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靈修,情緒,自律神經,精神,身心症,躁鬱,心理壓力,睡眠,恐慌 (4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調理體質治失眠 一覺到天亮            

 
▲酸棗仁湯包含酸棗仁、茯苓、甘草、知母、川芎。(照片提供/陳星諭、林意旋)

文/陳星諭、林意旋

失眠為現今常見而且困擾的問題之一,如果「每週有3天或3天以上的失眠,造成疲累、焦慮、工作效率下降,而且會影響到生理功能,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就是「睡眠障礙」,必須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的介入;但如果只有幾天失眠,且是急性或暫時性的壓力造成,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飲食和生活習慣也要注意

全球睡眠障礙的盛行率約26.8%,台灣大約是28%,成因與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外在壓力)、生理問題(慢性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等),咖啡因、尼古丁、酒精、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或治療鼻塞的麻黃素等,都是潛在造成睡眠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除藥物治療外,睡眠習慣、飲食和生活習慣都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酸棗仁湯是中藥治療失眠最常用的處方之一,對於常做夢、容易被吵醒的睡眠障礙特別有效,此藥方包括川芎、茯苓、知母、甘草和酸棗仁5種中藥材。其中,酸棗仁的角色最為重要。實驗也證實,它具有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效果,可以延長睡眠時間,並縮短入睡時間,再搭配其他中藥,更可以增強睡眠效果。臨床上使用酸棗仁湯也不會有做惡夢、夢遊或是頭部沉重的感覺。

黃連解毒湯、知柏地黃丸等其他清熱退火藥物,對於長期患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不少患者表示,可以縮短入睡時間,不會一直醒來,有時還發現做惡夢的頻率減少。

其他改善方法還包括:減肥、多運動、睡前應避免大量飲水或大量進食含水較多的食物;中午過後不要喝茶或咖啡等刺激物。如果晚上睡不著時,不要硬躺,可以考慮起來散步、看書或是聽輕柔的音樂,盡量放鬆身體,逐漸降低神經系統活性。所以,也盡量不要在睡前看電視或iPad等,以免情緒亢奮,更加重失眠。

如果能配合藥物進行逐步的生活習慣改善,睡眠障礙的問題,相信可以逐漸獲得改善。

(作者為台北、林口、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與心靈            

 

◎朵朵

身體是靈魂的聖殿,是心智居住的地方。

好好對待你的身體,就是好好對待你的心靈。

不要吃那些對身體無益的食物,那樣會讓身體的感覺變得渾濁。

不要在應當休息的時候勉強熬夜,那樣會讓身體無法自然地修復,負擔過多。

要舞蹈,要運動,要放鬆,要把身體安靜地交給夢境。

親愛的,當你的身體舒適自在了,你的心靈也會舒適自在。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睡片刻 增強記憶力            

 

文/ 陳凱婷

你今天「小睡」了嗎? 很多人從小被灌輸「休息就是偷懶」的概念,認為沒在工作就是浪費時間。我們的刻板印象是工作時間越長代表生產力及執行力最好;但美國學者東尼.史瓦茲(Tony Schwartz)研究團隊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

研究顯示,放棄午休持續工作是不對的,這樣只是會讓我們的執行力與生產力下降,做事變得沒有效率,因為長時間工作而沒有得到適度的休息,久了生理與心理就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38歲的小英(化名)在某企業擔任資深企畫人員,因工作壓力大,每天工作時間至少10個小時,除了上廁所和吃飯時間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與電腦相處。因為沒有適度的休息,讓她上班變得沒有活力,對工作也漸漸失去熱忱。

我們生活在高壓與忙碌的環境裡,很多人都忽略了「小睡」有助於我們下午的工作時間。美國心理學家沙拉.梅德尼克(Sara Mednick)做了一項「午睡對記憶有沒有幫助」的研究,結果證明午睡45到90分鐘不只可以恢復體力、專注力、提高創造力、減輕壓力,還可以增加記憶力。

現實生活中,很少上班族可睡到45到90分鐘的午覺,所以只有在週末可行。梅德尼克和其他研究員也發現,只要小睡10分鐘就足以達到休息的效果。

白天小睡片刻不只可以恢復體力,讓人神智清楚、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還能提升學習效果和減輕壓力,增加記憶力,因此沒有比小睡更有效的休息了。(作者為台北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諮詢員)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差青少年 2成有憂鬱傾向            

 

文/柯俊銘

小強(化名)是國中生,原本在校功課尚可,與大家互動關係也不錯。但前陣子脾氣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喜好爭辯、凡事愛唱反調,稍遇挫折便反應激烈。日前甚至因細故毆打同學,被對方家長控告傷害,脫序的行徑令人頭痛。

父母以為他正值叛逆期,所以才會這樣,雖苦口婆心規勸,老師也安排輔導,卻效果有限。直到最近發現小強的手臂上有割痕才驚覺不對,求助精神科診所,才知他罹患憂鬱症。家長感到很訝異,畢竟孩子怎麼看都不像。

根據調查發現,國內每4至5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出現憂鬱傾向,需要專業的介入。

◎一般來說,憂鬱症的症狀主要會反應在5個層面:

●情緒:鬱悶、愁苦、不快活、悲傷、沮喪,總是哭喪著臉,心情起伏大。

●動機:行事被動、消極與懶散,什麼事都不想做,缺乏興趣,喪失以往活力。

●思考:存在無能、無助、無望、自卑、自貶、自憐的想法。

●動作:活動量減少、不愛講話、語言表達緩慢、老是在發呆。

●身體:常抱怨身體不舒服(如胃痛、頭痛),覺得疲倦、胃口差或睡不著。

然而青少年和成人憂鬱的症狀不盡相同,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沒事就亂發脾氣、暴飲暴食、坐立不安,甚至有攻擊、破壞、偷竊、自殘或濫用菸酒、毒品等偏差行為。

因憂鬱症在青少年時期不易辨識,常被誤解是該發展階段喜歡胡思亂想、鑽牛角尖或鬧彆扭,故意耍帥、裝酷,情緒較不穩定而已。而這年紀的孩子往往對憂鬱症認識有限,也鮮少自覺有問題而主動求助。

要減少憂鬱症造成的損傷,需要家長與老師提高敏感度。倘若孩子的言行舉止反常,社交關係、課業成績受到影響,在表達關懷之餘,最好要立即安排就醫。只要早期發現與積極治療,相信應能順利走出陰霾,重拾笑顏。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憂鬱指數升 飲食可調理            

 

文/楊婉伶

隨著東北季風到來,暖陽消失,陰雨綿綿總讓人提不起勁,加上大環境欠佳,各行各業壓力指數飆升,更要小心憂鬱情緒變本加厲。其實,有95%的「憂鬱」源自於腦部營養失調導致,只要吃對營養是可以遠離壓力鍋的束縛。

◎掌握以下飲食原則,可以提振精神:

●選好油:

研究顯示,飲食攝取較多的Omega-3脂肪酸可抗憂鬱,特別是鮪魚、鮭魚、鯖魚、亞麻籽油及堅果等可以降低憂鬱指數。

●吃好鈣:

鈣可抗焦慮、穩定肌肉神經系統,和礦物質鎂合稱為「天然鎮靜劑」,可補充小魚乾、蝦米、芝麻、奶製品或深綠色蔬果。

●補充C:

維生素C是合成腎上腺素的原料,是很好的抗壓營養素,可吃柑橘、奇異果、檸檬、蔓越莓及深綠色蔬菜。

●好「胺」心:

胺基酸中的色胺酸、苯丙胺酸可幫助大腦合成情緒荷爾蒙血清素,若體內血清素分泌不足時,便容易有憂鬱情緒,可吃香蕉、魚肉、堅果、雞蛋等調理。

另外,趁著天氣好多曬一下陽光,可增加體內愉悅因子─腦啡肽的含量,運動流汗、正向思考搭配飲食調整就能防範憂鬱情緒找上門囉!

(作者為營養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肥的元兇 自律神經失調            

 

文/陳嬿伊

壓力大時,為什麼食慾也跟著變大?而且特別想吃高糖、高油的垃圾食物?在大吃的當下,也會感到放鬆。不過,長期下來,卻會造成肥胖的問題,這樣的肥胖稱作「壓力肥」。若沒找到正確方式處理「壓力肥」,則會陷入愈減愈肥、壓力愈大的惡性循環中。

◎壓力肥是如何形成的:

人體中首要對抗外界高壓狀況的是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分布在大部分的器官,除了是危機管理系統外,也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

高壓會讓交感神經處於亢奮狀態,同時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會被抑制,若壓力的狀態一直無法解除,自律神經就難以恢復平衡而容易失調。

負責運作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由於壓力大而被抑制,導致消化功能變差,脂質代謝下降,導致脂肪囤積;腸道環境因消化不良而變差,導致流至全身的血液品質下降,影響全身各個器官的運作,也間接影響分布在各個器官的自律神經,加重原來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素)受到壓力刺激而分泌,讓人食慾大增外,並分解體內的醣類、脂肪、蛋白質以獲得能量來對抗外界的壓力。

分解後的脂質會重新分佈在容易囤積脂肪處(腹部、臀部),久了容易造成「中心型肥胖」。

另一個與壓力肥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是位於大腦與自律神經系統中的神經胜肰Y(Neuropeptide Y:簡稱NPY),交感神經在壓力大時,會刺激NPY分泌,導致人體對高油食物的食慾變大,並且在體內形成脂肪囤積。

壓力肥的成因裡,很重要的配角是高糖、高油的紓壓食物,這類食物作用在大腦的特定受器,減輕對壓力的不適,增加幸福感,所以當壓力大發洩大吃時,特別會想吃巧克力、披薩、蛋糕等高糖、高油食物。

吃紓壓食物同時促進NPY的分泌,讓人食慾大增,脂肪囤積,進入「壓力肥」的惡性循環中。

近期國外相關研究指出,若因壓力大而長期處於憤怒、憂鬱、焦慮的情緒狀態下,容易導致肥胖相關的問題。反之,在心理壓力獲得緩解時,演變成肥胖的機率就跟著下降。

綜合上述,壓力肥的形成,首先是對壓力適應不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與內分泌失調等問題,生理與心理層面的相互影響,久了就容易導致肥胖。

肥胖的人又往往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若是肥胖又加上自律神經失調,會更惡化肥胖的問題。因此,解決壓力肥的不二法門,就是預防或處理因為壓力大而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穩定平衡後,才能打破壓力肥的惡性循環,也才不會在減重後又有復胖的情形發生。

(作者為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季憂鬱》調節生理時鐘 睡出好心情            

 

文/陳嬿伊

陰晴不定的氣溫讓人捉摸不定,本來已經在減藥復原中的憂鬱症患者小玉(化名)就醫時抱怨,最近一週睡眠狀況變差,白天的注意力變得較難集中,也提不起勁。

小玉說:「最近沒遇到什麼壓力事件,也都按時服藥,情緒還算穩定,但不知道為什麼睡眠品質跟注意力都變差了!」

◎到底是什麼問題造成小玉這樣的改變呢?

