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靈修,情緒,自律神經,精神,身心症,躁鬱,心理壓力,睡眠,恐慌 (4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故喊痛、睡不好 老年憂鬱拉警報

 
▲陳永興說,自己也曾誤以為母親的憂鬱只是身體不適,經及時治療,現在身心狀況已好轉。(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又快到老少團圓的年節,可能會聽到長輩抱怨睡不好、吃得少、成天操煩擔心、到處喊痛,家人都已經見怪不怪,甚至覺得是「老番癲」的正常現象。不過,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宗正提醒,這些都是憂鬱症的警訊。

家人多關心 出現警訊最好就醫

董氏基金會昨舉辦高齡憂鬱情形公佈記者會,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出席表示,自己的88歲母親曾經忽然說想死,家人才驚覺她不愛外出、常腹痛、焦慮,都可能是憂鬱症造成的結果,所幸治療後記性和口語能力都改善。

護理長翁靜宜從事居家護理工作,發現獨居老人特別憂鬱,除非有人陪伴和懇談,否則都像孤島一樣無援。

一位80歲獨居老婦長期頭痛、嘔吐,有輕生念頭,家訪幾次後,老婦才吐露很思念在花蓮服監的兒子,擔心有生之年無法再見面。

男性好強 就診數僅女性的1/4

依據盛行率估算,台灣至少有31萬名老人已經憂鬱到明顯失能,羅東聖母醫院卻發現,願意就醫求助的不到一成,男性太好強,就診人數更只有女性的1/4。黃宗正提醒,若發現長輩面容愁苦、身體不適,真的要花點時間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心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耐心地聆聽與陪伴 憂鬱青少年不走絕路

 

文/陳舒儀

根據衛生署近幾年所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中,自殺一直位居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意外事故。

許多家長不禁困惑:「為什麼?」在物質無虞的年代中,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正值青春的孩子想結束生命?我們又可以如何幫助迷惘的青少年呢?

從筆者的實務經驗中,現代青少年常需面臨人際適應與情緒困擾的挑戰。也就是說,現代青少年在「與人」相處上,更容易出現困境,包含親子、家人、同儕、愛情等各類人際關係,這也是青少年更躲進虛擬世界的互動、甚至崇拜虛擬偶像的原因。

當「與人」相處的困境長期被忽略,青少年很容易處在「沒人了解我」的狀態裡,一旦遇到生活壓力,便感受到強烈的孤單無助感,而陷入個人的負面情緒漩渦中,最後鑽牛角尖地認定無路可走,輕易放棄寶貴性命。

當青少年有異常的情緒表現,例如:面帶憂愁、關在房間、嗜睡或失眠等,家長就應該多加留意與關心,並參考下列原則來協助青少年:

●接納孩子的煩惱:不少家長經常輕忽孩子的煩惱,以為那沒什麼大不了,然而成人眼中的小事,往往就是孩子心中的大事。「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往往只會讓青少年更將煩惱鎖在心中,不願或不敢再啟口。

●多傾聽:「說出來」可以幫助一個人釋放情緒與整理思緒,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但不要急著給予建議或責備,耐心地聆聽與陪伴,就能幫助青少年舒緩擔心與焦慮的情緒。

●鼓勵青少年求助:有時孩子並不想對家人訴說,或者家人的幫忙有限,此時家長應該鼓勵或陪同青少年向外求助,不論是找學校的輔導中心,或尋求精神科醫師、專業諮商心理師協助,皆能陪伴青少年面對生命中的難題。

最後提醒家長們,解決問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當您在關心孩子的困擾時,避免時常心急的去問他:「好一點沒?」「問題解決了嗎?」應該盡量給予青少年一段時間與空間去改善困境。

(作者為北市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治療引導 可抒發內在情緒

 

文/楊釗雯

如果不懂音樂或從沒玩過樂器的人也可以把音樂當做是表達自己情緒的工具嗎?答案是可以的。個案可藉由音樂治療師從旁的引導與指引,在安全的環境下,自由地探索音樂與自我情緒的關係,經由音樂的傳達,表露自我潛在內心的情緒。

與過動兒個案的相處經驗裡,個案在課堂裡,跟著我的鋼琴伴奏聲,敲打樂器。沒有口語的溝通,只有一來一往的樂器對話,過程中,卻重新塑造個案情緒內化的不同經驗。其實音樂不只是表達情緒而已,也扮演喚起者的角色,將聆聽者另一層面的情緒引導出來。

如同在日常生活當中,音樂可以在不同模式的情境下產生作用,例如:同樣一首歌,在百貨公司、車子裡或在音樂廳裡,會隨著環境的不同,喚起不一樣的情緒。

在與發展遲緩個案們的音樂治療課程當中,治療師運用音樂為個案塑造不一樣的環境氣氛,逐漸地慢慢建構他們內在的認知能力,幫助他們輕鬆愉快地學習。各種聲音建構起來的「音樂」,都具有表達情緒的功能與塑造環境的氣氛。音樂是多元面向化的製造器與容器,隨時都可以接收與提供不同個案們的需求。

另外,隨著音樂治療師運用音樂多元面向化的力量,幫助個案們建立內心與外界的溝通橋樑,進而產生正面情緒與學習能力。(作者為長庚紀念醫院音樂治療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到哪裡去了?

