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婆媳,親子,教育 (2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培養孩子良好作息 父母先以身作則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父母以身作則對於兒童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不斷勒令孩子要運動,自己卻懶洋洋,孩子減肥會成功嗎?如果不論是否已經吃飽,家中餐盤一定要「清空」,孩子懂得飽和餓的差別嗎?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月份健康通訊的專文中,答案都是否定的。

兒童肥胖專家Epstein博士研究8到12歲的美國肥胖兒童發現,除了教導孩子與健康相關知識、飲食和運動,如果肥胖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實踐,減重成效不但顯著優於沒有家長參與的組別,甚至10年後,就算很多家長復胖,但那些18到22歲的孩子已擁有健康生活習慣,有超過4成還維持理想體重。

許多家長覺得讓孩子接受蔬菜水果很難,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兒科專家Lumeng博士卻認為,有時是家長太早放棄。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祝年豐也說,面對新的食物,小孩至少要吃過7到21次才會開始喜歡它,家長應保持正面態度繼續誘導孩子「每次都以至少吃一口為目標」,且需避免壓迫和衝突,以免造成反效果。

許多家長常怕孩子吃不飽而不斷夾菜、催促多吃,無形中可能害了孩子。Lumeng博士表示,其實小孩在3歲前吃飽了就會停,但3歲後,旁人給越多食物、就會吃得越多,長期下來可能不知道何謂「飽」。

祝年豐醫師提醒家長,就算還在餵奶時期,若是非要孩子吃完一定的奶瓶容量,而未注意是否已吃飽,就可能是在強迫灌食,不但把小孩的胃撐大,也養成他飲食過量的習慣。

Lumeng博士認為,家長須幫助孩子建立「飽」與「餓」的自覺,孩子自然知道何時該吃。例如,當孩子吵著要吃,先不要斷然拒絕,可反問他:「你今天很餓嗎?」或是當孩子停止進食,詢問是否已經飽了,透過這些問話來引發孩子對自身感覺的意識。

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不健康食品,Epstein博士建議家長,與其當嚴厲的「食物警察」,不如根本不要帶這些食物回家。他也建議,孩子看電視或用電腦的時間,每天以兩個小時為限,才能有效增加體能活動時間。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翹翹板〉婆家爭產鬧不休 長媳局外受波及            

 

文/心理諮商師 克萊兒

Q:

半年前,我婆婆意外中風,才沒幾天家裡就為了財產的事爭端四起,雖然是老公家族的家務事,但身為大嫂的我真的覺得很無力,婆婆都還沒過往,大家怎麼就開始為了錢吵架,為何不先討論怎麼輪流照顧她?家裡目前可以說是四分五裂撕破臉,還說我兒子八字沖煞長輩等,對著一個兩歲嬰孩辱罵,還好我兒子還不太懂這些大人的事,但我真的很煩。婆婆之前對我很好,她雖然中風但不是沒有知覺,這半年看著晚輩為了分錢財撕破臉,一心要把老人家推給菲傭照顧,這種場景真是悲涼。我一方面覺得兒子無端受牽連,一方面也心疼老人家為這個家辛苦大半輩子,怎麼換來這種下場?(小G)

A:

我能體會妳說的很心疼婆婆的這份心情。也許,媳婦對老公家族而言是局外人,也插不上嘴,但局外人有時候卻是看得最清楚的人。雖然我不了解妳婆家的狀況,婆婆才一生病,家裡就爭端四起,爭吵不休,絲毫不理會婆婆正在病況中的窘境,也不瞭解這些恩怨的來由和起源。但是夫家眾人的反應的確令人心寒,這個心寒在於,一家人走到這樣的田地,實在是十足地悲哀。這種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覺,相信妳其實很看不慣,所以即便為婆婆義憤填膺、打抱不平,某個部分卻也感受到無力扭轉的失落感,甚至在孩子受到波及時,妳也難掩氣憤和無助!

也許,真的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目前如何去兼顧照顧婆婆、避免孩子受牽連,又不要在情面上太委屈自己,也許就是妳可以想想該怎麼辦的事。面對這樣的場景,妳先生的態度和反應是什麼呢?妳是怎麼和先生一起討論這件事情的?而「這樣的心情」對妳的影響又是什麼? 請妳靜下心想想,如果時間拉到長遠,這些事都會變得微不足道,還是會有更多的紛爭和需要捍衛及戰鬥?身在其中,妳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才會讓妳到時感到最適宜且最不會後悔及埋怨的呢?相信答案就在其中。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C當孩子保母 多了便利少了互動            

 

文/侯育銘

在3C產品充斥的世代,手機、平板帶來便利的生活,大幅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減少面對面的溝通,缺少了實質互動。相對地,在人際相處上也減少了耐心。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碌,還得面對嬰幼兒哭鬧,索性丟個手機或平板給小孩,小孩受到遊戲與彩色的聲光效果吸引,馬上就被收服了,父母也可得到喘息,因此3C產品很容易就成為現代父母教養孩子的工具之一。

一般來說,「過動兒」較不喜好需要思考、推理或需要發揮想像力的事物,反而傾向快速、新鮮、有刺激性等機械式反應,而3C產品正好符合這些條件,因此也容易讓有過動傾向的兒童輕易上癮,目前兒童心理衛生門診因小孩過動或容易分心而求診的學童已呈成長趨勢。

門診中,曾遇到過孩子對網路遊戲上癮,父母只好切斷網路,不讓孩子玩遊戲,孩子卻以自殺來威脅的個案;也有不少父母發現,長期讓年幼子女使用手機或平板,當拿走平板時,孩子反而哭鬧得更厲害,為安撫小孩只好再將平板塞給孩子,其實父母和小孩皆已出現依賴3C產品的情形。