●生理時鐘與情緒的關聯性

進入日照較短的冬季,位於大腦下視丘的生理時鐘調節中心感受到季節轉換的變動。生理時鐘系統整合了身體與大腦中樞的網絡,在這個系統裡,生理時鐘調節訊號與身體周邊的功能調節一起運作,以確保中樞神經與周邊生理功能可以相互連結。

除此之外,人的情緒狀態受到生理時鐘系統裡的大腦中樞與身體功能調節彼此間交互作用的影響。

生理時鐘的調節若不穩定,會影響大腦中樞裡神經傳導物質,像是血清素、褪黑激素等調節。下視丘除了調節生理時鐘外,也掌控了身體基本功能像是溫度調節、食慾控制、睡眠品質、血壓穩定等。生理時鐘調節變差時,連帶著影響下視丘對身體基本功能的調節,容易造成周邊循環組織的調節問題,像是自律神經失調。

●睡眠品質的改變最先被發現

生理時鐘的調節與睡眠品質互相影響,並且兩者都可影響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影響情緒。若憂鬱症的患者睡眠品質變差,要小心是否生理時鐘已經悄悄地被打亂!若無法及時恢復生理時鐘的正常調節,很容易因為生理時鐘被打亂與睡眠品質差的交互作用下,而有復發或惡化的情形。

因此建議憂鬱症患者在冬天應保持規律生活作息,特別是睡眠時間的穩定。為的就是減少生理時鐘在季節轉換時的變動,以免因生理時鐘的變動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傳導系統與身體基本功能調節,進而惡化憂鬱症的病情。

要預防情緒問題在冬季惡化,要注意的是,情緒改變通常不是第一個察覺到的症狀,反而要留意睡眠狀況,白天注意力與活動力的變化。

規律的睡眠、多到戶外走走,接受溫暖陽光的洗禮,能穩定褪黑激素對生理時鐘的調節。

(作者為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幻想症
 

 

幻想症指的是對一件事情產生沒有理由和根據的或過多的想法。 導致自己精神恍惚 !嚴重者應該接受治療。

 

 

在複雜的生活中,有時候人處在鬱悶和壓抑中,想逃脫,卻又免不了被現實的種種殘酷所壓倒,只能默默地忍受生活中帶來的痛苦。 這樣的人往往太過羞於言表自己內心,怕被別人所恥笑,更怕自己受到傷害。 所以,對自己喜歡的事和人也只能深埋在內心。 沒有有效的解脫途徑,他們只能在自己的內心中,不自覺地幻想。 明知道這是錯的,可是又控制不了自己。

了解什麼是幻想症嗎?

喜歡幻想和幻想症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可能你只是比較喜歡幻想而已。

有些人,很喜歡自己一個人幻想,睡前,或閒暇,或看到某些場景,都會引起一些聯想、幻想,這沒有什麼的! 這不是病!

如果,你自己給自己定下了幻想症的定義,就真的有可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因為,人都是有心理暗示的。你告訴自己是得了某種病,可能本身你就沒有這種病,那麼長久的自我暗示後,也會朝著病態的方向發展。

所以,先不要急著給自己下定義!

先等一段時間看看,如果確實愈演愈烈,已經到了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時候,那麼就到醫院去確診。

但之前,完全可以自己再觀察自己一段時間,不必緊張,不必埋怨自己。 每當覺得自己此時幻想過度時,就換個活動,或者,規定自己每天在某個固定的時間段幻想,馳騁一下自己的思想,也是不錯的。有些人在睡前喜歡先幻想一下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或者沒有發生的事情,其實,把握得好的話,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你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人,祝福你,只要能夠加強自控,你的生活會很多姿的!

 

 妄想、幻覺、錯覺
 

妄想、幻覺、錯覺其實都算是精神分裂症狀的一種,常出現異常現象特別是思考內容、形式和感受方面扭曲。並無特殊對象或特定事物,不過有可能對特殊人、事、物產生幻覺、幻想,因為患者極有可能因為痛苦經驗而產生特定的幻想。

幻想症病人經常認為自己被鬼神附身,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迷信。但是醫學研究卻發現,幻想症患者的基因確實和正常人不一樣,這種不可知的命運安排,也許正是超自然力量的一種表現。

幻想症基因的發生機率是十萬分之二,除了確認出第13對染色體是幻想症基因的位置,第8對、第22對染色體也是幻想症基因存在的位置。

幻想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症狀.

 你若是一個聰明要強的人,但是你的心胸有點狹窄.你心裡是不是有什麼事,睡不著老是想一些事.導致晚上睡不好,白天心煩,愛發脾氣和幻覺,做事不能專心等.這個病不是自己靠自己的毅力就可以擺脫的,有時候自己也沒有辦法控制.

如果是這樣那就趕快治療.這個病要從根本治療,但是,病根不是病因.為什麼大多病人都不能治愈.反覆發作.就是因為沒有抓住病根.給病人心理造成不能治癒的觀念。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恐慌症 *********                                                                                                                                  晏 安 診 所   陳 文 昌  醫師  編印  TEL 2772-9322                                                                                        

一)前言:                                                                                                                                                                    **恐慌症是一個不發作則已,一發作就要使人抓狂的疾病.所謂的恐慌症是指突然一陣 害怕和焦慮,且伴隨著4項以上的症狀,大約在短時間10分鐘內發作到一個顛峰的狀態 而令人以為快死掉想掛急診.  一個人終其一生有 2-3%的機會得到此病,目前研究顯示:此症病因很多,如:咖啡,茶,某些藥物,某些身體疾病(內分泌問題),還有和遺傳,化學促進物(如乳酸),神經傳導物質及其受器,心理,社會,認知因素有關.             

**此病還有一個特點是:病人通常很擔心再發作,或是擔心頻頻出現發作的傷害或後遺 症,也因為擔心這樣的發作而引起生活上的困擾,不敢出門,開車,搭車,害怕去人多擁 擠的地方.                                                  

**常見的症狀有心悸,胸痛,噁心,呼吸急促,梗塞感,暈眩,異常的身體感覺,忽冷忽熱感 瀕死的感覺,發狂或失控感,冒汗,顫抖,失真感,失去自我感,因此病患到處求診,但常 常不知所以.                                               

 **臨床上常見到的病人個性偏向多愁善感,或是責任心太重,完美主義者,有病患曾語重 心長告訴醫生:恐慌+憂鬱=太多心,只想要一顆單純的心,單純就好.甚至也不乏有工 作狂的病人,非常的猴急,只要有任務在身,就急於完成,以致說話很快,動作快,想法 更快,使自己不由自主地快起來,於是呼吸變快而淺,容易在受到壓力下,引起自律神 經失調,出現心悸,胃腸不適,喘不過氣的感覺,若再加上負面思考的習慣(誇大挫折, 不明自身優點),就不易跳出[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的圈套,於是就[自我設限]地[惡性 循環]下去.                    

**記憶是最現實的,尤其是悲傷挫敗的記憶所引起當下的生理反應,會不斷地喚起有過 的負面經驗,而該類的生理反應,使得某些人成了易被刺激的[驚弓之鳥]擾亂思緒和 生理,導致恐慌症的產生,吃藥是可以讓自律神經穩定下來,同時配合心裡的正面思考 ,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療效.                                                          

 **這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由於一般人對於恐慌症認識不多,使得診斷時不易判斷,發 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它會不可預期的突然發作,而發作前少有徵兆,但是 嚴重發作的時間都不長,很少超過30分鐘.患者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能好幾 個星期1次,也可能1天好幾次,發作地點常在人多,擁擠又閉塞的環境,如電梯,捷運車 廂,有些患者則在開車上高速公路或經過隧道時發作. 患者常四處求醫,被送到急診室,作許多項檢查如心電圖,肺功能,超音波等,但往往所 有檢查及抽血結果都正常,也找不出病因,患者常掛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等,大部份 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恐慌症],更不知道應該看精神科或身心科,也不了解目前精神 科治療此病有相當良好的成效,因此白走了多年的冤枉路.                                                          

 二)什麼是恐慌發作? 在診斷上有13類症狀,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內發生(通常是數十分鐘內),合併有強烈的 害怕或不適,出現下列四種以上症狀:                                                                                                                                                                              1)心悸或心跳加速.                                                                                                                                                 2)呼吸困難或窒息,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3)喉嚨梗塞.                                                                                                                                                                4)全身出汗, 身體發麻刺痛或顫憟發抖.                                                                                                                                                                             5)胸口劇痛不適.                                                                                                                                                     6)胃部抽痛或噁心及腹部不適.                                                                                                                                                                             7)頭暈身 體不適或暈厥眼前發黑的感覺.                                                                                                                                                                             8)失真或失去現實感(覺得事物不真實)或失去自我感(感覺與自己疏離).而對四周環境感覺陌生.                                                                                                                                                                               9)害怕 失去控制而即將發狂.                                                                                                                                                                           10)害怕即將死亡                                                                                                                                                  11)感官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                                                                                                                                                                         12)面部潮紅或冷顫.                                                                                                                                                 

 13)害 怕無法控制自己之情緒行為. 以上這些症狀常常同時出現,患者會感到快要死掉,覺得無助而恐懼,久而久之預期的 負面非理性思考不斷加強,稍有症狀就更擔心恐慌再次發作,以致常合併憂鬱情緒或 失眠.

三)治療:治療恐慌症其實相當容易,但困難的是常未被正確的診斷出來.                                                                                                                                                                              1.藥物治療---- 治療方法首先是藥物治療,目前已知抗憂鬱劑與抗焦慮劑,可以有效的阻斷恐慌發作, 例如SSRI(Serotonine Selective Uptake Inhibitor)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就有相當 好的療效. 以讓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穩定,進而使自律神經穩定.                                                                                                                                                                             2.團體心理治療--- 可由相同飽受恐慌症之苦的病友會一起進行團體心理治療,藉團體成員間互相支持, 以減輕或消除孤獨感,使情緒得以宣洩. 對恐慌症有正確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非身體疾病造成的恐慌發作,並沒有生命危險.可配合放鬆技巧訓練,及偏差認知的重塑,和行為治療的暴露法等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來幫助病友   .                                                                                                                                                                          3.衛教---- 其它的治療方式,也有輔助的療效,如:透過衛教讓患者了解什麼是恐慌症,治療方法 及預後等,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病患某些錯誤觀念,消除預期的負面非理性思考, 如病患常認為恐慌發作時,心跳加快會使心臟停止,呼吸衰竭會導致死亡等,治療者 需向病患澄清與再保證恐慌症不會死亡,雖然症狀強烈,使人害怕,但絕無生命或身體 的危險,進而教導患者加強放鬆與適應技巧,讓病患了解恐慌症發作時,如何處理與自 我放鬆,不需再出現像過去到處看醫生,或往急診室跑,吃很多藥及作一大堆檢查等不 適當的求醫行為.

