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內分泌甲狀腺,腎上腺,血脂肪,尿酸痛風,代謝症候群 (1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高膽固醇 增罹患冠心病機率

 

文/鄭康祥

49歲的方先生因為心肌梗塞住院。他的哥哥有冠狀動脈疾病(簡稱冠心病),媽媽也死於冠心病。方先生本身除了血中膽固醇高外,平時不愛運動,身材微胖,另外抽菸抽了幾十年。

住院後,醫師在方先生的皮膚上發現小小的黃色瘤,並透過其他相關檢驗後,告知他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診斷。他的16歲兒子也被發現有膽固醇過高的情形。

針對方先生的後續治療,醫師指示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減肥、運動和戒菸都是必要的。遺憾的是,方先生沒有遵照醫囑,也不定期服藥,一年後死於心肌梗塞。

大家都知道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就包含大家所熟知的高膽固醇血症。由上面的案例可以了解膽固醇高不高為什麼很重要!

主要是因為高膽固醇會增加得到冠心病的機率,若是嚴重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在沒有治療的狀況下,病人大都活不到30歲。所以不能輕忽高膽固醇和「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以下簡稱FH)。輕型的「FH」與方先生的症狀類似,也因為它是遺傳性疾病,直系親戚中往往也有相同的病症。他們的膽固醇從小就高於常人,一般來說,沒有治療的病人其血中膽固醇數值會高於300mg/dL(正常的數值必須低於200mg/dL),值得注意的是病人若為女性,可能還不用那麼緊張,以同樣是50歲輕型的「FH」男性與女性做比較,女性得到冠心病的機率約為12%至20%(若計算死亡率統計約為2%),但男性則為45%至51%(死亡率25%),差別很大!

若是拿70歲輕型的「FH」男性與女性做比較,女性得到冠心病的機率上升至75%(死亡率30%),男性則為100%(死亡率80%)!因此男女大不同,男性患者尤須注意。

現在國人就醫方便,建議40歲以上成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膽固醇有多高,同時也要關心自己的長輩們是否有高膽固醇血症。即便不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也應盡量控制膽固醇於200mg/dL以下。

(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兼新陳代謝學專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尿酸過高 威脅腎臟健康

 

文/吳家麟

李先生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在醫院門診規律追蹤和服藥,血壓、血糖和血脂控制得還不錯。不過因本身有高尿酸血症,近年痛風時常發作。

醫師察覺到李先生的腎功能逐漸變差,除了藥物的使用以外也教導低嘌呤(普林)飲食,幾個月後,李先生的腎功能逐漸穩定下來。

許多人大概都聽過尿酸高會引起痛風,卻忽略了尿酸高也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傷害。

◎為什麼血液中的尿酸值會升高?

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後的產物。嘌呤來源有兩種,自身合成的嘌呤以及飲食攝入的嘌呤。尿酸的排出,大部分由腎臟排出,製造過多或排泄過少就會引起尿酸值升高。

常見原因包括吃太多高嘌呤食物(如內臟類、肉類、豆類、堅果類、海產類、香菇、酵母等)和排泄過少(如利尿劑、阿斯匹靈、肥胖或酒精等抑制尿酸排泄)。

◎尿酸是如何造成腎臟病的?

有些學者認為,高尿酸血症與慢性腎臟病互為因果。慢性腎臟病排泄尿酸減少,是高尿酸血症的最常見病因,約佔80%到90%。尿酸結晶在腎間質沉積,形成結石和慢性腎臟病,出現腰痛、血尿、蛋白尿和腎功能異常。

◎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腎臟併發症有:

●痛風性腎病變:通常是痛風反覆發作數年以上。

●止痛藥造成腎臟傷害:急性痛風發作時大部分是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長久下來造成腎臟的傷害。

●尿酸結石引起尿路阻塞。

●反覆泌尿道感染:若造成尿路阻塞,容易孳生細菌上行感染,造成急性腎盂腎炎,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

◎如何預防高尿酸或痛風造成的腎臟傷害和治療?

●飲食方面避免高嘌呤的食物,特別是內臟類、肉類、豆類等。

●多喝水,每日飲水1500c.c.以上。禁酒類,特別是啤酒。

●運動和控制體重: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肥胖者應嘗試減輕體重。

●藥物治療方面:痛風急性發作時,腎功能不佳患者,可用類固醇代替非類固醇類止痛藥。

●慢性痛風患者可加上降尿酸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降低血中尿酸可以降低未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所以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要多留意血中尿酸值。控制尿酸,除了防止痛風的發生,或許還可以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痛風就吃止痛劑 吃到腎臟萎縮洗腎
 
▲在彰化秀傳醫院同一天進行器官移植的3人(戴口罩者),喜獲重生,切蛋糕慶賀。(記者吳為恭攝)
▲黃先生因痛風頻吃止痛劑,22歲就洗腎,日前換腎成功,尋回健康。(記者吳為恭攝)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

38歲的黃先生日前在彰化秀傳醫院完成腎臟移植手術,終於擺脫16年的洗腎生涯。昨天他感慨地表示,年輕時痛風一發作就服用止痛藥,卻吃到腎臟萎縮洗腎,如今獲得重生,他以親身經歷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亂吃止痛藥。

換腎成功 尋回健康

秀傳醫院器官移植主任巫奕儒表示,很多洗腎病患都是亂服止痛藥或亂服偏方引起,甚至還有人是亂吃減肥藥演變到必須洗腎,因為這類藥物通常透過腎臟代謝,傷害腎臟甚劇,以黃先生為例,痛風患者還是要以藥物控制尿酸,不能長期隨便吃止痛藥,不然容易轉變成腎臟萎縮或衰竭,最後只能洗腎或換腎。

