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婆媳,親子,教育 (2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計較輸贏 孩子不開心

 

文/吳吉田

我希望國中青春期的兒子多運動、打球強身之外,還能長得高人一等。在我以身作則帶領下,起先兒子也能和我渾汗如雨於籃球場上,但慢慢的卻不想和我到球場打球……

我多次問兒子原因,他那悶葫蘆的個性,就是閉口不談,臉臭臭的勉強到球場練投幾個球,就找機會一溜煙地跑到操場看人打棒球去了。

我一直反省如何才能化解親子之間的僵局,找出癥結所在,幾次問他原因是什麼?但兒子還是三緘其口,以冷漠、擺臭臉來表達他不快樂的心聲和無言的抗拒。

後來想通了,兒子也有不想說的自由和理由,何必苦苦追問。不問後,兒子倒是相安無事地想去打球,從被動化為主動。

在今天打完球的回家途中,我們又談起今天球場上的戰況,我脫口而出說有好幾球兒子太勉強出手,沒進球又搶不到球,才是我們這隊輸球的最大原因,真是可惜。沒想到兒子連珠炮般大聲嚎叫:「輸球都是我造成,贏球就是你穿針引線最大功臣;輸只會怪我,那麼在乎輸贏,才是我最不喜歡跟你打球的原因。」

一語驚醒夢中人,打球本來就是快樂的,何必斤斤計較成績。看來大人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才能化解親子急凍冷淡的關係,而重拾昔日相處的歡樂氣氛。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打工 訓練獨立

 

文/蔡愛慈

麗珠育有兩個女兒,雖然老公經營事業有成,但他們並不寵壞孩子。從高中起便要她們助學貸款,假日打工賺錢,雖然時薪只有一百多元,但月入也將近有六千元。

她說大女兒在手機店當臨時工,卻比正職員工還專業,號稱歐巴桑、歐吉桑殺手,很有長輩緣,噓寒問暖,口說好話,那些歐字輩的長者,很喜歡她的耐心服務,所以業績做得嚇嚇叫,自己賺錢自己花,甚至出國旅遊,讓麗珠頗感欣慰。

至於小女兒讀的是餐飲科,假日到小吃店打工,因為興趣和工作結合,因此做得很快樂,賺的錢則存起來,準備以後出國留學用,並且努力學英文、拿證照,在家時則展現好手藝與家人分享。

她的老公打算孩子畢業後,幫她們還清助學貸款,因為家裡並不缺錢,但麗珠堅持反對,她說除非她們沒有能力還,這樣她們才會懂得賺錢的辛苦,才能自立更生,不能讓她們當靠爸族。老公也聽從她的建議。

看到麗珠教女有方,實在佩服她的用心,她說現在孩子大都是草莓族,經不起風吹雨打,大家生得少,孩子都是寶,捨不得磨練,各個都很嬌貴,吃不了苦,凡事都要父母擔。

為了培育獨立的孩子,她只能狠下心來,讓她們助學貸款,女兒也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挑戰,不只家庭和樂,也讓彼此成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愛撐腰 孩子好幸福

 

文/敻林

孩子的幸福不在玩具的多或少,而在父母的陪伴。那一天的午後,我親眼所見的畫面,仍然在腦中盤旋不去。是一位父親出現在縫紉教室,只為陪女兒做一隻貓玩偶,只為證明自己沒有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缺席。

那一天我又按照行事曆,前往縫紉教室學習,這是一群婆婆或媽媽常常出現的場合。偶有母親帶著女兒出席,大半是幫母親代勞一、兩項事務。而忽然有一對父母帶著小女兒出現,聽說是特別幫小女兒報名這一項課程,趁著暑假較有空閒的時候,讓女兒做一些和讀書不一樣的事。

果然這位父親不是冷漠離開,反而熱情參與,一會兒幫女兒拿針線縫補一下,一會兒又幫女兒拆掉車錯的部分。令我們讚嘆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位高大陽剛的父親,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場合,展現父愛的另一面,畫面有點突兀卻令人更感動。

到現在,那位小女兒一邊車縫玩偶、一邊臉上帶著笑容的模樣,深印腦海。父親用女兒喜歡的方式親近女兒,把女兒學習縫紉的事情當做一回事,然後親身去執行。相信不管那位女孩將來喜歡的嗜好或興趣,如縫紉或烹飪,都會勇於嘗試,甚至持之以恆地堅持她的理想。

因為在她身後,不只有母親的愛,還有父親的愛在背後撐腰。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陪孩子 輕鬆玩

 

文/曉黎

四歲半的小男孩似乎擁有耗不盡的體力!在家裡總是飛快地跑來跑去,媽媽總有一種錯覺,像是大寶在每一個房間同時出現,然後一直嚷嚷,「爸比和我投籃!」「爸比我們來玩Wii!」要不就是「媽咪我還可以玩什麼?」

上班族父母應該很可以體會這種疲憊的感受,結束一天的工作,明明只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卻要面對一個蹦蹦跳跳的小人兒。爸爸發明了一個很棒的遊戲:一顆軟軟的球、一根廚房紙巾的硬紙軸(充當球棒),爸爸是投手(可以坐在沙發上喔)、大寶是打擊手,「打擊出去,全壘打!」爸爸說,「你要跑到電視那邊,是一壘;冰箱那邊是二壘;那張桌子是三壘;然後回到本壘。這樣懂了嗎?」大寶可來勁了,一個人繞著屋子盡情地跑!爸爸呢,還是賴在沙發上,還一邊偷偷瞄著電視呢。

用點心思智慧,下班後累垮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輕鬆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子是啃老族 父母當欠他的

 

Q:我們家有個37歲的不孝兒,栽培到大學畢業,一直不出去工作,成天窩在家裡打電腦上網,每天要給他吃飯錢,每個月還要給他生活費台幣一萬兩千元。

健保費是我們在付,夏天冷氣開整天,真的是無所事事,一不順心就對父母罵髒話、威脅,就差沒動手,真的很無奈。我妻說,這是上輩子欠他的,要好好還,是這樣嗎?

心理諮商專家/林蕙瑛

A:你們夫妻必定視兒子為寶貝,自小就將他寵壞了,要什麼給什麼,保護得過頭了,因此他依賴父母,在家住得很舒適,應有盡有。而大學畢業後可能找工作不順利,或者父母勸他不用急,他乃樂得不工作成為啃老族。

兒子願同住,起先父母一定很高興,現在你看到事情嚴重了,意識到孩子的頹廢無用及浪費生命,太太也感覺不對,但她卻像鴕鳥般不肯面對現實,使用合理化藉口,說是上輩子欠兒子的。如果她再以「還債」方式繼續寵他,已經害了孩子的前半生,難道還要繼續害他後半生?

