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靈修,情緒,自律神經,精神,身心症,躁鬱,心理壓力,睡眠,恐慌 (4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孤寂不等於孤僻 】
 
每逢年終歲末,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年度統計數字,而今年最讓艾哈拉感到吃驚的,就是經過調查,過去一年中,竟然有高達六百萬人曾經感到孤寂,為此,台大醫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醫師特別指出:待業者、離婚者、喪偶者、獨居者,都是形成「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

當然,對於每個待業者或喪偶者來說,心情一定非常沮喪,自然經常會有孤寂落寞的感覺;因此,真正會有問題的,應該是那些嚮往「一個人生活比較自在」的離婚者、不婚者,以及沉溺在網路世界的宅男、宅女了。

事實上,最近幾年,我身邊就有許多已婚朋友希望恢復單身身分,他們甚至會對我說:「像你們同志這樣,一個人逍遙自在地過生活,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啊!」

是的,由於網購通路和便利商店的興盛,的確可以讓獨身者很輕易地就能解決生活難題,如果再想到家裡也沒有人對你嘮叨,那真的是極為逍遙自在啊!

只是,異性戀或許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同志雖然看起來是個體,但他們卻也是一個「年輕時一起玩樂、老病時彼此照顧」的群體。

換句話說,兩、三個單身同志可以共同租屋居住,過著相互為伴卻彼此不加干涉的家庭生活;但異性戀一旦選擇獨身,那就意味著要和過去那些以「家庭」「伴侶」為重的朋友脫鉤,而真的過著「一個人的生活」。

根據另一項統計,就在短短10年間,台灣的獨居戶數暴增了20%,因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特別提醒我們,孤寂並不等於孤僻,尤其是年紀越大,也越容易因為孤寂感而漸漸變成憂鬱症,因此,那些嚮往「一個人逍遙過日子」的朋友,真的應該慎思:你確信能夠適應長期的孤獨嗎?【 文/艾哈拉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季節性情緒障礙 冬季患者增3成 】


少部分的人則屬於激動型的冬季憂鬱症,容易暴躁暴怒。

有些人到了冬天情緒會特別低落,開業診所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若經常在特定季節感到情緒低落,可能是罹患季節性情緒障礙,像台灣到了冬季,因日照變短,且時常陰雨綿綿,使患者易發生季節性情緒障礙,產生類似憂鬱症現象,因此也稱為冬季憂鬱症,據門診統計,每年冬季的患者人數會比非冬季時增加2至3成。

 

激動型 易暴躁暴怒


冬天日照少,容易使人有季節性情緒障礙,產生類似憂鬱症的症狀。

冬季憂鬱症患者表現症狀以憂鬱症9大核心症狀為主,像是經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嗜睡或失眠,食欲暴增或減退,焦躁不安,注意力、記憶力變差,覺得勞累缺乏活力,認為自己活得沒價值,經常出現自殺想法等,只要符合5項並持續2周以上,就可能是冬季憂鬱症;不過楊聰財醫師提到,多數人患冬季憂鬱症時,精神會較遲滯,也有少部分的人屬激動型冬季憂鬱症,易暴躁暴怒,但據觀察,冬天因為氣溫低,人的活力較差,還是遲滯型的冬季憂鬱症比較多。

藥物治療 3至6個月

治療部分可分藥物與非藥物,冬季憂鬱症是因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新腎上腺素等失調,因此醫師會依嚴重程度開立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的藥物,通常需治療3至6個月病情才會好轉;而非藥物部分,楊聰財建議,冬天曬到太陽的機會較少,但可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運動可產生血清素、多巴胺、新腎上腺素、腦內啡等物質,飲食上,則多吃地中海型食物,像堅果、深海魚類等,可強化血清素和多巴胺;此外,建議有憂鬱症病史的人,若發現自己每到冬天,都有嚴重的季節性情緒障礙,就可在冬天前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劑量,避免冬季時憂鬱症惡化。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慢性疲勞症候群   】

慢性疲勞上身,心理諮商 ,可緩解,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應就醫

怎麼每天都這麼累!?

你是否覺得每天心情差又疲累,就算休息後也沒有改善?小心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作祟!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是指身體出現無法解釋的疲勞感,且持續6個月以上,多發生在20~40歲以上、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多數是因長期處於壓力大、情緒不佳的狀況所致,建議除了改變生活型態、規律運動外,也可配合心理諮商,才能擺脫慢性疲勞症候群。

陳志道主任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統計顯示,至門診就醫的病患有20~30%的人反應身體疲累,而最後確診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約5~10%左右,慢性疲勞症候群是指身體出現已排除其它疾病影響的疲勞感,就算休息仍無法得到改善,影響到生活、工作正常表現,與一般疲勞最大不同是,一般疲勞通常最多休息1~2周後就會恢復,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疲勞感會持續、反覆6個月以上。

【先了解】容易使肌肉痠痛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症表現有身體發炎、肌肉痠痛、肌力表現差、喉嚨痛、關節痛、頭痛及睡眠型態改變,嗜睡或失眠等,可能單項或多項一起發生;若長期未解決,可能影響生活與工作表現,患者會覺得自己一直在生病、沒有活力,使生活品質滿意度下降。

藥物引嗜睡疲勞

雖然疲勞感要持續6個月以上,才可能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但陳志道建議,若發現疲勞感持續2~3周以上仍未改善,就可先至家醫科檢查,因生理、心理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疲勞感,若是疾病因素如甲狀腺低下等,就要接受治療;或是藥物引起嗜睡,則可與醫師討論替換藥物;運動導致肌肉負荷過大,應調整運動型態;心理因素如長期處於壓力大的環境等,可接受心理諮商調適。