 

◎KeLu

滴答,滴答,滴答。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原來天花板在夜晚是墨綠色,每一分一秒是以這樣的步調在行走,以前不曾在意過這些。眼前天花板開始浮現一根秒針,它正劃出一個圓,流轉無數,宣告著我遺失的睡眠。睡眠能夠修復白天受損的身體,我卻遺失這個機會。

已經忘記是第幾次失眠,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身體的疲憊總是掐著我的神經,警告我趕快入睡,然而,腦中的虛擬私人樂團似乎還不肯罷休,持續敲打樂曲。放空,放空,愈是這樣想,就愈要打響拍子,連白天的煩惱都開始排行程表輪流放映。試圖讓身體側至另一邊,頭往左上傾一點,再把雙腳稍微往右順時針移動三十度,非得要喬出一個讓小型樂團願意下班的姿勢。我鑽進被窩更深的地方,闔上眼睛,四隻羊,五隻羊,六隻羊,再次步入無限迴圈,還是無法闖入淺層睡眠的大門。

據說如果使用三十分鐘左右才入睡的人都算正常,入睡與醒來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淺層睡眠到深層再到淺層,不可能說開就開,說關就關。在無法得到進入淺層睡眠門票的情況下,我決定把失去到進入睡眠期間的時光,當作與自我對話的秘密小徑。失眠時,總是會特意丟一個問題給虛擬樂團思考,想著想著,就會跨越心橋到天明。神奇的是一覺醒來,會發現心中早有個決定或答案,看來大腦都會趁人們不注意時,在潛意識裡和心靈幽會。

滴答,滴答,滴答,又是新的開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好命 才得憂鬱症

 

 

20出頭,就如願嫁豪門,可惜人生,不是有錢就好。


 

年輕美麗的小姑姑,從小就立志嫁有錢人,也有很多男人追求,但她只跟有錢的男生約會,在同時與3男交往後(醫生、律師、企業小開),最後接受財力最好的企業小開求婚,在20出頭就躍上枝頭。

當少奶奶 心裡自卑

婚後的小姑姑,跟著做生意的丈夫世界走透透,護照蓋滿世界各國的出入境章,在出國不普及的年代,非常令人羨慕。幾年後,小姑姑獨自帶小表弟到美國當小留學生;也曾有一年邀請我到美國度假,當時只覺得小姑姑美國的家好漂亮,不但房子大,還有泳池跟花園。小姑姑還對我說:「如果要交男朋友,就找有錢的男人,這樣可確保妳的婚姻生活無虞。麵包絕對比愛情重要。像妳大姑姑,跟個普通的上班族結婚,現在夫妻兩個都要工作,才能維持生活開銷,小孩留給鄉下的公婆帶,妳覺得這種生活好嗎?」看著小姑姑富裕的生活享受,再想想大姑姑平凡的上班族苦勞,當下的我點頭如搗蒜。
20多年後,聽說小姑姑回台定居,但是患了重度憂鬱症,於是我去探望她。沉默的她不復以往的意氣風發,人也感覺很蒼老。我問她到底怎麼了?雙眼無神的小姑姑緩緩道出不為人知的委曲。

攜子赴美 為了逃避

原來,風光嫁入豪門的她,並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般幸福。其他妯娌為了爭取一席之地,無不勾心鬥角的討好公婆。但是跟其他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妯娌比起來,農家出生的小姑姑身家明顯遜色,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高攀來的,也因此帶給小姑姑無形的自卑感,在夫家總是抬不起頭。
所以她最愛跟著小姑丈到國外出差,美其名陪伴,其實是要逃避跟公婆及妯娌間的相處。只可惜婚後沒幾年,小姑丈迷戀酒店女子,甚至徹夜不歸。如果小姑姑逼問行蹤,甚至會惹來一陣拳打腳踢。為了面子也為了保住麵包婚姻,最後她不再聞問,乾脆帶兒子到美國就學,逃離空虛的婚姻生活。對她而言,只要抓住兒子,就等於穩住婚姻的金飯碗。
後來小表弟考上美國建築師執照,並娶了個美國籍女子。或許是西化影響,小表弟直接表明,婚後要跟妻子搬出去生活,向來以兒子為重的小姑姑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再加上台灣的公婆認為孫子已成家,小姑姑沒必要再留在美國,於是斷了美國的金援,要小姑姑回台盡妻子及媳婦的義務。失去金援,又無謀生能力的小姑姑只好回台,但是跟老公感情早已蕩然無存,還要重新適應跟公婆及妯娌同住,每天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不久就因為壓力過大而憂鬱症上身,躺在床上無法起身。公婆不能體諒的說她太好命,沒事跟人家得什麼憂鬱症。
小姑姑說著說著,突然感嘆的說,前些日子大姑姑夫妻來看她,看著他們夫妻倆老來互相扶持的樣子,讓她好生羨慕。雖然大姑丈家境小康,但是也把小孩養育成人,夫妻倆現在過著爬山運動的退休生活,開心而滿足。小姑姑現在才知道,麵包是婚姻裡頭很重要的東西,但是有麵包卻無感情的婚姻,雖然不會餓死人,但是心靈上的折磨卻比餓肚子更傷人。

 

小瑜╱高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眠藥不可與酒併服

 

文/林子堯

不少人錯以為「喝酒可以助眠」,以致常有備受失眠所苦者想要併用藥物與酒精,希望能加強助眠效果,殊不知道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到藥物療效,容易產生藥物耐受性,增加肝臟負擔,還可能抑制呼吸,甚至死亡。

早期的安眠鎮定藥物以巴比妥類藥物(Barbiturate)為主,因為成癮性高、致死率高,後來逐漸研發出較為安全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如安定文、達眠伴)和非苯二氮平類藥物(如使蒂諾斯)。

雖然藥物變得相對安全,但反而讓安眠鎮定藥物越來越被濫用,民眾也常與酒類、茶類或葡萄柚汁共服。

安眠鎮定藥物本身有助眠、解焦慮、抗癲癇、肌肉放鬆和抑制呼吸的效果,通常心肺和肝腎功能正常的人服用不會有致命的風險,但是如果併用酒精,會讓藥物的作用產生變化,造成無法預期的後果。

由於酒精和安眠鎮定藥物在人體內都是作用在「GABA受體」上,也容易產生「交叉型耐受性」,也就是使用量越來越高,對安眠鎮定藥物產生依賴。

藥物可說是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則「藥到病除」,「用不好」則可能「藥到命除」,因此使用時須特別小心。

(作者為桃園療養院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安眠藥濫用率 近6年暴增6倍

 

文/陳嬿伊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在台灣平均每4人就有一人有睡眠困擾,安眠藥使用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最新的衛生署藥物濫用調查發現,安眠藥濫用率近6年暴增6倍,如何正確使用安眠藥與不濫用成為迫切的課題。

◎安眠藥的主要特性︰

●臨床上,常開立的安眠藥主要是作用在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接受器上。

●耐受性︰由於安眠藥作用在大腦中樞,一般連續使用2至4週,容易出現「耐受性」。簡單說,原來吃1顆就可以睡得好,後來要吃到2顆才可以睡,隨著用藥時間變長,藥效變差。有些人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出現抗藥性。

●戒斷性︰持續使用安眠藥一段時間,非經醫師指示而自行停藥或減藥,大腦中樞受到突然的影響,短時間內會出現心理與生理不舒服的症狀,像是莫名焦慮、恐慌、失眠、頭痛、頭暈、手抖、坐立難安、短暫的幻覺,嚴重者可能還會有抽搐的情形。

◎如何不依賴或不濫用安眠藥?