七巧板、拼圖等遊戲 可試著取代

在3C產品尚未普遍以前,早期的父母會使用積木、七巧板、拼圖等做為孩子們手眼協調訓練,透過手眼與肢體的動作來刺激大腦發育,雖然電腦有些拼圖的遊戲軟體,但缺少了手部的肢體協調動作,加上孩子視力還在發展階段,因此這些遊戲對孩子的幫助不大。

舉例來說,就像我們長期使用電腦輸入法而沒有使用紙筆,當遇到要以紙筆書寫時,卻忘記該如何下筆寫字。同樣地,孩子長時間使用3C產品,缺少對大腦的刺激,也容易使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反應緩慢,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情形。

人際間的互動也是讓小孩透過語言及行為的交流,學習表達與社交的能力,過度使用3C產品,除了缺少與人實際的互動,也會影響孩子未來與同儕間的交際行為以及融入社會的適應能力。

父母為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時,只可將3C產品當作鼓勵孩子的「點心」,但是絕不能當「正餐」。帶孩子出門時,其實可以攜帶七巧板等益智玩具給小孩玩,較大的孩子可帶本書增加閱讀能力及想像力的訓練,雖然不像攜帶平板等3C產品方便,卻更有教育意義。

(作者為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易居家遊戲 提升孩子注意力            

 
讓孩子先記憶英文圖卡相對位置,後將圖卡蓋起,請孩子依記憶再排出相對位置。(照片提供/江筑萱)

圖.文/江筑萱

小明(化名)上課時,總是左顧右盼、干擾同學,甚至在課堂上突然站起走動,也常常和其他同學起衝突,造成老師極大困擾,媽媽得知後,不禁擔心著小明是否為過動兒。

其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可利用簡單的遊戲及活動,逐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及衝動控制的能力。

◎提升注意力:可區分為提升聽覺、視覺注意力,並搭配短期記憶為訓練的方式。

●聽覺注意力:可播放一段音樂,在音樂停止時,要求孩子做出指定的動作;或是「木頭人」、「大風吹」等遊戲都可以藉由聲音的部分,讓孩子專注於活動中,並完成指定的任務,提升聽覺的專注力。

●視覺注意力:一般的紙筆活動都可以是訓練注意力的教材,例如:撲克牌遊戲(例如看到翻到的牌和口裡唸的數字相同時,看誰先伸手蓋住牌即獲勝的「心臟病遊戲(圖1)」、「配對遊戲(圖2)」),或是記憶遊戲,也就是讓孩子先記憶英文圖卡相對位置,隨後將圖卡蓋起,請孩子依記憶再排出相對位置(圖3)、迷宮、搜尋遊戲、賓果遊戲等;另外在家中也可要孩子將襪子、衣物分類,或在一堆糖果中找出一樣的糖果,都可訓練孩子的視覺注意力。

◎提升衝動控制能力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合作運送積木(圖4)、數到特定的數字時要拍手、參與需要輪流或合作的遊戲等,可以讓孩子從遊戲過程中,逐漸減少衝動行為,間接降低孩子因過度衝動導致的行為問題。

◎健康小叮嚀:請家長多給予正向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在一開始就訂立行為約定,避免以負向情緒去責罵孩子!

從遊戲中學習,不僅使親子關係更緊密,也更能讓孩子情緒穩定減少衝動行為。(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情感交流 別只談成績            
 

文/傅瑩鈞

朋友J經常向我抱怨她的兩個孩子沒禮貌、沒耐心、浪費物品、愛慕虛榮……J是位全職媽媽,對照顧家人竭盡心力,孩子的行為表現卻讓她傷透了心。

我一直不知道她的教養問題出在哪,直到有一次J約我和她家人共進晚餐。

孩子才在餐桌坐定,J就迫不及待詢問:「今天國語考幾分?」、「名次公布了嗎?」、「班上排名第幾?有排進全校前十名嗎?」餐桌,原該是親子情感交流互動的好時光,J卻白白浪費拿來拷問孩子的課業成績。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品格的培養就被忽視了。

我告訴J,想養成孩子的品格力,可以從改變親子對話的內容開始做起。親子對話反射出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如果孩子回家,父母問的是:「今天有做一件讓別人開心的事嗎?」、「有認識新朋友、學到新鮮的事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助人且樂於學習的好習慣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孩子想玩 親子吵不完?            
 
出門前可先和孩子討論今日是否購買玩具,能不能買玩具,可以幫助孩子的自我控制。(歐新社)

尊重孩子是有思考的獨立個體,同理孩子的感受,協助孩子說出想法和感覺,能教出高EQ的孩子……

〈家長的法寶〉電玩時間存摺 約束上網

文/渝涵

孩子一沉溺於電腦,有如得了一種難以治療的怪病,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睡且足不出戶,永遠抱怨父母給予上網時間不足夠。

如何約束孩子上網打電動時間,又不讓親子關係陷入緊張,且能兼顧課業,實為傷透現代父母腦筋的一大難題,對於家中有一對國小兒女的我來說亦不例外,我絞盡腦汁不得解決良方。一日到郵局辦理存款,眼前的存摺讓我得到靈感──何不幫孩子開辦個「電玩時間存摺」!

