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避衝突 冷戰傷更大 】
 
婚姻貴在情感的支持與歸屬感,不只是有個人作伴,我們更渴望與生命伴侶深入交流和互動,不掩藏地坦露自己。
 
麻煩的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都不同,愈靠近,愈容易出現爭吵和傷害,久而久之便衍生失望和沮喪。
 
◆◆◆ 逃避衝突保持沉默 溝通管道斷了線
 
大家都明白「吵架也是一種溝通」,但在諮商室裡,我卻常聽見個案說自己「很害怕衝突」,理由不外乎是「怕麻煩」、「怕累」(懶得多講),或「怕再講(吵)下去彼此的情緒都更糟」,害怕它自然而然就會想逃避它。
 
舉個例子來說:莉裴(化名)常覺得先生明宇(化名)不夠愛她,對其他家人比較好,她希望先生更認同她、瞭解她,總是想表達自己為甚麼這樣那樣,因此睡前的閒聊,常常一不小心就變成兩小時以上的爭吵。
 
剛開始明宇還會為自己解釋和據理力爭,但因常陷入爭論,不喜歡衝突的明宇變得愈來愈沉默,也愈來愈抗拒和莉裴有心靈上的交流。
 
前陣子兩人和明宇的母親和姊姊一起出國,結果莉裴幾乎每天晚上都在怨怪明宇對媽媽和姊姊比對她好,也對她不夠大方等等,讓明宇覺得又累又煩,出國遊玩不但情緒沒有放鬆,反而更緊繃。
 
回來後兩人又冷戰了兩個多禮拜,雙方都很厭倦這樣的循環,明宇的心情愈來愈沉重,晚上寧可加班也不太想早點回家。
 
◆◆◆ 適度衝突愈吵愈愛 為關係尋求改善之道
 
許多人以為衝突和爭吵容易造成婚姻觸礁,其實無聲的冷戰毒害更深。
 
關係出現巨大裂縫,常是因其中一方或雙方逃避面對問題,不願為衝突尋找解決之道。其實並非所有的爭執都會傷損關係,有些夫妻愈吵愈恩愛,有些夫妻卻使關係一步步走向死胡同,關鍵在於是否能讓衝突更具建設性。
 
這次想跟大家談談「適度衝突」的好處,以及如何避免讓衝突造成難以修補的傷害。
 
◆◆◆ 〈好處1〉看見衝突正面意義 磨合讓關係成長
 
衝突多從差異、要求、反抗或不安而來,有時是為了價值觀或生活習慣不同,有時是因內心的不滿不吐不快。
 
的確,惡言相向、逞一時口舌之快常耗力又充滿破壞性,但掩藏它壓抑它,最後往往更一發不可收拾,也可能造成其他情緒上的過度反應(就像案例中的明宇)。
 
親密關係中的摩擦是無可避免的;害怕衝突的人,可能要試著改變對衝突的刻板印象;
 
當我們更願意接受「爭吵」是親密的好朋友,不那麼害怕衝突,便能看見它正面的意義。
 
衝突會將真實的人生呈現在我們面前,幫助我們學習捍衛自我的主體性和建立彼此的界線。
 
愈能接受有甘有苦的現實,我們也就愈接近真正的親密。
 
◆◆◆ 〈好處2〉聽見對方的聲音 有助改善僵化關係
 
美國婚姻專家約翰.高特曼說:「可以白頭偕老的夫妻,關鍵不在於兩人是否契合,而是如何處理彼此的差異和不契合。」
 
我知道有些歧異一時無法解決,如果雙方中間已築立一道很高的牆,要讓負面的衝突變成良性溝通更不容易,需要先重建彼此的信任,才可能逐漸展開新的對話。
 
我想強調的是,衝突本身並不可怕,人們怕的是吵個沒完、永遠找不到共識的衝突。當我們極力迴避衝突,就很難相互了解或產生同理心,坦誠相對雖有說錯話和把自己推上火線的風險,卻更能聽見彼此的觀點和感受。
 
◆◆◆ 〈好處3〉尊重差異理性處理 改變負向衝突惡循環
 
想改變負向的衝突循環模式,有兩個重點:一是「尊重差異」,一是「學習理性爭吵」。
 
「理性」與「壓抑」不同,不是要彼此儘量隱忍再隱忍,而是適度、不情緒化地表達個人的所思所感,也允許對方有不同的意見,而不再「堅持自己是對的」。
 
此外,「理性處理」和「冷處理」截然不同,不回應、漠視另一半的感受,也許有「我不跟你吵」和避免激烈衝突的動機,卻忽略了沉默和充耳不聞常加深傷痕,更可能激怒對方和引發情緒化反應,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累積更多負面情緒。
 
◆◆◆ 建設性爭吵釐清想法 磨合妥協建立新共識
 
密西根大學的一個婚姻研究發現:當夫妻中的一方以「建設性爭吵」處理衝突,另一方卻以「不予理會」的方式回應,很容易傷害婚姻關係且增加離婚風險。
 
換句話說,長期的壓抑和消極抵抗,更容易使婚姻陷入困境。
 
為了達到有效溝通、不讓彼此進入衝突的負面循環,除了經常提醒自己避免直接指責、批評、威脅,或不要硬想爭出個是非黑白,也要留意是否說話帶刺或以忽略漠視的態度回應對方,這些都不是理性處理衝突的方式。
 
綜合以上,適度衝突讓人成長,釐清彼此的看法與爭議,教伴侶學習合作與妥協,讓積壓多年未處理的感受和想法浮出表面,使彼此有新的連結、親密關係更健康穩固。
 
【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婚姻幸福學〉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