【這樣做】藥物僅能改善症狀

治療可分藥物、非藥物,陳志道主任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壓力、情緒造成慢性疲勞佔多數,因此在藥物治療上,會依症狀給予輕量抗憂鬱、抗焦慮藥物來舒緩情緒,有些患者睡覺時無法放鬆,就會給予肌肉放鬆劑,但陳志道提醒,藥物僅能改善不適,想根本改善得透過非藥物治療。

學習調適壓力放鬆

非藥物治療的部分,由於慢性疲勞症候群多是長期負面情緒、壓力累積導致,所以會建議患者尋求心理諮商,透過專業的諮商心理師,了解如何調適壓力、放鬆技巧,且每個人調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與專業的心理師討論,更能有效、快速找到合適的方法。

多多運動增加活力

除此之外,一定要有規律的生活型態,像固定的進食、睡眠時間,若生活作息一直很混亂,想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往往比較困難;也可培養運動習慣,每周3天、每天10~15分鐘,強度可慢慢增加,建議先從走路做起,再進階到快走或騎腳踏車等,透過運動放鬆神經、增加活力。

少喝咖啡有助改善

由於咖啡、茶、糖類的成分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容易導致作息不正常,因此減少咖啡、茶、糖類的攝取,也有助於病情改善;陳志道主任再次強調,慢性疲勞症候群是長期累積,所以需要治療約2~3個月以上病情才有明顯改善,患者要有耐心,不要感到太焦慮。


有些醫療機構提供自主神經檢查,透過心律變異指數,提供醫師做症狀控制參考,準確對症下藥。 【 文/陳志道醫師/亞東醫院家醫科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是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

聖嚴法師

何謂修行~~

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

 

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所以,上述如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

 

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梵唄唱得很好,誦經持咒都很熟練,這樣固然很好,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工夫。所謂:「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知道方法、熟悉方法,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之間,還是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工夫,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

 

我們要轉變行為和觀念,就是把貪、瞋、癡、慢、疑這些毛病改正過來。與人相處的時候,除了要用慈悲心、包容、寬恕別人的錯誤;同時,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成果奉獻給眾人,隨時隨地能運用理性和智慧,解決各種煩惱。所以,一個修行深厚的人,非但對自己有利益,他的行為舉止也一定能嘉惠他人。

 

曾經有一位太太來向我求助,她的先生吃喝嫖賭樣樣來,一回家就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連小孩子都怕看到爸爸回來。

 

我問她想不想離婚?她說她希望還有機會挽回婚姻和家庭。我建議她至心誠懇的念二十萬遍〈準提咒〉,可能會有轉機。

 

結果,她的先生還是和往常一樣,一點也沒變,反倒是她改變了。她說,誦二十萬遍〈準提咒〉之後,讓她的心安定下來,心一安定,慈悲心和智慧心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了。

 

她不再整天埋怨先生,也不怨嘆自己命運不好、遇人不淑;她全心全意撫養三個孩子,還教導孩子要同情爸爸的不知悔改、愚癡可憐。因此,她的先生每次喝得醉醺醺回來,她跟孩子不再躲得遠遠的,也不吵架,他們噓寒問暖、發自心底的關心他。漸漸的,她的先生回來也不好意思吵鬧了,家裡的氣氛也就慢慢改善了。

 

所以,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這就是修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恐慌與懼曠

自【林口長庚精神科】蕭美君主治醫師

張小姐半年前開始,會突然一陣的感到心跳加速、頭暈、胸悶、呼吸困難,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一般, 起初以為是心臟病,看了許多醫院的心臟科,也曾緊張地至大醫院的急診室求診,作過各種檢查,結果都正常,醫師只告訴她「沒甚麼病」, 要她回家。

但是那種痛苦的經驗仍會不預期的「發作」,且因常擔心會發作, 張小姐變得不太敢出門,工作、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張小姐得的是「恐慌症」。

恐慌症是一種「焦慮疾患」。特徵是陣發性強烈的緊張害怕,伴隨自律神經症狀, 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暈眩、腸胃不適、手麻腳麻、冒冷汗、顫抖等等。它來得又急又快,常讓個案覺得自己快失去控制,或快死掉一般。

恐慌症常被誤以為是心理問題,或是壓力造成。其實依目前醫學研究結果,恐慌症是生理因素引起,簡單的說,就是腦部掌管「焦慮」的神經細胞過度敏感而致病。 我們的內臟受一種神經系統支配,這身體種神經系統是部受我們意志控制的,稱「自律神經」,例如,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心跳。自律神經系統支配全身臟器,如心臟、肺臟、腸胃、汗腺……等。

自律神經因內因性焦慮而反應,影響諸多器官,產生恐慌的身體症狀,因為這些身體症狀,讓個案更為害怕恐慌,甚至覺得快死掉一般。

由於症狀發生的突然且無法預期,會造成患者擔心害怕,不曉得何時何地會發作。 久而久之不敢出門,不敢到人多的地方,不敢坐電梯、搭飛機,開車不敢上高速公路,不敢過橋等等,擔心到這些地方若發作會極為困窘,無法逃離,這種害怕稱「懼曠症」。

恐慌症個案若未好好治療常會伴隨懼曠症,甚至憂鬱。 如果有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仍應先排除身體疾病,若經精神科醫師診斷確認為恐慌症,則應積極接受藥物。目前精神科藥物如抗憂鬱劑及抗焦慮劑,對恐慌症的處理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可輔以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以認知及行為治療為主。讓病人認識「恐慌症」,去除對症狀的誤解,了解恐慌發作只是身體放出的錯誤訊息,對恐慌症狀不再害怕。

行為治療是教導病人放鬆技巧,呼吸訓練,在將要發作時放鬆自己,避免陷入「焦慮 ?身體症狀?害怕?更焦慮」的惡性循環。認知及行為治療除對減緩「恐慌發作」有幫忙之外,在「懼曠症」的改善,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恐慌症往往需要長期而特續的治療。求治精神科接受藥物及相關之專業治療有絕對的必要性,而個案的自覺,自我調適,信心及努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失眠...為什麼病人到精神科看診一次就說「好多了」?

