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婆媳,親子,教育 (2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孩子不乖 沒啥不好 】
 
身為媽媽,很奇妙的是,我不太喜歡聽到我孩子上課一天後的評語是「很乖」。
 
身為兒童臨床心理師,我也不太喜歡和個案家長說,今天孩子「很乖」。
 
不是乖不好,「乖」表示某種程度上,能配合團體規則;
 
「乖」也可以代表服從,在極需要team work的時代,在團體中有一定程度服從性,確實很重要。
 
但是團隊合作(Team work)需要各類不同專長的人集結在一起,利用溝通和協調之方式,將彼此的專業集結,串聯出新的火花,所以如果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特點或長才,恐怕未來只能當個容易被取代的執行者,而當不上創新者、當不上獨一無二的領導人,當經濟不景氣,難保不優先出局。
 
近年好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的孩子由家長帶來就診,希望孩子在校乖,不要搗亂,不要給老師添麻煩。
 
雖然這樣想沒有不好,這樣做也不是不對,只是不要把全部的時間,以及所有的心思放在讓孩子「乖」或所謂「恢復正常」上。
 
◆◆◆ 〈師長要反思〉盡量看到孩子的優點
 
當然,我們的教育需要做一些反思與調整,但身為家長與老師的我們,可以即刻行動。
 
他語言表達不流暢,那空間感和建造積木好不好?
 
他寫字歪斜潦草,那畫圖行不行?
 
他較內向害羞,不善交際,那他手工廚藝好不好?
 
如果他不會讀也不會寫,那踢足球好不好?
 
我曾有一個學習障礙的學生,儘管自大班起早期療育,至今讀寫能力和同儕相較最多屬中下程度,但他小學階段不經意接觸了跆拳道,也喜歡上跆拳道,目前便以體保生之身分上了某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高中。
 
另一位學生,則身兼學障、邊緣智商合併注意力缺陷過動症3種困難,因家裡開樂器行,自小學琴,且只有在練琴時不過動,現已甄試上藝術大學主修鋼琴,並利用時間在鋼琴教室開班授課。
 
這些障礙的學生,坦白講,從來就是輸在起跑點,他們的人生從來就不是天生擁一副好牌,但他們父母陪伴他們探索、鼓勵他們發覺自己的興趣,將壞牌打好。
 
或許你的孩子目前為止生活自理都有問題,或許你目前仍覺得他沒有一項優勢、沒一件做得好,或許你的孩子時不時在校搗蛋,被老師投訴;
 
如果嘗試改變心態,改變想法,改變「孩子只要不搗亂,我就偷笑」的小確幸,把他某方面做得「還可以」的能力加以培養,以心理學「自我驗證預言」之角度觀之,有天也許真的會實現。
【 文/顏孝羽/臨床心理師〈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三明治媽媽壓力大 想離開又缺乏勇氣 】
 
Q:
 
和先生結婚將近六年,有一個孩子,生活始終在吵鬧中度過,和他家人也相處得不好,每天都過得很不開心,常有離婚的念頭。
 
先生不僅不體諒我的辛苦和跟公婆住的壓力,還常常怪東怪西,孩子生病怪我不會帶小孩,和他們家人不愉快也怪我個性不好。
 
他回家就是看手機、看股票,如果我唸他,他會不高興而拿東西丟我或罵三字經,感覺自己身心俱疲,常常睡不好,很想一走了之,又捨不得還年幼的孩子,也怕我爸媽沒面子,自己目前的薪水不是很高,也讓我無法勇敢離開這讓人傷心的地方。該為了孩子及經濟繼續忍耐嗎?實在已經快要撐不下去。
 
A:
 
身兼多重角色的「三明治媽媽」生活總是很緊繃,如果又要上班,又和公婆同住,必然承受不小的身心壓力,但最讓妳難過的,應是得不到先生的體恤和支持,在這樣的處境下,許多人都會想離開。
 
但面對眼前的逆境,「逃避」或「直接放棄」有時並不一定能使痛苦消失,反而可能製造更多新的壓力和煩惱。
 
現在最重要的是先「穩住自己」,想想哪些是妳不能控制的,哪些是妳可以掌握的。
 
先從能掌握的部分開始改變,包括調整心態,為這段婚姻尋找正面的意義,例如透過磨合的過程可以讓妳更了解自己,也更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再者,長期處於壓力環境、每天下了班的生活仍緊繃,久而久之身體便會有些不適,需要偶爾給自己一段悠閒時間,單獨出去走走、運動,或逛逛街,如果孩子太小出不去,可以泡泡精油浴或追追劇,或考慮將過往曾經熱衷的興趣找回來,等心情好些了,再自學些新東西、培養新職能。
 
也許另一半不太能理解妳的苦與累,在家務和育兒上的分擔也有限;
 
也許妳對自己好一點有些人會不高興,但為了身心健康,請試著超越種種限制,每週至少有半天或一天,為自己創造無干擾的放鬆時光。
 
即使只是到公園散散步,或慢慢喝杯咖啡、看一本書,對於紓壓、穩定情緒與恢復元氣都有極大助益,不但孩子受惠,妳的身體和心靈也會很感謝妳。
 
將注意力從對方一直不配合、不改變的部分移開,轉向自我照顧和更有就業實力,不再只是消極忍耐和受苦,往往會發現,我們比想像的更堅強,也更有正面迎擊逆境挑戰的能力。
 
【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婚姻幸福學〉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她用雙手守護我們家 】
 
我不能想像一個女人怎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彷彿吸納太陽之溫煦與春月的柔韌,萃取狂風暴雨並且偷竊了閃電驚雷,經年累月在體內累積能量,好在和父親結婚後,一分一寸的散播馨香……
 
小時候體弱多病,孩子們只要一個感冒發燒,其他的如瘟疫般,很快就被傳染上。
 
只要發燒,母親一定親自背著我,走五十分鐘的路程,去毛醫生那兒看病。
 
猶記得趴在母親身後,溫熱的鼻息噴在母親後頸後,微微反撲回鼻尖的感覺,雖然全身滾燙,但在她背上好像伏臥在三輪車般,柔軟而舒適,六月的艷陽高照,火辣吐舌,她每走一段路,便會停下來,替我拭汗,或是在我衣服的背上墊一條方巾。
 
我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不只是我,應該說她是我們家的專任裁縫師。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無法開源,便絞盡腦汁節流,小自內衣褲,大至衣、裙,甚至制服,無一不出自她的巧手。
 
