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靈修,情緒,自律神經,精神,身心症,躁鬱,心理壓力,睡眠,恐慌 (4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幻聽未必是精神病

文/劉彥瑩

林小姐(化名)由家人陪同來門診,沒說幾句話,她就陷入沉默,家人只好代述病史。她原是一位勤奮樸實的中年婦女,工作或家庭都能兼顧。

但前年起,她卻逐漸出現莫名害怕、少語、失眠、擔心孩子安危等症狀。在去年初更突然出現神情恍惚、認不得人、又哭又叫、說有人要害她;明明家中沒人,她卻說:「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家人帶她來就醫時詢問:「這是幻聽嗎?是精神病嗎?」

確實出現幻聽,在精神病的診斷是重要依據。

臨床上,除精神病狀態、精神分裂症會出現幻聽,其實還有許多情況會出現幻聽,須找精神科醫師做診斷。例如:

●躁鬱症的極度狂躁發作期。

●憂鬱症的極度重鬱發作期。

●一般性醫學狀況影響(如腦部病變、失智症、癲癇、譫妄等)。

●使用成癮物質(如安非他命、搖頭丸、酒精中毒或戒斷等)。

●極度的心理狀態(如摯愛親人過世,但他仍覺得對方還活著)。

此外,有一些是不同於幻聽的耳鳴(蟬聲、機械音等),病因可能是耳道的結構問題,外傷、感染造成聽覺細胞損傷、退化,或聽覺中樞有病變等,則須找耳鼻喉科或神經科醫師診治。藥物也是幻聽的可能原因之一!

所以幻聽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如果沒有找到背後病因,進一步解決,病情可能會停滯,甚至加重。

(作者為台中市紓情診所精神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人心情低落 陪伴傾聽最重要

文/蕭伊芳

近來越來越多學校霸凌事件浮出檯面,但霸凌並不只發生在學校,甚至在任何公司、團體中都可能發生,是不是只有對周遭人事物開始保持距離、持續提防才能保護自己?當我們專注於霸凌實際發生的防止與處理的時候,不妨回到家庭源頭,看看有什麼是我們自己可以做的?

回想一下,當家人告訴你今天在學校、公司、家裡的不順心,你心中是否浮現「我今天也很累啊,懶得聽你發牢騷!」然後毫無反應,或是回應「拜託,你那種叫做挫折?那我的不就是絕路?」「你要學會面對挫折,不要哭!」「你告訴我有什麼用?我也不能幫你解決!」你也曾經被如此無情的回應過?

看得出這些回應的共同點嗎?都是希望對方趕快結束情緒宣洩,不論是出於善意還是漠視。情緒宣洩的確需要時間,通常會讓人覺得不僅受干擾、也可能不知所措,不過,你是否曾經在自己心情低落時,家人、朋友或同事,以充滿諒解的眼神看著你、願意停下來陪著你,讓你說個夠、哭個過癮?

即便情緒宣洩後,並沒有得到任何解答,你仍會因為有種被看見、被安慰、被支持的感受,發現自己漸漸有了力量,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此時若要思考如何解決,也較不會意氣用事,而你也和聆聽者有了一次心靈連結。

透過如此或其他相互支持、幫助過程所產生的心靈連結,累積起來就有助於促成個人的自信,因為訴說者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他也學會透過這樣的過程表達對他人的重視,也構築了人際關係的穩固基礎,而不只是制式的表面關係。

可惜的是,當我們太關注眼前的自己或生活會受干擾時,通常只想跳過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宣洩,久而久之,關係變得空洞,壓抑久的情緒也可能變得難以控制,找到機會就恣意發洩,或是誤認自己是不值得被聆聽的人,到最後就可能出現我們所擔心的,有人成了霸凌者,有人成了被霸凌者。

下次當你或家人、朋友、同事心情不好時,給自己,也給對方一些時間吧!先給安慰,然後再談如何解決!

(作者為新竹市心聆工作坊諮商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甩掉焦慮 生活有品質

圖/swawa.com
圖/swawa.com

文/詹易潔

「焦慮」像無形的殺手,它一點一點的啃蝕我們,我們渾然不知,卻可能付出健康的代價……。

擔心案子總趕不完?客戶的抱怨讓你疲於奔命?工作的進度老跟不上變化?銀行的存摺跟不上自己的期望?家裡的大小事永遠忙不完?這時,「焦慮」像無形的殺手,它一點一點地啃蝕我們,我們渾然不知,卻可能付出健康的代價。

美國心理治療師威廉.米克說,想要追求令人滿意的生活品質,廣泛性的焦慮有時會伴隨而來,令生活失序。

<自我檢測>哪三種人 最易焦慮

通常焦慮的發生,主要發生在完美主義者、自我效率過低,以及總是擔心結果的三類人身上。

完美主義的人因為要求甚多,常常讓另一方無事可做。例如嫌對方拖地不乾淨,乾脆自己全部包辦,這時,又想到家事多得做不完,怎麼辦?於是,焦慮感就會跟著產生。其實,理性的評估自己身處的態勢,接受世上絕少有事情需要做到一百分的程度。你愈輕鬆的態度,也會帶給自己較好的人緣。

與完美主義者相反的,則是自我效率過低的人。這樣的人,起因於無法真實掌控情況,本身能力不足、相關知識的缺乏,造成進度落後衍生出的焦慮。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外援,找到符合真實情況的程序來解決它。又或者,過去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那麼就不妨回首尋找類似的結果,來探查究竟。

另外有些人的思考傾向負面,不論要他做什麼,他慣於擔心結果——而且總是朝壞的方向想像,因此能拖就拖。像這樣的人,要先理解:事情拖得愈久,處在不確定和等待的環境就會愈久,焦慮就會更多。認清一個事實:不管你選擇逃避還是拖延,「該來的還是會來!」「面對它吧!」

<How to do>5方法 別焦慮

以下有5個方法可以有效的處理焦慮:

方法1.心理暗示:

努力獲取可以讓自己安心的資訊,提醒自己容忍目前所經歷的過渡期,難過的時刻最終會過去。別忘了,要深深感謝在過程中所帶來的深遠意義。每天定期地做,不斷灌輸大腦正面訊息。

方法2.查明發生的根源:

會焦慮,源自於擔心背後可能帶來的結果,但又不願面對事情的真相。最常見的就是許多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疑慮。請真誠面對自己,找出原因,不管事情是否真如你想像,或是比想像中嚴重,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率的解決它。

方法3.解決問題:

如果將焦慮以正面視之,焦慮有時可以迫使我們採取行動,進而解決。如果問題已經超乎影響層面甚大,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短時間內,選擇周全的方法來沉靜以對。但不幸的,有許多的焦慮並非可以立即解決。所以,學習應付那些不確定的原因,是處理的另一個重要部分。

