的相關性,具高風險的C型肝炎患者需積極追蹤是否可能發生慢性腎臟病。

 

陳宜鈞建議,C型肝炎患者可透過檢驗血清肌酸酐、尿液常規檢查,定期追蹤。C肝若未治療,可能惡化為肝硬化、肝癌;慢性腎臟病若未治療,可能惡化需洗腎,不可輕忽。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動脈栓塞治療後 不一定需合併電燒治療

 

 

文/許金川

 

Q:我的爸爸年輕時,因為愛喝酒,近幾年發現有肝硬化,也發現肝癌。這4年來,已陸續做過4次動脈栓塞治療,上一次住院除了動脈栓塞治療之外,還加做電燒治療。

 

最近回診又發現肝癌復發,可是住院後只有做了栓塞治療,並沒有加做電燒,請問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動脈栓塞又加上電燒治療,效果不是比較好嗎?

 

A:不管是動脈栓塞治療或無線射頻燒灼術(電燒治療),都是治療肝癌的方法之一,動脈栓塞是利用堵塞供應肝細胞癌血液的肝動脈,讓腫瘤因為缺乏血液供給而壞死,至於無線射頻燒灼術是局部治療的一種,其方法是插入一根特殊的探針到肝腫瘤處,體外接上無線電頻電流,用熱燒死腫瘤。

 

動脈栓塞治療可以藉由選擇堵塞不同的血管,做不同部位的腫瘤栓塞,通常可以治療的範圍較廣,不過,有時栓塞可能不完全,也就是有部分腫瘤已經被堵塞,但仍有部分的腫瘤還存活。

 

對於還存活的部分,醫師會視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接受一次栓塞治療,或加上局部治療,用無線射頻燒灼術或酒精注射不完全壞死的地方,再加強治療。當然,如果動脈栓塞的效果已經不錯了,也就不必再加上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了。

 

雖然動脈栓塞加上無線射頻燒灼術有機會可以讓腫瘤治療得更完全,不過,也並非每一次栓塞治療之後,都需要加上電燒治療,除了視病況需要之外,也要評估腫瘤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適,如果腫瘤緊鄰大血管、腸子或肺部,或有可能因此對膽管造成嚴重損傷,都不建議接受電燒治療。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A型肝炎突襲 最好接種疫苗

 

 

文/王壯銘

 

A型肝炎是因感染A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肝臟疾病,其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

 

「病從口入」就是A型肝炎傳染途徑的最佳寫照,含有病毒的糞便污染了飲水和食物後,再經由嘴巴吃到肚子裡,引起感染。人們吃到A型肝炎病毒後,發病的潛伏期為15-50天(平均為28-30天),發病的前兩週內,糞便排出的病毒最具傳染性;黃疸出現一週後,傳染的危險性逐漸減小。

 

A型肝炎並沒有特別的季節變化,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6歲以下兒童在感染A型肝炎後,70%通常無黃疸症狀,但具高傳染力,極易將疾病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其他兒童及成人。

 

A型肝炎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年紀越大的人症狀越嚴重。成人感染以後,可能出現的病徵有發燒、發冷和身體虛弱等。其他症狀如食慾不振、噁心、黃疸(眼睛及皮膚呈現黃色)、小便深色、糞便淡色、腹痛和疲勞也很常見。

 

A型肝炎在康復後,通常不會有後遺症或復發,死亡率約千分之一,常是因猛爆性肝炎導致死亡,且好發於年長病患。

 

A型肝炎患者完全康復至少需要好幾個星期,有時患者症狀會反覆或持續達6個月之久,而這種再發性肝炎的發生率,根據估計,大約是10-15%左右。

 