長期(超過1個月)使用安眠藥的人,需與身心科醫師作相關的諮詢討論,了解睡眠問題真正的根源。

引起失眠的因素很多,處理與治療導致失眠的因素,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並擺脫需要長期服用安眠藥的狀況。

門診中,常遇到憂鬱問題伴隨失眠的病患未就診前,通常有長期依賴安眠藥入睡的問題,就診治療憂鬱的核心問題後,漸漸地睡眠品質改善,安眠藥的使用量也愈來愈少。

其他引起長期睡眠問題的原因,像是身體疼痛、慢性身體問題、生活壓力、作息不穩定等,都是要處理根本的問題後,才有辦法真正改善睡眠。

光靠安眠藥是絕對不會治癒的,就好比身體某處發炎疼痛,若只吃止痛藥而不去處理發炎的病灶,只會愈來愈痛,止痛藥愈吃愈多。

◎解決安眠藥使用的兩難︰

長期使用安眠藥常常形成兩難的局面︰覺得要靠安眠藥才能睡得好,但又擔心依賴安眠藥。

不少長期使用安眠藥的病患遇到了安眠藥耐受性的問題,但未尋求身心科解決失眠的根本問題,導致安眠藥愈吃愈多,欲罷不能,甚至到濫用的情形。

另一種情況是,病患擔心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未經醫師的指示下自行停藥或減藥,導致出現前述安眠藥戒斷的不舒服症狀。

長期用藥與醫生討論 別依賴

安眠藥或許可以快速改善睡眠,但長期失眠只靠安眠藥的人,容易因安眠藥的耐受性而對藥物產生依賴或成癮問題。

正視睡眠問題,尋求專業協助,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才能有效地擺脫安眠藥的制約。

(作者為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強迫症 不是意志力的問題

 

文/郭彥麟

1997年一部名為《愛在心裡口難開》電影裡的男主角,每次洗手一定要拆封全新的肥皂,並依照繁雜步驟進行。除此之外,他必須反覆地開關門鎖,如同一種虔誠的宗教儀式。

電影中角色是一名強迫症患者。強迫症英文名稱為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bsession指的是腦中無法控制且重複出現的意念、Compulsion指的則是重複的行為。這些強迫意念會帶給患者相當大的內在衝突,理智上,他或許明白想法是過度、不切實際的,但他依然無法阻擋意念不斷湧出。為了減輕焦慮或抵銷這些意念,患者必須產生各種相對應的強迫行為。

常見的強迫行為有清洗、檢查、整理、儀式化行為等。因為腦中不斷浮現骯髒的擔憂,反覆清洗;因為擔心疏漏,反覆檢查門窗、瓦斯、水龍頭等;因為感覺凌亂不舒服,反覆整理排序;甚或因為腦中打了「如果不如此,便會招來厄運」的死結,只好重複一些儀式化的行為,例如敲門要敲7的倍數。

這些症狀除了浪費時間、阻礙生活,造成身體、財產的損傷外,最沉重的莫過於患者的罪惡感及自卑。患者可能會責怪自己意志力薄弱,為了掩飾症狀而自我封閉,躲藏在害怕歧視與自我厭惡的陰影之中。

然而,強迫症絕對不是意志力的問題。研究發現,大腦神經迴路、基底核(basal  ganglion)功能異常、血清激素及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都是造成強迫症的重要因素。

強迫症是一個大腦結構及功能失調的生理問題,不是著魔,也不是個性軟弱造成。

強迫症影響世界上約2%的人,許多人自兒童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受強迫症束縛。揮之不去的蜂群,拖累學業表現,限制人際關係,甚至引發家庭風暴,但大多數人,仍拖延數年才鼓起勇氣求助。

強迫症的治療,以藥物(調節血清激素)及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合併兩種治療方式可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藥物就像潤滑油,先在死結上抹油,再透過認知的修正、行為的暴露,慢慢交由病人打開死結。一味強求病人用意志力克服,往往只是徒增病人的焦慮,症狀也會因壓力而加劇。

藥物或認知行為治療 效果不錯

目前無論是藥物或認知行為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根據症狀嚴重度及現實環境的配合度,選擇適當的治療,及早修正因症狀而扭曲的生活,走出意志力的迷思。

(作者為高雄耕心療癒診所精神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爆老年憂鬱 認識情緒症狀

 

文/黃隆正

近期全球熱映的電影「悲慘世界」,片中主角尚萬強(休傑克曼飾演)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創作的小說故事中核心人物。他倔強不向命運低頭的個性,棄惡從善,最後成為工廠老闆和市長,並收養了女工芳婷(安海瑟威飾演)的女兒珂賽特(伊莎貝爾艾倫飾演)。

在營救珂賽特的男友馬留斯之後,因不想讓過去他身為違反假釋的逃犯身分曝光,連累珂賽特,選擇不告而別。

片中尚萬強孤獨地想在修道院度過餘生,但卻日日思念著珂賽特,擔心會孤獨地死去;同時因其心中深沉的罪惡感也一直揮之不去,不斷乞求上帝的赦免,讓他終日以淚洗面,鬱鬱寡歡。

