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口腔,食道,胃,大小腸,肝,膽,胰臟,肛門 (1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愛護「小菊花」 女性長痔瘡別輕忽



2014-08-10

文/林冠名

痔瘡是指肛門附近結締組織如小動脈、小靜脈、微血管網膨大而脫出的疾病。

所謂「十人九痔」,隨著年齡增長,成人接受肛門鏡檢查或多或少可發現程度不一的內痔;外痔更因為能自行察覺肛門口的異物感及容易搔癢疼痛,診斷機會更高。

國內職業女性比例高,從事服務業或內勤工作需久坐、久站機會多,下班後,休閒娛樂又喜歡追韓劇、講電話、網路購物,幾乎都處於靜態活動。除了發現「下盤」日益寬大之外,殊不知痔瘡悄悄找上門來。

長期便秘、懷孕、坐月子進補、偏好吃辣、怕因過度咀嚼加重國字臉而不敢吃纖維的年輕女性,就算發現有血便症狀,也羞於求助醫師,往往拖累病情,反而延誤痔瘡治療而得不償失。

保持適當體重與多喝水 可防範

隨著女性生命週期,好發痔瘡的時期包括:學生時期久坐唸書、出社會從事服務業或文書工作需久坐、久站、懷孕時,腹壓增加、坐月子時,進補體質過燥等等。

每個時期罹患痔瘡的處置方式不盡相同,宜與醫師詳細討論為佳。

◎痔瘡分為內、外痔。其中內痔又依嚴重程度分為一至四度。

●一度:只有流血,沒有脫出,可用肛門鏡檢查。

●二度:用力時痔瘡脫出,但會自動縮回。

●三度:痔瘡脫出,用手才推得回去。

●四度:痔瘡脫出,無法用手推回。

一度的內痔可經由調整生活型態以及飲食選擇加以改善,必要時施以藥膏或有症狀時服用口服藥。

二至三度的痔瘡則可以考慮橡皮圈結紮手術,術中幾無疼痛,病人反應佳;嚴重至四度或外痔為主的痔瘡,則考慮局部麻醉接受痔瘡切除術。

◎不管是事先預防痔瘡產生,或是術後預防復發,日常生活須注意事項如下:

●定時排便,避免便秘。

●儘量排便後以清水沖洗或溫水坐浴(或以免治馬桶清潔)。

●多吃高纖食物,飲水量一天至少1500-2000CC,易上火食物如炸物、烤物、藥補、麻油、麻辣鍋等酌量飲食。

●避免久坐久站,維持運動習慣。

●保持適當體重。

女性往往比男性在生活上承受更多面向的壓力,注意自我健康尤為重要,一起愛護腸道、愛護長得像「小菊花」的肛門!

(作者為台中大直診所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熬夜 不會爆肝 BC型肝炎才是主因

 

 

 

2014年07月03日

更多專欄文章

 

每天熬夜爆肝加班,好累喔!(設計對白)

熬夜爆肝是許多超時工作上班族害怕的疾病,但熬夜真的會爆肝嗎?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熬夜與爆肝沒有直接關係,會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因是B、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但蕭敦仁醫師提醒,雖然熬夜不會爆肝,但所有肝病都可能造成猛爆性肝炎,若經常熬夜疲勞,抵抗力下降,可能催化死亡率高的猛爆性肝炎發生,要特別注意。報導╱周佩儀 攝影╱翁玉信 部分圖片╱資料照片





在台灣輪班制的工作很常見,勞工朋友經常需要連續上好幾天夜班,再接著上幾天日班,或者是分別連續值半年的夜班、日班,常有人會喊:「我快爆肝了!」不過,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曾經有研究針對輪班制的勞工做身體檢查,發現他們的肝功能指數在熬夜工作前、後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顯示短期的熬夜並不會立刻使肝功能變差,但是如果經常熬夜,不只容易有吃消夜、暴飲暴食,造成身體肥胖,增加負擔,導致脂肪肝上身,熬夜也會使抵抗力下降,有可能讓原本就有肝炎症狀的患者,處在猛爆性肝炎的危險之中。







【先了解】短期熬夜不會爆肝


常有人說熬夜會導致爆肝,不過,蕭敦仁醫師解釋,熬夜與爆肝並無直接的關係,曾有研究指出短期熬夜並不會立即使肝功能變差,但仍會對身體產生許多傷害,例如免疫力下降,變得容易感冒、牙齦發炎浮腫,或是身體其他器官慢性發炎等。








常熬夜易有脂肪肝


雖然短期熬夜對肝功能不會有損害,但長期熬夜容易有睡眠障礙、睡眠不足、睡眠品質差的狀況,會造成荷爾蒙改變,使促進食欲的飢餓素與腎上腺皮脂素升高、抑制食欲的瘦素和血清素下降,導致食欲變好,愈吃愈胖,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脂肪肝、肝功能變差。








B型肝炎血液傳染


易造成肝炎、肝硬化的主因是病毒型B、C型肝炎,其次是脂肪肝、酒精性肝病;B、C型肝炎屬病毒性肝炎,經由血液、體液傳染,例如生產時垂直傳染,或共用針頭、牙刷都可能傳染;脂肪肝是長期肥胖所致;酒精性肝炎是長期喝酒引起。