所謂的「電玩時間存摺」,和銀行的存摺沒兩樣,有日期、存入、支出、餘額,不同的是,此存摺記載的不是金錢,而是孩子可以打電玩的時間。除了開辦當日,我特別免費贈送孩子每人30分鐘時間,以免他們見到存摺裡空空如也,未賺取便心生放棄,其餘的時間得靠孩子勤學方能賺取。

孩子可以藉由背誦一篇文章、寫成語造句、閱讀課外書籍、書寫評量等,來賺取5分鐘、10分鐘、15分鐘時間,並登記在「存入」欄裡,待想打電玩時,再將先前賺取的時間提領出來享用,當然也得登記在存摺的「支出」欄中。孩子的爸爸還貼心買了個計時器,將提領出的時間設定好,便不擔心家長忙碌、孩子打得入迷而忘了計時。

經由電玩時間存摺的運用,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就算存摺裡累積不少時間,也捨不得將其一次提領,總會自己規劃時段、分次使用,再也不會出現連打一、兩小時不肯登出、父母在旁喋喋不休的畫面。且在時間花費將盡之時,孩子會主動儉省開銷並積極勤快賺取,眼看時間餘額將歸零了,孩子會嚷著:「時間快花光了,我要多賺一些才行。」花費時間如同花費金錢,看著孩子把時間花費調配得宜,從未發生寅吃卯糧、捉襟見肘的窘境,相信未來孩子在金錢方面亦能有良好的規劃。

你家的孩子是否得了電腦沉迷的怪病?何不試試「電玩時間存摺」,這是一帖極有效的藥方,不僅可輕而易舉約束孩子上網時間,也可不費吹灰之力激勵孩子主動學習,更是孩子未來金錢觀念的學習,使親子關係輕鬆而愉快,一舉數得。

〈專家的建議〉想買玩具 大哭大鬧?

文/粘晶菁

百貨公司週年慶即將開打,阿香想起去年的經驗仍心有餘悸,她和小玲各自帶著孩子逛週年慶,經過玩具部門,兒子想要最新的機器人,阿香覺得太貴沒有答應,兒子竟坐在地上使勁地發脾氣、大哭大鬧,阿香尷尬地想找個洞鑽。反觀小玲的孩子,能好好的跟小玲溝通,冷靜討論。

怎樣才能像小玲這樣教出能控制衝動,忍受挫折的孩子呢?茲提供以下建議:

第一招,行程規劃:在出發之前,家長可以規劃一下今天是否要經過玩具部門或是在那要待多久,如果時間有限,可以視情況而定避開玩具部門不要逛。但要提醒的是,孩子也精明得很,如果你沒說清楚,孩子也可能會直接帶你過去。

第二招,事先討論:百貨公司人多吵雜,許多吸引人的新奇玩具,家長和孩子都難冷靜思考。出門前可先和孩子討論今日是否購買玩具,將買玩具當做對孩子好行為的獎賞,或和孩子約法三章,買了玩具要做出哪些好的行為表現。讓孩子清楚知道這次到百貨公司,能不能買玩具,可以幫助孩子的自我控制。如果事先約定好這次不買玩具,當孩子哭鬧耍賴時,記住你們的約定。

第三招,同理孩子的感覺:即使你先做行程規劃、與孩子討論,但孩子看見新玩具,可能不管那些約定,抱著玩具鬧脾氣。這時可同理孩子的感受:「今天不能買你覺得很失望、生氣。」協助孩子說出想買的理由,如「這個機器人很炫、表哥也有一個」,幫助他評量「超級想要」、「很想要」、「想要」,也讓孩子有機會冷靜下來檢視自己的行為。

第四招,不要怕丟臉:倘若當孩子當眾爆炸,尖叫大鬧、表演後空翻、眼淚噴泉。記住你是個有教養、優雅的大人,慢慢深呼吸,告訴自己「孩子無法影響我的情緒、我有能力處理。」把你的自尊心拋到九霄雲外,假裝旁邊沒人圍觀,等待孩子「表演」完,冷靜下來說話。也可先帶孩子去樓梯間,好好冷靜、討論。最重要的是別讓孩子學會用情緒、行為操控你,孩子食髓知味,很快就故技重施。

第五招,了解孩子的玩具:不同類型的玩具是孩子最大的寶藏,透過玩玩具,孩子能提升認知能力、抒發情緒、發展情緒調節技巧。與他人共同玩玩具,能增加人際互動的學習。若你的經濟狀況允許,建議適度購買玩具給孩子,並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玩,培養快樂的親子時光。玩玩具的時候,暫時卸下大人的面具,讓你的赤子之心與孩子一起同樂。但建議少購買電玩類型的玩具給孩子,也選擇有安全標示、非不明生產地的玩具,以免受少數不良商人所害。

尊重孩子是有思考的獨立個體,同理孩子的感受,協助孩子說出想法和感覺,能教出高EQ的孩子。比起花錢買的玩具,這是更珍貴的禮物,讓他在人生旅程上,容忍挫折、迎接挑戰,向更遠的一方邁進。(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媳婦咆哮婆婆 小姑看不下去            

 

Q:哥嫂結婚近10年,大嫂非常情緒化,莫名的原因她對媽非常不滿,但媽很和善,也不曾要求大嫂做什麼家事及干涉。甚至幾次為小事對媽咆哮,媽只平靜回答「有話好好說,不用這麼大聲」,媽跟哥反映,哥只無奈回答「她的個性就是這樣」。

身為小姑,我感到難過不舒服,家裡常因大嫂過得戰戰兢兢的,氣氛不好。多次想請大嫂要有禮貌和尊重長輩,為了不要有另一風波,忍了下來,只好安慰媽,她不是有意的。我覺得這非解決之道。我這小姑該如何看待婆媳問題?管或不管?