黃先生指出,他因為體質關係,加上愛吃海鮮和豆類,不到20歲就尿酸高引起痛風,也因為工作忙,到大醫院拿藥太麻煩了,所以他只要痛風發作就隨意服用止痛藥,卻因為這樣的疏忽,他在22歲就腎臟萎縮,開始洗腎,一個禮拜洗3次,一次要4小時,每天精神都很不好,很痛苦。

幸運的是,他竟然可以在洗腎16年後獲得一枚腎臟移植,真是太感恩了,以後他一定會注意飲食,保護得來不易的腎臟。

腦死者器捐 3人重生

除了黃先生在9月30日獲得一名車禍腦死者捐贈的腎臟進行移植,當天還有另一名55歲的黃先生獲捐另一枚腎臟,55歲的陳先生則獲捐肝臟。

三人原本素昧平生,知道同一天接受器官移植後,直呼有緣,互相留下聯絡方式,昨天一起帶著花束到秀傳醫院,感謝捐贈者遺愛人間及醫療團隊的照顧,醫院則切蛋糕祝賀他們重生。

另一名換腎的黃先生在洗腎3年多後,就獲得腎臟移植的機會,他說:「連作夢都會笑,人生變彩色了。」換肝的陳先生則說,年輕時應酬多,豪邁地抽菸、喝酒,肝硬化近10年,終於等到肝臟移植,人生又充滿了希望。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高患者吃熱鍋 愈清淡愈食在

 
▲李文成醫師(右)強調,按時量血壓,做好血壓控制,就是防範心肌梗塞的基本之道。(記者劉曉欣攝)
▲師建議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患者享用熱鍋時,務必要遵守清淡原則。(記者劉曉欣攝)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時序入冬,忽冷忽熱的天候總讓人摸不清、也猜不透,卻是「三高」患者最害怕的心肌梗塞好發時節。醫師指出,與其寒冬猛進補,不如力求清淡飲食,就算想吃熱鍋暖胃,都要守住「低油」、「低鹽」與「低膽固醇」的原則。

彰化縣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文成表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尤其是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等「三高」患者,只要一入冬開始進補,往往都會補過頭,可能就會造成血壓、血糖與血脂數值通通往上飆,讓「健康防線」失守,到醫院報到。

李文成指出,很多「三高」患者都有迷思,誤以為只要遠離辣到不行的麻辣鍋,來個清湯如水的火鍋,應該就萬事OK,殊不知火鍋裡頭還是有肉片,若再用沙茶醬當沾醬,加上美味的丸子與火鍋餃,不僅熱量可能破表,火鍋湯底的油脂、鹽度都過量,不利於血壓、血糖與血脂控制。 

由於國人特愛寒冬吃鍋品圍爐團聚的感覺,李文成建議,「三高」患者最好是在家自備鍋品,才能確實控制湯底與食材,最好是以番茄等蔬果入湯,肉品最好是選擇魚肉,火鍋料以蔬菜為主,火鍋的熱湯最好是敬而遠之,不然,就是也要淺嘗即止,才能在冷天安心吃火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婦人變月亮臉 罹腎上腺腫瘤

 
▲蔡政麟醫師表示,沈婦的腎上腺長腫瘤才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48歲沈姓婦女因高血壓到診所就醫,醫師發現她的體重急速增加、月亮臉、水牛背、皮膚通紅,覺得異常,介紹她轉診去童綜合醫院檢查,才知道她因腎上腺腫瘤,導致罹患「內源性庫欣氏症候群」,手術切除才逐漸恢復。

童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政麟表示,沈婦罹患高血壓,定期到住家附近診所治療,不料,不到一個月,體重卻快速增加5公斤,臉也越變越圓且背頸部粗厚、全身皮膚偏紅,醫師覺得有異,轉介她至童綜合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內源性庫欣氏症候群 術後恢復

童綜合醫院檢查發現,沈婦的腎上腺荷爾蒙異常偏高,研判她罹患少見的「內源性庫欣氏症候群」,以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確定是右腎上腺出現腫瘤,經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後,體重明顯減輕、血壓也趨於平穩,月亮臉及水牛肩等症狀也逐漸改善。

蔡政麟表示,庫欣氏症候群是因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荷爾蒙(腎上腺皮醇)長期增加所致,除了腎上腺分泌異常的「內源性庫欣氏症候群」;氣喘、關節炎或皮膚過敏患者因長期服用類固醇,也可能導致「醫源性庫欣氏症候群」,症狀包括體重異常增加、月亮臉、血壓升高、血糖增加等,呼籲患者及早檢查,對症治療。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不痛就停藥 當心高尿酸攻擊心腎
 
▲病患的手部小關節處出現腫塊。(記者蔡淑媛攝)
▲魏正宗醫師指出,痛風病患發病時,手腳關節處會出現腫塊。(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痛風患者經常關節不痛就停藥,卻不知道尿酸會攻擊心臟、腎臟和血管,導致腎病變、尿路結石,也會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的發生率。

一名50歲的上班族痛風病史20多年,因擔心服用降尿酸藥有副作用,他只有在痛風發作,手、腳關節腫痛時吃止痛藥。一直拖到發作頻率愈來愈高,關節愈來愈腫痛才就醫,尿酸值達10mg/dl(正常值在6以下),腎功能指數已經高達9.5(指數10須洗腎),必須要終身洗腎。

另一名41歲患者痛風病史6年,每年痛風發作2到3次,腳趾關節腫痛到無法走路,即使吃藥也要3到4天才好轉,但他一直覺得自己還年經,不想吃藥,直到看見親友出現嚴重痛風石才就診,除了差點要洗腎,還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服藥控制尿酸後才不再發作。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魏正宗指出,高尿酸除了造成痛風外,尿酸結晶沉澱會導致腎病變、尿路結石。近來大量研究顯示,尿酸還會攻擊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心血管硬化、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痛風患者每上升1mg/dl的尿酸值,就提高10%的心肌梗塞風險;每增加一處關節疼痛,風險也提高20%。