當然這也不全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讀到大學畢業,總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做人處事原則。不知他的成長過程中是否在人際關係或外面世界環境中遭受挫折,心中許多結一直沒解開,他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站起來,父母也因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而從未鼓勵他去面對挫折。他已有語言暴力,可見他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不妨請他親近的朋友勸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談談。

你們盡量與他和顏悅色溝通,建立正常成人親子關係,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例如找工作自力更生,即便是兼差,或多出去走走。千萬不要再把他當成長不大的小孩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戲不只是遊戲

 
圖/陳佳蕙
圖/陳佳蕙

文/張淑惠

沒生孩子以前,我曾經認為孩子不應該玩槍或刀劍這種玩具,這樣具有殺人意涵的東西,總是充滿暴戾之氣,能遠離就遠離。不過有了兒子小寶之後,從一開始的不買武器玩具,到後來發現他非常想要,到最後陪他玩戰鬥遊戲,卻是經過了許多有意思的轉折。

原來,遊戲是看人玩的,攻擊性不是因玩具武器而產生,而是人有沒有需要在其中發洩些什麼?若沒有要發洩的(非關眼前玩伴,長期累積的壓抑、怨、模糊的情緒),戰鬥遊戲似乎就是個遊戲而已了。

不過,我們玩戰鬥遊戲時,還是有約法三章,那是孩子的爸跟小寶發展出來的。

第一,武器不能碰到人的身體:

身體被碰觸了,即使是無意,還是會令人很不舒服,一旦有人生氣,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而遊戲的目的,就是「能繼續遊戲下去」。

第二,不能用武器對著沒有在遊戲中的人:

這點很貼心,如此一來玩具武器變相為嚇唬與欺負人工具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減低,甚至完全消失。

第三是小寶加的,被打到要裝死。

<遊戲的目的>戰鬥遊戲開始 給人留餘地

今天晚上,我看小寶跟社區的大哥哥(小二)玩戰鬥遊戲,更是看出了些心得。他們拿著槍玩沒多久,我就發現小寶大喊「不要追我」,小哥哥卻持續地追他。

「不要追我」?這連我都感到疑惑了,我把兩人叫過來,發現大哥哥也一頭霧水,我請兩人先約定遊戲規則,因為那槍是會射出軟子彈的,因此很有閃躲的樂趣,先約定不能打脖子以上,再來,就是有關追的部分。

我問小寶:「為什麼不能追?是不能靠太近嗎?」小寶說:「不是,是不能追。」

我說:「追了會怎樣?」小寶說:「追了,我就要一直跑。」

我有一點懂了,說:「你的意思是說,這樣會害怕嗎?」小寶說:「對。」

我對大哥哥說:「他希望不要追,這樣會有點『致人於死』的感覺(我一時脫口而出這句成語)。」

小寶幫忙解釋:「這樣就變成『堅持到底』了。」

一直不大能理解的大哥哥這時終於也有些體會了,他說:「我一直追,他就不能停,停下來就會被我打到。」我說:「應該是這樣。」

接著我提供我平常跟小寶玩的模式做為建議,比方,保持一段距離、找地方躲、可以玩瞄準……說到此,我忽然想到,對耶,確實我們平常玩戰鬥遊戲,要點不在有沒有打到人或誰比較強,而是兩人能一起在情境中遊戲的感覺,會比畫也會裝狠,但不會真的要威脅人,反而常常給人留餘地。比方,讓人可以來得及逃、來得及反擊,有時還給對方些好建議,不但雙方都很放鬆,還持續關懷著彼此;偶有厲害的射擊,還會為彼此真心的讚美,在這同時,遊戲會一直進行得下去。是啊,這才是遊戲的目的。

<人際新樣貌>不被打罵 不是溫室花朵

我們努力做著不打罵孩子,小寶的朋友卻可謂是「三教九流」(套句大人話),從說道理就能通,不粗魯且尊重人的親子共學團玩伴,到從小被打慣了的社區大哥哥,他都能一起玩。

偶爾遇到上述情境,小寶會很快的覺得不對,然後堅持與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許因為經常都是小寶借玩具給大家玩,小寶也從不欺負人,因此大家也都願意保持商量的空間,聽聽看小寶的堅持。少數幾次小寶被氣到了,我就負責陪他抒發一下心情,通常不給任何建議,讓他能平穩下來就好,至於下次還要不要一起玩,就交給未來,由小寶決定。

漸漸的,我更加相信,不被打罵的孩子不會成為溫室的花朵,反而能將理性溫柔的文化擴散出去,他們會成為改變這個世界的一個個小小希望。

玩遊戲不要堅持到底,而要給人留餘地。這真是我今日學到最寶貴的一個心得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競爭模式人際關係的新樣貌。(作者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想玩 親子吵不完?

 
出門前可先和孩子討論今日是否購買玩具,能不能買玩具,可以幫助孩子的自我控制。(歐新社)

尊重孩子是有思考的獨立個體,同理孩子的感受,協助孩子說出想法和感覺,能教出高EQ的孩子……

〈家長的法寶〉電玩時間存摺 約束上網

文/渝涵

孩子一沉溺於電腦,有如得了一種難以治療的怪病,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睡且足不出戶,永遠抱怨父母給予上網時間不足夠。

如何約束孩子上網打電動時間,又不讓親子關係陷入緊張,且能兼顧課業,實為傷透現代父母腦筋的一大難題,對於家中有一對國小兒女的我來說亦不例外,我絞盡腦汁不得解決良方。一日到郵局辦理存款,眼前的存摺讓我得到靈感──何不幫孩子開辦個「電玩時間存摺」!

所謂的「電玩時間存摺」,和銀行的存摺沒兩樣,有日期、存入、支出、餘額,不同的是,此存摺記載的不是金錢,而是孩子可以打電玩的時間。除了開辦當日,我特別免費贈送孩子每人30分鐘時間,以免他們見到存摺裡空空如也,未賺取便心生放棄,其餘的時間得靠孩子勤學方能賺取。

孩子可以藉由背誦一篇文章、寫成語造句、閱讀課外書籍、書寫評量等,來賺取5分鐘、10分鐘、15分鐘時間,並登記在「存入」欄裡,待想打電玩時,再將先前賺取的時間提領出來享用,當然也得登記在存摺的「支出」欄中。孩子的爸爸還貼心買了個計時器,將提領出的時間設定好,便不擔心家長忙碌、孩子打得入迷而忘了計時。

經由電玩時間存摺的運用,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就算存摺裡累積不少時間,也捨不得將其一次提領,總會自己規劃時段、分次使用,再也不會出現連打一、兩小時不肯登出、父母在旁喋喋不休的畫面。且在時間花費將盡之時,孩子會主動儉省開銷並積極勤快賺取,眼看時間餘額將歸零了,孩子會嚷著:「時間快花光了,我要多賺一些才行。」花費時間如同花費金錢,看著孩子把時間花費調配得宜,從未發生寅吃卯糧、捉襟見肘的窘境,相信未來孩子在金錢方面亦能有良好的規劃。

你家的孩子是否得了電腦沉迷的怪病?何不試試「電玩時間存摺」,這是一帖極有效的藥方,不僅可輕而易舉約束孩子上網時間,也可不費吹灰之力激勵孩子主動學習,更是孩子未來金錢觀念的學習,使親子關係輕鬆而愉快,一舉數得。

〈專家的建議〉想買玩具 大哭大鬧?