父親是軍人,長年不在家,母親總在孩子們入睡後,點著一盞暈黃的燈泡,就著微光,首先從菜市場買回幾件她想要的式樣,一一拆解、研究,如何裁剪、打版,畫樣,像工程師拆卸機組,再重新還原,一項不得馬虎,按照比例做等比的放大或縮小,以適用於每個孩子。
 
然而,想起那一身國小制服,和同學們不同布料,僅款式雷同,常被隔壁男同學問起:「妳的制服怎麼和我們的不一樣?褲子像是有彈性似的!」有時冷不防被他如彈橡皮筋般彈一下,我只能狠狠向他翻白眼,悶不吭聲獨自走回家,一路上不搭理人。
 
回到家裡看見母親,又是餵雞,又要做家庭代工,明明鬧著胃痛,仍不忍心見她一人拼命趕工。
 
我也拿起一把電線,賣力的做,母親看我氣色不好,貼心問著:「是不是又犯胃痛?」
 
直冒冷汗的我,只好乖乖躺下,母親溫柔的用鹽巴替我按摩。
 
這時耳畔傳來鄰居孩子被其母責罰的哭鬧聲,一向怕吵的我卻一點兒也不在意,因為此刻母親屬於我的,她那雙百變而溫柔的手,總能耐著性子,將我的胃揉得服服貼貼。
 
時光荏苒,母親已是八十三歲高齡,身體還算硬朗。
 
然而,這幾年來,父親病情每況愈下,母親放下一切手邊工作,專心照顧父親,直到去年辭世。
 
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四件毛衣整齊疊放,原來在父親去了天國,她已重拾棒針,打起毛衣,兄妹三人,加上父親的。
 
她不說,我一眼就看出綠色那件是我的,短版、優雅。長版灰色是妹妹的,有年輕人追風的味道。深藍色是哥哥的,穩重端莊。
 
咖啡色是父親的,好搭配他的西裝。而她仍穿著年復一年那件藏青色的毛衣,是外婆留給她唯一的紀念。
 
我的眼眶不禁泛紅,此刻空氣裡摻揉了淡淡的梔子花香,愛花的她總能將庭院隨著四季遞嬗,綻放出不同的蓓蕾。
 
時間被擦拭得如此清明,我似乎隱約望見母親在小盞暈黃燈光下,一針一針織就出她心中愛的圖騰。
【 文/何佩梅《 愛的感謝狀 》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老媽媽的搖籃曲 】
 
「妹妹背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著我。」
 
一下子兒歌、一下子台語老歌的二胡聲,每天晚上準9點從對面阿裕家響起。
 
這不是哄小嬰兒的音樂,而是阿裕哄他的老媽媽睡覺的搖籃曲,雖然這些樂曲在阿裕的演奏下,並不是很優美,卻充滿了親情的愛。
 
阿裕的媽媽九十好幾了,原本身體硬朗、耳聰目明,但今年卻發現她常做些莫名其妙的事,不是門窗開開關關,就是到各家按電鈴,有一次竟然把瓦斯開關當玩具一樣玩,直到整個社區都是瓦斯味,大家才發現這天大的事。
 
後來阿裕帶老媽媽看了醫生,才知道老媽媽真有失智的現象。
 
「你算幾棵啊?」「攏總25棵啦!」「好棒!算對了,拍拍手!」
 
這是阿裕下班後,看到失智的老媽媽又在數花園裡的樹時最常的對話,雖然幼稚卻能逗樂老媽媽。
 
有時阿裕會帶老媽媽回祖厝和親戚過一天,以喚醒她的回憶減緩失智,而為了安定老媽媽焦躁不安的情緒讓她能安心睡覺,阿裕每晚坐在媽媽床邊拉二胡給她聽,樂天的他說這樣能一面陪伴老媽媽,一面練習拉琴功夫,一舉兩得呢。
 
阿裕每天工作忙碌,卻還能和顏悅色地跟老媽媽「練肖話」,讓智力逐漸退化的老人開心過每一天,所以每當老媽媽的搖籃曲準時響起時,鄰居除了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現代老萊子外,更羨慕阿裕的老媽媽。
【 文/竹默〈生活停看聽〉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婆媳哪能零距離 】
 
好友W小姐是標準的南部小孩,個性開朗對人事物都大剌剌的她,幾年前透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她先生是家中的獨子,也是標準的北部小孩,這樣的狀況,要跟先生的父母同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傳統的W小姐順從地接受了。
 
「有空嗎?我一定要跟妳這個兩性專家聊聊。」W小姐垂頭喪氣地,在電話裡說道。
 
LAKIKI:「怎麼了?大家都說妳嫁入一個好人家,這年頭要在天龍國買房子,是多麼難的一件事,聽說妳婆家有好幾間呢!」
 
W小姐:「但我想要搬出來自己住,我那個老公卻一副不贊成的樣子。」
 
LAKIKI:「為甚麼要搬出來住呢?是發生了甚麼事情嗎?」
 
W小姐:「一開始我和婆家相處還好,但孩子出生後,我們摩擦就愈來愈多了。妳也知道我個性很直,婆婆唸我個兩句,我就左耳進右耳出,但被唸久了,也會煩,我忍不住就會回一、兩句。」
 
LAKIKI:「媽啊,小姐,一回嘴後,關係就緊張了啊!我看妳還是快點說服妳先生,早點搬出來吧!」
 
W小姐:「其實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發生了洗碗事件,我婆婆是有錢人家的小姐,標準的北部小孩,結婚後就一直當家庭主婦,不像我得上班,即使如此家裡的家事,我還是會做,週末也是我去買菜的,但是她老是嫌我做得不好。」
 
LAKIKI:「妳婆婆不能理解職業婦女的生活,其實是很忙碌的。」
 
W小姐:「就是啊,我每天回家都八、九點了,我會幫忙洗碗、洗衣服,我婆婆卻總愛唸我,每次都會把碗洗破,要不就是說我衣服,沒洗乾淨。如果我回她『我洗的時候沒破啊』,她一生氣就說,如果要這樣頂嘴的話,就搬出去。」
 
LAKIKI:「正好啊,要是我,就順水推舟。」
 
W小姐:「我也想啊,就我那個媽寶老公沒用啊, 一下說搬出去,會降低他的生活品質,因為小孩的保母費跟房租水電,甚麼的就得自己付,一下又說搬出去,他媽會非常地不開心之類的話。」
 
LAKIKI:「獨立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看他是要保護妳,跟維護你們的家庭生活,還是要繼續依附媽媽囉!」
 
W小姐:「我現在也很煩啊,當初婆婆還說,因為她沒女兒,會把我當自己的女兒般照顧。」
 
LAKIKI:「妳也未免太單純了,這種話妳也信,如果沒住一起,雙方保持點距離,就罷了,每天一起生活,怎可能不擦出火花呢?別忘了,全家只有妳,不姓她們家的姓啊!」
 
跟自己父母同住都會起摩擦了,更何況是別人的父母呢?有朋友問,那孩子是否可以放給婆家帶?
 