方法4.謹記事情總有一天會過去:

鮮少有事情在生命中是永恆不朽的,這包括了你現在所經驗的壓力,內在的生理狀態,還有現階段的擔憂。當焦慮之火在心中漫延,請牢靠的繫住信念,讓自己內在保持堅強,記得即使壓力與焦慮伴隨增加,最重要的是,事情總會過去的。

方法5.放鬆:

學習一些快速的放鬆技巧,是很棒的。先做簡單的肌肉放鬆運動,再從腹部(不是胸部)緩慢的做幾個深呼吸,禪式靜坐會有助於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心念的起伏。

<加強版>戰勝拖延 你可以的

伴隨焦慮而來的,最常見的就是拖延。這意味著,有這樣壞習慣的人,做事喜歡能拖就拖,無形中也削減了生命中的成長機會。

以下有一些小小技巧,可以幫助你改掉毛病。

步驟1.確認是哪一個原因造成你拖延?如果是本身知識不足造成延宕不決,請主動尋求援助。奇摩網的「知識」、各縣市政府的「馬上辦中心」、周邊的親朋好友,五花八門的資訊等著你做出智慧的分析。就怕你不問而已。

步驟2.將任務切割成幾個細部,並規劃成可以有效管理的部分。

步驟3.設定固定時間來完成細部。例如每天做10分鐘,然後就停止。

步驟4.先歇一會兒再接著做下一部分。

步驟5.當完成一項工作時,記得給自己獎賞。

小叮嚀:在頭腦清楚的狀態下,最好先從不喜歡的部分做起。有時我們會選擇逃避,是因為我們認為做不好。如果你不清楚要如何開始,請記得找救兵。還有,整理自己的工作區域,避免被旁人打擾,也很重要。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月陰晴不定 躁鬱症好發期
 

 

 
 
3月天氣變化大,時而溫暖時而寒冷,「春天後母臉」,天氣變化快讓人心情起伏不定,易引起躁鬱症發作,由於此時正逢桃花盛開,因此躁鬱症又被稱為「桃花瘋」。

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Psych0sis MDP),是雙極情感性精神病(Bipolar disorder)的俗稱,患者往往有躁症期(Manic episode)發作及鬱症期(Depressive episode)發作。

1.躁症期:

可能心情高亢、話講個不停、誇大想法、容易激動、睡眠需求少但精神好、計畫很多但不切實際、大量血拚、買超過自己可以負擔的物品等症狀。

門診中,曾有躁症患者對醫師說自己是神,能力很強、像救世主可以救助世人、甚至表示可洞悉未來;也有患者大手筆血拚根本買不起的東西,例如經濟小康的患者,一天訂了三間透天厝、訂多部百萬名車,嚇壞了家人,到醫院就診才知是躁症發作。

2.鬱症期:

則可能心情低落、失眠,還有食欲差、反應遲滯、缺乏活力、無助感、對未來感到沒有希望、對原本有興趣的東西失去興趣、自責、猶豫不決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一般人常在煩躁及心情低落時說自己患上躁鬱症,其實躁鬱症機轉複雜,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單純。不過,如果有幾個和躁症、鬱症類似的症狀,建議可找醫師談談,尋求情緒宣洩出口。

有些患者發作了幾個鬱症期,才出現躁症期,有人第一次發作就有明顯躁症症狀。

整體而言,接受治療的患者病程會減短,症狀減輕,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躁症期可能長達2至4個月,未接受治療患者鬱症期更可能長達3至8個月。

躁鬱症發生率雖然沒有憂鬱症那麼高,但仍屬嚴重精神病,有些患者好幾年才發作一次,有些患者幾乎年年發作,大部份患者治療後可完全回復,少部分會變成慢性持續性病程。一般而言,若嚴重發作2次以上,建議應長期規則服藥以預防復發。

躁鬱症患者應接受正規治療及按時服藥,避免過度壓力;發作時家屬勿過度刺激或批評患者,應注意患者服藥情形,注意有無自行停藥或減藥,隨時關心患者的心情,給予安撫與支持。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不出病因?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文/陳世豪

常有病人反映,全身疲勞、頭暈、頭痛、失眠、耳鳴、胸悶、心悸、呼吸不順、喉嚨異物感、肩頸痠痛、盜汗、胃痛、腹脹、便秘或腹瀉、頻尿或煩躁不安…。但看了許多醫師、做了許多檢查,卻沒發現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才至身心科門診,其實這類病人常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

大家多少都曾體驗過身體不適,但實際上並無真正疾病存在。像有人一到考試就頭痛、肚子痛或腹瀉;要上台報告前有人會心悸、胸悶或常跑廁所。自律神經失調類似上述情況,只是程度較嚴重,時間也較長。

自律神經控制全身內臟活動,當人要備戰時,自律神經讓心跳加速、血壓增加、呼吸變快、腸胃活動變慢。反之當人要休息及補充能量時,自律神經則讓心跳變慢、血壓下降、呼吸平緩、腸胃蠕動增加。當人長期處於壓力備戰的狀態下無法好好休息,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病人常擔心自己得了醫不好的怪病,全身上下都「壞光光」。自律神經遍佈全身,故會從頭到腳出現許多不適,並不是真有那麼多地方出問題。

治療方式多採用藥物併心理治療,往往能有不錯的療效。若只採藥物治療,停藥後復發機會很高;若只採取心理治療,在開始治療時,病人過分焦慮使得心理治療不易被接受。

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常把情緒往肚裡吞,甚至有許多病人否認或感覺不到自己有任何緊張或壓力。引導病人辨認自己的情緒並加以處理,而非以慣用的壓抑或否認情緒,是治療的基本原則。直接告知病人的症狀由壓力引起常是無效的,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及其他各種可減緩病人焦慮的療法皆可視病人特質來應用。

藥物治療方面,病人常會擔心藥物成癮問題。建議依專科醫師指示服藥,可達到最好效果與最低副作用。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狀態,不是疾病。許多病人未得到正確診斷,在各大醫院各科間不停流轉,徒然耗費許多時間體力。其實在適當治療下,許多病人能在數週至數月內改善,不需長期服藥。民眾若有類似情形,切勿忌諱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以免症狀慢性化。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名失控 當心廣泛性焦慮症

文/呂濡安

適度焦慮固然絕非壞事,心理學家羅洛梅所著的「焦慮的意義」,即對焦慮有深刻闡析,但我們偶爾聽聞某位同事肩膀緊繃、痠痛、失眠、腹瀉、情緒如驚弓之鳥,暴躁怒氣射向未定之人,亢奮著卻如無頭蒼蠅,忘東忘西,或難以冷靜,尤其無法確立具體的焦慮對象或啟動要素時,這樣失控而無意義的過度焦慮,可能就是所謂的「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與其他疾患區別在於,此狀況與任何具體觸發因素無關,受此困擾的人對即將發生或未發生的事物常感到預期性地極度焦慮,且持續6個月以上,容易影響社會功能與身體反應。

