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潛藏的 中年危機

 
圖/羞羞臉

文/黃玉齡(yes123求職網公關副理)

「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大家從學校畢業後,拼命努力在公司的組織中往上爬,薪水增加,職位攀升,年紀卻也跟著往上走,看似風風光光的一切,卻逐漸走向職場上的中年危機,要如何化解呢?帶你一起來了解。

Q1 替公司奉獻一輩子,到頭落到被逼退。

(台北,林先生)

 

我在公司18年,奉獻了一生的青春,坐上經理人的位子,沒想到空降的主管看我很不順眼,百般刁難,最後開出優退條件,我在環境所逼下,終於拿了一筆退休金離開。如今,我深感職場的無情,也對於未來的人生感到相當茫然。

Answer

薪水高、職務高、年紀高的三高主管,往往面臨了職場中年危機,在管理階層碰到「年齡天花板」的階段大約是40歲,基層人員是35歲,當年紀與資歷從正資產變成負資產時,常常令人感到相當無奈。

林先生的情況,相信是很多人的經驗,每個人被迫離開公司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心中的創痛卻都無法抹滅,尤其生活步調要重新調整,加上經濟的壓力,更是一大關卡。

yes123求職網建議林先生,重新出發找工作難免焦慮,但不要自己嚇自己,很多人丟了履歷,但一直沒有回應,便開始怨嘆工作機會難找,懷憂喪志往往才是求職的最大敵人,據調查,目前釋出的工作機會其實還是很多,但心態上的調整與歸零,才是比較困難部分。

過去職場只教育要如何往上爬升,卻忽略了如何面對挫折這一環,職場不可能日日春。面對人生職場的寒冬時,學習自己當年剛踏出校門時,對於工作先求有再求好的態度,一定可以再開創職場的新契機。

Q2 超級業務員,如今跌落冷板凳。(新北,張小姐)

我是個業務主管,過去曾經一個人打造了好幾千萬的業績,當時主管對待我如掌上明珠,沒想到景氣不好,業績推展不佳時,主管開始對我冷言冷語,最近高層又新聘兩個業務主管,擺明要讓我面對一場生死鬥,我該如何是好?

Answer

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這話很能描寫業務員每天、每月歸零的情況,張小姐過去一定是個超級業務,才能打造出千萬的業績,也因為這樣的成績獲得禮遇。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業績不再輝煌時,不僅你壓力大,上面的主管想必壓力也更大,公司現在又增加一名業務主管,可能希望多一些人手一起拉抬業績,至於會不會走到主管彼此PK,yes123求職網建議張小姐無須先做這樣的臆測,因為這樣的想法,對於事情完全不會有幫助,到頭來只會落得心情更差,不如回歸基本面,繼續努力把業績衝出長紅,才能改變局面,你說是嗎?

結 論

當你感受到職場中年危機時,除了焦慮外,應該更有建設性的去想辦法,根據yes123調查,具備跨領域的混合型人才最受到歡迎,在高度競爭的時代,一技之長已經不夠用,多角化的經營,全方位的面對挑戰,才能成為職場長青樹。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造幸福的事業

 
圖/灰階

文/雪樂

究竟是得到一份幸福的工作好,還是能在工作中得到幸福好呢?不論你現在是否有工作,如果你心裡不斷的想,我想找一份喜歡的工作,我想要找一份福利極好的工作,這樣的期待通常都會讓人失望比較多。

愛上自己的工作

沒有人知道該怎麼樣才能得到一份所謂能讓人幸福的工作,也沒有人知道大家眼中的一份「好」工作,是不是就能讓你感到幸福。想要快樂的工作,不二法門就是讓自己愛上自己所做的工作。

你的投入有多少,你有多愛一份工作,關係著你的成就感。工作時你會希望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呢?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是事半功倍。其實想要做出高效率的工作並不困難,這除了和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此工作外,就得看你為工作付出了多少心意。所謂「心意假不來」,若你不設法愛上所做的,你對自己的工作永遠都會不得其門而入,做出來的事永遠普普通通,更別談什麼效率、成就感了。

從工作中找到愛

美國職場專家大衛費列特研究指出,一個人對自己工作的愛投入越多,就更容易從中獲得幸福感。也許乍聽之下這是完全沒有相關的兩件事,但事實上,這樣的關係卻是冥冥之中關係著你工作時的幸福感。