老年的尚萬強出現的這些狀況,其實與老年憂鬱症的表現是很相像的。就像很多老年人在走到人生的這個階段時,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不斷失去;他們不僅失去了家人、朋友、健康、體力、外貌,也失去了自主能力、社會地位、自信與生活目標。有些人甚至還會帶著悔恨及罪惡感,更加重了他們的憂鬱與負面想法,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沒有價值,沒有希望,甚至只想早一點死去,以求解脫。

◎台灣人口老化日益明顯,65歲以上人數超過260萬。以研究上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3%至12%來估計,國內可能有8至31萬名長者,深受憂鬱症困擾,但實際就醫治療的比例不到1成,原因可能為:

●家屬不瞭解疾病,誤以為老人家動不動喊身體痛、情緒低落是身體正常老化所致。

●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常陳訴身體症狀,例如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症狀等,容易忽略情緒症狀。

●老年人常有多種身體疾病或服用許多藥物產生副作用,與憂鬱症的身體表現(食慾不佳、累、體重減輕等)難以區分。

老人憂鬱症的問題對患者本身、家庭及社會都是相當大的負擔。親友應密切觀察家中長輩,多和他們聊天,多帶他們去戶外走走,讓他們培養自己的興趣。

若發現家中的老人開始變得精神愈來愈不好,愈來愈不常笑,常常健忘或經常性失眠,千萬別以為是年紀大的關係而置之不理,應考慮憂鬱症的可能,儘早請教專業醫師。在正確的鑑別診斷後,老年憂鬱症可以經治療改善。

要注意的治療事項是,使用抗鬱病藥物時,最好是從少量開始,寧可選擇副作用少、藥性緩的藥種,避免因不舒服副作用而中斷服藥。

此外,也要有耐心治療,因為藥物治療至少需服藥4至6週才會見效,治療療程至少要3個月,家人的關心與叮嚀老人家按時吃藥,有助於他們的病情穩定與康復。

(作者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閉症

星星的孩子不說話

 
圖/鍾淑婷
圖/鍾淑婷

文/丘引(寄自美國)

自閉症於1943年被美籍猶太裔的醫生柯納(Dr. Leo  Kanner)確定後,自閉症開始為一般人所認識,但發病原因還是不明,環境和基因,沒有一個譜,各國仍在研究中。

但自閉症的人數,不分國度,都是持續上升。台灣的自閉症人口到2010年時已經上升到9,613人,是2001年2,550人的276.9%。美國則是每88個兒童中就有1個是自閉症。一項由丹麥所做的自閉症調查與研究剛發布於美國小兒科的十二月份刊物,值得我們注意。

這項研究是針對丹麥1997和2003年96,736個兒童著手,以訪問那些兒童的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感染流行性感冒、發燒,和使用抗生素做為自閉症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期間曾感染流行性感冒的孕婦所生的小孩,比沒有罹患流行感冒孕婦所生的孩子,得到自閉症的機會是兩倍高。在懷孕期間曾發燒超過一星期的孕婦所生的孩子,3歲前被診斷得到自閉症的機會,更比沒有發燒孕婦生的孩子高達3倍。而懷孕期間曾使用抗生素的孕婦生的孩子,則有微量得到自閉症的機會。

不過,該文也指出,受到研究方法所限制,也許巧合,仍須做更多的研究。

若從統計學來看,這份研究的數量樣本很大,將近10萬個兒童,可信度非常的高。為此,在病因還不明確的現在,懷孕的人或將來要懷孕的女人都應該提高警覺,在懷孕期間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發燒和服用抗生素。至少,避免掉入這個陷阱,就降低孩子得到自閉症的機率。

自閉症兒童的智商有的高於一般智商,但高達三分之二低於正常智商。自閉症沒有族群或國度的分野,但男女的比例是4:1甚至是5:1。為什麼會有性別的差異,目前尚未被研究出來。自閉症有幾種情況,如缺乏社交人際關係能力、缺乏溝通能力、興趣有限及承載壓力能力低。

<家長不用怕>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雖然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癒自閉症,但確有其他療法。自閉症通常可以很早就發現,若父母或照顧者在孩子3歲以前具有自閉症意識,就可以早期發現,帶著孩子到醫院就診。

早期發現,自閉症的兒童可以獲得良好的教育和學習,如著名的美國自閉症者甘蘭蒂(Temple  Grandin),她在約兩歲半就被醫生診斷出是自閉症,醫生曾宣布甘蘭蒂這輩子都不會說話,但她的媽媽很早就開始教她閱讀識字和說話。雖然在上學期間受挫多,但甘蘭蒂後來拿到動物學博士,成為大學教授,她寫的兩本書關於自己自閉症的經驗,還幫助各國人士了解自閉症的內心世界。甘蘭蒂的名言是:「和動物說話比和人說話容易。」

有自閉症兒的家庭非常辛苦,天天都是挑戰。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政府資源的提供,以及學校教育的資助和配合。美國的處理方法是3歲前診斷出自閉症,就與當地的早期發現機構聯絡,3歲後發現則與教育系統聯絡。

針對丹麥的自閉症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推測,孕婦若注意保暖,就可以降低孩子得到自閉症的機會。因此,冬天天氣寒冷時,若家裡使用暖氣和除濕機,以及降低在公共場合的機會,將可減少孕婦得到流行性感冒、發燒和使用抗生素的可能,也就間接降低孩子與自閉症的關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定量後減量 避免安眠藥上癮

 
 
▲唐嘉宏醫師說,服用安眠藥應遵醫囑使用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

擔心安眠藥上癮,喝酒助眠?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嘉宏表示,喝酒助眠易破壞睡眠結構,愈喝愈多反而傷肝,遵從醫囑服用安眠藥,前半部「定時、定量」,後半部「緩慢減量」,可避免上癮。

喝酒助眠更傷身

現代人壓力大,失眠問題多,唐嘉宏指出,長期睡不好可能會混合憂鬱症、沒精神、忘東忘西、加速皮膚老化、免疫力下降等,但一般對安眠藥有迷思,害怕有副作用,傷肝、傷腎、怕上癮,常常吃2、3天後,睡得比較好,就自行停藥,反而打亂身體的適應力,導致後來真的不吃藥就睡不好,或以為喝酒可以幫助睡眠,卻愈喝愈多,尤其喝酒加上安眠藥,可能抑制呼吸,相當危險。