心理諮商專家/林蕙瑛

A:聽起來嫂子個性跋扈,凡事不順心即發脾氣,連丈夫都得聽她的。結婚以來,她的心從未融入婆家,未自丈夫的角度來接納家中每一個人,只是依自己的想法及感覺來與婆家人相處,對婆婆的觀念及做法不滿意卻不能容忍,因此造成家庭氣氛緊張,好在妳媽應對得體,未釀成口角,但必定心裡不舒服,妳看了也難過。

只是妳哥都容忍了,妳還能跟嫂子說些什麼?不知姑嫂平日的關係如何?只有感情好到像姊妹或好友,妳才能直言,否則妳也成了她生氣的對象。倒是妳哥方面,以兄妹之情與他懇談,了解嫂子情緒化的根源,是心理不健康,還是婚姻不滿足?家人當然希望兄嫂感情好,一家和樂,所以想要幫忙嫂子,讓她開心些。妳哥可以與她溝通,請她控制情緒,有任何不滿可以向他說,或者建議他陪同她一起去找心理諮商或婚姻治療師談談。

既然哥是兒子,必須與父母同住,那家人也得寬容嫂子,合理對待,就事論事地請她與婆婆平靜互動。如果一切努力都做過而無顯著效果,則兄嫂搬出另外居住,兩家人周末節慶往來,客客氣氣,誰都不必受氣,感覺會好些。這就是有得必有失,有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子是啃老族 父母當欠他的            

 

Q:我們家有個37歲的不孝兒,栽培到大學畢業,一直不出去工作,成天窩在家裡打電腦上網,每天要給他吃飯錢,每個月還要給他生活費台幣一萬兩千元。

健保費是我們在付,夏天冷氣開整天,真的是無所事事,一不順心就對父母罵髒話、威脅,就差沒動手,真的很無奈。我妻說,這是上輩子欠他的,要好好還,是這樣嗎?

心理諮商專家/林蕙瑛

A:你們夫妻必定視兒子為寶貝,自小就將他寵壞了,要什麼給什麼,保護得過頭了,因此他依賴父母,在家住得很舒適,應有盡有。而大學畢業後可能找工作不順利,或者父母勸他不用急,他乃樂得不工作成為啃老族。

兒子願同住,起先父母一定很高興,現在你看到事情嚴重了,意識到孩子的頹廢無用及浪費生命,太太也感覺不對,但她卻像鴕鳥般不肯面對現實,使用合理化藉口,說是上輩子欠兒子的。如果她再以「還債」方式繼續寵他,已經害了孩子的前半生,難道還要繼續害他後半生?

當然這也不全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讀到大學畢業,總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做人處事原則。不知他的成長過程中是否在人際關係或外面世界環境中遭受挫折,心中許多結一直沒解開,他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站起來,父母也因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而從未鼓勵他去面對挫折。他已有語言暴力,可見他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不妨請他親近的朋友勸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談談。

你們盡量與他和顏悅色溝通,建立正常成人親子關係,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例如找工作自力更生,即便是兼差,或多出去走走。千萬不要再把他當成長不大的小孩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貼心照顧老寶貝            

 
圖/陳佳蕙
圖/陳佳蕙

抽空陪陪家中兩個寶貝,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們才是你這輩子最好的投資……

〈角落寫真〉理與禮相待 外勞更貼心

文/青青

台灣年輕人忙著為五斗米折腰,家中年邁父母與稚幼兒女只好委由外勞照顧,因此,外勞推著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或是拉著小朋友外出的畫面屢見不鮮。

好幾回在公園裡,看到三三兩兩的外勞很有默契地圍成一個小圈圈,開始用家鄉話天南地北聊了起來,至於生病的阿公阿嬤就這樣被遺棄一旁,無人聞問。反倒是這些外勞聊得渾然忘我,甚至藉機吃好逗相報,彼此交換賺外快的好康,即便旁人走過投以好奇的眼光,也絲毫不減她們他鄉遇故知的聊天興致。

有回和朋友聊起這個台灣當今特殊的現象,公公生前因病纏身,需要聘請外勞看護的她,頗為獨到的外勞管理之道可讓各位為人子女者借鏡。

首先,她只聘請首次來台的外勞,以避免多次來台的外勞太過油條不易管理;同時,她也醜話說在前頭,一剛開始就與外勞將規矩說清楚,且與公公比鄰而居的她也會每日不定期抽查,讓外勞知道她的公公可是有人關心的,提高警覺並恪盡職守。

然而,她對外勞也不只有單方面的要求,她也善盡僱主的義務,只讓外勞看護單純負責照顧公公的一切生活起居,她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基本的道理,但還要「己所欲,施於人」,遇上星期天需要外勞加班,加班費也從來不少,「畢竟人家遠渡重洋就是為了賺錢。當我們對外勞以理與禮相待,外勞才會將我公公當人看。有幾回我跑去突擊檢查時,還看到外勞幫我公公邊梳頭髮兩人邊說笑的畫面,也曾看到外勞像女兒般握著我公公的手,藉由手心傳遞給寂寞的老人家一絲溫暖。」

友人還說:「當電視都在數落外勞的不是時,是否應該也要反身自省自己是不是一個及格的雇主?」她的話雖然不無道理,但單身的我更想提醒台灣的父母親與為人子女者,兒女是最好的傳家寶,老人家也是家中的至寶,不是有句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與其心情隨著投資標的績效起伏,建議你抽空陪陪家中兩個寶貝,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們才是你這輩子最好的投資,在你不經意時已大幅增值,帶給你的快樂與幸福更是無價之寶!