如果經濟上允許的話,我認為孩子偶爾,請婆家看一下可以,最好還是自己照顧的好,否則教育方針及照顧方式不一致,萬一小孩被寵壞,婆家是不會負責孩子的人生的!【 文/LAKIKI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婆婆養出了「嬤寶」 】
 
有位媳婦,因為老公的一份薪水不夠養家,因此她進入職場,自己也想要人生有所作為,可是根據她的說法:「得不償失啊!
 
因為兒子、女兒升到小學一、二年級了,還要我婆婆追著餵飯,我如果大聲喊自己吃!
 
婆婆就說:『哎呀!他們還小啦,沒關係,我來餵,比較快!』」
 
另一位媳婦也是氣呼呼地說:「在老公家,我像來做客的阿姨,因為公婆都退休了,兩人還身強體壯,搶著照顧我兒子,他們把他當寶貝寵溺,公公當年沒參與自己兒子的成長,所以帶著我兒子出門,四處去炫寶;
 
我婆婆則是什麼事都順我兒子,要糖果、要看卡通、要玩ipad,應有盡有,完全百無禁忌。」
 
「你們夫妻要出面協調,不然寵壞了孩子呀!」我發出了不平之鳴。
 
「沒辦法,我老公死不承認他媽媽教錯了,他說:『妳想太多了,我,不是好好的嗎?』」
 
「所以,妳有怎麼直接反應嗎?」
 
「有,有一次,我直接跟婆婆說,小朋友要有遊戲規則,該限制就要限制,大人要互相配合,結果猜猜看,她怎麼回答?」
 
我完全猜不到,所以說:「妳這樣說很對呀!妳婆婆怎麼說?」這位媳婦一臉不開心,她說:「我婆婆回我──什麼遊戲規則?我不是每天都陪著他玩遊戲嗎?」
 
哈──這是什麼跟什麼?
 
◆◆◆ 〈婆婆大反省〉自我考察 要警惕
 
如下自我檢測,請婆婆參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會教出「嬤寶」?
 
1.當孫兒女一哭鬧,妳立刻伸手去抱、去哄?
 
2.當另外的大人在制止孫兒女不可爬高,妳卻說──讓他玩吧?
 
3.當孫兒女把青菜吐到口外,妳說:「不吃就不吃!」
 
4.當孫兒女打了鄰居小朋友,妳怪罪別人先動手?
 
5.當孫兒女在不對的時間吵著要出去玩,妳二話不說抱著就出門?
 
6.當家中玩具已經夠多了,到了百貨公司、夜市,妳毫不猶豫地付款?
 
7.當孫兒女的一頓飯已經吃一個小時了,妳還自認有耐心地餵?
 
8.當長大了的孫兒女吵著要名牌布鞋衣物,妳拿了私房錢濟助他們?
 
9.當兒子、媳婦正在管教孫兒,妳「仗義執言」地指責是他們不對?
 
10.當孫兒女有不對的行為,妳很少提醒兒子、媳婦、女兒、女婿?
 
這10題自我考察、越多的YES就有機會教出「嬤寶」,所有的阿嬤、外婆,怎能不心生警惕?
 
◆◆◆ 〈媳婦當自強〉3大原則 婆婆做盟友
 
看到婆婆對自己的兒女這麼寵溺,從「抱」,到「背」,到「餵」,到「哄」……兒女也沒大沒小,不知分寸時,任何一個媳婦都會「痛」在心裡,口難開。
 
不行!該說的還是要說,因為自家的「嬤寶」長大後,變成好吃懶做的啃老族,屆時後果要由誰承擔啊?
 
所以,媳婦若得不到老公支持,自己還要是拿捏底線,讓婆婆成為妳的盟友,而不是妳的敵人。
 
1.婆婆是需要被教育的
 
婆婆雖然是長輩,但是,有可能教養方式過時了,有可能營養觀念不正確,這時,媳婦把google來的資訊,或是書上的金玉良言影印下來,貼在冰箱上。
 
婆婆多少是明眼人,她一定知道媳婦想表達什麼。
 
2.謝謝婆婆辛苦了
 
其實,做婆婆的人,也希望像媳婦打扮光鮮亮麗,每天進到公司,走到客戶面前,然後創造人生的價值感。
 
但是,婆婆多數已經沒有職場上的舞台,也缺乏豐沛的人脈關係,她的注意力才會轉向家裡的小不點,那是一個被需要關照的小娃娃,她義不容辭地跳進來了。
 
通常一天累下來,婆婆也是希望媳婦、兒子早早下班,好讓她休息,所以,再怎麼不滿意婆婆的教養方式,看在她讓妳安心外出賺錢的份上,面帶笑容,真心誠意地說個:「謝謝」吧!
 
3.勇於溝通表達
 
當第一眼看見婆婆用不當方式教養小朋友時,想到孩子的人格養成、生活習慣訓練的重要性,這時絕不要顧慮太多,盡快找機會告訴婆婆:「媽,妳是好意,不過,我有另外的想法,請妳……,很謝謝!」
 
如此這般地分享和建議,相信婆婆都聽得懂,也聽得下去,同時,也掌握了教養兒女的黃金時刻,何樂不為呢?【 文/吳娟瑜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B 組的激勵 事在人為 】
 
幾個月前剛升上國三的小兒子問我,他是不是很笨,弄清原委後,得知他是因為學業成績差,被老師編入了所謂「放牛吃草」的B組,幾次段考下來,果真與A組的同學有些許落差,便懷疑自己的天資確實有問題。
 
回想起他在國小時,我也曾經像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送他到填鴨式的補習班,還精挑細選了許多參考書與測驗卷,希冀他萬萬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但似乎適得其反,他的成績不見理想,更不想被逼著做過多的「功課」,幾番爭執讓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於是在他升上國中之後,我宣布不再過問他的課業,任其自由發展,但在這種升學主義環伺的教育情境下,他顯然遭遇「練習不足」的苦果。
 
