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自我心靈 改變人生劇本

 

文/黃文弘

「醫師,你是不是也覺得我應該要放棄了!」相貌堂堂的陳先生(化名)是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原本意氣風發,在公司裡炙手可熱,但半年前因為重要案子失利,突然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淖,整個人變得一蹶不振。

就醫後,藥物改善了睡眠,他也可以回到職場繼續工作,但過往的自信、從容卻消失殆盡。即使上司仍舊賞識他,但陳先生仍堅信績效至上的公司已不再需要他。他擔心成為同事的包袱,幾度請辭求去,都被老闆挽留。同事、親友對他的一蹶不振都束手無策,擔心這樣消沉下去,會毀了他的大好前程。

可透過心理諮詢 找回自我

陳先生接受醫師的建議,開始接受心理諮商。在心理治療師的引導下,他逐漸憶起一段塵封的成長歷程。

原來他在兄弟姊妹間,一直覺得自己不受寵,只能努力以優異的課業表現,來爭取父母的肯定。成績對他很重要,可是他卻在高中聯考時緊張失常,錯失第一志願。

陳先生說:「那時父母失望的眼神,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難以承受。」此後他便覺得失去在家中的地位,執意離家去住校,和家人的關係也漸行漸遠。

治療師提醒他,工作上的挫折可能喚醒了這段失落的經驗,讓他深信這是無可挽回的頹勢,「放棄」與「離開」成為他必然的選擇。這個「信念」像是早就寫好的劇本,牽引他一步步走向「似曾相似」的結局。

根據過往經驗推測、規劃未來,是人類獨特的生活能力。這個天賦讓我們趨吉避凶,也推動自己朝目標前進。不同的經驗會累積成個體專屬的反應「模式」,每個人都有好幾套「模式」來因應環境變動,就像是我們為自己寫就的幾套人生劇本,以便在不同的生活場景間切換演出。

然而,某些深刻經驗太過鮮明,讓我們不自覺地將以前的情節直接移植到當下,甚至「忘情入戲」而與現實脫節,導致情緒與人際關係的困境。

孩提時期的情緒經驗尤其容易成為標準戲碼,無聲無息地導演著每個人的生活,若干情境模式也就不斷重複出現。

越是影響深遠的行為模式,越難自我察覺。一旦某個負面「劇本」被啟動,自己或旁人都因不明就裡只能慌亂回應,反讓困境更為糾結。

心理諮商的功能,就是整理出這些模式的起因與邏輯,讓失去頭緒的自我找回現實感,重建生活秩序。

陳先生在數次諮商會談後,重新意識到自己早已是獨當一面的個體,對自我發展有高度自主權;像父母、老闆等權威人物的喜厭好惡,再也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基於這樣的理解,陳先生更能以穩定的自我形象從容與權威互動,找回以往的自信。

這些過程看似簡單,卻得小心整理那些層層疊疊的過往,才能改變深烙已久的習慣模式。你有哪些人生劇本?你知道現在上演的是哪一段「似曾相似」的情節嗎?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