文/粘晶菁

百貨公司週年慶即將開打,阿香想起去年的經驗仍心有餘悸,她和小玲各自帶著孩子逛週年慶,經過玩具部門,兒子想要最新的機器人,阿香覺得太貴沒有答應,兒子竟坐在地上使勁地發脾氣、大哭大鬧,阿香尷尬地想找個洞鑽。反觀小玲的孩子,能好好的跟小玲溝通,冷靜討論。

怎樣才能像小玲這樣教出能控制衝動,忍受挫折的孩子呢?茲提供以下建議:

第一招,行程規劃:在出發之前,家長可以規劃一下今天是否要經過玩具部門或是在那要待多久,如果時間有限,可以視情況而定避開玩具部門不要逛。但要提醒的是,孩子也精明得很,如果你沒說清楚,孩子也可能會直接帶你過去。

第二招,事先討論:百貨公司人多吵雜,許多吸引人的新奇玩具,家長和孩子都難冷靜思考。出門前可先和孩子討論今日是否購買玩具,將買玩具當做對孩子好行為的獎賞,或和孩子約法三章,買了玩具要做出哪些好的行為表現。讓孩子清楚知道這次到百貨公司,能不能買玩具,可以幫助孩子的自我控制。如果事先約定好這次不買玩具,當孩子哭鬧耍賴時,記住你們的約定。

第三招,同理孩子的感覺:即使你先做行程規劃、與孩子討論,但孩子看見新玩具,可能不管那些約定,抱著玩具鬧脾氣。這時可同理孩子的感受:「今天不能買你覺得很失望、生氣。」協助孩子說出想買的理由,如「這個機器人很炫、表哥也有一個」,幫助他評量「超級想要」、「很想要」、「想要」,也讓孩子有機會冷靜下來檢視自己的行為。

第四招,不要怕丟臉:倘若當孩子當眾爆炸,尖叫大鬧、表演後空翻、眼淚噴泉。記住你是個有教養、優雅的大人,慢慢深呼吸,告訴自己「孩子無法影響我的情緒、我有能力處理。」把你的自尊心拋到九霄雲外,假裝旁邊沒人圍觀,等待孩子「表演」完,冷靜下來說話。也可先帶孩子去樓梯間,好好冷靜、討論。最重要的是別讓孩子學會用情緒、行為操控你,孩子食髓知味,很快就故技重施。

第五招,了解孩子的玩具:不同類型的玩具是孩子最大的寶藏,透過玩玩具,孩子能提升認知能力、抒發情緒、發展情緒調節技巧。與他人共同玩玩具,能增加人際互動的學習。若你的經濟狀況允許,建議適度購買玩具給孩子,並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玩,培養快樂的親子時光。玩玩具的時候,暫時卸下大人的面具,讓你的赤子之心與孩子一起同樂。但建議少購買電玩類型的玩具給孩子,也選擇有安全標示、非不明生產地的玩具,以免受少數不良商人所害。

尊重孩子是有思考的獨立個體,同理孩子的感受,協助孩子說出想法和感覺,能教出高EQ的孩子。比起花錢買的玩具,這是更珍貴的禮物,讓他在人生旅程上,容忍挫折、迎接挑戰,向更遠的一方邁進。(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多點陪伴 親密多更多

 

 

不管孩子們多有成就,老人應該也很期待孩子的陪伴吧!(法新社)

 

文/洪仲清

 

我們附近的社區,常看到許多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帶老人散步的景象。有些一樓的住家,從外面看進去,常只有老人獨自看著電視,或者在餐桌吃飯,很少有年輕人出現。

 

我常看到一個老媽媽,獨自一人住在一個空蕩蕩的屋子裡面。每天坐著竹籐椅,看著電視好幾個小時。尤其是晚上,襯著昏黃燈光,常讓我心有所感。

 

這讓我想到,以前在醫院實際體驗到的故事。學姊幫一位老人家進行心智的評估,想了解目前退化的狀況,似有失智症。沒想到,親友們在走廊上吵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把整個故事拼湊了起來。

 

這位老人家的孩子從美國回來,無意中看到稅單,才知道家產豐厚,可能動了邪念,於是,把老人家帶回美國,遺棄在沙漠中。不料被美國警方發現,從老人家口中得到的片段資料,輾轉聯絡到台灣的家人,請家人帶回。美國的孩子也回到台灣,準備分家爭產。

 

剛剛在走廊的吵鬧,原來是這回事。大家對於這件事都露出不可置信的樣子,也都同聲感嘆。

 

我認識一位退休校長,各個孩子都有相當的成就。其中一個孩子在美國念書,也在美國定居工作。其他的孩子,都不在身邊。

 

我常想,台灣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各種才藝的培養、寒暑假美語培訓,花了不知多少金錢。給孩子的越來越多,唯一少的,就是陪伴孩子的時間,家庭的聚會與活動,常被工作、加班排擠。家長的壓力也很大,我認識不少家庭,因為家長工作很晚下班,一回家就是要催趕著孩子睡覺。甚至有些孩子自己先睡,隔天自己起來上學,跟父母沒能講到幾句話。

 

現代社會忙碌,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托育中心。晚上接回家,隔天又送過去,明顯壓縮親子互動的時間。

 

其實,給孩子錢、充裕的物質生活,不如給孩子時間、給孩子陪伴。在陪伴中,以良好的身教以及生活教育,陶冶孩子良好的品德。人格決定命運,學歷只能影響一部分的成就,出了社會,就是努力加能力,才能贏得老闆與同事的信任。

 

現在是個多元價值的社會,除了良好的成績,孩子有自信,懂得讓自己快樂,又會體貼助人,懂得感恩,這些都是很值得被重視與肯定的事。不管孩子們多有成就,我想,社區裡的老人應該也很期待孩子的陪伴吧!(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陪孩子走過心靈幽谷

 

 

圖/swawa.com
圖/swawa.com

 

文/柯俊銘

 

日劇《半澤直樹》招牌台詞「以牙還牙,加倍奉還」,許多民眾朗朗上口。當中的主角「半澤直樹」無畏上司的惡勢力,力爭上游,試圖打破銀行的陳習陋規,熱血的言行令人看了大呼過癮。

 

而造就其有如此個性與做法的原由,除了兒時父親的諄諄教誨外,發現父親因欠債上吊自殺的悲慘經歷也是關鍵。即使已是陳年往事,但死亡現場的景象仍常縈繞於他的腦海中,始終難以忘懷。每當回想起這段遭遇,不禁就悲從中來。

 

專家指出,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目睹至親死亡是殘酷的生命體驗。當事者普遍會有憤怒、焦慮、無助、悲傷等錯縱複雜的情緒,甚至為此存有罪惡感,對死亡的發生覺得自責。若未能妥善處理,將會嚴重影響其未來人格健全的發展。

 

根據臨床觀察,這類的孩子後續可能會有以下表現,部分個案尚合併有頭痛、全身酸痛、腸胃不適、倦怠、失眠等生理問題,值得多加注意:

 

1.反應平淡,若無其事。其實是壓抑真摯的感受,不知該如何抒發出來才好。

 