〈心情調適〉把丈夫當獨子 無從計較

文/小琼

我的丈夫不是獨子,但照顧父母的重擔,都在我們夫妻身上。

雖然理智上,知道孝順父母照顧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在眼看著其他姊弟在外逍遙玩樂,而我們在生活重擔下,特別是當公婆生病、住院時,或自身真的忙得難以分身時,心裡總不是滋味。

總覺得我們可以分擔多一點,只需要一點喘息的時間就可以了,而他們卻一點也不會不好意思,只說「我沒空耶」、「我最近手頭有點緊」……甚或說些風涼話,真是讓人難過。

其實我並不想這麼計較,但在喪父之後,才發現自己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照顧公婆,卻沒有機會孝敬自己的父親,心裡十分愧疚。只要做一點不合小姑和小叔的意思,就被指責。委屈啊,於是開始變得經常比較,誰做得多、誰付出較多、誰得到肯定比較多。

這些嫌隙也常在我和先生的關係中發酵。總怨他沒有在我受委屈時挺身而出,而他也無法放下自己父母,少做些,或要求其他手足多做些。其實他受的委屈應該比我多,畢竟計較的是自己的親手足,左右為難。後來先生一句話說服我。

「謝謝妳為我分擔照顧老父母的責任,妳就把我當做獨子,可以嗎?」是啊,如果他是獨子,我是不會計較的,就像以前小叔未娶妻之前,任何大小事,由我這個唯一的長媳處理,亳無怨尤的。如今多了小嬸,反而開始計較。

換一個念頭,突然變得海闊天空。雖然我丈夫不是獨子,但我卻從嫉妒和不平的深淵中爬出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陪孩子 輕鬆玩            

 

文/曉黎

四歲半的小男孩似乎擁有耗不盡的體力!在家裡總是飛快地跑來跑去,媽媽總有一種錯覺,像是大寶在每一個房間同時出現,然後一直嚷嚷,「爸比和我投籃!」「爸比我們來玩Wii!」要不就是「媽咪我還可以玩什麼?」

上班族父母應該很可以體會這種疲憊的感受,結束一天的工作,明明只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卻要面對一個蹦蹦跳跳的小人兒。爸爸發明了一個很棒的遊戲:一顆軟軟的球、一根廚房紙巾的硬紙軸(充當球棒),爸爸是投手(可以坐在沙發上喔)、大寶是打擊手,「打擊出去,全壘打!」爸爸說,「你要跑到電視那邊,是一壘;冰箱那邊是二壘;那張桌子是三壘;然後回到本壘。這樣懂了嗎?」大寶可來勁了,一個人繞著屋子盡情地跑!爸爸呢,還是賴在沙發上,還一邊偷偷瞄著電視呢。

用點心思智慧,下班後累垮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輕鬆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父愛撐腰 孩子好幸福            

 

文/敻林

孩子的幸福不在玩具的多或少,而在父母的陪伴。那一天的午後,我親眼所見的畫面,仍然在腦中盤旋不去。是一位父親出現在縫紉教室,只為陪女兒做一隻貓玩偶,只為證明自己沒有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缺席。

那一天我又按照行事曆,前往縫紉教室學習,這是一群婆婆或媽媽常常出現的場合。偶有母親帶著女兒出席,大半是幫母親代勞一、兩項事務。而忽然有一對父母帶著小女兒出現,聽說是特別幫小女兒報名這一項課程,趁著暑假較有空閒的時候,讓女兒做一些和讀書不一樣的事。

果然這位父親不是冷漠離開,反而熱情參與,一會兒幫女兒拿針線縫補一下,一會兒又幫女兒拆掉車錯的部分。令我們讚嘆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位高大陽剛的父親,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場合,展現父愛的另一面,畫面有點突兀卻令人更感動。

到現在,那位小女兒一邊車縫玩偶、一邊臉上帶著笑容的模樣,深印腦海。父親用女兒喜歡的方式親近女兒,把女兒學習縫紉的事情當做一回事,然後親身去執行。相信不管那位女孩將來喜歡的嗜好或興趣,如縫紉或烹飪,都會勇於嘗試,甚至持之以恆地堅持她的理想。

因為在她身後,不只有母親的愛,還有父親的愛在背後撐腰。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師聯絡簿〉親師衝突停看聽            

 
圖/陳佳蕙
圖/陳佳蕙

文/趙文德

有個心理學實驗,將一群三歲的小朋友,放在一間房間,中間放一盤糖果,告訴小朋友說:「等會兒老師出去一下,糖果千萬不能偷吃,偷吃的小朋友,會被老師處罰!」

老師離開十分鐘,從錄影機上看小朋友,前兩分鐘大家還能安分地坐著,兩分半後有一位小朋友按捺不住,偷吃了一顆,隨後偷吃的小朋友愈來愈多,十分鐘後,老師再度回到現場,問大家:「剛才偷吃糖果的舉手!」結果居然沒有小朋友承認!

在這實驗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從小就有「趨吉避兇」的本能,面臨受處罰的情境時,往往對所犯的錯誤「選擇性遺忘」,就是我們俗稱的「撒謊」。

在教職生涯十餘年的經驗發現,許多的親師衝突,來自於小朋友的「選擇性表述」,小朋友最常對父母說:「我又沒犯什麼錯,老師就處罰我!」在一般的教學現場中,即使時間不足,老師仍會告訴小朋友錯在何處,不致於莫名其妙處罰學生!