我先是與他分享了一個教育研究中的小故事──「控制組的憤恨」,在某次教學法實驗當中,某一班被選為實驗組,因此在教學設備及教材上做了很多加強與改善,隔壁班被當做與先前無異的控制組,兩相對照以便檢視新教學法的成效。
 
按理說,實驗班集榮寵於一身,成績應突飛猛進才是,未料一切看在眼裡的控制組班學生自覺被冷落,反而更激發起他們的上進心,結果成績竟然出乎意料地大幅領先。
 
我問他與A組同學的差異,究竟只是天資,抑或另有原因?他思索半晌後回答A組的教材比較多,老師也針對會考模疑試題花較多講解的時間。
 
我再問他是否得到所要的答案,他點點頭,便立即向我要了錢到書局買了幾本參考書,不但史無前例地安排自己的複習計畫,有問題也會積極詢問哥哥或我,一改先前被動與懶散的學習態度。
 
這幾天他開心地告訴我,他的模擬考成績超越好幾個A組同學,我會心一笑,看來轉入B組不再讓他自怨自艾,早已翻轉變成激勵他事在人為的一帖良藥!
 
【 文/鍾邦友〈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孩子成長點滴 錯過就追不回 】
 
孩子即將從小學畢業了,回首看看這幾年的生活,為了陪孩子學習成長,我減少了很多工作量,少賺了很多錢,心裡卻覺得非常值得與踏實,做了一輩子永遠不會後悔的事。
 
孩子最愛在我煮飯的時候,一直跑來告訴我: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最近舉辦了哪些活動?
 
念著聲音想要大過抽油煙機聲的演講稿給我聽……雖然我常因忙著煮飯沒有認真傾聽與回答,但是卻對著她猛點頭與微笑!
 
用完餐,洗澡時間又繼續告訴我:她的身材變了,同學的身材也變了,為什麼?
 
我解釋得不清不楚的,乾脆買一本優良讀物《小女孩成長的秘密》書給她,幫助她得到更正確更完整的解答。
 
到了睡覺時間,仍然黏著我,煩惱又疑惑地詢問我:為什麼她跟同學吵架了,已經跟同學切八段了,下課又找她玩,隔天邀她去家裡玩?
 
可不可以去?我輕聲細語在她的耳邊說著:人跟人之間小吵架難免的,睡覺起來忘了它!
 
一大早,手牽手的上學時間,沿路一直催促著我:快一點!不能遲到,她要幫老師收簿子、記名字……我嚴肅地提醒她做任何事情,安全最重要。
 
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叫她來給我抱抱,說說話給我聽,孩子語言表達拿捏不好,說一些雜七雜八的,請她擁抱我、摸摸肩膀也可以,漸漸地,她也學會傾聽與安慰!
 
孩子聽懂我的話語,肯去學習,把握任何時間纏著我,告訴我她生活上高興和難過的事,心裡想著:這就是我花了多年時間陪伴她,建立起的濃厚親子關係與信任感,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的,錯過了,一輩子也無法好好彌補的!
【 文/陳芳修〈生活停看聽〉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文字接龍 車內歡樂時光 】
 
「換我了,漣漪的漣。」女兒說,「漣漪的漪。」兒子立刻搶答,「媽媽妳看他啦,搶人家答案。」
 
女兒直跺腳,「沒關係,媽媽送妳一個流水淙淙的淙,三點水加一個宗教的宗。」
 
這是我們全家在車上玩的小遊戲,首先擬定一個部首為題,再輪流說出該部首的文字。
 
每當回南部老家或長途旅行,漫長的車程甚或遇到高速公路塞車的狀況,足以讓人昏昏欲睡,如果我們都各自滑手機就覺得對不起辛苦的司機老公了!
 
於是我想起來從小父母教我們玩的遊戲,假使出題部首是水部、木部、手部還算是易如反掌,若是糸部、犬部、金部等,可真是想破頭呢!
 
因為在車子裡活動範圍狹小,只能以語言遊戲為主,但是,玩成語接龍常常一下子就斷線了,畢竟國文造詣還是得有一定的程度;
 
有時候我們也會玩考考百家姓,輪流說出不同的姓氏,雖然起始容易得幾乎不必思考,只要將同學同事名人的姓氏回想一遍,但輪幾圈之後就變得艱難無比了,連歐陽、諸葛、西門等複姓統統出籠,接著小朋友就開始憑空造字或新姓氏來唬弄我們,趣味橫生,不然就是偷偷查閱手機作弊,那就要處罰了,到達休息站得請喝飲料,樂趣無比。
 
文字遊戲一方面能提升小朋友的文字認知,一方面大家的精神為之一振,不再倦怠於漫長的車程。
 
如果不是在車上玩,也可以改成準備紙和筆,在設定時間內看誰寫得多而且正確無誤,但是就不如在車上玩有如接龍般有趣了,那是屬於我們全家人的溫馨時光。
【 文/之玄〈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老後人生 及早安排 】
 
老爸80大壽,散居海外各地的兄弟姊妹籌劃了生日聚餐,不料,本來一件開心的事卻不歡而散。
 
起因是大哥帶著大嫂、兩個成年子女一進門,沒有滿面笑容,卻是看到電視機前的老爸,立刻驚訝地說:「哎呀,怎麼瘦成這樣,你們到底有沒有餵老爸吃東西?」
 
當看到老爸搖搖晃晃想起身,有點吃力模樣,大哥放下手上行李,立刻趨身向前,想要攙扶,又說:「你看看,你看看,到底怎麼搞的?」
 
麗明看到這一幕,原本興奮地等候大家團聚,不料,大哥的話語讓她立刻轉身返回自己的房間,並且砰地一聲讓撞門的聲音發洩心中的不滿。
 
麗明告訴我:「進到房間,聽到媽媽勸大哥多體諒我的辛苦,不料,大哥理直氣壯地說,從小爸爸最疼愛她,她現在也沒結婚,多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聽到這裡,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
 
一位媳婦則是憤憤不平地說:「老公是長子,平日對公婆非常孝順,由於我們家沒生兒子,所以,公婆常由老公送到弟弟家,他們想念長孫,住個兩天,又call老公去接回來。」
 
「為什麼小叔不能開車載他們回來?」我好奇地問。
 
「因為公公說小叔工作比較忙、不方便。而我老公是公務員,固定時間上下班,當然由他來嘍!」
 
「如果他們兄弟有默契,彼此可以接受就沒話說;如果妳老公有意見,那就要建議輪流接送,平均勞務啊!」
 
「最近老公辦公室坐久了長骨刺,開車也不宜坐太久,去要兩小時,回也要兩小時,加上堵車,往往回到家累到對我擺臉色。」
 
人生來到銀髮族階段,有些父母仍然延續子女小時候偏心對待的習慣,聽話的就多做一點;
 