2.判若兩人,聽話懂事。並非瞬間長大,而是心存幻想,以為乖巧能改變一切。

 

3.故做鎮定,無故生事。比以前更加頑皮,藉以轉移注意,掩飾內心的傷痛。

 

4.畏懼退縮,無所事事。行為明顯退化,敏感多疑,對從事任何活動變得消極。

 

<面對孩子>三多四不 度危機

 

要協助孩子走出喪親的陰霾並非一蹴可幾,除了要有愛心與耐心外,也要遵守「三多四不」的原則,方能安然度過該特殊的危機:

 

一、多傾聽:營造溫暖的氣氛,抱持開放的態度,歡迎孩子主動吐露心聲,對其言語表達高度的興趣,趁機引導整理情緒,宣洩累積的壓力。

 

二、多陪伴:年幼的孩子往往特別缺乏安全感,提供足夠的承諾或保證,使其知道其並不孤單,有需要時隨時可獲得慰藉,如此可降低喪親後的焦慮。

 

三、多包容:孩子在調適期間,難免有反常、脫序的舉動,例如胡亂哭鬧、魂不守舍或出現攻擊、破壞行徑,應避免責難,可適度提醒與積極表達關懷。

 

四、不欺騙:即使孩子仍年幼,對於至親的過世也應開誠布公,明白告知死亡的事實,勿基於保護而編織只是在睡覺的謊言,以免產生不當聯想。

 

五、不強迫:鼓勵孩子分享感覺與想法,但需尊重個人意願,若其還未準備好要說出,切忌持續追問,操之過急只會帶來心理負擔,造成關係緊張。

 

六、不評斷:對於孩子呈現哀傷的方式,應給予同理與接納,莫自以為是,貿然以成人的思維去解釋,進而隨意干擾其談話或批判對錯與否。

 

七、不改變:盡量維持過去的生活模式,過程中保持彈性,目的在讓孩子了解就算至親已永遠離去,但時間不會因此停止,大家還是得繼續過日子。

 

必要時,也可諮詢兒童心智科醫師或心理師的意見,安排服藥或參與治療性的團體。相信在周遭親友的支持與專業的介入下,孩子應能順利迎向未來的人生。(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女心內話〉家是永遠的避風港

 

文/翔翔

 

年少總輕狂,對於父母的諄諄教誨和關心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是我的人生,我自己作主,你只是生我的人,沒有權力左右我選擇的一切。而且時代不一樣了,你的經驗不能夠代表我的經驗。」

 

直到最近我才知道,父母的苦心……

 

填大學志願的時候,填選了離家鄉遙遠的學校,因為我認為已經長大了,所有事情都自己作主。殊不知在這遙遠的異鄉,不同的同學素質,讓我不管在天氣還是人際適應上面都有很大的問題。

 

個性太過於衝動而且天真的我,一進大學就被同儕欺負、排擠。我不跟爸媽說,認為可以自己處理好。直到我覺得沒有任何力氣的時候,終於打了電話回家。「媽,我要休學。」剛說完我就開始啜泣,那一天,我窩在校園的小角落,把所有被同學欺負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出來;聽著媽媽溫暖的聲音,我的徬徨和無助,慢慢被撫平。這才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家是永遠的避風港」。

 

父母是這一輩子給我們最大保護的羽翼,也許有的時候他們感覺十分不可理喻,感覺他們想要左右我們的人生,但是,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很多時候他們是對的,至少他們永遠愛你,這句話是對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與孩子溝通 先滅火

 
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也許就能改變親子關係。(彭博)

 

當你在面對孩子令人困擾的問題,而做出任何舉動或回應前,先釐清目標將有助於看清楚自己的立場與方向,並且選擇適當的反應……

 

〈教養現場〉一味阻止 哪來溝通

 

文/蔡愛慈

 

小湘每次說到兒子,盡是抱怨不滿。其實她的兒子長得一表人才,還有點藝人的味道,從小就坐不住,喜歡唱歌,說他要當歌星,她和老公都極力反對;等到上了國中學吉他,夫妻兩人更斷絕他的零用錢,甚至把吉他轉贈他人,造成親子間的對立。

 

當時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兒子,本來很乖巧,變成和父母起衝突,還敢回嘴,結交壞朋友,小湘從不求助,只和老公討論如何對付兒子。上了高職從日間部換到夜間部,白天到髮廊學美髮,最後高職沒畢業去當兵。

 

如今退役上班,也是經常換工作,小湘常會發牢騷說兒子一天到晚換老闆,也不繼續完成夜間部的學業。我們勸她不要只會嫌棄兒子不好,他肯去上班,沒游手好閒在家當啃老族,就很慶幸了,應該好好鼓勵他,至於學歷,只要他想通了就會去讀,不用著急。

 

只見她很不耐煩地說:「好啦!好啦!不要再談兒子。」她的反應就像兒子給她的反應,語氣、態度一模一樣,她對兒子一向如此,難怪兒子也學她的樣子。只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她始終沒感覺。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你對他不好,他就對你不好,當父母的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嗎?小湘總是氣急敗壞地說話,難怪兒子也像她一樣說話沒耐心,如果她能改變說話的語調,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也許就能改變親子關係。

 

〈專家建議〉先深呼吸 再和孩子談

 

文/陳品皓

 

近年來,校園越來越重視孩子行為問題的心理層面,身為學校心理諮詢人員,長期與家長及老師合作下來,發現大人在面對孩子各式突發的不當行為或問題時,總是難免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這種情緒往往又會再回頭來影響大人管教孩子的方式與品質,而加劇彼此對立與緊張的局面。結果事情沒有處理好,反而換來更嚴重的後果而徒生遺憾。因此就自己在校園中的實務經驗,彙整幾點原則,提供家長以及老師參考,讓我們能夠以平靜的心情來面對孩子的問題:

 

一、先深呼吸或暫時離開

 

通常人們在高張的情緒下,大腦出於本能的反應,會立刻啟動我們全身「戰或逃」的生存系統,其速度之快,超過我們可以覺察的能力。而大腦「戰或逃」系統被啟動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出現攻擊或衝動的反應。

 

這時候若可以先深呼吸十口氣或暫時離開當下的情境,將會讓我們前額葉的理智系統有機會重新接管大腦的運作,緩和激動的情緒,理性的來處理眼前的問題。

 

二、別忘記當初的目標

 

策略與手段是跟著目標走。當你在面對孩子令人困擾的問題,而做出任何舉動或回應前,請先問問自己:「我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是要幫助孩子能在事件中有所成長?還是只在處理我自己不滿或生氣的情緒?」

 

釐清目標將有助於看清楚自己的立場與方向,並且選擇適當的反應。

 

處罰孩子或許可以讓問題暫時減緩,自己也會好過一些,但任何一個情緒失控的行為或語言,就像灑在白襯衫上的黑咖啡,很可能對孩子帶來長期而深遠的負面影響,也讓自己後悔。

 

三、建立自我壓力管理的能力

 