醫學上,此病症與血清素及GABA受體,以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軸可能有所關聯,當然,也與高度壓力的生活相關,在環境、心理、生理的惡性循環下,狀況常常更糟。

此疾患佔了精神科門診的1/3,一般成人終身盛行率約為5%,50%到90%的患者合併另一種精神疾患,是共病比例最高的精神疾患之一。

藥物治療方面,使用BZD類的鎮靜劑解除短暫的焦慮,如果合併憂鬱症的患者,則可選擇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中醫部分可歸類為多種證型,如少陽氣鬱(容易急躁暴怒,腸胃症狀明顯)─小柴胡湯證或逍遙散證;少陰虛陽外越(精神好但難以冷靜思考,集中力不佳)─白通湯證、四逆湯證;少陰陰虛火旺(易失眠煩躁且忘東忘西)─天王補心丹或黃連阿膠湯證等。

非藥物的療法除了心理諮商與團體治療外,適度運動以放鬆肌肉是必要的。聽較為柔和緩慢的音樂,培養一些需要靜心專注的興趣(如閱讀、書畫等)將有所幫助,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最重要的還是得協同相關專業人員,一同找出焦慮的根源,慢慢解除無謂的焦慮。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藥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覺得不如人 有害身心健康

文/柯俊銘

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一份近期發表在國外「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的報告指出,若常存有「我很糟糕」、「凡事都比不上別人」的念頭,不時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心中總是憤恨不平,長期下來恐怕有害身心健康。

加拿大康克迪亞(Concordia)大學的心理學家Isabelle Bauer博士透過刊登廣告的方式,招募到兩組受試者,一組是104位不同年紀的成人,另一組是51位銀髮族,並針對這兩組個案分別進行調查,目的在探討悔恨感的處理方式和身心健康的關聯性。

研究小組要求所有人填寫問卷,內容主要是詢問他們人生當中,悔恨的事件有哪些?此外,還需回答和年紀相仿的同儕比較起來,自身的悔恨感強度有多高?

結果發現,多數人最悔恨的事是和不適合的對象結婚,以及沒有多花時間陪伴家人。

有趣的是,當個案比較的對象為遭遇或狀況較自己還要不如意的人,他們的悔恨感強度似乎偏低,情緒狀態傾向正面。但比較的對象若為較自己過得還好者,悔恨感的強度反而就偏高,情緒狀態明顯是負面居多。

研究者表示,持續存在負向情緒會導致個體的免疫系統受損與荷爾蒙分泌失調,進而容易為細菌、病毒所侵襲,輕者或許只是常傷風、感冒,嚴重的的話可能造成長期的健康問題。

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人生遭逢挫折時,不如珍視當下還擁有的事物,收拾心情再出發。

唯有做好心理建設,並勇於改變,繼續前進,終究才有成功的機會。若只是累積怨氣,不僅無法改變現狀,健康還會受到影響而每況愈下。(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慮與憂鬱

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列為危及人類健康的第五大疾病,研究顯示,罹患重度憂鬱症卻沒有接受治療的人,15%的患者最後會走上絕路。

出現憂鬱症狀時,初期可以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結合心理諮商,通常效果不錯。

另一種方式,就是電擊痙攣治療,雖然療效好,但是副作用是患者在接受電擊之後,初期兩三天會產生健忘症。

最新的方法是強力腦部磁場療法,在某些患者身上,效果和電擊療法一樣好,而且沒有健忘的後遺症,但是這種療法還處於研究實驗階段。

過去因為神經基礎醫學尚未發展,醫師在臨床上面對病患的症狀時,因為不了解這些症狀的生理機轉,往往把原因歸入心理因素等似是而非的因素,當然治療效果有限。

近年來由於神經傳導物質相關的作用機轉已經可以清楚解釋這些疾病的問題了,所以治療方式及效果已有大幅進展。

長期壓力會對身體造成各系統的影響,包括:胃潰瘍、氣喘發作、內分泌失調、免疫力降低,當然神經系統也不會例外,這些都無關心理因素。

神經系統開始失調,呈現的症狀初期大都以自律神經系統症狀為主,包括胸悶、心悸、焦慮、失眠、耳鳴、眩暈、頭痛、腸胃功能失調等,如未妥善處理治療,可能會症狀越來越多,進而誘發更多焦慮及憂鬱的症狀,最後許多病人都被歸入憂鬱症的行列。

時下憂鬱症的診斷十分浮濫,民眾不斷被灌輸訊息,幾乎每個年齡層都與憂鬱症有關。

越多人被冠上這個病名,就越多人會求診並服用抗憂鬱藥物,但是抗憂鬱藥物的治療成效不彰,而且副作用很多,幾乎病人都需要長期靠抗焦慮、抗憂鬱藥物控制,不知道哪一天才能治好。

臨床上發現身體與心理是一體的兩面,久病就會影響心理,同樣心理不健康也會產生身體的疾病,兩者之間就是透過自律神經系統互相影響的。

慢性焦慮憂鬱病人就是掉入這種惡性循環,身體越不舒服就越焦慮憂鬱,越焦慮憂鬱時身體的症狀就越厲害。

要根本治療這些問題,除了了解這些自律神經的分佈及其功能外,更要了解自律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與功能。

當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時,只有調整恢復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相關的作用,才能恢復自律神經的正常功能。

因為各種神經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也具有恢復自行穩定運作的能力,所以治療自律神經疾病,除了使用症狀治療的藥物或各種神經調節治療外,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也必須詳加探討並加以導正,如此就可以獲得根本的治療。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在完全了解神經的調節機制後,採用以神經調節神經的原理,配合神經電學儀器檢查,找出每個人不同的問題癥結點,予以徹底解決,來同步治療身體與心理的問題,因此對於各種焦慮、憂鬱與自律神經失調都有顯著的效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問卷表

                                                                                                                    當自律神經失調時,所產生的症狀很多,在全身各個部位都可能產生,您可以使用以下問卷表來做自我診斷:
-------------------------門診問卷表--------------------------------

姓名:______________ 病歷號碼: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您最近是否出現以下的症狀呢?符合的打○,特別嚴重的畫◎。

1.心理倦怠__________31.喉嚨疼痛____________61.經常排氣___________

 