與感冒類似易忽略


所有肝病都可能造成猛爆性肝炎,熬夜只是催化劑,因熬夜使抵抗力下降,容易加速、誘發猛爆性肝炎,發炎初期症狀不明顯,與感冒症狀類似,直到出現黃疸症狀,病患才可能警覺,但經常沒多久就開始有昏迷、言語不清等症狀,死亡率相當高,要特別注意。








【這樣做】肝臟檢查缺一不可


肝臟發炎初期沒有症狀,需要到很嚴重身體才會有感覺,要透過定期檢查來發現肝臟異狀,肝臟檢查應先抽血驗有無B、C型肝炎,再看肝功能指數(GOT、GPT)是否正常,若指數超過40單位代表肝臟可能已發炎,其次要看胎兒蛋白是否異常,若異常可能患有肝癌,不過即使肝功能指數、胎兒蛋白正常,也無法保證肝臟沒有問題,建議一定要照腹部超音波,觀察肝臟是否有腫瘤、有無纖維化與硬化,3種檢查缺一不可,整套檢查需自費約1500元。








勿共用牙刷或針頭


B、C型肝炎主要由血液、體液傳染,不要共用針頭、牙刷;脂肪肝需將體重控制好,勿長期熬夜;酒精性肝炎要盡早戒酒;此外,生活少接觸有肝毒性的化學物質,例如殺蟲劑、清潔劑裡的四氯化碳、製造塑料的氯乙烯;少吃保存過久、易發霉的食物,容易有黃麴毒素致癌物。








定期追蹤戒酒減肥


罹患B、C型肝炎,一定要找肝膽腸胃科醫師依症狀採取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建議患者每半年做一次檢查、一般民眾一年做一次;而脂肪肝需減重,多能恢復正常;酒精性肝炎由長期喝酒引起,若每天喝120g酒精(約300c.c.的威士忌),連續喝15年,有很高機率罹患肝硬化,建議及早戒酒,若等到肝硬化往往已來不及。








【醫師說】開業肝膽腸胃科醫師 蕭敦仁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有症狀時通常病情已經很嚴重了,所以建議有B、C型肝炎的人一定要半年做一次檢查,一般民眾則是一年做一次,才能及時發現肝臟異狀,儘早做治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雲:胃食道逆流 減重助改善

 

 

 

2014年07月01日

更多專欄文章

 


【張博亭╱台北報導】有民眾到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指他體重破百公斤,常覺得想吐、胸悶,經確診罹患胃食道逆流,想問減重對改善胃食道逆流是否有幫助。醫師指出,肥胖造成腹壓上升,易導致胃酸倒流,是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建議減重。





建議可游泳慢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表示,據其臨床觀察,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35,即重度肥胖患者,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機率較高;由於肥胖代表腹部脂肪過多,容易造成腹壓上升,使胃酸逆流到食道,因此肥胖是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子之一。

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楊鈺雯表示,建議民眾減重,直到BMI介於18.5到24,即健康體位;至於如何減重,楊則建議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可做包括游泳、慢跑等運動。

楊鈺雯提醒,胃食道逆流患者應避免喝咖啡、汽水,或吃炸雞、薯條等高油脂食物,這些食物在胃中不易消化排空,也會刺激胃酸分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B肝發生抗藥性是可以處理的 不要驚慌









Ads by Google
新竹寶山美地-晴山農園 www.ezfarm.com.tw
距交流道、市區、便利商店只要5分鐘 下班後最舒服自在的溫馨小屋
2014-06-30

文/許金川

Q:我是一位B肝患者,因為父親是肝癌病人,我很重視肝臟的健康。3年半前,我自費服用了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干安能」,用藥後,肝指數恢復正常,B肝病毒也都消失了。

不過,最近幾天我覺得異常疲憊,提早回診抽血檢查,竟然發現肝指數高到快1000。醫師說我可能是發生抗藥性了,請問這是怎麼回事?我每天定時用藥,怎麼還會出問題呢?

A: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研發,讓很多B肝患者得以避免或延緩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可是藥物總會有它的缺點,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最大的缺點就是長期使用,容易發生抗藥性,使用越久,發生抗藥性的機率越大,即使每天規律用藥,還是可能會出現抗藥性。

以目前治療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干安能及喜必福發生抗藥性的機率相對較高,抗藥性較低的抗病毒藥則包括貝樂克及惠立妥等。

所謂抗藥性就是在服藥期間,B型肝炎病毒發生突變,所以逃過抗病毒藥物的壓制,B肝病毒數會再度攀升,免疫系統會拉警報,要去毒殺這些病毒,進而造成肝細胞大量損傷,GOT、GPT也就大幅升高了。

臨床上,對此情況會先趕緊檢測B肝病毒發生突變的基因點位置,然後再依據結果去調整轉換成其他種類的抗病毒藥物。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有肝病 需釐清病因 再用藥治療









Ads by Google
燦星旅遊—暑假預購搶先瘋 www.startravel.com.tw
中日韓/歐美/東南亞/紐澳等旅遊優惠, 1送2抽3折,刷卡0息分期滿額再贈好禮。
2014-06-23

文/許金川

Q:我的身體一向很好,很少看醫師,也從來沒做過抽血及超音波檢查。最近朋友相邀去做免費的保肝篩檢,結果醫師說我的肝看起來粗粗的,有肝實質病變,請問這代表甚麼意思呢?需要吃些什麼藥物治療嗎?