國人高尿酸症的比率有20%,高達90%沒有症狀而不自知,痛風常與肥胖、三高和代謝症候群合併發生,30歲以上男性的痛風盛行率有3.3%,許多患者不想每天吃藥又擔心有副作用,選擇控制飲食和痛風發作時才吃藥。

每半年要定期抽血監測

魏正宗強調,大多數患者尿酸值在7到8mg/dl,控制飲食只能降1mg/dl,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定期抽血監測,也不應擅自停用降尿酸藥。

醫師建議,民眾飲食時不吃內臟,不喝火鍋湯,少喝酒,每天喝水2000c.c.,以避免尿酸升高。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25年險洗腎 吃藥戒酒獲改善

 
▲陳姓老闆痛風25年,右腳關節的痛風石大如雞蛋,聽從陳俊宏醫師指示,患部已經開始軟化、消腫。(記者蔡淑媛攝)
▲陳姓老闆痛風25年,左手指的痛風石大如雞蛋,聽從陳俊宏醫師指示,患部已經開始軟化、消腫。(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54歲的陳姓汽車修配廠老闆痛風病史25年,每天應酬飲酒,吃降尿酸藥也沒用,週週發病,手和腳的關節痛風石大如雞蛋,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直到2年前,腎功能只剩2成,差點要洗腎,他才規則服藥、戒酒與控制飲食,現在不再發病,痛風石也軟化消腫,腎功能也改善,高血壓、血脂也正常。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俊宏指出,痛風控制差,尿酸飆升,心血管疾病也跟著失控,他針對3萬6千多名40歲以上民眾從2000年到2008年進行研究,尿酸值超過7mg/dl(一般男性正常值在7mg/dl以下,女性是6mg/dl以下,高尿酸血症病患要在6mg/dl以下),全死亡率比一般人增加24%,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提高48%,罹患缺血性中風也高出4倍,已發表在《關節炎與風濕》國際期刊。

嚴格控制飲食、減重10公斤

陳老闆說,29歲初次痛風發作時,右腳趾關節腫痛,以為是年輕時當汽車修理學徒時的舊傷發作。第2次換左腳痛,還去國術館推拿,之後腫得像饅頭。

到診所檢查,尿酸值高達8mg/dl,但他不以為意,直到手腳關節痛風石大得像雞蛋或鴿子蛋,尿酸值飆到16mg/dl,此時已拿不穩修理工具,手臂也無法彎曲。

2年前,診所醫師告訴他可能得轉診洗腎,他才趕快戒酒、戒掉應酬、嚴格控制飲食和減重10公斤,並且服藥控制,尿酸值維持在6mg/dl以下,才不再發病。

陳俊宏說,痛風患者持續用藥並且尿酸降到6mg/dl以下達2年,可降低50%的心血管死亡率,86%的患者不再復發,尿酸降至5mg/dl,痛風石也能軟化消失。

陳俊宏指出,痛風患者應避免食用動物性蛋白、內臟和海鮮等高普林食物,有痛風家族病史者也要多注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節前後應酬多 痛風病患增5成

 
▲痛風病人常在手腳關節腫痛甚至長出痛風石。(記者蔡淑媛攝)
▲痛風病人常在手腳關節腫痛甚至長出痛風石。(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醫師提醒,年節前後痛風病人增5成,吃得太好、飲酒及天冷是主因,應按時服藥和控制飲食。

今年1月最新一期的風濕病期刊(ARD)中更有研究論文指出,中高齡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病患,易有3高疾病及腎功能不全,死亡率是一般同齡者的2、3倍,常死於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衰竭及心肌梗塞,諸如每年痛風發生3次以上、尿酸值大於9和有痛風石患者,均是高危險群。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魏正宗指出,此次由美國和西班牙醫界學者共同發表的論文,針對50歲以上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患者進行4年的追蹤研究,顯示這些患者容易伴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腎功能不全,死亡率9%,是一般人死亡率約3%的2.37倍。

高尿酸血症除了引發痛風,也常伴隨有全身性的慢性疾病,71%合併有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竭,約60%有高血脂和代謝症候群,50%肥胖,27%有高血壓和10%的糖尿病,而10%到14%也有動脈粥狀硬化和心室顫動,尤其尿酸會攻擊血管內皮細胞和心肌病變,因而常見死於心血管疾病;不過,一旦尿酸降低,也能減少罹病的機率。

要飲食節制、按時服藥

魏正宗說,高尿酸血症稱為帝王病、富貴病,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在傳統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之外、已被列為第四高,台灣盛行率約20%。民間健檢機構調查更顯示,中老年人罹患比例高達40%。一般尿酸血達9mg/dl就會出現痛風;更需注意的是,青少年有高尿酸者也愈來愈多,與美式飲食、肥胖和愛喝含糖的碳酸飲料相關。

年節前後是痛風好發季節,魏正宗指出,從年終尾牙開始,患者就持續增加,天冷加上患者參加飲宴喝酒、大魚大肉,一名40歲的業務員曾有痛風病史未正常服藥,日前參加尾牙飲酒又大魚大肉,隔天立即痛風發作,腳關節腫痛到無法下床,就醫抽血尿酸值已是10mg/dl。

魏正宗提醒,過年期間,患者應避免吃動物內臟、海鮮等高普林和高油、高糖食物,不要喝酒和碳酸飲料,日常多喝水,以避免尿酸升高或痛風發作,按時服降尿酸藥,尿酸值應維持在6mg/dl以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吃火鍋 18歲男痛風上身

 
▲聖翰醫師表示,患者有痛風家族史,又喜吃鍋物,以致右腳踝出現紅腫、疼痛的痛風症狀。  (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18歲的林姓男子愛吃火鍋,雖有痛風家族史,但他仗著年輕未節制飲食,日前和好友吃完火鍋後,右腳踝關節竟紅腫、疼痛,一度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吃藥未改善,改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發現是痛風發作,打針、吃藥才控制住病情。