憂鬱、失眠...為什麼病人到精神科看診一次就說「好多了」?

台灣健保的特色是就醫方便,想看什麼科,幾乎當天就看得到。但看診次數多,相對的醫師能分給每一位病人的時間就少。精神科也不例外,雖然台灣精神科看診時間通常比看感冒還長,但比起「先進國家」的精神科醫師還是短了許多。

在精神科醫師學習過程中,常從書本、期刊以及前輩的教導裡學到,精神科藥物牽涉到對大腦神經細胞的神經元、突觸與神經傳導物質受器(receptor)的調整,通常要兩三星期藥效才會漸漸出現,有些病人甚至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所以不能太急著換藥,如果等兩星期感覺沒效就換藥,也許是犧牲了藥物原本會有的療效。

不過,現在在台灣精神科門診,大量接觸來自第一線的病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教科書上研究的典型重度病人,更多是接近俗稱「自律神經失調」、「腦神經衰弱」或「壓力症候群」,中輕度的混雜焦慮、憂鬱、失眠。許多病人在會談十幾分鐘、拿了一星期藥物後,下次回診就跟醫師說覺得好多了。怎麼這麼快?有點不合常理。但這也不表示病人「沒病」或「只是心理作用」,有幾個常見的原因是:

一、睡眠比你想像的重要:當焦慮、憂鬱症狀變嚴重時,睡眠常就開始變得困難。然後輾轉反側的睡眠品質,又加重了焦慮與憂鬱。精神科醫師常會開鎮靜劑讓病人在睡前能放鬆,較快入睡。睡一覺起來,精神變好,原先的惡性循環就消失了。連續失眠一星期,身心狀況就會開始變差。反之亦然,好好睡一星期,也會有睡眠的治療效果出現。

二、醫師的話有「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認知心理治療」的效果:短短十幾分鐘問診,通常不會進行深層的會談,不過經由中立的專業人士講出的話,對某些病人會有「再確認」的效果,在支持病人同時,也讓病人調整思考方式。一些因為恐慌、焦慮產生的身體症狀,在醫師的分析後,病人不再過度擔憂,原有的症狀就沒那麼難受了。

三、病人聽到想聽的話了:因為長期壓力、缺乏運動,持續傷害大腦功能,最後導致憂鬱、焦慮、失眠,這些資訊不難取得,但病人自己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不敢自己判斷是怎麼回事。經過問診,病人更堅定自己「要調整生活方式」的信念,同時也取得要求別人配合的合理性,一些人際壓力可能也因此減輕。中輕度的病人,在一些調整後症狀減輕,自己的意志力就容易發揮出來了。

這些服藥一星期就覺得症狀大幅改善的病人,有些會繼續服藥一陣子以確保療效,有些就這麼消失不再回來,有些在消失一陣子後又再出現,因為原本已經減輕的症狀又出現了。身心科的問題往往是「多因子」決定,所以該服藥多久,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研究統計可以告訴我們,持續服藥多久可以降低復發率,但服藥太久的「邊際效應」會大幅下滑。對中輕度的病人來說,看診、服藥、改善睡眠、加強運動、調整生活步調,這是個起點。看診服藥會讓第一步容易跨出,但如何持續改變生活方式、調整對待外界人事物的互動模式,這還是需要長時間投入心思來設想、執行,有時不是單單吃藥就能完全解決。

作者簡介_陳豐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變宅 記性差 當心老年憂鬱症

60歲以上 每6人有1人罹患

2014年09月03日
 
更多專欄文章
天氣好也不想出門。(設計對白)

最近屢傳年長者厭世而自殺的悲傷事件,據統計,60歲以上年長者,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憂鬱症,知名好萊塢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也在今年8月因為重度憂鬱症纏身而自殺、結束63歲生命,令人唏噓不已。《蘋果日報》副刊粉絲團「吃喝玩樂蘋果花」日前就邀請教聖功醫院精神科主任葉怡寧醫師,提供辨認老年憂鬱症的方法,例如發現家中長輩時常覺得疲倦、對任何事都沒興趣,變得很宅、不愛出門,或容易忘東忘西、記性變差等,很可能為憂鬱傾向,應特別注意。報導╱林明佳
攝影╱張世平


葉怡寧醫師表示,老年憂鬱症相當普遍,60歲以上老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憂鬱傾向。導致老年憂鬱症的原因相當多元,常見如身體病痛,如生大病、生理機能退化甚至失能;或生活劇變,例如退休後頓失地位和收入,生活缺乏重心,子女紛紛長大離家;或面臨親友生病與死亡、喪偶等重大衝擊,都可能導致憂鬱症。建議年長者透過均衡飲食、運動和規律作息,幫助預防憂鬱症,也提醒晚輩多關懷家中年長者,若發現其食欲突然改變、成天渾身乏力等,恐為憂鬱徵兆。

 

【這樣做】作息正常睡飽

許多長者退休後無所事事,易導致作息混亂,提醒退休後還是要規劃生活,讓生活有目標和重心,建議每周至少花5小時做有目的性活動,例如可報名感興趣的銀髮課程和團體、參與良善的志工活動等,與外界保持接觸。另有粉絲詢問幾點睡、睡多久才夠,葉怡寧醫師回答宜晚上11點~凌晨1點前入睡,依個人狀況睡6~8小時,若失眠、淺眠嚴重,影響白天精神或疾病控制,宜就醫治療。