A:正常的肝臟應該是細細、嫩嫩、有彈性的,可是當肝臟反覆發炎、壞死,肝臟修復再修復的結果,最後會以纖維組織取代正常的肝細胞,因而形成所謂的肝臟纖維化,又稱為肝實質病變。如果將纖維化的肝臟做切片檢查,可以將纖維劃分為5期,F0到F4,當分級在F4時,就是肝硬化了。

由於您過去未做過肝臟檢查,第一次檢查即發現有纖維化,首先要先查明肝臟發炎的原因為何,最常見的就是有無感染到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此外,如果有嚴重的脂肪肝,或者本身有長期服用藥物、保健食品、中草藥,也會造成肝臟發炎而不自知。

臨床上,還有少數患者則是罹患了自體免疫性肝炎,也就是體內產生了會攻擊自己肝細胞的抗體,導致肝細胞發炎壞死,久了也會引起肝纖維化。

對於肝纖維化的患者,日後最重要的就是要至肝膽專科門診定期追蹤,包括抽血驗肝功能、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並根據引起纖維化的原因給予藥物治療。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型胎兒蛋白 數據忽高忽低?









Ads by Google
招募「臺灣故事島」計畫義工 storytaiwan.tw
徵年滿18歲,具服務熱忱、耐心、責任感, 對臺灣土地、歷史人文故事有濃厚興趣者。
2014-06-18

文/孫德金

林先生是C型肝炎患者,定期在門診追蹤檢查。除了照超音波、抽血驗肝功能外,也驗甲型胎兒蛋白(AFP)。之前驗的數值都很低,這次檢查突然升高,超過標準值一點,讓他非常憂心。幾乎吃不下,也睡不著。連忙跑到另一家檢驗所再檢查一次,結果因標準值不同而沒顯現紅字,但卻使他暫時安心不少。

另一名廖太太也是C型肝炎感染者,她的AFP比林先生高很多,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一連追蹤了3-4年,最後AFP下降到正常範圍內,完全沒有肝癌的跡象。

AFP是由胎兒肝臟所分泌,出生後就不再合成而快速下降。超過70%的肝癌病人AFP會升高,所以AFP一直是臨床上很方便的肝癌指標。

依照對某一物質LCA(Lectin lens culinaris)的吸附性,AFP還可再細分為APF-L1、AFP-L2、AFP-L3,其中APF-L1是「非惡性肝病變」時,AFP升高的主成分;AFP-L3則是「惡性肝癌」時,AFP升高的主成分,所以AFP升高不全然是肝癌的表現。

若AFP超過1000ng/ml,當然高度懷疑是肝癌;但若在15-400ng/ml之間,除了肝癌外,就比較有可能是其他肝臟病變,像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是病毒性肝炎的急性發作,或是胃癌、畸胎瘤、卵巢癌、胰臟癌、睪丸癌等,或是懷孕。

如果可以進一步再分析AFP的成分,當AFP-L3佔全部AFP的15%以上,則預測肝癌的靈敏度可達75-96.9%;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血清癌症指標準確性優於AFP,但是都不如AFP普遍。

防肝病變宜定期追蹤

林先生一次驗正常、一次驗異常,只是實驗室標準值不一樣,其實都是同一個數值;廖太太的AFP雖高,但也低於400ng/ml很多,可以持續追蹤,不用太緊張。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最近有一位肝癌病人往生,才30多歲,留下兩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和傷心欲絕的妻子,讓人不勝唏噓。但也提醒我們定期追蹤與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作者為孫德金診所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肝硬化長期用藥 可選抗藥性低的口服抗病毒藥









Ads by Google
肝癌怎麼辦? www.poke.com.tw
癌症不是絕症,本站蒐羅各種抗癌資訊, 查詢抗癌方法,肝癌治療,歡迎內洽.
2014-06-16

文/許金川

Q︰我是一名B型肝炎患者,也合併有肝硬化。原本在一般診所追蹤,最近發現肝臟出現一顆疑似腫瘤的東西,所以轉診到大醫院。

詳細檢查後,應該無大礙,是肝硬化的小結節,可是醫師建議我服用抗病毒藥物,且最好是長期服用,這是為什麼呢?長期用藥不會有抗藥性嗎?

A︰B肝抗病毒藥物剛研發出來運用到臨床時,在患者服藥一段時間,B肝病毒被壓制後,就會建議停藥,但是通常停藥後,B肝病毒再復發的機率很高。

近10多年來B肝治療的準則不斷更新,目前最新的國際治療通則中,對於B型肝炎又合併有肝硬化者,當B肝病毒高於2000 IU/ml,表示B肝病毒仍活躍,會建議長期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壓制B肝病毒,否則肝炎發作,對於硬化的肝臟猶如雪上加霜,會使肝硬化的病情更加惡化。

此外,醫學研究也發現,B肝併有肝硬化者長期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是可以讓肝硬化回復的,雖然無法恢復到如正常肝臟一般,但是由肝臟切片結果發現可以回復到沒有肝硬化的程度,且在壓制B肝病毒的同時,也降低了肝硬化患者發生肝癌的機率!