2.生理疲倦__________32.喉嚨很嗆____________62.腰痛_______________

3.身體無力__________33.喉嚨很乾____________63.腳寒冷_____________

4.盜汗______________34.經常出現口內炎______64.腳發燙_____________

5.容易感冒__________35.反覆出現扁桃腺炎____65.膝痛_______________

6.感冒很難治好______36.舌頭疼痛____________66.腳抽筋_____________

7.容易暈車__________37.嚐不出味道__________67.腳發麻_____________

8.手腳冰冷症________38.打噴嚏______________68.腳浮腫_____________

9.冒汗(全身、手)_____39.流鼻水______________69.皮膚皸裂__________

10.不出汗___________40.鼻塞________________70.皮膚凍傷___________

11.焦躁_____________41.聞不到氣味__________71.長雞眼_____________

12.易怒_____________42.打鼾________________72.皮膚發癢___________

13.憂鬱_____________43.磨牙________________73.脫毛較多___________

14.不易熟睡_________44.頸部、肩膀酸痛______74.經常出現蕁麻疹_____

15.睡眠較淺_________45.背部酸痛____________75.容易長濕疹_________

16.早上起床不舒服___46.狐臭________________76.指甲剝落、破裂_____

17.頭痛_____________47.手發麻______________77.有香港腳___________

18.頭重感___________48.手顫抖______________78.慢性便秘___________

19.血氣上衝_________49.血壓高______________79.經常下痢___________

20.思緒不集中_______50.血壓低______________80.下痢便秘交互出現___

21.臉疼痛___________51.胸苦悶______________81.頻尿_______________

22.頭暈_____________52.心悸________________82.曾經尿失禁_________

23.起立性昏眩_______53.呼吸困難____________83.夜間多尿___________

24.眼睛模糊_________54.沒有食慾____________84.有殘尿感___________

25.眼睛疲勞_________55.胃腸較弱____________85.性慾減退___________

26.視力減退_________56.胃部不快感__________86.陽痿_______________

27.眼睛發癢_________57.胃灼熱______________87.生理不順___________

28.眼睛乾燥_________58.噁心________________88.生理痛嚴重_________

29.耳鳴_____________59.常打飽嗝____________89.因不孕症而煩惱_____

30.耳朵聽不清楚_____60.肚子發脹____________90.有痔瘡的困擾_______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焦慮?是憂鬱?還是自律神經失調?


許多病人就診時都會問一個類似的問題:「醫師,我的病到底是是焦慮?是憂鬱?還是自律神經失調?」這代表了神經系統失調時會合併出現多種症狀,也就是同時有焦慮、憂鬱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那麼到底該診斷為何種病?治療策略又該如何訂定呢?

臨床上發現許多病人是先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因為不同部位的失調而產生不同的症狀,這些身體的不舒服一直未改善就會產生焦慮的症狀,越焦慮則自律神經就越失調,於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當然也有些是焦慮的症狀先發生,然後再誘發自律神經的失調,此時也會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使焦慮更惡化,同樣也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時間久了難免情緒變得低落,生活了無生趣,於是就逐漸產生憂鬱的症狀。所以要了解每個人的病情,必需從整個疾病過程與生活史做完整的了解,擬定治療策略時也需要真正了解各種病因病情的前因後果,如此才能真正有效解決病人的痛苦。

傳統的治療會針對病人的症狀開給藥物,但是抗焦慮劑同時具鎮靜的效果,所以劑量重一點會使人整天昏昏沉沉沒精神。而交感神經更是因為遍佈全身,所以擬交感神經藥或交感神經阻斷劑也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藥物治療的策略是針對症狀治療,讓病人症狀減輕,同時降低焦慮感,而自律神經恢復正常功能卻是身體自己恢復的,並不是藥物的直接效果。

自律神經控管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自己會依照各組織器官生理機能的需要正常運作,不必我們去留神或主動調整,就像我們一般時候都不會注意到自己心臟有沒有跳動,更不知道每分鐘跳幾下,也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呼吸速度與深度。但是如果這些自律神經發生失調,我們就可能會有心悸或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出來,自律神經正常時身體沒有什麼症狀,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自律神經一般不會無緣無故輕易失調,大都是有原因的,尤其是長期壓力與作息的不正常。治療時需要同時將問題找出來並加以排除,安排適度的舒壓並且改變生活作息,如此才能逐漸完全恢復,不然藥物只是治療症狀而已,甚至連症狀都控制不了,而且到了某種程度會產生焦慮或憂鬱的症狀,此時情緒又會回過頭使自律神經失調更惡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無法有效打破此惡性循環,很可能就會演變成慢性化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往往長期靠藥物控制症狀。

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外,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則是直接針對失調的自律神經做調整,可以獲得比較根本性的改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採用物理性的神經調節技術,直接將失調的神經調整正常,不但局部的症狀解除了,情緒的焦慮和憂鬱也很快可以改善,不必長期靠藥物控制。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比較明顯、不想長期靠藥物控制病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是另一種可以選擇的新療法。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使用安眠藥 助你好眠

文/賴威廷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人的一生中大約有1/3時間用在睡眠,老一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到了現代變成「日出而作、日落續作」。在台灣,平均每10位民眾中就有一人是長期失眠的患者。

◎理想的治療藥物,必須能達到以下目標:

●容易入睡,並持續睡眠。

●不易破壞睡眠品質。

●不會影響白天的日常生活功能。

●避免藥物的依賴性及耐受性。

◎用藥策略上,需遵守下列幾項原則:

●在醫師處方下,按時使用。

●安眠藥應於睡不著(30分鐘)時,才使用。

●避免與含酒精類物品併用。

●應找出失眠原因,並治療,且調整生活作息。

鎮靜安眠藥所導致的成癮性及習慣性,為目前應重視的問題。在了解造成失眠的原因,首次使用安眠藥物時,用量愈低愈佳。不少患者的失眠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有些是因為焦慮症或憂鬱症引起,因此用藥上,建議以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為主,安眠藥為輔,以短期、少量使用,協助入睡及維持睡眠為原則。

服藥須持續數週至數月,待焦慮及憂鬱症狀顯著改善後,可逐漸減少安眠藥的劑量。

然而,對安眠藥依賴成癮的患者,更需要配合醫師,逐步調整藥物,以降低對安眠藥的依賴。治療失眠,除了藥物,還需牽涉到觀念及行為的改變。

「相信專業,配合醫囑」,才能有效解決失眠的問題。其實,新一代的安眠藥,在安全性、劑量設計上都有顯著進步,只要遵守指示正確服用,安全無虞。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藥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解決現代焦慮?

人體急劇衰老期

為什麼 50至59歲是人體急劇衰老期 ?