四)打破恐慌有撇步:                                                                                                                                                  1.首先要察覺自己目前生活的重心為何?有無失衡?若劃一個圓,把工作,感情,家人和自 己分成4區塊,注意一下自己以往的生活重心,到底放在那裡?有滿足到自己嗎?如太鑽 研工作或感情,就會出現得失心太重的情形,倒不如留足夠的力氣給自己,好好疼惜自 己.而在這4區塊之間,取一個平衡點.                                                                                                                                                                             2.犁一畝心田,嘗試過不一樣的生活,每天留1-2個小時給自己思考,看書,寫作,聽音樂, 逛街或看電影----都可以.                                                                                                                                                                             3.固定時間運動,把運動當成學習,可隨自己的意思去玩,即使玩不好也無所謂,讓運動 操之在己,因運動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身保健,又可以培養意志力,耐力等抗壓性.                                                                                                                                                                             4.人際方面:當別人來關心自己時,情緒也許會覺得不安,不必全講出來,免得更加的不 安或罪惡感(怕成為他人的負擔),應趕緊告知精神科醫師,將情緒上的擔子交給醫師 處理,共同商討對策,解決問題.                                                                                                                                                                         5.自己對自己的肯定:別人的肯定或許重要,但經常對自己信心喊話更加重要,例如:我 今天很棒,我做對了,我要愈挫愈勇,(如不經一番寒風徹骨,那得梅花香氣撲鼻),不安 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若能坦然面對不安,就能活在當下,心常喜樂,凡事感恩,心懷 善念,多行善事,這才能夠發現----生命是如此地美好.             

五)結論: 恐慌症相當常見,但到精神科門診求治的患者並不多,仍有待其它科別醫師能早期發現 與正確轉介,民眾勿再存有不願到精神科治療的錯誤觀念,宜早日接受正確治療,而恐 慌症的特色是[難診斷,易治療],千萬不要著急,好好遵守醫囑,耐心服藥,只要了解恐 慌發作,絕無生命或身體的危險,自然可以放鬆心情,目前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恐慌症在 數週到數月內就可見效,可能就此不再發作. 此症常讓病友誤以為是身體的問題,而到處求醫,但如經由正確診斷,排除身體問題後,再搭配精神科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將可改善病情 .                                                                                                        ----------------------------------------- ***** 花時間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花時間養生-----這是生命財富的保障.***** ***** 花時間閱讀-----這是知識的基礎. 花時間常笑-----這是去煩除憂的良藥.***** ***** 花時間助人-----這是快樂的泉源. 花時間娛樂-----這是享受人生的秘方.***** ***** 花時間思考-----這是智慧的根源. 花時間健身-----這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 花時間運動-----這是青春的活力. 花時間反省-----這是修身養性的根本.***** ***** 花時間愛人-----這是生命的樂章. 花時間休閒-----這是要走更長遠的路.                                                                                                                                                                                

***** 仁者心中沒有怨敵.智者心中希望無窮. 仁者能夠兼善天下.智者至少自得其樂.

** **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問題是:勝利成功得意的人,能夠看淡得失嗎 ?能夠不高興忘形嗎?而失意的人能夠坦承失敗嗎?能夠隱忍不發怒嗎?能夠服輸不怨天 尤人,能夠不懷憂喪志嗎?老實說:我們都是世間男女,都是凡夫俗子,當敗神降臨,失意 纏身,能看得淡看得開的人大慨已不多,完全沒有一絲絲的抱怨,牢騷,恐怕也很難做得 到.凡事順其自然,隨緣不強求,但是一定要努力,才會成功,[愛拼才會贏],如果有心, 才會心想事成,若無心則一事無成.
 

**有人說: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是來享樂的,人生是來受苦的,也有人說人生是來償 還前世的債,但人生究竟如何?其中的酸甜苦辣,虛實真假,是非善惡,往往不是一語可 道破的.一路走來,有時百花齊放,有時落英繽紛,有時風和日麗,有時陰雨綿綿,有時晴 空萬里,有時寒風蕭瑟,我們往往必須隨時回顧,細細品味,才能悟得人生的真味,並且 要不斷的修持內省,建立比較成熟,圓融的人生觀.**                                                   

.
                                                                                                               

**愛是堅持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讚美不嫉妒,謙卑不自誇,誠懇不張狂,圓融不頑固, 助人不害人,寬恕不記恨,坦然不猜忌,關懷不謾罵,佈施不佔有,踏實不虛偽.不作虧心 羞恥的事,不求自己的好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違法不義,只追求真理 平和,愛是永不止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吃苦如吃補,盡人事聽 天命,一切順其自然,隨緣不強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平安是福,惜福感恩,知恩圖報, 飲水思源,知足常樂.**

   

***人生無常.死生有命.平安是福.禍福難料.富貴在天.心中有愛.胸懷善念.多行善事.積福造福.惜福感恩.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生活中一定有苦也有樂,有順境與逆境,如何在心理層次上將[苦]的比例降至最低,除 了祈求上帝神明的保佑外,自己平時內省修持功夫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才能 ----------------------[苦中作樂.隨遇而安.逆來順受.苦盡甘來.離苦得樂.否極泰來]------------------------     

                                                                                                                           

**真正快樂的人,懂得隨時惜福感恩.他們從來不會埋怨 自己缺少了什麼.也不會怨天尤人.只會珍惜目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會貪心奢求,只會知足回饋.*****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之有八九,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絕不可一味的消極逃 避退縮,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要更積極去坦然面對,迎接挑戰,沉得住氣,樂觀進 取,來創造快樂和幸福.真正生命的意義是要將生命發揚光大,造福人群,上蒼賜給你 生命,是要你創造生命,是要讓您過個有意義的生命,我們的生命要過得有意義,生活 過得更有價值,就必須要奉獻犧牲,而並非獨自佔有享用,[施比受更為有福],生命中 所散發出來的光輝,就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才是人生真正 的生命意義.                     

**** ****人生看開些就快樂些,但[看開些]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每個人 都有私心,貪心和好勝心在作祟.(利慾薰心,貪婪不擇手段,好強不認輸).因這個原 因,凡事都看不開,放不下,無法活在當下,有些人為了爭名奪利,挖空心思,勾心鬥角 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到後來還是黃土一坯,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在世,凡事看開些,不要斤斤計較,胸襟放開闊豁達些,活得就會很快樂很有意義 人生是短暫的,要珍惜不要虛度混混過一生,只要打開心靈的窗,開闊視野,不胡思亂 想.不鑽牛 角尖,放空一切,看開些就能快樂些,人生也會由黑白轉為彩色,由陰暗處 奔向彩虹的陽光大道.


**愛有很多種:有親情之愛,男歡女愛,工作之愛,更有愛國家的大愛,但是[愛]卻是世界 上被濫用最嚴重的一個字,這對愛的本質來說,實在是不敬.不管是那一種形式的愛,愛 都是神聖的,因此我們都必須專心,真心,耐心,用心去愛.大部分常說[愛]字的人,往往 都是不懂得什麼叫做愛,愛並不是只掛在嘴巴說說而已,愛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看對方內心的感受,雙方必須坦誠相待,用心珂護.愛自己從事的工作也不簡單,只有 全心投入,專心工作,堅守崗位,樂在其中,才是真正愛工作的人.至於愛自己的國家,更 是一件不平凡的事,非得有忠誠的信心和認同感,不然則不易達成.凡事用心去愛,才能 把愛的內涵發揮到最大,當然.愛的過程也不完全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只要我們心中有 愛,用心去愛,在愛到最高點時,一切的辛苦也就無怨無悔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到底怎麼樣察覺情緒、控制情緒呢?以下提供幾個情緒管理的方法給各位參考。 

         第一、體察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注意:「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例如:當你因為朋友約會遲到而對他冷言冷語,問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做?我現在有什麼感覺?」如果你察覺你已對朋友三番兩次的遲到感到生氣,你就可以對自己的生氣做更好的處理。有許多人認為:「人不應該有情緒」,所以不肯承認自己有負面的情緒,要知道,人一定會有情緒的,壓抑情緒反而帶來更不好的結果,學著體察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再以朋友約會遲到的例子來看,你之所以生氣可能是因為他讓你擔心,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婉轉的告訴他:「你過了約定的時間還沒到,我好擔心你在路上發生意外。」試著把「我好擔心」的感覺傳達給他,讓他了解他的遲到會帶給你什麼感受。什麼是不適當的表達呢?例如:你指責他:「每次約會都遲到,你為什麼都不考慮我的感覺?」當你指責對方時,也會引起他負面的情緒,他會變成一隻刺蝟,忙著防禦外來的攻擊,沒有辦法站在你的立場為你著想,他的反應可能是:「路上塞車嘛!有什麼辦法,你以為我不想準時嗎?」如此一來,兩人開始吵架,別提什麼愉快的約會了。如何「適當表達」情緒,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的體會、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確實用在生活中。

       第三、以合宜的方式紓解情緒。紓解情緒的方法很多,有些人會痛哭一場、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訴苦一番、另些人會逛街、聽音樂、散步或逼自己做別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比較糟糕的方式是喝酒、飆車,甚至自殺。要提醒各位的是,紓解情緒的目的在於給自己一個釐清想法的機會,讓自己好過一點,也讓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對未來。如果紓解情緒的方式只是暫時逃避痛苦,爾後需承受更多的痛苦,這便不是一個合宜的方式。有了不舒服的感覺,要勇敢的面對,仔細想想,為什麼這麼難過、生氣?我可以怎麼做,將來才不會再重蹈覆徹?怎麼做可以降低我的不愉快?這麼做會不會帶來更大的傷害?根據這幾個角度去選擇適合自己且能有效紓解情緒的方式,你就能夠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來控制你!

 


漫談 EQ

何謂「EQ」?

        如果你最近常閱讀報章雜誌,可能已發現了一個新奇的名詞:「EQ」。到底什麼是 EQ 呢?從英文原文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來看,它是一種「情緒智力」,為了避免與大家印象中的智力或智商(IQ)相混淆,又將它譯為「情緒商數」,指的是管理情緒的能力,代表一個人能否適當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它的意義包含了「自制力、熱忱、毅力、自我驅策力等(引自p.12)」。一個高 EQ 的人通常是情緒穩定的,不會因小事產生劇烈的波動,而且,在產生情緒反應時,能夠恰當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事與對人能有合理的想法,同時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EQ」與「IQ」的差別?
      「EQ」與「IQ」有何不同,簡言之就是感性與理性的差別。過去數十年來,普遍認為 IQ 可決定個人的成就。然而,我們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人表現平庸,而智力普通的人成就非凡。為什麼會如此呢?仔細探究其原因,智力泛指抽象思考和推理、學習、環境適應以及問題解決之能力,有高智力的人能夠學得很快、考上很好的學校或者提出具創意的企劃案,但這不保證他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忍受挫折或者處理好人際關係。近兩年發生的幾件就讀國立大學的研究生因憤怒或嫉妒而傷害他人的案例,不就是明顯的例證嗎?許多研究結果告訴我們,IQ的高低與成就的關聯不高,事實上,只要 IQ 達到一般的水準,擁有高 EQ 的人會有較高的成就。