孩子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大人的心情難免容易受到牽引,若這時其他生活瑣事再加進來,要保持冷靜談何容易?因此平時培養壓力管理的能力就相形重要。

 

透過找出你個人獨有的壓力訊號指標(像是胃痛、肩膀僵硬、肌肉緊繃或感覺火氣上升等等),並搭配肌肉放鬆技巧或是以下所介紹的正念呼吸,這都有助於我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時,保持穩定的情緒。

 

四、正念呼吸

 

正念是指把注意力只放在當下的呼吸上,每天持續5到10分鐘,如果注意力跑掉了,也只需要輕輕把它再拉回來放在呼吸上即可。

 

這是目前許多臨床研究證實能夠有效減緩焦慮、防治憂鬱以及疼痛控制的放鬆技巧,做法相當簡單好懂。

 

由於我們每天有太多無盡的思緒在心中流竄,情緒受到思緒的干擾而起伏,因此當把注意力專注放在呼吸上時,就能阻斷這些思緒的干擾,讓情緒平靜。(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瘋迷〉婆與媳 愛的大亂鬥

 
(圖/桑德)

 

文/劉凱西

 

老公永志已經五天沒回家了!但湘琪裝作一點也不在乎。「如果連這種事都無法面對,那還有什麼可以倚賴他呢?」湘琪心中是這樣想。這一天下班後,她選擇刻意放鬆自己,在路邊的便利商店買了啤酒,慢慢散步回家。途中,她心血來潮拿出啤酒,邊走邊喝。此舉引起了擦身而過的路人側目,她也一副豁出去的表情,回頭瞪著那些對她側目的路人,直到他們自覺失禮地低下眼睛。

 

頂客夫妻約定不生 婆婆想抱孫猛遊說

 

永志沒有偷吃,也不是不愛湘琪,導致他倆感情幾近崩潰邊緣的,是湘琪與婆婆之間的關係。

 

湘琪知道,自己跟永志,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結合。湘琪獨立自主,對自己相當有想法,相對之下,永志比較柔弱,事情多以湘琪為主。湘琪從沒想過要結婚,但永志家是南部大家族,總覺得男女交往久了還是得要有個名分,於是在結婚這事情上,湘琪就順了永志,只是約法三章:不與公婆同住、不生孩子、結婚後繼續保有現在的工作。

 

湘琪後來想想,今天的衝突起因,究竟是因為事先把婚姻想得太簡單、太美好,真以為公婆會不在乎現代人的前衛婚姻觀,還是真如永志所說:「妳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哪有?我哪有?」湘琪腦子裡呼喊著。婚後,湘琪跟永志的確過了一段平靜無波的好日子。但這樣的日子沒多久,婆婆就開始入侵他倆的生活,常常未先告知就上台北,堅持不住旅館要住兒子家,還一住好幾天,每次見面就有意無意提到哪個誰誰誰又抱孫子了,雖然知道他們不想生孩子,依然建議「聽說明年生對你很好,後年生對永志很好,為了你們自己,我看也不必太堅持啦!」

 

婆媳大戰延燒 夾心餅乾夫鬧失蹤

 

這些溫柔的建議聽多了,也成了一種揮不去的叨叨絮絮,永志一開始推托他們倆工作太忙,又要付房貸,哪來時間金錢生孩子?沒想到婆婆反倒要永志回家接掌事業,又要湘琪辭掉工作。脾氣不好的湘琪,終於忍不住怒嗆:「不是都說好了嗎?為什麼妳還要拚命改變我們的生活?幹嘛一直要控制你兒子?」原本還一臉笑意的婆婆,也終於拉下臉來:「妳才一直控制我兒子,要他忤逆我們兩個老的,妳這個妖女!」

 

「竟敢說我是妖女!妳才像八爪章魚,想要捆住妳兒子,妳兒子的懦弱都是妳造成的!」想到這兒,略有醉意的湘琪忍不住自言自語,意識到自己的脫序,立即扔去啤酒,甩甩頭繼續往前。

 

婆媳大戰,軟弱的永志夾在中間,無力處理。老公不替她出氣,湘琪的怒火也延燒到了永志,憤怒與責備像鬼打牆般的惡性循環。最後,一向溫馴的永志終於怒吼:「妳們兩個女人互鬥,有沒有替我想過!」然後摔門離開,一走5天不見人影。

 

湘琪把永志的行為解釋成逃避,決定不去找他。「就算要走人,也會回家拿東西吧?」湘琪沒說錯,抵達家門時,在公寓樓下遇見了終於回家的老公,兩人互望了一眼,默默一同上樓。

 

兩個女人的戰爭 源頭都是因為愛

 

湘琪原本以為,老公回到家,自己絕對會把他當成空氣,沒想到終究還是忍不住關心他。

 

「吃了嗎?」湘琪問。永志搖搖頭。

 

「餓嗎?要我弄點什麼給你吃嗎?」永志又搖搖頭。

 

他倆靜默了一會兒。永志自己買了衣服,髒衣服放在服飾店的塑膠袋裡。湘琪順手把髒衣服拿過來,準備拿去洗。

 

「你過來!」永志終於出聲,口氣還是命令式。湘琪驚訝,默默地走到他身邊坐下。

 

「我們的約法三章,我不會打破,我這幾天都在跟我爸討論對策,他去處理我媽,我來安撫妳,所以妳不要老對我發脾氣!」

 

一向溫馴的永志,說出這些話,語氣特別硬。「妳們兩個女人,見面總可以做做樣子和平相處吧?婆婆老是大戰媳婦,我看把婆媳各組一個軍隊,世界就能毀滅了!」

 

湘琪聽到永志在消失的這5天,其實是在跟公公密謀對策,心中還算欣慰。不過聽到了永志的形容,湘琪反而覺得好笑,真可惜婆媳之間總是戰爭,要不然如果聯手組成一支軍隊,那可是天下無敵了!

 

但誰叫婆與媳之間最大的問題,是她們都深愛同一個男人呢?到頭來,所有戰爭的源頭,居然是愛啊!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給孩子學習理由

 

 

文/周素珍

 

「現在孩子變了!」一天,同事語帶激憤的說:「我要班上的小柏參加繪畫比賽,他竟然問獎金有多少!還說什麼獎金太少不參加,想當年……」他繼續滔滔不絕的數落著。「哈!真是市儈。」我口中附和,卻心頭一震。

 

「月考到了,叫他看個書就臭著一張臉!」「字醜的像被卡車輾過。擦掉要他重寫就鬧脾氣!」這些怨語常出現在現代父母口中。「字寫得醜有什麼關係?用電腦打字就好啦!」一個學生曾理直氣壯的反駁。這些觀念上的對立,往往成為親子衝突的導火線,但如果讓孩子了解因果,情況是否會改善?我們在要求孩子的當下,和他達成共識:為什麼我得做這些事?將事情做好了,對我有何幫助?也許不只能降低衝突發生率,孩子也會做得甘之如飴。

 