不聽話的只好隨他們任性。然後,聽話的多做多錯,多少被苛責;不聽話的離得遠遠,往往相安無事。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不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心理平衡,什麼時間、體力、財力的公平分配,以致造成後來手足撕破臉,彼此推卸責任。
 
只要神智清楚,做個有智慧的長輩才能延續家庭的安定和幸福。
 
更何況及早規劃老後人生已是時代潮流,每位為人長輩都需要為自己「活得久、活得好」來負責任。
 
〈晚年怎麼過〉優雅老去 趁早安排
 
有些不同的安排方式都值得參考:
 
一、公平型:
 
有的父母人生豁達,將照顧方式在家庭會議中,讓子女,包括媳婦、女婿,大家open talk,甚至包括百年後,另一半如何被照顧,大家都可以事先討論。
 
會議一次又一次地協調,每個家人的心裡都是舒服的,互相體諒的。
 
二、自立型:
 
怕麻煩兒孫輩的人,或許看透有能力來照顧自己的人手有限,因此早早安排養護中心或是個人獨居,這時,就需要有開放的心態讓里長關心、讓社工員進門,讓自己在社區內成為被照護的一員。
 
三、共居型:
 
終身未婚或離婚沒伴侶的人,找到志同道合、身心契合的人,約4~5個好友,大家擬定生活公約,把家事分工、費用分攤,睡覺時間等明訂遊戲規則,然後維持一個共同優雅老去的生活模式。
 
四、找伴型:
 
我的七舅再婚後,由年輕妻子陪伴,去游泳池、開車找友人、去海外旅遊……他的生活在將近90歲時仍然生龍活虎、多彩多姿,這也是一種延年益壽、享盡人生樂趣的好方式。
 
總之,為人長輩在盡量不依賴旁人的原則下,仍要及早自行規劃有尊嚴、有樂趣的生活模式,才不會變成被任意擺布的棋子,若放在對的位置,慶幸自己運氣好;
 
萬一兒孫不懂長輩需求,做了不當安排,那麼在年紀漸長之後,可能欲振乏力,而徒喚奈何了。
【 文/吳娟瑜〈三代同堂樂〉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分攤家事 也是種體恤 】
 
到附近的髮廊整理三千煩惱絲,只見老闆娘身手俐落,處理我跟另一位客人的頭髮,還見縫插針收拾自己與女兒晚餐過後的杯盤狼藉、整理垃圾。
 
聽見垃圾車慢慢駛近,老闆娘手邊的工作,尚未告一個段落,無法停手。
 
她便開口叫一旁看電視的女兒,幫忙倒垃圾。「下雨很冷耶!」那女孩說著。
 
「等到進廣告,我再去。」她敷衍地應著。
 
語畢,居然節目就真的進廣告,但女孩卻還是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
 
我想起教會的朋友,分享她對於家事的想法,她說「家事」是家中所有人的事、是大家的責任。
 
所以,在一雙兒女還小的時候,就排定了他們該負責的家事,如收衣服、摺衣服、洗碗、掃地等。
 
她教導他們如何有效率地,完成家事及學校的課業。她說:「課業是學生該盡的本分,家事是家中每一份子該盡的責任。」
 
透過她的身教與言教,她默默地灌輸並培養孩子負責任、盡本分、有效率。
 
而朋友的兩個孩子,並沒有因為做家事壓縮了讀書、寫功課的時間,他們在學業上,也都有亮眼的表現。
 
望著七手八腳拎著4袋垃圾,追趕垃圾車的老闆娘,和坐在電視機前,一動也不動的少女,我不禁思索著,對於是否讓孩子做家事,並沒有標準答案,但孝順父母的愛、體恤人的心、分辨輕重緩急的智慧,不是更顯得重要嗎?【 文/劉秋蘭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鼓勵孩子獨立 】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捧在手上的寶,父母親為了照顧孩子,很多事情都會替孩子做得好好的,因此很多孩子到大都是溫室裏的花朵,啥事也不會做。
 
讓孩子主動地參與做家事,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能夠為家裏分憂、解勞,這對父母親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女大學時,在台北獨立租屋,因此她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現在她每次回家,都會幫著洗碗、洗衣、打掃、倒垃圾,幫家裏做不少的家事。
 
讓孩子做家事,是讓孩子獨立成長的第一步,父母親和孩子一起做家事,更可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 文/蕭旬〈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窮與富 教孩子認識錢 】
 
在現今的社會,錢,絕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過去一般認為不要太早讓孩子接觸到「錢」這個議題,怕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被汙染了。
 
但是,今天的「理財專家」卻認為,與孩子討論錢,就像與孩子討論「性」,或是「升學」等問題一樣,這只是生活中必須協助孩子建立正確觀念的一部分罷了。
 
與孩子談錢,有幾個關鍵方式。當然,不同年齡的孩子,還是要以不同的語言方式呈現的。
 
1. 不要取悅孩子,尤其不要以「錢」來滿足他們。
 
孩子們總是會要這個買那個。
 
家長需要理解的是: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時,當然他們會難過。
 
一定要反覆強化自己的信念:「難過就難過,學會等待對他是好的。」
 
可以用堅定,但是緩和一點的方式解釋:「我知道那個玩具看起來好棒喔。
 
但是在我們這個家裡,不是要什麼就可以馬上要的。
 
媽媽(或是爸爸)希望可以先……然後我們再去買。」不要以「你」這麼強大的字眼說話時,孩子接受度會高一點。
 
交換的條件也要清楚,而不是「乖一點就買」這樣朦朧的詞句。
 
◆◆◆ 錢少不需覺得丟臉
 
2. 教會孩子不要怕比較。
 
但也不勉強他們立即接受我們的價值觀。
 
有時,家長就是負擔不起出國遊學,或是發現孩子不太願意同學來家裡玩。
 
大一些的孩子,當然可以鼓勵他們自己打工賺旅費;小一些的孩子,卻必須小心指出他的顧慮。
 
「我發現你好像不喜歡邀請同學來家裡喔!」如果孩子可以說出原因,可以再協助他看到自己家裡的優勢。
 
「我們家雖然比較小,但是總是很乾淨。妳晚上睡不好時,媽媽也可以很快聽到啊!」但是,有時孩子還是會覺得「丟臉」。
 
因為錢的多少而覺得丟臉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需要時間去教育。這樣的時候,家長雖然知道問題在哪,卻是要慢慢來的。
 