很多人都知道學習一樣技藝,要從自己興趣的東西比較容易上手,在提升能力的過程中也比較不容易感到辛苦或厭倦。正因為在職場之中很難找到一份能夠滿意滿足的幸福工作,所以就要更懂得如何為自己在工作之中找到愛。

重拾工作的熱情

首先,在選擇工作之前就要想清楚這是不是一份不討厭的工作,並有發展空間的機會,如果有,這是可以培養的;一旦「選定」之後,對於其他的選擇機會就要懂得「離手」。吃碗內看碗外的心態,小心最後二件事都顧不好,當你不能滿意現在的工作時,要想想當初有多渴望,試著重拾當初的熱情。

而工作的成就感不在這件事有多重要、多了不起,而是這件事是不是你用心投入你的愛去完成。很多人都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到很出色,倘若還是不能滿足,最後也只能選擇不斷轉職,那是因為他們只是認為自己在賺錢,除此之外,也許根本不把工作當一回事。

靠智慧努力工作

其實很多人都有不錯的理想,想當科學家、作家、冒險家,但想做的和能做的往往不能平衡,於是要怎麼在這些落差之中找到平衡點,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如果你能找出方法說服自己,那恭喜你,不論你到哪一間企業,它都是你的幸福事業;如果還找不到,持續努力,別人可以,你也一定做得到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求有再求好

 

文/王文香

政府每一季總會公布失業率多少、青年朋友沒有工作的比例多少、在家當啃老族的比例又是多少、繼續延畢或升學研究所的又有多少…,林林總總的數據以及新聞,常搞得青年朋友人心惶惶,還沒有工作,已經信心崩潰。

工作不好找是事實,薪資起跳不高也是事實,然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不妨先抱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來面對職場風暴。

為什麼要先熟悉「先求有再求好」的模式?一來是剛踏入職場,沒有經驗,也沒有資歷,實在不容易也沒有理由向資方要求開高薪; 二來,自己的學經歷真的被公司看重嗎?再者,如果這家公司是小公司,名氣不大,獲利不多,就算你擁有高水準,公司也很難用高薪聘用吧!

我鼓勵年輕人「先求有再求好」,這代表「放低自己姿態,謙虛面對自己的能力,也面對整體社會環境現況」,一個朋友的孩子三年前剛從某明星大學博士班畢業,透過教授介紹,到一家私人的小公司上班;一開始,該名學生向教授抱怨,我堂堂的名校博士,只能領三萬起跳的薪水嗎?教授分析給學生聽,從市場需求、人員編制、員工學經歷素質、企業結構、大環境方向…來談,二年後,該名博士生當上了南區的副理,薪水三級跳,不到40歲,還被延攬到大學兼課、演講,事業飛黃騰達。

在這二、三年的困頓與煎熬,當然也有些微抱怨,也會受到冷嘲熱諷,但是他忍了下來,相信「先求有再求好」道理,他覺得教授的話,頗有一番道理,所以他願意等下去,等待契機,先牽就低薪生活,也有今天順遂。不妨先在小公司磨鍊自己,培養潛能,一定會有升遷機會。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七情六慾的關

 

自從相信此生的際遇,來自轉世前的預先設計,我的心態上有很大改變。除了更有勇氣面對困難、學習經驗之外,還對充滿身邊的人與事,懷抱更深的感恩與悲憫。同時也提醒自己:必須對自己轉世前的選擇負責,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
有一位很重視靈性成長的朋友,跟我分享經驗。幾年前他從美國留學回台灣,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本以為可以貢獻鄉里、落地生根,沒想到在職場上遇見一個很惡劣的主管,處處刁難,還刻意陷害,最後他終於「被迫」離職,又遠赴美國續深造,進入一個知名的研究單位,對於生物科技應用做出不凡的貢獻。


傷痕是枚美麗勳章

世俗的勵志說法是:要感謝那個豬頭主管,才能造就今天的他。但靈魂的角度就不是這樣看待,而是從不同角度詮釋:當初回台灣短暫歷練,再赴美國去工作,就是內在靈魂要他更確認自己的決定。
這個概念,也可以廣泛再套用於感情世界的緣起緣滅。或許你曾經因為一個人離開而痛不欲生,但他這一生的某個任務,就是要來磨練你的。而且這是你轉世前就預訂的一項修行,他及時出現了,也按照劇本傷害你的情感。現在你若懂得處理創傷,通過七情六慾這一關,靈魂就可以晉級。
換句話說,各種情境都是轉世前設定的劇本,意識如果能夠連結到高靈,也就是我所謂的「靈性自我」,可以不被頑固的小我牽著鼻子走,就超越過當初在這個考驗中設下的障礙,也就是過關的意思。
或許在超越障礙的過程,我們會失去一些東西,甚至割捨最心愛的人或事物;但無須為此過度悲痛。因為傷痕是一枚美麗的勳章,表揚靈魂所通過的鍛鍊。

