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慾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 】

事實上,人的貪婪私心,常使人跌倒,他們重重地摔倒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裡。

其實我們所擁有的並不少,但因為慾望太多,所以自己不滿足,甚至有時候妒忌別人,擁有的比自己擁有的多,以致心裡產生憂愁、怨恨和不平衡。

⋯⋯

◆◆◆ 慾望無止境,就會導致心理貧窮!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反之,慾望越多,就越容易致禍。

的確,古往今來,那麼多人慾壑難填,那麼多人被貪婪打敗。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捨棄、減輕慾望,只有這樣才能從貪婪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心裡安寧。

在慾望的推動下,人們會加強對客觀對象的佔有欲。隨著慾望或多或少地被滿足,人們又會產生新的慾望,又會積極進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慾望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之一,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動力之一。

有人說,一個人就像一條慾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慾望。

人類社會則似一個永遠不會乾涸的慾望海洋,隨時隨處都可能掀起波濤和巨浪。

◆◆◆ 慾望是人類產生、發展、活動的一切動力。

世間一切人類的活動,無論是文化、宗教、藝術、教育,還是政治、戰爭、商業等等,都是人類慾望驅動的結果。

◆◆◆ 人是慾望的奴隸,總被慾望控制著。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這種慾望稱之為「道」,稱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類活動的根本。

叔本華說過,慾望如果太過劇烈和強烈,就不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而是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來取締或壓制別人的慾望是不合理的,過度推崇與放縱慾望更是愚蠢的。

慾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制,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是文明發展的唯一動力。

所謂不想、不要,不是沒有慾望,而是有「不」的慾望。

所謂「清心寡慾」、「無慾」,其實也是另一種慾望。正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區別的實質在於慾望本身。

富蘭克林有句名言:有兩條路可以得到幸福,即消除慾望或增加財富。 【 文/公隋 /資深圖書策劃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