EQ 的重要性
        EQ 的重要性表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它決定了個人主觀上認為生活是否順心,也會影響個人與他人(如家人、朋友、配偶、上司、同事、客戶)之間的關係,甚至會影響學業及工作表現。試想:一個不能處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必定很容易受情緒所左右,表現出衝動的行為,因而破壞人際關係;如果與身邊的人不能相處融洽,不論在家庭、學校及工作環境中都存在不滿的情緒,覺得大家都對不起他、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或者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形成惡性循環,當然活得不快樂。相反地,若能敏銳地察覺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坦誠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同理對方的感受,不任意批評,並且將生活中的困境視為合理的挑戰,有堅定的信念去完成艱鉅的任務,對人對事做出適切的反應,那麼就容易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這樣一來,許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以工作為例,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覺得工作是否順利圓滿,往往不是由能力決定,而是你能不能打開心扉傾聽同事或上司的不同意見,能不能將個人的好惡、利益與工作區分開來,將人際衝突的阻力化為助力,才是成敗的關鍵。

如何提升 EQ?
        EQ 的高低,在某一程度上,由大腦神經系統主宰,但這並不表示 EQ 完全由先天或生理因素決定,就如同 IQ 般,可以藉由後天的訓練來提升。以下將建議幾個方法供你參考。

         一、了解自己的情緒:當我生氣的時候,我一定會察覺到「我在生氣」嗎?未必!我們情緒起了變化的時候,注意力會放在引起情緒反應的事情上,也就是陷入情緒當中,無法「跳出來」看到當下的情緒。經常在事後,才察覺到「我剛才很生氣」。試著在有情緒反應時,除了注意到引起情緒的事件之外,也能分些注意力去體察自己「內心的情緒狀態」。這樣說起來很玄,也很不容易,不過,只要你願意去做,你會知道「了解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意思。

        二、妥善管理情緒:當你能夠立刻察覺自己的情緒,問問自己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難過?如果是你的想法引起不快,再問問自己,有沒有其它替代想法?同事給你臉色看,一定是他故意跟你作對嗎?會不會是他早上出門時捷運當機,害他整天一肚子火?如果找不到其它理由,就做些可以排解情緒的事:找人訴苦、聽音樂、散步、狠狠地打一場球,總之,你一定有一些排解情緒的秘方,只要不是做了會讓你後悔的事就可以了。

        三、同理心:要了解自己的情緒,也要了解並且接納別人的情緒。接納對方的情緒,並不是要你同意他的情緒,重點是允許對方有權利產生情緒,而你可以了解他的情緒,從他的立場去體會他的感受。

         四、社交技巧的培養:社交技巧首重真誠,沒有了真誠,就只剩下玩弄手腕了。做到了前三項,接下來要學習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用陳述自己感受的方式來表達比指責對方讓人更能夠接受:對你老公說「我覺得一個人在家好孤單」比起說「你不能早一點回家嗎?」更能打動他!

        從 IQ 到 EQ,也就是從「用腦」到「用心」,就由現在開始,用「心」做事,你會過得更好!
 

  EQ是一種生存能力,決定你心智能力的表現,也決定你一生的成就與格局!因為人生的成就只有百
分之二十歸功於IQ,百分之八十在於其他因素!而EQ就是其中的一項關鍵原因。
美國行為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博士在首次提出這個名詞時,如此描述:「每個人都具備了兩顆腦、
兩顆心與兩種智慧;一個人的成就必須同時取決於兩者」。

IQ是一個人生俱來的能力,但是EQ卻需要學習。如果你的IQ不如人,你只能怪罪老天爺,不過如果
你的情緒智商不如人,就應該反省自己。

你常常心情不好、怨聲載道?或是憂鬱煩悶、脾氣壞的連天氣都惹到你?!

 


 

你如何評價自己?

        第一次看到阿光,是在學校的諮商室裡,年輕的臉孔帶著愁容,高大的身材卻顯不出該有的青春活力,我納悶著,是什麼問題困擾著這位剛上大學的新鮮人,讓他在開學一個月之後就失去原有的興奮與光釆?

        阿光緩緩的訴說著,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所大學,知道考上的時候,只高興了一剎那,隨即擔心,我念不下去怎麼辦?內心的惶恐與不安與日俱增,大學裡一切新奇的事物對他來講都是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好想逃開這一切!

        我問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所大學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想的?」他給了我一個令人意外的回答,「一流高中的學生念一流的大學,二流高中的學生念二流的大學,我念的高中比不上這所大學」。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想法是從哪兒來的?阿光怎麼沒想到,即使他高中念的不是所謂的名校,他也和其它同學一樣通過聯考的考驗,進到這個學校來,怎會認為自己的背景就決定了自己的未來呢?是什麼原因讓阿光對此想法深信不疑,全然忽略眼前的事實呢?

        細問之下,才發現,阿光從小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如別人,他害怕失敗,害怕被批評,慢慢地,他發現,如果對自己沒有任何要求,不期望成功,即使結果不理想,就無所謂失敗不失敗,因為他已經先設定自己不會成功,於是可以接納這個不好的結果,不會再有失望、自責與不快樂!

        阿光的這個說法,我不是第一次聽到,以前也有接受輔導的學生這麼告訴我,他們認為,只要我設定較低的目標,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我比較不容易不快樂,即使沒達到目標,也可以告訴自己,反正我本來就是這個程度,沒什麼好難過的!

        降低自我期許真的可以讓你比較不容易對自己失望嗎?心理學上的自我落差理論指出,人的不快樂是因為自我認識與自我目標之間有落差,例如個人的自我目標始終高於自我認識,使得個人內心一直覺得自己做不到該有的標準,於是不快樂。那麼,是不是把自我目標放到最低,就不會與自我認識有落差,所以也就不會不快樂呢?不是的,在比較自我評價與自我目標之間的落差之前,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認識真正的自己,對自己的看法遠低於自己的實力,如同阿光明明考上了大學,卻不能肯定自己的學業能力一般,他的自我評價是低於真實表現的,換句話說,就是貶抑自己。貶抑自己的人,自尊心較低,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心裡常猜測別人是不是也覺得他不好,因此,經常是感到情緒低落的。在此情況下,不論他給自己的目標有多容易,從貶抑自己開始,就已經陷入不愉快當中了!就像阿光的不快樂,是因為他無法適當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反而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害怕失敗,卻用設定低目標來安慰自己、限制自己。

        你也像阿光一樣否定自己嗎?你也告訴自己只要不期望就不會失望嗎?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了解了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不過是給自己一個藉口、一個安慰罷了?試著回頭想想,你做得不錯的事情有哪些?你的家人朋友喜歡你哪些特質?這都是你的優點,以前你忽略了它們,現在,該還給它們一個公道囉!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情緒指引美好人生 序言作者:傑瑞.希克斯Jerry Hicks
 
 
  「真好看!對想讓生命更美好的人而言,這真是一本好書!」愛斯特為這本新書定稿時,忍不住發出讚嘆。愛斯特和我一同撰寫、出版書籍將近二十年,這是她第一次直接跟我說:「真好看!」而不是問我:「你覺得如何?」 在所有過去出版的系列書裡,我認為這本書最創新、也最具影響力。或許有些讀者會因此覺得書中的概念太過複雜、先進,而不容易理解。相反的,也可能有些讀者會覺得內容過於簡單,甚至不宜出版。

 我寫這篇序言的用意,是想給予一些指引,讓你們不會覺得內容過於複雜或簡單,然後進一步體認到:本書裡所有的概念與先進的資訊,是每個想要實現自我或對他人有更多貢獻的人,都能夠立即運用的。現在,假設有人告訴你以下這些事情,你做何感想?

 
 
‧ 人的一生是有目的的,你的人生目的會為你帶來更多喜悅,衡量此生成功的真正標準就是你是否感到喜悅。
 
‧ 生命的本質是自由,你不僅一出生就擁有,更因為有選擇如何思考的自由,所以會一直擁有它。
 
‧ 每當產生一個能帶來正面感受的想法,你就實現了生命的目的,而且對整體存在的進步、演化與幸福有了貢獻。
 
‧ 你腦中看似堅定的信念,其實只是由持續縈繞在你腦海裡的偶發想法凝聚起來的。從你誕生那一刻起(甚至更早之前),這些想法以及由想法累積而成的信念,大部分都受到了前人的左右。
 
‧ 事實上,你的生命經驗是由你的主要思惟所構成,而且你持續關心的想法假以時日就會變成事實。一樣的道理換成其他說法,就是:「我的恐懼成真」、「照你們信的成全你們」、「思考致富」、「物以類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倘若上述這些說法引起你的注意,你會不會想親身驗證它們是否為真?你會不會想更加明白其中某些說法?也許你受到了鼓舞,想把某些說法化為實際的行動? 有些人讀到這些文字時,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內心深處有一度曾記得這些概念。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你也許就能立刻運用本書中的概念,重新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本性」(who-you-really-are),並思考此時此地你的生命有何價值與目的。

 你所認為的良知,也就是你被灌輸用來分辨是非對錯的信念,是由外在加諸你身上的,所以,只要出現影響你想法的人,你就會修正這些信念。換言之,我們的良知,會受到恐懼、讚賞、告誡,甚至是獎賞或處罰(無論何時會來到)所左右。有些人因出於恐懼,便想控制他人,為了讓這些人良心得到平靜,每一個新世代都被吩咐要「讓良知成為你的指引」(甚至連知名卡通「木偶奇遇記」裡的小蟋蟀都這麼說)。

 也因為每一代的文化、社會、宗教、統治者、領導者、老師(和父母),都試圖將他們的信念系統灌輸給下一代,所以我們會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充滿了相互矛盾的觀念,甚至導致彼此廝殺與爭戰,無從判定該讓誰的良知引導我們。換句話說,我們到底要依循哪一套思想、理念或良知來分辨是非對錯呢?

 你會不會捫心自問:我應該要以哪一套思想、信念或良知做為指引?其實,你從本書的英文副標——〈讓感覺成為你的指引〉,就能找到答案。但是,如果人生的目的是發現讓感覺更好的方法……而如果思想等於信念,又等於情感,因而等同於經驗……又如果根據吸引力法則(即同類相吸),我能夠藉由改變思惟來改變經驗……那麼我要如何確保自己的思想/信念最終能夠吸引到真正讓我快樂的事物?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是絕對指標 
在眼前的生活中,你若發覺某方面有所不足,例如欠缺金錢、時間、洞察力或耐力時,你就會逐漸產生新的願望。每當發現自己欠缺什麼,你就會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舉例來說,你生病的時候,對於健康的渴望就會增加。隨著每天願望的改變,你無形界的部分,也會跟著改變。在產生新想法或願望的當下,你內在的自己就會立刻「跟上」。

 如果你能像內在的自己般,了解你的「真面目」(who-you-are),你就會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新的願望上。此時,你會對生命產生一種渴望,內心變得更清晰、身體充滿活力,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妙感受。換句話說,如果你能「跟上」內在的自己,這種連結的喜悅就會是甜美的。相反的,如果你沒能「跟上」內心最新的進展,你就會因為這連結上的落差,而感到不舒服。

 任何時候,你所感受到的情緒都是一種指標,它反映出你與內在的自己之間的頻率振動關係。情緒會告訴你,你當下的想法與其發出的頻率,是否與自己的本源(Source self)頻率相符合。當兩者的頻率相同──或者很接近時──你會感覺很美好;兩者頻率不一致的時候,你的感覺就會變差。因此,覺察情緒並了解它的意義,對意識的進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用很淺顯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想要在這一生活得喜悅,你就必須找出方法,讓自己與「生命想要你成為的」相一致。
 