 

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因為身體的器官組織均需要充裕的養分與足夠的氧才能正常運作,血液循環正是扮演輸送的角色,一旦血液循環差,器官組織得不到適當的補給,自然會功能下降。根據研究,人體的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系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功能減緩。

 

30至40歲下降一坡,40至49歲再下降一坡,至50至59歲會有明顯的退化表現,通常50歲以上的人 ,容易感覺體力大不如前,容易勞累。如果50至59歲還自認寶刀未老,未能及時調整工作或生活、飲食方式,到60至69歲所有病號就紛紛出籠。

 

據臨床統計,60至69歲是各種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白內障、慢性支氣管炎及癌症等疾病,最容易在這個年齡層發生,大部分的人在45歲前都是非常健康的。

 

如果50歲以後人體便衰竭下去,那麼50歲以後的人生也未免太無色彩吧;其實人體在70歲之後,身體又將趨於正常,衰老現象趨於平緩。換句話說,如果50至59歲能善加保養,降低身體機能老化程度,有助避開60至69歲的疾病危險期。 到了70之後便可以真正健康有活力地享受『人生70才開始』的生活,且延年益壽。 那麼,50至59歲的人如何做健康準備?

 

醫師與保健專家建議:

 

50至59歲的人要先建立防衰老的準備,減少不必要的應酬,避開容易影響健康的刺激行為,飲食求清淡規律,不過度勞累,不加重生理與心理的負擔。

  

生物類黃酮最多的水果...百香果和鳳梨』百香果`鳳梨的產季到了,品質優良、售價便宜,百香果3斤100元,鳳梨1顆50元。(有機無農藥的比較貴) 為什麼要提這兩種水果呢? 很多人問...過敏如何處理? 醫生的專業建議是用維他命C加生物類黃酮與槲黃素之類的天然藥物。

 

很可惜台灣找不到這類高品質的天然藥物,即使有...衛生署大概也會限制其使用劑量,而以前庫存的此類進口產品早已使用殆盡,很多病人問..如何治過敏,空有知識,卻無武器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只好轉向天然食物。

 

專家曾對台灣各類水果做調查,看看哪一種水果的維他命C、生物類黃酮最多,但卻不含太多纖維糖份或其他干擾前述成份吸收的物質,百香果被評鑑為第一名,百香果除了種子以外,就是又香、又酸、稍甜的濃縮果汁,黃色是類黃酮的顏色,沒有其他纖維或果肉,實在是最天然的高濃度消炎天然藥物

 

鳳梨的維他命C與生物類黃酮也很多,雖然果肉纖維糖份稍多,但它富含鳳梨酵素,所以也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有『皮膚過敏、鼻子過敏、氣喘、中耳炎』等過敏現象的人除了多吃好油【苦茶油之類】,建議:每天吃大量百香果試試。

 

從1天4顆開始試試,4顆要分開來吃,不要1次吃完,【可以吃到1天8顆也OK。】

一個朋友以前鼻子過敏,看遍中西醫都無效,結果大量吃蔬果以後就不藥而癒,這是因為過敏是一種慢性發炎,而蔬果含的消炎物質,所以他很輕鬆就把自己的問題治好了。

夏天天氣熱,胃口比較差,不妨把飲食中的蔬果比例提高【佔1/2到2/3】又能消暑又能保健。

 

有人問吃西瓜能否取代百香果,中醫師說不行..

因為西瓜太寒,而過敏體質的人有70%! 屬於寒性體質,若吃太多寒性水果,症狀反而會惡化,百香果和鳳梨沒那麼寒,屬於涼性,接近平性,所以適合推薦給大家食用。

 

世上有兩種水果不會長蟲:1.鳳梨 2.香蕉   為什麼?連蟲都不敢靠近它,可見它有異於其他水果的地方?有些人這兩種水果都不能吃,吃下去肚子會漲漲不舒服,嚴重的話會拉肚子。也就是說,體質上那個部位較不好,吃下這兩種水果就會有反應。等於是補強不補弱!這是一個60歲的人告訴我的。所以你若這兩種水果吃下沒問題。就代表身體很健康。

 

平日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是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形成的原因。為了防止這些疾病的發生,適度的運動,和均衡攝取營養的飲食,是重要的。而營養均衡良好,且能預防癌症,而引起大家注意的就香蕉。  

 

在去年日本癌症學會中,發表了香蕉具有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效果的報告,而一天吃2根香蕉,就能有效地改善體質;此外香蕉價廉、易食、攜帶又方便是維持健康的營養素,真是神奇的水果。香蕉對減肥相當有效,是因為它卡路里低,且食物纖維含量豐。

 

香蕉非常甜,因此會被人們認為,卡路里一定很高,其實不然,  一根香蕉(淨重約10 0克 左右)的卡路里,只有87卡而已,與一餐的白飯量(15 0克 220比起來,大約只有一半以下的低卡路里。

 

香蕉可當早餐、減肥食品。在繁忙的生活中利用健康食品或補充劑,來補充飲食不均衡的人越來越多了。而香蕉幾乎含有所有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因此從香蕉,可以很容易地攝取、各式各樣的營養素。其中香蕉含有相當多的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鳳梨有多種保健功能:

 

促進消化:鳳梨中的蛋白可分解蛋白質、脂肪等,可促進消化。餐後吃些鳳梨,能開胃順氣,解油膩,幫助消化。墨西哥人將鳳梨製成藥酒,用於開胃化食。

 

對抗血栓:鳳梨中含有生物和蛋白,不僅能使血凝塊消退,還可即早制止血凝塊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治效果。

 

利尿消炎:鳳梨中所含的糖、鹽,有利尿消腫的功效。鳳梨蛋白還具有消炎作用,並可加速組織的修復和痊癒。

 

清熱解渴:鳳梨中含有85%水分、大量的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還含有無機鹽和各種有機酸,能有效補充人體的水分及營養物質,好清熱解渴。

 

免疫抗疲:維生素B1是體內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鍵物質;而維生素B2為很多呼吸系統的組成部份,所以與能量代謝有著密切關係。這些都和消除疲勞有關。

 

時代雜誌建議10大營養食品:

 

番茄:含有lycopene素,維他命C,預防攝護腺癌。

 菠菜:含有鐵質、維他命B,預防血管疾病、盲眼症。

 花生、杏仁等堅果:預防心臟病,但要適量,多吃反而有害。

 花椰菜:簡單烹調,預防乳癌、胃癌、直腸癌。

 燕麥:富纖維,可減肥、降血壓、膽固醇。

 鮭魚:富OMEGA-3S成份,防止腦部老化、罹患老人癡呆症。

 藍苺:富抗氧化劑預防老化、心臟病及癌症。

 大蒜:清血、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臟病。

 綠茶:降低罹患胃癌、肝癌、食道癌、心臟病的機率。

 紅酒:有助抗氧化,適量飲用有助預防心臟病。

 

面對壓力--希望我的好朋友都能看到這篇文章  

 

