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馬習會的狂想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藉政協會議召開之便,在北京撩撥「馬習會」,這代表著:這段時間以來,來自台北方面的糾纏肯定不少,因此才會有孫亞夫對空放矢的現象出現。
好幾位與馬金體制走得近的人士,有個共同的感受:馬英九剩下這兩年,就是想搞「馬習會」。馬一位頗有名氣的民間友人,私下填寫了一齣狂想曲:馬習若能一會,至少有諾貝爾提名,那麼卸任後,以這個加值,可以方便去美國,馬是不可能留在台灣的。
這位友人甚至直指:金溥聰回來,什麼任務都沒有促成馬習會來得重要;大家不妨觀察:金小刀的老婆與孩子會不會一起回國?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指標。
駐美代表的地位,在外交體系,一向是足以與外長同列並置的榮譽,翻開外交史,把這個位子交給非專業者做為酬庸,過往鮮見。何況,只去短短一年。一年,能有何累積與建樹?內行人全都心中有數。
不少涉外人員反映:金小刀在美很少「出門」,連智庫的接觸都不多,是否屬實?可能需要「金大使」提供行程表給大家看看,以真切了解他都在忙什麼?
如果,所有的線索都是有意義的,指向:馬金要搞馬習會。那麼,孫亞夫的「第三地」之說,以及場地其次、「內容比較重要」,就是公然喊價,要馬釋出籌碼,也在型塑一種氣氛,條件由中國開設的主動權。
講到主動性,有人曾經問起,馬英九方面太過炒作馬習會,豈是正辦?獲得的答案竟是:這是在創造條件,有利於掌握主導權。
和平獎的狂想,說是笑話,但有人看來是真的—想得很認真。問題是,馬習會有兩人,挪威的委員們有可能頒給習近平嗎?以中國近來持續下跌的人權指標以及新聞自由度。有可能頒給馬英九嗎?一個只敢躲在王郁琦背後,拿自由、民主、和平當耳語說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