還有一句常見的話:「老師偏心,我和同學吵架,老師每次都處罰我,別人都不會被處罰!」小朋友陳述的重點不在於事件如何發生,老師處理的過程,而是轉移成「公平」的問題。衝動的父母,聽到小朋友受了委屈,常常一觸即發,找老師興師問罪;有的家長選擇沉默,但對老師的印象與信任,卻打了一個大問號,甚至質疑老師教學與輔導的能力。

前面提到的心理實驗,還反映了小朋友之間「從眾」及「模仿」的現象,當有人犯錯而嘗到甜頭(吃到糖果)後,其他小朋友容易跟進。在校園中,學生同儕的問題,往往有類似的情形,當老師與學生父母溝通時,家長往往認為自己的小孩被「帶壞」,而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小孩「帶壞別人的小孩」。

曾經有位媽媽,當老師反映在學校的行為偏差問題時,媽媽給的答覆是:「不會啊!他在家裡很乖的!」經過幾次溝通無效後,老師也無從著力,當這位小朋友上國中,和同學集體抽菸、飆車時,父母再也挽回不了!

<彼此尊重>親師聯手 許孩子美麗未來

面對林林總總的親師衝突,個人覺得父母與老師,是教育的合夥人而非「監督」與「被監督」,或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對立關係,因為雙方的重點,都在於「如何帶好孩子」,個人從過去的經驗中,覺得「親師合作」的部分,可以從幾個地方著手:

1.釐清事件本質:對於避重就輕,以偏概全的說法,要引導小朋友說出全貌,並且了解整件事情的處理經過,父母不急著罵孩子,孩子才敢誠實說出來。

當事件發生後,父母可以引導小朋友正面思考,例如:「下次遇到同樣的事,你可以怎麼處理?」「在這次的事件中,你學習到什麼?」回到小朋友的認知與反思面,才有助於小朋友的經驗建構。

2.留下處理過程:同樣的問題問三次,答案往往不只一種,一來是表達的方式不同,二來是人的記憶片段拼湊出現的誤差。

在學校處理學生行為問題,個人常用「書寫」方式,讓學生寫出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做得不適當」的地方,利用寫的時間,小朋友可以反省與內化,寫完後,讓小朋友簽名和加上日期。這張紙的作用,一來成為事件的紀錄,二來我也會跟學生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只要改過來,畢業那天,我也會把這張撕掉,因為你已經真正成長了!」

小朋友透過書寫的過程,往往能夠自我反省,回到家後,也較不會避重就輕,可以有效的減少親師間的誤會。

3.積極主動溝通:平時的親師溝通,有助於理解教師教學理念,父母教養態度,學生學習狀況,生活常規等。

拜科技所賜,手機、簡訊、Line、Fackbook、聯絡簿等,不論工具為何,只要能增進彼此合作,減少認知落差與誤會,都是好方式。老師在教學現場,可以多一些正面的肯定,小朋友有好表現時,也可以做為親師熱線的素材,才不會讓家長看到老師的電話,就擔心小朋友是否「又」犯錯了。

4.正向支持的態度:〈陳元方答客問〉中提到:「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當家長在小孩子面前數落老師的不是,在小朋友心目中,自然很難服從老師的管教;同樣的道理,老師在小朋友面前,批抨父母的教養態度,一樣讓小朋友無所適從,親師間的相互尊重與真誠溝通,對小朋友才是最好的身教!

親師的共同目標,都是要把小朋友教好,讓他能快樂成長,平安茁壯,牽涉到觀念與做法上的歧異,需要雙方理性溝通與相互鼓勵,共同許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作者為國小教務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讓孩子打工 訓練獨立            

 

文/蔡愛慈

麗珠育有兩個女兒,雖然老公經營事業有成,但他們並不寵壞孩子。從高中起便要她們助學貸款,假日打工賺錢,雖然時薪只有一百多元,但月入也將近有六千元。

她說大女兒在手機店當臨時工,卻比正職員工還專業,號稱歐巴桑、歐吉桑殺手,很有長輩緣,噓寒問暖,口說好話,那些歐字輩的長者,很喜歡她的耐心服務,所以業績做得嚇嚇叫,自己賺錢自己花,甚至出國旅遊,讓麗珠頗感欣慰。

至於小女兒讀的是餐飲科,假日到小吃店打工,因為興趣和工作結合,因此做得很快樂,賺的錢則存起來,準備以後出國留學用,並且努力學英文、拿證照,在家時則展現好手藝與家人分享。

她的老公打算孩子畢業後,幫她們還清助學貸款,因為家裡並不缺錢,但麗珠堅持反對,她說除非她們沒有能力還,這樣她們才會懂得賺錢的辛苦,才能自立更生,不能讓她們當靠爸族。老公也聽從她的建議。

看到麗珠教女有方,實在佩服她的用心,她說現在孩子大都是草莓族,經不起風吹雨打,大家生得少,孩子都是寶,捨不得磨練,各個都很嬌貴,吃不了苦,凡事都要父母擔。

為了培育獨立的孩子,她只能狠下心來,讓她們助學貸款,女兒也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挑戰,不只家庭和樂,也讓彼此成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計較輸贏 孩子不開心            
 

