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節律器遠距服務 遙控也能關心
![]() |
圖為模擬病人主動上傳心臟節律器資料。(馬偕醫院提供) |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約有4000人因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因素,接受手術植入心臟節律器、去顫器等儀器,延續生命並提高生活品質。但約莫每3到6個月要回院複診追蹤。
馬偕醫院推出「心臟節律器遠距照護服務」,患者可以定期將節律器裡的紀錄上傳,供醫師分析解讀;一旦緊急發生嚴重心律不整等事件,患者也可以緊急上傳資料,讓醫師從遠端判斷是否需要就醫複診,或調整用藥。
52歲的邵姓婦人,過去曾多次因心律不整昏倒,去年8月手術植入體內心臟去顫器,今年7月加入馬偕醫院的心臟節律器遠距照護服務。10月時接連2次因為心臟跳動過快,幾乎每分鐘跳到快200次,以致去顫器啟動電擊,促使她的心臟回復正常跳動。
之後醫護人員在她上傳的資料中發現此一異狀,為她安排複診,由醫師從儀器上傳的資料中,調整治療方案。之後,她的心臟再也沒有發生過需要緊急電擊的情況。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應湘指出,判讀心臟節律器記錄的資料後,可以用來微調治療方案。例如調整去顫器的設定,以減少不必要電擊次數,降低電擊產生的傷害。
此外,心衰竭及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也可針對個別患者設定心衰竭的肺部積水及心肌梗塞前的心電圖變化監測,甚至依據天氣變化、環境變化調整資料上傳頻率,預先觀察身體變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