唐嘉宏說,嚴重失眠時,吃安眠藥可以幫忙將被打亂的生理時鐘回復規律,醫師開藥時,也會計畫讓安眠藥慢慢退場,靠著患者的身體繼續維持規律的生理時鐘,在服藥初期(前半部)一定要「定時、定量」,就是照醫師的囑咐按時吃藥及劑量,不要自己減藥;等到睡眠品質改善後(即後半部)再依據醫師診斷結果「緩慢減量」。

唐嘉宏也提醒民眾,不要陷入「一定要睡滿7、8小時」的迷思。適當的睡眠量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健康睡眠時數,睡眠完整度、熟睡度、白天精神好才是最重要的。

他建議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午睡不要超過半小時,固定時間上床睡覺,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下午也避免喝茶、咖啡、可樂等飲料;白天多運動,最好照到陽光,讓身體知道這是活動時間,晚餐也別吃太飽,以免影響睡眠。

睡前泡澡、肌肉放鬆、腹式深呼吸都可以讓身體準備好睡覺,若心裡掛念的事情把它記下來,再大的事情留到明天再煩惱;睡覺時燈光要暗,不要在床上看電視、工作;有失眠問題向睡眠門診醫師求診。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每5人 有1人失眠

睡不著…看電視聽音樂 更難入眠

 
不少人睡不著時會看電視,研究發現,這樣更會失眠。(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很多人睡不著,乾脆去看電視或聽音樂,以為這樣就可以放鬆入睡。但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不少人看了電視後,被節目內容所吸引,延長腦部刺激干擾的時間;聽音樂也會擔心忘了關機,反而更加焦慮。

台灣每5人 有1人失眠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二○一三國人睡眠大調查」指出,國人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深受失眠所苦。理事長林嘉謨表示,民眾只要有「卅分鐘無法入睡」、「比預定的時間早醒」及「半夜醒來不易再入睡」等三種症狀,且發生頻率一週有三次,即可認定為失眠者。這次的調查結果與二○○九年的廿一.八%盛行率相較,變化幅度不大。一旦失眠,常會造成三高、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會影響日常工作和作息,但多數民眾還是沒有察覺或正視睡眠問題,只有十五.五%的民眾表示,過去一個月曾對睡眠問題感到困擾。

此次調查特別針對民眾睡前活動進行了解,結果發現,民眾睡前最常在床上看電視、玩智慧手機、看書報雜誌、聽音樂及廣播。

3症狀一週3次 即失眠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指出,民眾睡前在床上玩智慧手機與看電視比率一樣高、均佔卅三.一%,並列第一。但玩智慧手機的時間不像看電視,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那麼長,對腦部的刺激干擾時間相對較短。

另外,失眠者有四十三%會選擇在床上看電視,非失眠者則僅有卅.七%會在睡前看電視。至於究竟是因為睡不著跑去看電視,還是因為看了電視才睡不著,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還要再更進一步的釐清。

吳家碩也不鼓勵睡前在床上聽音樂,建議不妨先在沙發上聽,等有了睡意之後再上床,而且最好可設定自動關機,才不會腦海一直惦著要關機,放鬆不下來,反而難以入睡。

有了睡意再上床 睡得香

「上床後,最好什麼事都不要做,就是睡覺!」吳家碩指出,任何在床上從事的非睡覺行為,都容易延長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間,不是更焦慮就是更亢奮,惡性循環更難入眠。

有人認為在睡前來一場「翻雲覆雨」的性愛,筋疲力盡之後更好睡,吳家碩指出,性愛也是一個會令人亢奮的劇烈運動,理論上也不建議在睡覺前做愛,不過,每個人體質不同,性愛素質亦不相似,沒有標準答案。

吳家碩建議,睡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靜態活動做為調適情緒、緩和身心的方法,引導身體慢慢進入睡眠情境,例如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肌肉放鬆法(透過肌肉接緊及放鬆,使身體感受及得到放鬆的狀態)等都可以,睡前固定在舒服的沙發或躺椅等地方進行,有睡意時再趕緊上床,應能縮短入睡時間並增進睡眠品質。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後多煩事 鎮靜安眠藥吃更多
 
▲鎮靜安眠類藥物一定要遵照醫囑服用,才不致出現成癮等問題。(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退休後,真的會比較開心?」「每天到處趴趴走,睡得比較好嗎?」答案恐怕沒那麼樂觀。

台灣第一份長達9年、分析兩萬多名各行業國民的大型研究,上個月出爐。比較健康狀況相同的退休者和未退休者,結果卻發現,鎮靜安眠藥的使用量不會因為退休而減少,顯示「退休」這件事,沒有辦法改善國人的心理健康。

最新一期《台灣公共衛生雜誌》刊載了一篇研究,以鎮靜安眠藥用量為指標,探討退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文德,利用民國88年到98年的健保資料,先找出50到64歲間的退休者,以及相同出生年但未退休者,分為兩組,總共兩萬多人。

再依據退休日期,分析兩組人在退休前3年到退休後6年,共9年的健保資料,比較退休者與未退休者使用鎮靜安眠藥的情形。

因為年齡、性別、職業類別、居住地區、退休前健康狀況等因素,都會影響退休後的心理健康。為了單獨探討「退休本身」的影響,研究人員也將退休者和未退休者兩兩配對,使每一對除了「退休與否」之外,其他條件都盡量相似,再重新比較用藥情形。

結果發現,在配對前,退休前一年到退休後6年這段時間,退休者的用藥量都顯著高於未退休者。配對後,相較於相同條件的未退休者,退休者的鎮靜安眠藥用量並沒有減少,且不論退休與否,藥量都有隨年齡逐漸增加的趨勢,