◎預防方法:最好的預防方法便是接種A型肝炎疫苗,施打疫苗後,絕大多數人體內可產生抗體,其保護效果在95%以上,並可持續達20年以上。(作者為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

wang wanchen· 留言最多的人 Hotmail


病毒性肝炎可分為六種:A, B, C, D, E,
G型病毒。其中A及E型與食物、飲水之污染飲用有關連性,A型病毒可藉血清免疫球蛋白來預防傳染,家族個人及經由與具A型肝炎異性之性接觸後,應立即以0.02ml / kg劑量來施打之,為預防感染目的者,可肌肉注射A型肝炎疫苗產生免疫作用,此可得4週之保護期...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消化道出血 黑便是警訊

 

文/黃雅憫

 

王先生因糖尿病、心臟病長期服藥好幾年了,最近發現大便顏色變深且黏黏的,原本並不在意,但3天後,他吃完早餐後到廁所方便,瞬間眼前一黑,隨即不省人事。再醒來時,已躺在醫院急診室。

 

臨床上這樣的情形常發生,究其病因,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惹的禍。

 

腸胃道出血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兩類。上消化道出血在天氣變冷時容易發生,其原因眾多,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另外,感染幽門桿菌,或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心臟血管藥、神經腦血管藥(通血管藥、抗凝血藥)等,都是可能成因。

 

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吐黑色液體或解黑便(顏色如頭髮或瀝青般)。但消化性潰瘍病人不一定都出現前述所有症狀,有些患者(尤其老年人),對於痛覺較遲鈍,經常不會覺得不舒服,直接以解黑便表現。

 

許多人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吃消炎止痛藥時,合併用胃藥就不會傷胃。其實,非類固醇消炎藥會直接刺激胃的上皮,阻礙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減少胃黏膜的血流量,干擾表面損傷修復,導致潰瘍,這種影響並非使用一般胃藥就能避免。當民眾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

 

若有消化性潰瘍的疑慮,尤其是已經出現黑便的症狀時,最好藉由「泛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診斷;民眾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做胃鏡檢查,以為黑便可能只是短暫的,而忽略它的存在。

 

胃鏡可以清楚看見胃及十二指腸的狀況,當發現出血點時,便可以經內視鏡立刻進行止血治療,其安全性高,且可診斷兼治療,一舉兩得。

 

目前經內視鏡止血方式,再合併使用潰瘍藥物,療效很好。但若延遲就醫,就可能演變成嚴重症狀,需要外科手術才能治療。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天1次牛肉麵 20歲大腸癌

 












吃太多牛肉恐增罹患大腸癌風險。一名廿多歲女子,平常嗜吃牛肉,至少每兩天就要吃一次牛肉麵,沒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的她,卻在婚前健康檢查時,發現罹患大腸癌二期。


收治這名病患的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說,女子年紀輕輕就罹癌,又無家族遺傳史,詢問她飲食習慣後,才發現她很愛吃牛肉麵,不但頻率高且持續多年;還好她治療後恢復健康,不但結婚,還生了孩子。


醫界早就發現,過量吃紅肉,是罹患大腸癌危險因子。饒樹文說,國外研究也指出,紅肉中又以牛肉,容易誘發大腸癌,致癌率超過羊肉、豬肉;像是西方吃牛肉較多的國家,大腸癌發生率比亞洲高。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說,牛肉和羊肉中的左旋本基丙胺酸和肌胺酸這兩種胺基酸,含量比其他肉品高,一旦遇高溫,易成為致癌物質。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糠榮誠也指出,每天吃紅肉超過三到五盎司、約一百公克到一百五十公克,相當於半個手掌大小,罹癌機率就會增加;而牛排大餐往往一次達九盎司到十二盎司,超出建議量很多倍。王輝明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紅肉,若要食用,最好搭配吃蔬果等抗氧化食物,來消除致癌的自由基。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歲女便秘半年 檢查才知大腸癌3期

 

 

▲張譽耀醫師以大腸鏡檢查發現,女子罹患大腸癌第3期,腫瘤已有6-7公分。(記者劉曉欣攝)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彰化縣一名33歲的輕熟女半年來深受便秘之苦,四處尋醫治不好,使用軟便藥也無效,大便大不出來,肚子還會脹痛,醫師進一步詢問得知她的父親是大腸癌患者,立即安排檢查,確認她罹患大腸癌第3期,腫瘤6-7公分大,幾乎快把腸子塞滿了!