看人看優點,對事不對人。  

有一天,四十歲出頭的女強人苦惱無助地出現在心理醫生面前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 對同仁沒耐性,我也不關心他們,我對我的工作感覺沒什麼意義,我每天都覺得很沮喪,早上爬不起來,晚上睡不著,還會無緣無故的掉眼淚。我想把工作辭掉,而且我也不缺錢。』

 

心理醫師問:「你不工作,那你準備做什麼?」  「我只是不想做了!」這位女主管回答。  

心理醫師聽完她的情況,立刻勸她打消辭職的念頭。

  

『你不能這麼做。你如果把工作辭掉,你就會馬上成了一個專職的鬱症患者。你一定是遭遇到某些問題,你必須去緩解這些問題,而不是把工作辭掉。』  心理醫生勸她。

  

當時,這位心緒煩亂的女主管正計劃把工作辭掉,準備到偏僻的鄉下買一棟房子,一個人住在那裡。心理醫師一聽,「那就更危險了!因為你會更寂寞、更難過。我希望您先就自己的環境調適一下。」

 

這位及時為女主管踩煞車的諮商師,就是著名的作家鄭石岩。  

【  如何解決現代焦慮?】 

       要解決現代人的煩惱、焦慮,需要改變我們面對壓力的方式。減輕垃圾負載對於這些人來講,鄭石岩教授並不主張馬上把他們原來的主題負載減少,要減少的是他們的垃圾負載。

根據這個壓力公式來分析,鄭石岩 教授為那位女主管開了三個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運動。 因為運動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腦內啡,使人的心情變好。

                 

第二個處方是儘量表現出開心的樣子。鄭石岩告訴那位女主管每天進辦公室前,就深深吸一口氣,裝一裝,假裝高興,感覺自己的胸口鬆開,把眉毛揚一揚,很高興,振作起來,再走進辦公室,並且要記得跟人打招呼。鄭石岩解釋,一旦你經常這樣作,行為影響情緒,人真得會變得比較快樂。

                  

第三樣處方是笑。 因為笑的時候可以產生內臟按摩。而且笑的時候通常都會深呼吸,也會刺激身體產生令人舒服、愉快的分泌物。

 

幾個星期下來,這位女主管真的有很好的轉變,她保持運動,心情也變好了,也不再有辭職的念頭了。

********************************************************************************                

【化解壓力 20招】    

  • 早起15分鐘→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面對早晨的壓力。  
  • 改善外表→使自己看起來更美,心情也會更開朗。  
  • 把家裡或工作的環境整理一番,如此才能免去找不到東西的困擾。  
  •  家電、器具損壞馬上修理或換新不要任由一些生活不便之處破壞您的情緒。    
  • 和樂天派的人做朋友→杞人憂天型的人物,讓您養成擔憂的習慣。    
  • 凡事事先計劃 ,別等到用完最後一滴油才趕著去加油。  
  • 做事一件一件來→尚未完成眼前的工作時,別去想下一個任務。
  • 討厭的工作儘早做完免得令你心煩。  
  • 要懂得變通,有些事情不值得力求完美;有些事情必須妥協、折衷。    
  • 把問題說出來和朋友討論  →別悶在心裡。    
  • 每天做一、兩件你最喜歡的事情→愉悅心情。  
  • 每天留給自己片刻寧靜,一方面休息,一方面整理思緒。  
  • 不能依賴「記憶」→重要的約會、工作應該用筆記下來,才不會耽誤。    
  • 當你感到愈來愈緊張時→試著放鬆肌肉,做幾個深呼吸。  
  • 懂得拒絕→學會對你沒時間或沒興趣參與的工作或活動說「不」。    
  • 碰到必須大排長龍的情形,不要感到不耐煩。 →因為這就是人生,何不一笑置之,安之泰如。如果預期必須等候一段時間,應該帶本雜誌去打發時間。  
  • 避開吵雜→感到四周聲音過於嘈雜時,可戴上耳塞。  
  • 洗個熱水澡鬆弛情緒→夏季可改採冷水浴。就寢前,先將第二天的生活做一計劃包括進餐、衣著。  
  • 睡眠要充足→缺乏睡眠會使人變得焦慮、易怒。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的天秤

 

  常有人談論是否相信“因果”?但在我的認知中:因=原因,果=結果,何來相信與否?就如同我們肚子餓了(因)就會想要吃東西(果)一樣的道理,天地萬物皆然,與因果相繫,無所遁形。

則因果就像個天秤,两端永遠是在一個平衡點上,不會有孰重孰輕的翹翹板效應和因果質量的分野。

當一方量增時,相對的另一方也將隨之增加,反之亦然。這個寰宇大天秤,永遠公平、公正、公開的管理著大地萬物。

  種子有播種的因,歷經四大的蘊育而成長,方能得到成熟的果。

正如「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大道軌則的因,造就四季分明的果,簡而言之,日常生活即是由因成果,自然循環的表徵。

  近年來,由於空氣的汙染、河川砂石盜採、濫伐森林…,種種人為的破壞,更甚而促使大氣臭氧層的加速損壞日趨嚴重。

這百般的惡果,皆來自科技過度開發所引來的惡因,又化學藥劑的普遍使用,雖然促進蔬果的產能與美味,卻也將殘留的藥物隨著食物而吃進腹中,種種皆緣由於人類為了滿足身口意的貪欲,造就文明病患的增加;種了惡因,以致自食惡果,真是得不償失!

  宗教主張生命是生生不息,往生後有來生;六道輪迴不休,而六道的主宰並非他人,而是自我的業力。

因行善業,而生善道;而作惡業,當入惡道。即所謂因果輪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理。可見因果是何等重要的課題,事關生死與共、六道輪迴,豈可不慎!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佛菩薩之所以為覺者,就是能先了悟因“因”成“果”的真理。所以為了免於自食惡果,故而避免形成的因,也就無所畏懼的果。

頃來,地球人漸悟了這個道理,開始積極著手搶救地球,彌補因人類的破壞行為所形成的傷害,提倡環保、倡議主張素食、研發綠能源、綠建築…比比皆是,固然比不上覺者的先知先覺,但終究能開始著手共同挽救彼此生存的空間。

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上,若能先思量因果,則將多一分尊重;在生物的領域中,若能多思考因果,則多付出一分愛心;在法治的社會裏,人人依循法律,循規蹈矩,將不因犯法而受制裁,立法者謹慎研議法條,不損害大眾權益,終究不會背負因果之責。

  人自出生以來就在生命的舞台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並肩負了不同的任務。

此外,若能時時顧及『因果的天秤』,則將獲得熱烈的掌聲,同時也將綻放美麗的善花,當繽紛的善花種子散落人間,遍植人心,必定能蘊育豐碩的善果。這永恆不變的天秤定律,當由所有的有情眾生,以善因來成就善果。豈有異乎!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頭暈目眩 原是恐慌症