多運動情緒好

適當運動可讓人保持健康,也會較有活力,有助情緒調節、減少憂鬱感,提醒在能力允許範圍內盡量多運動,適合銀髮族的運動包括散步、瑜伽、氣功等。有粉絲詢問,除了運動還有其他的減壓方式嗎?葉怡寧醫師回答,正向減壓方式尚包括找人聊天、接受心理治療、聽音樂等,而有些活動雖可減壓,但有副作用,因此較不鼓勵,例如大吃大喝、沉溺看電視、購物。



營養攝取充足

營養均衡不只有助長輩維持良好體力,也有益健康,有粉絲詢問缺乏維生素會影響精神嗎?葉怡寧醫師回答,的確會,例如老人家因營養不良造成血鈉過低,常會表現出胡言亂語、認不得家人症狀,提醒三餐正常吃,尤其有慢性病的長者如糖尿病、腎臟病,或進食困難者,因忌口或挑食,易有營養不均衡問題,可諮詢營養師設計合適菜單。


【報你知】9大藍色指標

老年憂鬱症的診斷基本上與一般憂鬱症診斷標準相同,若以下9項症狀,符合5項(含)以上,其中包含1或2,時間持續2周以上,且社會功能改變,例如原本會做家事、突然不做,很可能為重度憂鬱症,應趕緊至身心科治療。

 

★表現出悲傷、空虛、哭泣、鬱鬱寡歡等情緒。
★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或愉快感。
★食欲明顯改變,如突然暴食或少進食。
★睡眠習慣改變,如失眠或嗜睡。
★整天激躁不安或遲緩呆滯。
★成天感到疲倦或全身乏力。
★自身感到無價值感,或過份、不適當的罪惡感。
★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能力減退、有猶豫不決的情形。
★重覆有自殺的念頭或企圖。


15%老人有憂鬱

國內外研究顯示,60歲以上長者約10~15%有憂鬱症狀,其中有3%達重度憂鬱症。「吃喝玩樂蘋果花」粉絲詢問,罹患憂鬱症,又不想服藥怎麼辦?葉怡寧醫師回答,仍可至身心科就醫,採合適治療方式,如光照治療、心理治療等。



天主教聖功醫院精神科主任 葉怡寧醫師

【醫師說】

慢性憂鬱症可能造成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力、理解力等衰退,經及時治療大部分患者認知功能會恢復,若拖延治療,恐造成認知永久缺損。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度擔憂健康 慮病症上身



2014-08-11

文/郭彥麟

在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的劇作《想像生病的人》(或譯為《誰真的愛我》)中,男主角阿爾公是一個幻想自己罹患重病的人,他一方面堅信自己不久於人世,另一方面焦急地找醫師治療他「想像的疾病」。

在阿爾公的身邊,有覬覦遺產期待他死亡的妻子、有提供「無效醫療」滿足他想像的醫師,也有誠實而機智的女僕,最後幫助他摘下妻子的假面具。

其實阿爾公罹患的是「慮病症」。

慮病症是一種因過度擔憂健康,對身體不適有放大的感受及錯誤的詮釋,認為自己罹患了某種不存在的疾病。這些對疾病的想像會盤踞患者的腦海中,造成難以遏止的焦慮、恐慌、憂鬱,甚至絕望。

許多患者為了安撫或證實自己的想像,反覆就醫,接受過多的檢查,甚或要求不必要的醫療。即使檢查沒有異常,但慮病者並不會因此得到喘息,反而會陷入另一個未知與不安的循環。有的人更不信任醫療,有人則認為自己的病更不可能被正確地診斷與治療。

曾有患者因喉嚨異物感,擔心罹患癌症,而在半年內接受了數次內視鏡的檢查;也曾有患者因頭痛,認為腦中有腫瘤,在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皆找不到病灶的狀況下,仍堅持要出國接受檢查。

慮病症是許多精神疾病的相關症狀,如焦慮症、憂鬱症、妄想症、失智症等。但諷刺的是,慮病症讓患者死命找尋想像中的生理疾病,卻對自己的精神困擾視而不見。

在老年人中,憂鬱也常隱藏在慮病症的面具之下,家屬以為老人家的情緒只是來自於對疾病的胡思亂想,只要陪伴多看幾次醫師,多做一些檢查,就可以停止老人家的「操煩」。殊不知,卻因此扮演了阿爾公身邊醫師的角色,加強了病人逛醫院的行為。

相反地,也有家屬對病人感到厭煩,總是用斥責回應病人的擔憂。但這種高壓的對待反而加深病人的負向情緒,讓他們的精神疾病更加惡化。

當出現了慮病的跡象時,請向醫師詳實地傳達你的感受,並討論是否需尋求精神醫師的協助,發掘隱藏其中的問題。而辛苦的家人,也需要更多的耐心,陪伴病人走入正確的醫療途徑。

(作者為台南市心寬診所精神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常焦慮 恐加速老化6歲



2012-07-13  12:51

〔本報訊〕美國研究發現,常常焦慮,甚至恐慌的女性,會引發細胞損傷,甚至加速老化6歲,且會增加罹患癌症、心臟疾病、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美國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近日針對5000名介於42至69歲女性血液樣本進行研究,並請受試者填寫問卷,調查其是否受焦慮症所苦。

結果發現,容易焦慮的人,細胞內的端粒(telomere)都較短,且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老了6歲,意即焦慮程度高的人,容易加速老化。