 

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譽耀表示,這位女病患已為人母,她的父親在50歲時,因為腸子破掉,當年曾痛到掛急診,才發現已是大腸癌末期,以致女病患一直都很注意飲食,採取「少肉、多蔬菜」的飲食原則,卻沒想到竟比父親更年輕就得到大腸癌。

 

女病患經過腹腔鏡手術摘除腫瘤後,術後恢復情況相當良好,但是仍需要接受化療及持續追蹤;她的手足到醫院探病的同時,也立即決定安排大腸鏡的檢查,為自己健康做最好的把關。

 

張譽耀指出,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大腸癌,民眾要格外提高警覺,尤其是親族中有人年紀輕輕就罹癌,就要更早接受定期篩檢,才能儘早發現、及早治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肝癌術後恢復良好 可適量運動

 

文/許金川

 

Q:我的先生大約3個月前發現肝癌,手術切除治療後,目前精神、體力、胃口等恢復良好,肝功能也幾乎恢復正常。不過,看到他的腹部上那一大條疤痕,我就覺得壓力好大。

 

先生很喜歡運動,他想要開始恢復運動的習慣,醫師也同意,但我很擔心。他真的這麼快就可以運動嗎?會不會影響到傷口的復元呢?另外,術後都沒有吃藥,這樣可以嗎?

 

A:肝細胞癌有許多不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局部治療(電燒及酒精注射治療)、動脈栓塞治療,還有標靶治療及肝臟移植等,每一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副作用。臨床上,病患復元的時間依據治療方式不同與本身肝臟功能好壞,也會有個別差異。

 

你的先生在3個月前,手術切除肝細胞癌,抽血檢驗肝功能或精神、體力等都穩定恢復,理論上,是可以恢復運動的,但如果是過於激烈或有身體碰撞的運動,還是建議先暫緩。

 

此外,規律運動並不會影響到傷口恢復或肝臟再生,只要不運動到過於勞累就好。

 

其實肝癌術後原本就不需要再特別使用什麼藥物,除非是疼痛難受或有感染跡象,必要時,才需使用止痛藥或抗生素治療,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或發現有轉移現象,才會視病況給予另外處置。你的先生術後一切穩定恢復中,故並沒有特別需要用藥,事實上,服用沒有必要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只會徒增肝臟負擔,對於促進肝臟恢復或保養肝臟是沒有幫助的。(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沒感覺 得肝硬化攏嘸知

 

 

文/王志文

 

56歲的李女士是傳統的家庭主婦,平常除了照顧公婆及小孩,很少應酬喝酒,但從去年過完農曆年後,她發現雙腳有輕微水腫,體重也從原來的50公斤增加到55公斤,原以為是年節期間吃太多豐盛年菜,但是去年中秋節過後,連肚子也大了起來,食慾愈來愈差,她才覺得不對勁,就醫檢查。

 

經由問診了解,她有B型肝炎家族史,也是B型肝炎帶原者,曾追蹤過幾次,都未發現肝指數異常,她嫌麻煩就不再上醫院追蹤B肝狀況。

 

此次就醫經由超音波檢查確認有肝硬化現象,她也很驚訝怎麼在不知不覺中竟然「肝硬化」了。經由肝膽科門診處置治療,她的症狀逐漸好轉,建議她長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B型肝炎及肝硬化,到目前為止,其肝硬化併發症也逐漸控制中。

 

大部分的病人在肝硬化初期,很少有自覺症狀,且肝功能指數(GOT、GPT)也可能是正常的,如果不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根本不知道已經肝硬化了。

 