 
生命的擴展永不止息
當你在生活中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對金錢的渴望就會增加,你的「頻率暫存區」也會立即存入這個願望。在你的生活中,每一件讓你明瞭你需要或想要更多金錢的事情,都會讓你對與財富相關的願望做出修正。 如果你在生活中覺得,自己的身體或外形不是你想要的樣子,對身體改善的渴望就會增加,你的「頻率暫存區」也同樣會把這個願望存放進去。 如果你在職場上,從人際互動中發現自己的人緣不夠好,你會更加渴望人緣變好;當你對目前的工作感到厭煩,就會更渴望可以換個能激起你熱情的工作;當你看到同事升遷或加薪的時候,你希望受到肯定與賞識的渴望就會增加。當你沒有重要的情感關係的時候,你對情感關係的渴望就會增加;當目前的情感關係讓你痛苦,你對更合適的情感關係渴望就會增加。醒著的每一刻,你都會透過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來擴展自己的生命─—而這種擴張是永不止息的。隨著審視生命中的這些內容,你會發出想要變得更好的頻率,你「更大的自己」(你內在的自己,或本源)就會化成你的生命所想要的樣子。 
 
頻率的調整是關鍵
在本書的前面部分,你常讀到我們所說的:如果想要在這一生活得喜悅,你就必須讓自己與「生命想要你成為的」相一致。這不僅是本書最重要的基本前提,也是你快樂人生的根本基礎。

 當我們告訴人們:「你缺少什麼的時候,你對它的渴望就會增加」;關於這點,沒有人反對。還有「一旦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你的感覺就會更好」;關於這一點,也沒什麼異議。然而,你必須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差別,這樣我們才能幫助你打造出快樂的人生,亦即:我們所講的是一種心理過程,而非行動過程。也就是說重點在於調整你的「思想頻率」,而不是要你採取「行動」來達到結果。

 比如你發現錢不夠用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要你去換工作、改變行為,以賺取更多金錢。當你發現自己超出理想體重時,我們並沒有要你實施嚴苛的節食計畫,或是開始密集運動,以減少體重。當你努力工作卻不被肯定時,我們並不是要你跑去質問人家,要求他們的肯定,或是乾脆辭職,再找個容易獲得賞識的工作。 讓自己成為「生命想要你成為的樣子」,與「行動」完全無關,而是與調整「思想能量」有關。關鍵是,你要專注在新願望的方向,而不是老回頭看著目前的現狀──你就是因為想擺脫眼前的狀況,才會產生新願望。最後你可能會受到啟發而採取某些行動,但這會是出自於調整「思想能量」(使振動頻率一致)而產生的行動。

當你的頻率與「內在的自己」相一致時,受到啟發而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會讓你感到非常美好;如果頻率不一致,任何行動都會讓你感覺困難重重。頻率一致,每分耕耘都能獲得美好的結果。頻率不一致,你再怎麼努力也都是枉然。最後你只會洩氣地說:「這根本沒效。」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的驚人力量


你會拿到這本書,不是偶然。 
從出生那一刻起,你就在等待這本書。

這本書不只能讓你明白人生所為何來,還能幫助你徹底明白、並深刻感受到生命原本就是喜悅的。而當你能明白這一點,你就比絕大多數人知道更多。然後,你就能擺脫憂慮與恐懼,將全部的力量與思考,用來發揮創造力,實現自己夢想的人生。成功、富裕、圓滿、健康、幸福、美麗、自由、歡喜等種種你渴望的一切,都會順著生命之流來到。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讓整個宇宙成為你的助力。 
 
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讓你學會如何將從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自己的所有情緒與反應,助你深入了解一生中經歷的各種情感,以及如何有效地運用你對情感的全新認識。

第二部分則是33個案例,內容涵蓋人生的各種議題,如健康、親情、愛情、人生目標、工作、財務狀況等。每一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與自己類似的案例,閱讀之後,你更可以了解何謂「順流」與「逆流」思考,以及它們所帶來的影響。每讀一個案例,每吸收一個新的想法,你會更加明白什麼是你 想要的,什麼是你不想要的,你會愈來愈平靜愉悅,愈來愈了解自己的價值,並且愈來愈敢渴望。透過每一次順流思考,激盪出最大的力量,任何夢想都能達成。等你看到最後一頁,你會發現自己不禁驚嘆:原來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但是現在我終於明白。

這本書是為了回應世人想追求更多的渴望所寫。沒有想要修補或拯救世界。這本書想要幫助每一個人創造自己想要的快樂與圓滿人生。

內容大綱

 

 
 
   

 

吸引力法則宗師的著作終於現身,暢銷書《秘密》思想的源頭

你會拿到這本書,不是偶然。
從出生那一刻起,你就在等待這本書。  
這本書不只能讓你明白人生所為何來,還能幫助你徹底明白、並深刻感受到生命原本就是喜悅的。

而當你能明白這一點,你就比絕大多數人知道更多。  
然後,你就能擺脫憂慮與恐懼,將全部的力量與思考,用來發揮創造力,實現自己夢想的人生。

成功、富裕、圓滿、健康、幸福、美麗、自由、歡喜等種種你渴望的一切,都會順著生命之流來到。

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讓整個宇宙成為你的助力。
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讓你學會如何將從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自己的所有情緒與反應,助你深入了解一生中經歷的各種情感,以及如何有效地運用你對情感的全新認識。

第二部分則是33個案例,內容涵蓋人生的各種議題,如健康、親情、愛情、人生目標、工作、財務狀況等。每一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與自己類似的案例,閱讀之後,你更可以了解何謂「順流」與「逆流」思考,以及它們所帶來的影響。每讀一個案例,每吸收一個新的想法,你會更加明白什麼是你 想要的,什麼是你不想要的,你會愈來愈平靜愉悅,愈來愈了解自己的價值,並且愈來愈敢渴望。透過每一次順流思考,激盪出最大的力量,任何夢想都能達成。

等你看到最後一頁,你會發現自己不禁驚嘆:原來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但是現在我終於明白。

這本書是為了回應世人想追求更多的渴望所寫。
這本書沒有想要修補或拯救世界。
這本書想要幫助每一個人創造自己想要的快樂與圓滿人生。 
 
 
 愛思特.希克斯、傑瑞.希克斯  著
 
這對夫妻檔是亞伯拉罕靈修團體的領導人,多年來所倡導的觀念正是國際暢銷書《秘密》(The Secret)及許多相關書籍的核心靈感來源。他們的著作本本屢登暢銷書排行榜,倆人於2006年出版的《吸引力定律》(The Law of Attraction),上市第一週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二名,更早之前出的三本書,也在知名節目主持人歐普拉的加持下,在美狂賣超過一百五十萬冊。 他們現在每年還在全美超過60個城市舉辦工作坊,與人們分享充滿愛、接納與智慧的訊息,幫助探尋生命意義的人們,與內在的自己連結,提升自我。 

丘羽先、謝明憲  譯
 
丘羽先(序言及第二部分)譯研所畢,現為自由譯者。 謝明憲(第一部分)台灣宜蘭人,台科大應用外語系畢。台北「光中心」訊息顧問,真心之音「寧靜海」節目主持人,台灣《秘密》網站長。熱中新時代思想的引介與推廣,並專事心靈類書籍影片翻譯,譯有暢銷書《秘密》,及「星星之夢」、「創造生活」、「黑色公案」等心靈影片。 

 


 

 

 


從一打開這本書開始,你的命運就已經徹底改變了  李欣頻(廣告創意人) 
 
如果說《祕密》是心想事成的初階版,《失落的致富經典》是心想事成的哲理版,那麼這本《情緒的驚人力量》就是心想事成的實務版。

 工作、財富、關係、健康、生死……涵蓋古今中外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幾大難題,我們在這33個案例中,總能為自己眼前的困境找到問題癥結,精確地找到某幾個牢綁著我們不放的念頭。如果我們夠有勇氣,就拿著手術刀,一刀切開綑綁的結,放開自己,丟開槳,順水流,輕鬆地享受沿途的美好風景。

 看完了這本《情緒的驚人力量》之後,你可以不必再閱讀任何要你努力向上、努力改善生活的書了,因為都是徒勞無效的,逆流達不到你要的目的。真正能創造你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原來不需要精心規畫、不需要奮發行動、不需要改變別人、也不需要激勵自己,只要把情緒調到美好的頻道,如此而已。  

 講「臣服」有點難懂,講「順流」就輕鬆多了……這是一本讓我徹底放鬆,開始過愉悅生活的書。
 
 
 
順著生命之流舒暢過活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從一開始接觸,我就很喜歡傑瑞.希克斯和愛思特.希克斯所傳達的訊息——非常詳盡而且完整地談到吸引力法則以及其應用的方法。他們的東西一點都不抽象,而且非常實用。這一本書,更是一個好的急救手?,可以及時把你從負面情緒的泥沼中,帶到光明的正面情緒。  

 在本書中,他們談到負面情緒是因?逆流而造成的,什?是逆流呢?那就是,當你與你的源頭想要去的地方不一致了,就會?生負面情緒。所以他們列舉了幾十個案例,一一說明如何將逆流的思維,轉變?順流——順遂生命之流,也是我們的源頭要去的方向。  

  僅如此,他們還提出了我見過最具體的理論,證明我們是和宇宙共同創造人生的:你每累積一次人生經驗,就會提出更多的要求。每當你提出要求,本源(我們的源頭)就會成?那項欲求。每當本源與新的欲求合而?一,吸引力法則就會予以回應。當吸引力法則回應正在拓展、擴張的你,你的生命之流就會流得更急。  

 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以我們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宇宙,所以我們會有一些欲望要達成,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是不斷地在擴展成形。在這個過程中,宇宙(生命之流)是隨順我們的欲求的,這個欲求,當然是我們?意識裏面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豪宅名車、佳偶貴子。我們的天命就是:透過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以自己獨有的方式來彰顯宇宙。  

 所以,當你與自己的真正欲求,也就是你的內在目的以及使命不合的時候,就是逆流了,你就會迷失、痛苦、絕望。但是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使命,並且勇敢地活出來的時候,就是順流的舒暢!因此本書中,給了許多具體的案例,並且詳加分析,列?很多建議和正面的思考方式,幫助大家從逆流到順流。以這種方式來教導讀者發揮吸引力定律,還真是別樹一格的創意!  

 不過,我想補充的是,有的時候我們陷入負面情緒當中,也就是逆流的狀態中,是因?我們的人生模式,也就是胜?的作用(請參考拙作《遇見未知的自己》,方智出版)。如果這種情緒很?烈的話,用理性的「改變想法」的方式,有的時候是不容易扭轉的。因此,在我第二本書(《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中,我提出了很多對治自己人生模式,尤其是上癮情緒的療癒方法,如果能?和本書配合一起使用,當如虎添翼,效果更大!  

 最後祝福讀者都能?對治自己上癮的情緒模式,進而找到自己的天命,活得精彩、活得舒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順流而行」!在愛和光中。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管理

  Emotions Management 是考驗每個人在IQ以外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種個人修養的表現,國家整體的國民所表現的情緒管理能力,又可以看出社會的人文素養的表現。 有沒有關係呢?