文/吳吉田

我希望國中青春期的兒子多運動、打球強身之外,還能長得高人一等。在我以身作則帶領下,起先兒子也能和我渾汗如雨於籃球場上,但慢慢的卻不想和我到球場打球……

我多次問兒子原因,他那悶葫蘆的個性,就是閉口不談,臉臭臭的勉強到球場練投幾個球,就找機會一溜煙地跑到操場看人打棒球去了。

我一直反省如何才能化解親子之間的僵局,找出癥結所在,幾次問他原因是什麼?但兒子還是三緘其口,以冷漠、擺臭臉來表達他不快樂的心聲和無言的抗拒。

後來想通了,兒子也有不想說的自由和理由,何必苦苦追問。不問後,兒子倒是相安無事地想去打球,從被動化為主動。

在今天打完球的回家途中,我們又談起今天球場上的戰況,我脫口而出說有好幾球兒子太勉強出手,沒進球又搶不到球,才是我們這隊輸球的最大原因,真是可惜。沒想到兒子連珠炮般大聲嚎叫:「輸球都是我造成,贏球就是你穿針引線最大功臣;輸只會怪我,那麼在乎輸贏,才是我最不喜歡跟你打球的原因。」

一語驚醒夢中人,打球本來就是快樂的,何必斤斤計較成績。看來大人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才能化解親子急凍冷淡的關係,而重拾昔日相處的歡樂氣氛。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擊退孩子心中怪獸            
 
(圖/swawa.com)

文/素素

最近有部卡通影片《怪獸大學》,我突然想到當孩子還小時,真的會對一些不懂的東西感到莫名的害怕。

就以我兒子來說,我因為白天需要上班,他小時候就托給婆婆帶,老公寓房子加上又住在一樓,有時家中難免會跑出一些「不速之客」,譬如:大蜘蛛、壁虎等等。尤其是壁虎,經常會在婆家的樓梯間出其不意地出現,當時兒子看到,每每都會嚇到驚聲尖叫,這時婆婆往往就會拿著掃把作勢要把牠打死,才結束了兒子這場的恐怖經驗。

只是那陣子壁虎出現的頻率挺高,所以沒幾天就能聽到兒子害怕尖叫的聲音,雖然大家都會不停地安撫他不用害怕,可是卻絲毫沒有減輕他的恐懼。

後來我思考了很久,決定告訴兒子壁虎的優點,來改變他對這個「怪獸」的刻板印象。

「兒子啊,壁虎長得很醜,你很害怕對嗎?」兒子點點頭。「可是我跟你說,你看為何我們不像打蚊子、打蟑螂一樣,牠一出現就把牠打死呢?因為,其實壁虎是我們的好朋友耶!牠會幫我們吃掉家中的蚊子,那樣蚊子就不會來咬我們了啊!」兒子第一次聽到這段對「壁虎」的另類評價,而且又出自於媽媽的口中,雖然有些疑惑,但肯定有把我的話給聽了進去。

後來再遇到壁虎現身,兒子剛開始還有點驚慌失措,經由我再次提醒他:「壁虎是我們的好朋友喔!」他便鎮靜下來,站在略遠處盯著牠瞧,已經不像從前會快步閃開,連正眼也不敢直視。第二次再遇到壁虎時,兒子瞬間像長大了一般,還跟大人說:「壁虎是我們的好朋友,對不對?」儼然已經不再視壁虎為公敵了。

所以,其實擊退孩子心中的「怪獸」,最佳方法應該是帶著他去正面看待「怪獸」,而不是一味的幫他逃避。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講不聽」 可能是感覺調節不良            

 

文/潘介玉

常聽到家長們抱怨:「為什麼我說那麼多次,你還一直犯錯?」「我不是說很多次了嗎?你怎麼還聽不懂?」等。孩子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故意嗎?還是神經整合的問題呢?

感覺調節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生活中有許多感覺刺激,我們必須過濾且選擇該注意的訊息,這讓我們有適當的警醒度,並持續專注在任務中。若感覺調節不良,就會呈現分心、警醒度過高或過低;而整合失調則引發許多不適切的行為與情緒。於是我們必須了解孩子的感覺處理能力,即孩子如何使用來自內在身體和外在環境的感覺訊息。

◎我們從出生就有7種感覺在影響每天的生活。以下將說明每一種感覺處理障礙時,顯現的行為問題:

●觸覺:這是第一且最大的感覺系統,提供我們區辨、保護和定位能力。一旦出現障礙,會對環境適應性差、容易焦慮、過於緊張、不喜歡被碰觸、痛覺反應異常。

●本體覺:位於肌肉、關節、韌帶、結締組織上的接收器,以非意識的形態傳遞訊息,產生身體內在的感覺。本體覺整合不佳的孩子看起來動作僵硬笨拙,似乎比別人虛弱、施力不當,總要用眼睛「看」來幫助自己在做的事。

●前庭覺:提供動作、重力和震動的訊息,讓我們偵測加、減速,抗重力以及在空間中移動。有障礙者會出現重力不安全感、動作反應差。

●聽覺:分辨聲音的強度、頻率、持續時間和音源。過於敏感會顯得不易專心或情緒不安、反應過大而常需摀住耳朵;接收登錄不佳則會顯得不愛說話、忽略有人叫喚他的名字、需重複提醒、學習音韻有困難。

●視覺:流暢地運用眼球肌肉及正常的視覺能力,包括過濾不需要看的、注意該看的、記憶看到的。視覺功能不佳的孩子會抱怨頭痛及常揉眼睛、難專心、閱讀容易跳字或跳行、抄寫不佳。

●味覺和嗅覺:除了一般功能外,還有情緒、記憶、愉悅和學習中樞。有些味覺低下的孩子會偏好重口味、味覺防禦的孩子則是在品嚐之前就對細微的氣味感到敏感而拒絕。

您的孩子也有以上的行為表現嗎?在責罵之前,請找職能治療師評估諮詢看看吧!