肝硬化的併發症有食道靜脈瘤曲張、肝昏迷、腹水、腹膜炎及肝癌等。一旦食道瘤靜脈曲張破裂後,會大量吐血,如不趕快處理,病人常會因出血過多致死。

 

目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用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有:干安能(lamivudine;LAM)、干適能(adefovir
dipivoxil;ADV)、貝樂克(entecavir;ETV)、喜必福(telbivudine;Ldt)及惠立妥(tenofovir;TDF),這些藥物適用B型肝炎肝硬化合併有脾腫大或食道瘤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病史的患者,但須經由醫師開立檢驗及持續追蹤判斷是否可以長期服用治療。(作者衛福部旗山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碰異味食物 直腸癌病友過好年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去年公佈的資料顯示,民國99年大腸直腸癌的登記人數及排名已4度高居10大癌症之首。北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大腸直腸癌病人當中,直腸癌約占3成,有4906人,其中約有4成病人因腫瘤嚴重侵蝕肛門括約肌,必須改以永久性的造口排便,俗稱人工肛門。

 

由於人工肛門缺乏感覺神經和肌肉,糞便產生後就會自然流入造口袋中,讓許多病友不敢外食、旅行,過年圍爐吃飯又擔心氣味溢散,心理壓力沉重。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表示,造口病友不是完全不能吃,但有些食物最好淺嚐即止。例如容易產生異味的食物,包括洋蔥、豆類、魚貝類、辛香類,還有容易產氣的食物,例如啤酒、可樂、韭菜、青椒、扁豆、白蘿蔔、青花椰菜、哈密瓜、西瓜等;另外,為了避免出現糞便體積過大而阻塞,高纖食物一定要充分咀嚼。

 

鄭金寶提醒,造口病友容易缺乏維生素C和B12,也容易損失較多水分,必須注意維生素攝取、多喝水,才能避免營養不良或腎結石。如果年節期間出現腹瀉情形,應減少刺激性食物、先禁食一到兩餐,等症狀稍有改善再恢復溫和飲食。

 

魏柏立提醒,大腸直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40歲以下病患只占3%,因此50歲以上者每2年應定期接受免費篩檢,越早治療,保留肛門的機會越高。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變稀,就有可能是腸道因腫瘤阻塞而狹窄,應警覺就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肝癌易復發 定期追蹤檢查最重要

 

 

文/許金川

 

Q:我的媽媽是C型肝炎患者,8年前曾接受干擾素治療,後來因為副作用太大而停止治療;兩年前發現肝癌,做了電燒治療;半年前肝癌又復發,又做了一次電燒。只是上週追蹤時發現,肝癌又復發了,這樣屢次接受治療,真的很折騰,以目前的醫療,難道沒有辦法一次治療完全嗎?

 

A:肝細胞癌屢次復發,確實是許多肝癌病患與家屬心中最沉重的負擔,雖然目前肝細胞癌治療已較過去大幅進步,不過如何預防肝癌再復發?或是如何能一次治療完全,讓肝細胞癌不再來?仍有許多瓶頸待突破。

 

肝細胞癌本身就有容易復發的特質,而且很多肝癌患者本身又合併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及肝硬化,也都會影響肝細胞癌的復發機率。

 

臨床上,肝癌的復發,有可能是從之前腫瘤治療不完全的地方再長出來,也可能是肝臟其他部分,又長出新的肝細胞癌,隨著病程進展,這種新舊腫瘤交替復發或同時復發的情況,可能會使得腫瘤復發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也因此有些患者可能在3個月前才剛做完治療,但3個月後腫瘤又復發了。

 

如果真的要一次將腫瘤完全根除,唯一的辦法應該就只有肝臟移植了,但由於手術複雜度高,肝臟來源又有限,不管是捐肝者或是要接受肝臟的病患,都有條件上的嚴格限制;病程太早期或太晚期接受移植也不合適。不過,即便已經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再次擁有一顆好肝,仍不可掉以輕心,還是存有肝癌復發的風險,定期抽血,接受超音波及其他檢查,仍是相當關鍵且重要的。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 C肝治療效果 病毒量是主要參考依據