 

價值觀

 

  譬如,假設一個很聰明或是受教育的人,他們在對自己喜愛或是不喜愛的事物的情緒表現,若是很直接又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還缺乏耐心去接受別人的改進,隨意批評,那麼你到這個國家時,會有一種沒有文化的感受。而他們到各大 小機構去工作,或設立公司提供工作機會,這些人的精神素質,隱形扮演著社會發展和社會心理建構的角色。是不是這樣呢?

 

社會環境

 

  再假設,在你所居住的社會環境裡,整體所呈現的文化素質造成你的內心感受,和壓力來源,許多問題也許並不是問題,但因為社會上普遍大家認為這是問題,然後你也會覺得很有壓力。你的內心或許很平靜,但因為看了一些電視電影或傳播媒體的內容,傳染了某一種情緒訊息給你。 有沒有呢?

 

壓力因子

 

  例如:消費方式流行追求、物質虛榮心政治立場工作競爭飲食方式、狹窄的思考、以自我利益為中心表答方式等等,這些傳媒和社會互動,造成一個很獨特的你情緒莫名的壓力來源,無形的推著你的靈魂,影響干擾個人自我發展的最佳情緒。

 

  但是世界上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每個人是這麼的獨特。反之,正面的思考有帶來互相幫助的社會人際關係,進而提升一個更適合人們自在居住發展的社會心理的環境。 可不可能呢?

 

解讀心理

 

  探討情緒管理是不能沒有心理分析的基礎的,因為情緒是來自個人內心裡 ,和自己的經驗上,所造成的認知行為,反射在態度上,和他人互動過程造成我們的情緒累積。 你覺不覺得?

 

觀察人性

 

  所以,在每個人內心深處,因為個人的自我(EGO),內心裡超我(Super Ego),和 生理的本我(ID)的不同狀態,去解讀人類本性和理解種種情緒原因,所造成的人的行為表現。我認為,當一個人能真的解讀人的行為原因,才能真正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你認不認為理解人的行為,比較能說服自己的情緒?一起團體探討壓力的原因和問題。你將會得到許多關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2 Tue 2013 13:01
  • 煩惱

煩惱

 

只是投影在一次聚會中,我認識一位「青春永駐」的朋友。剛看到她的樣子,我猜想她不過是個大學生,但聽她用行動電話處理事情時語調老練精確,我忍不住把她的年齡多猜了幾歲(不然,一定是從小在困苦的環境中磨出的少年老成),答案揭曉了;她年過三十五,自己擁有兩家業務蒸蒸日上的公司,是一個日理萬機的總經理。

 

光滑的臉龐,樸實的穿著、開朗的微笑和溫柔的語調,只要不談公事,她看來頂多像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有人問她:「如何青春永駐,喝歐雷嗎?」問的人大約只有二十歲,在她的腦袋瓜裡,三十五「 should be 」很老很老了。

 

「我不知道 …… 大概是因為我 …… 沒有煩惱吧!」「沒有煩惱?」在我聽來,對一個每天要處理這麼多事的人來說,簡直是個天方夜譚。當下我以為她是那種「心裡波濤洶湧,表面故作輕鬆」的那種人。

 

「從前 『 年輕 』 的時候,常常為雞毛蒜皮的事煩惱得不得了,連男朋友對我說:喂!你怎麼長了顆青春痘。我都會煩惱得睡不著覺,心想:他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他不愛我了?」她笑著說:「直到 …… 我大哥去世。」我們安靜下來。

 

「我大哥從小就是個有為的青年,二十多歲就開始創業,他車禍去世前幾天,正為公司少了一筆十萬元的帳煩惱,我大哥一向不愛看帳本,那個月他忽然把會計帳本拿出來瞧,管會計的人是他的合夥人,因為這一筆帳去路不明,他開始懷疑兩個人多年來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帳的問題。

 

我嫂嫂說,他開始睡不著覺,睡不著就開始喝酒,喝酒後就變得煩躁,越煩躁越喝酒,有天晚上應酬後開車回家,發生了車禍,他就走了 …… 。他走了之後,我嫂嫂處理他的後事時發現,他的合夥人只不過把這個公司的十萬元挪到那個公司用,不久又挪回來了。

 

沒想到我哥為了這筆小錢,煩了那麼久。」開口問,怕傷害了信任;不開口問,又製造了幢幢疑雲。有時我們的頭腦像個碎紙機,一張紙絞了進去,變成佔據空間更龐大的紙屑。她說:「我學到了這一件事,不要創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就以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這也許是我不太會長皺紋的原因吧!」她總是開開心心,不只是人家願意和她相處,做生意時也會覺得和她合作很愉快。

 

所以,生意愈做愈好。每個人的周遭一定有看起來像「煩惱製造機」的人,他們總在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足掛齒的小事、煩死也沒用的事、事不關己的事煩惱,在日積月累的煩惱中,對別人一個無意的眼神、一句無心的話,都有了疑心病,彷彿在努力的防衛病毒入侵,也防衛了快樂的可能。

 

別人怎麼想我們、沮喪怎麼包圍我們,其實都是我們投射出來的,都是「魔由心中生」。煩惱只是投影。你的煩惱是因為其它某個人,他的煩惱是因為你,周圍的每樣東西都是你創造出來的,都是你投射的,然後你變得害怕、驚嚇,而且努力去防衛,然後就產生痛苦、挫折、衝突、沮喪和抗爭。

 

整個事情都是愚蠢的,而它將會保持這樣,除非你改變你的態度。一定要在你裡面找到原因。 ─ 奧修 ─ 「煩惱只是投影。」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但真正發覺的人卻不多。上天為什麼給我們思想?我想祂的用意應是希望我們創造快樂。只是絕大部份的人都拿來自尋煩惱。

 

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每當心情壞的時候,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醜的人,而當心情愉快時,不管怎麼對著鏡子瞧,都會覺得自己好好看」,其實,時間一分一秒在走,難過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

 

你的今天要怎麼過,你就能讓它怎麼過,那怕是有人來到你面前臭罵你,只要你不當一回事,那也就會沒那回事了,真的,快樂很簡單!! While you meet something beautiful, the first thing you should do is to share it with your friends anywhere. So that these beautiful things will be able to spread out liberally around the world.

 

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上自由自在的散播開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財富與愛的人生祕密/批評別人 遲早會遭到電擊
【文、圖/摘自《健康、財富與愛的人生祕密》/佛羅倫斯.斯科維爾.希恩著/柿子文化出版】

為了得到長久的健康,心靈必須被刷洗得比雪還要潔白

 

有一次,我正在班上指導學生如何獲得正確的指引時,有個女人走上前說:「當你正在指導的時候,我有個預感,應該把家具從儲藏室拿出來,然後找一間公寓。」她是為了治療健康來找我。我對她說,我知道等她有了自己的家之後,健康情況就會改善,然後我說:「我認為你的問題在於你把東西都收起來了。因為你囤積東西,造成身體也囤積疾病。你違反了使用法則,所以身體必須付出代價。」

於是我獻上感謝說:「上天在她的身體、心裡與生活中下了指示。」

我們很少想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會影響到身體。每一種疾病都有相對應的心理問題。當我們瞭解身體是上天完美意念的呈現、是完美無缺的時候,身上的疾病很快就會痊癒。如果我們繼續保有那些有害的思想,像是囤積、憎恨、恐懼、譴責,就會再度生病。

耶穌知道所有的疾病都是來自於罪,在他治療了痲瘋病人後提醒他們說,去吧,不要再犯罪了,免得更壞的事情會發生在你們身上。

因此,為了得到長久的健康,我們的心靈(或潛意識)必須被刷洗得比雪還要潔白。所以玄學家總是深入地研究「關連性」。

很多人都是因為譴責別人,而為自己引來疾病與不幸。

譴責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譴責。

舉例來說:

有個朋友既生氣又難過地來找我,因為她丈夫為了其它女人遺棄了她。她咒罵那個女的,還不斷地說:「她知道我丈夫已經結婚了,就不該接受他的關心。」

我回答說:「別再罵那個女人了,你應該要祝福她,並且接受這個狀況。否則,你也會為自己招來同樣的不幸。」

她完全聽不進我的話。一、兩年之後,她自己也愛上一個有婦之夫。

批評或譴責別人,就像是撿起通電的電線一樣,遲早會遭到電擊。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切割 有妙方

 

文/吳娟瑜

你經常受到同事情緒的影響嗎?別人的訴苦總是造成你負面的情緒反應嗎?

別人吐苦水 你陷入情緒漩渦

惠琴在汽車展示會上巧遇大學同學David,於是很自然地把身旁的同事Linda介紹給David,沒想到已婚的David竟然和Linda愈聊愈起勁。惠琴認為他們可能只是一見如故,聊工作、聊人生,這是人之常情。沒想到3個月後,惠琴接到David老婆的來電,跟她抱怨老公的小三就是Linda。

惠琴震驚之餘,開始責怪自己,怎麼這樣一個偶然的邂逅,卻即將瓦解David的家庭。惠琴掛斷David老婆的電話之後,也準備去電好好大罵另外兩個成年人了。

另一位也是有情緒糾結現象的個案,義成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研發部門的電腦工程師,他們這個team總共有6位同事,工作忙碌之餘,他一向沒空做人際互動,因為上班和加班就已經讓他累翻了。

然而,最近同組的阿輝和小智分別來跟義成講對方的不是,阿輝認定小智太霸道,做事我行我素;小智則說阿輝太幼稚,將近30歲的人怎麼還老是說些幼稚的話?

拙於溝通的義成聽到兩方的批評,他只會「哦──嗯──啊」之類的回應,心湖裡卻像丟下了一顆大石頭,一直迴盪不已。他想幫兩方的忙,希望辦公室裡大家和諧相處,不要無端生事,也想眼不見為淨,避開那一灘混水就好。

結果義成愈是想脫離情緒糾結的漩渦,愈是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寧,最怪異的結果是─那天在同事的婚禮上,阿輝和小智竟然是勾肩搭背,有說有笑地鬧成一團。

義成愣住了!

沒錯,義成是不懂得情緒切割的一方,他沒有在人際互動中,即時釐清情緒走向,並且做好情緒切割的動作,好讓自己輕鬆地脫身而出。

逃離壞情緒 你做得到

如何確認自己是容易情緒糾結的人?還是可以輕易做到情緒切割的人?

■情緒糾結型:

自己的情緒掉落到他人的情緒陷阱中而不可自拔。

情緒糾結者的情緒特質如下:

1、當辦公室氣氛低迷,同事之間有些爭吵對立,自己的情緒隨之低盪。

2、當客戶大聲要求或惡意拖帳,自己的情緒開始焦慮擔心。

3、當家人不能諒解自己工作忙碌,於是怨怪他們故意找碴。

■情緒切割型

不被他人的表情動作或語詞內容所影響,懂得適時把自己的情緒調到清醒和平靜的狀態中。

情緒切割者的情緒特質如下:

1、儘管周遭環境有些緊張不安,自己仍保持清醒,並做好份內事。

2、儘管同事或客戶對自己有誤會,自己仍保持冷靜,並積極思考下一步可以溝通的事項。

3、儘管家人一時不明白緊急加班的需要,自己仍保持善意,願意重新找對時機溝通。

靜觀其變 平常心對待

為什麼不易情緒切割?

