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
人,都是哭着來到的人間,每個人從來到塵寰到升入天堂,整個生命的歷程都是一本書,至於寫得好寫得壞、寫得厚寫得薄、寫得精彩還是寫得平庸,全看自己如何下筆,別人是無法代替的。
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就應該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情;
在回味昨天的時候,就不會留下悔恨;展望明天,懷揣夢想,有了夢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燦爛的陽光,
時光就不會虛度,心也不會彷徨,內心也會充滿了無限的力量,那一幅幅美景也會駐留在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時,心中無比歡暢!
人生應懂得取捨,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就會擁有一片晴朗的天空,就能夠正確地看待自身與他人的差別;
既不會自輕自賤,崇拜英雄和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優越,對自己產生自卑;
也不會盲目自信,無謂地貶低他人,更不會因別人的權力、財富、地位而憤憤不平,願意以自己的實力戰勝對手,而不是因對手的缺陷使自己獲勝;
沒有時間幸災樂禍,沒有時間評論別人,只是忙於自己追求的事業,不會計較在每件事情上是否公平,只願自己的內心快活與充實。
有心能知,有情能愛,有緣能聚,有夢能圓,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擇友標準,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有了相知的緣分,就渴望文字的交流,隨着友情的加深,漸而成為知己,結下天長地久的友情,苦樂同行,風雨同舟;
有了友情的牽掛,人生就不感覺孤單,內心的情感也會變得豐富,雖然有時情到深處,成為一種心的默契,無奈難捨的那份牽掛會讓你流淚,但內心中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駐留在心底的美麗,把這種美麗作為一種一生尋求的夢,也許有一天這個夢就能變成現實。
人有個好的心態,才能享受人生,人生在世,往往都是在坎坷中求生存,在平凡中繪美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都應該有個好心情,好的心境對健康很有好處;
正確對待發生的一切,正確認識自己,把寧靜作為自己的一種常態,在生活中默默地做自己喜歡並感興趣做的事情,讓自己感到生活的充實,在工作中保證質量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求有功,只求無過,淡泊名利,平衡得失!
為別人着想意味着給你插上一對翅膀,因為你把自己的快樂帶給了別人,與人同樂,快樂就增倍;
同時你也真正了解別人痛苦,與他分擔,就會給人減輕痛苦;
常懷感恩之心,成人之美,時時感到自身的一種責任,對家庭、對社會、對朋友,那麼你就會總是感到得到得太多,而自己做得太少,就會以自己的熱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這種熱情會感染他人,就會聚集很多同路人。
人的一生,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時尚所惑,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讓我們擁抱美好的生活,珍視健康,注重生命的質量,擁有一個無怨無悔、五彩繽紛的人生。
相信,每個正常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一點悲觀主義,一生中有些時候難免會受人生虛無的飄忽感的侵襲。
區別在於,有的人被悲觀主義的陰影籠罩住了,失卻了行動的力量,有的人則以行動抵禦悲觀主義,為生命爭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盤。悲觀主義在理論上是駁不倒的,但生命的實踐能消除它的毒害。
最凄涼的不是失敗者的哀鳴,而是成功者的悲嘆。在失敗者心目中,人間尚有值得追求的東西:成功。
但獲得成功仍然悲觀的人,他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他已經無可追求。
失敗者僅僅悲嘆自己的身世;成功者若悲嘆,必是悲嘆整個人生。
相信一切深刻的靈魂,都蘊藏着悲觀。當然,真正深刻的靈魂決不會沉溺於悲觀。
悲觀本源於愛,為了愛又竭力與悲觀抗爭,反倒有了超乎常人的創造。
不過,深刻更在於,無論獲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內心蘊藏的悲觀,因而終能以超脫的眼光看待這成功。
如果一種悲觀可以輕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斷定那不是悲觀,而只是膚淺的煩惱。
執著是惑,悲觀何嘗不是惑 ? 因為看破紅塵而絕望、厭世乃至輕生,骨子裡還是太執著,看不破,把紅塵看得太重。