 

 

文/許金川

 

Q:我的媽媽目前正在接受干擾素加上口服抗病毒藥治療C型肝炎,治療至今已經將近一個月了,除了精神變得不好,胃口也較差,看了真的滿心疼的,最近檢驗結果顯示,媽媽的C型肝炎病毒量已經消失測不到了。

 

奇怪的是,她的GOT、GPT卻還是很高,維持在200多,是否表示治療效果不好呢?好希望媽媽的努力不要白費,能夠治療成功,遠離肝癌!

 

A:C型肝炎治療確實會合併許多副作用,干擾素可能會引起發燒、疲倦等重感冒症狀,也會造成白血球及血小板降低,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則有貧血的副作用,也因為如此,很多病人遲遲不敢接受治療。

 

臨床上,C型肝炎的治療成功率與病患本身的病毒基因型密切相關,基因型第二型的成功率比第一型高,在評估治療效果時,C型肝炎病毒量是最主要的參考依據,如果在治療一個月後,C肝病毒就已經消失,通常表示治療效果不錯,有達到所謂的快速病毒反應。

 

至於為何C肝病毒已經降低至測不到,但GOT、GPT卻仍然偏高至200多?這需要再詳細釐清,或許還存有其他可能造成肝指數升高的原因,例如脂肪肝,或感染到其他型的肝炎病毒,最好進一步檢查有無A型肝炎或B型肝炎病毒感染。

 

此外,若有使用其他藥物包括保健食品、中草藥等,也可能會造成藥物性肝炎,另外,自體免疫性肝炎也需一併列入評估。

 

假如都沒有前述問題,且C肝病毒仍維持測不到,但GOT、GPT卻遲遲未下降,有極少數人是因為干擾素的肝毒性所致,造成GOT、GPT偏高,因此需更小心衡量評估。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肝臟檢查 抽血及腹部超音波都要做

 

文/許金川

 

Q:我媽媽年輕時曾經輸血,可能因此感染C型肝炎病毒。過去因對肝病沒什麼概念,並未追蹤檢查,一直到4年前才開始追蹤,原本大概半年都會抽血及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但這一次因為家裡有事,所以間隔了大概一年才去檢查,抽血肝指數及胎兒蛋白都正常,可是肝臟卻長出一顆將近5公分的肝腫瘤,怎麼會抽血檢查都沒問題,但是超音波卻看到一顆大腫瘤呢?

 

A:臨床上,胎兒蛋白可用來當作檢驗有無肝癌的參考指標,而且只要抽血就能得知胎兒蛋白的高低,相當便利。不過,大約有15%直徑大於5公分的肝癌胎兒蛋白是正常的,在直徑小於3公分的肝細胞癌中,大概有1/3的胎兒蛋白並不會升高,因此,胎兒蛋白正常不一定表示沒有長肝癌,胎兒蛋白的高低也與肝癌的大小無絕對相關。

 

即使長了肝癌,GOT、GPT也不見得會升高,所以,抽血報告正常與否,不能完全反映肝臟的情況。很多人以為只要抽血肝指數正常,胎兒蛋白沒有升高,就表示肝臟一定健康沒問題,其實這是保肝的錯誤迷思,除了抽血檢驗外,應該還要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較完整的評估肝臟健康。

 

只要是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或肝硬化者,至少半年一定要做一次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因為肝癌生長的速度,1公分長到3公分最快只要4.6個月的時間,因此,如果要每半年定期追蹤一次,即使真的有肝癌,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腸包小腸」 妙齡女下腹長期悶痛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方佳偉指出,邱小姐電腦斷層顯示腸子有一段呈現「大腸包小腸」(如圖綠線處),是因小腸的迴腸段被套進大腸的盲腸段10公分餘。(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年僅20歲的邱小姐右下腹長期悶痛,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發現禍首是成年人少見的「腸套疊」,小腸的迴腸段被套進大腸的盲腸段10公分餘,成為「大腸包小腸」,最後以腹腔鏡手術切除部份大小腸,才順利解「套」。