林文德副教授表示,這是台灣第一個回溯、追蹤長達9年,探討退休與精神用藥關係的研究。發現整體而言,剛退休前幾年會使用較多的鎮靜安眠藥,這可能反映因健康因素提早退休,或是因為退休後控制感降低,不確定性增加而焦慮。經過配對卻發現,不管是因為心理問題導致退休,或是因為退休而產生心理問題,「退休」本身,是無法改善心理健康的。

林文德也提醒,因研究僅限於健保資料,所以自己買藥、有睡眠障礙而未服藥者,都還沒有被這個研究計算進去。

台大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老年精神醫學專家黃宗正分析,臨床上觀察到,較晚退休的人因為年紀大、不易調適身心,可能開始依賴藥物。因這類藥物易使人產生依賴性,漸進減藥需要數月甚至一年,過程亟需耐心和毅力,對於年紀越大、健康狀況越差的老人,就越難改掉。

黃宗正憂心地說,台灣65歲以上老人有高達4成在吃安眠藥,顯示有些醫師的開藥習慣必須改變,也凸顯國內安眠藥太容易取得的問題;若有睡眠問題,應優先從運動、戒咖啡這些行為作起,不要濫用安眠藥。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憂解悶 吃對食物真開心

 
▲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葉酸。

圖.文/袁瑋

台灣代表隊在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八強之爭中,輸給日本與古巴,無法晉級,讓有一些服用抗憂鬱劑的患者詢問︰「吃什麼可以讓心情改善?」

最近有幾篇研究提到,補充「L-甲基葉酸(L-methylfolate)」可以加強抗憂鬱劑效果。美國精神醫學雜誌指出,服用抗憂鬱劑但反應不佳的患者,若每天服用15毫克的L-甲基葉酸藥物達60天,可增加對抗憂鬱劑反應2倍多,憂鬱指數也比對照組下降近2倍,適合重鬱症或藥物效果不彰的患者。

簡單來說,L-甲基葉酸就是「葉酸」的醫療食物。葉酸是維生素B的一種,缺乏可能造成貧血、記憶差、情緒不穩、味覺喪失、噁心、皮膚問題等。一般常聽到的是,孕婦服用葉酸可以預防新生兒神經系統問題;葉酸也協助製造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維持好心情和動力所必需的生化物質。

一般攝取食物得到的葉酸,到體內要轉換為L-甲基葉酸才有用,攝取葉酸7毫克相當於直接服用L-甲基葉酸1毫克,醫師在面對高危險孕婦、MTX治療癌症造成的葉酸缺乏、和葉酸缺乏相關的貧血患者時,會使用L-甲基葉酸,以達到較好的效率。

◎對於血中葉酸濃度過低的患者可以補充L-甲基葉酸,改善憂鬱症,但即使體內葉酸濃度正常,補充此營養補充劑,對於以下情形的患者可加強抗憂鬱劑的效果︰

●對標準抗憂鬱劑治療反應不佳。

●可能葉酸不足的族群,酒癮、厭食/暴食症、腸胃疾病、懷孕婦女。

●正在服用某些情緒穩定劑,如︰carbamazepine(癲通)、lamotrigine(樂命達),這些可能影響葉酸的吸收和L-methylfolate形成的藥物。

另一篇類似研究發現,這樣加強抗憂鬱劑的效果,在肥胖(BMI>30)的人身上特別明顯。除了少數本身對葉酸過敏、或1%至2%的機率會腸胃不適(胃口差、脹氣、排氣、嘴巴苦苦的),原則上沒有明顯副作用,是安全的補充劑。(作者為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小叮嚀>富含葉酸食物

若希望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不妨吃以下食物︰

●蔬菜類:如菠菜、芥藍、芥菜、蘿美生菜、蘆筍、花椰菜、芽甘藍、秋葵等深綠葉蔬菜。

●水果:許多水果都含有葉酸,但以木瓜含量最高,柑橘類水果亦富含葉酸,尤其柳橙、葡萄柚。

●莓果類:草莓、覆盆子、酪梨。

●豆類。

●種子類:葵花子、花生、亞麻子、杏仁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7成人會打鼾 呼吸中止不自知

 
▲呼吸中止症嚴重度v.s建議治療
▲藝人趙舜過年前檢查發現,睡覺時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高達170次,已屬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才開始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睡覺時會打呼嗎?資深藝人趙舜回憶26歲時,曾在朋友家過夜,鼾聲大到連樓上的鄰居都被吵醒,當時他一笑置之,不以為意。直到近年深受「三高疾病」(高血壓、血脂、血糖)所苦,且中風、洗腎、身體浮腫、天天打瞌睡,今年過年前檢查才驚覺,睡眠呼吸中止次數已高達每小時170次,可能夜間猝死,才接受治療。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嘉謨強調,慢性病的治療不是只有白天,睡覺時間也是關鍵。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就會睡不好,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和缺氧,使得血糖、血壓等慢性病控制大打折扣。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使用國際通用的睡眠篩檢問卷,針對1068位20到60歲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有68%受訪者睡覺打鼾,且超過一半的人都認為打鼾只是生活習慣,卻只有2成的人知道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與其他更致命的情況一起發生。頂尖期刊《Lancet(刺胳針)》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正常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發生車禍的機率是7倍,血壓不穩的機率近3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1.6倍,發生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機率是2.4倍。

福態男、鼻過敏 高危險群

林嘉謨指出,35歲以上、脖圍大於40公分、下巴內縮、BMI大於28的福態男,就是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危險群,且鼾聲越大,表示阻塞越嚴重。

除此之外,如果是鼻子過敏而鼻塞的小孩或成人,因為習慣用嘴巴呼吸,睡著時舌頭容易往後掉,也有可能造成呼吸中止。由於現代飲食西化造成肥胖人口增加、兒童過敏比率也節節上升,睡眠呼吸中止症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

