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退化,髂動脈瘤漸大,會破裂。 】
      
救難員髂動脈瘤破裂死亡。醫師今天表示,主動脈分支到左右腿的血流是髂動脈,隨年紀增加,血管退化變薄,形成隆起,漸增大形成瘤,但無症狀,易忽視。

蘭陽潛水協會總幹事鐘陸基投入救援工作超過20年,日前連續多日參與復興航空救難工作,前天,突然腹痛送醫,被診斷出罹患「髂動脈瘤」,昨天因身上的髂動脈瘤破裂,突然去世。

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賴韋良說,髂動脈瘤是血管瘤的一種,發生機率在一.九%以下,好發年齡為五十歲以上民眾,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動脈硬化、抽菸習慣等,都可能增加病發機率,鐘是否因救援導致病發,需進一步判斷。

新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佳勳說,主動脈是將血液由心臟傳送到身體其他部位,從胸主動脈、肺主動脈,然後約在肚臍下方位置分支成左右髂動脈,分別將血液輸送到左右腿。

他說,主動脈就是血管,隨年紀增加也會退化、老化,血管壁變薄、失去彈性,若又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等慢性病及不良習慣,則易讓退化程度加速,讓動脈硬化,形成瘤,就如吹氣球逐漸擴大,而破裂。

他指出,常見會形成動脈瘤的位置是在腹主動脈末端及髂動脈交叉的位置,也就是腹部、骨盆腔的位置。在腹主動脈的瘤稱為腹主動脈瘤、在髂動脈稱為髂動脈瘤,但是民眾難以自覺發現,多因其他疾病檢查或健檢時發現。

他提到,腹主動脈瘤正常是2.5公分,若長大到5公分則可能破裂;髂動脈瘤正常是1.5-2公分,若長大到3.5公分就可能破裂,造成大出血,依治療指引建議的治療方式分為傳統手術及放置人工血管支架。

政府對65歲以上民眾健康檢查項目中含括「腹部超音波」,但多以檢查器官,林佳勳指出,主動脈瘤常見在60歲以上民眾發生,也有低於60歲患者,因此新光醫院會提醒檢查時多留意主動脈是否有變化。

林佳勳表示,主動脈瘤危險因子是年紀、家族史、吸菸、三高,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也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及飲食。【 文摘自/2015-02-11 中央社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的頭像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