這學期,學生自然課做植物的栽種,信步走到苗圃,關心孩子的耕耘時,巧遇自然老師,「有的水澆多了,有的卻鬧旱災,」我搖搖頭,「看樣子學期中無法加菜了。」「成果由天。雖然跟孩子要求要種出豐收的成品,但其實我在意的是學習過程。孩子努力的想讓菜苗長大,以這個為目標,在栽種中學得植物生長知識、呵護親手培植的幼苗、培養互助合作的素養,這是課程的目的,也是孩子豐收的成品。」自然老師笑著說。哈!我和自然老師是同一國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愛翹翹板〉孩子留學染毒癮 夫妻互責吵很大

 

 

文/心理諮商師 克萊兒

 

Q:

 

我在兩岸的事業做很大,有了孩子後,我就決定要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所以和老婆商量後,在兩個小孩小學高年級時,就將他們送到美國念書,一路讀到大學畢業,沒想到學成回國後,我們才發現孩子在國外沾染毒品惡習,美國的親戚沒有及時發現,只跟我們說孩子有點難管,我們當時也缺乏警覺,以為只是因為青春期難管教,夫妻倆都不以為意,很少去探望他們,如今,懊悔已經太遲了。我和太太很苦惱,常因為這件事情吵架或冷戰,互相責怪對方的失職,更遺憾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好好陪伴他們,導致這些偏差行為,不知道現在要怎麼做比較好?(阿貴)

 

A:

 

相信對你們夫婦倆來說,當初的不以為意造成今天的後悔莫及,是你們最不想要的結果。原本將小孩送到國外念書是想讓他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更自由開放的生活空間,沒想到卻造成孩子成長過程的失落,以及目前生活的糜爛不振,讓你們很煩惱!

 

我在想,面對家裡有染毒的孩子,父母的合作態度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毒癮不但影響一個人的心智狀態,更可能造成身體器官的傷害,或合併精神上的問題,像是安非他命吸了會有幻覺,疑神疑鬼或是易怒等,海洛因則是致死率很高,對生理的損害更是影響甚遠。所以要陪伴染毒的孩子戒除毒癮,一定是長期抗戰,父母絕對不能在第一時間垮掉,且任何有幫助的方法都必須要耐心嘗試,因為可能要長期才會較為見效。

 

其實,孩子會選擇用藥物來麻痺自己,很多時候都反映孩子內在需求的匱乏,但依賴成癮的現象讓他們更離不開毒品,愈離不開就對自己愈挫折。現下我們可以做的是,好好和醫生合作,督促孩子定期去勒戒所,在勒戒所中對毒品的認識以及替代的做法,讓你們和孩子本身對於毒品有更多的認識,才能在這陣子好好陪伴他。

 

最後,我想回到你們夫妻關係,也許人生有很多失落和無法控制的事情發生,但也別因此而將彼此的情感互相詆毀殆盡,面對孩子狀況,其實你們心裡都很痛苦也很無助,所以有共識想辦法幫助他,才是當下最首要的課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師交流區〉誰說學校很無趣

 

 

舉辦新的活動很有壓力,一旦沒有成功,就很難有下一次。
我喜歡和孩子聚在一起,與其說是我陪他們,其實更是他們陪伴著我。(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學生好的表現,比他們犯規的行為更值得公布,人確實會「見賢思齊」。

 

文/楊傳峰

 

學校不是監獄,而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大家庭。

 

我喜歡和孩子聚在一起,與其說是我陪他們,其實更是他們陪伴著我,我熱愛那種一群人有著向心力的氛圍。

 

班級氣氛是營造出來的,所以我擔任學務主任後,也想營造校園氣氛,除了固定的校慶運動會、社團成果展、越野賽跑,我還想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教師節感恩活動、青春許願池、校園典範人物選拔。

 

<我愛學校1>感謝老師 上台說出來

 

舉辦新的活動很有壓力,一旦沒有成功,就很難有下一次。學校以前辦過教師節活動,我將活動擴大,在朝會舉行,要求一個班級推出兩個人,一個感謝班導,一個感謝任課老師。

 

我利用午休期間訓練同學,有些同學顯然很沒自信,於是我對他們說:「同學,你們想要用什麼樣的姿態上台?當你下台的時候想要擁有什麼?這段期間就努力做,你的努力將被全校看見。」

 

第一次總是緊張的,我也不例外,一早就集合要上台的同學,跟他們打打氣,其實我很希望這時有人可以拍著我的肩膀跟我說:「沒問題的!」

 

我忙著幫上台的同學翻翻領子、拉拉衣服,我告訴他們:「幾分鐘之後,你們將會為自己這段時間的付出感到驕傲!」我簡直像是將紅海劈成兩半的摩西,其實自己也在等待奇蹟!

 

過程中,我仔細地觀察被感恩的老師,他們有的笑瞇瞇,不然就是頭低低地踢操場的草,不讓大家看到他的表情。這是一個雙向的互動,由同學分享老師的辛勞和上課有趣的點滴,如此一來,老師被鼓勵了,學生也被感染了,全校在這樣的氣氛下,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我拿著麥克風的手一直顫抖,壓抑不住噗通噗通傳來的感動。我好喜歡這樣的校園,我們雖小,但很溫馨。

 

活動結束之後,我將手中緊握的名單整平,收進口袋,在心裡默默感謝這些學生。今天充滿朝氣、笑聲的朝會,讓我對舉辦下一次活動有了信心。

 

<我愛學校2>青春許願池 感染力十足

 

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籌畫了「青春許願池」的活動,請各班推派兩名同學上台,分別說說自己班上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和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當同學上台說出自己班上的經歷,大家也重新閱讀那段生活,那是群體的記憶,沒有人可以缺席,於是當同學開始展望,大家也會有志一同,效果遠比老師在台上講「之乎者也」更有感染力。

 

每次辦這樣的分享活動時,我會讓全校排成馬蹄形,分享的同學站在中心位置,不會有壓迫感(學校的司令台總是太高了,過於威權)。我喜歡這樣的朝會,輕輕鬆鬆的,不用在司令台上曲高和寡,可以「走下來」和大家在一起,像是一個大家庭。

 

<我愛學校3>典範同學 懂得付出

 

我也注意到學校的公布欄上常常有違規、記過、曠課……的訊息,我希望「好的表現」也可以公布出來,讓大家有欣賞、學習的對象,但我又不想用「模範生」這種民國57年就有的詞彙,於是我有了「典範同學」的想法。

 

我跟兩位組長討論,他們給了很棒的建議「SUPER I
DO」,這個概念是從歌唱節目來的,而且符合我們想要的元素。得獎者必須是為班上服務的同學,在同學和老師的認證寫下他的服務事蹟,獎項只有一紙認證書,但是只要肯為班上付出,每一個同學都有機會獲獎。

 

第一次將名單公布出來時,我看著大家圍著布告欄討論的樣子,他們不是在討論誰的功課好,而是關心著這些獲獎同學做過的事情。

 

曾有個同學跟我說:「我想要得到SUPER I DO的認證!」

 

我鼓勵他好好做,他真的開始幫忙搬餐桶,為同學服務,大家都看在眼裡。我想,學生好的表現,比他們犯規的行為更值得公布,人確實會「見賢思齊」。

 