這就好像一個熱戀者,急忙逃離不愛他的心上人一樣。
真正的悟者,則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紅塵也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脫的心境。
假定他是那個熱戀者,那麼現在他已經從熱戀中,解脫出來,對於不愛他的心上人,既非苦苦糾纏,亦非遠遠躲避,而是可以平靜地和她見面了。
古往今來,儘管人生虛無的悲論,如縷不絕,可是勸人執著,人生愛惜光陰的教誨,更是諄諄在耳。
兩相比較,執著當然比悲觀明智得多。
悲觀主義是一條絕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虛無,想一輩子也還是那麼一回事,絕不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樂趣。
不如把這個虛無放到括號裡,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
我們不妨站到上帝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塵世遭遇,但是,我們永遠是凡人而不是上帝。
所以,每一個人的塵世遭遇,對於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當我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時,那把我們絆倒的物體,同時也把我們支撐,我們不得不抓牢它們,為了不讓自己在完全的空無中行走。
在無窮歲月中,王朝更替只是過眼煙雲,千秋功業只是斷碑殘銘。
此種認識,既可開闊胸懷,造就豪傑,也可消沉意志,培育弱者。看破紅塵的後果是因人而異的。
我們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但同時也要收拾好行裝,隨時準備和人生告別。
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這樣一種執著有悲觀墊底,就不會走向貪婪。
有悲觀墊底的執著,實際上是一種超脫,超脫是悲觀和執著兩者激烈衝突的結果,又是兩者的和解。
我們心中有悲觀,也有執著。我們愈執著,就愈悲觀,愈悲觀,就愈無法執著,陷入了二律背反。
我們乾脆把自己分裂為二,看透那個執著的我是非我,任他去執著。
執著沒有悲觀牽肘,便可放手執著。悲觀揚棄執著,也就成了超脫。
不僅把財產、權力、名聲之類看作身外之物,而且把這個終有—死的 “ 我 ” 也看作身外之物,如此才有真正的超脫.
由於只有一個人生,頹廢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墮入悲觀的深淵。
執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佔有的熱望。兩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智慧是在兩者之間,確切地說,是包容了兩者又超乎兩者之上。
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統一。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虛無,又用零否定全,以約束貪慾,智慧仿彿走着這螺旋形的路。
一個人熱愛人生,便不能不執著,洞察人生真相,便不能不悲觀,兩者激烈衝突又達成和解的結果,就是超脫。
所以,超脫,實質上是一種有悲觀約束的執著,有執著約束的悲觀。
仔細分析起來,其中始終包含着悲觀和執著兩種因素,只是兩者之間,已經形成一種恰當的關係,不再趨於一端罷了。
不相信世上有一勞永逸徹悟人生的 “ 無上覺者 ”,如果有,他也業已涅槃成佛,不屬於這個活人的世界了。
琴無弦而有音,人無語而有意,這是一種境界,是一中洒脫,此意唯有知音懂。
走過了生命的某一段歷程,生活的節奏磨平了尖銳的稜角,舞動的激情,也漸漸的平息,憂傷的雙眸,開始讀懂了生命,內心便如咆哮後的海一般寧靜,所有的追求,一時間煙消雲散,心靈深處不停地尋覓着生命的意義,試圖讓內心清靜飄逸。
看過佛家的偈語,或許能夠清晰地詮釋着生命,能讓我們在喧囂的鬧市中,覓得片刻的寧靜。
酒以不飲為飲,棋以不爭為勝,笛以無腔為適,琴以無弦為高。
細解之為:喝酒時誰也不用勸誰喝多,以各盡酒量為樂;下棋只為著愉悅消遣,不以一棋之爭而傷和氣;
吹笛奏樂只是為了陶冶性情,不刻意去追求旋律與節奏;彈琴時只為消遣休閑,不求高雅拘泥;
和朋友約會,只是為了消遣,不受時間限制的真摯,客人來訪要盡地主之宜,迎來送往坦然對待。
這是多麼高深的一種境界,是多麼自然的一種歸真!大凡人都能如此還有何苦,何悲,何憂,何慮之困擾?便也不會落入煩囂塵世的苦海。
內心得以寧靜,便能享受到清風致花間,搖曳花自來的飄然,月光逐雲朗月輝映影清寧的怡人感覺。
便讓我們仰俯之際,抬頭是白雲悠悠,低頭是流水潺潺,那是一中多麼的暢順、輕盈、無憂、無慮、無欲、無求、無思、無念。——這真的是一種真正的生命嗎?
然而,身處世俗,追逐寧靜的境界是何等的難!因而,便有了聲聲的嘆息和怨尤,每一個心靈門戶虛掩,懷抱湘琴,清幽哀怨。
正如古人所說:嘆息聲聲驚夜泣,琴音幽幽淚關人。
【 文/阿圖姆網站 ATMATOOMU《 品味人生心靈成長 》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