雖然B肝口服抗病毒用藥最大的缺點就是長期使用容易有抗藥性,不過,隨著醫學研究進步,由第一代的干安能一直發展到現在的惠立妥等,抗藥性的機率越來越低,故對於有必要長期用藥治療的B肝患者,臨床上會建議使用抗藥性較低的藥物如貝樂克及惠立妥等,較為適當。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腹持續疼痛 小心是胰臟炎









Ads by Google
看健網-看見您的健康 www.careme.tw
利用社群,同樣疾病困擾可以相互支持 集結專業,讓您面對困惑能迎刃而解!
2014-06-16  12:07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上腹部持續疼痛小心是胰臟炎!41歲黃先生因上腹痛,至豐原醫院急診室就診,電腦斷層顯示胰臟輕度腫脹住院治療,3天後併發下腹疼痛、腹脹及呼吸短促情形,再次安排電腦斷層於骨盆腔發現不明積液,確診為重症急性胰臟炎,2週後康復出院返家。

    •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指出,上腹部持續疼痛要小心可能是胰臟炎。(記者謝鳳秋攝)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指出,上腹部持續疼痛要小心可能是胰臟炎。(記者謝鳳秋攝)


黃先生有胃潰瘍及高血脂症病史,平時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的習慣,此次腹痛住進加護病房的4天裡,持續的疼痛、酒精戒斷症的痛苦,讓他備受煎熬,決定戒酒。

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指出,胰臟炎典型症狀為上腹部的持續性疼痛,可能合併噁心、嘔吐及腹脹,左上腹的疼痛常擴散放射至背部,當進食油膩、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或採俯臥姿勢及飲酒則會有劇烈的疼痛感,而屈膝彎腰則可減輕疼痛;常見引發胰臟炎的原因為酗酒、高血脂、膽囊或合併總膽管結石。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B肝帶原者 肝指數正常仍要追蹤









Ads by Google
我們也是被外遇的過來人 www.detection.com.tw
不用擔心所託非人 就是珍女人 珍女人徵信公司,徵信優質品牌。
2014-06-09

文/許金川

Q:我的弟弟近期接受公司體檢,抽血檢查GOT55、GPT74,另外,B型肝炎表面抗原標記「+」,這代表什麼意思呢?

因為GOT、GPT高,醫師建議他進一步追蹤檢查,請問肝指數升高到此程度,算是很嚴重嗎?如果他以後GOT、GPT降下來了,還需要再追蹤嗎?

A:當抽血檢查結果,B型肝炎表面抗原標記「+」,通常就表示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代表有B型肝炎帶原;GOT、GPT是肝細胞內富含的兩種酵素,當肝細胞發炎壞死,此酵素會被釋出到血液中,因此,抽血檢驗GOT、GPT就會高起來。

你的弟弟檢查結果應該表示他有B肝帶原,且目前肝臟正處在發炎狀態,至於肝炎是否為B肝病毒所致,還需進一步釐清,建議可加以檢測B肝病毒(HBV-DNA)及e抗原與e抗體,當B肝病毒高,GPT也高,通常就表示體內B肝病毒作怪,而引起肝臟發炎。

假如B肝病毒量測不到或者很低,但GPT卻持續偏高,就代表目前GPT升高,應該不是B肝病毒造成的,可能還存有其他原因,包括有喝酒、脂肪肝、用藥與自體免疫性肝炎等,用藥則又包含了中藥、草藥與偏方等。

至於GOT、GPT目前升高的程度,雖然還不至於非常嚴重,但絕不可坐視不管,還是要找出根本原因,加以控制處理才行。此外,因為你的弟弟是B型肝炎帶原者,是肝細胞癌好發的高危險群,即使日後GOT、GPT恢復正常了,還是要至肝膽專科門診,定期追蹤檢查。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直腸癌延誤治療 機械手臂救命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2014-06-05

記者林孟婷/台南報導

「醫師宣布我罹患直腸癌第3期時,我真的完全不敢相信!」39歲的蔡女士昨天分享抗癌心情時表示,因擔心手術後會需要終生使用人工肛門,因此她一度不願接受手術治療,誤信偏方,還曾到香港去找「特異功能人士治癌」,非但沒有好轉,腫瘤還越來越大,不得不返院治療。

    • ▲蔡女士昨天獻花給田宇峯醫師,表達謝意。(記者林孟婷攝)

      ▲蔡女士昨天獻花給田宇峯醫師,表達謝意。(記者林孟婷攝)


台南奇美醫院外科部主任田宇峯建議她先在術前接受放射化學治療,等腫瘤縮小後,再接受達文西手術。

田宇峯表示,傳統手術有傷口較大、易留疤痕,且出血量較大、手術時間較長等狀況。但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因具有540度旋轉、7個關節面,靈活度相當高,且有10倍內視鏡放大倍率,提供醫師更清楚的視野,並能模擬人類手指動作,讓醫師在狹窄空間,可以操作更為細膩的動作。

這次蔡女士聽從醫師的建議,並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成功切除約4公分大的腫瘤,術後隔天就可喝水及下床活動,也保留住原先的肛門功能,掃除她先前的疑慮。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胰臟癌 難察覺 健檢助防病

 

8成確診已晚期

 

2014年06月04日

更多專欄文章

 

肚子怪怪的。(設計對白)

