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疲勞症候群   】

慢性疲勞上身,心理諮商 ,可緩解,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應就醫

怎麼每天都這麼累!?

你是否覺得每天心情差又疲累,就算休息後也沒有改善?小心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作祟!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是指身體出現無法解釋的疲勞感,且持續6個月以上,多發生在20~40歲以上、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多數是因長期處於壓力大、情緒不佳的狀況所致,建議除了改變生活型態、規律運動外,也可配合心理諮商,才能擺脫慢性疲勞症候群。

陳志道主任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統計顯示,至門診就醫的病患有20~30%的人反應身體疲累,而最後確診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約5~10%左右,慢性疲勞症候群是指身體出現已排除其它疾病影響的疲勞感,就算休息仍無法得到改善,影響到生活、工作正常表現,與一般疲勞最大不同是,一般疲勞通常最多休息1~2周後就會恢復,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疲勞感會持續、反覆6個月以上。

【先了解】容易使肌肉痠痛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症表現有身體發炎、肌肉痠痛、肌力表現差、喉嚨痛、關節痛、頭痛及睡眠型態改變,嗜睡或失眠等,可能單項或多項一起發生;若長期未解決,可能影響生活與工作表現,患者會覺得自己一直在生病、沒有活力,使生活品質滿意度下降。

藥物引嗜睡疲勞

雖然疲勞感要持續6個月以上,才可能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但陳志道建議,若發現疲勞感持續2~3周以上仍未改善,就可先至家醫科檢查,因生理、心理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疲勞感,若是疾病因素如甲狀腺低下等,就要接受治療;或是藥物引起嗜睡,則可與醫師討論替換藥物;運動導致肌肉負荷過大,應調整運動型態;心理因素如長期處於壓力大的環境等,可接受心理諮商調適。

【這樣做】藥物僅能改善症狀

治療可分藥物、非藥物,陳志道主任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壓力、情緒造成慢性疲勞佔多數,因此在藥物治療上,會依症狀給予輕量抗憂鬱、抗焦慮藥物來舒緩情緒,有些患者睡覺時無法放鬆,就會給予肌肉放鬆劑,但陳志道提醒,藥物僅能改善不適,想根本改善得透過非藥物治療。

學習調適壓力放鬆

非藥物治療的部分,由於慢性疲勞症候群多是長期負面情緒、壓力累積導致,所以會建議患者尋求心理諮商,透過專業的諮商心理師,了解如何調適壓力、放鬆技巧,且每個人調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與專業的心理師討論,更能有效、快速找到合適的方法。

多多運動增加活力

除此之外,一定要有規律的生活型態,像固定的進食、睡眠時間,若生活作息一直很混亂,想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往往比較困難;也可培養運動習慣,每周3天、每天10~15分鐘,強度可慢慢增加,建議先從走路做起,再進階到快走或騎腳踏車等,透過運動放鬆神經、增加活力。

少喝咖啡有助改善

由於咖啡、茶、糖類的成分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容易導致作息不正常,因此減少咖啡、茶、糖類的攝取,也有助於病情改善;陳志道主任再次強調,慢性疲勞症候群是長期累積,所以需要治療約2~3個月以上病情才有明顯改善,患者要有耐心,不要感到太焦慮。


有些醫療機構提供自主神經檢查,透過心律變異指數,提供醫師做症狀控制參考,準確對症下藥。 【 文/陳志道醫師/亞東醫院家醫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