研究指出,人體內有一種名為端粒的構造,位於細胞染色體的末端,功能在於確保染色體DNA能被完整複製,防止遺傳物質遭受損害。「端粒」的長度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生物學的年齡標記,因此又被稱為是細胞的生命時鐘。

當端粒短至某一長度時,細胞就會停止複製分裂,進而導致細胞老化與死亡。因此,該研究發現,女性若常焦慮,端粒就會顯著地縮短,造成人體加速老化,且也罹患癌症、心臟病、失智症等的機率高於一般人。

該研究的作者奧利維亞(Dr Olivia Okereke)則表示,從研究得知,心理壓力的確會加速人的老化;但目前還不確定究竟是過度焦慮使得端粒變短,或是較短的端粒引發焦慮,一切還需查明。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容易擔心的小孩 可能有強迫症



2014-08-06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一名國三生日前因準備會考壓力大,出現過度擔心家人安全的行為,成績也因此受影響,經就醫且透過藥物及行為療法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官達人表示,這是青少年的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有5到7成是壓力引起。強迫性思考、強迫性行為是兩大指標,呼籲及早治療,可避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

官達人表示,日前一位國三生在家人陪同下就醫,家人表示,學生因準備會考常熬夜、壓力大,不但不斷關心家人安危、家中電線是否走火,甚至連上課也想著家人,即使已告知安全無虞,還是持續關心,成績也因此下滑,因覺得不對勁才到院求診。

官達人表示,強迫症的致病原因不明。治療青少年強迫症需藥物和行為治療並行,依青少年的個別特性,由家庭、學校和醫院各方面配合,誘導患者去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教導放鬆技巧的訓練,並給予解釋、安慰、鼓勵,逐步減輕焦慮,若未及時治療,狀況會越來越嚴重,並影響到課業和生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睡不著─ 淺談銀髮族的睡眠障礙



2014-08-04

文/田維瑛

「我睡不著,煮東西給我吃!」媳婦被一陣急促敲門聲驚醒,轉身看窗外,天還是墨黑,耐著性子試著安撫:「爸,孩子們都在睡覺,你再睡一下,我就起來煮早餐。」「我不管,我現在肚子餓,妳就是煮東西給我吃。」媳婦只好撐著疲憊的身子幫公公煮早餐。

然而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幾年,情形好的時候,公公可以睡到早上5點,但隨著年紀增長,公公失眠的情形越益嚴重,有時只睡1-2個小時就醒來。媳婦也因為長期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焦慮,甚至有憂鬱情形。

隨年齡增長,老年人睡眠障礙是常見的問題。 除原有老化過程會影響睡眠型態外,也可能是其他身體、心理或其他外在因素影響,如: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帕金森氏症、胃食道逆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其他如多重用藥、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也會造成睡眠障礙,例如:就寢環境改變、日間活動、光線照射、噪音、溫度等因素。

服用太多咖啡因、酒精性飲料、抽菸等,容易使得中樞神經興奮,也會造成失眠,其他身體或心理因素包括:感受到不舒服、疼痛、焦慮及憂鬱。

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會造成心情低落、興趣改變、活動量下降、不安、易怒、甚至有自傷意念,不可忽視。若發現有睡眠時間減少、日夜作息顛倒、抱怨睡眠品質差等情形,應及早就醫,找出睡眠障礙原因,接受治療。

睡前可提供熱牛奶或小點心

銀髮族平時應維持固定生活作息,如減少白天躺床時間,增加活動量,固定午睡1-2小時及上床就寢時間;避免咖啡因或茶類攝取,還有睡前不要大量飲水,以便減少因起床如廁造成的睡眠中斷。

傾聽老年人關於失眠的述說,適時安撫;睡前可提供熱牛奶或小點心,可避免半夜餓醒;溫熱水沐浴及按摩,使用放鬆精油,都可促進睡眠。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病房護理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睡不著─ 淺談銀髮族的睡眠障礙



2014-08-04

文/田維瑛

「我睡不著,煮東西給我吃!」媳婦被一陣急促敲門聲驚醒,轉身看窗外,天還是墨黑,耐著性子試著安撫:「爸,孩子們都在睡覺,你再睡一下,我就起來煮早餐。」「我不管,我現在肚子餓,妳就是煮東西給我吃。」媳婦只好撐著疲憊的身子幫公公煮早餐。

然而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幾年,情形好的時候,公公可以睡到早上5點,但隨著年紀增長,公公失眠的情形越益嚴重,有時只睡1-2個小時就醒來。媳婦也因為長期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焦慮,甚至有憂鬱情形。

隨年齡增長,老年人睡眠障礙是常見的問題。 除原有老化過程會影響睡眠型態外,也可能是其他身體、心理或其他外在因素影響,如: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帕金森氏症、胃食道逆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其他如多重用藥、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也會造成睡眠障礙,例如:就寢環境改變、日間活動、光線照射、噪音、溫度等因素。

服用太多咖啡因、酒精性飲料、抽菸等,容易使得中樞神經興奮,也會造成失眠,其他身體或心理因素包括:感受到不舒服、疼痛、焦慮及憂鬱。

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會造成心情低落、興趣改變、活動量下降、不安、易怒、甚至有自傷意念,不可忽視。若發現有睡眠時間減少、日夜作息顛倒、抱怨睡眠品質差等情形,應及早就醫,找出睡眠障礙原因,接受治療。

睡前可提供熱牛奶或小點心

銀髮族平時應維持固定生活作息,如減少白天躺床時間,增加活動量,固定午睡1-2小時及上床就寢時間;避免咖啡因或茶類攝取,還有睡前不要大量飲水,以便減少因起床如廁造成的睡眠中斷。