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鄭聖翰表示,遺傳、酒精、內臟、海鮮、碳酸飲料等都是罹患痛風的原因,尤其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愛吃含有高普林的火鍋料或高湯,容易造成體內普林代謝異常,引發高尿酸血症,因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導致關節腫痛變形,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 

鄭聖翰提醒民眾,可用蔬菜製成的火鍋湯底取代一般湯底,減少普林的攝取,並多喝水幫助代謝,若有痛風家族病史,飲食務必忌口。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尿酸高惹痛風 中風機率也增高

 
▲痛風石。(照片提供/鄭康祥)

文/鄭康祥

一般人若做過較完整的健康檢查,就知道血中尿酸值往往是檢驗項目之一。尿酸與痛風、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密切相關。

近年來,由於醫學進步,使人們更了解冠心病(冠狀動脈疾病)與尿酸高低有關。舉例來說,冠心病的病人血中尿酸值每增加1mg/dL,死亡率便增加12%!

不管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研究顯示,尿酸越高,中風的發生率也越高。最後連高血壓也被證實與高尿酸血症有正相關,不可輕忽尿酸對生活習慣的影響。

痛風發作時,多為單一關節疼痛,較常侵犯下肢關節,尤以大腳趾關節為最多。發作時來得猛烈,且非常劇痛,兼具局部紅、熱、腫、痛等症狀。若不治療,可由單一關節發展至多關節症狀,並可能同時有發燒現象,最後則有痛風石及關節永久性的損害發生。

治療最重要的一項是立刻就醫,以最快的速度,阻止關節的發炎狀態。這方面以台灣目前醫療服務應無太大問題,但許多人都不知道治療的第二重要原則,就是預防痛風的復發!大部分的病人經歷了第一次發作後,都會面臨痛風第2次、第3次的發生,應盡力預防之。

預防此病症方面,飲食控制大家都知道是重要的,但可能不知道早在西元2000年,學者Dessein的論文指出,對於肥胖病人減肥比少吃高普林食物來得有效;西元2011年學者Rho研究顯示,飲用含果糖糖精的飲料,如汽水、可樂等,會提高尿酸值。多數學者發現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食物、乳製品、不飽和脂肪酸則對痛風患者有益,酒精亦會誘發痛風發作。

◎以上資訊或許會跟以前的觀念不同,但大家應逐漸接受並正視高尿酸血症的嚴重性。以下簡單列出重點︰

●避免肥胖。

●少喝汽水及酒精性飲料。

●吃飯七分飽(少吃飯、麵等碳水化合物)。

●不用排斥高蛋白質食物、乳製品、不飽和脂肪酸。

●就醫治療最為重要,抽血時,別忘了看看尿酸值是否正常。

(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兼新陳代謝學專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動就痛?痛風患者飲食7原則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痛風患者一運動就會痛?1名30歲女性痛風患者,為了避免痛風頻繁發作,除了注意飲食控制,還謹記要經常運動,但是,每次運動後的深夜關節就會出現腫痛,因此不敢再運動。醫師表示,適量運動可調節尿酸代謝,但是,過度的運動,尿酸反而會飆高,因而引發疼痛。尤其運動後,一定要適度補充水份,才能加強尿酸代謝。

每天做適量運動可調節尿酸的代謝而使血中尿酸逐漸降低,對痛風患者長期來說是有益的。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痛風是因為尿酸代謝的異常,於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因為尿酸的排泄受阻,使得尿酸鹽沈積在關節而引起的疾病。當尿酸鹽晶體沉積於其他組織也可能引起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變等問題。

痛風是現代常見的一種文明病,平常沒什麼感覺,但一發作起來疼痛真的是要人命。當急性痛風發作時,關節會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多在半夜發作,甚至會痛到讓人從睡眠中驚醒,初期以發生在下肢單一關節為主,如第一蹠趾間關節、腳踝、膝關節等,但隨著發作時間增加、病情惡化,有可能出現在其他的關節。

何一成表示,每天做適量運動可調節尿酸的代謝而使血中尿酸逐漸降低,對痛風患者長期來說是有益的,但是過度運動卻會使肌肉產生許多的尿酸。因此,每天可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走路(4公里/小時)、騎腳踏車(9公里/小時)、快走步(6公里/小時)、游泳(0.4公里/小時)等,每次進行大約30分鐘;同時,若缺乏水分也易導致痛風發作,因此運動前可先喝100-200 cc的水,30分鐘後才開始運動。

【痛風飲食7原則 】

1.痛風患者正常飲食每天約含有600-1000毫克普林。

2.急性痛風發病期,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蛋白質最好完全由蛋類、奶類及奶製品供給。低普林的食物像是各種蛋類、海參、海蜇皮、白菜、菠菜、莧菜、芥蘭菜、高麗菜、苦瓜、小黃瓜、冬瓜、絲瓜、胡瓜、茄子、胡蘿蔔、蘿蔔、青椒、洋蔥、蕃茄等,以及各種水果、五穀根莖類。

3.非急性痛風發病期,仍應避免食用普林含量高的食物,肉類減少為每餐勿超過二兩,以牛奶、雞蛋取代部分蛋白質的來源;乾豆類應儘量減少食用。 高普林的食物是指每100公克的食物中含有150-1000毫克普林,常見食物有:動物內臟,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或是蝦貝類的蝦、牡蠣、蛤蜊、干貝等,以及熬煮過的濃肉湯等。

4.儘量維持體重於標準範圍內,體重過重時應慢慢減重,每月以減輕1公斤體重為宜,但急性發病期不宜減重。

5.每日應喝水3000cc以上,以幫助尿酸鹽排出,並防止腎結石的產生。

6.多量脂肪有抑制尿酸鹽排出的趨勢,並易促使症狀復發,所以烹調時,注意油應適量。

7.儘量避免飲酒,尤其啤酒;至於咖啡及茶則可適量使用。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出問題? 可能是亞臨床甲狀腺低下症