 

吳若權《幸福人哈啦》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同理心 愛才會雙向

 

文/老干賢

還沒有孩子時,在婆家一起和大家用餐時,有時看到親戚把她孩子喜歡吃的菜,大剌剌地把料理移到面前,為了就是讓她的兒子伸手就能夾到,有時婆婆也是會把大哥孩子愛吃的魚,刻意放在孫子面前。

回家後我立刻和外子說,未來如果我們有孩子,我不准任何一個人把孩子愛吃的放到他的面前,他要吃,自己起身弄。因此當我看到了以下的文字,我非常認同。

「看見他人的需要,是發展同理心重要的一步。然而這種能力,不會隨著年齡自動發展。  為他人設想,是愛的反應,但這個反應,不是年紀愈大就愈成熟。它必須藉著無數成長經驗的歷練和滋養,才會慢慢深刻。」因此類似故事才會不斷重現:孩子長大赫然發現媽媽其實最不喜歡吃魚頭、媽媽是最不喜歡吃碎掉餅乾的人。

這都是因著母愛,可惜這是一個不完全的愛,是單行道的愛。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因著大人做了完全的犧牲,卻忘了在愛的另一面是同理心。在為了孩子犧牲奉獻時,更是要有機會讓他看到別人的需要,否則大人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因為他長期以來受的愛是被愛的感覺。

一定要讓孩子了解愛是雙向的,有愛與被愛的快樂,這樣他的人格才會健全,他更不會在愛的世界中受傷。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任孩子 讓他動手做

 
與其擔心孩子在廚房裡受傷,不如讓他從小一起跟著動手做。(路透)

文/PINK

去年冬天,趁著一段工作空檔,隻身飛往法國,寄住法國友人家,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我在和他們一家人相處之間,發現東西方父母親對待孩子的大不同。

朋友是單純4人小家庭,家裡分別有兩歲的小弟弟和七歲哥哥。這天下午,全家人熱心圍繞在餐桌一旁,原來大夥正打算烤媽媽最拿手的蘋果派!我好奇的轉身回頭看身為一家之主的爸爸怎麼沒下廚參與時,他拿著手上的攝影機,咧著嘴笑,打算用鏡頭捕捉孩子們的成長軌跡。

我跟在一旁,看著母子三人一齊用心揉捏著麵粉,就連年僅兩歲的弟弟都被分發一片天地,有樣學樣的看著哥哥和媽媽動作使盡全力學習,期間小男孩不免發生偷吃糖霜和偷瞄鏡頭等的逗趣姿態,拍攝影片的爸爸靜靜微笑著用鏡頭捕捉孩子這一刻的成長。

 

回想起自己國小時,第一次開瓦斯爐發出巨大聲響,媽媽聽到,第一時間不是問我想要煮什麼,而是擔心我受傷,有好一段時間禁止我進廚房幫忙,無形當中澆熄了我躍躍欲試的熱情。

 

眼前兩歲大的弟弟,雙手向媽媽捧上尚未烘焙的蘋果派,大力點點頭的向媽媽說聲謝謝。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朋友雙手捧著剛出爐熱騰騰的蘋果派端桌上菜,邀請我品嘗第一口的美味,我特地挑了小弟弟所做的派,他緊捱在我的身旁,睜大著眼盯著我下一秒感想,我咬了一口,瞇上眼露出美味模樣,年僅兩歲的弟弟開心得打開手掌拍手。

 

聽到我的童年回憶後,朋友向我分享「與其擔心孩子在廚房裡受傷,不如讓他從小一起跟著動手做,無論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他都會從中學習、享受下廚的樂趣」,這是我從法國爸媽身上學到一堂名為信任的課,也是我吃到最美味的蘋果派。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取經驗展現實力
 
圖/HOM的遊樂園

文/金稜

每個人在職場都會歷經菜鳥時期,是不是成長就一定要跌跌撞撞碰的一鼻子灰,傷心淚流後才能蛻變成厲害的前輩呢?其實只要懂得一些小方法,不一定要慢慢的走最後才會媳婦熬成婆。成功是有捷徑的,哪裡會是什麼事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慢慢走?享受成功不趁早,你想花你自己幾年的時間去等待你的成功之日呢?