傾聽老年人關於失眠的述說,適時安撫;睡前可提供熱牛奶或小點心,可避免半夜餓醒;溫熱水沐浴及按摩,使用放鬆精油,都可促進睡眠。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病房護理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良好睡眠品質 褪黑激素是關鍵

 

睡不著、早上睏 年輕睡眠障礙者增

 

2014年08月01日

 

文明病越來越多,影響現代人許多睡眠上的困擾。

【廣編特輯】兩個月的長假,世界盃、海洋祭活動一個接著一個,24小時的電視節目跟網路。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晚上精神特別嗨,早上爬不起來。儼然變成了標準的夜貓一族。「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丁義芳說,3C產品盛行,晚上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年輕人愈來愈多,睡眠門診也多了許多年輕病號,旁邊多是憂心的父母,擔心孩子晚上不睡、早上愛睏,學業成績一落千丈。







想要睡得好,不可忽視褪黑激素的重要性。

良好睡眠品質 褪黑激素是關鍵


現代人不少都有睡眠問題,不過絕大多數年輕、中年人是生活作息紊亂惹的禍,針對這類型的失眠、睡眠障礙者,其實若能改變生活作息,晚上睡覺時關燈,不要再用3C產品,不看電視或電腦螢幕等,減少光線刺激,讓大腦視丘松果體正常分泌褪黑激素,便可安然入睡。

正常人在接近入睡時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在半夜達到高峰,之後下降。而其必須在黑暗中生成,人們在該睡的時候不睡覺,繼續接收燈光、3C產品光線刺激,當然無法好好分泌褪黑激素,導致生理時鐘混亂而發生失眠。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心生活危險因素 別讓憂鬱病情惡化









Ads by Google
燦坤福利社 線上福利品暢貨中心 www.tkec.com.tw
全國最大3C家電福利品,最低價格三折 出售,各種優質低價商品盡在燦坤!
2014-07-04

文/柯俊銘

日前先後傳出新聞主播與藝人因憂鬱症纏身而尋短。消息傳開,除讓人感到難過外,或許也會納悶為何他們有就醫,卻依然走上絕路?

其實憂鬱症的治療除須按醫囑服藥與接受心理諮商外,生活中也有許多會造成病情加劇的因素要留意。

◎壓力失調:當壓力太大,體內分泌的可體松會過量,連帶引發身體不適,心情更惡劣。

●建議:平時應充實壓力管理知能,適當授權他人代理工作,並學習放慢腳步,勇於拒絕請託,藉以減少無謂負擔。

◎睡眠異常:研究發現,晚上睡太多或太少,和憂鬱症有關的影響力就會出現。

●建議: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遭遇失眠要積極尋求專業協助,切勿拖延。

◎飲食不當:文獻證實,攝食若傾向高油、高糖、高鹽,易導致內分泌失調,增加憂鬱情緒的出現。

●建議:多吃燕麥、糙米等全穀類及新鮮蔬果、海魚,少碰酒精與含咖啡因飲料。

◎人際影響:由於患者普遍有非理性的思考,社交互動中若常接收負向語言,只會強化其無能與自卑感受。

●建議:廣泛結交個性開朗的朋友,效法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事物,家人也宜從旁給予引導與鼓勵。

◎資訊干擾:頻繁接觸災難訊息易產生不切實際的聯想,引發強烈的恐慌與擔憂。

●建議:儘量別看電視新聞,避免太直接的視覺刺激。要知道狀況,翻閱報紙標題就好。

◎週年效應:若過去曾經歷創傷,接近事發日期時,往往會勾起痛苦的回憶,情緒變得不穩定。

●建議:一旦確認有該現象,主動告知親友,使其能提高警覺,屆時給予更多關注。

◎氣候變遷:專家指出,天氣轉涼或連續多天陰雨,患者情緒常受到波及,起伏變大。

●建議:有機會就走向戶外,多曬太陽,或勤快做運動。

憂鬱症並不可怕,只要耐心配合治療,懂得如何遠離或處理前述情形,相信就能防止症狀惡化,降低憾事發生的風險。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年人睡逾8小時 傷腦力

 

 

 

2014年06月30日

更多專欄文章

 

英國學者指,中年人睡太少或睡太久會造成腦功能衰退。
翻攝英國《每日郵報》

【張渝萍╱綜合報導】英國學者近日指出,中年人不論是睡太多或睡太少都會傷腦,有害健康。國內醫師認為,睡眠時間以六至八小時對身體較佳,睡前喝杯牛奶、紅酒可助眠。





喝牛奶幫助睡眠


英國華威大學學者上周四表示,經追蹤近九千名五十歲以上的男女發現,五十至六十四歲的中年人如果睡不到六小時或睡超過八小時,記憶力及決策力都會降低;但六十五歲至八十九歲的老年人只有在睡超過八小時的情況下,才會造成腦功能衰退。

負責這項研究的米勒(Michelle
Miller)博士說,人所需的睡眠時間與睡眠問題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會隨年紀增加而有不同。報告共同作者卡布奇奧(Francesco
Cappuccio)教授稱:「老年人若睡眠充足,可降低罹患失智的機率。」該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高雄榮總家醫部主治醫師薛光傑建議,晚上十一時前就寢,睡六至八小時即可,且不要再睡回籠覺,睡前喝牛奶、紅酒可幫助睡眠,若失眠情況嚴重要盡快到家醫科或神經科就診;另外,值夜班一個月不要超過十天,否則身體易出狀況。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分裂更名「思覺失調症」

 

 

 

2014年06月25日

更多專欄文章

 


【蔡明樺╱台北報導】為改善外界對精神分裂症的誤解,並提高病患就醫意願,衛生福利部昨宣布,已和醫界、病友團體達成共識,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已發函各地衛生局,要求督導所轄醫療院所於八月二十一日前完成病歷系統、診斷書病名更新。