胰臟癌因位處後腹腔,早期症狀常難以察覺,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科醫師、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表示,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一種,早期發生時,臨床類似腸胃道疾病如腹脹、腹痛、沒有食欲症狀而不易警覺罹患癌症,導致常延遲治療,臨床觀察有8成胰臟癌患者就醫已瀕臨晚期,建議若有胰臟癌、慢性胰臟炎家族史者,可接受磁振攝影的健康檢查,有助早期發現治療。
報導╱醫療組
攝影╱高大鈞、周佩儀 部分圖片╱資料照片





據統計指出,晚期胰臟癌平均存活期為4.5個月,僅約1成患者可存活超過1年,5年存活期僅2%,李重賓醫師指出,胰臟癌因難以察覺且容易忽略,有8成胰臟癌患者就醫時已晚期,腫瘤多轉移且難以動刀,而大大降低存活率,雖如此早期胰臟癌症狀仍有跡可循,如上腹部易疼痛、體重莫名減輕,甚至是皮膚或眼睛出現黃疸症狀,就應趕快就醫檢查治療,而有胰臟癌、慢性胰臟炎等高危險族群,則可自費磁振攝影的健康檢查,有助早期發現胰臟癌。







【先了解】早期似胃腸症


因胰臟位處後腹腔,在臟器深處,當胰臟發生病變,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隨著腫瘤逐漸長大,會開始有上腹部疼痛、腹瀉、腹脹、缺乏食欲等類似胃腸疾病症狀,也常因此誤診為腸躁症、胃炎、消化不良等而延誤診治,建議若症狀持續發生,仍應到大醫院進行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早一步確診治療。








【要注意】上腹部 易疼痛


當胰臟癌發生時,腫瘤易壓迫上腹部產生疼痛感,也是胰臟癌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疼痛感會放射到背部,引起背痛症狀,另外,姿勢改變也可能引起疼痛感加劇,一般患者在躺下睡覺或伸直脊柱時,疼痛的情形會更加嚴重而難以入眠。








體重 莫名減輕


莫名體重減輕也是胰臟癌早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可觀察若一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體重突然減輕超過5%,且沒有刻意節食、運動等從事任何減重手段,則應該有所警覺,盡速就醫檢查。








皮膚眼睛 黃疸


隨著胰臟癌腫瘤生長逐漸變大,腫瘤易壓迫到膽管,造成膽紅素無法排出,引起眼睛、皮膚產生黃疸症狀,皮膚也易失去彈性光澤,另外,膽紅素增加也會進一步影響代謝,導致糞便呈灰白色且惡臭感嚴重。








【提醒你】高危族 宜健檢


若家族有罹患胰臟癌、胰臟炎等或罹患糖尿病,卻無家族史者,宜做磁振掃描與磁振膽胰攝影,自費約1萬元,有助早期發現胰臟腫瘤或癌前病變,也可抽血檢驗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指數,為一種醣化蛋白質,有80%的胰臟癌患者,會高於正常值37 U/ml(活性單位/毫升),自費約500元。








有異狀速就醫


若發現體重莫名減輕、上腹部或背部疼痛、皮膚及眼睛開始有黃疸症狀,應該盡快至胃腸肝膽科就醫,可以先進行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
如果有發現任何異狀,應進一步做切片確診,如確診為胰臟癌,可開始接受治療,可視腫瘤位置確認可否動刀切除,並且可以配合化學治療。








善用口服化療


目前化療種類分為針劑與口服兩種,兩者效果相當,且均有健保給付。
李重賓醫師指出,口服因可以在家中,每日於早餐後及晚餐後自行服用,所以患者的用藥接受度與順從性都較高,更方便治療,另外,口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也比較輕微,大幅提升胰臟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家人支持陪伴


胰臟癌因存活率低、預後效果較差,加上化療產生的嘔吐、掉髮等副作用,有近一成的患者會逃避治療,甚至是因此尋求無科學實證根據的偏方療法,病情反而更惡化,建議除應多與醫師溝通治療方式外,積極治療才是延長存活期的正確觀念,此時家人多給予胰臟癌病友支持與鼓勵,對治療有十足的幫助。








【醫師說】北榮胃腸科 主治醫師 李重賓


胰臟癌病友因治療期間,身體機能與體力等較衰弱,均衡飲食與足量補充米飯、麵食等主食,有助提供體力對抗癌症,另外,像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類等,也有助細胞修護,維持身體機能。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吃粽少喝湯 防脹氣不適

 

 

 

2014年05月30日

更多專欄文章

 

本身就有腸胃道疾病的人,1天不要吃超過1顆的粽子,否則可能加重原本的疾病。

端午節即將到來,當然不能免俗的來幾顆粽子,不過粽子高油高脂,吃多了不利健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張振榕表示,每年一到端午節,因吃太多粽子腸胃不適就醫的患者,比平日多1~2成,大部分患者多為胃脹氣、胃痛、急性腸胃炎,張振榕醫師提醒,粽子易導致脹氣,除了不要過量外,也盡量不要邊吃粽子邊喝湯,以免湯湯水水讓胃部壓力變大,脹氣會更嚴重。





1天勿超過1顆


由於粽子的主食材糯米會發酵,吃多易造成腸胃道脹氣,原本就有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的人,吃太多粽子會使不適症狀加劇,除此之外,粽子內餡常包肥肉,與其他炒過的食材如花生、蝦米等,不只油脂高,鹽分也高,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是造成身體負擔;因糯米難消化,張振榕醫師建議不要將粽子當早餐吃,一般民眾一餐最多吃1顆粽子,1天不要超過2~3顆,以免腸胃消化不良,而有腸胃道疾病,像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炎等疾病的人,1天不要吃超過1顆粽子,否則也可能加重原本疾病。