 

16歲開始,邱小姐就常因右下腹悶痛困擾,就醫卻一直找不出病因,最近痛得受不了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疼痛病因為腸套疊。

 

腹腔鏡手術切除 才順利解套

 

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方佳偉手術時發現,之所以呈現「大腸包小腸」,是因在大小腸道交接處,長了約3公分大的「黏膜下脂肪瘤」,造成小腸往前蠕動時卡住,逐漸堆疊而被推擠套入大腸,正是腸套疊的禍首,導致小腸的迴腸段被套進大腸的盲腸段約10公分餘。

 

病患的小腸迴腸段被套進大腸的盲腸段已長達約10公分餘,醫師因而切除循環已經不好的大、小腸各10公分,也切除「黏膜下脂肪瘤」,終於讓邱小姐除去「心腹大患」。

 

而由於大腸長100公分、小腸長300公分,各切除10公分不會影響消化,邱小姐術後腹部傷口很小,幾乎看不見疤,也不影響外觀。

 

「腸套疊」常見於小孩,方佳偉指出,成年人並不常見,僅佔2成,好發在40至60歲之間,原因幾乎都跟腫瘤有關,且研究顯示,這類腫瘤3成是惡性,7成是良性,邱小姐的脂肪瘤病理報告顯示是良性。

 

方佳偉說,「腸套疊」若一直沒有處理,腸子被阻塞,可能導致腸壞死,一旦破掉會併發腹膜炎,全身感染,有致死風險,邱小姐症狀則不屬於典型的「腸套疊」,長期腹痛像慢性腸阻塞,不能排除是腸被套疊又曾鬆開,也有可能未完全塞住,才會拖那麼久。

 

方佳偉也說,這類脂肪瘤跟體質有關,沒有確切危險因子,建議民眾在飲食上少量多餐、不要太飽、太油。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 肝硬化初期 看不到也摸不著

 

文/許金川

 

Q:我和一位客戶前幾天一起吃飯喝酒時,他突然間吐了幾口鮮血,嚇壞我們,趕緊將他送到急診就醫,後來才得知他有肝硬化。

 

這次是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造成,令人不解的是,兩個月前我們還一起吃飯、喝酒,他都沒事,怎麼才隔兩個月就出事了?

 

A: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並不代表身體健康無虞,特別是肝臟健康。很多人誤以為自己酒量好、胃口好、精神好、體力好,就表示肝臟一定好。事實上,肝臟健不健康要靠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知道。

 

這是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只要還有1∕4正常的肝細胞,就能負荷人體的生理運作,也就是因為前述這兩項特點,所以在肝炎、肝硬化初期,甚至已經長出肝癌,病患幾乎都是沒有感覺,也沒有症狀的。

 

因此,您的客戶渾然不覺已經肝硬化了,仍照樣喝酒談生意,結果卻突然大吐血緊急送醫院。

 

由於肝硬化患者的肝門靜脈壓力升高,來自腸胃道要進入肝臟解毒處理的血液無法順利進入,只好回流到食道及胃的靜脈,所以會導致食道及胃部靜脈曲張,又稱為食道或胃靜脈瘤,一旦靜脈瘤壓力過大,就可能破裂出血,導致口吐大量鮮血及解黑便的情況。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先止血,穩定現況,日後則要戴上「禁酒牌」,不能再喝酒了。

 

此外,要定期至肝膽科門診報到,追蹤肝功能、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大約一年也要追蹤一次胃鏡,評估有無靜脈瘤再出血的徵兆。必要時,可先做預防性的治療,儘量避免再次突發性的大出血。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