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這齣戲〉同病相憐 救贖彼此
文/羅斯提
當人們在愛情面前徹底坦白,你會相信幾分?當人們刻意在愛情面前打迷糊仗,你卻信以為真?人們是否天生對於真相選擇懷疑,而對謊言選擇相信?
電影《一日一生》(Labor Day)裡,單親媽媽愛黛兒的13歲兒子亨利惠勒,在賣場遇到受傷逃犯法蘭克時,由於亨利被法蘭克挾持,愛黛兒護子心切,進而接受法蘭克想要找個屋子避避風頭的要求。想不到短短3天愛黛兒與兒子就接受了這個逃犯,甚至願意與他共奔天涯。
人們常會受到某種情況影響之後,身心靈俱疲受到重創,因此自我封閉,怎麼走出來往往是一個無解的習題。《一日一生》巧妙地運用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心理,原本被逃犯威脅的單親家庭,卻因為逃犯對他們母子倆的真誠,甚至解決了他們家裡大大小小事情,從修汽車到通屋簷水管,甚至親手下廚做飯、做甜點全都來,而且還願意在光天化日之下陪伴男孩練棒球。頓時間,一位強者的形象在這個有缺憾的家庭中出現了。不管是母親愛黛兒或是兒子亨利,都被這位逃犯所吸引,甚至因為逃犯的價值觀而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蝴蝶效應。
片中處理這段介入單親家庭的情感安排得相當煽情,顯然是編導刻意為了心靈受過創傷的女主角量身訂製的言情戲碼。這種幾乎樣樣精通的男子,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或許有幾分矯情,但對於情感曾經被重擊,困在自我封閉的憂鬱泥沼中的人來說,卻是格外需要這樣誇飾的力道,才能從枯海中重新浮上來。而兒子從原本想要取代父親照顧母親的心態,進而轉變成對強者的崇拜,這都是故事裡值得玩味的設計。
《一日一生》傳達了重度憂鬱患者足不出戶的哀傷,遇上了另一個渴望家庭以及同樣走不出另一個世界(牢房)男子的無奈,同病相憐的人們才能相濡以沫,理解雙方痛苦,進而雕刻出心中的幸福。至於凡人如你我,遇上這樣封閉心靈的人們,也許會下意識地產生防衛機制,無法療癒的憂鬱傷痛,只能切割以對。原來言情小說裡那些極度用力的愛情,或許就是解答,但你會相信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