 

文/方銀漢

隨著資訊的發達,民眾對於肥胖以及相關體重控制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減重門診中,偶爾有病患拿著疑似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檢查報告,緊張地問是不是因為甲狀腺出了問題,所以體重爆肥、不受控制,不過根據統計的機率來看,大多數患者並不是真的甲狀腺發生問題,反而是所謂的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臨床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居多,因為它並沒有特別症狀,主要是以疲倦、虛弱、嗜睡等非典型症狀來表現,所以診斷主要以抽血檢查為主,當血中甲狀腺促素(TSH)高於正常值,但游離4碘甲素(free  T4、FT4)的濃度仍在正常範圍內時,就是此症。

需要注意的是,此症有3-5%的機率會發展成真正的甲狀腺功能低下,進而引起肥胖、血脂肪異常、動脈粥狀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亞臨床甲狀腺低下症的盛行率大約是3-8%,不過女性族群罹病的機率比男性族群高,另外,盛行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曾有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婦女盛行率高達15-20%。

原因有很多,像是甲狀腺手術、藥物、放射碘治療等,但最常見原因則是自體免疫引起的甲狀腺疾病。

由此可知,亞臨床甲狀腺低下症對於中老年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影響,某醫學中心為了找出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曾在2009年對9000多個患者的健康檢查紀錄展開研究分析,發現女性以及中廣型肥胖者跟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有關聯!

另外,根據文獻報導,亞臨床甲狀腺低下症會引起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值上升和心肺功能異常,甚至較易出現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異常疾病,但是比例不高。

觀察追蹤即可 高危險群需治療

亞臨床甲狀腺低下症的治療一般以觀察追蹤為主,但對於高危險族群,例如有甲狀腺低下典型症狀、過度肥胖、血脂異常以及冠狀動脈疾病者需積極治療。

另外,針對體重控制不好的中年女性,例如︰已經少吃多動但體重仍控制不佳者,建議到減重門診就診,以便釐清是否與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

(作者為台北市大安區柏丹生活診所院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少好膽固醇 吃全素20年 腦心血管全堵塞

 
▲原本右頸動脈嚴重堵塞的蔣金山(右),經手術置入支架後打通血管,血路暢通。(記者湯世名攝)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

72歲的蔣金山吃全素20年,某日突然出現呼吸困難,進而半邊手腳無力,送醫檢查發現是冠狀動脈嚴重堵塞,引發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進一步發現,他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HDL,好的膽固醇)嚴重不足,醫師緊急為他在冠狀動脈及右側頸動脈置入支架後,才打通血管。

蔣金山昨天現身說法表示,他吃全素已有20年,平日很重視養生,15年前在無任何預兆下,竟出現呼吸困難、很喘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是冠狀動脈嚴重堵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立即接受移植腿部大隱靜脈的「開胸冠狀動脈繞動手術」,原以為情況好轉。

不料4年前他又突然半邊手腳無力,就醫診斷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導因於他的左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施行支架置入術後,打通血管,肢體無力症狀才改善。

最近他又感到身體不適,經員榮醫院院長張克士檢查,發現他的冠狀動脈中,又有兩處嚴重堵塞,右側頸動脈更有95%的狹窄,隨時可能再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經該院副院長張木信為他打通兩處堵塞的冠狀動脈後置入支架,再請神經外科醫師崔源生將其右側內頸動脈擴張後置入支架,打通原本阻塞的血管。

張木信指出,蔣金山吃全素20年,腦、心血管卻全都堵塞,經院方檢查,發現他是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嚴重不足所致。

張木信表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因此被稱為「好的膽固醇」,反之則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壞的膽固醇」(LDL)。重視養生的全素者雖然平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較葷食者低,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偏低,所以千萬不能陷入素食即是「健康萬靈丹」的迷思。

張木信強調,健全血脂肪的有效控制辦法,要減少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運動、適當減重、戒菸、藥物治療,適量每日補充維他命B3(魚、蛋、牛奶、花生、芝麻、雞肉、紅酒、洋蔥、豆腐、燕麥),也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以保護血管。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竟釀血管堵塞 膽固醇控制5招

 

中市1位72歲老翁蔣金山因宗教信仰,吃全素20年,平日常靜坐養生,今年初卻突然出現呼吸困難,進而半邊手腳無力,送醫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及頸動脈嚴重堵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腦、心血管中風,判斷原因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嚴重不足,在冠狀動脈及右側頸動脈置入支架才打通血管。

即使吃全素者,仍應注意膽固醇控制,多攝取好的膽固醇,可以幫助清除血管中堆積的壞膽固醇。

 

員榮醫院院長、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克士指出,蔣男在15年前第1次發生冠狀動脈嚴重堵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後雖規律用藥、吃素養生,4年前卻再度因急性梗塞引發腦中風,到今年初已是第3次發生腦、心血管堵塞。雖然長期茹素,但因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足,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在血管壁沉積,造成血管堵塞。

素食者常缺好的膽固醇

張克士醫師表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所以被稱為好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則容易隨著血液黏在血管壁,使原本流暢的血管變窄,導致動脈硬化,所以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據實證醫學研究指出,重視養生的全素食者雖然平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均較葷食者低,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也偏低。張克士醫師解釋,就像亂丟垃圾的人雖然變少了,但是清道夫如果嚴重不足,馬路可能更加髒亂,所以千萬不可陷入素食即是萬靈丹的迷思!