3. 如果真的很有錢,拜託不要裝窮。
 
家中有錢,除非取之無道,否則不需要裝窮。
 
但是,因為家裡有多的錢,可以教育孩子如何透過金錢幫助需要的人,或動物。錢的價值只有在用出來時,才是有價值的。
 
4. 不要說「你不要為錢擔心,只管去做你想做的事」。
 
這樣的說法,好像「錢」是邪惡,不值得一談的;
 
或是,「錢」不重要,不需要放在腦中。
 
事實是,孩子有責任為自己的夢想負責,他們必須知道自己可以有的預算及開銷,以及在一定的範圍內,學習承擔的因果。
 
「錢」真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和我們一樣,必須學習與它和平相處! 【 文/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留點距離 別抓緊緊 】
 
往日,我總是對母親的教誨輕描淡寫,甚至充耳不聞。直到我的第一個孩子呱呱墜地。
 
初當人母,對於和孩子有關的一切,我總是戒慎恐懼;不斷尋找著對他最好的教養方式,最終卻敵不過我心裡最深處那雙溫暖的手帶給我的記憶。
 
也是周圍的人提醒,我才知道我和母親這麼相像,原來我一直無意識地複製著我對母親的印象。
 
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時候,大多來自他獨處的時刻;當我離開母親的身邊時,空間帶來省思、時間帶來影響力,它們醞釀出驚人的成長力量。
 
於是,我開始意識到,孩子不是全部,他不應該時刻活在我的影子裡,我要適時把時間、空間讓出來。
 
按照年齡,我給他更多的生活空間,兩歲時有自己的遊戲角落、4歲時有自己的房間……我也透過一些步驟幫助他建立生活的常規,諸如,起床換完衣服、收拾好書包才能離開房間;
 
洗完手、坐定位才可以吃飯,這些事有了節奏,他的身心便有了依恃,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逐步放手讓他照顧自己的需要,當他愈不需要依賴我,我們愈能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甚至衍生更多更親密的關係,如朋友、夥伴。
 
當他發現他不是家庭的中心,也就不會產生太多的期待和失落,他明白生活的秩序和流動有一定的準則,並不是按他的情緒或需要走,我們的身心都因此變得健康。
 
【 文/小綾子〈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記住 妳不孤單 】
 
一個看起來有點疲倦的少婦走進諮商室:「我昨天睡睡醒醒,而且做了好多夢。我夢到我在開飛機,結果煞車失靈了。」
 
我說:「飛機是最快的交通工具,表示妳很努力地前往妳要去的目標,但煞車失靈代表妳對於這件事情有失去控制的感覺,最近妳發生了甚麼事情嗎?」
 
她愣了一下才回答:「我和我老公目前分居中,我一個人要帶三個孩子,我的孩子都還小,而且我有沉重的房貸壓力。」
 
我回答:「的確蠻有壓力的,妳覺得生活壓力超出了妳的能力範圍?」
 
她點點頭,雙眼泛淚光。
 
我告訴她:「當事情超過我們的能力時,向外尋求協助並不可恥。妳平常跟好朋友有互動嗎?」
 
她回答:「我連帶小孩的時間都不夠了,怎麼可能有時間?」
 
我回答:「有需要時,還是要適時地尋求好朋友支持。」
 
她喃喃自語:「我沒有辦法,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每一個女人在家庭與婚姻當中其實都承受很深的壓力,不論來自公婆或是來自親子教養問題,而夫妻感情不睦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真正願意尋求協助的婦女其實還是少數,就像這個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
 
有些人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的脆弱,總是告訴自己「我還可以,不用麻煩朋友」,或者覺得朋友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其實我們最擔心的是,當我們告訴他人自己的無能為力時,對方也許會轉身遠離我們,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選擇甚麼都不說反而比較容易。
 
但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關心是很重要的,我們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對於每一份溫暖的關懷都說聲謝謝,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知道自己擁有足夠的連結來面對困難。
 
總是記得那些對自己好的人,原諒那些離開我們的人,對方轉身離去有他自己的原因。將人生無法掌握的部分放手,專注在那些可以改善的地方,不需要抱怨,因為抱怨只會吸引更多類似的問題,
 
反之,感謝生命出現這個課題,讓當下的妳可以學習再往上一層次前進,溫柔地給自己時間前進,不勉強自己,耐心對自己,平靜地體驗人生每一剎那。
【 文/王悄竹〈心情懇談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轉個彎溝通 不耍賴了 】
 
家裡有個正值「灰葛葛」(閩南語)年紀的兩歲半大的兒子,近期頗為頻繁地上演「不合作運動」,這使得我跟老婆常常為了「撫番」和「招安」而費盡心思,但就在最近有一次的晚餐時刻,老婆的神來一句為困境解了套。
 
那天晚餐時,阿弟在剩最後幾口竟然「棄匙投降」,不吃了!任憑我們如何地好言規勸,他都無動於衷。
 
老婆就在莫可奈何之際,突然靈光一閃地問阿弟:「那麼我們不要『吃飯』,我們『飯吃』好嗎?」
 
想不到一直拗著的阿弟竟然說好,說完後就把剩下那幾口吃個精光。
 
這可讓我們夫妻倆發現了可以喘口氣的「絕招」,只要阿弟不「喝水」,我們就請他「水喝」;
 
只要阿弟不「洗澡」,我們就請他「澡洗」,屢試不爽。
 
只是,為了應急而使用的「絕招」,在狀況解除之後就必須棄而不用,因為畢竟教導孩子正確的用字才是正途。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話術」的使用是非常必須的。
 
因為小小孩的思考都非常直觀,對於事情的判斷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絕對性,所以有時會覺得對小小孩講理好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這不是孩子的錯,也更不是父母的錯,只要父母掌握教養的原則,對孩子所執著的事情,換個不同的溝通語句,轉個彎去處理,如此不但能讓自己的教養理念可以貫徹,也可以安撫到小小孩的心情,達到雙贏的局面。
【 文/蔡明昌〈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妳怎麼可以不愛我?】
 