邊吃粽子邊喝湯容易讓胃部壓力變大,使腸胃脹氣更嚴重。粽子可搭配新鮮蔬果一起吃,緩解粽子的油膩感。吃粽子脹氣時,可以順時鐘方向輕輕地按摩肚臍周邊,將脹氣稍微排掉。




輕輕按摩排脹氣


如果因為吃太多粽子導致消化不良、腹脹不舒服,張振榕醫師說,可先用薄荷油塗抹在肚臍周圍,舒緩不適,或是以順時鐘方向輕輕地按摩肚臍周邊,將脹氣稍微排掉,但如果持續不適,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此外,除了可選擇低油脂、蔬菜或五穀米做的粽子外,吃粽子時可搭配新鮮蔬果,緩解粽子帶來的油膩感,而張振榕醫師提醒,粽子容易導致脹氣,不要邊吃粽邊喝湯,否則湯湯水水會讓胃部壓力變大,使脹氣狀況更加重。


圖片╱資料照片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餐少蔬果 20歲妙齡女大腸癌上身



 


陳壽星主任〈左〉表示,家中有親屬罹患大腸直腸癌,最
好親屬也要定期檢查追蹤。〈照片非患者本人〉光田醫院提供

 


字級:




2014年05月29日11:42



剛滿二十歲的陳姓妙齡女大生平時外食少蔬果,最近因反覆性腹痛到光田綜合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醫師建議女大生全家人都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沒想到陳生的父親也確診大腸癌二期,父女倆相互扶持積極接受治療,陳父的癌細胞都已消除,回診追蹤尚無復發,女大生手術成功建置人工肛門後,持續接受化學治療中。

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壽星主任表示,陳姓女學生考上大學後就獨自租屋外宿,平時因忙於功課及社團活動,對自己的飲食沒特別注意,三餐外食少蔬果,最近,陳同學發現肚子常莫名疼痛,她以為是一般的腸胃炎,就自行到藥房買藥吃,但反覆腹痛的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都沒好轉,陳同學這時才決定看醫生,經大腸鏡檢查後,竟是罹患了大腸直腸癌,且腹部斷層掃描還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須接受手術及化療,切除腫瘤後恐怕需一輩子依賴人工肛門,讓年輕愛美的她難以接受,後悔當初沒早一點來就醫檢查。

進一步詢問發現陳同學家族中也曾有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長輩,因此醫師也建議她的家人全都來接受糞便免疫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沒想到陳同學的爸爸也得到了大腸直腸癌第二期,父女倆同時都罹患癌症,這噩耗讓全家人陷入愁雲慘霧中,所幸父女相互扶持,積極配合醫師接受相關療程,目前父親的癌細胞都已消除,女大生手術成功並建置人工肛門後,目前正接受化療中。(孫義方/台中報導)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雲:母B肝帶原 恐傳新生兒

 

 

 

2014年05月29日

更多專欄文章

 


【蔡明樺╱台北報導】有民眾在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詢問,B型肝炎是否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另小孩出生後是否也會染B肝。醫師說B肝經血液、體液傳染,性行為有可能傳染B肝,且若孕婦為B肝帶原者,生產過程也可能傳染給新生兒,一旦成為B肝帶原者,須長期治療,以防演變成肝硬化、肝癌。





可打疫苗預防


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主任胡琮輝表示,健康的人與B肝帶原者性交時,須本身有傷口並接觸到帶原者的血液或體液才可能感染,且感染風險和帶原者體內B肝病毒量成正比,臨床觀察約5%的B肝帶原者因性行為染病。

胡琮輝說,孕婦生產過程傳染B肝給胎兒稱垂直感染,若要預防垂直感染,可在孕婦懷胎約7個月起,給予抗病毒藥物降低其病毒量,或於胎兒出生後立刻接種免疫球蛋白、B肝疫苗,預防胎兒染B肝。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指,B肝不像C肝可治癒,患者須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和干擾素治療,否則免疫系統恐攻擊B肝病毒導致肝炎,還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控制好 不當肝苦人









Ads by Google
肝癌疾保險資訊 www.cigna.com.tw
康健人壽一生醫事,定期繳費終身擁有 保險金額360萬醫療帳戶,立即瞭解!
2014-05-28

文/鄭千惠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我們所熟知的肝病三部曲。除了要防治B型肝炎和C型肝炎外,近期醫界又發現,約有10%的脂肪肝患者有機會發展成「脂肪肝炎」,2%-5%會發展成「肝硬化」,之後約有2%-3%的人有機會發展成讓人聞之色變的「肝癌」。

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脂肪肝」是一個既常見又嚴重的問題,絕不可以忽視它的存在。

根據2013年輔仁大學及陽明大學的研究發現,台北地區脂肪肝的發生率為48.8%,且男性發生脂肪肝的比率高於女性(男57.8%VS.女32.4%)。

由於脂肪肝發生時,身體不會有明顯不適感,因此很多人初期不以為意,若長期坐視脂肪肝惡化,恐怕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但好消息是,脂肪肝多由飲食造成,也就是透過飲食控制及調配,多數患者可以回復健康,擺脫「肝苦人」(台語)的宿命。