(作者為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遊 樂成長

 











圖/陳佳蕙
圖/陳佳蕙

 

不要把自己當成無敵鐵金剛,所有事情一肩扛,信任孩子的能力,把他當做夥伴,一起探索、分享旅遊心得、樂趣……

 

〈出國自助遊〉和兒子分工
玩得更開心

 

文/微微

 

總覺得應該帶兒子出國旅遊拓展視野,但老公無法陪同,就我和要升國三的兒子兩個人去自助旅行。

 

在完全陌生的北京街頭、頂著豔陽、背著重重的背包、拿著地圖認路、奔波。晚上還要挑燈夜戰,查旅遊資料。事先雖然已經做了許多功課,但是北京一直在蛻變,公車號碼改了、發車地點、時間一再變更。我忙得焦頭爛額時,兒子在一旁沒事一樣,甚而還拿出i-pad優閒地玩起來。

 

忍不住懷疑自己,幹嘛沒事找事?帶兒子出來玩,出錢、出力、侍候少爺,把自己整得半死?

 

第三天走進地鐵站,兒子看到地鐵快開了,催促我快點上車,多日累積的不悅一起發作:「你知道要坐哪個方向?要到哪一站嗎?」他當然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處理好了、上了車,冷靜下來,接下來12天旅程怎麼辦?氣死?累死?

 

事情不能再這樣,該和兒子好好討論解決之道。

 

開宗明義,先說清楚兩個人一起出來玩,要分工合作,有共識後再討論、規畫後續行程和他可以分攤的工作。兒子可以蒐集景點的資訊,對數字敏感、記憶力好,還可以負責記地鐵、公車路線,加上比媽媽有力,多揹些隨身用品,省得我累了會鬧情緒。

 

兒子分攤一些工作後,我的怨言銳減,有餘力享受旅遊的樂趣,也發現眼前這個青少年認真負責,會把所見所聞和教科書裡的中國史地做比較、印證,甚而還嗅到他對自己有能力分攤一些工作的驕傲。

 

不要把自己當成無敵鐵金剛,所有事情一肩扛,信任孩子的能力,把他當做夥伴,一起探索、分享旅遊心得、樂趣。

 

從「帶兒子去旅遊」轉變成「和兒子一起旅遊」,我們兩個都收穫良多。人生旅程似乎也應該比照辦理。

 

〈單車鐵馬行〉汗水與鐵馬
交織夏日回憶

 

文/趙文德

 

今年暑假,兩個小犬分別升上國二與小六,平日只騎鐵馬在住家附近繞繞的我們,決定來一趟見證成長的單車鐵馬行,共同典藏屬於今年的專屬回憶!

 

在規畫初期,先討論每日行車路線與距離,考量家裡的腳踏車非專業車種,不宜貿然長途行進,而且騎車只是過程,重點還是在旅遊與放鬆身心,所以買了苗栗和台中的地圖。第一天從後龍出發,晚上夜宿三義;第二天從三義直奔台中火車站的商圈;第三天從台中到沙鹿,再搭火車回後龍。這是孩子第一次看長程的地圖,學會方向辨認及尋找指標,在規畫與實際出遊中,建構學習的經驗。

 

經驗主義中提到,當學習跨越「撞牆期」後所得到的成功,稱為「高峰經驗」,亦即經過努力所獲得的成就,有助於提升自信與動機,並能將成功的經驗類推到別的事物。平日我們騎腳踏車的路線,僅在住家旁繞繞,遇到稍陡的斜坡,往往望之卻步!經過三天的鐵馬行,孩子都說,以後沒有什麼陡坡需要害怕,下次還要挑戰其他縣市,看到孩子的自信,就是最大的成就!

 

從後龍到三義,坡度上上下下,我跟小朋友說:「知道苗栗為什麼叫『山城』了吧!」第二天早上,小兒冒出一句話:「人生就像騎腳踏車,有上坡也有下坡,有順境也有逆境!」這種話平常只會在作文中出現,想不到出門騎騎腳踏車,還能內化小朋友的人生哲學,真是意外的收穫!原來在小朋友的小腦袋中也產生不少「化學變化」。

 

在規畫行程中,才知道台鐵有「雙鐵」服務,就是人和「鐵馬」都可以上火車,這是遇到行程變更的難題時,意外獲得的知識。當「鐵馬」在三義故障時,讓小朋友知道如何確定尋求支援,再搭配幾句不太「輪轉」的客家話,透過共同解決問題的實境演練,培養小朋友「生存的能力」,這可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哦!

 

三天兩夜的旅途,我們選擇平價的路邊攤或在地小吃,再加上零食解解饞,住的部分也選擇一般的旅店,雖然不是高檔飯店或華麗民宿,但我們卻很滿足,因為有難得的共同經驗和滿滿回憶,早已超脫物質享受的層次。

 

婚姻專家常說:「結婚需要一股衝動!」其實不只是結婚,「鐵馬行」也需要衝動,因為要面對許多的「未知」,如天候、路況、車況、體力、環境等等,都有可能是放棄的原因之一!

 

這次的旅程,感謝全家一起「衝動」,才能圓滿完成!親愛的朋友們,小朋友的成長只有一次,當你有想圓夢的衝動時,就放手一搏吧!

 

你是否與孩子交織屬於全家的「夏日回憶」?親子關係就像「橡皮筋」一樣,有時鬆,有時緊,才不會彈性疲乏哦!牽起孩子的手,出去走走吧!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