我和母親之間就像死結,不知如何打開,也不想去碰觸。
 
直到那年心病了,只覺生活陷入流沙,只想抓住任何一個救命的東西。
 
於是雖然與母親關係頗為疏遠,但還是走向她。
 
告訴她,然而卻得不到一絲溫暖,只有不理不睬的冷漠。
 
「身為媽媽怎麼可以不關心女兒的病?」這個死結念頭緊緊勒緊我,繞東圈西,近乎窒息。
 
瞋怒她無情與無感,又擔心若不把心結解開,告別時候無法說出「感謝妳撫養我」,就像重感冒的人被凍在冰庫裡,對我的病情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翻閱書籍,許多說法都沒有辦法釋放我。
 
直到有天在夢中怒吼:「妳怎麼可以不關心我?」
 
在痛徹心扉的感覺中醒來,悶在壓力鍋的怒火無處宣洩。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心中彷彿出現智者:「沒有人一定要關心你,療癒是自己的旅程。」
 
當頭棒喝,千萬糾纏的繩子竟找到開頭,一線平坦。
 
我對她沒有憤怒了,但也不想接近她,這片凍原的歷險太多未知!但她畢竟是媽媽,我仍會關心她。
 
再度見面,她更老了,言談間眼前彷彿看到一個畫面:「她是一個對過去婆媳問題無法釋懷,又對老公愛恨交織的滄桑老人,她累了,只想坐在搖椅上安享晚年。」
 
我想:「她累了,別打擾她吧!」
 
一個轉念,突然間竟然覺得沐浴在安詳的春風中。於是我知道,她不再是我的結,我自由了!
 
一心祈求媽媽愛的小女孩,討愛變成討人厭的小女孩,成熟長大了。
 
她可以愛自己,並且內心充滿多餘的愛,我甚至可以悲憫媽媽。
 
走出戶外,南部的豔陽刺痛雙眼,不知不覺中竟流下眼淚,那是與自己和解、被釋放而平靜的淚。
【 文/傳承《 人生作業簿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學習面對欲望 】
 
朋友有個7歲的女兒,對金錢很有概念。有次逛街時,她看中了兩件洋裝,朋友對她說:「媽咪買一件給妳,另一件用自己的零用錢買,好嗎?」
 
女兒考慮了很久說:「我想把零用錢省下來,買黃色那件就好了,我有一雙鞋子可以搭配這件洋裝。」
 
問朋友是如何把孩子教得如此好,朋友說她一開始也不知道該如何教理財,當女兒還小吵著要買玩具時,她只說:「不要吵,不可以買。」
 
或是「零用錢就這麼多,只可以買一樣東西。」但後來發現短暫抑制孩子的物質欲望,對長期的理財教育並沒有幫助。
 
於是她開始教女兒如何面對欲望,女兒愛漂亮,她就教她一些簡單的穿搭法則,讓女兒衣服不多也可以每天都漂漂亮亮。
 
女兒喜歡吃冰淇淋,他們就一起上網找食譜學著自己做。
 
很多不會理財的成人,收入並不少,但到了月底還是成了「月光族」,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只會用花錢的方式滿足欲望,看到什麼都想買,所以賺再多都不夠。
 
也許教孩子如何面對物質欲望,沒有辦法讓他們成為大富翁,但是至少可以幫助他們長大之後,不至於成為購物狂。
【 文/心依〈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不斷關門的孩子 】
 
10歲的男孩坐在我面前,兩隻手不停絞扭,他的母親在旁邊說,去年6月帶去給醫學中心的小兒身心科診察,應該是強迫症,行為治療了4個月,卻完全沒有改善。
 
兒心是非常專業的領域,即使我是醫師,一開始也只打算先當一位朋友聽她訴說,不打算太早下評斷。
 
然而這是第3次見面了,我從她講述的片片段段裡,似乎開始拼出一些診斷以外的故事。
 
◆◆◆ 〈身心病了〉強迫症 門開開關關
 
男孩的強迫症狀是看到門就想跑過去關起來,而如果這扇門本來是關的,他就會先把門打開,張望一番後再關起來。
 
症狀一開始是在家裡,三房兩衛一陽台的門都給他一整天關上一輪,男孩的媽媽不得不盡量帶著他外出,希望能減低他在家裡的焦慮。
 
誰知道病症嚴重後,發展為連路上店家的門,男孩也硬想要去開關,媽媽阻止他,他就不肯離去,硬要往那扇他想開的門衝。
 
媽媽和男孩僵持久了也只好放手,任由一小段100公尺的路走上一個小時,只因為男孩必須將每個店家的門重複開關到他願意關上離開為止。
 
「我的臉皮在這一年變超厚的……」疲憊的朋友嘆了氣,望向兒子:「我必須趕緊到店裡向店員解釋,拜託他們通融讓兒子開關門到滿意為止,幸好店員們幾乎都會同情地接受我的請求,而我就守在他身旁,向因為他造成不便的顧客們道歉……」
 
◆◆◆ 〈缺了一角〉爸爸缺席 媽媽說謊
 
「爸爸呢?爸爸對凱凱(化名)這些行為有說過什麼嗎?」我終於忍不住問道,因為父親的角色幾乎消失在這位母親陳述的故事中。
 
「他……很忙啊,剛升主治,你也知道的。」「就算升了主治,再忙也比不上孩子還來得重要。他沒有參與過凱凱任何一次的治療嗎?」
 
「……畢竟和他比起來,我的工作比較不重要吧,所以都是我陪著。」
 
她側著頭撫摸兒子,我總覺得這之中有什麼不合理。
 
「那你們一起出門時,凱凱去開關門時爸爸的角色是在做些什麼呢?」
 
她深吸一口氣:「我們很久沒一起出門了。」
 
我沉默了,我看著她,希望她躲避的眼神能重新看向我。「你們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凱凱也在同一家醫院治療。」
 
她的頭終於轉正回來,我看到淚水從她的眼角湧出:「我能怎麼辦?我沒辦法給別人看笑話,他要面子,我也只能顧著他的面子……」
 
兒童心理的治療本來就非常需要父母的配合,然而凱凱的治療卻因為母親對同醫院精神科醫護的隱瞞,而難有進展。
 
◆◆◆ 〈掩飾真相〉何者為因?何者為果?
 