裝萌的惹人憐愛

菜鳥在職場上有幾個優勢,不止要懂的掌握,更要學會運用,第一件事就是要學會現在中國的一個流行用語叫「裝萌」。所謂的裝萌很簡單,無非就是台灣人所說的「裝可愛」的意思,在菜鳥時期,人在犯錯時很容易被原諒,特別是如果你的年紀很小。

所謂的裝萌絕對不是拿來耍賴時使用,而是要懂得嘴巴甜、又裝成無知天真惹人疼的模樣,無論如何都要讓前輩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傾囊相授。如果真的犯了錯,只要誠心的不恥下問,相信前輩若不是個太過機車或吝嗇的人,都會很樂意幫忙。

用足夠誠意勤學

當然如果剛好和你直接關係的那位前輩,很不巧正好就是一位機車吝嗇的人,那更好,就設定目標打敗他吧!試著向其他人討教,只要你有足夠誠意,不怕沒人肯教你,但別忘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勤學」永遠比「好問」來的有用。

當你什麼都還不懂的時候,大家很自然而然的會跟你說,有什麼不懂就是「問」,但真的有不懂的時候都可以問嗎?那可未必!有時這樣的一句話,其實就像是送客時叫對方有空再來坐坐,是一樣的道理,講白一點,一句客套話罷了。

展現實力避免裝萌

工作時自己眼睛要放亮,什麼事該怎麼做,最好自己心裡有個底,真的遇見難解的瓶頸後,才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以免什麼大小事都問的話,容易給人一種不向學的印象。如此一來,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前輩非但不再教導你任何事情外,就連職場的人氣也會跟著降低。到時候,不論你是真萌還是裝萌,恐怕都是於事無補。

相對的,如果你的能力偶爾在大家的預估之上,讓前輩們都看見你的努力,當你真的遇見事情需要幫忙的話,相信前輩們也都很樂意助你一臂之力。

學習活用好經驗

此外,第二步就是判斷好經驗,修改不適用經驗。在職場上有時會遇見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一個前輩教一個方式,很多個前輩都把東西丟給你之後,因為接受的方式太多,你的腦也就跟著天下大亂。

當你已經成功的得到前輩們的疼愛,接下來就要懂得過濾經驗,哪些前輩的經驗好用,哪些的似乎漏洞百出,判斷起來其實不太難。只要仔細觀察,哪些人做起事來如魚得水、老闆誇,哪些又是把事情越做越多,如此就很容易知道自己該向誰看齊。

學會吸取好經驗,過濾不適用經驗,再把這些經驗活用在工作之中,想要成功,指日可待!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受克服困難的過程

 
圖/HOM的遊樂園

文/吳娟瑜

哈哈,看到「困難」兩個字,任誰也要皺起眉頭,想要轉身就逃。「困難」的相近詞,還有困擾、困惑、困窘、窮困、艱困、受困、難受、難堪、災難、難關等。

上班族若莫名其妙捲入職場上的勾心鬥角或不清楚人生的下一步在那裡,多少就是碰到困難的挑戰了。

遇上強人所難之事

明志一向是腳踏實地、認真工作的上班族,身為電腦工程師的他,就是和team的伙伴開發新產品,這樣不但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又能為公司賺進高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最近他感到走進辦公室的困難,因為他的主管要他謝絕業務部要求新產品重做的建議。明志的主管很強勢,他認定新產品一修再修已完美無缺,業務部的主管是強人所難。

偏偏業務部的主管是明志的學長,當初有他的推薦才能順利進入公司服務,這下若自己列入謝絕的行列裡,又如何向學長交待呢?

困難如猛虎,轉身就跑?

品萱從小就不喜歡在團體中「出人頭地」,她喜歡獨來獨往,自行解決;進到就業職場後,她秉持一樣的風格,在公司裡,她喜歡由主管交待任務,然後讓她獨立作業完成。

不料,在年後就業市場的大搬風,她的主管轉到別的部門擔任主管,而品萱則被直升主管,手下要管理五位部屬,這讓她騎虎難下了。

她感覺到彷彿猛虎突然跳到眼前,不,應該說單單只是猛虎的影子就已經讓她呼吸困難、難以入眠,這該如何是好呀?

