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療失眠症的方法 】
 
失眠,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多半是因為難以入睡或是失眠多夢,醒後難再入睡,導致白天神色萎靡,精神不濟等現象,也是困擾現代人生活常見的一種的症狀。
 
失眠常見於多種慢性疾病的過程中,有時也是一種警訊,要你快到醫院接受檢查。
 
有人認為,失眠就是腦神經衰弱引起的,其實腦神經衰弱只是失眠的一種,中醫稱為心血虛。
 
還有由於情志因素而引起的失眠,例如脾氣暴躁、憂鬱等症,中醫以肝和心的屬性,與人的情志變化關係最為密切,肝失其常,可使氣機不運,臟腑功能失調;
 
心血虛使大腦的供血量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而造成失眠。
 
◆◆◆ 中醫治療失眠主要有三大方面 ──
 
一、採取全身調理,導致失眠的情況有很多,用中醫的中藥材不但可改善症狀,同時針對主症和兼症一起治療,像是耳鳴、頭痛、頭暈等。
 
二、中藥沒有副作用,有些成藥在治療失眠的同時,往往伴有頭暈、頭痛、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三、服用中藥不會產生依賴性,對失眠者而言,睡眠固然重要,但若長期服用,是否對身體產生危害,也是一大考慮。而久服中藥,身體對中藥也不會產生依賴性或是耐藥性情況。
 
◆◆◆ 臨床常見的失眠類型及治方
 
1、⊙ 肝火旺
 
通常肝火旺也伴著心火旺。
 
●● 症狀:性情急躁易怒,不眠多夢,甚至徹夜不眠;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苦口乾、不思飲食,便祕小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 治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2、⊙ 肝氣鬱結
 
婦女多見,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氣血易逆亂,肝氣易鬱結。
 
●● 症狀:症見失眠多夢,頭目眩暈,胸脅脹痛,口苦納呆,或見月經失調,脈弦細等。
 
●● 治方:逍遙散加減,常用藥:柴胡、當歸、丹參、白芍、茯苓、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等。
 
午後低熱、心煩、舌紅者加丹皮、山梔子;脅痛加鬱金;月經不調加益母草。
 
3、⊙ 痰飲所引起
 
通常痰飲證也伴著腸胃不和。
 
●● 症狀:平素嗜酒厚味,釀成痰濁,阻滯氣機。多見於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動脈硬化者。症見失眠多夢,頭目眩暈,胸悶,痰多,舌苔膩,脈弦滑等。
 
●● 治方:溫膽湯加減,若伴著腸胃不和,腹痛腹脹者加保和丸。
 
4、⊙ 心脾兩虛
 
●● 症狀:常見於精神衰弱、貧血、久病恢復期。症見失眠早醒,思慮過度,飲食減少,頭暈目眩,面色萎黃,疲倦心悸,唇淡舌白,脈細弱。
 
●● 治方:歸脾湯加減。
 
●● 針灸:治療失眠常針的穴位有:內關、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心俞、太衝等。耳針可用:神門、安眠等穴。
 
◆◆◆ 食療
 
失眠常用中藥──
 
1、歸脾丸:面色蒼白或臉色萎黃,食欲不振,睡後易醒者適用;
 
2、加味逍遙丸:心煩,情緒急躁者適用;天
 
3、王補心丸:口舌生瘡,舌黃者適用;
 
4、酸棗仁湯:虛勞虛煩,不得眠適用;茯神:具有寧心安神作用;遠志:心腎不交的失眠者適用,可配茯苓、酸棗仁使用;夜交藤:具有鎮靜催眠作用;合歡皮:心煩失眠者適用。
 
1、紅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
2、百合:具有清心安神、改善神經衰弱的作用。
3、柏子仁:能養心寧神、聰耳明目。
4、酸棗仁:要炒過,具有平息焦躁情緒、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因心肝血虛引起的失眠頗有幫助。
5、桂圓:就是龍眼肉,可安神補血之功。
6、蓮子:有寧心安神、補脾固精之功。
 
◆◆◆ 注意事項
 
1、⊙ 晚餐後禁止喝茶、咖啡、可樂,或含有巧克力的飲料。
2、⊙ 避免日夜顛倒或作息不正常。
3、⊙ 睡前避免吃甜食、油膩食物或寒冷的瓜果,像西瓜、哈密瓜、木瓜等,恐引起腹痛、腹脹而失眠。
4、⊙ 保持運動的習慣或靜坐,都能安定神經,增強免疫能力。◇
 
【 文/李應達 】
 
◆◆◆ 【 過度思慮失眠 按腰和腳穴位助睡 】
 
許多人喜歡在睡前整理思緒,或本身個性易緊張者,往往有失眠困擾。
 
新店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許禎育指出,各種情緒只要太過,都可能導致精氣的異常變化,古代著名中醫著作《黃帝內經》即寫到:「百病生於氣也」,像是過度思慮、憂慮,易使精氣鬱結,長期驚恐會使精氣下陷、受損。
 
提醒平常應找到紓壓管道,像是從事自己喜歡成興趣的事、去大自然踏青、尋求宗教慰藉如讀經禱告等,皆有幫助。
 
另外,睡前可按壓位於腰後方腎俞穴、腳部的湧泉穴及內庭穴,有助紓解焦慮、幫助入睡。
 
◆◆◆ 【這樣按】
 
許禎育中醫師設計3個穴位按摩,有幫助入睡、安定精神效果,可在睡前輪流按這3穴位,按壓時間、次數不限,不過,如果按壓部分有外傷,暫時避免按摩。
 
◆◆◆ 腎俞穴滋腎陰
 
1 . 功效:強健腦部、滋補腎陰和改善神經衰弱。
 
2 . 取穴法:雙手插腰、大拇指摸到凹陷處。
 
3 . 按法:以大拇指按到局部有溫熱感。
 
◆◆◆ 湧泉穴降心火
 
1 . 功效:使氣更通暢,助心腎功能及降火。
 
2 . 取穴法:腳底第2腳趾至足跟連線、腳掌前1/3的凹陷處。
 
3 . 按法:以手指貼著穴位,以繞圓方式按。
 
◆◆◆ 內庭穴瀉胃火
 
1 . 功效:瀉胃火,也有助改善口臭等。
 
2 . 取穴法:腳背第2、3趾縫間凹陷處。
 
3 . 按法:以大拇指按壓穴位。 【 文/許禎育醫師/新店耕莘醫院中醫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