別人動氣,你不為所動。

別人傷心,你不受牽制。

別人狂喜,你不受影響。

「情緒切割」是一種需要透過學習而改進的成長功課,由於我們從小到大附著了太多大人的情緒,這些大人包括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伯伯、叔叔、阿姨、舅舅……,愈是親近的人,不知不覺中,我們愈是容易學到他們情緒表達的模式,和情緒反應的態度。

這種情緒吸收的結果,往往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不經意地以那些學來的情緒做出互動,後來,當產生了情緒糾結時卻不自知。

「不為所動」、「不受牽引」、「不受影響」並非冷面無情的情緒表現,其實是在學習一種靜觀其變並平常心對待的情緒能力。

左耳聽右耳出 立即切割負面心情

如果反應過度,涉入太深,有時自己的情緒跳脫不出來,反而難受,然而如果留點情緒空間給自己,反而有一個淨空的機會給自己,也保持了個人可以心平氣和的好機會。

例如第一個案例,惠琴可以在和David老婆通過電話後,讓自己情緒切割一下,找個客觀的好友或長輩,敘述目前情境並請教如何處理是好?這時可能可以得到成熟的引導─心平氣和的和好友Linda聊聊,說不定Linda也正在苦惱David的追求,並不是David老婆所猜測的狀況;也可能David老婆所言屬實,那麼惠琴在勸過Linda和David之後,也要練習不要認定自己是罪魁禍首。

至於第二個案例,義成可以在同事互說對方是非時,懂得運用情緒切割的問句:「有需要我去幫你協調關係嗎?」如果得到的回應是yes,那麼,可以做後續的協助;如果得到的回應是No,那麼,聽聽就好,當論長道短的同事倒完情緒垃圾而輕鬆離去,我們也須要在他轉身離去之際,情緒切割立刻完成。

總之,情緒切割有妙方,不論在工作職場上、在家人互動上,都值得做好這個部分的自我調適。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局亂生活苦 抗焦慮3招免憂愁            
 

文/陳品皓

在政局動盪不安、經濟前景堪憂的社會氛圍下,愈來愈多人深受焦慮所苦,前來求診。雖然正常的焦慮是好事,但民眾往往因為過度的焦慮而耗費情緒資源,擾亂原本平靜的生活,不僅影響日常表現,也嚴重影響生活作息。

以下提供3招對抗焦慮良方。

◎第1招:創造專屬焦慮時段

為你的焦慮選擇一個專屬的時間與空間,最好在每天的同一個固定時段與地點,並且離就寢的時間越遠越好。在焦慮時段中,你可以盡情擔心任何事情,然後當你上床時,就要與焦慮脫鉤。如果焦慮在白天的生活干擾你,將這些焦慮的主題記下來,再帶到焦慮時段好好緊張。提醒自己,你有一個專門的時間來處理這些焦慮。一旦養成延遲焦慮的習慣後,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還有控制感。

◎第2招:分辨問題有無解

如果有任何問題讓你焦慮時,先問自己問題是否真的可以解決。以下的導引可以幫你進一步澄清:

●眼前的問題真的是你現在面臨的狀況,還是只是你的「想像」而已?

●如果是你「想像」出來的,你的擔心是否符合現實呢?

●你能夠針對這個問題做些什麼?或是準備些什麼?這個問題超過你的掌握嗎?

能被解決的問題,就會讓你朝對的方向去行動,也就能順勢化解焦慮。先整理手邊擁有的資源,然後開始計畫與行動。一旦有了具體的計畫並付諸執行後,就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焦慮了。

◎第3招:正念靜心在當下

正念呼吸,是指把注意力只放在當下的呼吸上,每天持續5到10分鐘,過程中如果注意力跑掉了,也只需要輕輕把它再拉回來放在呼吸上即可。這是目前許多臨床研究證實能夠有效減緩焦慮的技巧,當我們把注意力專注放在呼吸上時,就能阻斷這些思緒的干擾,讓情緒平靜。

(作者為台北市黃偉俐身心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分心 有益身心

 

文/呂政達

媒體上提倡「不低頭運動」,在聚餐前要大家交出手機,專心於人際聯誼、互動,不要猛低頭滑手機。據說參加過的人,都覺得效果不錯。

這是人心仍嚮往互動的復興運動,有人卻回嗆:「但是,連餐宴的通知,也是從手機和網路上得到的,我們怎能不用手機呢?」

現在的孩子上課低頭不思便當,而是看手機,老師問他為什麼不專心上課,孩子理直氣壯回答:「我不看手機,怎麼知道媽媽有沒有在找我。」

電腦和手機興盛,占據支配位置,大概也有二十年了,剛開始學者擔心「資訊的焦慮」現象,人們深恐不盯著媒體或網路隨時會失去重要的資訊。二十年的時間,足夠養成一個世代,已具備能夠分割處理資訊的本事。現在電視新聞畫面,通常會有主畫面,外加左邊的跑馬訊息,左下角的訊息框,下面再一條跑馬新聞外帶股票、天氣和隨時插播的最新消息,在一個普通的日子裡,每一個電視新聞觀眾,都得隨時接收五則以上的不同訊息。

再早前,腦神經科學已將大腦分割成處理不同資訊的部位。好吧,讓我們想像五則訊息同時湧入大腦,在腦的各部位各自接收、處理,有的需要同情心,有的需要憤怒,還有的會恐懼、感傷或有趣好笑,有的會引發運動神經或視覺混亂,卻在幾乎同一時刻動用腦細胞,忙亂成一團,也造成現代人的腦神經提早衰弱。腦的進化分工速度,根本來不及因應電子媒體的改變。

分割處理資訊常常會讓腦提早擠耗,失去了處理極細微的信息和情感的能力,需要越來越重的刺激,才足夠滿足腦的刺激癮度。電腦和網路電玩,也有相同的情形。

但是,當我們一面提倡專注力練習,一面又得適應不斷分割處理訊息的情況,我想這不僅是「分心」,根本就是「分腦」。「不低頭運動」只強調人的面對面關係,還不夠,應該開始練習「讓腦一次處裡一個訊息」。讓腦部不同部位的推理力、同理心、情感、動作、運動神經同時做反應,才算是對一個訊息的充分處理。

我們常說現代的孩子沒有同理心,但怎麼能夠怪他們呢?如果有一個訊息要求他須喚起同理心反應,但卻始終擠不進應該是處理同理心的前額皮質部位,因為那個區塊正在處理另一則訊息?

當然,腦神經理論也不一定是對的,但我相信「專注」是絕對需要的,「專注」應該就是「一次只集中於處理一個訊息」。跟朋友吃飯時就好好吃飯,看電視時就好好的看電視,電視新聞也應該好好的報導每則新聞,一個一個的來,最符合人的身心發展。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開靜心的大門

作者:劉秋鳳

前  言

靜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可以幫助人安然自在地度過每一天。學習靜心的過程,如同清掃心情的陰溝,方法不當、或無法持久的靜心,都會使人的靈性消失不見,行之有道的靜心則有助於人們每天都保持安寧祥和,雖然不會帶來如鑽石般的實質財富,但其本身就是最珍貴的寶藏。

所謂靜心,其實就是一種放鬆的藝術,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狀態,並不需要很大的智慧才做得到。人自出生後就學會了如何放鬆自我,但隨著歲月的變遷,生活中常被緊張、焦慮等情緒所淹沒,於是漸漸忘記了如何享受放鬆。

本書教導數十種日常靜心的方法,試著幫助人們記住這門放鬆的藝術。其中有些方法很特別,例如“亂語靜心”,其要訣在於,不要說有意義的語詞,不要用自己會的語言。如果不會英文,就說英文;如果會日文,就不要說日文。這樣看上去很奇特,卻是一個能讓人抒發情緒、淨化心靈的特殊放鬆技巧,可以打破人們將一切看到的事物、感覺都語言化的習慣,使頭腦變得安靜,並且透過情緒的抒發和表達,淨化自己的內在,使心靈完全卸下負擔。

推開靜心的大門

 

 

坐下來,閉上眼睛,讓思緒沉澱,讓自己深入內在,此刻便是靜心,安享最純淨而獨特的快樂---

 

今特推薦劉秋鳳的一本書《推開靜心的大門》尋找生命的靈性,本書指導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重享內心的平靜與喜悅,從早晨起床後的“晨坐靜心”,到夜裏入眠前的“不為死亡的靜心”。

 

翻開本書,即可尋獲平靜的技巧,從此不論是身處於塞車的長龍,還是遭遇了人生的逆境,不論是處於恨不得儘快消逝的時刻,還是在覺得無法再多容忍一秒的場合,都能安然面對,隨時隨地回歸心靈的源頭,始終保有內在的純淨與寧和。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看待世界的心態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好的心態會幫你樂觀地面對困窘和痛苦,把他們當作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面對這樣一個浮躁的世界,同樣需要靜下心來,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更多智慧,也才會“柳暗花明又境”呈現於你的面前!

 


有些靜心的方法非常經典,像是“一百零八下深呼吸”,練習重點是要把雙手輕輕地放在肚子上,輕柔地吸氣、吐氣,如是持續一百零八次。這是一種吐出體內舊空氣、吸進新鮮空氣的有效方法,雖然是老的靜心法,卻非常有助於慢慢收斂紛亂的心神,讓內心歸於專注,而不是把能量消耗在雜亂又漫無方向的思緒裏。

不論多麼高階的修行,修習動態靜心的人看起來都像是瘋子。修習的時候可能會經歷短時間的狂亂,這時應學會放開方向感,朝向不執著不黏附的境界。每一個人都具備離苦得樂、享受內在安寧的能力,只要有勇氣堅持練習靜心,就一定會品嘗到個中的美妙滋味。

如果你總是麻痹自己,自覺膽子小、害怕接觸新事物,又渴望與他人多接觸,本書便是你的最佳讀物。
什麼是靜心?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內心平靜得如同蔚藍的浩瀚海洋,而且這種感覺常駐于心,永久銘刻,不會輕易地消失,那麼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做什麼事,心中總留有一片碧海青天,於是所有的憤怒、怨恨、恐懼都將溶解在這一片蔚藍汪洋中,無比清淨、澄澈,愉悅之感就會自心底油然而生。這才是人生最純淨、最獨特、最幸福的快樂。

如果想得更遠些,所有人都不免一死,那麼,最後又剩下什麼呢?閉上眼睛的那一天,一切都會被奪走,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到那時,我們自然就會知道,這份平靜就是人生最終的唯一需要。

而靜心,就是達到這份平靜的發心和動機,是愛,是慶祝,是萬籟俱寂時的欣喜。

靜心,是心靈的自我治療師。面對人生低潮和高潮時,靜心是我們身心健康、性情圓滿的唯一途徑;也是我們在漫漫人生長路中,隨時隨地保有一份愛和覺知的憑藉。

為什麼要靜心?
在這個時代,我們比往昔都更加需要靜心,因為現代人都是拼命三郎,生活的步調快得令人抓狂、窒息,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每天都像陀螺一樣,馬不停蹄地轉!焦慮,也隨著旋轉速度無休止加快,仿佛沒有片刻的寧靜,得以好好享受人生。