「克服困難」是多麼美好的學習過程呀!如果人生可以揀現成,當然多數人喜歡一切順境、全無挫折,就天天歡喜到上床。

事實上,我幾乎沒有見識到哪一個人是「一生全無困難到最後」,多多少少有些家人的情感糾葛、職場上的明爭暗鬥,要不就是生老病死的考驗。重點是,我們是急著要人生的好結果?還是練習享受過程中的考驗?

如果我們能轉換心態,期待看到烏雲背後的陽光,願意等候暴風雨後的草葉鮮嫩,那麼,享受「過程」反而是一種可以理解、可以學習、可以改變的契機。

至於如何享受「克服困難」的過程,我建議如下兩種心態:

一、原來困難本身是有結構性

明志在練習面對困難時,總覺得兩方的主管逼人太甚,讓他後退無路。然而他靜下心來時,他把謝絕這件事拆成兩部分來細究,究竟是「人」的問題?還是「事」的問題?

他終於釐清了──自己部門的主管並不是針對「人」(明志的學長)而炮轟,主管是針對新產品已經修改三個月以上,已臻完美的這件「事」,業務部主管應該站在公司立場,向客戶做信心喊話,而不是一直反咬自己人不放。

明志拆解整個問題後,他已知道如何享受處理過程的步步為要(注意!不是「步步為營」,更不是「步步驚心」。)

明志分成如下三個步驟:

1.參加內部溝通會議時,以「就事論事」的立場提供意見。

2.當主管問到意見時,還是以公司整體的發展來看待,而不是以個人和業務部主管的私交來談。

3.如果業務部主管問起時,明志仍然以「公事公辦」的立場來請教學長:「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讓學長也能跳脫私交拉攏,而彼此能秉公處事。

當「人」和「事」拆解開後,明志就可以脫離人情包袱,而看到自己在處理這件事的成長。

根據明志的分享,證明這件謝絕業務部的回應,並沒有詆毀攻擊業務部學長,只是公司一般性的溝通協調過程。

兩個月後,明志發現曾經有過劍拔弩張的兩位主管並沒有友誼瓦解,業務部主管也沒有來怪罪他,原來當公司的運作體系是成熟互動時,自認困難重重的事,是明志自己想太多了。

二、原來可以重新認識自己

品萱因為升任主管反而壓力變大了,在自我探索的過程,她發現原來身為獨生女的她,父母過度疼愛,尤其是媽媽,往往及早幫她把困難擋走,所以從小她沒有學到什麼是「助人為樂」、「真心分享」,或「團隊合作」。

表現優秀的她可以「一枝獨秀」,但是就做不到「群策群力」,在這次克服困難的過程,她終於願意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盲點,重頭學習聆聽部屬的意見、協調大家的各有展現,並找到團隊合作的具體做法。

品萱告訴我:「我好像在拆開一個大紙盒禮物,拆開一個,裡頭還有一個紙盒;再拆開一個,還有一個更小的……,拆到最後,我終於發現我是可以做帶領團隊的主管了。」

我們不都是這樣一路翻山越嶺而來的嗎?我們不都是在拆開禮物時,發現更多的真相嗎?

原來克服職場的困難,享受「過程」的努力比最後的「結果」更令人回味無窮啊!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偏心了 把媳婦當外人

 

文/寶媽

結婚之前,常聽到人說媳婦跟女兒不一樣,結婚之後,才知道婆婆跟媽媽的分別有多大。

我的婆婆是一個非常疼孩子的人,所以大小姑婚後,仍然帶著一家大小三餐往家裡跑,長子更是從小都不碰家事,以至於身為長媳的我,只好一大早就起床準備早餐再出門上班,回家之後也要幫忙煮晚飯和做完一切家事後,才得以休息。

婆婆的偏心,從每天的晚餐就可見一般。某天晚餐,我和婆婆一同煮了三杯雞、炒牛肉、高麗菜和蛤蜊湯,正當我準備吃時,婆婆說話了,「這個雞腿是給妳老公的,他最喜歡吃雞腿了,另一隻是給公公的,妳小姑最喜歡啃雞翅,雞翅留給她,雞胸肉是妳那個要減肥的大姑要吃的,牛肉給大小姑老公補身體最好了,多的可以當明天的便當菜,還有這個高麗菜,小孩子要多吃高麗菜,這時的高麗菜最甜,蛤蜊可以養肝,讓妳老公多吃一點……」一頓飯還沒開動,就全都分配好了,但就是沒有我可以下箸的部分,我只有咬著薑片跟澆一些菜湯湊合吃著。