▲心理有壓力,應該及早就醫,可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記者蘇金鳳攝)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現代人壓力大,若突然發現身體不明原因的暈眩、感覺呼吸不到空氣,有可能是罹患「恐慌症」,應及時透過藥物及搭配心理治療,才不會讓病情惡化。

須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

一位國小的李老師,不但要擔心學生功課,回家還要照顧小孩,每天都很晚睡,壓力日積月累又不懂紓解下,在二、三年前,一次開車到學校,突然覺得暈眩、感覺呼吸不到空氣,而且手腳發麻,覺得自己快要死掉,李老師便開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看診,經過詳細檢查,身體卻沒有異樣。

但是,李老師一直擔心暈眩事件重演,害怕自己會突然昏迷,不但不敢一個人在家,甚至不敢一個人開車,壓力愈來愈大,能做的事愈來愈少,最後只好長期請假在家休息。

由於李老師看過各科都說身體沒有問題,已有醫師研判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建議她看身心科或精神科。李老師一度很抗拒,但她很希望回工作崗位,因此決定前往台中醫院的精神科就診,醫師確定李老師罹患的是「恐慌症」。

經過一年多的藥物治療,李老師雖比較不會不舒服,但還是有心理壓力,擔心如果又重新發作該如何?精神科醫師認為李老師除了藥物治療服抗焦慮藥物外,還必須配合心理諮詢,身體才有可能復原,獲得李老師的同意。

台中醫院臨床心理師?冠宇表示,李老師半年前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學會放鬆自己,逐步找回信心,目前李老師已可以返回學校工作。

?冠宇表示,一般病患若是一聽其他專科醫師建議到身心科或需接受心理諮詢就會退縮,但壓力大不紓解,心理影響生理,只會讓身體病痛更嚴重,應及早就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慮症 也會造成肩頸緊繃

文/黃偉俐

台灣人似乎很喜歡按摩,按摩店到處林立,最多不舒服的是肩頸緊繃,有人一個禮拜要推拿兩、三次,奢侈一點的人每週做精油按摩,但是按摩推拿的效果往往只能撐個兩、三天。

大多數的人覺得肩頸緊繃是姿勢不良造成的,但也有人擔心自己血壓高、血脂高。原則上,姿勢不良應該會造成很嚴重的緊繃;血壓飆高,則只是脖子可能會有點僵硬;若是血脂高和長骨刺根本不會有肩頸緊繃的症狀。

這麼多人肩頸緊繃是因為台灣人的壓力很大嗎?不盡然,其實很多身體緊繃都是廣泛性焦慮症惹的禍,因為大腦的焦慮中樞出了問題,無法維持「適度」的緊張與焦慮,進而造成肌肉過度緊繃。

這樣的情況在睡不好、壓力大時更加嚴重,往往按摩的效果越來越差,力道過重,可能會造成肌肉受傷;位置不對時,甚至還造成血栓及中風。

焦慮症的藥物治療主要在讓腦神經放鬆,而不是放鬆肌肉,肌肉鬆弛劑的效果往往不好,也會越吃越重。

只要使用合適的抗憂鬱與抗焦慮藥物,治療效果非常好,兩個月後,很多病人就不用再被按到哇哇叫,推到擠眉弄眼了。同時這些藥物並不會有依賴或成癮的問題,對於入睡及睡眠品質也很有幫助。

(作者為台北市黃偉俐診所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句台語 看看你是不是焦慮的台灣人?

文/黃偉俐

請看看這些常用的台灣話,記得用台語發音喔!

●鬢邊吓吓(ㄒㄧㄚ‵˙ㄒㄧㄚ‵ )叫─太陽穴兩側緊繃,像聽到脈搏的聲音,嚴重時,會頭痛或耳鳴。

●頭昏昏、腦脹脹─覺得頭重腳輕、整個人不清爽,有時覺得腦壓高,腦子脹脹的。

●脖子根緊、肩膀(ㄍㄚ)頭緊─頸椎兩側肌肉緊繃,嚴重時,會造成頭部後下方的疼痛;兩側肩胛骨上方肌肉的緊繃,嚴重時,肩胛骨下方也會。

●喉嚨卡卡─感覺喉嚨緊緊的,像有東西或痰卡著,嚴重時,甚至會喉嚨痛。

●胸口緊繃(ㄗㄚ˙ㄗㄚ)─像有東西綁住胸部,有壓迫感,呼吸不順暢。

●心臟砰砰(ㄅㄧㄤ‵˙ㄅㄧㄤ‵)叫─感覺心臟跳得比較快或特別用力。

●胃脹脹(ㄉㄨ˙ㄉㄨ)─胃總是像有東西頂著,尤其吃完飯後,像是食物下不去。

●憨神憨神─容易恍神,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呆滯、腦子一片空白。

●沒頭神、沒記性─覺得東西都記不住、容易忘東忘西。

●ㄚ˙ㄗㄚ,易生氣─心裡感覺不清爽、不舒服、怕吵,煩躁易怒。

●壞睡癖─難以入睡,睡前翻來覆去、想東想西。

●睏ㄇㄟ入眠─睡不深,像是外面的聲音都聽得到,容易醒來。

這12句台語是不是很熟悉啊?是不是經常出現在身邊的埋怨啊?假如有4個以上的上述症狀,你很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症,也就是台灣話所說的厚(ㄍㄡ)操煩、易緊張的體質,這跟遺傳有關。它的意思就是很會操心、煩惱,動不動就緊張兮兮,這是腦中的焦慮中樞出了問題,腦神經過度緊繃,進而造成肌肉緊繃及自律神經失調。

台灣人有比較多的焦慮症嗎?我覺得「是」。

台灣有超過600萬人失眠,200萬以上的慢性失眠人口,按摩店林立,應該都跟廣泛性焦慮症有關。適當的治療,包括抗憂鬱及長效抗焦慮藥物,可以改善睡眠,增進生活品質。

(作者為台北市黃偉俐診所主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痛、失眠 當心腦神經衰弱

文/謝遠達

很多人因為頭痛、失眠、或是其他身體不適到醫院診所就診,但是常常做檢查都沒有問題,卻還是時常出現同樣類似的情況,這時候就應該詢問醫師,有關身心科的問題,是不是得了精神官能症,也就是俗稱的「腦神經衰弱」。

所謂精神官能症,也就是俗稱的「腦神經衰弱」(需詢問身心科),泛指眾多症狀,如失眠、肌肉緊張、肩頸僵硬、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腹痛及腹瀉、胃部不適、心跳變快,或是呼吸急促,會有這些症狀通常是由於精神緊張,感覺壓力過大。