6萬患者不願就醫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黃敏偉說,思覺失調症是因大腦內分泌失調,導致患者有胡言亂語等症狀,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時,患者常遭誤解而不願就醫,推估全台二十三萬名患者,僅約十七萬人有就醫記錄。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科長賴淑玲說,各地衛生局將督導轄區內醫療院所在八月二十一日前完成病歷系統、診斷書病名更新,社家署也已發函給各地社會局,配合更名作業,更新身心障礙手冊核發系統,後續還會行文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在商業保險條款及相關表單上,一併更名。但此項更名規定並無罰則。

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坤波說,精神分裂症患者過去遭外界污名化,恐難期待藉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就能改善,根本之道是教育民眾對特殊病症患者應有同理心,才能去除刻板印象。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事足操煩 4招助紓解焦慮









Ads by Google
我也是被外遇過來人 www.detection.com.tw
珍女人徵信公司,合法專業負責, 被外遇過來人珍惜您的託付。
2014-06-15

文/柯俊銘

焦慮是很普遍的情緒表現,常發生在我們參加考試、出場比賽、公開表演、接受評鑑等有明顯壓力下。然而,因個體過去的經驗與能力不同,就算只是待在陌生環境或請教別人問題,這類的小事也可能引發相同感受。

人處於焦慮狀態時,不僅容易心煩意亂,且會伴隨頭暈、出汗、疲倦、脈搏加速與手腳發抖、冰冷等生理症狀,有的還嚴重到腹瀉、失眠或身體疼痛。但隨著事過境遷,諸多不適往往就會消失。

以往文獻證實,適度焦慮其實可強化注意,活躍思維,激發潛能。最怕反應過度與持續太久,如此社會職業功能會大受影響,無法發揮實力,甚至衍生意外。

◎如果您碰到事情就很會「操煩」,想要紓解焦慮,以下的「撇步」值得嘗試:

●深呼吸:找舒適的地方坐下或平躺,雙手放於肚臍上方,眼睛閉緊,由鼻子吸氣,再由嘴巴吐氣。吸氣時讓腹部突出,過程中默念1到4,稍作停頓,再默念1到6把氣吐出,腹部同時下降,如此反覆15至20分鐘。

●漸進肌肉放鬆:坐好後閉眼,針對手指、手臂、額頭、眼睛、牙齒與舌頭、臉頰與嘴唇、頸部與肩膀、胸與背部、腹與腰部、兩腳緊繃放鬆的動作變換。過程中肌肉持續用力約5秒,緩慢放鬆約15秒,重複兩次。

●正向思考:覺得緊張時,腦海中盤繞的常是自我詆毀的想法,例如:「我一定不行!」、「我完蛋了!」當下不妨打住這些念頭,重新整理思緒,以較積極、樂觀的語言取代,藉以提升自我效能。

●計數:例如從1000倒數至0,或從1開始逐漸加7,往上算總和至將近1000。專家指出,此方式可暫時轉移注意力,讓個人從不安的意念中跳脫出來,避免焦慮情緒蔓延。

倘若已熟練前述技巧,應用後,效果有限,建議還是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等)的協助,相信早期介入,應能順利擺脫焦慮的糾纏。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都幻想男生強暴她

 

 

 

2014年06月13日

更多專欄文章

 


重返台北執業3年,不少老病人找上門,美雅是其中之一。
「妳離開以後,美雅在T大的門診醫生3個月換一次,沒人能掌握她的病情。最近家裡又出事,我忙到沒時間盯她吃藥,病就犯了。」美雅大姊才開口,我便暗暗慚愧,彷彿當年不該拋棄她們,去台東行醫。





「幸好有人報妳在這裡,我們趕緊殺過來。」不等多心的醫師回應,大姊改催美雅開口,3秒不到,又兀自說著,「奇怪,那麼內向、又沒交過男朋友的人,怎麼每次發作都幻想男生強暴她?唉,也不怪她,這種事怎麼跟男醫師講?」

7年前初診,確是同樣症狀。高職肄業後,一直留在家裡協助蔬果小賣的美雅,突然拒絕顧店,把自己鎖在房裡,說有男客色瞇瞇,晚上還溜進房輕薄她。見苗頭不對,大姊立刻帶她就診,藥才服了個把月,又能回店裡幫忙。

我還想起,當年稱讚大姊警覺性高,她苦笑從小經歷母親精神病反覆發作,很有經驗;也希望老三及早治療,別像母親,最後被送進療養院。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


「還是在家裡幫忙?」趁大姊喘口氣,我問美雅,她搖頭不語。大姊再度搶話,抱怨自從兩年前附近購物中心開賣生鮮蔬果,生意越來越差;老二還欠人一屁股債,法院就要來查封,店得收掉,準備搬家。
直到問診完畢,我始終找不出適切的安慰話語,只是再三叮囑病人按時服藥。兩周後,美雅一人回診,原以為病有起色,焦頭爛額的大姊才放她單飛,未料她眼眶一紅,回說「爸爸中風住院,大姊去顧他」。
所幸,厄運似乎到此為止。父親只是小中風,出院後行動如常。搬家後,附近一間老是缺工的家庭式包裝工廠雇了美雅。單調的作業,恰恰適合像她這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老闆還誇她老實,不摸魚。雅美也為自己每個月能掙18K感到開心。
只有我,得知工廠不掛勞健保,無能地嘀咕著。


吳佳璇《人情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下不停好憂鬱 求診患者增3成

 

 

 

2014年06月09日

更多專欄文章

 