就在醫師丈夫與護理師妻子的感情出現裂痕時,凱凱的開關門行為開始出現,他幼小的心靈藉著行為表現出父母爭吵時那些甩門、把自己關在房內、離家的舉動,反覆地開關門檢查像是在確認父母是否還在家裡,是否沒有把他丟下。
 
而醫師父親對於兒子的強迫行為感到厭煩,加重了凱凱的病徵,夫妻關係也走向了分居。
 
「孩子是無辜的,你不能順著丈夫的氣話,認為凱凱生病是壓垮婚姻的稻草。」
 
她摀著臉:「孩子是我的心頭肉,我知道我不該怪他,不,根本是我們夫妻倆害他生病的,但是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凱凱,在醫院面對同事還要裝笑臉,上次在醫院做治療時,心理師還對凱凱說爸爸最近很忙吧,我聽了都覺得自己快生病了……」
 
「換一家醫院治療吧,如果妳覺得自己沒辦法在同一家醫院對凱凱的治療團隊誠實說出夫妻感情問題的話。」
 
「但是換了醫院我就沒辦法那麼方便帶凱凱去治療了,畢竟同一家醫院,要做些什麼容易得多,我這樣考慮自己的方便度,是不是很自私?」
 
「妳不是自私,妳是在逃避自己的婚姻狀況。」我正色回她。她沉默了,隔了半晌幽幽說道:「你說的對,我不敢面對自己失敗的婚姻。
 
帶著凱凱去治療時,面對被關心先生忙不忙、被詢問假日3個人的活動或相處情況,我為了掩飾,會將缺席的丈夫編進我們假日的生活裡,替丈夫圓各種他從來沒參與治療的藉口,但是那麼說著的同時,彷彿我就還真的享受著丈夫在身邊的家庭生活,彷彿他真的是因為想要給我們母子更好的生活,才每天看那麼多病人、開那麼多刀,說著這些謊言的同時,我會覺得還有那麼一點幸福感……」
 
「妳對精神科醫師和治療師說的話,凱凱想必也聽在耳裡,凱凱會怎麼想呢?」
 
她一臉惶然:「我以為都只是一兩句場面話過去,凱凱應該不會那麼放在心上……」
 
我握住她的手:「其實妳知道的。說出來,或者換一家醫院吧,不然妳自己也要生病了。」
 
我調了能給予她勇氣、協助她面對婚姻問題的個人化複方精油給她,而不是原本她所想的給凱凱。
 
如果大人才是讓孩子生病的來源,該處理的對象不就是大人嗎?
【 文/汪郁榮〈親子會客室〉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多讓媳婦嘗甜頭 】
 
曾經有個寓意既深又有趣的小故事,提及一個媳婦碰到惡婆婆而苦不堪言,她求助許多人,但長久以來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回,一位智慧高人指點:「妳只要每天熬一碗甜芋泥給婆婆吃,保證一年後,惡婆婆就會消失了。」
 
半信半疑的媳婦,真的開始執行甜芋泥策略,每天一早起床就是熬一碗可口美味的甜芋泥,並且捧在手中,輕聲細語地勸婆婆吃掉……
 
如此這般過了半年,「惡婆婆」被噓寒問暖的善意所感動,結果不到一年,「惡婆婆」真的消失了,媳婦獲得了關愛她的「好婆婆」。
 
原來人是互相的,人是可以改變的,這個婆媳的甜芋泥故事最終是以喜劇收場。
 
◆◆◆ 〈婆婆苦楚〉家有惡媳 心事誰人知
 
有位婆婆善待兒子、媳婦和孫兒女們,不料,在進入「第三人生」的階段,兒子一家人逐漸減少返家,兒子也不像從前在電話中噓寒問暖。
 
半年多不得其解的婆婆才從兒子囁嚅的口吻中弄懂,一切是媳婦作怪。
 
媳婦不准兒子回老媽的家,否則要和兒子離婚,條件擺明了──把公公過世後留下的房產辦好過戶給到她的名下。
 
這位婆婆氣自己家兒子太懦弱,更氣這個媳婦如此陰狠算計,氣到後來終日以淚洗面,都快得憂鬱症了。
 
另一個惡媳婦的例子,也是婆婆掉著淚說出來的。
 
婆婆告訴我:「以前每天清晨4點半就起床,幫全家煮早餐,又準備了兒子、媳婦和3個孫兒女的便當,我希望大家吃得健康有營養。」
 
「這兩、三年來,我的體力不行了,兒子、媳婦說要搭公司的伙食,3個孫兒女也都陸續考上大學而離家外宿。所以,我就不用煮早餐,連中、晚餐也不煮了。」
 
「以前,我還不覺得媳婦偷懶,最近才感受到她對我是愛理不理,摩托車騎了,就去她的後頭厝(娘家),晚上9點多回來,看我沒吃晚餐,就把冰箱剩菜剩飯隨便燙一下,要我一個人坐在餐桌上吃。」
 
「歐巴桑,妳的兒子呢?他不會照顧妳嗎?」我好奇這家人是怎麼互動的?
 
「兒子做工廠夜班,回到家都是倒頭就睡。」原來婆婆對自家兒子是無可奈何。
 
◆◆◆ 〈反向思考〉甜芋泥新策略
 
老實說,新一代的媳婦確實不像古早時代媳婦的認分、認命,在追求個人成長和幸福的過程,多少是把公公婆婆排在人生順序的後段。
 
倒是「甜芋泥」故事可以反過來說了,變成長輩運用甜芋泥策略來感動媳婦吧!
 
一位婆婆到兒子媳婦家作客,總是帶大把的青菜,心想自家種的菜又不灑農藥,多健康啊!不料,媳婦總是說:「我們吃不了這麼多,媽,妳留著自己吃吧!」
 
有一回,媳婦可能上班累了,回到家打開冰箱又看到芹菜、大蒜、高麗菜,她大聲地罵出來:「看你媽又來作怪了。」
 
走出浴室正準備離去的婆婆,和媳婦打個照面,非常尷尬,幸好媳婦也是懂事的人,她立刻鬆開緊蹙的眉頭,對婆婆說:「歹勢啦!媽,我真的沒空煮飯,所以,不用……」
 
這位婆婆說:「經過這次教訓,我終於聽懂媳婦的話,後來每次只帶兩條絲瓜去,大家皆大歡喜了。」
 
另一對公婆送給兒媳的「甜芋泥」,則是「讓她假日可以好好睡一覺」。
 
通常他們夫婦輕裝便衣,然後到兒子媳婦家,把兩個調皮孫子帶開,帶他們坐火車一日遊,或是到郊外爬個小山、吃個美食,然後帶回家。
 
婆婆笑著說:「兩個蘿蔔頭男孩回到媳婦那兒,已經累到乖乖想睡覺,我們就看到媳婦充滿感激的眼神,還不停地點頭說謝謝。」
 
像這樣「送絲瓜」和「把小搗蛋帶開」,都是長輩送給媳婦最棒的「甜芋泥」,各位可以試試看哦!
【 文/吳娟瑜〈三代同堂樂〉 】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