有時,自己不覺得有壓力,但卻時常表現出上述的症狀,並且找不出原因,就有可能是腦神經衰弱,應即時就診身心科。腦神經衰弱是因為大腦神經長期處於過度緊張,導致大腦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而造成。

除了容易疲勞外,也會變得興奮度比較高,例如比較容易激動、容易感傷等,也會造成睡眠障礙、焦慮不安等。

人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已經擁有高度的耐受性,通常一整天緊張的腦力活動之後,雖然會疲勞,但是適當的休息或是睡眠就可以恢復。但若是持續性的緊張或是內心的衝突,如親人亡故、學習負擔重、工作不順心、人際關係不協調、家庭不和諧,或是長期的思想矛盾等,會使腦部神經細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超過了可以忍受的限度,便會發生腦神經衰弱,應即時就診身心科。

(作者為衛生署旗山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善失眠 請試試不補眠

文/王興耀

近20年來,科學家進行的睡眠相關研究眾多,最值得注意的新發現是「不補眠」有助改善睡眠品質,例如可以讓人入睡較快,且處於熟睡的狀態。

補眠常是淺睡 只會更加倦怠

美國、德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睡眠準則」一致強調「定時、準時起床」的重要,才能保住「生物時鐘」的正常運作。

以下舉兩個常見的補眠時段案例說明如下:

●早晨補眠

張先生失眠多日後,在晚間12點上床,翻來覆去到凌晨4點才入睡。

由於他堅持一天要睡足6小時,因此他改變以往清晨7點起床的習慣,補眠到10點才起床,甚至拖到11至12點才吃「早午」餐。

其實張先生補眠3到4小時,全是淺睡、睡眠效率不佳、醒來,只會更加倦怠。

研究也發現,這樣做會使得體內發炎細胞激素多,細胞粒腺體酵素受損。

假日睡到中午 只會惡化失眠

●週六、週日補眠

美國上班族偏愛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台灣上班族也有類似傾向。

這類補眠者通常睡眠品質不佳,「生物時鐘」早已部分受到破壞,如果延遲起床時間,只會惡化失眠現象。

研究顯示,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不僅會造成細胞的發炎反應,也會產生更多激發氧化作用(oxidative stress)。

臨床上,常見失眠者會用運動、曬太陽、按摩、服藥等方式改善失眠,但效果普遍不彰。

定時準時起床 強化熟睡效果

建議失眠者採取下列「不補眠」策略,能部分強化熟睡效果:

●定時、準時起床

用鬧鐘叫醒自己,初期或許整日疲倦,但絕對不要睡回籠覺,可藉由洗溫水澡、穴位按摩、散步、靜坐及營養攝取等方式改善。

●週六、週日不補眠

按照非假日的時間起床,夜間有睡意時,立即上床,不再刻意保持清醒。遠離電腦、電視,因為螢幕閃光會破壞生物時鐘。

●營養攝取

攝取適量魚油(內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他命礦物質、SOD、Q10等保健食品,能改善失眠所破壞的酵素,以及緩和激發氧化作用。

●減重

肥胖常合併失眠,也容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食道逆流、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症等。

若能有效減重,有科學報告,可一併改善上述疾病及失眠。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醫師)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甜食抗憂鬱? 醫師:暫時效應

 

【台灣醒報記者洪佳儒綜合報導】吃甜食可以抗憂鬱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師饒月娟表示,甜食會使血糖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進而合成血清素,有助舒緩憂鬱症,但要注意過量會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但台北榮主診所醫療顧問吳光顯指出,吃甜食只是暫時讓心情變好,並非長遠之計,因為高糖食物反而可能導致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

 

根據中央社〈多吃甜點好理由:抗憂鬱〉一文指出,壓力大時,吃甜食可以讓人心情變好。根據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吃高脂食物獲得的滿足感不只來自愉悅的感官經驗,也會改變腸道與大腦間的訊號傳遞,因此對情緒產生影響。

 

營養師饒月娟表示,因為甜食富含醣類,消化後會轉化為血糖,血糖上升將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除了將血糖送至其他器官、組織利用或轉成肝醣,也會協助色胺酸進入腦部合成血清素,有助於舒緩憂鬱的情緒。然而,過多的醣類代謝也會形成脂肪酸,因此過量攝取甜食將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

 

她也建議,增加醣類攝取可以選擇多醣類食物,例如全穀根莖類,包括燕麥、地瓜、南瓜,還有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種子類,如南瓜子、花生、松子、腰果等。但她強調,憂鬱症還是必須回到問題本質,找出病患憂鬱的原因,飲食只是調節的角色。

 

此外,網路上流傳,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血清素減少,因此可以多攝取富含葉酸的菠菜等。饒月娟對此表示,還是得看病患是否缺乏葉酸,再解決造成憂鬱的原因或做專業的醫藥治療。

 

吳光顯則表示,吃甜食只是暫時讓心情變好,長期下來對醣類的代謝功能不好,且可能會使血糖轉為脂肪,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他指出,好的脂肪酸有助於細胞膜、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讓腦細胞健康生長,進而抗憂。

 

他建議多吃好的脂肪酸,例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仁油等,選擇天然食物、生鮮蔬菜,少吃加工過多的食物,為我們的健康加分。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患者性情變 躁鬱症做怪

〔中央社〕治療憂鬱症半年的吳姓女子,最近突然性情大變,變得多話、愛亂購物,精力旺盛到兼3份工作,家人覺得她行為異常陪同就醫,醫師檢查發現應是罹患「躁鬱症」,經治療後才改善。

台中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黃尚堅今天表示,「躁鬱症」患者會出現躁症及鬱症,多數病患首次發病是以鬱期表現,「躁鬱症」發生原因與遺傳相關,躁鬱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罹病機率較高,大多因生活壓力促使發病。

黃尚堅表示,最近有1名35歲的吳姓女子前來求診,陪同就醫的家人表示,吳女最近變得很多話,電話不離手,雖睡不著卻精力旺盛,兼了3份工作,還變成很愛亂買東西。

黃尚堅指出,吳女向醫師表示,她接受憂鬱症治療半年,每天服藥,最近憂鬱改善了,且心情很好,但以前吃1顆安眠藥就能睡著,現在吃2顆都還睡不著;她表示,並未向治療憂鬱症的醫師告知2名親人有「躁鬱症」病史。

黃尚堅表示,「躁鬱症」是雙極性的情感疾病,不同期別所表現症狀不同,不少被認為是憂鬱症病患,其實可能是罹患「躁鬱症」。

黃尚堅指出,有「躁鬱症」家族史的病患應告知醫師,做為診斷治療及用藥參考。黃尚堅表示,吳女經停用原有抗憂鬱劑,並使用情緒穩定劑治療,躁症已明顯改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