這些活動的成功,讓我更有動力籌畫新的活動,營造友善的校園,我希望讓孩子知道,學校不是一個只有校規和考試的地方,學校不是監獄,而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大家庭。

 

<作者小檔案>楊傳峰

 

2013年教育部師鐸獎得主,現任彰化二水國中學務主任。

 

他來自深山,從小刻苦自勵。成為老師後,積極營造班級和校園的快樂學習環境,希望學生能把學校當成另一個家。

 

他堅持,孩子有犯錯的權利;也相信,有比處罰更能改正孩子行為的方法。他和孩子們一起犯錯,然後在無可避免的錯誤發生後,學習如何面對,如何處理、彌補,然後從中學習開發錯誤的價值。

 

他發現跟學生「同一國」,讓孩子綻放笑容,才是人生最有趣也最值得努力的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身教 最佳啟蒙老師            

 

文/墨綠

在台北搭捷運已多年,我觀察到不論是尖峰或離峰時間,依序排隊是絕大多數人都會主動遵守的基本禮儀,偶爾會看到有少數人不排隊直接上車,若遇到的是老人家不排隊,因考量其體能和敬老傳統,大部分的人都能持體諒包容的態度。

倘若是健全的成人大剌剌地插隊或不排隊,尤其是在尖峰的上下班時間,大部分人對於這樣行為都會先側目相向,甚至有人會出聲制止,有些是禮貌的規勸,有些則會不齒地直接怒罵。

最特別的現象是這些插隊的人,採取的回應態度通常都是「裝做沒聽到」繼續向前衝,如果是上班時間,他們絕大部分是固定的插隊族,會在同樣的時間內出現,當捷運車廂門一開立即鑽入,完全不會因為之前他人的規勸或怒罵,就停止了慣例的插隊行為,頂多是換個鄰近車廂做同樣的事。

我遇過最歎為觀止的插隊案例不是成人,而是小學男童。我曾在上班的時段遇過這位年紀大約小學五、六年級的男童兩次,第一次他沒有排隊,在捷運車廂門開的那一剎那,急速地快跑進車內搶靠窗空位,坐穩後立即旁若無人的倚窗入睡,彷若剛才的插隊只是我們這些旁人的幻覺。

第二次再遇見他,也是在同樣的車廂前,排在第一位的中年男子,顯然對於這個熟面孔已有警覺,所以車門開的那一剎那,他挺身擋在車門口,不讓小男童有插隊的機會,眼看中年男子進入車廂後,小男童也快跑跟進,然後眼明手快地使出投籃絕技,將手上書包拋到僅存的一個靠窗空位,成功卡位後,立即如常地安然入睡。

對於這樣神乎其技的搶位置行為,不禁讓我想深究這位學童背後的家庭和學校教育,雖然我沒有教養孩子的經驗,也不是親子專家,但我深信這樣的行為背後絕對有其特殊淵源。

<一舉一動之間>孩子是父母的縮影

很有趣的巧合是,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另一位插隊的先生上找到了合理的解答。

有天上班和友人搭捷運,當時我們排隊在最前方,後面是一位提著公事包的年約四十幾歲男子,我注意到他的服飾和配件都十分講究,算是個外型很體面的中年上班族。

當捷運抵達,車廂門一開,我才起步要進入車廂,他立即從後方用手臂推開我,直接跑步進車廂搶空位,一入座立即雙手抱胸,沉穩地閉目休息。上了車後,我忍不住和同行的友人抱怨他表裡不一的誇張行徑,友人鄙視地看了他一眼說:「他是插隊常客,我之前也被他用力推擠過。」

看著他與外表極不相襯的幼稚作為,我腦海裡閃過了那位小學男童的畫面。何謂因果?何者是因?何者又是果?我想像著這位中年上班族小時候是不是就如同小學男童般神乎其技,或者小學男童長大後仍擁有中年上班族的絕佳身手。

小孩是父母的縮影,具有這類插隊、搶位置性格的父母,縱使言談中未教導小孩同樣的行為,但其偏差行為,已深深烙印於孩童的心中,在無形中引導孩童學習其錯誤的價值觀,並嚴重的影響其性格。

插隊、搶位置看似小問題,但顯現的卻是個人處世的價值觀,亦即將其潛在的劣根性暴露於外,這樣的人格特質不論是於公於私,亦即以「自我為中心」,但縱使他曾短暫的贏了表面,卻永遠的失去人心。

關於教育這件事,我相信最簡單的教導方式,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我們做了什麼,因為「身教永遠是最好的啟蒙老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密歐為何那麼愛茱麗葉? 面對孩子談戀愛 

文/陳煥昭

「醫師,你幫我開導一下他,告訴他這個年紀不要談戀愛,要專心唸書。」小慶(化名)的父母搶在他走進診間之前,用近乎耳語的聲音趕緊指派我今天的任務。小慶雙手叉著、頭歪一邊,不情願地走進我的診間。

這個親情倫理大悲劇就在我的診間上演,其中父母覺得孩子太早談戀愛、愛不對人,但孩子覺得,全世界為什麼要阻撓他追求真愛的決心?家長、老師越是反對,他們越覺得自己是偶像劇裡的苦命鴛鴦。

「即使全世界都不認同,我還是要跟她在一起。」這個小羅密歐─小慶,在爸爸暴跳如雷之下,還是咬著下唇,做出愛的宣言。

在這個電視網路都在歌頌愛情的年代,期待青少年不會想嘗試愛情的滋味,早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有的戀情都一樣,要陷入乾柴烈火的戀愛不難,困難的是在熱戀之後,真實的兩人相處:如何去了解彼此?面對彼此間的不同?彼此妥協個性中的歧異?接納彼此原有的生活、家庭及社交?然後經過考驗,還能夠繼續維持關係,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但如果周圍的大人太努力反對這段愛情,相愛的兩個人就像身處在羅馬競技場中,兩個人背對背、用全部的力量抵抗全世界的攻擊,反而沒有機會將時間與力氣,用在了解兩個人是不是適合在一起?我常說這是「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是不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太努力拆散小戀人,才造成反效果讓他們緊緊相依?若這段戀情必須經過兩人相處的考驗,羅密歐還會那麼愛茱麗葉嗎?

我跟小慶這樣說:「如果你要談戀愛,就要把自己最棒的那一面表現出來,讓大家相信你是有能力處理感情的。」我希望他先把課業跟生活顧好,若一切都是一團亂,就只能坐視父母插手干涉。

在小慶離開診間之後,我跟他的父母一起思考:怎麼讓小慶自己看清自己要什麼樣的愛情?什麼樣的對象?對父母來說,最難的就是在內心反對時,還要維持表面的包容;但也需要有這樣的包容,才能讓親子都有空間去思考,這時候我們要什麼?能做什麼?還有該做什麼?