又下雨了,好煩喔!(設計對白)模特兒╱兔兔

5、6月是梅雨季節,接連大雨讓不少人整日待在家,心情也悶得慌,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近日因憂鬱而求診的患者,比平日增加約2~3成,又以女性比男性多,建議即使下雨也要找地方運動,或是外出至室內的公共場所,以及每天大笑一次,都有助於找回快樂的心情。報導╱周佩儀 攝影╱陳逸宏 部分圖片╱資料照片







杏仁核功能較弱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憂鬱;而松果體日照接收不足容易讓人感到沮喪。

連續好幾天都在下雨,讓人悶在家裡悶到快發霉、情緒也變低落,不只容易誘發憂鬱症患者發病,一般民眾也感到鬱悶不樂,楊聰財醫師表示,求診人數比平常增約2~3成,又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憂鬱,主因為女性位於腦部邊緣系統的杏仁核功能比較弱,偏向感情導向,因此才會比男性更容易憂鬱,而雨天無法曬太陽、運動量減少、灰色天空感覺差等都是造成情緒煩悶的因素之一。










【先了解】無法曬太陽


曬太陽有助增加腦內血清素,使人感到快樂,但連續雨天讓人曬不到太陽,腦部的松果體日照接收不足,會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多,褪黑激素分泌一多就會影響情緒荷爾蒙運作不理想,讓人感到沮喪、不開心等。








運動量減少


俗話說:「要活就要動」,運動時會讓身體分泌如血清素、多巴胺、新腎上腺素、腦內嗎啡等快樂激素,都有助於使情緒穩定、正向,但下雨天會使人無法到戶外運動,容易讓人變得無精打采、悶悶不樂。








灰色感覺差


由於人的視覺感官,看見比較明亮的顏色,例如綠色、金黃色、白色等都會讓人的視覺感官有正面、正向的感受,也會產生愉快的心情,但是下雨天時天空灰濛濛,會帶給人們負面憂鬱的感受,情緒當然會受影響。








【這樣做】多運動抗憂鬱


運動能增加體內情緒荷爾蒙分泌,就算下雨也要找地方運動,活動筋骨,另外,千萬不要整天躺在床上,或是窩在沙發上,若白天躺在床上休息也不要超過一小時,生活作息要規律,才不會碰到雨天就憂鬱。








每天大笑一次


睡覺前寫快樂日記,記錄當天發生的開心事,或每天大笑一次,都能讓心情變好,但如果想不出可以大笑的事,據研究,咬枝筆或筷子,讓嘴巴呈唸C字時的嘴型,維持5分鐘,有助刺激腦內嗎啡分泌、心情愉快。








易誘發憂鬱症


連續雨天也有可能使憂鬱症患者被誘發發病,使病情加重,建議憂鬱症患者發現症狀加重或病情復發,應立即向醫師反應,請醫師評估了解是否需要調整抗憂鬱劑的劑量,或是進行其他治療,改善憂鬱症狀。








【醫師說】新店耕莘醫院 精神科專科醫師 楊聰財


建議平常要多運動,大笑、咬筆或筷子呈現唸C字時的嘴型,都能使情緒穩定,而非只是雨天才做。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捷」色變 調適壓力釋放「不開心」









Ads by Google
新竹寶山美地-晴山農園 www.ezfarm.com.tw
距交流道、市區、便利商店只要5分鐘 下班後最舒服自在的溫馨小屋
2014-06-09

文/蘇柏文

北捷殺人案讓許多人聞「捷」色變,也有人陸續在臉書上表達壓抑已久的情緒,卻也凸顯出現代人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但不知如何處理。

我曾經在門診中,遇過一名國中生對漫畫《死亡筆記本》很著迷,無法專心上課。由校方轉介評估,當時評估個案無精神疾患,但他抱怨:「人活著很辛苦、沒有目標,父母只會賺錢,不知道為什麼會被生下來?」

會談中發現,個案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較為疏離,也比較缺乏成就感,導致個案心理空虛委靡。

此外,也曾有不少新興成癮物質長期使用者在會談時表達社會適應困難,因失眠、焦慮等症狀接受醫療協助。即使家人或朋友嘗試關懷,但個案卻想要選擇逃避,因為長期缺乏自信,對外界的關懷變得較為敏感所致。

很多人在面對工作或課業的壓力時,習慣透過手機或網路、電玩紓壓,也有不少人認為網路聊天,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但是長期下來,反而會更疏於跟朋友、鄰居見面互動,以至於現實生活中,遭遇困難時,雖有網友上千人,卻無人可以真實陪伴面對。

如果經常有失眠困擾,或白天感到疲倦,但找不到讓自己感到真正有興趣的事物,不妨運用「WHO-5的幸福指標」(可上網至http://dr-su.org下載),自我檢測心理健康狀態。如果分數未達13分,便需注意生活中是否有些事情讓自己喘不過氣。

當覺得自己感到不快樂或不幸福時,不妨走出房間,多與朋友一起出遊、運動、踏青。

如果個性比較內向的人,也可定期邀約三五好友一同聚餐閒聊,分享生活瑣事;如果自己比較容易焦慮緊張,建議參加靜坐、瑜伽、太極、氣功等較為舒緩放鬆的團體活動。

如果有不方便向親友訴說的壓力事件,可尋求專業團隊,把心事「說」出來,讓壓力得以適度宣洩,千萬不要以為醫師只有藥物治療,會談也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

光靠藥物舒緩身心不適,將會「事倍功半」,也不宜過度使用臉書、遊戲、聊天室等虛擬世界忘卻煩惱和發洩情緒。

要提醒的是,不開心或不幸福,絕非等於心理疾患。但是要找對抒發方式,以免造成遺憾。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精神科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