如果脂肪肝可以由飲食控制,該怎麼做呢?由於現代人喜歡享受精緻美食,且外食的機會偏高,無形中容易攝取過高的油脂、糖分及熱量,長期攝取將導致脂肪肝,因此建議民眾在選擇食物時,應避免過量攝取高油、高糖的食物。

所謂高油脂的食物,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油炸、油煎等高油烹調方式外,還包含市售絞肉製成的食物、乾拌麵、部分烘焙食品等,都屬於高油脂的食物。

民眾應以瘦肉片或新鮮魚類取代絞肉,清湯麵取代乾拌麵,以及吃健康穀類、種子類等食物取代精緻烘培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民眾喜歡花生香醇酥脆的口感,別忘了花生的產季是在每年的6-7月及11-12月,因此民眾應在花生盛產的季節購買且挑選外殼完整的花生,以免誤食遭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產品。

炎炎夏日,一杯冰涼的飲料是多數人的最愛,但是一杯600-700CC的飲料約含有60公克的蔗糖(果糖),每日一杯飲料將攝取過量的精緻糖及熱量,建議喝無糖飲料取代含糖飲料,以免無形中喝掉自己的健康。

脂肪肝多由飲食造成,一旦發生,應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規律作息,注意飲食控制,以擺脫「肝苦人」的宿命,許自己一個彩色的人生。

(作者為台大醫院營養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肝加油站》 B肝病毒 不一定來自媽媽的垂直傳染









Ads by Google
為何蘭陵王素顏仍魅力四射? www.smilebio.com.tw
雪舞曰:外在顧好了內在保養也不可忽略, 日本NO.1美之選膠原蛋白,補膠原又補鐵!
2014-05-19

文/許金川

Q:上個月我們兄弟姊妹參加了免費肝病篩檢,收到報告時發現我有B肝帶原,可是姊姊卻沒有。據說B型肝炎是媽媽傳染給小孩的。為什麼我有帶原,姊姊卻沒有呢?

我們回診看了醫師,醫師幫姊姊又再驗一次血,說姊姊曾經感染過B肝,可是後來好了,所以現在沒有帶原,也有產生表面抗體。那麼我的B肝帶原也有可能會自己好嗎?

A:B型肝炎的傳染分為兩種途徑,一是B肝帶原的母親生產時,經由產道,將B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此種方式稱為「垂直傳染」;另一種方式是「水平傳染」,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皮膚黏膜有破損,又不小心接觸到帶有B肝病毒的血液而受到感染。

因此,B肝病毒不一定來自母體傳染,也可能是因為過去看牙、紋眉、打針等,無意間感染到B肝病毒。如果要確認是否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則要抽血檢驗是否有核心抗體(anti-HBs),若核心抗體陽性,就表示過去曾受B肝病毒感染。

此外,當表面抗體跟核心抗體都是陽性,但表面抗原陰性,這就表示過去曾感染B肝病毒,但體內的免疫系統戰勝B肝病毒,所以B型肝炎痊癒了,誠如您姊姊的情況一般。

但如果感染B肝病毒之後,免疫系統無法壓制B肝病毒,B肝表面抗原存在超過半年以上,則稱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一般來說,50歲以上的B肝帶原者隨著年紀漸長,B肝病毒的活性也會跟著衰退,較有機會出現表面抗原消失的情況。

另外,使用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也有機會讓表面抗原消失。不過,不管是何種情況,慢性B肝帶原痊癒的機率很低也很難預期。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C肝拉警報 引發關節疼痛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全新福利品搶購 www.tkec.com.tw
搶購全新福利品,快上全國最大3C家電 福利品購物網,種類齊,價格殺!
2014-05-18

文/楊登和

47歲的楊小姐(化名)有慢性C型肝炎病史,近6個月來有多處關節痛的情形,包括雙手指關節、膝及手腕,早上會痛得特別厲害且合併難以忍受的僵硬感,但關節並無紅腫症狀。

剛開始楊小姐覺得不嚴重,但之後疼痛頻率增加,因此她開始用一些外用止痛藥緩解症狀。

她到骨科就診,因無明顯關節紅腫現象,影像學檢查也沒有發現骨頭有異常現象。她服用一些止痛藥,症狀會好些,血液檢測有低濃度的類風濕因子,骨科醫師懷疑她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此將她轉介到風濕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

楊小姐有明顯多發性關節痛症狀,卻缺乏典型關節炎的徵象(紅腫熱痛),調閱骨科醫師之前照的影像,關節並沒有明顯骨頭缺損或破壞,風濕科醫師也幫她做了些免疫學檢查,發現有低濃度「抗核抗體(ANA為1:80)」,發炎指數輕微上升,「抗環瓜胺酸抗體」為陰性。

經臨床症狀及各項檢驗結果發現她有慢性C型肝炎相關的關節炎。

臨床上,慢性C型肝炎病患易有一些肝臟外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關節痛、肌肉痛、眼乾、口乾、皮膚紅疹、淋巴病變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血液可看到一些包括類風濕因子及「抗核抗體」等自體抗體,病毒除了在肝臟造成肝傷害外,還可引發免疫細胞不正常的反應,造成發炎相關細胞激素上升。