幾個星期之後,小慶告訴我,他跟他女友分手了,因為她不適合他。我看到小慶的父母鬆了一口氣,直到小慶接著說,「不過我覺得我好像愛上我的英文老師了耶!」

小慶的父母表情一下子又垮了下來,不過,我想那是另一段故事了。

(作者為台北縣三重市美麗心診所兒童心智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統合活動 幫助孩子專心

▲圖2(照片提供/  楊雯淇)
▲圖1(照片提供/  楊雯淇)

文/楊雯淇

臨床上,常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專注力不佳。因為專注力不足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況,寫家庭作業也往往要比別人多花一倍的時間才能完成。如果在一旁不斷督促孩子:「專心點!」不但成效不大,孩子也可能對於課業產生反感。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寫功課之前,進行幾項簡單的感覺統合活動,來幫助孩子集中專注力。

有些孩子是屬於寫功課會動來動去、靜不下來,那麼表示他的感覺需求可能沒有被滿足。每個人的感覺需求量是不同的,就像有人的食量比較大,需要吃比較多,才有力氣應付接下來的工作。這些孩子就是屬於感覺需求量比較大,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感覺刺激,才有辦法穩定下來做靜態的事情。如果您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建議可以先到公園做一些活動,來滿足他的感覺需求,但每個孩子的感覺需求不同。

例如有的孩子喜歡速度感,可以讓他盪鞦韆、跑步等。所以家長平常可以觀察孩子偏好哪種感覺需求,再給予不同的活動。接下來,再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例如:藉由給孩子一個很深的擁抱,或是用雙手從孩子的背上方往背下方,來給予「重壓覺」(圖1與圖2),以幫助孩子穩定下來;也可以和孩子聽著節奏和緩的音樂,讓孩子隨著音樂打拍子或是隨著音樂和孩子輪流唱歌,讓孩子漸漸穩定下來並提高專心度。

如果您的孩子是屬於警醒度較低,寫功課寫到一半常會發呆或是恍神,建議先給予增加警醒度的活動,例如:盪鞦韆、溜滑梯、翻跟斗等。當孩子的警醒程度提高,就可以進而增加持續專注力的時間。

除了以上的課前活動,也可以觀察您的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較可以維持專注力?有的孩子必須在單純的環境才可以專心,因此必須將書桌附近的刺激儘量減少。但也有些孩子喜歡在刺激豐富下的環境下學習,例如邊聽音樂、邊做功課。

每個孩子注意力不足的原因都不同,最重要的是找出成因,再對症下藥,才是幫助孩子專心的最佳方法。(作者為新北市宏仁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專心 輔具訓練注意力            

 
▲圖1。(照片提供/陳秋坪、王志中)
▲圖2。(照片提供/陳秋坪、王志中)

文/陳秋坪、王志中

「奇怪,我的孩子讀幼稚園時,老師並沒有抱怨孩子上課不專心,但現在小學老師說他上課時,老是發呆,要不然就是一直做自己的事…。」家長原本以為孩子只是還沒適應國小生活,到現在都快期中考了,老師在聯絡簿上,還是常寫「上課不專心」。

其實,國小作息與幼稚園存在很大的差異,國小上課時間40分鐘,中間下課10分鐘後,就要馬上收心繼續上課,等於「靜態活動」佔大部分時間,不像幼稚園課程,都是動靜態活動交叉進行,因此難免孩子上小學後,會適應不良。

若一開始就沒跟上進度,隨著課業難度增加,孩子會愈來愈感到吃力,一旦聽不懂,就乾脆發呆、玩筆。

有些孩子上課會發呆,或許是因先天張力較低、軀幹控制能力較差,可能需要花40%的注意力抵抗地心引力來維持身體姿勢,但學習活動需要100%的注意力,也就是說,上課要耗費他們140%的注意力,比起同儕多了40%,所以他們很容易疲累,發呆、做其他的事是讓自己喘息再充電。或許家長們可以利用下列方法訓練孩子:

◎T型椅(圖1)

由於張力較低,所以這些孩子的警醒程度也會比較低,建議家長自行製作高度符合孩子髖、膝、踝彎曲90°的T型椅。為了讓自己不跌倒,孩子就必須時時提高警覺,不穩的底面,也可同時訓練孩子的肌肉力量。

若沒有T型椅,也可以用球代替,沙烏地阿拉伯紹德國王大學復健科學部門的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坐大球上課後,除了更能專注於課堂學習,合作度、理解能力、訊息收集能力也比坐一般課椅的孩子表現來得好。

◎重量背心(圖2)

重量背心不僅可以活化邊緣系統,還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整合,對孩子的課業學習有加分效果。此外,由於身負重量,孩子必須不斷出力抗衡,對其姿勢控制、平衡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過,到底要穿多重?建議家長尋求專家如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討論孩子的狀況後再決定。

◎重量背心的製作方法︰

儘量選擇硬挺材質如牛仔布(前後各兩個口袋),沙包放下去後才不會下垂,背心長度儘量不要超過腰際,避免影響如廁,至於沙包,可購買市售的,也可購買水族箱裝飾用細砂,以每包0.5公斤分裝於密封袋後,外面再用布包起來。

◎訓練活動

建議家長可以多讓孩子匍匐前進、攀爬遊戲器具、雙手出力推牆等阻力性運動,來增加孩子的肌肉力量,促進軀幹控制能力。

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原因有很多,若孩子上課不專心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療院所接受全面性的評估,以適時介入。

(作者分別為雙螺旋感統復健研究中心治療師、高醫復健科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愛與擁抱 幫孩子走過創傷

 
在重大創傷後,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而非過多的解釋。(歐新社)

文/游勝翔

去年底美國康州發生駭人聽聞的校園槍擊案,好多個來不及長大的年輕生命不幸在意外中消逝。令人心疼不捨的,還有那些經歷甚至目睹事發經過的生還者。

孩子在經歷如此重大的創傷事件之後,可能出現強烈的不安與害怕,難以入睡,重複訴說與意外有關的事情,或者退縮不語,行為退化到較小年紀時的行為等症狀。身處台灣的孩子,同樣面對其他各種形式的災變與意外的可能,例如地震、風災、巴士車禍,甚至是與同學一同出遊卻發生溺水意外等等。面對這類事件,都可歸屬於重大創傷事件。其中,有一些孩子可能是自己經歷或得知自己相關的人遭遇這樣的事件,這些孩子的身心同樣受到極大的衝擊,需要周遭的大人給予關心與協助。

面對經歷創傷事件的孩子,父母可以做什麼呢?最重要的是,先確保孩子知道他現在是安全的、受到保護的。接著,接納與包容孩子這些暫時的感覺與反應,告訴他這是正常的、可被接受的。此時,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而非過多的解釋,父母可以經常地擁抱孩子,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允許孩子用自己的速度調適與恢復,跟著孩子一起哭泣,牽著手一起度過這艱難的時刻。

若是持續一段時候,觀察孩子的改善仍然很有限時,則建議應該進一步求助專業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以尋求專業協助。

歐美各國在處理此類重大意外事件時,從第一時間開始,就一定有如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的積極介入,協助處理倖存者的壓力危機與心理創傷。衷心希望台灣永遠不會遇到這樣的事件,但更希望當這樣的不幸發生時,我們能夠有更好的準備,有足夠能力與智慧一同幫助經歷如此創傷的無辜心靈。

(作者為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