素食者膽固醇控制5招

建議要健全血脂肪,首要維持好的膽固醇,降低壞的膽固醇,茹素者可以遵循以下5個原則:

  1. 減少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例如食用油應選擇亞麻子油、橄欖油、芥花油、葵花油等植物油;而優質脂肪酸可選擇富含Omega 3的亞麻仁籽、堅果、胡桃、核桃、蕎麥、大豆等,或是芥蘭菜、油菜等深綠色的葉菜類。

  2. 每日補充維他命B3(又稱菸鹼酸),如牛奶、無花果、花生、芝麻、綠豆、全麥製品、小麥胚芽、糙米、胚芽米、啤酒酵母、酵母菌、香菇、紫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菸鹼酸,可增加好的膽固醇來保護血管。

  3. 規律運動是增加新陳代謝,降低血管內膽固醇阻塞的不二法門,若年紀較大的長者,可選擇健走、騎腳踏車、游泳等,每次最少30分鐘,每周最少3次。

  4. 即使吃素食,仍然要注意烹飪方式,盡量以清淡的水煮、蒸,避免煎、炸、滷等,才不會攝取到過多加工調味料或油脂。

  5. 戒菸是預防百病最快的方式,也能降低血管阻塞,而本身若已有心肌梗塞、三高病史的民眾,也應依醫囑規律用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挑食物 升膽固醇指數也要顧

 

記者/洪素卿

很多人擔心自己膽固醇高,將雞蛋、蝦、蟹等高膽固醇食品視為寇讎;不過,膽固醇卻還是無法控制在理想範圍?專家表示,這除了是因為人體會自行合成膽固醇、單靠食物控制不一定夠之外;很多人不知道高飽和脂肪食物對提升膽固醇的「貢獻」可能更高。建議挑選食物時,可不能只看食物中的膽固醇,還要看食物的「升膽固醇指數(CSI)」。

由於食物中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含量會影響血脂代謝及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此在選擇食物時,應參考兩者含量而非單純以膽固醇含量為標準。此影響程度,就是以升膽固醇指數來評估,升膽固醇指數(CSI)=0.05×膽固醇(毫克)+1.01×飽和脂肪酸(公克)。

以雞蛋來說,每百公克含有膽固醇548毫克、飽和脂肪3.4公克,升膽固醇指數有30.83。算起來確實不低。

不過,部分素食糕點中可見的棕櫚油,雖然每百公克的膽固醇含量是零,但飽和脂肪含量卻有47.85公克,計算下來CSI高達48.33。換句話說,表面上看起來不含膽固醇的植物性油脂,對膽固醇的影響卻比雞蛋高得多。

一般總認為海鮮的膽固醇高。以蝦子來說,每百公克膽固醇有150.6毫克,看起來確實不低,但因為其飽和脂肪只有0.23公克,算起來CSI是7.76;牛腩的每百公克膽固醇為82.4毫克、但飽和脂肪卻有13.76公克,CSI有18.02,足足是蝦子的兩倍多。

此外,像是手搖杯中的奶精粉,一樣是植物性成分不含膽固醇,但CSI卻有30.2,更別提飽和脂肪跟膽固醇都高的牛油、CSI有55.69。

肉品少吃內臟 避開油多皮厚部位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賴佩郁指出,蔬菜、水果不含膽固醇,也沒有飽和脂肪酸,CSI是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多加攝取。至於肉品除了遠離內臟之外,還應該挑選部位,油多、皮厚的地方CSI值高,所以要避開。如果很想吃牛肉,建議不要吃牛腩、而選其他部位的牛肉。

至於蝦蟹類,即便算出來的CSI值沒有非常高,但仍應注意不要過量,以蝦子來說,一般大蝦不要超過3隻。另外,烹調的方法也要選擇少油的方式,可選擇非棕櫚油、椰子油的植物油。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飲食原則

 
 
 
 

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為基礎,藉由均衡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攝取,達到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發生的目的,所以需要的基本營養成分與健康人是一樣的,所以一般人也可以此原則攝取均衡營養。

糖1g可產生4卡熱量 =(需求營養成分比例50-60%)

蛋白質1g可產生4卡熱量=4卡(需求營養成分比例 12-20%)

脂肪1g可產生9卡熱量 =9卡(需求營養成分比例<30%)

酒精1g可產生8卡熱量.

 

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控制飲食,結果會如何?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使病情惡化。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嚴重會致命。慢性併發症則包含眼睛、腎臟、神經、心血管疾病等病變。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 飲食控制的目的在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壓,並維持合理體重。患者應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畫,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減輕體重應是首要目標,通常減輕5~10%的體重就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控制病情。患者應和醫師或營養師共同協商一個可以達到,亦可長期維持的「合理體重」。

  • 均衡的攝取各種食物。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肉魚豆蛋類等六大類食物。並瞭解與善用食物代換表。

  • 澱粉豐富的食物(如米麵、甘藷、馬鈴薯、芋頭、玉米等)應列入飲食計劃,並列入主食類代換;節慶應景食品及各式點心(如肉粽、年糕、燒賣、壽司、咖哩餃等),應經由營養師指導食用;甜食應先瞭解糖份含量,並嚴格控制攝取,必要時可使用代糖。過度限制澱粉類食品的攝取是老舊及錯誤的觀念。

  • 糖尿病人宜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穀類等食物可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

  • 糖尿病人應注意血脂肪的控制,宜避免攝取過量油脂與膽固醇。應少吃油炸、油煎、油炒和油酥,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宜多採用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烹調食物。

  • 最新的研究顯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心臟血管的保護,可選購一些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類(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作為食用油。

  • 糖尿病人不宜飲酒。三酸甘油酯偏高及血糖控制不良者更應禁酒。如果不得已需飲酒,應列入飲食計劃,並列入脂肪類代換,每日不超過90大卡(約13克酒精量)。

  • 糖尿病人應控制鈉鹽(食鹽與味精)攝取,血壓宜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為佳。

  • 赴宴應酬時,應注意選擇食物的質與量,並避免喝濃湯。

  • 維生素與礦物質和需求量一般人相同,從飲食充足攝取,並遵照指示攝取營養補充劑。應注意維生素B群、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等)及鉻、鎂、鉀等礦物質的充足攝取。
  • 攝取全穀類食品,充足的深綠深黃色蔬菜,乳品中添加4公克的酵母,都有助於這些營養素的攝取充足。

在什麼情況下,應與營養師協商調整飲食?

