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心話 VS.客套話 】
 
日文中有兩個相對詞:「本音」與「建前」,前者指的是「真心話」,後者則為「場面客套話」。
 
在日本文化中,經常是基於善意、不好衝突表面化、避免讓人下不了台,日本人不僅不喜歡糾正別人,更善於隱藏批評他人的真心話,表露在外的,就是一些場面客套話。
 
◆◆◆ 別讓自己成為白目
 
於是,在與日本人互動過程中,不論是私人交往、商業往來、公務交涉或文化交流,善於察言觀色,區分「建前」與「本音」是極為重要的功課。
 
如果無法有效辨別其中差異,錯把對方「建前」當「本音」,日本人稱之為「無法解讀空氣(意為「氛圍」)的KY」,也就是台灣所謂的「白目」。
 
其實,在台灣的人際互動中,不說真心話的文化亦是不遑多讓。說真話會帶來衝突與無謂的麻煩,場面話便成為職場人的求生技能。
 
例如編輯退稿,大多會以「版面有限」、「稿件不適用」等理由來保留投稿者的面子,絕對不會有「辭不達意」、「文不對題」、「語句不通」等真話,以避免麻煩。
 
◆◆◆ 察言觀色避免尷尬場面
 
而受話者當然必須具備察言觀色的本能,避免出現白目尷尬場面。日前,透過網路到某社區看屋主自售的房子,雖未成交,但屋主很客氣地邀請我到他家喝咖啡。
 
雖然他的表情與口氣極為真誠,但我仍視為客套話,遂以「下次吧!」婉拒,他自然不會真的認為會有「下次」。
 
未料數日後,同一社區有另一戶欲出售,我有些問題想詢問上次那位屋主,於是去電想兌現咖啡之約。
 
他則回應人在南部辦事,得半個月才能北上,屆時再約。
 
後來購屋案告吹,徵詢的需求亦不復存在,電話中大家又客套一番,亦預約「下次」。
 
這一過程中,究竟哪些是真話?哪些是客套話?不得而知。但是最起碼雙方不會因為白目而弄得場面尷尬,日後難見面。
 
◆◆◆ 在對的時間說對的話
 
除了辨別「本音」與「建前」差別外,職場中的人際互動,更別忘了少說「本音」、多說「建前」,以免得罪人而不自知。
 
死黨麻吉,當然不用太多客套話,大可盡情說些真心話;不熟稔的同事、客戶、部屬家眷、到上司家作客,當然是以場面話為首選。
 
曾經有位主管在公司親屬日活動中,當著家眷面前嚴厲細數部屬的種種不是,非但搞得氣氛尷尬,且讓家屬氣憤不已,極不得體。
 
另外,主管如何看待部屬在人際互動中使用「本音」與「建前」,亦是極為重要課題。適度的使用客套話,有助於公務、商務推展,當然是容許,甚至是必須加以鼓勵的;
 
但若是過度客套而顯得虛假,就得加以小心、提防與節制。兩者間的區別與分寸拿捏,端視主管的職場智慧。
 
因應得宜,組織績效、文化與發展均能相得益彰;因應不當,組織內部不是馬屁盛行,就是衝突不斷,對外則是發展受限、績效不彰。
 
錯把「建前」客套當虛偽、硬把「本音」當直率,均非組織之福,不可不慎。【 文/王威鈞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