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 你不懂他的心 】
「以為」,是這世上最曖昧、可怕的一個字眼!你以為對親密伴侶無所不知,結果卻發現你給的不是他要的;
你以為對方會衷心感謝你為他所做的,不料他只想離你遠遠的。
◆◆◆ 愛情裡的默契 以為自己最了解他
判讀別人的心雖然不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是太大的問題,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對於我們最熟悉的對象知覺最為敏銳,例如我們最親近的朋友、親戚、同事與配偶。
結婚已久的夫妻有時候會說他們對彼此極為了解,甚至能夠在對方還沒說完話之前,就把他們的話接下去說完。
你也許會認為,真正了解一個人能夠讓你和對方心志如一,所以兩人就算一句話也沒說,還是能夠知道彼此心中的想法。
朋友、同事與愛人之間,無疑都會認為自己對彼此心智的了解勝過陌生人。但這樣的自信是否禁得起檢驗?
◆◆◆ 猜心正確率 只比陌生人多一些
我們對朋友與愛人真的有自己認為的那麼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這個答案必須分成兩部分來看。
第一個部分是,相較於陌生人,你確實比較善於判讀好友與愛人的心思,但差別其實沒那麼大。
心智判讀準確度的開創性研究者伊克斯指出,他在實驗裡藉著錄影並且事後要求實驗對象報告自己每一刻的想法與感受,結果發現「陌生人判讀彼此心思的準確率平均為百分之二十」。
「好友與夫妻,」他指出:「準確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五。」所以,你確實會比陌生人更了解自己的配偶或好友的喜好,但其間的差異可能小得令你吃驚。
至於這個答案的第二個部分,則是你對於自己熟知好友或愛人的心思所懷有的自信,遠遠超出你在這方面實際上擁有的能力。
熟識一個人—包括在長達一輩子的婚姻生活裡—會讓人產生一種自以為了解對方的錯覺,而且這種錯覺遠遠超越你實際上對他的了解。
◆◆◆ 熟悉度大挑戰 過度自信的迷思
你可以想像自己和自己的愛人共同參與一場有如《新婚夫妻大挑戰》的實驗。
你們兩人分別坐在不同的房間裡,實驗人員向你告知你的愛人永遠不會看到你的答案,然後向你提出一長串有關你自己的問題。
其中有些問題涉及你的自我價值,要求你針對若干陳述指出你有多麼同意或者不同意,例如:「我傾向於貶低自己」或者「我對於自己感到很滿意」;
另外有些問題則是要求你評估自己的能力與特質—你認為自己的智力、體能、社交技巧等能力與別人相比孰優孰劣;
最後還有一些問題則是與你的偏好有關,尤其是你對二十四種不同活動的喜好或厭惡程度(例如打牌、游泳、拜訪朋友以及洗衣服)。
在另一個房間裡,你的愛人則是預測著你會怎麼回答這些問題,並且指出自己對於每項預測的準確度懷有多少自信—從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
所有問答結束之後,實驗人員再把結果列製成表,比對看看這些情侶實際上了解對方的程度,以及自認為自己有多了解對方。
好消息是,情侶預測彼此想法的準確度高於隨機猜測。這些情侶的交往時間最高達六年,所以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舉例而言,自我價值問題所使用的量表共有從一到五的五個等級,其中一代表非常不同意,五則是代表非常同意。
由於只有五個選項,因此隨機猜測的正確度會是百分之二十(因為猜對每一個問題的機率為五分之一)。
情侶之間的預測準確度遠高於這個水準,他們對於伴侶的自我價值感所提出的預測,正確度達百分之四十四。
這是相當不錯的結果。如果你是棒球選手,這樣的結果相當於擊出二壘安打。
接下來是不太好的消息。情侶實際上了解對方的程度與他們認為自己了解對方的程度,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比他們的預測準確度與隨機猜測準確度之間的差別還要大。
別忘了,實驗參與者在預測愛侶的自我價值感當中,每十次的正確次數只比四次略多一點(平均正確率為百分之四十四)。
然而,他們卻認為自己十次當中能夠猜對八次(自認正確率平均達百分之八十二),其他問題也同樣存在著二比一或甚至更高的過度自信率—這些情侶雖然擊出了二壘安打,卻自認為擊出了全壘打。
◆◆◆ 感覺默契良好 竟是一種誤判
這個實驗結果令人驚訝的是,這種過度自信的程度與兩人交往的時間成正比。情侶的交往時間愈長,愈認為自己了解對方。
實際上,在這項研究裡,情侶的交往時間與正確率完全沒有相關。
交往時間愈長,並不會讓情侶能夠更準確預測對方的想法,只是讓他們懷有自認為更了解對方的錯覺而已。【 文/尼可拉斯.艾普利 】
【作者小檔案】
尼可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
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2014年美國雜誌選為「世界最頂尖的40大年輕商學院教授」, CNN評為「世界8大商學院明日之星教授」之一,擅長藉由有趣的心理實驗,帶領讀者真正讀懂人心,學習洞悉他人心思的智慧!最新著作為《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