林嘉謨建議,睡覺會打鼾或是睡不好的人,可透過睡眠檢查了解自己的狀況,如果真的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依照不同的程度,選擇適合的治療,早點「打破」睡不好和慢性病的惡性循環。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鼾莫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恐致命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打鼾雖是小毛病,但若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卻可能有致命危機,藝人趙舜就是一例,因嚴重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肺水腫且併發心臟衰竭。耳鼻喉科醫師表示,打鼾與輕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視患者是否有症狀或困擾再治療,但中度及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管有沒有症狀,都必須積極治療。

鼾聲如雷常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唯有及早的就醫評估及治療才是正確的作法。

 

署立屏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凱元醫師表示,打鼾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產生,都是因為上呼吸道的阻塞,使得氣流流動受阻所致,兩者可視為同種疾病,但不同程度的表現。患者超過5成多為中年男性,另有3成的更年期後女性,以及體重過重的患者也是好發族群。

目前治療上,分為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2大類。前者包含行為治療、配戴口腔矯正器;而手術治療,則包括了鼻部手術、軟顎手術、舌根手術、骨骼手術、及微創手術等,但手術的選擇,往往不是單一手術,而是多部位多階段的手術,方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像打鼾者一樣只是吵到旁人,更會影響到自身健康,因為在睡覺時呼吸道常阻塞造成缺氧,睡眠中常常驚醒不僅影響睡眠品質,以致白天昏昏欲睡,時間一久更會造成心肺功能變化,而出現高血壓、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據文獻記載,中度以上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發生高血壓的機率是常人的2.89倍;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機會較常人提高3至5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中,合併肺高壓的機率最高可達70%。

鄭凱元醫師(右)表示,打鼾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產生,都是因為上呼吸道的阻塞,使得氣流流動受阻所致,兩者可視為同種疾病,但不同程度的表現。(圖片提供/署立屏東醫院)

 

此外,中風的發生率也提高3倍,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亦增加。甚至有研究指出,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也比常人高了2倍。當然,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常伴隨著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是故交通意外的發生率也比常人高出了3至7倍。

因此,醫師提醒,切莫再有鼾聲如雷,代表睡得很沉的錯誤觀念,唯有及早就醫評估及治療才是正確的作法。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揪出睡眠障礙!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有效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在耳鼻喉科門中,常遇到因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前往求診的患者,醫師為了能更了解病患的睡眠疾患,會建議病患接受醫院的睡眠檢查,但由於常需等待數日才能受檢,再加上又得在醫院待一晚,往往有些病患會希望醫師能直接治療而跳過睡眠檢查。在未全盤評估患者睡眠中止症嚴重程度的情況下,有時會導致治療後,病患期待的落空,以及失去了術後追蹤的客觀數據比較。

現代人多數有睡眠障礙,目前已經有診斷新利器可全盤了解病因。

 

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趙俊智醫師去年9月到美國史丹佛醫學中心見習一個多月,在這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睡眠中心裡,體認到當地醫師在診斷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上,強調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的重要性,整個嚴謹的睡眠檢查團隊是台灣醫師學習的對象。

趙俊智醫師表示,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能正確診斷出患者的問題,再對症下藥治療。(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趙俊智醫師表示,針對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除了詳細詢問病史並檢查鼻部、口腔、咽部等來判斷病患阻塞的部位之外,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最重要的就是看看每個小時睡眠呼吸中止的次數、打鼾的次數、呼吸中止有沒有造成血中氧氣濃度往下掉、血中平均氧氣濃度及血中最低氧氣濃度等。

另外,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藉由腦波圖還可以分析患者的睡眠結構、效率等,這讓醫師能了解呼吸中止對睡眠的影響,病患是否有嚴重的腦波覺醒而導致白天的精神不濟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趙俊智醫師指出,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還有心電圖,基本的心臟功能可以獲得監測,而不寧腿症、週期性腳動症、夢遊症、夜驚、作夢期的睡眠行為異常等,則可以藉由肌電圖及影像觀察來診斷。

如果患者想知道自己在經過治療後,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否有改善,主觀上,除了自己白天精神是否有恢復、睡眠品質是否良好、家人描述患者的打鼾情形等,客觀上,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就能直接提供明確的數據來觀察治療成效。

趙俊智醫師強調,目前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不論是減重、側躺、睡眠時枕頭墊高、牙套、傳統的懸雍垂腭咽成形手術、無線電波射頻手術、使用陽壓呼吸器來打開塌陷的呼吸道等,無非都是希望患者的呼吸道在睡眠時能更加寬敞,口咽軟腭減少振動或磨擦因而減少打鼾聲,利用醫院型多重睡眠檢查各項監測指標了解病人的睡眠障礙狀況,再加上評估病患阻塞部位和嚴重程度,才能提供給患者最適合的治療。

由於國外睡眠檢查所貲不菲,不過在台灣,只要是符合睡眠檢查的適應症,多數也有健保的給付,實是台灣民眾的一大福音。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萬人打鼾困擾!日常保健減少3成發作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張世傑/台北報導】

 

枕邊人打鼾時「鼾」聲雷動,對於另一半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根據統計,國內約有超過百萬人有打鼾的困擾,其中有逾40萬人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提醒,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細節,至少可以減少3成打鼾患者的發作機率,更能避免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性。打鼾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卻有可能奪命,不可輕忽。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李學禹表示,側睡可以避免打鼾發生。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李學禹表示,發生打鼾7至8成與軟顎組織與懸壅垂有關,在睡眠狀態時,控制舌頭和軟顎的肌肉放鬆,氣體流經狹窄的呼吸道時,容易隨著吸氣動作一起振動,發出聲音。一旦咽喉附近的肌肉失去彈性鬆弛,阻塞空氣通道,呼吸無法流暢,自然會發出更大的聲響。

在日常生活中,有幾項保健方法能避免打鼾發生,李學禹表示,首先是睡覺時不要平躺,最好改為側睡,因為平躺時軟顎組織與舌頭會因重力關係自然往下掉,使得呼吸道變窄,容易產生打鼾;相對的,側睡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還有體重要控制,不宜在短短一年之內增加過多如超過5公斤,尤其中年人要特別注意。