每天清晨睡眼惺忪,我們就開始面對令人焦頭爛額的工作,氣還沒來得及喘一口便到了中午,匆匆忙忙解決午餐之後,依然是奔波忙碌的工作,下班後就趕著回家做飯,吃完飯還得面對一堆雞毛蒜皮的家務,終於可以坐下來放鬆看電視時,已是半夜時分,繼而倒頭就睡,次日依舊如此。即使偶爾碰上假日,也是絞盡腦汁想著到哪里縱情玩樂一番。為了生存,我們的生活就是這般焦慮不堪、忙亂一片,陷入日復一日、永無止境的僵局,生命就這般消耗殆盡了。

和一個二十五歲的上班族朋友聊天,偶然問到他休假的時候想要做什麼,朋友歎了一口長氣後,說道:“休假!我還想要退休呢!整天忙,還要常常加班。上班的時候怕事情做不好,又怕上司劈頭蓋臉地罵,回家也不能睡個安穩覺,滿腦子都是工作的事情。週末只想睡到自然醒,可是一想到如果連週末都放棄出去玩的機會,那我的人生就只有工作和睡覺,太單調無趣了。可是,週末出去玩也累得要命,別說事前計劃和安排有多瑣碎,更別提人群的擁擠、交通的堵塞,單單搶不到座位,得站上幾個小時就夠受的……真的好累噢!我只想好好休息,完全地休息。我發現我的體力已經每況愈下了……”

旁邊的朋友們也連連點頭稱是,這恐怕是絕大部分上班族的肺腑心聲。可是為了一份穩定的收入,為了未來美好生活的理想,他們不得不打起精神來硬生生地撐住。

雖然對於完全而徹底的休息,沒有表露出迫切的渴望,但一般人還是會像我另一位朋友那樣生活:他一回到家就把電視打開,把房間裏的網絡接上,當電視播放廣告時,便立刻沖進房間裏上網打遊戲,直到老婆在外面大喊“開始啦!”才又一陣風似地跑出去。總之,他從沒有一時半刻靜止過,上班的時間轉啊轉,下了班也停不下來,一想到要強迫自己停下來,就會馬上面臨內心極大的焦慮和緊張,所以還不如乾脆讓自己繼續忙亂一通,等到累倒熬不住了,才肯去睡覺。

這就像是高速運作的汽車引擎,無法叫煞車就突然煞車,必須先換擋慢下來,才能漸漸地停止。而這個停止就是寧靜。

可以試試看:如果現在把書本闔上,什麼事也不做,靜靜地坐上一個小時,心裏首先浮現的念頭是什麼?也許會說是無聊,但其實那是焦慮和緊張,無聊只是一種掩蓋焦慮和緊張的東西,並不是內在真正的感覺。
 
也可以觀察一下:當下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比如講電話、正和朋友閒話家常時,你的手會做什麼?也許會摳臉上的痘痘,或者抓抓頭髮、撓撓耳朵,如果仔細地感覺,便會發現這些都是焦慮的徵兆。

這些緊張和焦慮,都是因為這部“人體引擎”停不下來。長久以來一直在高速運轉,忙著工作、輸入信息、記憶、分析、思考,因而根本沒辦法說停就停。已習慣了高速的人,一旦停下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按照常理,沒有人會喜歡緊張和焦慮。我們都很嚮往平靜而放鬆,就像是當微風徐徐吹拂的黃昏,一邊坐在瓜棚下納涼,一邊欣賞著夕陽西下的美景,感覺舒適而愜意。

我們也知道,沒有任何一部機器可以一直持續高速運轉,而完全不需要保養維護的,否則這部機器壽終正寢的時間絕對會大大提前,磨損和刮痕也一定更為嚴重,更何況是細膩的人體構造。

人類的構造比機器細膩千百倍,人類的生活也不只是像機器般高速運轉那麼簡單——人類不僅有情緒、感情的發生和累積,還有頭腦持續不斷的思考活動。試想:我們一天要遇到多少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強勢的、溫柔的……)?而和這些人又有多少情緒的觸動與互動(一場歡喜一場空,時而惱怒,時而笑呵呵)?一天要面對和處理多少事(大事、小事、公事、私事……)?一天要接收多少信息(看書、看雜誌、看電視、看電影和上網……信息一股腦兒迎面襲來)?我們的腦袋要做多少的工作,方能消化完這些信息?甚至當我們處在睡眠中或只是靜靜地坐在公交車上時,腦袋仍舊一刻不停地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思考著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消化吸收任何接觸到的信息。我們總是會不斷地想到很多東西,甚至不是我們主動去想的,而是頭腦不受控制的運作。

在這種高速率的運作之下,如果完全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一味不加節制地工作下去,新的情緒出現了就把舊的蓋過去,腦袋疲憊不堪卻仍舊不停地灌入新東西,久而久之,焦慮和緊張只會日益增加。靜心就是讓自己在高速妄念中稍微獲得喘息,一如引擎獲得保養的時刻;靜心就是讓控制暫且鬆開,重新尋回內在寧靜的放鬆時光;靜心就是讓我們的身心靈自在悠遊地休憩。

當今生活節奏快,信息高速膨脹,我們格外需要靜心。知識氾濫時代來臨前,往昔的生活就是看著青山耕著農田,情緒也好,頭腦也好,一切都有緩慢的消化時間,也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而今,人人都成了“陀螺人”,忙碌得連休息都要掐算好時間,生活變得像趕集一樣匆匆忙忙的。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沒有時間細細咀嚼溫馨的早餐;沒有閒情逸趣嗅聞空氣中飄拂的花香,領受色彩繽紛的季節更替;甚至對身邊躺著的那個心愛的人兒,也沒有一絲多餘時間相互撫慰關懷。

久而久之這樣的惡性循環,會使人出現故障、磨損,無法再正常運作,心理疾病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暗暗滋生……而靜心就是解開這個惡性循環鏈的鑰匙。

靜心讓壓力的灰塵得以沉澱、洗滌,讓壓抑的情緒得到盡情地釋放,讓匆忙的步調得以舒緩。靜心讓滿懷煩惱的心在洗滌之後,晶瑩剔透,更能感受無窮無盡灑落在天地之間的愛與寧靜。靜心讓心靈更為舒暢靈動,隨處細細感受、細細咀嚼,連白飯入口都芬芳飄溢。靜心讓我們在休息的時候,可以無憂無愁地拋開一切。
誰適合靜心?

●  想要用全新能量來豐沛生命的人
人們已經受夠了,整天沒完沒了奔命似的不斷處理生活上的一切,受夠了自己整日昏昏沉沉、像遊魂一般的生活。希望有多點沉澱和清醒,好提升自我的覺知和智慧;能多點內在的穩定感,使身心的放鬆和自在隨手可得。簡而言之,人們受夠了現在的生活,開始對目前的生活價值感到懷疑,因而生起想要探索一個新開始的念頭……

●  對內在世界有好奇心與渴望的人
人對所謂的內在世界有一點興趣,有一點好奇,想要看看究竟在那扇門背後有什麼樣的空間存在,那樣的空間會帶來什麼。人們對所謂的“心”非常感興趣,抑制不住對生命核心的好奇與渴望,想要試試、探索,想要往內尋找曾聽說過的那種寧靜、放鬆、清醒,並想要將之帶入生命裏。

●  想讓自己的心、腦、身體相互協調的人
無論偏重哪一個部分的工作,都是一種失衡的狀況。頭腦使人冷靜,有透徹的判斷力;心使人柔軟,使人愛人,使人慈悲;身體則讓人感受生命力,享受生命的喜悅。每部分都有其美好的特質,當身心靈三者協調平衡,才能夠品嘗到三合一的甘美,而不是失衡的損耗和疲累。

靜心無法使人的年歲倒退,卻可使人的心靈回春;靜心可以使人的身體加速更新因壓力疲勞而退化的細胞;也可以使人倦怠至極的五臟六腑和心靈回復活力,重新伸展對生命敏銳的觸角;還可以使長期使用腦部而完全忘記身體的人,重拾與自己生命之根的連結。

●  渴求愛和成長芬芳的人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擁有“愛”與“愛的能力”,只是這份愛的芬芳和愛的能力,往往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創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壓力,使其在歲月裏蒙上厚厚的灰塵了。我們被遮蔽的眼睛看不見其存乎於心,卻百般向外求愛,直到身心俱疲為止。

其實它們並沒有消失,只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只要把灰塵撣去,人們仍可以看到那顆充滿愛的心,依然散發出玫瑰色的光芒,顯現清澈而澄明的智慧。它一直都想要溫暖人、為人指引方向,只是在等待著,有人拭去它上面的灰塵。

靜心就是沁人心脾的泉水,使所有灰塵得以洗滌。當人們重新尋得心中的愛,將第一次感受到愛的真正滿足,因為這份愛來自於人初始的心,不用外求,不需要再當一個求愛的乞丐,相反的,變成一個愛的富翁,把源源不絕的,愛的甘甜泉水佈施給心靈枯竭的眾生,滋潤自己及身邊的人。這就是愛的芬芳,愛為我們帶來成長和歡欣。

●  需要釋放緊張壓抑和害怕的人
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緊張,緊張自己工作做得不夠好、小孩的教育問題、每個月的房貸車貸、父母生病……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生活裏,似乎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解決所有的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防不勝防,每天神經兮兮地過日子。

雖然人們曾經質疑過生活的面向,但為什麼總是不管怎麼做,還是充滿緊張和害怕,壓抑、窒息,那麼靜心就是一條通向光明無畏的出路了。我們都看過佛像安詳的面容,知道不管天下發生多少恐怖的事情,佛總是安然屹立,面帶祥和,從容不迫。

這就是靜心可以幫助我們的。

●  想要尋找明確方向的人
對許多人來說,混亂是一種生活常態。姑且不說實際生活上造成的混亂,像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之類。更擾人的是一種情感上的、內心矛盾的混亂,比方說,一方面想要去看電影,另一方面又很想在家休息;既想要出國旅遊,開拓視野,又想要省錢,為未知的生活做好經濟準備;熱愛工作的意念,使人想要找一份更能發揮創造力的工作,但期盼安穩的安全感,卻又驅使人追求純粹穩定的生活,不要有太多變動。

內心種種混亂層層糾結,使人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真正想追求什麼。混亂主導人的一切,人們仿佛在黑暗中摸索,隨時都有跌倒的可能。

在靜心之中浮現的與自己的連結、那一份安然,將成為人生活中強有力的臂膀。一旦人真的與之連結,原本因為沒有安全感而依賴著的外在的一切,都變得無足輕重了。那份安然比什麼都實在。

●  希望體嘗“靜”滋味的人
在靜心裏,我們可以品味到流連舌尖的舒暢茶香,可以聞到玫瑰花沁入心肺的的芬芳,可感覺到眼前人的溫柔微笑,人們甚至可以聆聽到竹葉摩娑的沙沙聲。一切不再只是生活的浮光掠影而已。

我們真的是在生活,不是匆匆孤寂的人間過客。

這就是靜的滋味。舉手投足,都是定、都是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