有些特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會有對稱性關節痛、晨間僵硬、血液中有類風濕因子等;但也有些不一樣的表現,如慢性C型肝炎相關的關節炎不會有關節破壞、不會有「抗環瓜胺酸抗體」等,且關節炎症狀較類風濕性關節炎輕微。

兩者的藥物治療也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較多種類且較重的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慢性C型肝炎相關關節炎則只需較少種類的免疫調節劑或較低劑量的類固醇,效果便會反應不錯。

有研究指出,同時控制C型肝炎病毒量,其肝臟外的症狀也會有改善。

在經過低劑量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治療後,楊小姐的關節痛明顯改善,晨間關節較不易僵硬,3個月後停掉類固醇,持續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目前她固定在腸胃科追蹤C型肝炎病情,以及風濕科追蹤C型肝炎相關風濕症。

(作者為國軍台中總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桶人生!考生患潰瘍性結腸炎 日跑廁所15次









Ads by Google
生活就該這麼享受 www.ezfarm.com.tw
擁有小屋、農園、美景的渡假人生 愛自己、愛家人的最佳投資
2014-05-16  14:39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5、6月正值考季,不少考生因為壓力大直跑廁所,一名22歲的王姓大學生,就曾在考前持續性腹痛、血便,一天甚至跑廁所高達15次,且1週有4天請假無法上課,學業大受影響,他一直以為是一般的腸胃炎,花了2年時間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經飲食調理及治療後,終於脫離馬桶人生。

    • 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患者以考生及上班族兩大族群為主,圖與本文無關。(資料照,記者張聰秋攝)

      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患者以考生及上班族兩大族群為主,圖與本文無關。(資料照,記者張聰秋攝)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涂佳宏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其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患者以考生及上班族兩大族群為主,臨床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疲倦及發燒等,由於初期症狀不易與發炎性腸道疾病連結,民眾常誤以為血便就是痔瘡,拉肚子就是腸胃炎或是大腸激躁症,以致延誤就醫,平均2至3年才會確診,而最簡單的分辨辦法就是,是否長期有這樣的症狀?是否為年輕的族群?是否有家族史及抽菸?如果有最好尋求診治。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邱正堂表示,依健保資料庫推估,台灣1年新增1000位左右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學會特別在「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前夕,首創推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照護門診」,全台22家醫療院所至少24位經認證的專業醫師加入,以方便患者尋求診治,相關資訊可至「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網站查詢,網址為:http:///www.dest.org.tw。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天吃速食 4年罹大腸癌末期

(2014年5月8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學畢業,原本是人生美好的開始;但有一名22歲的男大生,從大一進入速食店打工,幾乎每天三餐都吃漢堡、炸雞,結果畢業前,確診罹患大腸癌末期,目前持續接受化學治療,悔不當初。

「食物油炸後的香味就是多環芳香烴,就是致癌物!」收治患者的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肉類經過攝氏150度的高溫油炸、燒烤超過2分鐘,就會產生多環芳香氫化合物,釋放出致癌物質苯基嘌呤,多吃容易增加罹癌風險。

王輝明指出,有研究發現,1支香菸燃燒後會產生0.032mg的苯基嘌呤,而吃1公斤燒烤牛排產生的毒素,就相當於吸入600根香菸的致癌物,可見罹患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燒烤、油炸類食物少碰。王輝明建議,日常飲食最好不要吃燒烤、油炸類的食物,如漢堡、炸雞、鹽酥雞、烤肉等,食物儘量以水煮、清蒸的烹調方式,在衛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其實生吃最好。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吃炸物愛運動 仍罹大腸癌三期









Ads by Google
台灣50穩定獲利超越定存 www.cmoney.tw
0050能幫你降低投資股市的暴跌風險 打敗定存基金,幫自己增加被動收入
2014-05-05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大腸癌已經連續3年、每年新增加人數超過萬人。

    • 歐小姐的抗癌之路,一路有先生相陪。(記者洪素卿攝)

      歐小姐的抗癌之路,一路有先生相陪。(記者洪素卿攝)


很多人誤以為大腸直腸癌是愛吃香腸、油炸物、飲食不正常、經常便秘者的專利!事實上,即便熱愛運動、愛吃蔬果,一樣可能罹患腸癌。

50多歲的歐小姐5年前出現腹痛、排便不正常,「便便」是細長的「鉛筆便」,但她非常注重健康,不僅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愛吃蔬果,還長年保持每天晨泳的習慣,因此只服用乳酸菌整腸。

直到有一天看到新聞報導,赫然發現自己的症狀與大腸直腸癌有點類似,才趕忙就醫。沒想到大腸鏡檢查結果顯示已經是大腸癌第三期。

醫師臨床發現,也有女性長年便秘,卻沒有積極就醫,長年服用酵素、乳酸菌等製品解決排便問題,就醫時已是末期。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部長王照元指出,我國新診斷為大腸癌的患者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人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建議民眾不要輕忽排便異常、便血等症狀,也應多加利用政府提供50至74歲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

晚期患者也不要失去鬥志。王照元指出,今年衛福部通過血管新生抑制劑新適應症,讓患者展開第二線治療時,在更換化療藥物的同時,仍可持續使用原本的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依據國外研究顯示,這樣「換化療不換標靶」的治療策略,比起單純使用化療做為第二線治療,可降低死亡風險。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