出門在外,婆婆總是自誇自己的女兒嫁得有多好、兒子的事業有多成功,而當其他親友想誇我的時候,她總是可以找到另一個可以挑剔的點,像是當人家說「妳媳婦的工作不錯啊」,她就會說「不過就是一間小公司」,而當人家說「妳媳婦的衣服很漂亮」,她就會說「就是皮膚黑了點」,總之自己的孩子就是天子、仙女,而別人家的孩子就是一無是處。

婆婆的偏心不是一朝一夕,但也因為這樣,我不需要試圖去改變她的想法,但媳婦也是別人家的寶貝,這種道理,我想婆婆是不能理解的。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遊戲交朋友

 
王宏哲(圖片提供/方智)
孩子的觀察力敏銳、敏感性強,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極強的學習力與模仿力。(法新社)
「遊戲」在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法新社)

文/王宏哲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別人接納、尊重與關懷的感覺。孩子自出生以後,陸續接觸到家庭、學校、社會,並且從中發展出親子、手足、同儕、師生、同事……等人際關係,而這些人際互動品質的好壞,都會影響個人情緒社交發展。

每個孩子雖然天生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及氣質,但這些情緒氣質還是會深受環境其他人的影響,因為孩子的觀察力敏銳、敏感性強,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極強的學習力與模仿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須花時間陪伴,協助孩子在自我與群我間取得平衡點,從家中的手足關係及家庭關係逐漸向外擴展,發展出適當的人際互動。而人際互動中,孩子是否與他人有眼神的對焦尤其重要。

眼神的互動是一種非口語的互動,美國的心理學家甚至將其視為一種誠實的表現。讓孩子在主動傾聽或者與人互動的同時,展現禮貌性的眼神交流,則可減輕孩子未來交朋友難度。

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在遊戲的環境中自然地與其他孩子相處。孩子在第一時間或許會有些害羞,但最後孩子還是會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跟其他孩子玩在一起。

<家長的功課>人際互動 從遊戲開始

「遊戲」在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在孩子從害羞轉為勇於與人互動、交朋友之前,家長仍須給予一些簡單的協助。而這些簡單的協助包含以下幾點:

1.帶孩子到公園與其他孩子一起分享遊樂設施,幫孩子報名課外活動。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結交新朋友,經過幾次的遊戲相處,孩子主動與他們交談、遊戲的自信將可獲得改善。孩子擁有類似的社交經驗越多,人際間的溝通也就越有幫助

2.多邀請朋友的孩子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剛開始接觸的初期,試著去找到孩子們共同的興趣或喜歡的遊戲、玩具,幫助孩子們建立關係。

3.教孩子如何分享。利用用餐或分給他人食物的方式,進一步給予孩子分享的觀念,例如麵包或餅乾等等,跟孩子一人一半,讓他了解你因為他的分享而開心。

4.讓孩子在家裡練習「Show and  Tell」。透過家裡的環境,給孩子表演的機會,可以增加往後孩子在大家面前說話的自信,勇於表現的孩子,容易讓同儕了解,進一步跟孩子交朋友。

5.帶孩子前往家長的朋友聚會。孩子會從旁觀察父母如何跟其他人互動,並且從中學習互動技巧。

<Check Point>社交障礙? 檢視看看

你的孩子有社交問題嗎?檢視一下是否有這些情形吧!

1.不容易跟其他小朋友產生共同興趣?

2.對團體其他玩伴經常很急、沒有耐心?

3.不喜歡講話,姿勢表情少且沒有具察言觀色

的能力?

4.上了學之後,很難遵從團體的共同目標?

5.經常自己玩自己的,沒有什麼好朋友?

6.跟其他孩子玩沒多久就會開始爭吵?

7.同情心及包容的能力比較差?

8.不喜歡與他人合作的遊戲?

<作者簡介>王宏哲

兒童發展醫學專家。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長庚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畢業,台灣大學、長庚大學、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現任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緯來「姊妹淘心話」節目常態來賓,以及台北市保母協會、彭婉如基金會保母講師。即將出版《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晏安診所Dr陳文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