  • 懷孕時,哺乳時
  • 生病時
  • 出外旅遊時
  • 額外的運動時
  • 罹患併發症時

其他注意事項:

  • 遵守醫師、護理師和營養師指導的自我照護原則。

  • 隨時監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 隨身攜帶方糖或含糖食物,一旦有低血糖症狀(如:冒冷汗、心悸、頭暈、發抖等),立即吃二粒方糖或飲用半杯含糖飲料(如:果汁120 ㏄) 依身體狀況遵醫囑持續地適度運動 。

  • 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識別卡,註明姓名、地址、電話、用藥情況、主治醫師聯 絡電話,以便處理緊急狀況。

  • 了解使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劑量及使用方式,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加、減量或停用。對於用藥的問題,亦可請教專業藥師。

  • 應請營養師針對個人的狀況與病情設計飲食計劃,並請營養師把您教會如何去吃。以上僅為基本原則。
  • 本院已成立了糖尿病衛教中心,結合了專科醫師、營養師、護理師、藥師及社工人員等專業人士,糖尿病病友也可以直接尋求糖尿病衛教中心的協助。如遇日常飲食上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請教營養師,或就近利用本院的營養諮詢門診。

北醫內科醫師群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內科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菇普林多蛋白高 痛風腎友少吃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健康養生當道,不少人樂當「都市農夫」,購買香菇太空包,在家享受種菇吃菇的樂趣,若香菇種太多、生長太快,還必須照三餐吃才能吃完。不過,營養師提醒,正處於發作期的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取,腎臟病友也要減少食用量。

近來上班室興起一股「養菇吃菇」的風潮,不過營養師提醒,香菇含有大量普林,痛風患者在急性發作期應避免食用。(圖片/民眾提供)

 

植物皇后美譽 香菇營養價值豐

有「植物皇后」和「蔬菜牛排」美稱的香菇,營養價值豐富,含有高蛋白質、高水分、高纖維、高分子多醣體、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油脂量少、熱量低,可增加飽足感,加上其味道鮮美、香氣特殊,向來被視為珍饈,被廣泛運用於各種飲食中。

香菇高普林 痛風急性發作應禁食

正常人的代謝能力好,吃太多會經人體自然代謝,但痛風患者就要有所忌口了。童綜合醫院營養課組長黃詩棻營養師表示,大量攝取蛋白質和高普林食物,血中尿酸上升,若代謝功能不好,容易誘發痛風,而香菇的蛋白質和普林值偏高,建議正處於急性發作期的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取;未發作者雖可食用,但應避免短時間大量攝取,以免誘發發作。

若以普林值的食物分級來看,民眾常吃的新鮮菇類,如金針菇、杏鮑菇、秀針菇等,每100公克含有普林值約9-100mg,屬於中級,痛風患者可適量食用;但乾燥後的香菇,每100公克含有普林值約100-1000mg不等,屬於高級,對痛風患者的健康威脅較大,最好不要吃。

若要避免痛風復發或疼痛加劇,黃詩棻營養師表示,患者除了依個人身體代謝速度、自行控制高普林食物的攝取量之外,更應從每日的蛋白質攝取總量做好管控,依照每公斤體重、每日蛋白質攝取容許量1公克的標準,減少蛋白質的總攝取量。同時,多喝水幫助代謝,以免尿酸蓄積,引發痛風。

香菇蛋白品質略差 腎友攝取量宜低

至於腎臟功能代謝不好的人,是否也要因香菇所含的高蛋白忌口。黃詩棻營養師表示,腎臟病友每日的蛋白質建議量,視個人病情嚴重程度而有差異,只要在容許限度內食用,應無大礙。不過,蛋白質有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兩種類型,前者所含的必需胺基酸較多、品質較好,生理價值較高,建議攝取量應占每日總量的1/2至2/3;反觀源自香菇和蔬菜的植物性蛋白質,必需胺基酸種類較少、品質較差,攝取比例可降低。

香菇發霉毒素增 傷肝少吃為妙

此外,無論是新鮮或乾燥菇類,都可能因環境濕度和溫度的關係,出現發霉現象,營養師建議民眾不要太節儉,認為將發霉處切掉就好,因為菌絲可能已深入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產生毒素,大量攝取容易對肝臟和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準身材飲食清淡也會高血脂

 
▲中藥降脂茶︰玫瑰花、荷葉、陳皮、決明子、山楂。(照片提供/林意旋、陳星諭)

文/林意旋、陳星諭

25歲的小玉是很勤勞的上班族,平常工作壓力不小,日前她拿著健康檢查報告走進門診,滿臉疑惑問:「醫師,為什麼我的身材那麼標準,飲食也都很清淡,但健康檢查結果卻顯示我有高血脂?是不是驗錯啦?」

主要跟遺傳體質有關

其實,高血脂症與家族遺傳體質及飲食過量均有關。臨床上,體重介於標準體重內,卻罹患有高血脂症的患者並不少見。此類患者通常並不胖,也注意飲食控制,卻仍然有高血脂症,主要跟遺傳體質有相關,最常見的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其總膽固醇常會超過290mg/dl,又以低密度膽固醇上升為特徵,可能會高至190mg/dl。低密度膽固醇又稱作「壞的膽固醇」,過高的低密度膽固醇患者較易在較年經(約30至40歲)即發生早發性冠狀動脈疾病,因此對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不可掉以輕心,如有較多親屬都有高血脂症的病史,須盡早檢查並治療。