另外,要改善上呼吸道的鼻腔空間,如果有阻塞情況,氣流便會震動到軟顎組織而發出聲音,擴大鼻腔呼吸空間的方式如服用消腫藥物,或去充血藥物,遇到過敏水腫情況,可噴類固醇改善,或使用潤滑劑使組織軟化。還有現代人最好不要熬夜,因為筋疲力竭的時候,打鼾的機率也會增加。對於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來說,也最好戒掉,尤其是喝酒後會使肌肉張力減弱,增加打鼾情況發生,甚至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呼吸中止症別輕忽 手術治療停看聽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如果發現枕邊人長期有睡眠時打鼾和白天精神不濟的情況,最好帶至醫院耳鼻喉科求診,因為有可能是打鼾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需要治療,尤其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性可能包括於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甚至發生睡覺中猝死;以及出現在開車時容易打瞌睡而造成車禍意外。

白天常常精神不濟、猛打哈欠,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

 

署立台南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政佑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在台灣實行已久,目前較普遍被使用的幾種方式,包括行為治療、口內裝置與手術治療。以行為治療來看包括維持理想體重:上呼吸道的軟組織會隨著體重的增加而變厚,增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性,對於沒有明顯構造上考量的過重患者,減重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方式。還有不可使用中樞神經鎮定劑:如酒精或安眠藥,它會增加肌肉的放鬆程度,使得睡眠呼吸中止的程度更加嚴重。以及改變睡姿:仰睡較容易造成上呼吸道阻塞,對於程度較輕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採取側睡會有些許的改善。

至於口內裝置則包括止鼾牙套,因下巴較內縮而導致舌根在睡覺時往後掉阻塞上呼吸道的患者,可至牙科評估裝置止鼾牙套,其原理是將舌頭及下顎往前拉,以增加上呼吸道的空間,但此方式只適合睡眠呼吸中止程度較輕的患者。有些人使用後會抱怨口水過多、下顎痛、牙齒鬆動。還有持續性呼吸道正壓治療(CPAP):使用這一種呼吸器是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目前公認最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機器會產生一個持續的氣流,透過面罩通過人的鼻子或嘴巴進入氣道,就如同一個無形的氣流支架,維持呼吸道的通暢。至於所需要的氣流壓力會因個人阻塞的嚴重度不同而做調整。

手術治療原理是將阻塞上呼吸道的部份組織做適當程度的修剪,以增加上呼吸道的空間,多實施在下列三個地方:鼻、軟上顎和舌根;目前較多使用的手術方式包括懸雍垂顎咽整形術(UPPP)、雷射輔助懸雍垂成形術(LAUP)、無線射頻止鼾術(RF),以及止鼾支架(pillar implant),但需由治療醫師評估何種方式較適合:

懸雍垂顎咽整形術(UPPP)主要目的為切除軟軟顎多餘的組織,可得到約50%的有效反應。如果扁桃腺也有肥大則一併切除,以使得咽部的呼吸道增大。手術後的後遺症最常見的便是有兩週的嚴重疼痛,有些患者抱怨初期容易說話鼻音、喝水時逆流入鼻部等困擾。

雷射輔助懸雍垂成形術(LAUP)這是一種在局部麻醉下,用雷射對軟顎施行的一種整型術,只破壞部份軟顎組織,目的在使軟顎縮小而且變硬,較不會振動,可以有效的減輕打鼾。手術時間約二十分鐘,不需住院。

無線射頻止鼾術(RF)屬於侵襲性最小的手術,主要在局部麻醉下用無線電波在軟顎打入能量,也是利用破壞組織來達到效果,所有的傷口只有幾個孔。不切割組織,術後疼痛較輕微是其優點。

止鼾支架(pillar implant)是透過軟顎植入三支小支架,來強化軟顎的支撐力,避免睡覺時因軟顎塌陷而產生鼾聲。最大的優點在於疼痛感低、不需全身麻醉,但只適合因軟顎問題而打呼的人,如果是因鼻腔或因扁桃腺肥厚而造成的打呼的患者則不適合。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眠十多年 舌懸吊術讓她一夜好眠

 

【華人健康網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一位51歲的楊老師,年輕時看感冒,醫師皆說扁桃腺、舌頭天生比別人肥大,他不以為意,年過40之後,影響愈來愈大,不僅嚴重失眠,甚至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夜夜無好眠,直到經過特殊的手術治療後,才終於找回一夜好眠。

醫師表示,有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利用舌懸吊術可以明顯改善。(圖片提供/台中慈濟醫院)

 

隨著更年期過後,這位楊老師的睡眠出現多重障礙,整夜反覆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他在六、七年前的睡眠生理檢查,已確定是重度吸呼中止症,嚴重程度還可以發殘障手冊,平時藉由運動減重改善有限,有時因為工作還忘記睡眠,白天瞇個5分鐘都成了小小幸福。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石堅表示,最後採用合併舌懸吊術與顎咽懸雍垂成形術,才讓他一夜到天亮,重新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通常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除鼻塞外,大部份原因為口咽部(指舌根後面、兩邊扁桃腺與軟顎之間的空間)的狹窄,造成呼吸道部份甚至全部阻塞,影響睡眠。因為每位睡眠中止的病患會阻塞的地方不盡相同,醫師會根據個別狀況決定手術的療程。

石堅表示,楊女士的舌根肥厚是最嚴重的第四級、扁桃腺是第三度的肥大,懸雍垂、軟顎都比較長,此次手術除傳統的顎咽懸雍垂成形術,切除軟顎、懸雍垂與兩邊扁桃腺外,還合併做了舌懸吊術手術,減少舌根往後掉的機會。舌懸吊術合併顎咽懸雍垂成形術手術約2個小時、住院5~7天。

「舌懸吊術」是國內今年才引進的術式與器械,早在美國已盛行多年,做法是在舌頭肌肉裡穿一條外面看不到的尼龍線,在下頷骨正中間打一個釘子,把線固定在釘子上拉緊,把舌根往前帶,睡覺不會往後掉塞住口咽部,因為侵襲性少、傷口小,併發症少,相對而言安全性也高。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