依中醫觀點,高血脂症多半是吃太好、吃太多造成,但是家族型則因為先天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失調,體內油脂的代謝產生障礙,導致血液中油脂過多,就會有高血脂的發生,有些人甚至高到抽血的時候,整管血都是白濁的,在中醫叫做「痰濁」,代表壞的代謝產物太多。

治療上,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分別給予祛痰化濁、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疏肝、利濕化濁、消食導滯等方法。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包括何首烏、澤瀉、黃精、山楂、柴胡、荷葉、陳皮等。古代典籍中記載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紅麴,現代研究發現有「降血脂」的功效,人體研究證實,紅麴可減少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值。

飲食上注意較清淡,減少油脂的攝取外,在中醫的觀點,即使是低油脂、少油炸的食物,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在料理時,可適量加入具有降血脂效果的食物,例如冬瓜、大蒜、茄子、海藻、昆布、山楂、枸杞等,都可以根據體質食用。冬瓜的屬性比較偏涼,腸胃道不好,例如容易腹瀉的患者,俗語稱比較「冷底」的人,就要少吃。

相反地,如果覺得體質比較燥熱、容易口乾舌燥、口臭、便秘的患者,就要少吃大蒜。

山楂雖然在降血脂方面具有相當效果,但是胃潰瘍的患者可能會增加胃酸分泌,進而導致胃部不舒服,因此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反而要盡量避免山楂。

小玉在注意飲食和改變生活習慣後,高血脂早已變成過去式,連帶心情都變好,生活得更健康。

(作者為台北、林口、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脖子可醫治 勿盲目吃偏方

 
▲患者的脖子往往大得像一顆球。(照片提供/魏昌國)
▲甲狀腺的示意圖。(照片提供/魏昌國)

文/魏昌國

早年大脖子(甲狀腺結節)是十分常見的疾病,患者的脖子往往大得像一顆球,還有人敷草藥、吃偏方,希望能消腫,但都沒有效果。如今醫療進步,這種情況已不常見,但還是有人拖到呼吸困難、走路會喘才就醫。

39歲的李老師(化名)聲音就如同她的第二生命一般。當她發現自己的脖子上有異常的腫塊,到醫院照超音波檢查後,得知左右兩側的甲狀腺各有約2公分大的良性甲狀腺結節,經過2個月的觀察,發現腫瘤成長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已開始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因此建議開刀切除。

李老師在術後第一天就可以正常講話,不到一個星期已能唱歌,且不需長期服藥,讓她如同取下頸上的蝴蝶結,能繼續教學與生活。

甲狀腺負責製造甲狀腺荷爾蒙,它的形狀就像一隻蝴蝶,從前方緊貼著氣管,分為左右兩葉,中間連結部稱為峽部。正常人甲狀腺約15到20公克重,長度4到5公分、寬3公分、厚約2公分。全部人口中約4%至5%有甲狀腺結節(大脖子)的問題。

一般結節的成長速度不快,不會影響患者的生活,但有時結節中的小血管破裂,會導致結節快速生長,此時便需開刀治療。

由於脖子的體積不大,因此甲狀腺結節只要稍微長大就會讓人感覺吞嚥困難,尤其像李老師常需要講話,會比較有受壓迫的感覺。

目前甲狀腺結節多數靠超音波診斷,醫師可以在門診的超音波檢查中觀察甲狀腺的內部有無鈣化點和周遭組織間的界線,與其中內容物的變化,來判斷其可能為良性或惡性,若懷疑是惡性時,可用細針抽取腫瘤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確認其為良性或惡性,再進一步建議病人是否需開刀。

依據醫學文獻,甲狀腺患者開刀約有0.5%至1%會傷到聲帶的神經,尤其是惡性腫瘤或腫瘤較貼近神經,因此開刀時還需考慮腫瘤生長的位置,先找出神經,再切除甲狀腺,以免傷及神經,影響日後說話的功能。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名心悸10年 原來是甲狀腺作怪

 
▲病患全身長滿了牛皮癬,求診才發現是甲狀腺失常造成自體免疫出問題。  (記者蔡文居攝)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

一位洪姓國中老師感覺心悸、胸悶、呼吸不順、失眠等症狀,認為是心肺疾病,因而展開近10年的就醫歷程,她10年來看遍大小醫院,但也沒有用,還被家人、同事認為精神異常,一直到最近才被診斷出原來是甲狀腺在作怪。

洪姓老師昨天在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沈振榮的陪同下現身說法。她說,「去年暑假兩個月,只要起床活動就幾乎喘不過氣來,整天只能趟在床上,像個活死人一樣!」她希望以自己的例子,提醒很多和她有類似問題的民眾,不要白走冤枉路,活受罪還被人誤當是精神有問題。

另外,一名黃姓婦人則全身長滿了牛皮癬,看皮膚科醫好了卻又復發,上週六住進安南醫院,被診斷也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免疫系統出問題造成的。

沈振榮醫師表示,困擾洪老師多年生活的元兇,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引起,經3個月用藥控制後,現已能重新享受美好人生,而黃姓婦人配合治療也已改善。

沈振榮說,甲狀腺疾病多發生於女性,在台灣地區約5%的女性有甲狀腺的問題,常見的甲狀腺問題有機能亢進、低下及腫塊等問題,在臨床上部分的甲狀腺病人不會帶有相關徵狀而被忽略,以致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時,就會引發健康問題。

他說,類似洪老師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所在多有,大多數具有心跳加快、脖子變粗、焦慮、緊張、手抖、腳麻、體重下降、多食、多汗、拉肚子、失眠等徵狀,然而少數病人症狀不明顯,特別是年紀大的女性,常因為出現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而一直被當作心臟病治療。

他說,透過適當的檢查、對症用藥及調整飲食,大約有9成以上的病狀可獲得緩解;至於開刀,建議事先也要經過整體評估才進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